毕业设计论文秸秆粉碎机的设计含全套图纸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74132135 上传时间:2022-04-13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1.89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毕业设计论文秸秆粉碎机的设计含全套图纸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毕业设计论文秸秆粉碎机的设计含全套图纸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毕业设计论文秸秆粉碎机的设计含全套图纸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论文秸秆粉碎机的设计含全套图纸》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秸秆粉碎机的设计含全套图纸(3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毕业设计说明书中文摘要全套设计,QQ394413192秸秆粉碎机的设计摘要保护性耕作是国际农业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秸秆还田技术是机械化 保护性耕作中关键的一项技术。使用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农忙期间争农时、争劳力的矛盾,有力推动秸秆还田的农业全程机械化进程,避免由于焚烧秸秆产生的环境污染。本着一机多用、降低生产成本的原则,研制了既能满足玉米秸秆、又能单独实现旋耕作业的新型玉米秸秆还田机。(1)在对秸秆粉碎及灭茬基本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多功能玉米秸秆还田机总体结构设计方案。采用卧式结构,主要由悬挂装置、变速箱、秸秆粉碎机构、等组成。拖拉机输出动力经万向节传递给变速箱,变速箱一轴经齿

2、轮、链轮两级增速后,带动粉碎刀辊工作。 (2)设计了新型变速箱,实现了秸秆粉碎的作业,结构简单,一机多用。主要由锥齿轮传动等组成。利用从动齿轮的离合来实现粉碎、旋耕动力的分离与结合,从而分别完成秸秆粉碎与旋耕单项作业,实现一机多用之功能。关键词变速箱;秸秆粉碎机;甩刀;结构及工作原理毕业设计说明书外文摘要The hydraulic cylinder head drilling fixture designAbstractThe protection cultiva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international agriculturaltechnology de

3、velopment tendency.The smashed straw technology is one essential technology of the mechanized protection cultivation.Using smashed straw machines call effectively solve the problems that striving for time and labour during the busying farming time,and Can make the agricultural entire mechanization c

4、ome幻truth.It also call avoid envkonment pollution caused by straw setting on fire.According to multi-function and reducing production COst,multifunction smashed straw machine WaS developed.It not only Can smash st“1w together with the stubble and put it back to the farmland to increase the nutrient

5、once time but also Can according to Our practical necessityto choose rotary tilling single function. (1)On the basic of studying the elementary theory of smaShing straw,the integral structure design plan ofmulti-functionmachine WaS introduced. The machine is mainly composed of hanng system,gearbox,b

6、elttransmission system,stalk-soil returning roller,rotary tiller roller,and depth limit roller.Power is transmitted from the tractor shaft to the power output gearbox.One shaft ofthe gearbox is acceleratedby both bevel gears and strap transmission.And then it drives the stalksmashing knives revolvin

7、g quickly. Another is moved by the bevel gears and strap wheel to drive the rotary tiller working. (2)The innovativepoint is the design of new gearbox,which has realized the composite work or sinsle work of smashing straw,stubble and rotary tillage for the first time.It makes one machine has two use

8、s.The gearbox is mainly composed ofbevel gears,poking fork,clutch,and bearings.Using the separation or union between the clutch and gears,the separation or union of the power canbe realized.So,the machine call choose smashed straw work or rotary tillage work.And the intension of bevel gears, belts,a

9、xes are checked. After rotary tillage work,the farmland is smooth.It Can satisfy the agronomy request andcan carryOll the following sowing seedswork directly.Keywordsgearbox;smashed straw maehiFie;Structures and working mechanism;目录1引言11.1课题的意义11.2秸秆粉碎机具的国内外研究21.3课题的研究内容52技术任务书(JR)52.1设计依据52.2产品用途及使

10、用范围52.3主要工作原理62.4主要技术参数62.5关键问题及解决方法73设计计算说明书(SS)73.1总体方案73.2总体结构及工作原理83.2.1结构组成83.2.2主要技术参数83.3主要零部件的设计计算103.3.1配套动力计算143.3.2变速箱设计153.3.3主轴及粉碎部件的设计163.4主要零件的强度校核194使用说明书(SS)234.1型号及名称234.2结构及工作264.3使用与保养264.4安全注意事项275技术条件(JT)285.1检验规则285.1.1检验的划分285.1.2出厂检验285.1.3型式检验286结论29参考文献31致谢33秸秆粉碎机的设计1引言1.1

11、课题的意义 秸秆中含有的氮、磷、钾、镁、钙、硫等元素是农作物生长必需的主要营养元素,是我国重要的有机肥源之一。实践证明:秸秆还田后,土壤中氮、磷、钾养分都有所增加,尤其是速效钾的增加最明显。秸秆中有机质的含量平均为15左右。据测定,湿玉米秸秆含氮量为0.61,含磷量为0.27,含钾量为2.28,如果每亩地还田秸秆1000 kg,则可增加有机质150 kg。每亩地一年若还田鲜玉米秸秆1250 kg,则相当于4000 kg土杂肥的有机质含量,含氮、磷、钾相当于18.75 kg碳氨、lO埏过磷酸钙和7.65耗硫酸钾,同时还能补充其它多种营养元素。 秸秆还田还能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和理化性状。作物秸秆富

