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建设

上传人:彩*** 文档编号:73852042 上传时间:2022-04-12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93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北京市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北京市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北京市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资源描述:

《北京市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建设(3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北京市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建设技术导则(试用)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二一八年三月目 录前 言 . II1 总则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规划设计24 苗木质量45 造林技术66 抚育管理21前 言为规范北京市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建设, 确保工程质量,根据国家相关行业标准、北京市相关技术规定,结合北京园林绿化建设实际制定本技术导则。本导则规定了北京市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的规划设计、苗木质量、造林技术和抚育管理等环节应遵循的相关技术和要求。本导则为指导性文件。本导则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组织制定。北京市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建设技术导则1 总则1.1 本工程以建设大尺度森林、构建完整的生态系统

2、为理念,以满足市民绿色福祉需求为宗旨, 通过恢复自然景观、完善生态廊道、丰富生物多样性、营建近自然地带性植被群落,重建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生态系统,实现城市发展、绿化美化和民生福祉的和谐统一。1.2 工程建设规划涵盖建成区、平原区和浅山区三个区域,分为生态涵养主导型、景观游憩主导型、森林湿地复合型和生态廊道型四个功能类型。2 规范性引用文件北京城市森林建设指导书北京市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行动计划公园设计规范( GB51192-2016)园林设计文件内容及深度( DB11/T 335-2006)城市附属绿地设计规范 (DB11/T 1100-2014)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DB11/

3、T 212-2017)园林绿化种植土壤( DB11/T 864-2012)北京市级湿地公园建设规范( DB11/T 768-2010)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标准( DB11/T 213-2016)北京市平原造林工程技术实施细则(修订版)(京绿造发201321号)3 规划设计3.1设计原则以乡土植物应用为主,构建“复层、异龄、混交、多功能”的近自然地带性植物群落,形成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 充分考虑生物多样性恢复, 为鸟类等野生动物提供食源和栖息场所; 充分考虑城市森林功能的发挥, 为市民休闲游憩、健身疗养、体验教育等创造条件。具体着重考虑以下几点:(1)新旧相融将新造林地块与原有林地充分连接, 将

4、相邻生境孤岛有机连接,打造形成环状、放射状、相嵌状的林地绿地结构,形成大规模、连片、完整的生态空间。(2)廊道相通依托河流、道路等通道构建具有一定宽度的带状生态廊道, 利用通道边缘的渐次变化,营造多样生境,形成不同适应型的生物栖息地和迁徙通道。(3)结构自然依据原有地形或在平原地区适当营造微起伏地形, 创造多样化的近自然微小生境。保留原有当地乔木植被的基础上, 以乡土植物为主,采用“复层、异龄、混交”的造林模式,构建物种多样丰富的近自然地带性植被群落结构。(4)系统稳定植物配置除考虑景观和生态效益外, 还应考虑动物、鸟类取食、栖息环境的营造。在一定面积范围内种植食源、 蜜源植物,为动物、鸟类提

5、供取食、栖息场所。充分利用物种间的竞争、捕食、共生等关系,打造对病虫害、自然灾害具有抵抗力和自我恢复能力的森林生态系统, 用生态的办法解决生态的问题。3.2前期勘查地块勘查地块设计前须进行实地勘察, 收集地块基础资料。资料包括:自然地理条件、交通状况、水资源、经济状况等,尤其是原生植被、野生动物、土地利用现状和居民需求等基础信息。土壤调查对造林地块土壤进行本底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土壤类型、 土壤肥力、土壤酸碱性、土壤污染状况等。对可能存在问题的土壤进行取样化验分析, 结合土壤本底调查评估结果,按照园林绿化种植土壤(DB11/T864-2012)规定的土壤质量要求,遵循“土壤肥力低要改、土壤偏酸

6、偏碱要改、砂砾含量高要改、建筑垃圾多要改、土层厚度浅要改、土壤有污染要改”的原则,制定土壤改良方案。3.3功能导向设计根据地块勘察因子分析结果,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绿化规划,确定造林地块的主导功能。分为以下四个类型进行地块设计:生态涵养主导型地块设计通过采用乡土、抗逆性强的树种,营造稳定的地带性植被群落, 从而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防风固沙、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滞尘抗霾等重要生态功能。景观游憩主导型地块设计通过营造重点景观区、 打造精品观赏绿地,辅以建设森林步道、休息驿站、指示标牌等附属设施,为市民提供休闲游憩、体验教育、 健身疗养等服务。森林湿地复合型地块设计在废弃坑塘等水域周围,通过地

7、形改造, 打造浅滩、零星水面、开敞水面、生境岛等多种地形,营建由乔木、灌木、多年生地被和水生植物组成的森林湿地复合系统,在提供动物栖息和迁徙地生境、保护物种多样性的同时,发挥景观美化和雨洪利用等多重作用。生态廊道型地块设计对道路、河流两侧绿化区域进行加宽、加厚,并注重连通生境孤岛,为鸟类、水生动物、两栖动物、小动物创造生境和迁徙条件。3.4鸟类等动物食源筑巢场所设计在生态涵养主导型、森林湿地复合型和生态廊道型等三种主导功能类型中,保留原有树木上的巢穴,同时要设计鸟类和小动物的食源和栖息场所。重视浆果、坚果、荚果等食源乔灌木和具有一定高度的结籽草本植物的应用,为鸟类和小动物提供充足的取食和筑巢场

