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版

上传人:彩*** 文档编号:74076227 上传时间:2022-04-12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8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马原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马原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马原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资源描述:

《马原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原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版(2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A )A. 实现共产主义B. 消灭阶级C.消灭国家D.消灭两极分化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B)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3、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唯心主义的主要错误是( C )A. 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的B. 主张物质和意识都是世界的本原C. 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D. 抹煞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4、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D)A. 运动是内容,物质是其形式B. 运动是现象,物质是其本质C.

2、 运动是暂时的,物质是永恒的D. 运动是属性,物质是主体学习资料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5、时间是(A)A. 物质运动的持续性 B. 物质运动的广延性C. 人们整理感觉材料的形式 D. 人们头脑中形成的观念6、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说(D)A. 意识是人脑自生的B. 意识是人脑的一种分泌物C. 人脑是产生意识的源泉D. 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7、揭示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析性统一的规律是( D )A. 联系和发展的规律 B. 对立统一规律C. 质量互变规律 D. 否定之否定规律8、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C)A. 观察实验方法B.C.矛盾分析法D.归纳演绎方法9、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

3、原归结为(D)学习资料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A. 客观存在的各种物体B. 宇宙中存在的一切现象C.物质的具体形态D.某种具体的“原初物质”10、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C)A.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B.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11. 划分两种历史观的根本标准是() 。A. 是否承认人类社会的内部矛盾B. 是否承认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C. 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 是否承认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12. 理解全部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 。A. 生产关系的发展史B. 社会意识的发展史C. 生产劳动的

4、发展史D. 阶级斗争的发展史13. 现代化生产中科学、技术、生产三者的关系是()。A. 科学、技术、生产三者浑然一体B. 基本上体现为 生产技术科学 的过学习资料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程C. 科学技术生产 的过程不占主导地位D. 科学技术生产 的过程占主导地位14. 生产关系是指 ( ) 。A. 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B. 人与自然的关系C. 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D. 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的关系15.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基本类型是() 。A. 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B. 集体所有制和个体所有制C. 资本主义所有制和社会主义所有制D. 私有制和公有制16. 唯物

5、主义认识论都坚持 (D) 。A. 唯理论B. 经验论C. 先验论D. 反映论17. 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把认识看成 (D) 。A. 人们纯思维的理性活动B. 不断反复、无限发展的认识过程C.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学习资料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D. 照镜子似的、直观被动的反映18. 认识的本质是 (C) 。A. 主体对客体的加工B. 主体对客体的改造C.主体对客体均反映D.主体对客体的作用19.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 这是 (C) 。A.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B. 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C.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D.可知论的认识观点20、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D)A. 主体与客体

6、的统一B. 自然与社会的统一C.生产与消费的统一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21、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实践活动的是 ( A)A. 农民插秧种稻B. 医生诊病开药C. 交警维持交通秩序D. 科学家做物理实验22、任何科学理论都不是终极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这说明(C)学习资料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A. 真理具有客观性 B. 真理具有绝对性C. 真理具有相对性 D. 真理具有全面性23、真理的具体性是指(B)A. 真理观念因人而异B. 真理是有条件的C. 运用真理的人是具体的D. 认识真理的人是具体的24、阶级斗争的根源是(D)A. 政治利益的对立B. 思想的对立C. 人性的对立D.

7、 物质利益的对立25、群众路线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 A)A. 一切为了群众B. 一切依靠群众C. 从群众中来D. 到群众中去 来源26、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从根本上说,这是由( B)A. 党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决定的B. 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决学习资料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定的C.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国际环境决定的D. 广大人民群众积极主动地参与改革决定的27、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D)A. 自由贸易的出现B. 商品的产生C. 资本家的出现D. 劳动者有人身自由并且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27、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由于它( A

8、)A. 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B. 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C.采取了支付的形式D.是劳动者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28、资本就是( D)A. 货币B. 一定数量的物C. 金银D. 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29、资本有机构成具体表现为(A)A. 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率B. 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比率学习资料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C.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率D.生产资本与流通资本的比率30、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的量的比例相交换,其原因在于它们( D)A. 有不同的使用价值B. 可以满足人们不同的需要C.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D.都凝结了一般人类劳动311、产业资本循环中生产剩余价值的阶段是( B )

