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河项目水土保持工程实施方案设计

上传人:泽*** 文档编号:73988041 上传时间:2022-04-12 格式:DOC 页数:62 大小:1.94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红旗河项目水土保持工程实施方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红旗河项目水土保持工程实施方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红旗河项目水土保持工程实施方案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资源描述:

《红旗河项目水土保持工程实施方案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旗河项目水土保持工程实施方案设计(6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实用标准1 综合说明 .11.1项目背景 . .11.2项目选择及概况 .21.3建设任务、目标与规模 . .21.4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 .31.5施工组织条件 .31.6水土保持监测 .41.7技术支持 .41.8工程管理 .41.9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 .41.10 效益分析 .52 项目背景及设计依据 .62.1项目背景 .62.1.1地理位置 .62.1.2自然条件 .62.1.3社会经济概况 .82.1.4水土流失情况 .82.1.5水土流失防治情况 .92.1.6相关规划情况 .9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02.2.1水土流失的危害和影响 .102.2.2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102

2、.3设计依据 .112.3.1规划依据 .112.3.2标准、规范、规程 .112.3.3有关资料 .113 项目区选择及概况 .123.1项目区选择 .123.1.1项目区选择的原则 .123.1.2项目区确定 .12文档实用标准3.1.3项目区位置和范围 .133.2项目区概况 .133.2.1宝山镇概况 .133.2.2白旗镇概况 .143.3项目区小流域概况 .143.3.1基本情况 .143.3.2自然概况 .153.3.3经济社会情况 .173.3.4小流域土地利用现状 .173.3.5水土流失及防治情况 .184 建设任务、目标与规模 .204.1建设任务 .204.2建设目标

3、.204.2.1水土流失治理目标 .204.2.2生态环境改善目标 .204.2.3农村经济发展目标 .204.3建设规模 . .215 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 .225.1水土保持分区 .225.2总体布置 .225.2.1布置原则 .225.2.2措施总体布局 .225.3工程措施设计 .235.3.1谷坊工程设计 .235.3.2截排水沟工程设计 .265.3.3护岸工程设计 .265.3.4作业路设计 .305.3.5工程公示牌设计 .305.4林草措施设计 . .305.4.1蚕场治理设计 .305.4.2水保林(日本落叶松)标准设计 .32文档实用标准5.4.3种草设计 .335.5封

4、育措施设计 .335.5.1封禁治理原则及封育类型 .335.5.2封禁对象 .345.5.3封禁方式 .345.5.4封禁年限 .345.5.5封禁工程区管理办法 .345.5.6封禁治理的步骤 .345.5.7设置围栏、标志牌、界桩 .355.5.8封禁区及附属设施管护 .365.5.9育林 .365.6措施数量汇总 .375.6.1工程措施数量 .375.6.2林草措施数量 .386 施工组织设计 .396.1工程量 . .396.2施工条件 . .396.2.1气候、水文条件 .396.2.2施工交通方案 .396.2.3物料供应方案 .396.3施工工艺、施工方法和要求 . .406

5、.3.1谷坊的施工 .406.3.2蜂巢格网护岸施工 .406.3.3作业路 .406.3.4水土保持林 .416.3.5蚕场治理植物穿带施工 .416.4施工布置和组织形式 . .416.5施工进度 . .427 水土保持监测 . .437.1监测内容 . .437.1.1监测任务 .43文档实用标准7.1.2监测内容与指标 .437.2监测点布设 . .437.3监测时段与方法 . .447.3.1监测时段 .447.3.2监测方法 .447.3.3监测组织 .458 技术支持 . .468.1技术支持方案 . .468.2技术培训 . .468.3技术推广 . .469工程管理 .479

6、.1工程建设管理 . .479.1.1项目管理机构组成 .479.1.2组织管理制度 .479.1.3工程监督管理 .489.1.4技术培训 .489.2工程运行管理 . .4810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 .5010.1 设计概算 . .5010.1.1投资概算总述 .5010.1.2编制原则与依据 .5010.1.3投资概算 .5210.2 资金筹措 . .5211 效益分析 . .5411.1 生态效益 .5411.1.1蓄水保土效益 .5411.1.2生态效益 .5411.2 社会效益 . .5511.3 经济效益 . .5611.3.1分析原则 .56文档实用标准11.3.2 计算范围56

