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策略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74120189 上传时间:2022-04-13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13.0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毕业论文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毕业论文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毕业论文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策略(2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山西财经大学毕业论文(设计)目录中文摘要、关键词1英文摘要、关键词2引言3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概述51. 中间业务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52. 中间业务的基本性质6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71.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72.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存在的问题7三、中外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比较8四、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策略选择91. 发展中间业务要处理好三大关系92. 发展中间业务必须坚持的三项经营原则93.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具体措施104.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风险及控制11五、致谢.13六、参考文献.14򐀠七、英文文献原文16八、英

2、文文献译文.1919山西财经大学毕业论文(设计)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策略摘 要:我国加入WTO后,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的速度不断加快,与中资银行竞争与合作全方位展开。外资银行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冲击,除资本实力雄厚、资产规模大、经营管理方式先进之外,最大的冲击将是中间业务的冲击。外资银行通过提供多样化的中间业务服务,起到服务客户、联系客户、稳定客户的作用,并促进其银行传统资产负债业务的发展,从而导致大量的优质客户由中资银行向外资银行转移。由于具有成本低、收益高、风险小、业务品种繁多等特点,中间业务为外资银行带来了巨大利润。中间业务竞争正成为商业银行间更高层次的竞争我国商业银行靠传统的存贷业

3、务,已难以与外资银行竞争,必须开辟新的利润来源。关键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策略 Development strategy to commercial bank Intermediary Business of chinaAbstract: After our country joins WTO,The acceleration of foreign banks entry into Chinese banking and unfold the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Foreign banks on the impact of Chinas commer

4、cial banks, in addition to the strength of capital, assets are large in scale, advanced management methods, the largest impact will be the impact of intermediate business. Diversification of foreign banks through the provision of the intermediate business services, a customer service, customer conta

5、ct, stability, the role and promote its traditional banking business assets and liabilities of development, resulting in a large number of quality customers by the banks to transfer foreign banks. Because of its low cost, high-income, small risk, oper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variety, intermediate

6、business for foreign banks has brought enormous profits. Intermediate business competition among commercial banks is becoming a higher level of competition in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rely on the traditional loan-to-deposit business, has been difficult to compete with foreign banks, we must open up n

7、ew source of profit.Key words:commercial bank; Intermediary Business; development strategy引言一、选题目的和意义我国加入WTO后,从国外商业银行来看,在国际间银行业竞争日渐加剧的情形下,世界各商业银行新业务层出不穷,尤其中间业务有了迅猛的发展。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 适应国际国内金融市场的变化,全球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新兴业务层出不穷, 如银行卡业务、担保承诺、电子转账、信息咨询、代理融通业务和金融衍生业务等。在当代发达国家银行业务中, 中间业务地位十分重要:有调查表明,以中间业务收入为代

8、表的非利息收入占银行总收入的比重基本上在40% 以上。近年来, 我国各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的发展也非常重视,中间业务从量上、质上都有较大的发展, 中间业务作为新的效益增长点, 越来越受到国内商业银行青睐,逐渐成为各商业银行竞争的焦点,从国内国外银行竞争来看,中间业务将成为未来商业银行发展主流。二、研究文献综述商业银行为何发展中间业务和如何发展中间业务,国外许多经济学者都做过大量的研究分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经济研究所的冯斌教授就曾在他的国有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若干思考中指出我国商业银行在经营意识、业务规模、品种、服务档次、管理运作和人才技术上存在着严重不足,并列举了发展中间业务给银行带来的诸多好

9、处,最后还针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足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的曹萍从经营范围和品种、业务规模和收入水平以及服务手段方面比较了中外银行的中间业务,让我们对两者之间的差距有了一个和直观地认识。中国民生银行深圳分行的刘昌明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方面的局限性:产品少、层次低、发展空间受到较多限制;金融政策和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型中间业务的拓展;业务的非商品化,使产品的开发者失去积极性。欧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可以说是日趋完善,德国花旗银行的David Strauss先生分析预测,伴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利率水平的长期走低,非利