12、含纤维素、木质素等富碳物质,它是形成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因而秸秆还田有利于更新和增加土壤有机质。秸秆在耕翻入土之后,在分解过程中进行矿质化,释放养分,同时进行腐殖质化,使一些有机质化合物缩合脱水,形成更复杂的腐殖质,从而改善了土壤的结构及保水、吸水、粘结、透气、保温等性状,提高了土壤本身调节水、肥、温、气的能力。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养分结构趋于合理,可使其容重降低,土质疏松,通透性提高,犁耕比阻减小。秸秆覆盖和翻压对土壤有良好的保墒作用并可抑制杂草生长,特别是干旱贫瘠地区,对节约水利资源和培肥地力都很重要,而秸秆覆盖还田所具有的蓄水保墒,保持水土的作用,可以达到节水培肥的目的。总而言之,秸秆

13、还田能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结构,培肥地力,对于改良土壤有着积极的作用,特别对缓解我国氮磷钾比例失调的矛盾,弥补磷、钾化肥不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秸秆还田劳动强度大、时间短,为了保证还田质量,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应采用机械进行秸秆还田作业。秸秆还田作业用机具是保证秸秆还田作业的质量、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必不可少的工具,也是大面积推广秸秆还田必需的条件。我国机械化秸秆还田机具处于起步阶段,我们急需研制一种能够一次性同时将玉米秸秆进行粉碎、灭茬、旋耕、覆盖等多道工序的适用机型。1.2秸秆粉碎机具的国内外研究 秸秆是粮食生产中的主要副产品之一,同时也是工、

14、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是极为丰富并能直接利用的可再生资源。作为一种资源,作物秸秆可用作肥料、饲料、燃料及造纸、制炭、建材等的原料。目前,我国的秸秆开发利用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进行的:一是秸秆还田,包括整株还田和粉碎还田两种:二是作为家畜饲料,包括直接饲喂、粉碎饲喂及氨化、青贮、微贮等处理后饲喂;三是作为相关工业原料利用,如用于造纸、制炭、编织等。据统计,我国目前秸秆年产量约为6.2亿吨,利用率仅为33,约2亿吨,而在这被利用的部分中,大部分未经处理,经过技术处理后利用的约为1600万吨,仅占被利用部分的2.6。一方面,土壤有机质含量在逐年减少;另一方面,大量的农作物秸秆被弃之不用,放火焚烧,既造成

15、浪费又污染环境。把多余的秸秆还到农田中去,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提高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和帮助农民致富的迫切需要和重要途径。农作物秸秆资源的利用涉及到整个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土壤肥力、环境安全以及农村能源的有效利用问题,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成为发展可持续经济的重要方面。因此,开发利用秸秆, 已经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已经成为农业生产资源开发的新焦点。秸秆资源数量巨大,开发价值大,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可观。 持续农业已成为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共同趋势。面持续农业就是:“管理保护自然资源基础,并调整技术和机构改革方向,以便确保获得和持续满足目前几代人和今后世世代代人的需

16、求,这种(农业、林业和渔业部门的)持续发展能保护土地、水资源、植物和动物遗传资源,并且不会造成环境退化,同时技术上适当,经济上可行,能够被社会接受。”作物秸秆问题也涉及到土壤肥力、水土保持、环境保护、再生资源有效利用等可持续发展问题。土地作为农业生产的最基本生产资源,其可持续利用是永恒的主题。我国大部分农田由于长时间以来耕作方式单一,使土壤底部形成了坚硬的犁底层,加之多年不施用农家肥,以及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造成了土壤的污染,致使我国土地的有机质逐年下降,农作物减产或产量不稳,不利于可持续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农田生态环境恶化将带来不堪设想的灾难,因此加强秸秆还田的工作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机械

17、化秸秆还田方式主要包括机械化秸秆直接粉碎还田、机械化整秆还田、机械化整秆覆盖和机械化根茬粉碎还田等。机械化秸秆直接粉碎还田方式是利用秸秆直接粉碎还田机,将摘穗后仍直立于田间的秸秆,用秸秆粉碎还田机粉碎并抛撒在田间,随后用犁将秸秆翻埋入土还田,它适用于各种土壤条件,秸秆腐解时间短,对农作物生长见效快。机械化整秆还田方式是将摘穗后直立于田间的秸秆,直接用高柱犁或重型犁沿前进方向推倒,同时深耕翻埋,将秸秆在深耕时翻埋入土还田,实现秸秆整秆还田。目前这一技术已在很多地方推广应用。机械化整秆覆盖方式是利用整秆覆盖机,将摘穗后直立于田间的秸秆,按照一定的规律编压覆盖在作物的行间,起到秸秆还田与蓄水保墒共举

18、的目的,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降雨量很少的旱地。并且这种方法和机械化整秆还田方式都具有减少一次粉碎程序、保持秸秆水份、降低生产费用等优点。机械化根茬粉碎还田方式是将作物割去茎秆后剩余的根茬用机具就地粉碎混合于耕作层土壤中的一项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玉米根茬的粉碎还田处理。秸秆还田机械有多种形式,不同的秸秆应配套使用不同的机械。秸秆还田机械主要有秸秆还田旋耕机,甩刀式碎土灭茬机,装有覆茬器的铧式犁、深翻犁以及秸秆粉碎抛撤机等多种类型。秸秆还田旋耕机与一般的旋耕机结构基本相同,其采用反转旋转,即刀轴的旋转方向与作业机行走轮旋转方向相反,工作时旋耕刀从土壤底部开始向土壤表面逆向切土,机组