7、11.3.3 分析计算步骤5611.3.4 分析计算的内容及方法56文档实用标准1 综合说明1.1 项目背景根据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辽宁省水利厅关于下达国家安排我省水土保持工程2011 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辽发改投资 20111330 号文件)精神,凤城市 2011 年安排中央预算内水土保持投资 150 万元,县级配套 100 万元,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 6km2,建设内容为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修复及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等, 建设时间为 2011 年至 2012 年。为搞好中央预算内投资的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凤城市水土保持局在充分调查论证、认真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

8、,将大洋河支流红旗河流域内的宝山镇和白旗镇确定为 2011 年凤城市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项目区。项目区命名为红旗河项目区。项目区总面积511.6km2, 总人口 3.5 万人 , 项目区共包括 17 条小流域,本方案将宝山镇岔路小流域和白旗镇雕窝小流域确定为重点治理小流域。红旗河项目区是我市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地区,根据凤城市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公告 ,该区域为凤城市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根据凤城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凤城市水土保持规划( 2006 年 -2020 年),项目区中的岔路和雕窝两条重点治理小流域均为 2011 年 -2020 年重点治理区域。红旗河项目区是我市柞蚕放养的集中区域,蚕场砂化严重,植被

9、覆盖度低,洪涝灾害频发,基础设施薄弱,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实施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将有力推动项目区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物质基础。凤城市水保局在省发改委投资计划下达之后,立即开展项目前期工作,于 10 月中旬完成项目区筛选和重点治理小流域确定工作, 10 月下旬委托水土保持工程设计乙级资质单位丹东市青山水保工程设计服务有限公司开展凤城市文档实用标准2011 年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红旗河项目区实施方案编制工作, 11 月初完成编制工作,报送省水土保持局审查。1.2项目选择及概况通过实地调查,并认真对比,我们确定大洋河支流红旗河流域所在

10、的宝山镇和白旗镇作为本工程的项目区,命名为红旗河项目区。红旗河项目区位于凤城市南部,红旗河中上游,范围包括宝山镇和白旗镇,本项目重点治理小流域分别是宝山镇岔路小流域和白旗镇雕窝小流域。项目区主要地形为低山和丘陵。气候属温带半海洋半内陆型气候,四季明显,年均气温7.5 ,全年降水量为1000mm,全年无霜期165 天。项目区是凤城市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区域, 水土流失形式为水力侵蚀 , 侵蚀强度以中度为主 , 水土流失治理主要以群众自发、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植物措施为主要形式。项目区内蚕场面积较大,是我市重要柞蚕产区,耕地面积约占总面积 10%。项目区所在的宝山镇和白旗镇是以农业为主的乡镇,经济基础

11、比较薄弱,人民生活水平不高。1.3 建设任务、目标与规模本项目的建设任务主要包括是治理砂化蚕场、营造水保林、实施封禁治理、治理侵蚀沟道、兴建护岸工程、整修作业路等。规划经过 1 年的集中治理,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603hm2,占工程实施区域(岔路小流域艾家东沟、雕窝小流域黄旗沟)水土流失面积的70.17%, 使岔路小流域艾家东沟和雕窝小流域黄旗沟水土流失得到控制, 防洪减灾能力提高,工程实施区域内植被覆盖率提高到72.19%,同进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文档实用标准2规划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 603hm,建设谷坊、护岸工程、作业路等骨干工程。1.4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总体

12、布置遵循以下五项原则:( 1)坚持“预防为主,防治并重”的原则。( 2)坚持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 3)坚持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 4)坚持与区域经济及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生态效益优先、兼顾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原则。( 5)坚持国家投入、地方配套和群众投劳相结合的投入机制原则。凤城市 2011 年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总体布局是:以治理、保护和开发利用水土资源为基础,以控制水土流失为核心,以骨干工程措施为重点,工程措施与植物相结合,对水土流失进行综合治理,同时改善流域内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修建谷坊控制沟道侵蚀和扩张;实施护岸工程提高河道防洪能力;整修作业路方便出行和生产运输;

