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基础知识简答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3930633 上传时间:2022-04-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基础知识简答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基础知识简答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基础知识简答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基础知识简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基础知识简答(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诗经的语言特色? 答:诗经在语言上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一、形式上,多是四言一句的四言体诗。有一些诗中也掺杂二至八言的句子。句型富有参差变化,表达上活泼自然,有错落有致的形式美。例如“兼葭苍苍,白露为霜。”二、在章法上,保存着浓郁的民歌特色,普遍采用重章叠唱的咏叹方法,强化抒情。如:“兼葭苍苍,白露为霜兼葭凄凄,白露未睎。”反复咏叹抒发感情,加强了作品的感染力。三、语言准确、生动、丰富多彩,表现出高度的艺术性。运用叠字、双声、叠韵等词语来描绘感情和自然景色,造成诗歌音律节奏和谐优美。如“凄凄,苍苍,参差、辗转”。四、用韵纯任天真,自然和谐。对后世诗歌影响很深。如句句押韵,隔句换韵诗经中

2、赋、比、兴表现手法的运用使其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2.什么是赋、比、兴?诗经是如何运用赋、比、兴的?答:诗经在艺术上对后代文学影响最大的是赋、比、兴的表现手法。所谓赋、比、兴就是:“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手法。赋从本质上讲,就是直接描绘,直接抒情,直接铺叙。诗经中使用赋法较多的是“雅”、“颂”,而“国风”里也不乏用赋法写出的优秀篇章,例如:静女、七月。比,即比喻。使被说明生动形象具体,给人深刻印象。例如:氓用桑树由繁茂到凋落比喻女子由风华正茂到年老色衰,也比喻夫妇间爱情的变化。兴即起头、开端,借外物以引出所歌

3、咏的对象和所抒发的感情,诗经中大多借句起兴,借“外物”起兴,所“借”之物和内容没很大联系,有的甚至能起到比的作用。例如:关雎用“雎鸠”的鸣叫起兴,引出诗人即景生情的联想。3.左传的艺术特色(05年已考其辞令特点)答:左传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叙事特点精彩细密。在叙述历史事件时,具体细微地展现其发展过程。通过铺垫、插叙等写作手法,把相关的事实巧妙安排在一起,形成完整严谨的篇章。例如:晋楚城濮之站在战争描写时,不仅描写出生动逼真的战争场面,展现了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还具体揭示了战争的背景和胜负原因的交代,注重描写与战争相关的政治、外交活动。例如:城濮之战。二、人物个性鲜明。左传特别注重

4、人物的描写,采取随事写人的方法,将人物放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随着叙事的展开,通过细节、场面、对话展现不同人物的性格和心理。例如:对晋文公重耳的描写左传笔墨简省,故事性强。对于次要人物,通过几个富有特征的细节,展现出人物的鲜明性格。三、辞令的委婉巧妙,典雅从容。4.孔子的教育思想答: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教育主张有:a有教无类b提倡学而不厌,诲人不卷c提出很多对教育的精辟见解“温故知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多问阙疑”“不耻下问”“不愤不启,不悱不发”d重视诗、乐对人的熏陶作用。主张“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e强调美与善、文与质的统一,提倡中和之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5.孟子的

5、论辨艺术答:孟子的文章表现出高超的论辨艺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善于抓住对方心理,因势利导,诱其就范。如:齐桓晋文之事孟子以巧妙的方式把话题引到王道仁政上。采用迂回战术,先设好圈套,让对方钻入,然后乘其不备,突然袭击。如在齐桓晋文之事中,他批评齐宣王未治理好国家的时候,就是通过一个故事,引出两问两答,让齐宣王无法回答通过设问,使对方暴力其理论弱点,然后找到突破口,发动反击。其正面议论,都能围绕中心,严谨细密地展开论述。例如:天时不如地利一章,开门见山提出论点,层次分析6. 庄子的艺术成就(庄子寓言的特点)答:庄子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哲理与诗意的交融。表现于庄子的理想本身就带有

