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个我国人理财产品创新研究毕业论文

上传人:z**** 文档编号:73833050 上传时间:2022-04-12 格式:DOC 页数:60 大小:69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商业银行个我国人理财产品创新研究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商业银行个我国人理财产品创新研究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商业银行个我国人理财产品创新研究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资源描述:

《商业银行个我国人理财产品创新研究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银行个我国人理财产品创新研究毕业论文(6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存档日期: 存档编号: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论 文 题 目:商业银行个我国人理财产品创新研究姓 名:学 院:专 业:年 级 、 学 号: 指 导 教 师:江师大学教务处印制江师大学商学院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与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意。本人承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_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创新研究摘要:在二十一世纪经济全球化的大浪潮中,金融全球化作为支撑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

2、要力量,为我国商业银行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有利的机会。银行理财产品作为金融产品的一种,成为非常重要的投资理财渠道,是商业银行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利润增长点。自从西方国家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发行理财产品以来,产品的国际化趋势成为促进我国发行理财产品的重要外部因素,而且自改革幵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中国居民的人均收入不断增长,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3年10月末,中国居民的储蓄存款余额达44万亿元。并且近些年来,中国的大众富裕阶层迅速扩大,2012年末达到了 1026万人,而该阶层的投资追求中低等风险,目前最青睐的投资品种有理财产品、房

3、地产和股票。中国居民的良好财富增长状况以与富裕阶层的迅速扩大使得他们对个人资产的保值和增值需求日益增加,造就了个人理财业务的广阔市场,客观上形成了个人理财业务的主要群体。关键词:商业银行 个人理财产品 创新Study on Innovation of Personal Financing Productof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Abstract:In the 21st centurys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ide,the finance globalization asan important power to the economic

4、globalization,provide the better outercondition and the favorably opportunity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ourcommercial bank.The bank financial products as a kind of products become avery important investment and the growing point of banks profit.From lastcentury 70s,the west countries started issui

5、ng the financial products,theinternational trend as an essential element pushed the products in our country.Peoples per capita income of Chinese residents is growing,according to thePeoples Bank of China statistics,as the end of October 2013,savings deposits of,Chinese residents reached 44 trillion,

6、And in recent years,Chinas rapid expansionof the affluent reached 1026 million.Good growth in wealth and rapidlyexpanding affluent of Chinese residents makes them increase the demand for thepreservation and appreciation of personal assets,creating a vast market of personalfinance business,objectivel

7、y forming a major personal financial demanding group.Key words:commercial bank personal financialproductinnovatio55 / 60目录1.绪论- 1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 -1.2研究思路与方法- 2 -1.3文献综述- 3 -1.4本文的创新之处- 8 -2.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创新的理论分析- 9 -2.1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创新概念的界定- 9 -2.2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创新的理论基础- 11 -2.3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创新的供需分析- 20 -3.我

8、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创新的现状分析- 27 -3.1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创新的具体表现- 27 -3.2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创新的整体特点- 33 -3.3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创新的发展趋势- 34 -3.4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创新的不足之处- 38 -4.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创新盈利性的实证研究- 40 -4.1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创新盈利性的理解- 40 -4.2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创新收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42 -5.结论与对策建议- 50 -5.1主要结论- 50 -5.2对策建议- 52 -参考文献- 53 -1.绪论1.1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改革幵放

9、以来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中国居民人均收入的增长,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表明,到2013年10月末,中国居民的储蓄存款余额达44万亿元,是位列全球储蓄金额第一的国家,同时人均储蓄也排在第一位,人均储蓄已超过3万元,并且富裕阶层不断扩大,根据福布斯发布的2013中国大众富裕阶层财富白皮书显示,2012年底,我国地家庭中拥有超过100万美元金融资产的已达到140万个,大众富裕阶层高达1026万人。这一阶层的人群最喜好投资理财产品、股票和房地产等。中国居民财富的持续增长以与富裕阶层的快速扩,使得他们对个人资产的理财需求日益旺盛,成为个人金融服务的需求主体,客观上

10、造就了理财业务的庞大市场。个人理财作为一项具有业务领域宽、经营收益稳定、经营风险较低、产品批量大等优势的业务,在商业银行发展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在金融创新浪潮的冲击之下,获得了快速发展。我国银监会于2004年9月正式批准商业银行开展人民币理财业务。在2005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先后获得经营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批准。目前国的个人理财业务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正处于快速上升阶段。随着中国经济和金融的快速发展,居民财富的不断积累,银行理财业务的客户群体不断壮大,个人理财产品日益成为商业银行重要的利润增长点,与此同时,人们对理财产品的投资需求也逐渐多样化,为满足客户