13、选择适宜斑块营造水保林以改善立地条件,为恢复生态创造条件;治理砂化蚕场,控制坡面流失,实现蚕场可持续利用;选择幼林、疏林地块实施封禁,实现植被自我修复,提高水源涵养能力。力争通过综合治理使重点治理小流域基本形成立体、多层次、有效的综合防护体系,实现控制水土流失,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并带动整个项目区的综合治理工作。各项措施数量包括:浆砌石谷坊 56 座,干砌石谷坊 20 座,截排水沟 1400m,护岸工程 1800m,作业路 4500m,设置工程公示牌 2 块。营造水土保持林 83hm2,治理砂化蚕场280hm2,封禁治理240hm2。1.5施工组织条件项目区交通条件优越、工程建设所各种物资

14、均可就近购文档实用标准买,水、电、通讯等条件均可满足施工要求。各项工程措施及林草措施均采用成熟施工工艺,可保证工程质量。施工工期跨度为 10 个月,避开农忙、主汛期,既不误农时,又可确保施工安全。1.6水土保持监测水土保持监测以效益监测为主。通过实地调查有针对性地确定监测内容,合理布设监测点,制定科学的监测方法,以取得完整、准确的监测资料,为项目区其它小流域治理工作提供基础资料。1.7技术支持本项目的技术支持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封禁治理措施技术支持单位为林业部门,蚕场治理技术支持单位为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院和凤城市蚕业管理总站,河道蜂巢格网护岸施工技术支持单位为凤城市水利工程处。1.8工程管理

15、工程管理包括工程建设管理和工程运行管理两部分。工程建设管理主要包括组建项目管理机构、建立健全组织管理制度、完善工程监督管理、组织技术技术培训等;工程运行管理主要包括明确工程产权、建立工程维护管理制度,落实工程维护管理人员及经费等。1.9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本项目工程投资概算价格水平年为2011 年第四季度,工程总投资 251.82 万元,其中工程措施投资 123.66 万元,林草措施投资 102.18 万元,封育措施投资 3.40 万元,独立费用 15.24 万元,基本预备费 7.33 万元。本工程投资采取由中央投入和地方配套的方法。总投资251.82 万元中,中央投资150 万元,县级配套10

16、0 万元 , 群文档实用标准众自筹 1.82 万元。1.10效益分析项目效益主要包括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部分。经计算, 项目发挥效益后每年保水总量为15.67 万 m3 ,保土效益为2.13 万 t ;可增加林草覆盖度1.56%,重点治理小流域林草面积达宜林宜草面积95%以上;每年增加总产值379.59 万元。文档实用标准2 项目背景及设计依据2.1项目背景2.1.1地理位置凤城市位于辽东半岛东部,地近黄海北岸,北依本溪满族自治县,东靠宽甸满族自治县,南接丹东市振安区、东港市,西邻岫岩满族自治县, 西北一角与辽阳县接壤, 北纬 40 02 00 -41 05 53 , 东经 123

17、32 03 -124 32 03。凤城市总面积 5513.15km2,为辽宁省 17 个县级市之一。2.1.2自然条件凤城市的自然概貌为“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 1)地貌凤城地区属辽东山地丘陵地貌类型,地貌基本轮廓是中生代时燕山运动形成的。凤城北部是海拔 1000m以上的中、低山侵蚀构造地形,山脉总体走向呈北东东至南西西向,屋脊总部分位于北部的白云山、花脖子山和生铁岭一线,是鸭绿江水系、沿海水系与太子河水系的分水岭。中部是遭受中等切割的山地丘陵,属构造剥蚀依次降低的阶段状地貌。南部至黄海沿岸,逐渐变为低丘和宽达数十 km 波状起伏的带状平原,海拔 2-3m,属海蚀和堆积地形,河流