8、所。3.5提交设计材料要求需提交的地块设计材料包括:造林作业区现状调查表、造林地位置图、施工设计说明书、施工设计图、施工设计预算书和电子版GIS设计图(需包括地块、辅助设施和树种栽植 3个图层)。施工设计坐标系统需使用北京城市坐标,施工设计说明书由施工设计总体说明 (含设计汇总表)和施工设计各地块设计说明组成。设计图应包括:封面、图纸目录、设计说明、项目总平面图、地块索引图、各地块现状勘察图、地块竖向图、种植设计图、配套设施图、施工放线图、设计效果图、材料表及材料附图。4 苗木质量4.1苗木来源原则上使用北京本地苗木,实生苗优先,禁止使用山地苗。如确实需要从外地调运苗木,苗源距离造林地不得超过

9、300 公里,在苗圃培育 3 年以上。4.2苗木检疫本地苗木应具有“二证一签”,即生产经营许可证、产地检疫合格证和苗木标签;外埠苗木应具有生产经营许可证、 植物检疫证书和苗木标签。苗木不得带有国家及本市植物检疫名录规定的植物检疫对象。4.3 苗木形态苗木要生长健壮、色泽正常、根系发达、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无冻害。苗木应带冠栽植,禁止使用截干苗,详细树冠形态要求见附表1。裸根苗根冠直径需达到地径的8 倍以上,根系不劈裂、截口平齐,长度大于 10cm的级侧根数不少于 10 条,必须保留护心土。土坨苗土坨直径为地径的 8-10 倍,土坨不散、包装材料完整。4.4 苗木修剪容器苗原则上不需修剪。土坨

10、苗出圃前(或萌芽前)在保证原有枝条完整的基础上,剪去病虫枝、伤残枝、重叠枝等,保证枝条均匀分布。栽植前剔除严重劈裂和病虫害感染的根系。4.5 苗木运输和保护在装卸车时不得造成苗木损伤和土坨松散。土坨苗装车时,土坨朝向车头方向,树冠朝向车尾方向码放整齐,并固定牢靠。苗木装车后应覆盖遮盖物,防止在运输途中风干、脱水。裸根苗从起苗到栽植不应超过24 小时,确定不能及时栽植的,则需在假植场进行假植。4.6 苗木假植裸根苗假植地应选择背风、避荫、土质良好、有水源的地块, 将苗根培严培实,防止透风影响苗木活力。假植苗木根系及苗茎基部15-20cm应用湿土覆盖,覆土厚度不宜超过 20cm,假植后浇足水,盖好

11、遮盖物,作业人员取苗后须进行复原整理,防止取苗造成培土松动、透风,影响苗木活力。土坨苗木应用草帘覆盖,保持土坨湿润。5 造林技术5.1 生态涵养主导型工程区域造林地块主要位于浅山区和远郊平原区(交通不便到达或者远离城市、村庄的平原地区),具体包括浅山区台地、坡耕地、山前平缓地等区域的退耕还林,以及宜林荒山造林和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等造林区域。地块整理和土壤改良(1)地形营造位于道路两侧等景观要求较高区域的远郊平原区地块, 对基础地形进行自然起伏的微地形营造,提升微环境多样性,满足植被多样性和群落稳定性提升需求。(2)地块整理a、废弃矿山、大型砂石坑和坡度大于 1:5 的造林地块需进行拉坡处理,原则

12、上拉坡后坡度不大于 1:5 。要根据坡度和坡面长度, 设计水平导流渠和纵向排水沟,防止滑坡和雨水冲刷,并在沟底设计集水区,种植地被植物,避免地表裸露、雨水冲毁坡面。b、拆迁腾退地、撂荒地等地块要复垦,严禁在现有地块上直接覆土栽植,地块内建筑和生活垃圾等杂物要进行无害化处理。(3)土壤改良a、土壤施肥。乔木栽植前都应穴施方式施有机底肥。肥料首选园林绿化剩余物腐熟肥或者有机肥, 严禁使用抗生素、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含量超标的有机肥。施肥量根据土壤肥力状况确定, 一般每穴施用园林绿化剩余物腐熟肥8-12kg或有机肥 4-6kg。针叶树须加施菌根肥,每穴施用 0.8-1.0kg 。b、客土改良。若土壤土层

13、特别瘠薄,或者含大量垃圾杂质,需对土壤进行客土改良。客土改良所置换的新土应为理化性状良好、 无污染的自然壤质土。为避免沉降影响,应适当进行压实。客土后仍需按照土壤施肥要求进行施肥。树种选择树种选择在以乡土、长寿、抗逆、食源为选择原则前提下兼顾景观, 如:油松、华山松、侧柏、栓皮栎、槲树、栾树、雄性杨树、雄性柳树、榆树、槐树、臭椿、皂角、椴树、构树、核桃楸、黄栌、山杏、山桃、君迁子、山楂、紫穗槐等。详见附表 2 。配置方式(1)浅山区a、混交方式采用株间、行间、带状或块状混交模式。原则上同一植模式连续面积不超过30亩,每100亩范围内,栽植乔木树种不低于 8种。如营造针阔混交林,要求针叶树比例不