11、需求,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必然要求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产品不断创新,研发具有差异性和个性化的理财产品。但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产品同质化严重,再加上富含个人理财业务经验的外资银行不断融入我国金融市场,进一步加剧了国个人理财产品市场的竞争。如何在激烈的竞争角逐中脱颖而出,巩固并不断扩大市场份额,成为行业领导者,需要商业银行迅速做出反应,整合资源,结合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对个人理财产品进行创新。这正是本文的研究意义,基于对我国个人理财产品的理论分析,探讨国个人理财产品创新的当前状况,并且对个人理财产品创新的盈利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了产品各要素与预期收益率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期根据实证结果为产品研发

12、者搭配各种要素,增加预期收益率,更好地进行个人理财产品创新提供有益的参考。1.2研究思路与方法1.2.1研究思路本文首先介绍了个人理财产品创新的理论基础,并且应用需求供给理论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创新的需求与供给状态;其次,分析了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创新的现状,论述了目前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创新的具体表现,介绍了各种类型的创新产品,并对个人理财产品创新的总体特点与发展趋势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了商业银行在个人理财产品创新过程中的误区和不足;再次,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研究个人理财产品各要素对产品预期收益率的影响,根据实证结果为产品研发者搭配各种要素,提高预期收益率,更好地进行个人理财产

13、品创新提供有益参考;最后,在全文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个人理财产品创新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创新实践提供方向和意见。1.2.2研究方法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采用理论与实践,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综合运用文献分析、理论分析、对比分析、实证分析等研究方法。(1)文献分析法:主要是搜集、鉴别、整理国外学者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创新研究的相关文献,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该问题的正确认识和深度把握。运用该方法有利于全面了解该问题的历史研究状况和未来变化趋势,有助于精准理解该问题的实质。(2)理论分析法:学术研究工作的一般思路是运用一定的理论工具对所需研究的问题进行分析。

14、本文将运用金融创新理论、生命周期理论等理论工具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创新进行理论性分析。(3)对比分析法:通过将同一问题在不同的环境中进行对比分析,寻求其同中之异或异中之同。本文通过对比国外关于个人理财产品创新的各项研究,从中找出国外个人理财产品创新的可取之处,为文章最后提出产品创新的对策建议提供有益参考。(4)实证分析法:通过统计计量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本文通过实证检验,分析了产品各要素与预期收益率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期给个人理财产品的设计者如何搭配各种要素,提高预期收益率,更好地进行创if提供参考。1.3文献综述1.3.1国外文献综述金融创新理论是研究个人理财产品创新的基础理论。以奥裔美

15、籍经济学家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1912)提出的创新理论和美国经济学家弗兰科.莫迪利安尼(Franco Mordiglianl,1953)提出的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的金融创新理论为国外学者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熊彼特创新理论的研究围宽广,主要研究了三个方面的创新:一是金融创新理论,以金融业务发展为研究对象;二是制度创新理论,研究对象为制度建设和革新;三是技术创新理论,研究技术革命和应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金融创新活动的快速增长推动许多学者开始关注创新理论的金融应用问题,他们将创新理论融入金融理论的研究当中,金融创新理论体系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基本形成,成为金融研

16、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弗兰科.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认为理性消费者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中不同的理财需求,是个人金融服务的重要理论基础。该理论是指希望自己在整个人生中达到效用最大化的消费者,就必须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计划与之适应的储蓄与消费以满足不同人生阶段的理财需求,对自己的财务状况进行全面综合地考虑,来安排一生中的储蓄与消费。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就是根据生命周期理论中的理性消费者对于不同人生阶段的储蓄消费需求而进行的金融业务创新。霍尔曼(G.Victor Hallman,2004)的个人理财计划一书。这本书详细地介绍了不同类型的理财金融工具,并且附有指导投资者如何根据个人资产状况制定合适的理财计划的

17、实例,十分深入浅出。个人理财计划一书的语言风格简洁通俗,个人投资理财的基本原理与运用操作进行了全面总结,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际操作上都有助于投资者理财计划制定。加拿大约克大学夸克.霍(Kwok Ho)和克里斯.罗宾逊(Chris Robinson)是个人投资理财与培训的专家,著有个人理财策划一书。该书详细介绍了西方开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的相关知识容,体系完整,涵丰富,不仅具备理论广度和深度,同时又具备很强的实际应用可行性,有利于我们了解和认识国外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框架,同时借鉴其先进管理经验。除了以上著作以外,国外还有众多其他学者对金融创新做了深入研究。Duffie、Rahi(2001

18、)利用均衡理论构建模型来对不完全市场中的金融产品创新问题进行解释。Greenbaum、Haywood(2003)的研究认为私人和企业组织对金融产品的需求会伴随其财富的增加而相应增加,金融机构必须对创新金融产品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参与分享社会财富增长带来的好处,实现利润的持续增长Niehans(2003)研究发现将降低交易费用作为一项考虑因素纳入金融组织和机构的金融创新活动中。他认为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金融企业要想获得持续增长的利润就必须不断降低企业成本,因此金融机构有缩小成本的自我要求,进行创新主要是运用新技术达到缩小成本的目的。Hannon、McDo