9、A. 购买阶段 B. 生产阶段C. 销售阶段D.流通阶段32、规律具有的两个特点是(B )A . 主观性和个别性B . 客观性和普遍性C . 社会性和历史性D . 稳定性和不变性33、有人认为,只有感性经验才是可靠的,抽象的理论是不可靠的,这在认识论上犯了 (C ) A . 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B. 形而上学的错误C . 经验论的错误学习资料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D. 唯理论的错误3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最典型的现象是( A )A . 生产过剩B. 商品短缺C. 长期萧条D. 持续高涨35、资本主义的利润率是( A)A. 剩余价值与预付资本的比率B. 剩余价值与所费资本的比率C. 剩余价值

10、与可变资本的比率D. 剩余价值与不变资本的比率36. 防微杜渐 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B) 。A. 对立统一规律的原理B. 质量互变规律的原理C. 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原理D.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的原理37. 作为辩证的否定的 扬弃 是(C) 。 A. 既保留又继承B. 彻底抛弃C. 既克服又保留D. 矛盾的调和38. 否定之否定规律 (A) 。A. 在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时才能完整表现出学习资料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来 B.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任何一点上都可以表现出来C. 在事物经过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后表现出来 D.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经过肯定和否定两个阶段表现出来39.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

11、的能动反映 , 这是 (C) 。 A.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B. 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C.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D. 可知论的认识观点40. 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 ( C)。 A. 实践的历史性和不确定性决定的B. 实践的有条件 , 性和相对性决定的C.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D. 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决定的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BCD)A. 历史唯物主义B.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 科学社会主义D. 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资料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2、哲学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AC)A.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B.C.D.

12、世界的本质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3. 马克思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都坚持(BD) 。A. 唯心主义先验论B. 唯物主义反映论C.唯心主义的可知论D.唯物主义的可知论4.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区别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显著特点有 (CD) 。A. 把可知论引入认识论B. 把唯物主义引入认识论C.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D.把辩证法应用于认识论5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B. 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C.认识对象的客观性D.认识过程的辩证法6.下列各项属于摹写与创造辩证统一的有(AC)A. 摹写是创造性摹写学习资料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B. 是直观的镜曲式摹写C.创造是以摹写为基础的创造D.是主观随意的

13、编造7.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 其表现有 (ABCD)。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8. 人们所获得一切知识来源于 (CD)A. 天资聪慧B. 抓住灵感C.社会生产实践D.科学实验实践9. 认识的辩证过程包括两个阶段 , 它们分别是(CD) 。A. 从感觉到知觉的过程B. 从判断到推理的过程C.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D.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过程10. 下列各项属于感性认识的形式的有 (ACE)。A. 概念B. 感觉C.知觉学习资料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D.推理11. 感觉、知觉、表象的依次发展 , 初步显现出(AB) 。

14、A. 认识发展从部分到全体的发展趋势B. 认识发展从直接到间接的发展趋势C.认识发展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发展的趋势D.认识的发展是不断进行质的飞跃的趋势12. 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 , 会导致 (BD) 。13、下列选项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BCD)A.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B.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C.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D.存在就是被感知14、下列各项反映事物之间客观联系的有(ABD)A. 森林覆盖面的大小影响气候B. 人口状况影响社会的发展C. 天空出现流星雨是人类的不祥之兆D. 客观条件的好坏影响人们行动的效果15、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ABCD)A. 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15、的产物B. 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统治工具C. 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存在学习资料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D. 在共产主义社会将自行消亡16. 生产力系统的构成要素有( ABCD)。A. 独立的实体性因素B. 运筹性的综合因素C.渗透性因素D.准备性因素17. 阶级产生的经济前提是( BCD)。A. 生产力的高度发展B. 剩余产品的出现C.随着社会分工而产生的产品交换, 出现生产资料私有制D.生产有了一定发展但发展不足18.下列各项属于社会进步的动力的有(ABCD)。A. 社会基本矛盾 B. 民主制度的建立C.阶级社会的阶级斗争D.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动19. 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

16、证关系的内容的有 (ABC)。A. 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B. 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先进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C.不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落后的生产学习资料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D.生产力必须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中存在20. 当代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的表现有( ABCD)。A. 由科技因素造成的劳动生产率越来越高B. 自然科学从理论突破到新产品试制成功的周期日益缩短C.科技使生产力的发展明显地逞现加速度的趋势D.科技能把生产力诸要素组合起来构成现实生产力四、简答题1、简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是第一

17、性的,是社会意识的根源;社会意识是第二性的,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1)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前提和基础。人们必须先进行物质生产,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精神生产。(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内容和形式。有什么样的社会,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与之相适应。( 3)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归根到底都是同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相适应的,社会存在发生了变化,社会意识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2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 1 )从质的方面看,不同性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着不同性质的作用。( 2 )从量的方面看,无论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什么性质的作用,都有程度深浅、范围大