14、低于 30%。b、苗木规格荒山造林地块:要求阔叶乔木苗木地径不低于3cm,针叶乔木苗高不低于1.0m。台地、坡耕地造林地块:要求阔叶乔木苗木胸径不低于4cm,针叶乔木苗高不低于 1m。容器苗:要求苗高 0.8- 1.0m,容器直径和高度均不小于 20cm。c、造林密度荒山造林地块:包括保留的原生乔木,要求总体密度达到每亩 56-74株。台地、坡耕地造林地块:包括保留的原生乔木, 要求总体密度达到每亩40-50株。(2)远郊平原区(包括山前平缓地)a、混交方式采用“乔木+灌木+地被”的混交方式,营造近自然森林群落结构。 即:采用大规格乔木作为上层乔木、小规格乔木或亚乔木作为下层乔木的混交方式进行

15、异龄混交,下层乔木可以是同一树种, 也可以不同树种。上层乔木和下层乔木之间搭配栽植丛生灌木, 丛生灌木可选择一种或多种进行混交。 对有需要的区域,适当栽植地被植物,否则依靠自然恢复地被。 每个混交单元面积不能超过 30亩,每100亩范围内,栽植乔木树种不低于 8种。如营造针阔混交林,要求针叶树比例不低于 30%。优势乔木应选择喜光树种,伴生乔木选择耐阴树种或者喜光稍耐阴树种。树种光照习性参考附表 7。b、乔木层混交比例如果采用同一树种乔木进行异龄混交, 要求大规格乔木与小规格乔木混交比例为 2:3,而且大规格乔木应均匀栽植。如果采用不同树种进行种间混交,要求上层乔木与下层乔木(亚乔木)混交比例

16、为 2:3。c、苗木规格上层阔叶乔木苗木胸径 8cm以上,下层阔叶乔木(亚乔木)要求胸径 4cm 以上;上层针叶乔木苗高不低于 2.5m,下层针叶乔木苗高不低于 1m。丛生灌木要求修剪后分枝 5个以上、高度 1.5m以上。如果有重点提升区域造林,苗木规格可适当依据实际情况进行提高。d、造林密度上层乔木栽植密度每亩 12株,下层乔木(亚乔木)栽植密度每亩 18株,丛生灌木栽植密度每亩 24丛。鸟类等动物食源筑巢场所设置a、场所数量和面积要求地块或与原有林连接后面积超过 300亩以上的区域,每 100亩应设置 1处食源、筑巢场所,每处面积不少于 4亩,位置应位于人为活动较少的区域。可依地形地势设置

17、为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条带形。b、食源植物配置要求每个场所内树种配置要求:乔木层和灌木层树种要选择浆果、核果、荚果、翅果等果实丰富的植物,数量不少于5 种,草本层选用结草籽植物,数量不少于 5 种。具体植物种类详见附表 6 。乔木层栽植密度与该主导类型内其他区域要求相同。灌木层要求盖度达到 40%,草本层要求高度约 30cm、盖度为 30%。每处蝴蝶寄主植物不少于30 株(棵)。c、筑巢条件营建要求利用整地拣出的石块来堆置石堆, 为刺猬、蜥蜴等小动物提供隐蔽场所的同时提供筑巢材料。石堆要求石块大小不一、自然堆放,可以夹杂草团、土块。当地石块不够时可以堆成土堆。石堆或土堆要求每个场所不少于10

18、2个,每个面积不低于 4m,高度不低于 0.5m,要求石堆、土堆形状为四棱台,即底面与顶面均为正方形,侧面都是等腰梯形。造林时间平原地区原则上自 3 月中旬至 5 月上旬为宜,浅山区原则上自 3 月下旬至 5 月下旬为宜;雨季造林使用土坨苗或大容器苗, 在雨季第一场透雨后及时造林;秋季造林在树木休眠后至土壤结冻前进行。栽植技术a、栽植穴规格原则上乔木裸根苗胸径大于 8cm的种植穴直径 100cm、深80cm;胸径 8cm以下的种植穴直径 80cm、深60cm;土坨苗的种植穴直径比土坨直径大 40cm,穴深比土坨高 10-20cm。b、根系包装物去除栽植前先将包装土坨苗的塑料、 无纺布、遮阳网等

19、不易降解的包装材料(容器)去除,草绳包扎的土坨当把苗木移入栽植穴后必须剪开草绳。c、栽植要求裸根苗木栽植前要用生根粉溶液蘸根,栽植时先回填地表熟土,再将苗木放于种植穴中心,保持苗干直立,栽植深度以浇水下沉后根茎与地面同高为宜,采用“三埋两踩一提苗”技术环节,确保根系舒展不窝根,覆土踏实。d、绑缚支架胸径大于 4cm的阔叶乔木及高度在 2.5m 以上的针叶苗木栽后及时绑缚支架,绑缚部位应加防护垫,避免磨损树干。e、围堰浇水栽植后围砌圆形树堰, 树堰内径不小于栽植穴,树堰高 20-25cm,牢固整齐。坡地的树堰做成半圆形,开口朝向坡上部。栽后24 小时内及时浇足定根水,并在一周内浇第2 次水,之后