10、差收入的比重还会保持持续上升的势头。艾伦米尔国际管理顾问公司分析指出,到2007 年,网络银行已瓜分30%的银行业利润。因此,商业银行网上中间业务的发展势在必行。三、研究方法与体系结构本文采用规范分析、比较分析、实证分析等方法来研究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和对策,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中间业务过程中应该实施的战略措施。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分析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分类和性质;第二部分重点剖析我国商业银行在进行中间业务时存在的诸多问题和缺陷;第三部分中外商业银行在发展中间业务方面的比较;第四部分阐述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应坚持的策略和应该规避的风险。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概述(一)中间

11、业务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中间业务冯斌:“国有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若干思考”,中国金融家网,2007年8期。 意为中介或代理的业务,即商业银行在资产与负债业务的基础上,利用其技术、信息、机构、信誉等优势,不运用或较少运用其资金,以中间人或代理人的身份替客户办理收付、咨询、代理、担保和其他委托事项,提供各类金融服务而收取一定费用的业务。中间业务由资产负债业务衍生出来,共同构成商业银行的三大支柱业务,又有机地融为一体,互相促进,为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无尽的活力与空间。2005年7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出“关于落实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在其附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参考分类及定义中,

12、将其分为如下九大类:1.支付结算类中间业务。结算业务借助的主要结算工具包括银行汇票、商业汇票、银行本票和支票。主要包括汇款业务、托收业务和信用证业务及其他支付结算业务,如利用现代支付系统实现的资金划拨、清算,利用银行内外部网络实现的转账等业务。2.银行卡业务。其分类依据清偿方式,可分为贷记卡业务、准贷记卡业务和借记卡业务。借记卡可进一步分为转账卡、专用卡和储值卡。依据结算的币种不同,银行卡业务可分为人民币卡业务和外币卡业务。按使用对象的信誉等级不同,银行卡可分为金卡和普通卡。按流通范围,银行卡还可分为国际卡和地区卡。3.代理类中间业务。包括代理政策性银行业务、代理中国人民银行业务、代理商业银行

13、业务、代收代付业务、代理证券业务、代理保险业务、代理其他银行银行卡收单业务等。4.担保类中间业务。主要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备用信用证、各类保函等。5.承诺类中间业务。指商业银行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照事前约定的条件向客户提供约定信用的业务,主要指贷款承诺,包括可撤销承诺和不可撤销承诺两种。6.交易类中间业务。指商业银行为满足客户保值或自身风险管理等方面的需要,利用各种金融工具进行的资金交易活动,主要包括金融衍生业务,如远期合约,金融期货,互换和期权等。7.基金托管业务。指有托管资格的商业银行接受基金管理公司委托,安全保管所托管的基金的全部资产,为所托管的基金办理基金资金清算款项划拨、会计核算、基金估值

14、、监督管理人投资运作。8.咨询顾问类业务。包括企业信息咨询业务、资产管理顾问业务、财务顾问业务和现金管理业务。9.其他类中间业务。包括保管箱业务以及其他不能归入以上八类的业务。(二)中间业务的基本性质在办理中间业务时,商业银行不直接作为信用活动的一方出现,因此,中间业务主要体现出以下基本性质:1.居间的地位。商业银行在办理中间业务的时候,并不直接以债权人或债务人的身份参与。2.“或有资产”、“或有负债”性质。中间业务不是完全孤立的业务,有些中间业务与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特别是有些中间业务带有“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性质。在一定条件下,一些中间业务可能会转变为资产业务和负债业

15、务。像商业银行的担保承诺、期权交易、调期交易,都可能随时转化为现实的资产负债业务。3.以收取手续费的形式获得收益。商业银行在办理中间业务时通常以收取手续费的形式获得收益,这是中间业务的一个本质特征。中间业务手续费的性质比较复杂,其最基本的性质在于它是商业银行办理中间业务时所耗费的各种形式的劳动的补偿。4.中间业务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综合效益。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人们不仅要求银行提供存款和贷款服务,而且要求银行能为其提供保管财物、理财、预算开支;要求银行提供信用卡、资产评估、工程审计服务;要求银行代客买卖证券、外汇、黄金;代客安排旅游、子女教育、医疗保险、分期付款。一家银行如果不能适应与反映客