6、诗意,这些理想境界构成了诗意昂然的艺术境界。如:逍遥游中描写了翱翔于天地间得大鹏与渺小的斥鴳,由此指出真正的“逍遥游”。造出一个诗意盎然的艺术境界。庄子以艺术的态度体味人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诗意。例如:齐物论中庄生梦蝶。庄子产生了不知究竟是自己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了自己的奇想。庄子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字里行间跳荡着强烈的激情。流露庄子的苦闷悲愤之情。后人称其为“蒙叟之哭泣”。例如大宗师。庄子表达了对生活的理性认识,也包含了深厚的情感体验,达到了哲理与诗意的和谐交融。二。异彩纷呈的寓言故事。把深奥的哲理形象化。用寓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庄子寓言独具寓真实于诡诞的浪漫主义特色。如:涸辙之鲋能够“忿

7、然作色”。庄子寓言能超乎言意之表。庄子主张“得意忘言”庄子寓言注意细节刻画和夸张渲染。如“悬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三。意出尘外的想象。庄子的作品充满了奇幻而丰富的想象,这与他的哲学思想和思维方式有关,他主张突破僵化的思维模式的束缚。克服成见成心达到绝对的自由,生活范围的狭隘,限制了人们的眼界,把有限的存在放到无限的宇宙中去考察,才能极大地扩展人的精神视野。他主张用多种尺度对同一事物作多侧面、多角度的透视,而不要拘执于一成不变的眼光。庄子善于逆反型思维。四、汪洋自恣的文章形式。文章结构富于跳跃性,跌宕开阖,曲折有致,起伏变化,他的语言奇峭富丽,精彩传神。7.屈原作品中进步的政治思想答:屈原的理想

8、是使楚国走向富强。为了实现这一理想。首先,政治上,主张“美政”,重德政又重法制。在离骚中,他以尧、舜和桀、纣的例子,希望楚王接受桀、纣覆亡的教训,象耿介的尧、舜一样寻找治国的正确道路。其次,屈原提出了“举贤授能”的政治改革主张。希望国家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如:离骚中“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再次,屈原提出要修明法度,打破世袭贵族的特权。在离骚中,描述了楚国贵族集团当权,使得贤人疏斥,小人得志。及各种黑暗的政治现象。8.司马相如赋的艺术特点答:司马相如赋的艺术特点有:一、结构宏伟,富丽堂皇。表现在讲究场面的开阔,讲究层次分明多层次的描写,由外及里,由上及下,由近及远空间的转移,时间的流动司马

9、相如主张“赋家之心要包括宇宙,总揽人物。”故此,他的赋形成了多种生活,多种场面,多种气氛构成的广阔复杂而又及其统一和谐的艺术画面。二、讲究绘声绘色,有声有色。声音、色彩的种类极多,变化大,穷尽极相,惊心动魄。但总体气氛富丽、欢愉、热烈、庄严。三、极大程度的利用了汉字字形构造的特点,在字形排列上给阅读者强烈视觉刺激。几十个山字头、鱼字旁,草字头等等的连用,增强文章视觉上的气势。9.董仲书散文的艺术特点答:董仲书散文方面的特点是:首先,一变贾谊、司马相如豪迈雄放、气势磅礴的特点,转为温文尔雅、侃侃论道。其次,引经据典、深奥宏博、有条不紊、从容不迫,给人以醇厚典雅之感。唐代裴度“董仲书、刘向之文。通

10、儒之文也。”10.汉书与史记的比较答:汉书和史记都是正史上著名的纪传体史书。汉书以史家之笔,记录西汉一代的历史,对汉代统治集团的昏庸残暴,对上层社会的炎凉冷暖,对社会危机和民生疾苦,对有功于社会的仁人志士,均有比较客观真实的反映,其中也寄寓着作者的爱憎和批判。此是汉书与史记的相似之处。但因为班固生在专制压迫、经学统治严重的时代,又因为班固家世传统的影响和他自身性格的软弱,汉书的史学见解和史学精神,又不如史记。汉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仅次于史记。它与史记相比的特点有:一、汉书写人叙事不以夸张见长,在娓娓而谈中以简练的笔调勾画人物,把人物的神情心理展现出来。而史记则是注重于绘声绘色渲染气氛,描写情节。