20、视土壤墒情适时浇水,确保苗木成活。f 、保墒措施浇足透水后可视情况覆盖保墒,可使用灌草、园林绿化废弃物粉碎材料、碎石等材料进行覆盖保墒。配套设施(1)作业路系统作业路分为两级:一级作业路,宽度 4-5m,密度控制在 20-30m / 公顷;二级作业路,宽度 3-4m,密度控制在 30-40m/ 公顷。其中,一级作业路压实后应高于林地 20cm,表层铺细沙石,两侧设路沿和排水沟, 合理设置会车港湾,必要时考虑应急避险、道路救援的需求。(2)集雨节水灌溉和排水系统造林地应设计集雨、节水灌溉和排水系统,面积超过 100亩以上或易出现积水的地块,要结合林窗设计集雨坑,充分考虑位置、高差、走向、安全等因

21、素设计排水沟。穿过道路的要设置相应涵管, 确保积水能顺畅排出, 排水沟上截面一般宽度不低于 80cm,深度不低于 40cm。在地势低洼、 河流集中等地区如果土壤有大面积不透水层, 需注意避免暴雨集中季节排水困难, 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排蓄水措施,避免造成涝灾。5.2 景观游憩主导型工程区域地块主要位于城市核心区、中心城区、一道绿隔地区、二道绿隔地区、新城、建制镇、特色村庄及重点区域周边,需要建设城市公园、郊野公园、景观要求较高的城市森林等, 在确保生态功能发挥的基础上, 增加景观游憩服务,满足市民生态休闲需求。地形营造和土壤改良(1)地形营造充分应用对视野有聚焦和引导作用的各类地形, 以提

22、升景观、调节小气候、丰富物种多样性。营造凸地形、凹地形和自然起伏的微地形, 如:土丘、谷地、台地、斜坡等各类地形,为景观打造奠定丰富的地形基础。 新堆土山、台地、微地形应考虑自然沉降系数, 土料不得有影响植物栽植和生长的成分存在。高程控制应符合竖向设计要求, 允许偏差应符合园林绿化施工及验收规范( DB11/T 212-2009)的具体要求。(2)土壤改良a、土壤施肥造林施肥类型和合格性检验以及乔木树种施肥要求与生态涵养主导型造林绿化工程要求相同。 对草坪、宿根花卉及绿篱等成片种植的地段, 种植前要求将肥料均匀撒施于地表, 然后翻入 30cm深度的土层内,肥料施用量为园林绿化剩余物腐熟肥 5-

23、8kg/m2、有机肥 2-3kg/m 2。b、土壤酸碱度改良在重点景观营造区域,如要栽植与当地土壤酸碱度不适合的树种时, 对碱性过强的土壤增施酸性有机肥料、 泥炭等有机肥料,对酸性过强的土壤增施中性或偏碱性有机肥,也可配施生石灰来调节酸度。c、客土改良对违建拆除、棚户区改造、疏解区域性市场等腾退出来的造林地块, 如有大量含有建筑垃圾杂质、土壤物理性状低劣的区域,或者有废弃化工厂、垃圾填埋场等土壤受到严重污染的区域, 需要进行客土改良。所置换的新土应为理化性状良好、无污染的自然壤质土。 为避免沉降影响,应适当进行压实。客土后仍需按土壤施肥要求进行施肥。树种选择树种选择从树形、色彩、季相变化、无过

24、敏源、减缓热岛效应等方面考虑,以景观、长寿、抗逆为原则,选择白皮松、华山松、栓皮栎、国槐、流苏、白蜡、栾树、元宝枫、楸树、杜仲、马褂木、七叶树、白榆、椴树、车梁木、海棠等。详见附表 3 。植物种类依据不同的造林面积和不同景观需求有所区别,详见表1 。表1 景观游憩主导型植物配置数量要求表面积1-2 公顷2-5 公顷5-10 公顷10-20 公顷20-40公顷40公顷以上植物种类15-30种不低于 40种不低于 50种不低于 60不低于 70不低于 80要求种种种5.2.4植物配置设计植物配置设计按照城市公园绿地建设技术要求进行,具体参照公园设 计规 范 (GB51192-2016)和 城市 附

25、 属 绿地 设 计 规范 (DB11/T1100-2014)。栽植要求(1)种植穴规格种植穴大小应根据苗木根系、土球直径和土壤情况而定,应符合表2-4的规定。非正常种植季节施工时种植穴直径应相应扩大20%,深度相应加深10%;种植穴应垂直下挖,垂直度允许偏差 5。表 2常绿乔木类种植穴规格单位: cm树高土球直径种植穴深度种植穴直径15040-5050-6080-90150-25070-8080-90100-110250-40080-10090-110120-130400以上140以上120以上180以上表 3落叶乔木类种植穴规格单位: cm干径深度直径干径深度直径2-330-4040-605

26、-660-7080-903-440-5060-706-870-8090-1004-550-6070-808-1080-90100-110表 4花灌木类种植穴规格单位: cm树高土球(直径高)圆坑(直径高)说明1.2-1.5302060401.5-1.840307050丛植三株以上1.8-2.0503080502.0-2.570409060(2)栽植技术按照城市公园绿地建设技术要求进行, 具体参照园林绿地工程建设规范( DB11/T 1175-2015)执行。配套设施(1)园路系统根据公园设计规范( GB51192-2016),造林绿化地块园路分为主路、支路和小路三类。其中,小路铺装以就地自然材