19、负荷较均匀,无漏耕现象。作业后地表平整,碎土率高,一次可完成灭茬、秸秆还田、埋青、旋耕碎土、掩埋以及覆盖等作业,作业质量满足要求。甩刀式碎土灭茬机整机结构与一般水平横轴式旋耕机相似,只是工作部件是甩刀而不是刀齿,甩刀用活动铰链与转轴联结,甩刀式碎土灭茬机甩刀逆滚动方向回转,将茎杆切断后拾起后抛,并利用高速旋转时的惯性力来打碎根茬、硬土块或草皮层。装有覆茬器的深耕犁、高架深耕犁,在主犁体上方安装覆茬器,使土垡尚未翻转时,先将土垡表面长有残茬并容易外露的一角切去并使其落入犁沟底部,然后犁体翻转土垡将其掩埋。覆茬器是协助犁体在翻垡时,将地表面的残茬、杂草埋入士中不外露,使秸秆杂草腐烂还田。高架深耕犁

20、可将秸秆整株深埋还田。其工作原理是悬挂了高架犁的机组在摘果后仍保持秸秆直立状态 的田间行进时,主机先将秸秆推压倒,在秸秆还未反弹起时犁己将秸秆的根部深耕覆盖在土壤里,同时也带动整株秸秆在犁体翻动土壤过程中都被覆盖在土壤中,从而实现秸秆的整株还田。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既可以减少化肥施用量,培肥地力,又能增产稳产。但目前秸秆的处理设备及应用技术的程度还远远不够,一方面对秸秆还田的理论研究还不足,设计比较盲目,对其结构参数、运动参数和动力参数的配置与选择没有理论和实验依据。另一方面,秸秆处理设备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小麦秸秆还田机械产品较少,复式作业机具相对也较少。这项技术是农机推广部门为解决剩余秸秆的

21、利用问题而大力推广的项目。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许多农民对机械化还田方式接受程度较低,其原因是农民对秸秆还田可以增肥地力、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农业后劲、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认识不足,仅限于秸秆还田能否产生明显、直接经济效益;另外,采用现有的秸秆还田技术粉碎效果往往不太理想,部分秸秆还田机械的粉碎效果不如人意:有的地面上留茬;有的抛出的秸秆太长,且无法被翻入土中;还有的虽能将抛出的秸秆翻入土中,但由于未能打碎,致使播种机排种器插入土中深度不够,或阻碍其前进。秸秆还田作业必须与深耕、深翻及农业措施配套,相应的机械化秸秆还田机具的投资也就比较大。农民怕麻烦也不愿再投入生产资金,因而对推广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技术

22、造成一定困难。因此,整套设备投资大,这将影响机械化秸秆还田的广泛推广。发达国家在还田机具的研制和生产上起步较早,美国万国公司于20世纪60年代初首次在联合收割机上采取切碎机对秸秆进行粉碎还田,其后研制了与90 kw拖拉机配套的60型秸秆切碎机。英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在收获机上对秸秆进行粉碎,并采用犁式耙进行深埋。日本采用的是在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后面安装切草装置,一次能完成收获和秸秆粉碎。在一些发达国家(如德国等)具有严格的法律禁止秸秆焚烧。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小麦、玉米秸秆大部分用于还田。许多国家(如加拿大等)普遍采用秸秆机械粉碎还田。在南亚、东南亚等一些不发达国家作物秸秆则是动物饲料的主要

23、来源。在美国,秸秆还田十分普遍。不仅小麦、玉米等秸秆大量还田,而且像大豆、番茄等作物秸秆也尽量还田。据美国农业部统计,每年生产作物秸秆4.5亿吨,占整个美国有机残物生产量的70.4,秸秆还田量占秸秆生产量的68。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对于保持美国的土壤与土壤肥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英国秸秆直接还田量则占其秸秆生产总量的73。日本微生物学家岛本觉也先生研究发明的酵素菌技术在日本广泛应用于种植业、养殖业、环境保护等领域,还可直接用于秸秆liEN作,达到秸秆还田目的,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目前已在世界上二十几个国家得到迅速推广应用。目前,国外一些国家秸秆还田的研究与利用已处于领先

24、水平。但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甚至一些发达国家,仍然存在着秸秆田间直接焚烧的现象。1.3课题的研究内容 针对解决目前我国机械化秸秆还田机具存在的问题,结合农机、农艺及农民的实际需求,本课题的任务的是研制一种能将玉米秸秆整秆及其根茬一次性同时进行粉碎、灭茬、旋耕、覆盖等多道工序的适用机型。根据课题的进展状况,拟完成以下的研究内容:(1)对多功能玉米秸秆还母机研制所需要的基础理论分析。(2)提出玉米秸秆还田机总体结构设计方案;根据实际作业要求初步选择与其相配套的动力并以此为依据确定各项设计参数及具体结构。(3)新型变速箱的设计。(4)绘制图纸。2技术任务书(JR)2.1设计依据目前秸秆还田可分为秸秆

25、粉碎翻压还田、秸秆覆盖还田、堆沤还田、焚烧还田、过腹还田等5大类形式。秸秆粉碎翻压还田是在作物收获后,将作物秸秆在下茬作物播种或移栽前翻入土中。秸秆覆盖还田是将作物秸秆或者残茬直接铺盖于土壤表面。堆沤还田是将作物秸 秆制成堆肥、沤肥等,作物秸秆发酵后施入土壤。焚烧还田是将秸秆直接 焚烧,灰烬还田。过腹还田是用秸秆饲喂牛、马、猪、羊等牲畜后,以畜粪尿旌入土壤。堆沤还田和过腹还田为传统习惯方式,效果不错,但因受时间,劳力、牲畜养殖规模等条件限制,能被利用的秸秆数量有限,大部分的秸秆还是被白白浪费掉了,只有依靠机械化技术才能实现大量秸秆就地及时直接还田。秸秆粉碎翻压还田和秸秆覆盖还田是秸秆直接还田的