11、例如苏武传。二、汉书语言简洁规范,韵味悠远。史记则是感情浓烈,气势雄放。例如汉书里的公孙贺传。三、汉书中部分篇目直接来源于史记,进行加工。其生动性较史记弱,但语言的简明规范却多有提高。例如魏其武安侯列传。四、汉书材料周全,扎实稳妥,看法全面。纠正了司马迁的一些偏颇之见,对历史人物评价更加公允。例如:贾谊。史记则是思想解放,见解卓绝,批判性较强 ,其相比之下,各有千秋。11.汉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05已考)答:汉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1)生动的故事性。乐府大都是叙事诗,汉代乐府民歌非常注意故事的生动性、注意情节场面的描写。(2)鲜明的人物形象。为了刻画人物,乐府中使用的手法有些是具有开创

12、性的。如陌上桑中作者夸张地描写了各种人见到罗敷的不同情态,以客观效果来突出罗敷的美,极为精彩。还有的作品,语言个性化的程度很高。(3)句式自由,变化多样。汉代乐府在形式上贡献最大的是五言体。汉代乐府开创并完成了五言体诗歌的形式,推动了文人五言诗的发展,为建安时期五言诗歌的繁荣奠定了基础。(4)语言朴实凝练,善于叙事言情,基本上都是口语,朴素自然,没有什么人为的雕饰。如江南。12.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点答:古诗十九首具有很高的艺术性,钟嵘评价说:“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其表现在:一、抒情、议论和叙事、写景的高度融合。如迢迢牵牛星、西北有高楼。二、善于抓取生活中的典型活动

13、、典型细节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如“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两句,在表现人物的心理上精彩极了。三、语言的浅近凝练,韵律和谐。读起来完全感觉不到有任何人工造作的痕迹,而又让人感到无一处不生动,无一处不妥贴。大批判家刘勰说:“婉转附物,惆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 13.曹植诗歌创作前后期变化答:曹植的诗歌创作明显地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诗歌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抒写自己的理想和怀抱。白马篇是他前期诗歌的代表作。诗中那个“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的游侠儿,显然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融注了诗人的理想和愿望。在其前期诗中,也有不少描写宴饮游乐的诗歌,均为他邺下时期生活和情趣的真实反映。曹植后期的诗歌在内容和风格

14、方面与前期大不相同。后期诗更多地表现了壮志不得施展的苦闷、备受迫害的无限压抑和悲愤。其代表作赠白马王彪是他“愤而成篇”的传诵千古的赠别诗。此诗集中抒发了诗人对曹丕迫害同胞兄弟的满腔悲愤;痛斥了监国使者一类小人离间他们兄弟关系的丑恶行径;对曹彰的含冤而死表示的沉痛的哀悼;表达了自己在岌岌可危处境中的忧生嗟叹;对白马王曹彪表示了深情的宽慰和劝勉。14.阮籍咏怀诗的主要内容答:阮籍诗文兼长,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为其代表作。这组诗真实地反映了诗人一生极度复杂的思想感情。主要内容有:(1)抒写了诗人在当时社会条件下寂寞的处境和抑郁苦闷的情怀。如“胸中怀汤火”,“终身履薄冰”深刻揭示了作者的无限焦虑与忧惧心