18、两侧由不均匀上升运动的影响形成三级阶地。( 2)气象凤城市属中温带湿润地区季风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少涝,夏季湿热多雨,雨热同季,秋季阴晴多变,冬季干冷少雪,盛行西北风和北北西风。凤城市多年平均气温为7.9 , 极端最高气温36.7 , 极文档实用标准端最低气温 -41.6 。气温地理分布特点是南高北低,南部比北部高 2.7 。凤城市年降雨量为1044mm,最大年降水量为1692.3mm( 1985 年),最少年降水量为 567.5mm( 1965 年)。降水地理分布特点是东部多, 西部少, 又以东北部赛马、 爱阳为最多,年降水量在 1200mm以上,降水量最少的是青城子,年降水量在

19、800mm左右,中部地区年降水量 1100mm,西南部地区年降水量在 1000mm左右。凤城地区除夏季盛行南风外,其它各季均盛行北风或西北风 ; 多年平均大风(瞬时风速大于等于 6 级)次数为 6.4 次。(3)水文概况凤城市是水资源比较丰沛的地区,多年平均地表水径流332.3 倍。量为 30.94 亿 m,人均 6139m,是全国人均占有量的地表径流时空分布不均,夏季最多,洪涝灾害频繁,秋冬季次之,春季最少,易发生春旱。( 4)土壤凤城市土壤在全国属东部湿润、半湿润地区森林土壤群系,分棕壤性土、棕壤、潮棕壤、草甸土和淹育型水稻土五个亚类。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土壤分级标准,凤城市没有一二级土壤。

20、三级土壤主要为园地和耕地; 四级土壤适合栽植果树;五级土壤地势都比较高,跑水跑肥,仅可零星种植豆类和小杂粮;六级土壤主要分布在山中上部, 土层薄, 砾石含量高,水土流失严重,不适合耕作;七级土壤主要为林业用地,八级土壤中的酸性棕壤性土为难利用土种,砂砾质冲积草甸土常受洪水威胁。( 5)植被凤城市森林植被属长白山针阔叶混交林区,森林覆盖率为 67.8%,居全省第三位。森林资源是以阔叶树为主要树种的天然次生林,木本植物 350 多种。阔叶树中以柞树为优势树种,以下依次为核桃楸、刺槐、杨树、椴树、柳树等。文档实用标准凤城市有天然草场 14.28 万亩,属于山地草场,是由森林破坏而形成的次生植被。草场

21、植物以禾本科为主,主要有黄背草、野谷草、荻草、结缕草和远东芨芨草等。2.1.3社会经济概况(1)人口根据2010 年凤城市统计年鉴,凤城市总人口为58.7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7.91 万人。(2)土地利用状况凤城市总面积5513.15km2,其中耕地793.48km2,占总面积的14.39%;园地67.74km2,占总面积的1.23%;林地4083.58km2,占总面积的74.04%;草地117.61km2,占总面积的 2.13%;城镇及工矿用地 177.23km2,占总面积的 3.21%;交通运输用地 82.35km 2,占总面积的 1.49%;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178.99km2,占

22、总面积的 3.25%;其它用地 14.24km2,占总面积的0.26%。(3)经济发展概况凤城市是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之一。2010 年全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72.8 亿元,同比增长36.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260 亿元,同比增长99.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6.74 亿元,同比增长46.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 47.2 亿元,同比增长 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 16102 元,同比增长 27.6%。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 8207 元,同比增长 16.6%。2.1.4水土流失情况凤城市水土流失类型主要为水力侵蚀,侵蚀面积为2140.14km2 , 占 总 面 积

23、 的38.64% ; 其 中 轻 度 侵 蚀 面 积1520.64km2,占侵蚀面积的 71.05%;中度侵蚀面积 547.10km2,占侵蚀面积的 25.56%;强度侵蚀面积 21.10km2,占侵蚀面积的 0.98%;极强度侵蚀面积 34.36km2,占侵蚀面积的 1.61%;文档实用标准剧烈侵蚀面积16.94km2,占侵蚀面积的0.79%。从侵蚀分布看,凤城市水土流失区域主要集中在中部、西部和南部,东部和北部相对较轻;从侵蚀级别看,轻度侵蚀在全市各乡镇都有分布,中度侵蚀则相对集中于中南部,强度以上侵蚀面积不大,零散于西部、中部的几个乡镇。从侵蚀成因看,北部侵蚀主要为沟道侵蚀、西部为沟道侵