27、料为主,重点区域根据需要可采用透水砖、石子、三七灰土或木栈道的方式铺设。 各类型道路具体宽度要求见表 5:表 5景观游憩主导型造林地块道路宽度要求单位: m建设面积(公顷)道路级别 22- 1010- 5050主路2.0-3.52.5-4.53.5-5.05.0-7.0支路1.2-2.02.0-3.52.0-3.53.5-5.0小路0.9-1.20.9-2.01.2-2.01.2-3.0(2)集雨节水灌溉和排水系统采用喷灌、滴管等节水灌溉技术及雨洪收集利用系统进行集雨节水灌溉和排水系统建设。(3)休闲游憩与体验教育设施游人较多区域应根据实际要求,建设休闲、游憩、体验、 科普教育等服务游人的设施

28、和标识系统。5.3森林湿地复合型工程区域造林地块涉及城市副中心森林湿地群、 中轴线北部奥林匹克森林湿地组团、南中轴南海子公园和团河行宫森林湿地组团、 温榆河和永定河流域以及其他有湿地的区域。湿地基础地形营造(1)浅滩营建坡度一般在 3-9 之间,宽度大于 5m,水深不超过 40cm的区域可营建浅滩。单层铺设粒径 3-10cm的砾石,面积不超过浅滩面积的70%;浅滩上可放置粒径 20-40cm的块石,每堆 3-5 块,每亩不超过 6 堆。可采用丛植、散种的方式种植苔草等低矮湿地植被,每亩不超过 50 丛。(2)生境岛营建生境岛面积不超过开阔水面面积的 5%,出水高度不超过 1m。生境岛面积 1

29、亩以下的,以种植芦苇、香蒲等挺水植物为主,可适当种植湿生灌木,湿生灌木面积不超过生境岛面积的 10%;生境岛面积 1 亩以上的,还可种植乔木,面积不超过生境岛面积的 5%。(3)水域恢复分为开阔水面的恢复和零散小水面的改造。 水域恢复时,要确保开阔水面和零散小水面的联通,水域基底和岸带严禁硬质铺装。在水源供给充足、低洼的区域,应恢复面积大于 15亩,平均水深 1.5m,最深处4-5m的开阔水面。对零散小水面可通过扩挖或联通等方式恢复。 水面形状应随地形地貌呈自然状态。湿地植物选择选择能为鸟类等野生动物提供栖息环境和食源,耐水湿、主根发达、枝条繁茂的植物,如雄性毛白杨、雄性柳树、水杉、丝棉木、枫

30、杨、金银木、紫穗槐、迎春、红瑞木、柽柳、千屈菜、红蓼、芦竹、花叶芦竹、金鱼藻、狐尾藻。详见附表 4。配置设计模式植物配置设计具体参照北京市级湿地公园建设规范(DB11/T768-2010)执行。种植穴要求临近水面的泥质岸坡区域可采用植被护坡。 整地方式可采用带状或者穴状,带状整地方向与水陆交界线平行,每隔50-100cm挖掘种植槽,穴状整地每隔 100cm挖掘种植穴。种植前在种植槽和种植穴填充壤土。栽植要求采用孤植、丛植、群植等配置方法,营建由沉水、浮水、挺水、湿生、旱生等不同类型植物组成的湿地植被带。孤植树和树丛应选择观赏特征明显的树种, 种植位置应与周围环境或树木保持明显的空间。湿地 50

31、m以外乔木林植被区域的造林技术, 可参见景观游憩主导型相关技术。鸟类等动物食源筑巢场所设置在浅滩和浅水区内栽植本土块茎和块根耐水植物,面积不少于10m2,总面积不低于浅滩和浅水区的2%。陆地区域设置食源筑巢场面积、数量以及筑巢要求与生态涵养型相同,植物种类推荐详见附表6。配套设施(1)道路系统参照公园设计规范(GB51192-2016)将道路系统分为主路、支路和小路三类,具体建设要求按该规范执行。(2)集雨节水灌溉和排水系统造林地块应用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结合周边的水域建设雨洪收集利用系统,并配备必要的电力、管道设施。位于河道泄洪区或者低洼地的地块,需建设排水渠,具体要求参照生态涵养主导型。

32、(3)科普教育设施建设游人活动密集区域根据实际情况, 建设休闲游憩、科普教育、指示标牌等服务游人的基础设施。5.4生态廊道型工程区域造林地块涉及道路廊道、 河流廊道和生物廊道三种类型。 其中,道路廊道主要位于新机场、冬奥会交通沿线等重要交通干线两侧区域; 河流廊道主要位于大运河、北运河、温榆河、永定河等河流两侧区域;生物廊道主要位于连接生境孤岛的生物迁徙通道区域。地块整理和土壤改良(1)地块整理和地形设计地块整理技术要求参照生态涵养主导型。 重点区域的道路廊道要求基础地形进行自然起伏的微地形营建, 地块边缘要注重形态优化, 尽量模拟自然凹凸的形态边缘,营建生物隐蔽环境。(2)土壤改良土壤改良要