15、态。(2)咏怀诗中,也讽刺时政及某些丑恶现象,如“小人计其功,君子道其常”曲折地揭露了司马氏操纵大权、为所欲为的重大历史事实。(3)咏怀诗中也有少量自述平生经历和建功立业理想的篇章。例如“临难不顾生,身死魂飞扬”,“岂为全躯士,效命争战场”所刻画的临难赴危,誓死报国的英雄形象。(4)咏怀诗中也有一些游仙之作。都是诗人为解脱苦恼,追求遗世高蹈情怀的流露,对黑暗现实对立的美好生活的追求。钟嵘诗品说他“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颇多感慨之辞,厥旨渊放,归趣难求”。15.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04年已考)答:陶诗的内容多样,所以诗风也不尽相同。主要是以平淡为主,还具有多样性的特点。(1)陶渊明的诗歌

16、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平淡自然、亲切淳真。陶诗的平淡主要是其内容贴近生活;陶诗的淳真主要是富于真情实感。(2)浑融完整,意境高远,但并不重自然实景的工笔描绘,不拘于眼前实有,只取与自己心境相合之景入诗,既有客观实景,又有意中之景,而重在写意中之景,使自然景物都渗透着诗人的主观感情色彩。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陶诗中的理趣往往与具体的景物和诗人的真挚感情有机结合在一起,且以情景为主,把人们引向一种更加高远而深沉的境界。这种情、景、理的高度融合,即诗与哲理的结合,更使陶诗意境高远,清新拔俗。(3)精工而本色的语言,是陶诗的又一特色。陶诗语言朴素、真率,毫无斧凿之痕。

17、(4)风格多样。陶渊明的诗歌除冲淡自然外,也有咏荆柯那种豪放之作。16.谢灵运山水诗歌的特点答:谢灵运山水诗歌的特点:一、对山水景物精细刻画,善于营造画境。如“白云抱幽石,绿筱媚青涟。”二、工于字句锤炼,不重视情感的抒发。三、他的山水诗真正以自然山水为独立、客观的审美对象。谢灵运诗山水诗派的开山作家,对扭转玄言诗风有重要作用。钟嵘称其为“元嘉之雄”。17.鲍照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05已考)答:鲍照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他继承和发扬了汉魏乐府和建安风骨的传统精神,用诗歌来反映现实。(2)他对诗体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七言诗的发展树立了样板。此外,鲍照学习南朝民歌所写的五言四句小

18、诗,对后来五言绝句的形成颇有影响。(3)鲍照对古代诗歌的题材也有新的开拓,特别表现在边塞诗方面,对后世边塞诗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8.高适和岑参的边塞诗歌比较答:高适和岑参都是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内容都是描写了从军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及对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的描写。但二者从内容和表现手法上又有所不同:表现内容上的不同:一。高适反映现实问题要超过岑参。他的诗歌在反映现实的深度方面超过同时许多诗人,应时而生的追求不朽功名的高昂意气,与冷峻直面现实的悲慨相杂糅,使其诗歌创作颇多感慨而不失高亢,深雄浑厚,有一种感慨悲壮的美。二。描写边塞风光,民域风情上,岑参超过高适。在立功边塞的慷慨豪情的支配下

19、,诗人印象中的军旅生活、边塞风物、民域风情,全都变得神奇瑰丽起来,并热情地加以歌颂,突破了以往征戍诗写边地苦寒和士卒劳苦的传统格局,极大地丰富拓宽了边塞诗的描写题材和内容范围。艺术上的不同:一。高适将自己的个人边塞见闻,观察思考和功名志向糅为遗一体,苍凉悲慨中带有理智的冷静,但基调是慷慨昂扬的。二。岑参的诗歌中带有感性的色彩,讲究感觉印象,浪漫的想象,飘逸的描写,寓情于景。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雪夜风吼、飞沙走石,这些边疆大漠中令人望而生畏的恶劣气候环境,在诗人印象中却成了衬托英雄气概的壮观景色,是一种值得欣赏的奇伟美。三。高适的七言歌行多用律句骈语,但并不繁于文采华丽,而是以纵横顿宕,气质