19、well(2006)的研究认为银行业进行金融产品创新的主要推动力是网络信息技术,随着现代高科技的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不断进行金融产品创新性活动等活动其实就是对现代新技术的适应性反应。HershShefrin, Meir Statman(2006)建议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进行金融产品设计时应将客户行为因素考虑进去。Gloria Barczak, Pam Scholder Ellen, BruceKPilling(2007)在客户选择银行创新产品(ATM、网上银行、信用卡等)的原因和动机方面做了实证研究。Grinblatt,Longstaff(2010)研究发现金融产品创新可以促进金融市场的全面发展。

20、综上所述,国外学界关于金融创新方面的研究颇丰,理论体系不仅完善,而且有深度,不仅从理论根源上探索了银行等金融企业进行金融创新的动因,还分析了理财产品中的客户关系问题,互联网信息技术对金融创新的影响以与金融创新的选择路径等等,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金融创新理论,并且在实践操作中广泛应用这些理论成果,推动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继续创新。1.3.2国文献综述中国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才逐渐开始发展,起步比较晚,因此,国关于个人理财创新方面的文献较少。怀筑的个人理财(2005)全面介绍了个人理财的规划方法,涵盖个人理财的相关理论、技能以与实践,有助于增加投资者对个人理财业务相关知识的

21、认识和了解。善民、毛丹平编著的个人理财规划理论与实践(2007)一书向我们详细介绍了个人理财规划的具体案例、实务以与世界先进理财规划概念,并根据我国具体国情指导个人投资者进行理财规划。霍文文主编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2011)。这本书囊括了银行员工所需具备的各方面个人理财业务知识、技能和职业规,主要包括基础理论、产品类型、风险控制、市场营销、综合管理和业务法规等等容。这本书将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所需掌握的专业知识、客户服务、专业技能以与法律法规全部囊括了,是一本了解我国金融业个人理财业务操作的基础性参考书。除了以上介绍的著作以外,我国在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创新方面的专项文献研究不算丰富。朱菁(1

22、992)研究认为金融创新的起因应归结于两种假设,一种是“约束因素诱发的创新假设”,另外一种是“管制的辩证假设”。“约束因素诱发的创新假设”认为金融创新的产生与否取决于受个人财富约束的消费者所承担的金融服务成本与彼此相互竞争的金融机构提供新的创新金融工具的成本之间的关系?。这两者间的关系要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利率、通货膨胀、技术创新、国际化程度和政府立法等等。“管制的辩证假设”认为金融创新不是由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引起的,而是由金融当局引起的,政府的管制和保护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创新。姗姗(2003)利用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将数据挖掘运用到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中。建春、义秀(20

23、06)指出可以通过对比商业银行个人理财和投资基金的异同来分析彼此的产品特点,相互借鉴,彼此促进,优势互补,主要对比的方面包括产品在机制与外部特征、客户需求与客户特征、运作方式与运作关系、风险特征、监管体制与监管特点等五个方面。从这些研究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金融理财创新主要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来实现,同时可以学习其他金融工具的运作方式。晓兵(2007)关于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前景的研究认为个人理财业务是业界发展的新热点,我国商业银行必须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来赢得市场。该文以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当前状况为基础,将国外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状况与国业务实践进行对比,根据我国实际金融环境,总结出个人理财业务的选择路径,

24、并且针对该业务的创新提出了有价值的建议。宇辉(2007)分析了人民币金融产品在我国的历史发展情况,探讨了为何人民币理财产品销售量出现明显波动,分析其风险收益结构,同时吸收国外产品研发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对我国人民币理财产品开展创新活动。兆松(2008)系统对比总结了国外个人理财产品创新的发展历程,发现个人理财产品创新的主要动力来源于技术进步、利益驱动、客户需要和管制规避。王舒洁(2009)分析了我国银行理财产品的当前形势与创新状况,总结了人民币金融产品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从商业银行营销和金融监管角度提出了发展策略。敏(2009)通过研究我国理财产品在发展过程中的模式问题,以人民币型理财

25、产品为例,探讨了我国理财产品发展的利弊,其中对于我国金融衍生工具创新能力问题进行了思考。郭突(2010)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对个人理财业务的现实,提出了一些创新的路径,如金融服务资源的整合,为了提高资源整合能力,建立财务管理专业的品牌形象,个性化的金融服务业务发展理财服务,幵拓银行在网络上的业务量。袁增霆(2011)研究认为个人理财产品创新的在动力在于分散和转移风险,增强货币的伸缩性等,而其外在动力是同行业间的竞争、技术扩散问题以与监管环境的改变。瑞红(2012)总结了个人理财产品创新的整体特征,包括产品研发系列化、围扩大化以与营销网络化等等,同时全面分析了产品创新所承受的风险。综上所述,对商