33、求参照生态涵养主导型。树种选择树种选择分两类:第一类树种主要用于高速公路、铁路、河流两侧的道路、河流廊道建设,起到护路、护堤和降尘抗污染的功能的同时为小动物提供食源、 隐蔽场所和迁徙通道。选择树干通直、树形高大、遮荫、耐修剪、抗污染的抗逆、景观、食源树种,如油松、白皮松、雄性毛白杨、雄性柳树、圆柏、元宝枫、千头椿、栾树、悬铃木、白蜡、国槐、杜仲、七叶树等。详见附表 5。第二类树种主要用于连接生境孤岛的生物廊道建设, 以地带性乡土植物为主,为动物提供迁徙通道。 乔木树种的选择参照生态涵养主导型, 同时重点考虑桑树、构树、山楂、海棠、金银木、紫穗槐、灌木柳、珍珠梅等乡土、食源树种。详见附表 5。苗

34、木规格落叶乔木胸径 8cm以上、常绿乔木高度 3m以上,重要节点适当增加苗木规格(落叶乔木胸径 1215cm、常绿乔木高 4米以上)及彩叶树种。植物配置和栽植密度植物配置和栽植密度的要求分为: 道路、河流廊道和生物廊道两类进行规定。(1)道路、河流廊道植物栽植间距采用行间、带状或行带状混交,自然散点式栽植。具体间距见表6:表 6道路、河流廊道植物栽植间距名称不宜小于( m)不宜大于( m)乔木株行距4.05.0乔木与灌木间距2.03.0灌木群栽间距1.53.5(2)生物廊道植物配置和栽植密度a、对于在地面上连接相邻生境孤岛的生物廊道,植物配置和栽植密度要求参照生态涵养主导型中远郊区平原造林要求

35、执行, 适当减少乔木树种数量,增加灌木、地被数量和种类。b、对于依托人造承载面横跨公路、河流的生物廊道,其植物配置应以灌木和地被为主,个别区域根据实际需要适当栽植乔木。建设宽度要求按照不同的廊道类型及建设区域确定生态廊道宽度,建设宽度见表7:表 7生态廊道建设宽度及功能廊道类型建设区域 / 类型要求宽度(m)发挥功能依托人造承载面可实现小型地面运动物种迁徙通道的功横跨公路、河流的5-20能。生物廊道生物廊道在地面上连接相满足小型地面运动物种迁徙的需求。邻生境孤岛的生20-100物廊道城市快速路、主干3-12基本满足小型动物迁徙需求。路两侧的绿地次干路、支路两侧12-50基本满足小型动物的迁徙和

36、生存需求。的楔形绿地国道、高速公路30-60可以满足鸟类等动物的生境需求。道路廊道60-100可以满足小型物种种群稳定及迁徙的需求。100-200可以满足中小型物种的种群稳定及迁徙的需求。200-1200可以形成结构稳定的生物群落及物种多样性保护的需求。河流廊道可以满足小型物种的种群稳定及物种多30-100样性保护的需求;可截获周围土地流向河流 50%的沉积物。100-600可以满足中小型物种的种群稳定及物种多样性保护的需求。600-1200可以形成结构稳定的生物群落及物种多样性保护的需求。5.4.7栽植技术a、道路廊道栽植技术参照生态涵养主导型栽植要求执行。b、 河流廊道两侧 50m范围内的

37、植被栽植技术参照森林湿地复合型执行,50m范围之外的植被栽植技术参照生态涵养主导型执行。c、生物廊道植被栽植技术参照生态涵养主导型执行。鸟类等动物食源筑巢场所设置建设要求同生态涵养主导型,植物推荐类型详见附表6。配套设施(1)人行步道在河流廊道和道路廊道适当区域内修建步道,路宽2-2.5m,密度控制2在 8-10m/hm。在生物廊道内尽量避免道路建设,为动物提供稳定的生境、避免人为干扰。(2)科普教育设施建设在河流廊道,游人活动密集区域根据实际需要, 建设科普教育、指示标牌等服务游人的基础设施。6 抚育管理工程建设期原则上为两年,第一年为造林工程建设期,第二年为养护保质期。养护保质期内应进行全

38、方位的抚育管理,确保能够达到养护移交的质量要求。6.1 林下土壤及地被管理在栽植穴内一年两次松土,春秋各一次。松土深度3-5cm,大规格苗木可松土 10-15cm,不能伤及根系。松土后应整理维护树堰。保留林下天然生长的地被和落叶,创造微生物生境,实现养分循环。因鸟类和动物传播种籽, 在每个鸟类、动物食源筑巢区域周边会自然萌发天然更新的幼苗,用树枝进行围挡保护幼苗不被啃食。6.2 水分管理早春林木发芽前浇返青水, 10-11 月树木落叶进入休眠期浇封冻水。 每次浇水后,可就地取材,覆盖木片、枝叶碎屑等进行保墒。采用喷灌、滴灌、渗灌、小管出流等节水灌溉方法,禁止大水漫灌。6.3 树形管理结合幼林生