26、两种方式,采取直接还田的方式比较简单,方便、快捷、省工,还田数量较多,因此一般采用直接还田的方式。2.2产品用途及使用范围机械化秸秆直接粉碎还田方式是利用秸秆直接粉碎还田机,将摘穗后仍直立于田间的秸秆,用秸秆粉碎还田机粉碎并抛撒在田间,随后用犁将秸秆翻埋入土还田,它适用于各种土壤条件,秸秆腐解时间短,对农作物生长见效快。机械化整秆还田方式是将摘穗后直立于田间的秸秆,直接用高柱犁或重型犁沿前进方向推倒,同时深耕翻埋,将秸秆在深耕时翻埋入土还田,实现秸秆整秆还田。目前这一技术已在很多地方推广应用。机械化整秆覆盖方式是利用整秆覆盖机,将摘穗后直立于田间的秸秆,按照一定的规律编压覆盖在作物的行间,起到

27、秸秆还田与蓄水保墒共举的目的,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降雨量很少的旱地。并且这种方法和机械化整秆还田方式都具有减少一次粉碎程序、保持秸秆水份、降低生产费用等优点。机械化根茬粉碎还田方式是将作物割去茎秆后剩余的根茬用机具就地粉碎混合于耕作层土壤中的一项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玉米根茬的粉碎还田处理。2.3主要工作原理秸秆粉碎还田刀辊是反向旋转(在机器前进方向的右侧看是逆时针方向旋转),设计转速为1850r/min;灭茬旋耕刀辊是正向旋转,转速仅为720 r/min。两者相差较大,这给传动系统设计带来了很大困难。经过多种方案对比,采用了具有创新性的变速箱及链轮传动相结合的传动方案。此方案最

28、大限度地简化了传动路线,降低了功耗,提高了传动的可靠性和平稳性。2.4主要技术参数 表1主要技术参数项目设计值外形尺寸(长x宽x高)1420920950mm整机重量680kg工作幅宽1200mm抛撒幅宽1200mm滚筒回转直径500mm粉碎机构总安装甩刀数14个粉碎转速1850rmin配套动力35-45 kW2.5关键问题及解决方法秸秆粉碎抛撒机是在拖拉机后安装茎杆切碎装置,实现了秸秆粉碎、抛散作业。秸秆粉碎抛撒机的切碎装置由一组切刀和喂入轮组成,或由旋转滚筒加定刀片组成。工作时,茎杆被强制喂入,靠喂入轮和刀片的转速不同来切碎茎杆:按其特性可分为“甩刀式”和“定直径滚刀式”。为了防止茎杆阻塞,

29、可在茎杆切碎装置处,加装茎杆堵塞报警装置,一旦发生堵塞,可随时发现,及时排除故障,避免零件损坏。秸秆粉碎机的抛撒装置由排草风扇、扇形导流板及动力传递机构等组成,使秸秆粉碎并均匀抛撒。茎杆粉碎机一般把茎秆切断成长度小于10 cm的小段,其切碎和抛撒性能均达到要求,有利于灭茬器的旋耕作业和秧苗的栽培,并可根据需要,装上或卸下切碎装置。对于割莉脱粒的联合收割机,秸秆可以用高架犁直接整株还田,也可以先脱后割,将秸秆粉碎还田。3设计计算说明书(SS)3.1总体方案秸秆粉碎还田刀辊是反向旋转(在机器前进方向的右侧看是逆时针方向旋转),设计转速为1850r/min;灭茬旋耕刀辊是正向旋转,转速仅为720 r

30、/min。两者相差较大,这给传动系统设计带来了很大困难。经过多种方案对比,采用了具有创新性的变速箱及链轮传动相结合的传动方案。此方案最大限度地简化了传动路线,降低了功耗,提高了传动的可靠性和平稳性。该玉米秸秆还田机(如图3.1所示)采用卧式结构,刀轴呈横向水平配置,安装在刀轴上的甩刀在纵向垂直面内旋转。该机主要由悬挂装置(1)、变速箱(2)、秸秆粉碎滚筒(3)、甩刀(4)、壳体(5)等组成。玉米秸秆还田机工作时依靠3点悬挂与拖拉机相挂接,牵引本机工作。拖拉机输出轴传递的动力经万向节传递给变速箱,变速箱内分两轴传递动力。在进行秸秆粉碎及灭茬复合作业时,轴经变速箱、链轮两级增速后,带动粉碎滚筒上的

31、甩刀高速旋转,在喂入口处负压作用下,将地上的秸秆抓起,使之受到一次切割。当秸秆进时,又一次受到剪切、搓擦和撕拉的作用,得到进一步粉碎,并被均匀地抛撒于机后。3.2总体结构及工作原理3.2.1结构组成图1玉米秸秆还田机整机结构简图1.悬挂装置2.变速箱3.秸秆粉碎滚筒4.甩刀 5.壳体3.2.2主要技术参数表2主要技术参数名称计算公式结果/mm法面模数5法面压力角螺旋角齿数2288传动比4分度圆直径83336齿顶圆直径93346齿根圆直径79.5335.5中心距280表3低速级齿轮传动尺寸名称计算公式结果/mm法面模数5法面压力角螺旋角齿数3195传动比3.065分度圆直径122371齿顶圆直径