16、户的需求,不能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客户就会转向其他能够提供全面服务的金融机构。各具特色的中间业务提供了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充分适应了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起到了商业银行服务客户、联系客户、稳定客户的积极作用,并有力地促进了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健康发展。同时,中间业务的发展也为商业银行拓展了更宽广的盈利空间,已经成为现代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和核心业务之一,日益被各国商业银行列为业务发展的重点。王元龙:“加入WTO 后的中国银行业发展战略研究” ,金融研究 ,2000年3期。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1.中间业务收入占全行总收入的比重长期在低

17、位徘徊,我国商业银行以贷款利息为主的收入结构短期内并未改变。我国的商业银行由于受传统观念、经营模式、人才、技术等多方面的影响,中间业务发展不充分,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较低。 2.中间业务品种少、手段单一。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中间业务主要集中在汇兑结算、票据承兑、投资咨询、代理收付、代客理财、代理发行和兑付证券以及信用卡、信用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上,而在利用其经济金融信息、技术和人才等软件因素为客户提供高质量和高层次的服务方面还比较欠缺。3.中间业务发展很不平衡。一是中间业务在各业务种类之间的发展很不平衡,有的中间业务种类如银行卡和代理业务发展十分迅速,而有的中间业务种类如商人银行、电子计算机服务

18、目前甚至开展较少;二是中间业务在各地区之间的发展很不平衡,在经济较发达的省会城市的省辖中间业务发展较快,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则发展缓慢。4.运作不规范,缺乏完整系统的科学管理。目前,国内大多数商业银行没有专门机构对中间业务的开发、运作进行系统管理,缺乏长远规划、协调与配合。5.专业人才及科技支撑力度不够。中间业务涉及领域广,知识面宽,需要掌握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等知识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章晶,相勇:“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思考” ,银行与经济,2003年9期。(二)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存在的问题1.金融体制制约。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难以彻底分离,商业银行金融活动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仍受

19、政府、财政和企业的多方制约。金融体制改革滞后,表现为产权不清、机制僵化、效益低下,没有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2.会计制度制约。中间业务的会计核算、统计报表等基础管理工作相当薄弱。目前尚未设置科学合理的中间业务分类核算会计科目;尚未建立统一、规范的中间业务统计报表制度,管理层难于对各类中间业务的发展状况作出准确的分析判断,因而对中间业务无法实施科学规范的分类管理与指导。 3.政策制度制约。中间业务创新发展的政策依据不足。目前,我国关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管理的政策文件仅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和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落实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4.经济发展制约。我国国民经济仍处在转轨时

20、期,经济发展的市场化程度较低,对金融创新的需求相对不足。同时,利率市场化、自由化进程缓慢,金融创新所必须具备的较有弹性的利率空间尚不具备。三、中外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比较(一)管理方面的比较。中资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银行治理结构存在缺陷,许多银行未成立监事会或董事会,缺乏科学、高效、透明的决策机制,所有权、决策权和经营管理权未有效分离,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同时,缺乏灵活的经营机制,内部控制比较薄弱,业务规章制度和操作程序尚不健全。外资银行大多具有健全的管理体制、科学的决策机制和灵活的经营机制,在组织结构安排、人力资源开发、委托代理权限、激励约束制度等方面都比较成熟,因此,外资银行具备较

21、强的开拓业务和化解风险的能力。(二)规模的比较。外资银行规模庞大,资金实力雄厚,资产质量优良。国有银行在扣除不良资产后,其实际规模要小得多。(三)体制的比较。外资银行的经营遵循的是国际惯例,基本上不受政府干预,额外负担轻,而中国商业银行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无法摆脱政府的干预,历史遗留下的包袱沉重,内部保障制度仍没有彻底改革,因此,非业务成本支出巨大,成为中资银行竞争的主要劣势之一。(四)产品结构的比较。主要跨国银行均已从经营传统银行业务转为以现代银行业务经营为主,特别是风险小、成本低、利润高的表外业务已成为其利润的主要来源。而中资银行在相当长阶段仍会以存贷汇等传统银行业务为主,各类增值服务