39、长适时整形和修剪,确保树木高生长,培养形成健康饱满的树形、冠形。6.4 修剪剩余物收集利用对绿化修剪物和林地抚育、 采伐、修枝等产生的废弃物进行收集、 处理并还林,加快林地物质循环、促进土壤肥力提升。6.5 火灾防控及有害生物防治开展火险预报、监测,严格防控幼林林火,结合道路系统建设防火隔离带。加强有害生物预报、监测,根据虫情调查结果防控幼林有害生物,提倡生物防治措施,减少环境污染。附表 1:苗木形态要求表树种形态要求常绿乔木树种外形高度不低于冠幅不低于修枝点不高于油松、华山主干通直不分1.0-1.5m60 cm/松、白皮松叉,长势旺盛、1.5-1.8m90 cm中心顶芽健壮,1.8-2.0m

40、100 cm冠幅饱满、不偏2.0-2.5m120 cm冠2.5-3.0m140 cm3.0-3.5m160 cm60 cm3.5-4.0m180 cm80 cm4.0-4.5m200 cm100 cm4.5-5.0m220 cm120 cm常绿乔木树种树种形态要求侧柏主干明显、通直不分叉,长势旺盛,顶芽健壮,冠形圆满,无干枯枝桧柏落地全冠,长势旺盛,顶芽健壮,冠形圆满,无干枯枝有明显主干的落叶乔木主干不明的显落叶乔木白蜡、臭椿、杜仲、七叶树、 主干通直,中央领导枝明显,树形端正均衡栓皮栎、雄性毛白杨等国槐、栾树、五角枫、雄性柳 有中心干且基本通直,有中央领导枝树、元宝枫、玉兰等樱花、海棠、碧桃

41、、山桃、山要求冠形完整、不偏冠杏、暴马丁香灯观花类亚乔木灌木观叶类亚乔木及独干灌木分枝均匀且不少于5 条丛生灌木灌丛丰满,分枝不少于5 个。附表 2: 生态涵养主导型植物推荐表类 型推荐植物乔木:油松、华山松、雪松、白皮松、樟子松、侧柏、圆柏、刺柏、青杄、白杄、栓皮栎、槲树、栾树、榆树、皂角、椴树、核桃楸、君迁子、国槐、白蜡、雄性毛白杨、雄性柳树、枫杨、臭椿、千头椿、杜仲、桑树、元宝枫、构树亚乔木:黄栌、山杏、山桃、山楂、紫叶李、碧桃、海棠、木槿、毛樱桃、板栗丛生灌木:迎春、多花胡枝子、天目琼花、紫穗槐、连翘、红瑞木、猥常用植物实、接骨木、野蔷薇、珍珠绣线菊、华北珍珠梅、棣棠、海州常山、贴梗海

42、棠、黄刺玫、紫珠、紫叶小檗、胡枝子、金叶女贞、沙棘、接骨木草本:白三叶、蒲公英、紫花苜蓿、德国鸢尾、玉簪、马蔺、荚果蕨、景天三七、耧斗菜、白头翁、紫菀、翠菊、紫斑风铃草、白屈菜、翠雀、蓝刺头、糖芥、老鹳草、二月兰、蛇莓、紫花地丁、毛莨、委陵菜、宿根天人菊、金鸡菊、黑心菊、紫松果菊、芦苇、八宝景天、互叶醉鱼草藤本:紫藤、藤本月季、爬山虎、蛇葡萄乔木:圆柏、侧柏、雄性毛白杨、白蜡、榆树、桂香柳、金叶榆、文冠果耐盐碱亚乔木:金银木植物丛生灌木:紫穗槐、紫丁香、胡枝子、红瑞木、玫瑰、野蔷薇、紫叶小檗、柽柳类型耐旱植特物定功能植耐涝植物物吸附土壤重金属植物推荐植物藤本:凌霄、紫藤、五叶地锦草本:马蔺、三

43、七景天、二色补血草、紫花苜蓿、千屈菜、罗布麻乔木:油松、白皮松、侧柏、圆柏、雄性毛白杨亚乔木:山桃、山杏、黄栌丛生灌木、沙棘、沙地柏、胶东卫矛、凤尾兰、大果蔷薇、柽柳藤本:紫藤、爬山虎、五叶地锦、金银花草本:八宝景天、三七景天、萱草、马蔺、石竹、互叶醉鱼草、千屈菜乔木:雄性柳树、雄性毛白杨、水杉丛生灌木:紫穗槐、迎春、枹杞、红瑞木藤本:美国凌霄、紫藤、金银花草本:千屈菜、芦苇、芦竹、花叶芦竹、红蓼铅( Pb)富集性植物:侧柏、千头椿、连翘、蔷薇、高羊茅、紫穗槐、夏至草、香蒲镉(Cd) 富集性植物:雪松、国槐、构树、桑树、狼尾草、地榆、紫花苜蓿、蒲公英铜(Cu)富集性植物: 侧柏、雪松、国槐、桑

44、树、紫花苜蓿、向日葵对 Cu、Pb、Cd 等重金属都具吸附能力的植物: 侧柏、圆柏、白皮松、油松、雪松、华山松、臭椿附表 3:景观游憩主导型树种推荐表类型推荐植物油松、侧柏、圆柏、白皮松、华山松、雪松、樟子松、国槐、雄性毛白杨、雄性柳树、杜仲、银杏、栓皮栎、栾树、元宝枫、流苏、白蜡、茶乔木条槭、车梁木、楸树、马褂木、七叶树、白榆、椴树、小叶朴、悬铃木、枫杨、金枝槐、蓝粉云杉亚乔木海棠、樱花、山桃、碧桃、山杏、榆叶梅、黄栌、金银木、石榴紫穗槐、沙棘、沙地柏、珍珠梅、黄刺玫、 天目琼花、迎春、多花胡枝丛生灌木子、珍珠绣线菊、棣棠、贴梗海棠、紫叶小檗、柽柳、金叶女贞、红瑞木、连翘、大果蔷薇崂峪苔草、