18、小、时间久暂的不同。2、简述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的内涵及其二者之间的关。(1) 商品是人们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其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价值和交换价值的承担者,其特殊性在于它是社会的使用价值并通过交换来实现。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本质因素,其实体是抽象劳动。(2) 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具体劳动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3) 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二因素,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学习资料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3、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的作用是什么

19、?1 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部门之间的分配2 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3 促使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和竞争中的优胜劣汰4.什么是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这一规律有什么现实指导意义?103-104这一规律就内容看,概括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从过程上看,它表现为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总是从基本相适合到基本不相适合,再到基本相适合;与此相适应,生产关系也总是从相对稳定到新旧更替,再到相对稳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这种矛盾运动过程循环往复、不断发展,推动社会生产发展,进而推动整个社会逐步走向高级阶段。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

20、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依据。5. 简述在个人和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问题上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127历史唯物主义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才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原理出发,认为人类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是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劳动群众的历史,于是得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科学结论;历史唯心主义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片面夸大极少数英雄人物及其思想, 意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认为历史是由英雄豪杰, 帝王将相, 立法者, 思想家创造的,否认广大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6.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63认识的主体与客体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各有自己特定的含

21、义,彼此又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并在一定条件了相互转化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主体与客体之间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即认识关系 . 没有这种关系 , 它们就不成其为认识的主体与客体。其次, 主体与客体之间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 ,即实践关系 .这是最基本的关系,它是认识关系的基础,外部世界按照自己的运动规律运动变化着 ,并不自然地满足人的需要,人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就必须通过实践改造客体,使之发生合乎于人的目的的变化 .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按照客体的本性和规律进行改造,不然就会徒劳无功,甚至适得其反,因此 ,人又必须认识客体 , 正确反映客体的本质和规律。再次,主体与客体

22、相互作用:主体对客体有能动作用,客体对主体有制约作用. 主体对客体的改造体现了主体对客体的能动作用。在实践中,如果按照客体的本性和规律去改造 ,就能成功 ; 违反客体的本性和规律去改造;就会失败 ,这就体现了客体对主体的制约作用。因为有这种制约作用, 主体为了有效地改造客体 , 必须去认识客体 .7.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一方面,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只有解放思想,才能打破思想僵化,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传统。学习资料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另一方面,解放思想的目的在于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如果离开实事求是的轨道,就可能出现“左 ”的和右的错误倾向。第三,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不能

23、割裂和对立起来。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的。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结合,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8. 生产关系体系及其内容 , 以及两种类型生产关系的区别。 101-102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方式三项内容。生产关系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人和人的关系 ,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包括生产、 分配、交换、 消费诸关系在内的生产关系体系,它构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种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其根本特征是:生产资料为劳

24、动者共同占有,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处于平等地位,产品分配上不存在剥削。另一种的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其根本特征是:生产资料归少数非劳动者占有,劳动者占有很少或者根本没有生产资料并在生产中处于被支配地位,人与人的关系包含剥削关系9.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论的根源。127(1) 阶级根源 . 在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 .剥削者总是垄断脑力劳动的特权,被剥削阶级被迫从事物质生产劳动。 所以,剥削阶级必然夸大脑力劳动的作用, 夸大个别人物的聪明才智的作用 , 贬低从事物质生产活动的劳动群众的作用。(2) 社会根源 . 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 , 生产力水平低, 生产规模狭小, 因而限制了人们眼界

25、 , 使人们看不到物质生产及从事物质生产的劳动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3) 认识论根源,如果人们对社会历史的认识,只停留在人们的思想动机上,特别是只着眼于少数英雄人物的思想动机上, 就会片面夸大他们的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得出英雄创造历史的结论.10.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102生产力与生产关象是生产中不可分割、密切联系的两个方面,两者之间存在着作用与反作用的辩证关系。首先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1) 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一定的生产力要求一定的生产关系和它相适应 ,一定的生产关系只能依据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才能建立起来。(2) 生产力的发展变化 ,决定生产关

26、系的改变。当一种生产力被另一种生产力代替以后,旧的生产关系也必然被新的生产关系所代替。其次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1 )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不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其适合与阻碍的程度,又依适合与否的程度而定。学习资料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11. 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 98答: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是指贯串在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之中,各种社会意识形式都具有的本质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 , 具体表现在 :首先 ,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存在 .其次 , 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