26、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创新研究在国主要集中在从宏观层面分析影响个人理财业务的政策环境因素、法律监督因素、风险防因素等等,从微观视角出发来研究个人理财产品创新的文献不多。大多数文献聚焦于探索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现状、不足之处以与未来发展趋势、营销策略等等。部分文章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创新提出了对策,但是相对比较片面和宏观,可操作性较低。再者,结合中国的个人理财市场的实际情况,针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创新进行综合分析、系统性的研究很少。总体而言,在研究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的相关文献中,为数众多的是个人理财业务的宏观研究,微观产品研究较少,针对个人理财产品创新的研究更少,并且研究围单

27、一,多数为特定类型产品创新的研究,并且聚焦于人民币型理财产品,对于我国个人理财产品的整体把握很少,同时结合具体创新的产品进行分析的研究就更少了。因此本文的写作对于充实这方面的研究有一定的帮助,希望为我国个人理财产品创新提供更多参考价值。1.4本文的创新之处本文的创新之处有以下几点:1、在研究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的相关文献中,为数众多的是个人理财业务的宏观研究,主要集中在从宏观层面分析影响个人理财业务的政策环境因素、法律监督因素、风险防因素等等,微观产品研究较少,针对个人理财产品创新的研究更少,并且研究围单一,多数为特定类型产品的创新研究,并且聚焦于人民币型理财产品,对于我国个人理财产品创新的整体

28、把握很少,同时结合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创新实践,对目前国商业银行的具体创新产品进行全面分析与系统总结的研究就更少了。因此本文的写作对于充实这方面的研究有一定的帮助,希望为我国个人理财产品的创新提供更多参考价值。2、以2011年至2013年发行的1204个人民币理财产品为研究对象,样本大,数据新,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对个人理财产品各要素与其预期收益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根据实证结果为产品设计者搭配各种要素,提高产品预期收益率,更好地进行个人理财产品创新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2.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创新的理论分析2.1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创新概念的界定2.1.1个人理财的界定个人理财

29、(Personal Financial)是指根据个人的财务状况,在对个人资产、收入、债务和其他分析的基础上,同时考虑到个人的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并结合个人的预期目标,运用多种手段,如储蓄、股票、基金、保险、住房投资等等,来进行财务资源的合理配置,在个人风险接受围实现个人资产增值的最大化。其核心是通过个人的资产和收入的合理分配,实现个人财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目标。现代意义的个人理财涵盖了财富的积累、保障和安排,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储蓄或消费。2.1.2个人理财产品的界定个人理财产品在学界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本文参考了众多专家学者的定义,并且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具体情况认为,从广义上来讲,个人理

30、财产品是银行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金融市场等手段,通过提供理财咨询与分析,理财设计与服务、资产管理等全方位的银行综合服务与产品,它是一种个人银行业务产品的大集合,以便满足客户财富保障和资产增值等等的多样化需求。而狭义的理解,个人理财产品是指商业银行基于对潜在理财需求的分析,进行理财产品研发、设计、销售以与管理,提供给特定目标客户群。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规定,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是指商业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综合理财服务,针对特定目标客户群出售的一种个人理财计划。个人理财计划就是上述对个人理财产品的狭义的理解,是指商业银行在对目标客户的理财目标、风险承受能力、资金状况与风险偏好等具体实际情况进行

31、综合分析后,再合理地、系统地对个人或家庭的财产进行配置和管理,从而达到实现收入保障和财富增值的理财目标。本文所研究的个人理财产品就是上述定义中的个人理财产品的狭义理解,将投资理财产品作为重点。2.1.3个人理财产品创新的界定金融产品是指把产品与货币联系起来组合成一种服务提供给金融市场,用以满足人们的金融需求。它其实是指资金融通中的各种载体,比如货币、有价证券、外汇等等。金融市场上进行交易的对象就是各种各样的金融产品,而金融产品的价格就是供需双方在市场竞争原则下形成的,供求双方按照金融产品的市场价格进行交易,实现资金的融通。在上述定义中我们提到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是指商业银行基于对潜在理财需求的

32、分析,进行理财产品研发、设计、销售以与管理,为特定目标客户群提供综合理财服务。与一般产品进行对比,我们发现它拥有的一些明显的特征,诸如产品的同质性、无形性,质量的差异性,价值的可变性等等。通过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定义与其功能的定义和分析,本文认为个人理财产品创新的涵义是:商业银行综合运用各种新技术、新方法,开拓新思维,对个人理财产品的研发、设计、服务以与金融市场等各个方面进行改进或创造的全方位经济行为和一系列过程,以求达到利润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的经营目标。简单来说,它指的是我国商业银行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金融消费需求,从而不断对个人金融产品进行引进、模仿或自我革新的行为。本文重点研究的是