24、蚀和矿山生产等开发建设项目造成的水土流失,中部和南部主要为砂化蚕场造成的水土流失。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蚕场的砂化比较严重,二是坡耕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比重较大,三是矿产资源的过度、无序开发,四是铁路、高速公路等开发建设项目的人为破坏,五是自然条件的影响。2.1.5水土流失防治情况“十一五”期间,凤城市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1万亩,其中坡耕地治理 4.82 万亩,水保林 11.35 万亩,蚕场治理 5.53 万亩,经果林 3.25 万亩,封禁治理 3.93 万亩,其它治理 2.12 万亩,修谷坊 968 座。通过治理,凤城市水土流失加剧的势头得到了初步遏制,水土保持生态环境

25、逐步走上良性发展轨道,为全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2.1.6相关规划情况根据凤城市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公告 ,红旗河项目区为凤城市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根据凤城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凤城市水土保持规划( 2006 年 -2020 年),红旗河项目区所在的宝山和白旗两个镇属大洋河流域治理区,项目区中的岔路和雕窝两条重点治理小流域均为 2011 年 -2020 年重点治理区域,与本次水土保持重点工程规划的治理进度一致。文档实用标准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水土流失的危害和影响根据 2005 年全省水土流失遥感调查,凤城市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 38.63%,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造成的危害和

26、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冲毁耕地,破坏土壤肥力;( 2)泥沙淤积,加剧洪涝灾害;( 3)恶化生态环境;( 4)影响水资源合理和有效利用;( 5)制约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2.2.2项目实施的必要性红旗河项目区所在的宝山镇和白旗镇是以农业为主的乡镇,经济基础薄弱,长期缺乏水土保持资金投入,造成治理速度缓慢。通过项目的实施,集中力量对项目区内主要流失区域进行综合治理,在短期内改变工程实施区域的生态环境,以本项目良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带动社会各界加大投入,扭转水土流失得不到有效控制的被动局面。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项目区耕地表土流失,生产能力下降,影响经济的发展。通过项目的实施,

27、可有效保护土地资源,改良土壤结构,提高粮食重量,同时还可以促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和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建设步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速农村经济发展。目前,项目区内产业结构还比较单一,人民生活水平较低。通过项目的实施,有效遏制水土流失,调整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逐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增加群众收入,改善生活水平。综上所述,实施红旗河项目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十分必要。文档实用标准2.3设计依据2.3.1规划依据本实施方案以凤城市水土保持规划 ( 2006 年-2020 年)为依据,按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编写提纲(水利部司局函(水保生函 201022 号)的要求进行编制。2

28、.3.2标准、规范、规程(1)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SL190 2007)(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 16453.5 2008)(3)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 ( GB/T15774 2008)( 4)水土保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 (SL448 2009)( 5)水土保持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 ( SL4492009)( 6)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 ( SL277 2002)( 7)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土保持图( SL73.6 2001)(8)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水利部 200367号)2.3.3有关资料( 1)凤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 20

29、10 年凤城市统计年鉴文档实用标准3 项目区选择及概况3.1项目区选择3.1.1项目区选择的原则凤城市 2011 年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项目区选择遵循以下原则:( 1)项目区水土流失比较严重,位于本行政区域水土保持总体规划的重点治理区内;( 2)项目区水土流失特点在本行政区域内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3)项目区自然状况、交通条件有利于水土保持工程的实施;( 4)项目区及重点治理小流域所在乡镇干部群众水土保持生态环意识较高,治理水土流失的愿望比较迫切。3.1.2项目区确定根据以上原则,通过实地调查,并认真对比,我们确定大洋河支流红旗河流域所在的宝山镇和白旗镇作为本工程的项目区,命名为红旗河项目区。红

30、旗河项目区是我市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区域,土壤侵蚀程度以中度为主, 在凤城市水土保持规划 ( 2006 年-2020年)中属重点治理区域,其中两条重点治理小流域岔路小流域和雕窝小流域在规划中均为 2011 年 2020 年重点治理小流域,与本项目建设时间规划一致。红旗河项目区水土流失的主要表现形式为蚕场砂化,这种侵蚀多年对蚕场的掠夺式经营造成的,在整个辽东地区各柞蚕生产县有较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搞好项目区的治理工程,对于探索东部山区砂化蚕场治理模式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红旗河项目区位于宝(山)黄(土坎)公路沿线,工程文档实用标准建设所需物资材料采购运输方便,有利于工程实施。项目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洪