20、深雄和浑厚的骨力取胜。岑参七言歌行纵横顿宕、舒卷自如体势十分灵活。19.李贺诗歌浪漫主义的特点(04年已考论述)答:由于有高度的艺术才华,醉心于浪漫主义,而心理又极度压抑;由于刻意的苦吟而追求创新,李贺的诗也以奇著称。但他的诗不但是怪奇、奇丽,而且是诡奇以至怪诞,为浪漫主义又增加了新色彩。其具体表现有三:一、构思奇特,想象奇特,往往超出常人的智力和自然时空的局限,充满神秘色彩。如:“小白长红越女腮”二、意象奇特,选材奇特,往往不取常情常景,而取光怪陆离以至荒诞不经的意象。如“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凤凰叫”已很奇特,再配之以“昆山玉碎”则奇上加奇,接着又以“芙蓉泣露香兰笑”来形容

21、不同的声音效果更是出人意外。李贺在选择意象时还经常撷取阴森幽怖、鬼气拂拂的画面。因而诗中常出现怨鬼愁吟、山魅食祭、萤丘荒冢等形象。三、语言修辞奇特,经常选择感情强烈或生新拗折的字眼,使用比较特殊的修辞方法,如通感。如喜用“啼”、“泣”、“腥”、“酸”、“冷”、“鬼”、“死”、“血”等字,使诗歌充满幽冷哀伤的色彩。总之李贺的诗诡谲怪奇,堪称“骚之苗裔”,被后人称为“长吉体”。20.白居易的新乐府理论(05年已考)答:首先,他提出诗歌必须为政治服务,必须负起“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政治使命。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口号,即针对现实来进行创作。其次文学不仅具有反映社会的价值,而且

22、也具有能动地改造社会、干预政治、直接影响人的思想意识的巨大功能。他认为文学应植根现实生活,以现实生活为本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从现实生活中选材进行艺术表现,特别提倡周朝的采诗制度“启秦之外,有可以救济人病,裨补时阙,而难以指言者,辄咏歌之,欲稍稍递进闻于上”要“感于事”“动于情”。最后,他也论及到文学的特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提出了“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情和义是内容,言和声是形式,要求内容和形式统一到根情实义上。他认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他主张,形式要为内容服务,系于意,不系于文。在诗歌的语言方面,要求语言通俗平易,章节和谐婉转。总之这些观点,继承发扬了诗

23、经以来重道的传统,将儒家传统的文道观成功地用于诗歌创作。21.中唐古文运动的背景答:唐代古文的发展,兴起于武则天统治时期,陈子昂为其先驱;发展于安史之乱前后,萧颖士、李华、独孤及、元结等作出了重要努力;繁荣于贞元、元和年间,韩愈、柳宗元为其领袖;衰微于晚唐,杜牧、孙樵、罗隐等为其余响。(1)安史之乱以后,出现了唐德宗贞元至唐宪宗元和年间的所谓“小中兴”时期。但社会矛盾并未真正缓和。一部分中小地主知识分子,深刻感受到社会的矛盾与危机,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迫切要求社会改革,要求文学为政治改革服务。(2)以韩愈为代表的儒家复古思潮成为古文运动的推动力量和指导思想。(3)从古文自身发展的情况

24、看,古今文体之争从骈文鼎盛的齐、梁时代已经开始,后经“初唐四杰”和陈子昂,力主恢复风雅比兴传统和汉魏风骨。安史之乱前后,又涌现出一大批倡导古文的作家,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和更高级的层次上推动了古文的发展。(4)形成了教化中心说和完整的道统文学理论。元结等人又特别强调文学的讽时刺世功能,萧颖士、柳冕等强调人文成化,元结等强调褒贬讽谏,这对韩柳古文运动都产生了直接的影响。22.韩愈文的艺术成就答:韩愈从事古文运动,其文章成就很高,主要有以下几点:一、韩愈文兼众体。韩愈之前的散文家,大多都只写过一种或几种文体,而韩愈对于各种文体都敢于尝试和突破。他的作品有碑志、祭文、赠序、传记、辞赋、小说、寓言等等。二