33、商业银行对个人理财产品的要素设计方面的创新。2.2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创新的理论基础2.2.1金融创新理论金融创新(Financial Innovation)是指金融监管当局从对宏观效益和微观利益的考虑出发,突破原有的金融体制,增加新的金融工具,对各种金融要素进行重新组合,创新包括金融市场、制度、工具、技术等等在的整个金融系统,达到实现当前金融市场上无法取得的更高利润的目标。金融创新是一个由利润驱动的,持续不断进行的一个发展过程。美籍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提出的创新理论在金融领域里发展成为金融创新理论。熊彼特创新理论的研究围宽广,主要研究了

34、三个方面的创新:一是金融创新理论,以金融业务发展为研究对象;二是制度创新理论,研究对象为制度建设和革新;三是技术创新理论,研究技术革命和应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金融创新活动的快速增长推动许多学者开始关注创新理论的金融应用问题,他们将创新理论融入金融理论的研究当中,金融创新理论体系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基本形成,成为金融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国对金融创新的探索不断深入和全面,推动了各种不同理论流派的发展。1、技术推进理论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金融领域,高新科技的应用随处可见,商业银行的各项服务都在不断进行计算机化、网络化、信息化,使银行为客户提供更快速、更便捷的金融服务,大力推动了各

35、国金融业的发展进步。该理论就是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提出的,它认为推动金融创新的主要原因是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电子信息技术在金融机构的广泛应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没有电子计算机和通讯设备等现代化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就没有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创新的实现条件。目前国际上个人理财产品的创新主要依靠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因此,个人理财产品创新的关键推动力就是高新技术的进步,它为个人理财产品创新提供了物质与技术上的保证。2、约束诱致理论关于金融创新的约束诱致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西尔伯(Wl.Silber,1983)提出来的。该理论认为金融机构创新金融工具、服务种类、交易方式等等,都是为了避免其所受到的部制

36、约和外部制约,可以说金融创新的根本原因就是为了规避这些约束。“约束诱致”理论对于金融创新的探讨是基于微观金融企业的视角,他认为金融机构在进行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会被政府的各种政策法规和机构本身的管理制度所约束,即受到外部与部的双重制约,这些约束在一定程度上了保证了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弊端,或许令其成本增加,或许令其效率降低,总之会有碍于金融机构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实现,因此为了摆脱这些约束,金融机构便会想尽办法。该理论强调,金融企业对加诸在其身上的压制所做出的“自卫”反应等一系列行为就是金融创新。西尔伯通过分析金融机构的金融工具和金融业务创新,来思考金融创新问题,他的“约束诱致”理

37、论是对金融创新从供给角度进行研究和探索提供方向。3、货币促成理论该理论认为主要是货币方面因素的变化引起金融领域的不断创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剧烈波动的利率、汇率以与通货膨胀是引发金融创新的关键原因。为了抵制利率反复无常的波动和不断恶化的通货膨胀,金融机构采取了各种措施和手段,金融创新就是在抵制通胀和利率波动的过程中,作为他们的产物而出现的。货币学派的米尔顿?弗里德曼是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国际货币体系出现的全新特点与影响,是激励金融机构进行金融创造性活动的主要原因。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出现了大量金融产品创新,比如外汇期货、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浮动利息债券等等。4、规避管制理论规避管制理论是由美

38、国经济学家凯恩(E.J.Kane)于1984年发表的。该理论认为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为了达到获取利润的目标,采取各种措施和手段规避政府机构的管制,从而引起金融创新。凯恩认为,规避是指回避政府机构设置的各种规章制度以与各种限制性措施。很多政府的限制,实质上是政府当局对各金融企业的隐含税收,它造成了金融企业的利润下降和获利机会的减少。因此,金融机构为了对利润的更高追求,需要不断创新来回避政府的各种限制性规章制度。它表明金融创新行为是在外部市场机制与机构自身要求不断相互磨合、相互适应,回避各种规章制度和各项管制的过程中产生的。凯恩设计了一个框架,用于规章制度和管制措施的制定,在此框架中,通过建立规

39、则条例法规等和被限制人规避这样的过程,不断互动,不断调整,逐渐形成可操作性较高的成熟的规章制度。5、财富增长理论格林包姆和海沃德(S.I.Greenbum and C.F. Haywood)是财富增长理论的代表人物,这两位经济学家通过分析美国金融业的历史发展情况,总结认为,刺激人们对投资理财的多样化需求,以与金融创新活动的活跃开展是人们收入的增长所致。该理论认为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财富日益增长,其对金融理财服务的需求日益旺盛,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金融交易需求,就必须不断进行金融创新。格林包姆和海沃德认为,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多,其对理财的需求和风险的防意识都在不断提高,