22、和中间业务几乎无法提供。郑鸣:商业银行管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四、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策略选择(一)发展中间业务要处理好三大关系1.资产、负债业务与中间业务的关系。我国商业银行大力发展中间业务,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几十年发展起来的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资源。要改变过去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我国银行偏重于资产、负债业务而忽略中间业务的经营思想,真正把中间业务放在与资产负债业务同等重要的位置。2.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的关系。因为银行经营的对象是同质的,都是货币与信用,唯有经营方式和程序的标新立异才能吸引顾客,抢占市场。但是,创新就意味着对旧的事物的否定,意味着风险的存在

23、。一般来说,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风险较低,但这只是相对于资产负债业务而言,决不是说它没有风险。由于中间业务的品种繁多,个性差异大,业务风险也有多样化的特点。我们既不能因怕风险而墨守成规,也不能不顾风险而追逐创新,关键是要把风险控制在规定的范围之内。3.发展与结构调整的关系。发展中间业务既要上规模、上品种,提升中间业务在营业总收入中的比重,强化量的积累,同时也要注重中间业务结构问题。中间业务发展哪些产品、哪些区域、哪些行业、哪些客户,应该有个战略安排。(二)发展中间业务必须坚持的三项经营原则1.坚持效益第一的原则。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的发展上为达到扩大中间业务的市场占有率和揽存目的,一味迎合客

24、户,放弃或降低应收客户的代理费用。高投入、低产出,甚至无产出、负产出现象特别突出。实践证明,效益问题不仅是商业银行,而且是其他任何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问题,是一切经营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坚持风险控制的原则。随着科技的发展,中间业务的形式、内容和范围将不断创新,同时与其他业务一样,在经营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加强风险管理,必须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在业务创新的同时,要十分注意其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让业务创新在完善的制度和风险控制的前提下进行。3.坚持优质服务原则。西方商业银行采用最为先进的设施或技术,通过提供优质服务来巩固其竞争地位。应当说,我们在这方面已经起步了,但步子不够大,也不够

25、快,与西方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距离,需要我们奋起直追。(三)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具体措施1.价值最大化。商业银行要以股份制改革为契机,在“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理念下,合理定位公司治理目标,要首先注重社会整体利益,同时正确兼顾好经营效益最大化,为股东、客户、员工和社会创造价值最大化。2.产权多元化。要加大股份制改造力度,逐步将商业银行改造成为国家控股、企业入股、个人持股,在适当条件下允许外资参股的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国有股、非国有股及外资股份,每一方股份都不得超过50%,防止单方股份独大。3.业务综合化。应从战略的高度和生存的高度,对中间业务产品系列、客户结构、经营体系和管理体制进

26、行调整,集中人力、物力向中间业务领域倾斜,通过业务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等途径,重点发展各种代收费、代保管、代理保险等业务,积极拓展银证通、代理证券资金清算、基金代销和托管业务等,向资本市场渗透,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网上银行等新兴业务,高起点地发展表外业务。4.加大宣传力度。商业银行要采取必要措施,利用一切手段,运用各种宣传工具加大宣传力度,为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氛围。5.加强舆论导向。人民银行要加强舆论宣传力度,做好正面引导工作,使社会大众树立金融有偿服务的意识,为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6.扩大传统的结算业务范围。开办个人汇款,个人支票业务;通过国际结算加

27、强结售汇,扩大贸易融资、银团贷款、账户服务业务;将承兑汇票业务扩大到具备条件的各商业银行。为吸引客户,扩大市场份额,可服务上门,建立流动银行,在大企业设立资金清算中心。积极吸收券商和投资者在证券发行、交易和结算过程中的沉淀资金。7.扩大各种代理业务。代理客户收付款,代理融资,代理发行,代理保管,代理公证、保险,代理会计事务等等。随着我国加入WTO 和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的形势变化,商业银行应积极寻求资本市场上银行业务创新的新突破。一是加强与券商的合作,加快发展证券市场上银行中间业务。除了积极开拓券商股票质押贷款,与券商开展银行同业拆借、国债回购,以及代理发行、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代理发行企业债券等