31、涝灾害频繁,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当地群众迫切要求改变落后面貌,积极支持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工程建设的群众基础较好。3.1.3项目区位置和范围红旗河项目区位于凤城市南部,红旗河中上游,范围包括宝山镇和白旗镇,本项目重点治理小流域分别是宝山镇岔路小流域和白旗镇雕窝小流域。项目区具体位置和范围见附图 1(凤城市 2011 年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红旗河项目区地理位置图 )。3.2项目区概况红旗河项目区包括凤城市宝山、白旗两个镇。3.2.1宝山镇概况宝山镇位于凤城市西南部,北纬40 15 37 4030 40, 东经 123 40 13 123 57 12。 东与凤山办事处(经济管理区)相邻,南与

32、白旗镇相连,西与沙里寨镇、岫岩满族自治县大营镇接壤,北与鸡冠山镇交界。镇人民政府所在地距凤城市23km,距阜丹高速公路凤城口18 km。宝山镇总面积 319.4km2,主要地形为低山和丘陵。属温带半海洋半内陆型气候,四季明显,全年主要风向为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夏季最高温度达35,冬季最低温度曾达 -28 ,年均气温7.5 ,全年降水量为1000mm,全年无霜期 165 天。宝山镇总人口2.1 万人,全镇分为10 个村。2010 年,全镇社会总产值17780 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8080 万元,工业产值8900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3350元,全口径财政收入 913 万元,一般预算收入实

33、现 426 万元,税收总额实现 670 万元,其中,国税收入实现 501 万元,地文档实用标准税收入实现169 万元。3.2.2白旗镇概况白旗镇位于凤城市西南部, 总面积 192.2km2,东经 123 4506 至 124 0110 ,北纬 40 1228 至 40 2153 。东与边门镇为邻,西与沙里寨接壤,南靠红旗镇,北与凤山经济管理区、宝山镇毗邻。镇区中心距凤城市26km,距沈丹高速公路凤城入口20km。白旗镇属于丘陵地带,区内地势较低,丘陵多在200m以下。属于中温带湿润地区季风大陆性气候,一年四季分明。年均降水量为1100mm,年平均气温8,无霜期为160 天左右,适宜多种作物生长

34、。白旗镇辖 7 个行政村, 96 个村民组。 有满、汉、蒙、回、朝鲜、锡伯、壮7 个民族,其中满族占77.4%。2010 年,白旗镇社会总产值实现30 亿元,工业总产值实现 25 亿元,农业总产值实现2 亿元,第三产业实现产值3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2108.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实现 6820 元。3.3项目区小流域概况红旗河项目区重点治理小流域为宝山镇岔路小流域和白旗镇雕窝小流域。3.3.1基本情况岔路小流域位于宝山镇东部,面积 26.4km2 ,流域内包含一个行政村岔路村。岔路村北与大营子村相连,东与凤山区大梨树村相接,东隔红旗河与北红旗村相望,南与白旗镇民主、吴家两村为邻。雕窝小流域位

35、于白旗镇西南,面积 26.7km2 ,流域内包含一个行政村雕窝村。雕窝村东与王家村相接,北与黄旗村毗邻,西与沙里寨镇广甸村相连,南与沙里寨诗雅甸村相文档实用标准邻。3.3.2自然概况(1)岔路小流域岔路小流域属于辽东低山丘陵地貌,地形总体走向为自东北到西南逐渐降低, 流域内最高海拔为 407.1m,最低海拔66.4m。岔路小流域主要为 3 条小河道,分别为老丛家沟河、艾家东沟河和李家沟河, 3 条小河都汇入红旗河。各河流水量时空分布极不均衡,夏季最多,秋季次之,冬、春季最少。汛期集中降雨易引发洪水,水势陡涨陡落,具有明显辽东山区河道特点。岔路小流域属温带半海洋半内陆型气候,四季明显,全年主要风