40、这在客观上促进了金融市场以与金融创新的发展和进步。财富增长理论仅仅只从金融需求视角出发来研究金融创新的形成原因,这样分析是需要假设金融当局的金融管制比较宽松,但是在现实环境中,政府和金融监管当局在绝大多数时候都不会对金融业放松监管,这样就会抑制因需求产生的创新动机,因此,该理论有一定的局限性。除此以外,该理论仅仅只重视分析财富效应对个人理财产品创新的显著影响,没有考虑替代效应也会对个人理财产品创新产生很大的影响,比如汇率、利率的不稳定就会影响个人理财产品创新。6、竞争市场模型理论美国著名新福利经济学家威廉.鲍莫尔(William Baumol)于1981年12月发表了竞争市场模型学说。该理论认

41、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促使商业银行的金融机构引入新的金融手段,目的就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胜利,各种新的金融产品与金融服务竞相出现在金融市场上,刺激金融创新迅速发展。威廉.鲍莫尔认为金融创新的最大源动力就是金融市场上各个金融机构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深刻影响着全球金融,证券化不断深化,我国金融市场日益向去中介化的趋势发展,降低了商业银行间接金融的地位,“金融脱媒”现象日益普遍。面对这种现实的竞争压力,国部分商业银行率先进行金融创新,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因此,该理论对于解释目前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形成原因有一定的理论价值。7、制度改革理论制度学派的诺斯(D.North)、戴

42、维斯(L.E.Davies)、塞拉(R.Scylla)等是制度改革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们对金融创新的探索更广泛。这几位学者认为金融创新是一种制度改革,它与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制度有密切的关联,会彼此影响,相互促进。该理论认为金融创新是一种由金融系统的制度变革导致的变动。为了金融体制的稳定和调节居民收入差距,政府会采取许多措施,比如1933年美国建立的存款保险制度,这就是一种金融创新。因此,金融创新的主要形成原因是为了缩小金融企业的营运成本以增加其利润收入或者是为了稳定金融系统以避免收入差距的加剧。该学派研究发现,金融企业全力进行金融创新活动仅仅在接受各种政策约束的市场经济中出现,当金融机构开展

43、各项金融活动受到政府或金融当局的管理和控制时,各种应对限制、避免约束、逃脱制约的金融创新活动就会在市场上应运而生。而当金融机构幵展的这些金融创新活动对政府当局的各项政策或规定造成一定威胁时,政府又会采取新的限制性措施和新的管制方法,于是这又催生了新一轮的适应这些管制和约束的金融创新活动。这样,官方约束力量与自由市场势力不断进行相互博弈和比拼,由此产生了一种干预、创新、再干预、再创新的螺旋型的形成状态。制度改革学派研究金融创新是从经济发展史的角度出发的,他们主金融创新是与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制度有密切的关联,会彼此影响,相互促进。它不是20世纪电子信息时代的产物。该学派认为在两种极端特殊的经济体制

44、下是很难出现金融创新的,一种是完全自由市场经济体制,因为在这种体制下已经没有必要进行持续不断的金融创新;另外一种是完全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会对各种创新性活动造成强烈的压制。因此,只有在受到一定程度的政府管制的市场经济中,金融创新才能存在和发展。8、交易成本创新理论交易成本创新理论的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希克斯(J.R.Hicks)和尼汉斯(J-Niehans),他们研究发现交易成本的不断缩减正是金融创新的主要原因。交易成本的概念有一点复杂,一般认为,交易成本是指买卖金融资产的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直接费用,它包括经纪人的佣金、资产所有权的转移成本、拆解资金的非利率成本,即机会成本等等。交易成本会对

45、客户的货币需求预期造成影响,而减少交易成本会推动货币向更复杂的形式变化和发展,从而促进新的金融工具和交易媒介的产生,客观上刺激了金融创新的发展,提高了金融服务质量。“缩小金融交易成本是影响金融创新的决定性因素”是交易成本创新理论的核心思想。遵循降低交易成本的原则是个人理财产品创新的基本要求。交易成本的概念广泛,不仅包含交易费用,还涉与到交易的便捷程度。金融机构通过降低交易成本,也就是变相提高了收益,投资者也受益,所以该类金融创新既会吸引到费用型投资者,也会受到追求收益的投资者的追捧。而且,交易变得更快速便捷令投资者的操作难度减少,节约了宝贵的时间,这同样是投资者非常关注的一个方面。关于该理论的

46、核心思想有两层含义:一是金融企业进行的金融创新活动是不是有现实价值取决于金融交易成本的高低,也就是说降低交易成本是金融创新的主要动机;二是从本质上来说,金融创新是对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所引起的金融交易成本减少的快速反应。2.2.2生命周期理论1、消费和储蓄的生命周期理论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弗兰科.莫迪利安尼(Franco Modigliani)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提出了消费与储蓄的生命周期理论,即生命周期消费理论。根据他的生命周期消费理论,他假设消费者总是希望自己的一生都能够过上稳定安逸的生活,因此他们需要合理计划自己一生的储蓄与消费。该理论强调人们会在一个相当长时期的时间跨度来制定和规划自己的消费和储