32、132381.56齿根圆直径109.5358.3中心距329.15齿宽1271223.3主要零部件的设计计算1.联轴器,锥齿轮8级闭式齿轮传动,滚动轴承,圆柱齿轮9级精度传动。 (3-1)2.各轴的输入转矩 (3-2) 主轴大齿轮与右端齿轮的设计 变速箱主轴通过万向联轴器与拖拉机的动力输出轴相连,拖拉机动力输出轴转速n=760 r/min。变速箱采用闭式直齿锥齿轮传动,齿轮材料为20Cr渗碳、淬火,齿面硬度58-43 HRC。齿数比U=/,一般闭式传动按传动要求确定,对于单级直齿圆锥齿轮传动,通常“u=15,齿数比过大,则大小齿轮的尺寸悬殊,会使传动的总体尺寸增大。秸秆粉碎刀辊需要较高的转速才

33、能实现秸秆粉碎作用,需要变速齿轮起到增速作用,因取u=0.4.根据齿面接触强度公式。 式中:K载荷系数,取1.25一主轴大齿轮传动的转矩,Nm,=9549-=303Nm;u一齿数比; 一齿轮许用接触应力,MPa;且=,查表可得=1300Nmm2,安全系数选取=1.1。 将数据代入式得:首先确定直齿锥齿轮的基本参数,具体如表3-1所示。 锥齿轮1、2的几何计算计算和说明 齿数 取=32,则=u=0.4,实际的齿数比 u=0.406分锥角 .= =大端模数 选取模数=6mm 大端分度圆直径 , 外锥 齿宽 一般,取齿宽系数=o.3,则齿宽 b=,取b=30mm,实际齿宽系数 中点模数 中点分度圆直

34、径 切向变为系数 , 高变位系数 , 顶隙 大端齿项 大端齿根高 =7.2mm =7.2mm全齿高 h=(2+)=13.2齿根角 齿项角 采用等顶隙收缩齿,故 顶锥角 , 根锥角 , 大端齿项圆直径 冠顶距 大端分度圆弧齿 =9.425mm 3.3.1配套动力计算 功能玉米秸秆还田机的刀辊主要进行粉碎秸秆的作业。粉碎刀在粉碎玉米秸秆时主要以高速打击与切割相结合,只有当玉米秸秆切碎时的刀端线速度大于34m/s时,刀轴的转向必须选择反转,以增加秸秆在粉碎室的停留时间,粉碎效果才能较好,因此消耗的功耗较大。据有关资料,玉米秸秆粉碎还田的功耗一般为8-11kW垄,则玉米秸秆的粉碎功耗应为.灭茬和旋耕功

35、耗的计算多功能玉米秸秆还田机的后刀辊主要将前刀辊作业后的留茬刨出并粉碎,均匀抛撒,同时进行浅层土壤疏松。 (33) 式中:h一耕深,cm;根据农艺要求本机选取h=5cm; 一机组前进速度,ms;本机选用=O.85 ms; B一耕幅,m;根据农艺要求本机选取B=1.35m; 一旋耕比阻,Ncm2;=;根据资料可得=16,=1.2,=o.92,=1-2,=o.71。将数据带入式可得:=8.6 kW。 机组行驶功耗计算轮式拖拉机在行驶过程中要克服滚动阻力,牵引作业时要克服牵引阻力弓,上、下坡时要克服坡道阻力,行驶速度变化时要克服惯性力。在本机组的功耗计算中主要考虑机组在行驶过程中受到的牵引阻力弓和土

36、壤滚动阻力,机组前进速度,则克服滚动阻力消耗的功率为: (3-4) 又: f一滚动阻力系数,取f=0.1; 拖拉机的使用质量作用在拖拉机上的重力,N,此处参照Fr-600拖拉机的参数进行计算。 将数据带入可得:=6075N:=3100N。可得:=7.8kW 拖拉机的选择 配套拖拉机的选择即是发动机的选择,必须依靠工作机的要求来进行。发动机应有适当的备用容量,如选发动机的功率过大,必然会因容量未能充分利用而增加成本,造成浪费;相反,容量过小,则不能保证机具的正常工作,或使发动机长期过载、发热量大而过早损坏。考虑到功率储备,并且传递过程中有功率损失,所以选择的发动机功率必须大于机具的使用功率。 多

37、功能玉米秸秆还田机既可进行秸秆粉碎还田或灭茬旋耕单项作业,也可进行秸秆粉碎、灭茬复合作业,对于功耗,本文中按照最大功耗(即复合作业时)进行设计计算。万向节联轴器的传动效率一般为0.98,闭式锥齿轮的传动效率可选择为O.97,链传动的传动效率可选择为O.96,则机组总功耗为41.8 kW,即;可选择55-60马力左右中型拖拉机与多功能玉米秸秆还田机相配套。3.3.2变速箱设计 图1 变速箱设计图1.主轴 2.主轴大齿轮 3.右端齿轮 4.箱体 5.链轮多功能玉米秸秆还田机的变速箱(如图3-1所示),主要由主轴(1)、主轴大齿轮(2)、右端齿轮(3)、箱体(4)、链轮(5)组成。该变速箱除了可以实

38、现变速、换向常规功能之外,还可以根据实际作业需要,秸秆粉碎和灭茬旋耕作业可同时进行,完成复合作业。 该变速箱与传统的变速箱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有效利用动力资源,同时实现一机多用,降低生产成本。变速箱主轴通过万向联轴器与拖拉机后部的动力输出轴相连,再通过变速箱内部的两对锥齿轮变速换向后由动力输出轴出动力,再通过链传动装置驱动秸秆粉碎刀辊工作。3.3.3主轴及粉碎部件的设计根据工作条件,初选轴的材料为45钢,调质处理,按扭矩强度法进行最小直径估算,即,初算轴径时,若最小直径轴段开有键槽,还要考虑键槽对轴强度的影响,当该轴段截面上有一个键槽时,d增大5%-7%,两个键槽时,d增大10%-15%,值由表1