25、、韩文理直气壮,感情真挚。韩愈主张“气盛言宜”,因此他的文章多重气势,再有韩愈是个自信的人物,故其文多理直气壮。如祭十二郎文不仅气盛而且感情真挚。三、韩文深于立意,巧于构思。多以习见之题材,但往往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四、韩文长于描绘,形象生动。如送李愿归盘谷序五、(重点)韩文的语言准确精练、新奇自然。A韩愈的文章均为散体,以质朴的散句为主,但也并不排斥对偶句。文句骈散相间。B在力求文从字顺的同时,重视语言锤炼,力求准确精练,言简意多。如“传道、授业、解惑”C力求新颖独到,大量运用比喻和比拟,善于活用词类,有意错综词序,大量运用虚词和感叹词,善于用对话形式和对比句、反诘句,使文章句法灵活,节奏多变

26、,气势雄壮,摇曳多姿。23.柳宗元山水游记的特点(02年已考)答: 柳宗元继承了历代山水散文的特点并加以改造完善,开创了具有独立意义的山水游记,并在这一领域取得了独特的成就。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以“永州八记”为最佳。这些作品形神毕肖地再现了山水景色的自然美。如小石潭记等一系列游记,非常善于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来进行细腻的工笔描绘,篇篇不雷同,自然景物充满着勃勃生机,画廊式地展现了永州的山水景色。其次,柳宗元写景,但不客观的模山范水,而是写自己主观感受中的景物。如 “枕席而卧,则清冷之状与目谋,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客观之景与主观之景完全融二为一

27、。在情景交融之外他还善于以山水景色自喻,例如小石城山记以小石城自喻等。用山水景物的特点和遭遇来表现自己性格特点和思想状况。山水景物性格化的写法是柳宗元对山水游记文学的一个发展。再次,在情景交融、以山水自喻还不足以表现自己的感情时,柳宗元还善于加之以形象化的议论。小石城山记中关于造物者之有无的议论,都大大开拓了读者的思路,深化了作品的主题。这种从描绘的景物形象出发,展开生动活泼、极富启发性的议论,是柳宗元为游记文学的发展又开辟一新的途径。最后,精炼而不雕琢的、优美而不华糜的语言。是柳宗元游记的又一特色。其语言字凝句炼,简洁明快,善用短语,骈散相兼,有强烈的节奏感和音韵美。例如小石潭记等,都堪称这

28、方面的典范。使他的山水游记既象一幅色彩迷人的风景画,又像一首真挚深沉的抒情诗,充满诗情画意。形成了清峻自然的独特风格,把山水游记推向了一个高峰。24.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点答: (1)构思缜密,情致深蕴。他的诗无不透露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但同时又较少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如其名作锦瑟、夜雨寄北。(2)长于用典、精工贴切。李商隐是唐代诗人中用典最多的一个,也是运用得极为精彩的一个。如其安定城楼一诗,八句中连用四个典故,多而切合事情,精妙绝伦。(3)锤炼字词,工于造语。如“集鸟翻鱼艇,残虹拂马鞍”,一个“翻”,一个“拂”,写尽了水禽飞舞嬉戏、残虹行空如彩的景象。此外,如其“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等,大量传世名句精美典雅,曲尽唱叹之妙。(深清绵邈,典丽精工)25唐传奇的艺术成就答:唐传奇摆脱了六朝小说粗陈梗概的写法,开始对社会生活进行精细的描绘,具有很高艺术成就一、唐传奇开始自觉地进行艺术虚构来塑造人物形象。唐传奇中出现了各个阶层。各种类型的人物形象。如李娃传二、自觉地追求情节结构安排,构思新颖巧妙,情节曲折生动,结构完整严谨。如柳毅传三、文辞华美,活泼流畅。唐传奇标志着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发展进入了成熟阶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