47、蓄,使他们自己的财务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使生活消费等维持在一个较为均衡的水平,实现效用最大化的预期目标。这需要消费者全面考虑自己的实际资产、未来收入状况、需要的消费支出等等因素,来计划自己一生中的储蓄和消费,目的是希望保持一个稳定的消费水平,不出现大幅的波动。弗兰科.莫迪利安尼认为,消费者在他自己整个人生阶段的储蓄和消费行为,可划分为两个时期,一是工作阶段的储蓄时期,一是退休阶段的反储蓄时期。从投资者生命阶段的发展顺序来看,一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会有不同的收入和支出。一般来说,在一个人的青年阶段收入水平相对较低,此时收入很可能会低于消费,因为年轻人大部分消费冲动;随着人们不断学习成长,工作经验不

48、断丰富,收入水平也随之不断提高,进入中年阶段,这时候收入明显增加,收入大于消费,不仅有能力获取高收入归还年轻时所欠债务,而且还会为年迈后的养老问题进行储蓄;待到年老退休,人的收入平降低,此时由于人进入老年,身体各项功能不断退化,医疗支出很大,因此,消费又会大于收入,形成负储蓄。按照这一理论的原理人的一生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对应不同的财务目标,用公式可以将该理论的结论表示为:C=aWR +cYL其中,C表示年消费支出额;a表示个人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即消费的年度财富比例;WR代表实际财富值;C代表工作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即消费的年度工作收入比例;YL表示年工作收入额。该理论告诉我们全社会不同年龄

49、层的人的比例会对社会整体消费和社会整体储蓄造成影响。如果一个社会中有众多中年人,那么该社会的总储蓄一般会较高,而总体消费比较少;反之,如果该社会有数量庞大的老龄化人口和年轻人口,那么社会的总体消费会大于总储蓄。这对于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处于不同人生阶段的投资者对于个人理财产品的需不同的,应结合个人投资者所处的人生阶段、个人的财富资产状况等具体情况来提供相应的投资理财服务。1、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雷蒙德.弗农(Raymond Vernon)于1966年第一次发表该理论。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产品进入市场以后的存活时间,一种新生产出来的产品从上市到被消费者淘汰的整

50、个过程,一共分为导入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衰退阶段。产品的生命周期在不同技术水平的国家是十分不一样的,因为各国的经济发展情况与技术条件各不一样,为世界不同国家间的贸易往来和相互投资提供了机会。在导入阶段,因为产品刚刚进入市场,没有知名度,需要投入大额广告费用于产品宣传和推广,关键的是生产技术水平较低,产品的总产量小所以总的生产成本和单位生产成本都很高,而且销售出去的产品数量比较少,绝大多数企业在这个时候都处于亏损的状态,没有盈利。进入成长阶段以后,企业的研发取得更好的成果,同时经过在前期取得的教训和总结出的经验,产品的生产技术逐渐开始成熟,单位成本得到比较好的控制,产品也在市场上逐渐积累了

51、一定的人气,产品销量增长,越来越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企业盈利迅速增长,但是由于竞争者增多,出售同类型产品的企业越来越多,导致产品的供给状况大幅度地增加,企业盈利增速放缓,直到达到产品存活期限中的至高点。待到成熟阶段,产品的生产技术成熟,产品标准化,生产成本低,产量稳定,但是随着竞争加剧,市场需求日趋饱和,利润减少,为了满足差异化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成本增加。最后进入衰退阶段,产品对于日新月异的市场来说已经旧和过时,相关产品技术也没有找到突破口,消费者已经完全不使用这样的产品,产品销售量大打折扣,下滑十分严重,企业几乎已经没有盈利,产品被市场上其他的新的更先进的产品所淘汰,最后完完全全退出市场。虽然产

52、品生命周期理论是基于工业产品提出来的,但是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同样具有市场间的技术差异、可批量生产等特点,因此它非常适合用来研究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产品,该理论告诉我们应该对个人理财产品的创新始终保持激情和不懈追求,只有不断努力提升个人理财产品的差异化、创新化,才能真正做到满足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抢占市场先机,尽量延长它的成熟期。3、客户关系的生命周期管理理论客户生命周期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布雷克.艾夫斯(Blake Ives)和杰勒德P.利尔蒙斯(Gerard P.Learmonth)在他们的论文The information system as acompetitive weapon中提出来的,

53、后来学者们对其不断扩充和完善,逐渐形成了目前的客户关系生命周期管理理论。这个理论认为客户或者消费者作为企业一种非常关键的资源,跟企业生产出来销售的产品一样具有自身的价值和生命周期。因此,我们应该以动态的眼光去探索客户关系,我们需要关注一个客户从开始打听了解某个企业或者是某个企业去挖掘一个客户开始,了解消费者的产品需要或者服务需求,与他们沟通,引导他们或者直接向他们推销产品,直到与消费者建立起交易关系或者业务关系,然后直到交易关系或者业务关系的结束,与消费者完全解除这种联系,并且把与消费者相关联的所有事宜办理完成这一整个过程。客户生命周期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与客户的关系水平发生变化的一个存续