28、。二是利用公开上市机会,选择一批优良股东或者中长期战略投资者改善优化客户结构。商业银行可重点开发为券商和股民提供资金转账及清算服务的业务。作为基金托管人,代表基金受益人保管基金,办理证券账户服务。积极争取代办企业债券和商业票据的发行及交易业务等。解明君,朱晓黄:建设银行中间业务 ,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1版。8.开办私人银行业务,为私人或企业提供理财服务。如电话银行、自助银行、家庭银行等便利型业务。9.拓展信贷服务对象的中间业务。如项目评估、资产评估、信用等级评定、财务顾问、投融资顾问、企业上市包装、企业并购重组策划等高附加值的服务。10.开发多功能的信用新产品。根据客户投资和消费的多元化

29、需求,开发多功能的“储蓄一卡通”、“信用卡购物保险”等,使信用卡成为可存取、可适量透支、可转账、可购物消费、可代收代付的综合卡。11.积极发展担保承诺类业务。如跟单信用证担保,备用信用证担保,对有追索权的债券转让担保,备用贷款额度,循环贷款额度等。(四)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风险及控制1.加强经营管理,健全中间业务内控机制。一是建立严密科学的岗位分工和明确的工作职责,各项业务的操作层与监督及风险管理层必须分开,明确内部各层次管理人员的权限,实现对风险数量化、连续性的监控。二是由于表外业务固有的灵活性,应根据不断变化的实际业务开展情况,制订更为科学有效的表外业务内部控制制度与操作规程,以便使其切实可

30、行,从而实现表外业务管理的规范化。F.Allen and A.M.Santomero:“The theory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1997年4期。2.商业银行要加强中间业务的风险分析和预测。各商业银行应根据经营管理中的实际情况按业务风险的大小加以分类管理,采取相应措施分散、转移和化解风险。3.对表外资产比照贷款分类方式进行五级分类,建立健全对中间业务表外资产和操作风险的拨备制度,加强表外资产的管理,提高表外资产质量,建立科学的中间业务风险监管体系。4.完善表外会计核算与管理方法,使表外业务透明化

31、,提高中间业务的可控性。大量的中间业务,不直接反映在资产负债表内,造成银行管理部门难以衡量和控制基层机构的业务风险,因此防范风险的第一步就是要完善表外会计核算标准,使表外业务透明化。5.规避业务风险,实施统一授信管理办法,落实必要的反担保保障,将中间业务客户信用风险纳入人民银行要求的统一授信管理。从审慎原则出发,一般对不采取任何风险措施的普通客户不开办业务。同时,积极制定保护性条款,落实担保措施,加大保证金、担保、抵押等实施比重,尤其是要坚持保证金及票据质押等反风险措施。致 谢本论文是在导师武红卫副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导师严谨的治学精神、高尚的品质深深地影响着我,也必将使我受益终身;导师渊

32、博的学识、诲人不倦的无私精神使我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一天天取得进步。值此论文完成之际,谨向尊敬的导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最后,我还要感谢学院领导、同学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及精神上的理解与鼓励,让我能顺利地完成学业。 参考文献1冯斌: “国有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若干思考” ,中国金融家网 ,2007年8期。 2温彬、曹小敏: “中外资银行竞合关系的现状和趋势” ,国际金融研究 ,2004年12期。3王元龙:“加入WTO 后的中国银行业发展战略研究” ,金融研究 ,2000年3期。4王元龙:“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研究” ,金融研究 ,2001年1期。5马蔚华:“论商业银行

33、的科学发展观” ,金融研究,2004年7期。6徐志宏: “探讨信用风险形成机制,优化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金融时报 2004年11月17号。7张传宗、吴德胜:“对我国商业银行加快中间业务发展的思考”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报 ,2004年3期8李奇志:“中资银行如何应对外资银行在中间业务上的挑战” ,辽宁工学院学报 ,2004年1期。9解明君,朱晓黄:建设银行中间业务 ,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1版。10陈佐夫:中间业务简介,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1版。11黄金老:“建立良好公司治理机制是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核心” ,经济导刊,2002年1期。12章晶,相勇:“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思