39、4-4确定:, ,高速轴,因高速轴最小直径处安联轴器,没有一个键槽,则,取整为38mm,安装滚动轴承,取标准值,安装滚动轴承,取标准值,取1高速轴的结构设计(1)各轴段直径的确定:最小直径,滚动轴承处轴段,。滚动轴承取30210,其 尺寸结构为:锥齿轮轴段,:轴环,根据轴向定位要求,:圆柱齿轮轴段,:滚动轴承处轴段,(2)各轴段长度的确定:由滚动轴承,挡油盘及装配关系等的确定,:圆锥齿轮的宽度, :轴环宽度,:由圆柱齿轮的毂孔宽度,:由滚动轴承,挡油盘及装配关系确定,(3)细部结构的设计由表查出,圆柱齿轮处键,锥齿轮处键选用,齿轮轮毂与轴的配合选为;滚动轴承与轴的配合采用过渡配合,此轴毂的直径

40、公差选用,查表,各轴肩出处的圆角半径见图,查表,各侧角为C2,参考表,各轴段表面粗糙度见图2 中间轴的结构设计3 (1)各轴段直径的确定:最小直径,滚动轴承处轴段,。滚动轴承取30214,其尺寸结构为:低速小齿轮轴段,:轴环,根据轴向定位要求,:高速级大齿轮轴段,:滚动轴承处轴段,(2)各轴段长度的确定:由滚动轴承,挡油盘及装配关系等的确定,:由低速级小齿轮的毂孔宽度确定, :轴环宽度,:由高速级大齿轮的毂孔宽度,:由滚动轴承,挡油盘及装配关系确定, (3)细部结构的设计查出,高速级大齿轮处键,低速级小轮处键选用,滚动轴承与轴的配合采用过渡配合,此轴段的直径公差选用,各轴肩出处的圆角半径见图f

41、-18,查表7-19,各侧角为C23低速轴的结构设计(1)各轴段直径的确定:滚动轴承处轴段,。滚动轴承取30219,其尺寸结构为 :低速级大齿轮轴段,:轴环,根据轴向定位要求,:锥齿轮轴段,:滚动轴承处轴段,(2)各轴段长度的确定:由滚动轴承,挡油盘及装配关系等的确定,:由低速级大齿轮的毂孔宽度确定, :轴环宽度,3.4主要零件的强度校核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设计(1)试选载荷系数,由选取齿宽系数(对称布置)查得材料的弹性影响系数(均采用锻钢制造)查得节点区域系数按齿面硬度查得小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极限,大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极限,计算应力循环次数 (3-4)查得接触疲劳寿命系数,计算接触疲劳许用应力

42、,取失效概率为1%,安全系数,得 (3-5)端面重合度近似计算 (3-6)螺旋角按式(8-18)计算(2)计算小齿轮分度圆直径,代入中的小者 (3-7)取 校核齿根弯曲疲劳强度(1),且, (3-8)查得 (3-9)(2)查得齿形系数,应力修正系数,(3)按齿面硬度查得小齿轮的弯曲疲劳强度极限,大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极限(4),(5)查得接触疲劳寿命系数,(6)计算接触疲劳许用应力,取安全系数,得 (3-10)(7) (3-11)强度足够。键的选择与校核这里只以中间轴上的键为例,由中间部的细部结构设计,选定高速级大齿轮处键为,标记:键,低速级小齿轮处键2为,由于是同一根轴上的键,传递的转矩相同,

43、所以,只需要校核断的键1即可,齿轮轴段d=80mm,键的工作长度L-b=100-22=78mm,键的接触角度,传递的转矩,按所引用教材表5-2查处键静联接时的挤压许用应力为,(键,齿轮轮毂,轴的材料均为45钢调质)键联接强度足够以中间轴上的滚动轴承为例根据载荷及速度情况,拟定选用圆锥滚子轴承,由中间轴的设计,选取30214,其基本参数查表,,,,轴承受力图如图所示:图2轴承受力图径向载荷根据轴的分析,可知:A点总支反力B点总支反力轴向载荷外部轴向力,从最不利受力情况考虑,指向A处1轴承(方向向左),轴承派生轴向力由圆锥滚子轴承的计算公式求出:,(方向向右) (3-12),(方向向左)因为:所以

44、A处1轴承被压紧,B处2轴承放松,故当量动载荷P根据工况(中等冲击,中等惯性力),由所引用教材表12-6查处载荷系数1轴承:因由表12-5可知 (3-13)2轴承:因 4使用说明书(SS)4.1型号及名称选定低速级齿轮的类型、材料及齿数(1)按传动方案选用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精度8级)(2)选择小齿轮材料为40Cr,调制处理,硬度范围为241286.HBW,取为280HBW,大齿轮材料为45钢,调制处理,硬度取为217255HBW,取为240HBW,二者硬度差为40HBW(3)选小齿轮齿数为,大齿轮齿数,取,(4)初选螺旋角(1)确定公式内的各计算数值,试选载荷系数,选取齿宽系数(对称布置)查得

45、材料的弹性影响系数(均采用锻钢制造)查得节点区域系数按齿面硬度查得小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极限,大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极限,计算应力循环次数 (4-1)由图8-19查得接触疲劳寿命系数,计算接触疲劳许用应力,取失效概率为1%,安全系数,得 (4-2) 端面重合度近似计算 (4-3)螺旋角计算 (2)计算小齿轮分度圆直径,代入中的小者 (4-4)取(1)计算圆周速度,(2)仍选8级精度,确定模数,取为标准值(3)修正齿数,取,取(4)修正螺旋角(5)确定齿宽(6)确定载荷系数K查得使用系数,由表8-6查得动载荷系数,查得齿间分布系数,查得齿向载荷分布系数 (7)查得(8)(9)螺旋角系数(10)修正小