45、青绿苔草、石竹、马蔺、鸢尾、萱草类、麦冬、黑麦草、野牛草、瞿麦、紫花苜蓿、二月兰、菊类、 板蓝根、玉簪、景天、地锦、草本小冠花、甘野菊、萱草、射干、地被菊、八宝景天、玉簪、金鸡菊、互叶醉鱼草、千屈菜藤本五叶地锦、美国凌霄、紫藤附表 4:森林湿地复合型植物推荐表类型推荐植物乔木雄性毛白杨、雄性柳树、水杉、丝棉木、枫杨亚乔木金银木丛生灌木紫穗槐、迎春、红瑞木、柽柳草本植物千屈菜、红蓼、芦竹、花叶芦竹沉水水生植物金鱼藻、狐尾藻浮水水生植物睡莲、荇菜、凤眼莲香蒲、菖蒲、黄菖蒲、荷花、水生鸢尾、灯芯草、水芹、水葱、挺水水生植物芦苇常用植物特定功能植物附表 5: 生态廊道型推荐植物表类 型推荐植物常绿乔木

46、油松、白皮松、华山松、桧柏、侧柏、圆柏白蜡、国槐、黄檗、栓皮栎、银杏、臭椿、栾树、元宝枫、桑落叶乔木树、丝棉木、楸树、皂角、梓树、雄性毛白杨、 雄性柳树、悬铃木、七叶树、构树、流苏亚乔木海棠、榆叶梅、山桃、山楂、山杏、碧桃、金银木、紫叶李、丁香、毛樱桃、文冠果丛生灌木柽柳、枸杞、接骨木、海州常山、连翘、沙棘马蔺、鸢尾、萱草类、土麦冬、紫花苜蓿、二月兰、玉簪、地被小冠花、甘野菊、萱草、八宝景天、披针叶苔草、黄芩、紫花苜蓿、荚果蕨、紫花地丁、蛇莓乔木:油松、圆柏、雪松、悬铃木、雄性毛白杨、雄性柳树、杜仲、楸树、榆树、元宝枫、千头椿滞尘植物灌木:大叶黄杨、小叶黄杨、沙地柏、紫叶小檗、金叶女贞、紫薇、

47、榆叶梅、锦带花、天目琼花、连翘藤本:紫藤、爬山虎乔木:油松、白皮松、侧柏、圆柏、华山松、核桃、栾树、槐抑菌植物树、杜仲、毛泡桐、悬铃木、臭椿、绒毛白蜡灌木:大叶黄杨、小叶黄杨、月季、金叶女贞、金银木、紫丁香、紫穗槐、珍珠梅、木槿、紫薇类型推荐植物草本:五叶地锦、美人蕉、鸢尾吸收二氧云杉、侧柏、白皮松、臭椿、国槐、雄性毛白杨、雄性柳树、化硫(S02)栾树、杜梨、山桃的植物吸收氯气( Cl2)的 侧柏、圆柏、云杉、皂角、榆树、白蜡、柽柳、臭椿、悬铃木植物吸收氟化云杉、白皮松、侧柏、圆柏、国槐、臭椿、毛泡桐、雄性柳树、氢(FH)的皂角、榆树、白蜡植物附表 6:鸟类等动物食源、筑巢场所树种推荐表树种类

48、型乔木单一主干丛生草本吸引的动物灌木灌木油松、栓皮山桃、黄胡枝子、披针叶苔黑头蜡嘴雀、大山雀、栎、元宝枫、栌、山杏、 三裂绣线草、紫花地金翅雀、黄喉鹀、棕眉黄檗、栓皮金银木、菊、接骨丁、紫花苜山岩鹨、红嘴蓝鹊、环栎、栾树、暴毛樱桃、木、沙棘蓿、二月兰、 颈雉、灰头绿啄木鸟、生态马丁香、君迁文冠果大叶铁线大斑啄木鸟、太平鸟、浅涵养子莲、马蔺、白头鹎、领雀嘴鹎、黑主导山委陵菜、印枕黄鹂、草兔、花松鼠、区型度野菊、黄普通松鼠、刺猬、蝙蝠、芩丽斑麻蜥、山地麻蜥、中国林蛙、蓝尾石龙子、宁波滑蜥、碧凤蝶、花椒凤蝶树种类型单一主干丛生吸引的动物乔木灌木灌木草本雄株毛白杨、 接骨木、华北珍珠荚果蕨、紫红嘴蓝鹊、黑卷尾、星山楂、白杄、 毛樱桃、梅、紫珠、 花地丁、蛇头啄木鸟、岩松鼠、丽远银杏、白蜡、 紫丁香、海州常山莓、景天三斑麻蜥、中华蟾蜍、朱郊元宝枫、君迁金银木、七、地被菊、 蛱蝶、白腰草鹬、池鹭、平子山杏、山耧斗菜、二红尾伯劳、岩松鼠原桃、天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