34、考” ,银行与经济,2003年9期。13刘巧艳:“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成都大学学报,2004年1期。14戴维罗杰斯:商业银行组织机构、战略及趋势,新华出版社,2001年。15郑鸣:商业银行管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16F.Allen and A.M.Santomero:“The theory of financialIntermediation”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1997年4期。17Josh hinds:“Joins WTO to the China Commercial bank middle service

35、positive influence” ,Business journal 2007年12期。Joins WTO to the China Commercial bank middle service positive influenceSince the 1980s, along with finance integration process unceasing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capital market day by day mature, the non-bank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volves the mecha

36、nics of banking, causes traditional the mechanics of banking to face more and more keen competition pressure. Therefore, the Western countrys banking industry through methods and so on financial innovation introduction electronic technology, the development Commercial banks management scope, enabled

37、 the middle service to obtain the rapid development, becomes emerging force which the banking industry developed. The middle service does not have the request, ministrant by it to the capital to be strong, the profit is relatively high, the risk to be relatively low, the source of tourists stably an

38、d so on characteristics, has developed the mechanics of banking new domain, to a great extent changed the bank appearance, has put the new vitality and the vigor for the traditional mechanics of banking. At present, looking from the entire world, Commercial banks middle service has made the unpreced

39、ented progress, has surpassed the tradition to save the loan service to become the bank profit the important source, the middle service the proportion which occupied in the mechanics of banking is getting bigger and bigger, the status which had is also gett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What but China

40、 implements at present was in the strict significance financial minute industry management system, the Commercial bank was still engaged in the traditional service primarily, the middle trade development was slow, provided the service and own profit channel for the customer is relatively narrow. The

41、 middle trade development insufficient consummation, the competitive power is also quite weak. After specially China joins WTO, along with the financial industry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the Foreign bank will certainly to enter the Chinese market massively, its Commercial bank will also face th

42、e huge pressure of competition. The Foreign bank the huge superiority which has in the middle service domain, will be being in the start development to China Commercial bank the middle service to bring the violent impact. Therefore, China Commercial bank develops the middle service to be imminent vi

43、gorously. The middle services standard,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to realize the country to the entire financial systems macroscopic effective regulation, to enhances our country bank the whole to synthesize the competitive power, after as well as the Commercial bank adapts joins WTO the internationa

44、l situation to have the very vital significance. The Foreign bank enters the Chinese market, although has the huge impact for its Commercial bank middle service, but has also brought the rare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Foreign banks entry, will promote China Commercial bank middle service standard dev

45、elopment.1. rare macroscopic effect. Enters WTO, will impel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cceleration economic system and monetary systems reform inevitably, guaranteed the Chinese financial industry passes through the short after transition-period, smoothly and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trail connection.

46、Especially its domestic financial industrys supervision way and the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will tend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Meanwhile, China Commercial bank may also according to own situ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need, carries on “the clone” to the Foreign bank advanced middle service technolog

47、y, “the innovation” and “the optimized transformation”, promotes China money market system toward the opening, fairly, highly effective, the unified direction to develop.2. demonstration effect. Foreign banks entry has provided the very valuable reference system for China Commercial banks reform and

48、 the development and profits from the object, it high effectiveness of operation which according to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 operations advanced organization, the technical equipment, the management method as well as brings from this, to China Commercial bank, has the huge demonstration effect. Wi

49、ll cause China Commercial bank to strengthen following knew: Develops the middle service to be advantageous in saves the loan service to the tradition the development display linkage effect; Is advantageous in creates the new credit form, opens the new account executive domain, is advantageous in fu

50、ll use Commercial banks each resources, creates the new profit origin; Is advantageous in the separate management risk, promotes the bank to continue the steady progression, thus innovates “the catalyst” for China Commercial bank middle services mechanism function.3. competition excitation effect. C