27、展 .再次 , 在阶级社会里,作为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的某些形式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首先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变化发展的非完全同步性. 其次 , 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再次 ,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最后 ,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3) 社会意识具有能动性。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一个重要表现。社会意识的能动性亦称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这种反作用有两种情况:一是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社会向前发展一是落后的或反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发展起阻碍作用,延续历史发展的进程。13

28、、简述量变和质变的含义以及二者的辩证关系。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辩证关系: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性。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14、如何理解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是人们实现某种主观目的的活动。通过实践,达到使客体被

29、人认识、改造、掌握和占有的目的,从而在实践中体现了主观能动性:实践中包含着人的精神因素和意识的能动作用;实践能动地推动认识的产生和发展;实践能动地改造世界。实践不同于生物对外界的消极适应和本能活动。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说实践规定了人的本质,人只有通过实践才称其为人,才表现为人,才能生存和发展。具体表现在:( 1 )实践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前提。(2 )人的意识是在实践中生成、实现和确证的。(3 )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人类活动方式的一切社会关系都是在实践活动中生成的。(4)人在实践活动中把自己从动物界提升出来,创造出了人之为人的一切特征。所以,实践构成人类的特殊生命形式。五、论述题1、如何

30、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早在100 多年前,马克思就说过,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并且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力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现代科学技术正在经历着一场学习资料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伟大的革命。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主要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生产力的基本因素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科学技术同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历史上的生产资料,都是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同样,历史上的劳动力,也都是掌

31、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的劳动力。 我们常说,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这里的人, 是指有一定的科学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来使 用 生产工具,实现物质资料生产的人。劳动者只有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丰富的生产经验,先进的劳动技能,才能在现代化的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2. 运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的理论 , 说明我国实施 科教兴国战略 的伟大意义。( 1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这是一个反映时代精神的科学真理。这个真理主要有三层涵义:科学渗透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各要素之中。科学应用于生产过程或工艺过程,渗透到生产力的其他各类要素中去 ,从而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科学对生产的发展

32、具有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在现代化生产中,科学、技术、生产三者互相依赖,形成一个相互作用的完整体系。其中物质生产对科学起归根结底地决定作用, 科学对物质生产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技术是联结科学和生产的中间环节。 科技进步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大杠杆。由科技因素造成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率越来越高,使生产力的发展明显地呈现出加速度的趋势。(2) 实施 , 科教兴国战略是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具体体现。只有坚持教育为立国之本,科技是强国之路,把教育和科学技术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才能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 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 ,素质 , 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学

33、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3 运用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 ,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正确性。(1) 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产生、性质和发展变化;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体现为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的过程。(2) 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 是人类社会发展最基本、最普遍的规律,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

34、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就是以这一规律为理论依据的。(3) 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要求我们,必须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来调整和改革所有制结构。社会主义公有制, 同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从而在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为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只有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才能保证国民经济的发展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才能防止两极分化, 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但总的说来,我国生产力水平、生产社会化程度还不高,而且地区发展不平衡,这就决定了我国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必须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各种非公有制经济

35、的发展。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是促进生产力发展,有利于学习资料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社会全面进步的。这已被20 多年改革的实践所证实。4、论述人类社会发展的两大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推动的。在社会基本矛盾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最基本的矛盾,其矛盾统一体是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表现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一方面,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另一方面,为生产力决定的生产关系,反过

36、来又能动地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揭示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即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密切联系的、推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又一对基本矛盾。其矛盾统一体是社会形态。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表现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一方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变化和发展,决定着上层建筑的性质; 另一方面, 上层建筑反映并服务于经济基础,它千方百计地排除自己及其经济基础的对立物,并通过对社会生活、经济生活的控制,促进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完善。从上层建筑为经济

37、基础服务的效果来看,它对经济基础既可以起促进作用,也可以起阻碍作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体现着它们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即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马克思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理论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 社会基本矛盾涉及三个方面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其运动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最终动因。整个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从生产力发展到生产力解放的循环,实质上可以归结为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层层决定和层层反作用的关系。社会基本矛盾的这种循环往复,形成了生产方式依次更替、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不断进化和变革的历史。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已经

38、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包括我国在内的部分国家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马克思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理论中的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为我们提供了探究历史发展根源的钥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战略、方针、政策的重要客观依据,对指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者要在社会实践中自觉地掌握和运用这一客观规律,在充分认识这一规律的基础上,经常研究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总结实践经验,然后根据生产力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在每一阶段上创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具体形式,完善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以促进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推进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学习资料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学习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