36、向为夏季东南风, 冬季西北风, 夏季最高温度 35,冬季最低温度 -28 ,年均气温 7.5 ,全年降水量为 1000mm,全年无霜期 165 天。岔路小流域土壤主要分为棕壤性土、棕壤土、潮棕壤土和草甸土四个亚类。棕壤性土主要分布在丘顶和坡的上部,主要是荒山、林地和蚕场;棕壤土主要分布在低丘坡岗下部和缓坡,主要是林地和耕地;潮棕壤土主要分布在坡脚平地和缓坡平地上,全部为耕地土壤;草甸土主要分布在河流两岸,其中的耕型壤质草甸土和草甸型菜园土是耕地中较肥沃的高产田。岔路小流域山地植被属长白山针阔叶混交林区,森林资源是以阔叶树为主要树种的天然次生林,经济林、生态林比重较小,蚕场比重较大,植被覆盖度为

37、65%。柞蚕场是岔路小流域重要地类,柞蚕场面积占林地总面积 41%。根据蚕场植被情况和蚕茧产量可分为好、中、差三种类型。好蚕场为一类蚕场,中等蚕场为二类蚕场,差蚕场为三类蚕场。一类蚕场、二类蚕场、三类蚕场大致比例为2:4: 4。一类蚕场植被层次分明,密度较大,轮伐更新前,林文档实用标准相明显,郁闭度达 0.7 以上;二类蚕场柞树墩偏稀,轮伐更新前,柞树郁闭度在 0.5-0.7 之间,蚕场内灌草植物明显少于一类蚕场;三类蚕场柞树缺株少墩较多,轮伐更新前,柞树郁闭度在 0.5 以下,草灌植物明显退化,只生长少量旱生物种。岔路小流域内沟道比较发育 , 流域内干沟 9 条 , 支沟 57 条 , 沟道

38、平均比降 23.64 ,沟道总长 29.6km, 沟道密度为1.126km/km 2。( 2)雕窝小流域雕窝小流域属于辽东低山丘陵地貌,地形总体为南北高,中间低的马鞍型。流域内最高海拔为 367m,最低海拔37.1m。雕窝小流域主要河流是红旗河(也称二道河),它自北向南纵贯流域全境。在雕窝小流域有 4 条小河汇入红旗河,黄旗沟河是其中最长的一条。流域内各河流水量时空分布极不均衡,夏季最多,秋季次之,冬、春季最少。汛期集中降雨易引发洪水, 水势陡涨陡落, 具有明显辽东山区河道特点。雕窝小流域属于中温带湿润地区季风大陆性气候,一年四季分明。春季温暖而干燥;夏季炎热而多雨;秋季凉爽而短促,冬季寒冷而

39、漫长。年均降水量为 1100mm,年平均气温8,无霜期为 160 天左右,适宜多种作物生长。雕窝小流域土壤主要分为棕壤性土、棕壤土、潮棕壤土和草甸土、淹育型水稻土五个亚类。棕壤性土主要分布在丘顶和坡的上部,主要是荒山、林地和蚕场;棕壤土主要分布在低丘坡岗下部和缓坡,主要是林地和耕地;潮棕壤土主要分布在坡脚平地和缓坡平地上,全部为耕地土壤;草甸土主要分布在河流两岸,其中的耕型壤质草甸土和草甸型菜园土是耕地中较肥沃的高产田;淹育型水稻土是在潮棕壤和草甸土的基础上种稻水耕水耕熟化形成的特殊土壤类型,适合栽植水稻。雕窝小流域山地植被属长白山针阔叶混交林区,森林资源是以阔叶树为主要树种的天然次生林,经济林、生态林比文档实用标准重较小,蚕场比重较大,植被覆盖度为53%。雕窝小流域蚕场面积占林地面积 46%,蚕场现状与岔路小流域基本相同。雕窝小流域内有干沟 6 条 , 支沟 52 条, 沟道平均比降 17.02 ,沟道总长 23.4km, 沟道密度为 0.88km/km 2。3.3.3经济社会情况(1)岔路小流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