51、hina Commercial bank stemming from asks to survive and to make a living the development instinct, when the Foreign bank handles inevitably the middle service forms the competition, puts forth the whole body posture in martial arts, increases the middle service variety, the improvement middle service

52、, the construction reliable highly effective technical support platform, raises the management level.4. Advanced technical effect. The west Commercial bank in the managing finances service, the generation clears off aspects and so on debt, factoring, financial consultant, credit rating, information

53、service, gained in the massive experience, has the complete set mature operating instruction, the procedure software, enhances the middle service and the management level regarding China Commercial bank has the positive promoter action, simultaneously drives and promotes China Commercial bank to str

54、engthen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e improvement financial service.加入WTO对中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积极影响 Josh hinds: “Joins WTO to the China Commercial bank middle service positive influence” ,Business journal,2007年12期。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国际资本市场的日趋成熟,非银行金融机构介入银行业务,使得传统的银行业务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压力。为此,西方国家的银行业通过金融创新

55、引入电子技术等手段,开拓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使得中间业务得到了迅猛发展,成为银行业发展的新兴力量。中间业务以其对资本无要求、服务性强、赢利相对高、风险相对低、客源稳定等特点,开拓了银行业务的新领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银行的面貌,为传统的银行业务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目前,从整个世界来看,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取得了空前的发展,已超过传统的存贷业务而成为银行盈利的主要来源,中间业务在银行业务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拥有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而中国目前实行的是严格意义上的金融分业经营制度,商业银行仍以从事传统业务为主,中间业务发展缓慢,为客户提供的服务和自身的盈利渠道相对狭窄。中间业务发展不够完善,竞争力也

56、比较薄弱。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随着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外资银行必将大量进入中国市场,其商业银行也将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外资银行在中间业务领域拥有的巨大优势,会对中国商业银行正处于起步发展的中间业务带来猛烈冲击。因此,中国商业银行大力发展中间业务迫在眉睫。中间业务的规范、健康发展,对实现国家对整个金融系统的宏观有效调控,对提高本国银行的整体综合竞争力,以及商业银行适应加入WTO后的国际形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虽然给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造成巨大冲击,但也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外资银行的进入,将促进中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规范发展。1.难得的宏观效应。进入WTO ,势必推动中

57、国政府加速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的改革,确保中国金融业经过短暂的过渡期后,顺利地与国际惯例接轨。尤其是其国内金融业的监管方式和政策法规将趋于国际化。与此同时,中国商业银行还可根据自身情况和发展需要,对外资银行先进的中间业务技术进行“克隆”、“创新”和“优化改造”,以促进中国金融市场体系朝着开放、公平、高效、统一的方向发展。2.示范效应。外资银行的进入为中国商业银行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照体系和借鉴对象,其按国际标准操作的先进组织、技术设备、经营方法以及由此带来的较高经营效益,对中国商业银行来说,具有巨大的示范效应。将使中国商业银行加强以下认识:发展中间业务有利于对传统存贷业务的发展发挥联动

58、效应;有利于创造新的信用形式,开辟新的业务经营领域,有利于充分利用商业银行的各种资源,创造新的利润来源;有利于分散经营风险,促进银行持续稳定发展,从而为中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机制创新起到“催化剂”的作用。3.竞争的激励效应。中国商业银行出于求生存和谋生发展的本能,必然在外资银行办理中间业务形成竞争之时,使出浑身解数,增加中间业务品种,改善中间业务服务,构建可靠高效的技术支持平台,提高管理水平。4.先进的技术效应。西方商业银行在理财业务、代理清债、代理融通、财务顾问、资信评级、信息服务等方面,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有成套成熟的操作规则、程序软件,对于中国商业银行提高中间业务和经营水平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同时激励和促进中国商业银行加强技术创新,改进金融服务。5 国际市场的拓展效应。加入WTO后,中国的中央银行将会允许其国内的商业银行到海外上市,赴海外设立分支机构或并购海外金融机构,从而为本国银行拓展海外市场业务,尤其是国际中间业务提供了机遇。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