46、齿轮分度圆直径取4.2结构及工作该玉米秸秆还田机采用卧式结构,刀轴呈横向水平配置,安装在刀轴上的甩刀在纵向垂直面内旋转。该机主要由悬挂装置(1)、变速箱(2)、秸秆粉碎滚筒(3)、甩刀(4)、壳体(5)等组成。玉米秸秆还田机工作时依靠3点悬挂与拖拉机相挂接,牵引本机工作。拖拉机输出轴传递的动力经万向节传递给变速箱,变速箱内分两轴传递动力。在进行秸秆粉碎及灭茬复合作业时,轴经变速箱、链轮两级增速后,带动粉碎滚筒上的甩刀高速旋转,在喂入口处负压作用下,将地上的秸秆抓起,使之受到一次切割。当秸秆进时,又一次受到剪切、搓擦和撕拉的作用,得到进一步粉碎,并被均匀地抛撒于机后。4.3使用与保养作业前应按照

47、工厂产品验收鉴定技术条件对机具进行技术检查,并按使用说明书进行试运转和调整、保养。配套拖拉机或玉米联合收割机应保持的技术状态。将动力与机具挂接后,进行全面检查。 1、万向节的安装。必须注意三点:应保证秸秆还田机在工作时,方轴、套管及夹叉既不顶死、又有足够的配合长度;万向节要安装正确,若方向装错,则会产生响声;万向节方轴、方套长度和主、被动皮带轮直径,应根据所配拖拉机悬挂机构的尺寸和动力输出转速的不同而异,购货和使用时要按说明书选择。 2、机具的调整 。还田机与拖拉机连接后,要调整还田机左右水平、前后水平和作业留茬高度。通过调整主拉杆的长度,使机组前后保持水平,调整斜拉杆的长度使机组左右保持水平

48、;根据作业质量要求和地面状态状况,确定液压手柄的位置,控制留茬高度和地头转弯时的提升高度。 (1)左右水平调整。调节斜拉杆,使机具呈左右水平,同时,将下端联接轴调到长孔内,使其作业时能浮动。 (2)前后水平调整。调节中间拉杆,使机具前后呈水平。 (3)留茬高度调整。锤爪或甩刀离地间隙应根据土壤坚实度、作物种植形式和地表平整状况酌情调整。把还田机升起,拧松滚筒两边吊耳上的紧固镙钉,在上下4个孔内任意调整,向下调留茬高度变高,向上调留茬高度变低,调整完后拧紧螺钉,也可用改变提升拉杆的方法进行调整,但以第1种方法最好。 (4)三角皮带松紧度调整。皮带过松可把张紧轮架上的螺帽向内调整;皮带过紧,螺帽向

49、外调整。 (5)变速箱齿合间隙的调整。秸秆还田机工作一段时间后,由于磨损使主动轴轴向间隙和圆锥齿轮啮合间隙发生变化,调整时可通过增加或减少调整垫片的方法进行调整。3、作业前应检查各部件是否完好,紧固件有无松动,并在齿轮箱内加注齿轮油,一般油面高度以大齿轮浸入油面1/3为宜,各润滑部位要加注黄油。 4、检查完毕,应进行空运转5-10分钟,确认各部件运转状况良好后,方可进行作业。4.4安全注意事项1、作业前要检查作业地块,清除砖瓦、石块、铁丝等硬质物质,以免机器损坏和人身伤害。2、作业前,应先将还田机刀具提升至锤爪离地面20-25厘米高度,接合动力输出轴运转1-2分钟,再挂作业挡,缓慢松放离合器踏

50、板,同时操作液压升降调节手柄,使还田机逐步降至所需要的留茬高度,随之加大油门进入正常作业。3、要根据作物长势、土壤含水率和坚实度,选择不同的作业速度。原则上要保证拖拉机既不超负荷,又保证作业效率。作物长势好,种植行距较密,应采用慢一些的前进速度。一般情况下,拖拉机采用慢三或慢四的前进速度,第二遍作业时速度可相应提高。4、作业时禁止锤爪打土,不要当旋耕机使用。若发现锤爪或甩刀打土时,应调整地轮离地高度或拖拉机上悬挂拉杆长度。5、转弯时应将还田机提升,转弯后方可降落。提升、降落时应注意平稳,工作中禁止倒退,路上运输时必须切断拖拉机后输出动力。6、作业中应及时清除机具缠草,避开土埂、树桩等障碍物,地

51、头留3-5米的机组回转地带。7、作业时若听到有异常响声,应立即停车检查,排除故障后方可继续作业。8、机具运转时,严禁站在机具上或靠近旋转部位,以确保人身安全。9、作业中应随时检查皮带的松紧程度,以免降低刀轴转速而影响粉碎质量和加剧皮带磨损。 一般以用10千克的力压皮带带体下沉 5毫米为宜。10、刀片磨损后应及时更换,更换刀片时,要选择重量基本相同的一组刀片把旧刀片同时换下,以保持刀轴的平衡运转,降低机具震动。5技术条件(JT)5.1检验规则5.1.1检验的划分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5.1.2出厂检验产品应逐台进行出厂检验,检验项目包括产品的装配质量以及外观质量。(1)出厂检验包括下列内容:底

52、盘的牵引力,必须有足够的牵引力才能保证和正常行驶。底盘的爬坡能力,具有一定的爬坡能力使底盘能够适应不同的情况。行走速度。履带底盘的行走速度应符合设计的标准。履带底盘的离地高度,离地高度是履带底盘的重要参数,检验时要按照设计要求的说明检验,不合格标准的为不合格产品。5.1.3型式检验(1)产品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产品停产3年及3年以上者;产品的结构或材料有重大改变,可能影响性能时;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机构提出要求时。(2)型式检验的内容包括以上全部要求。(3)供性能试验或可靠性试验的样机,应从近一年内生产的产品中随机抽取,样本为一台。并做好记录和封

53、存。6结论本文全面的分析了目前我国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能实现一机多用功能的多功能玉米秸秆还田机。 (1)结合农艺要求,提出了多功能玉米秸秆还田机的总体设计原则,并分析了其作业机理。 (2)对多功能玉米秸秆还田机的主要零部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计算,确定了机具的基本参数,完成了总体结构设计。 (3)试验表明:机具在进行秸秆还田与灭茬复合作业时秸秆切碎平均长度为5.2cm,粉碎合格率为97.6,灭茬率为90,碎茬抛撒均匀、覆盖率高,作业性能稳定;单独进行旋耕作业时,耕深可达到1216 cm,耕后土碎地平,可直接进行后续播种作业。 由于作者的时间和经验不足,技术水平有限,同时

54、由于应用和技术的不断发展,本文的研究内容还需迸一步完善,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由于时间、条件限制,对系列玉米秸秆还田机的设计、论证及配套性研究等工作未能全面展开。建议今后进一步加强这一方面的研究,以不断完善多功能玉米秸秆还田机的基础设计理论和产品性能。 (2)由于时间所限,未进行使用多功能玉米秸秆还田机作业后对作物生长及产量影响情况的对比试验,建议进一步研究时补充这一试验。 (3)建议在多功能玉米秸秆还田机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结构使之再具备施肥、播种等联合作业功能。初步设想如下:将肥料箱配置在粉碎刀辊和灭茬旋耕刀辊中间的上方,通过支架安装在机架上,在肥料箱的下部配置有排肥器,排肥器的

55、下方接有导肥管,导肥管安装在机架上,且相对机架的前后位置可调:种子箱配置在肥料箱的后方和灭茬旋耕刀辊的上方,通过支架安装在机架上,在种子箱的下部配置有排种器,排种器的下方接有导种管,导种管安装在机架上,且相对机架的前后位置可调。排肥器将肥料箱中的肥料排出,经导肥管撤在灭茬旋耕刀辊的上方,在灭茬旋耕刀辊的作用下将肥料施入田间。排种器将种子箱中的种子排出,经导种管播入灭茬旋耕刀辊的后部,靠旋耕后抛的浮土覆盖种子,完成播种作业。预计这种能同时完成秸秆粉碎、灭茬、旋耕、整地、施肥、播种的联合作业机将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值得去具体研究。参考文献lA.B户里耶,A.A.格罗姆勃切夫斯基苏.农业机械的设计和

56、计算 M.中国农业机械出版社,1983 2安素兰,王菊鹏.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推广的现状与对策J.山西农机学术版,2002,3(16):69-70 3毓坚,屠乃美,刘文等.我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其技术进展阴.作物研究,2006(5):520529 4曹艳玲,高爱云,付主木等.双立轴式玉米秸秆切碎灭茬机的设计J.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2003(4):3和37 5陈传琳.秸秆还田的方式及技术刀.安徽农业,2004(6):40-41 6陈小兵,陈巧敏.我国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农业机械,2000(4):l和15 7成跃乐,刘玉清,霍仲芳.2YSM-2型玉米收割灭茬机的研制J.山东农机

57、。2001(2):35 8董佑福,侯方安.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专辑hq.山东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2003,9 9高连兴,史岩,师帅兵.拖拉机汽车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10高媛,赵根发,朱贺.1LGT-4型松旋灭茬起垄通用机的研究与设计J.农业机械学报,1996,10(27):1924 l1耿令新,师清翔,刘师多等.玉米秸秆粉碎装置结构运动参数对粉碎性能的影响田.农业装备技术,2005,31(5):1821 12郭红,李静,王玮.关于旋耕机、碎茬机一体化的可行性研究田.吉林工学院学报。1999,20(3):47-50 13韩奎富,刘振刚,王德娟等.SGTN-150型灭茬旋耕起垄机的

58、研制开发 J.山东农机,2004(1):14-16 14韩鲁佳,阔巧娟,刘向阳等.中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及其利用现状J.农业工程学报,2002,18(3):87-91 15韩永俊,尹大庆,赵艳忠.秸秆还田的研究现状J.农机化研究。20034(2):39-40 16河北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论秸秆还田机刀片的设计J.农牧与食品机械,1992(2):18-21 17胡科全,高立辉,公衍峰.SGTN一160型单体双驱动整地机J.现代化农业.2005.7(312):44 18黄中伟,邓世明.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的应用分析J.四川农机,2004(4):18 19JBT6678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59、S 20JBT8401。3-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fS 211机械设计手册编委会.机械设计手册(新版)第3卷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2贾洪雷,陈忠亮,郭红等.旋耕碎茬工作机理研究和通用刀辊设计阴.农业机械学报,2000,31(4):29-32 23贾洪雷,陈忠亮.新型旋耕碎茬通用机的研究与设计刀.农业机械学 报,1998.8(29):26-30 24康海彦,张兴文,周庆三.1(3-6型旋耕灭茬机主要工作部件的研究与设计明.农机化研究,1995,11(4):2831 25孔令德,王国林.旋耕抛土模型研究综述忉.江苏理工大学学报,1997,18(5): 致谢本课题是在导师教授的精心指导下完成的。在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