54、轨迹,它包含潜在阶段、开发阶段、形成阶段、稳定阶段、衰退阶段,动态地刻画了在不同时间段的企业与客户之间存在的关系的特征。该理论是从关系维护与营销的角度去进行探索与发现,目的是希望通过客户关系管理,提高顾客对企业或者企业产品的忠诚度。对于我国商业银行而言,个人理财产品极其需要维护和经营好与顾客之间的关系,同时,个人理财产品一般都是具有一定期限的投资产品,更加需要商业银行与客户进行良好的互动,将长时间费心维护和经营的互动关系所带来的效用最大化,力现商业银行与顾客之间的双赢。在此过程中,商业银行要积极主动地扮演起个人理财产品与服务的供给者,尽全力去满足各个年龄层,各种收入水平的顾客的实际需求,并且不

55、断挖掘潜在的顾客需求,这就需要商业银行不断进行金融创新,提供更新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使顾客的忠诚度显著提高,延长企业与顾客之间业务关系的生命周期。2.3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创新的供需分析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尤其是我国人民的收入状况有了极大改善。随着人民越来越富裕,他们也越来越关注自己的财富管理问题,对于个人理财的需求日益旺盛。而如今国银行的储蓄利率普遍较低,人们希望商业银行能够推出更新、更好、更高回报的个人理财产品和服务。不同收入阶层的居民对个人理财产品的需有很大差异,因此,商业银行应不断进行金融创新,研发设计不同品种的理财产品和服务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而从

56、供给的角度来看,随着个人理财产品市场的竞争加剧和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国商业银行都使出浑身解数积极创新,推出各类金融理财产品,正在逐步形成和发展多元化的投资渠道。而判断一家商业银行能否满足不断变化的个人理财产品需求,取决于其能否不断进行金融创新,利用新技术、新思维、新信息进行组合,形成有弹性的供给。2.3.1需求状况分析居民个人或者其家庭是个人理财产品的需求主体,在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下,居民的理财需不一样的。要想适应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满足居民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理财需求,商业银行就必须进行个人理财产品的不断创新。新生事物一般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吸引力的,对个人理财产品进行创新就是不断挖掘与满足客户

57、的潜在需求,对产品要素、组合或者营销模式进行创新,全方位地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居民个人或者其家庭在收入水平、财务目标、理财知识水平、风险偏好、年龄层次、所从事的职业等各个方面都会影响其对个人理财产品的需求。因此,本文将通过对这六个方面的分析来探索个人理财产品创新的需求问题。1、人们的收入水平不一样,对于个人理财产品的需求自然也不一样。一个社会总可以根据人不同的收入水平、社会地位等,简单地将他们归结为不同的收入阶层,一般包括超富裕阶层、富裕阶层、中产阶级和低收入阶层。对于个人理财产品的需求,不同的收入阶层是有差异的。因此,商业银在设计个人理财产品时,应注重满足不同客户群的差异化要求。在一般情况

58、下,个人理财产品的购买主体是中产阶级以上的人群,他们更注重个人资产的保值增值,并且有富余的钱进行投资,尤其是富裕阶层和超富裕阶层的客户群,他们的购买力最强,商业银行一般采用私人银行为其进行理财服务,他们对于个人理财产品的需求更为个性化和多样化,因此,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必须不断开拓新的思维进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创新,来满足变化多端的客户需求。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财富不断得到积累,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我国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相当高,而且还在持续增长,如图2.1所示。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网图2.1我国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截止2012年底,我国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

59、存款余额为399,551亿元,居世界之首,尤其是我国的富裕阶层和超富裕阶层的人数增长迅猛,根据2013年福布斯发布的中国大众富裕阶层财富白皮书显示,我国富裕阶层的人数已经超过千万,增长速度非常快。但是,我国商业银行提供给这些人群的,能适应其特殊需求的个人理财产品却比较少。这就要求银行对个人理财产品进行新的设计和组合,满足不同的收入阶层或者说是目标客户的个人理财需求。2、个人的财务目标不同,对于个人理财产品的组合选择就会存在差异。实际上,人们选择哪一种理财产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所追求的财务目标。通常居民对自己的资产进行管理是为了保值增值,但是其具体的目标是不一样的。比如,一些人是为了实现投机

60、性需求,也就是为了获取短期的高收益,会选择投资那些收益高的短期个人理财产品。而有些人是为了保持资。产的流动性,购买教育保险类理财产品为孩子的教育储蓄资金。还有一些人是进行理财投资,增加自己的个人财富,会去购买新股申购类的个人理财产品。另外一些人投资是为了实现资产保值的财务目标,抵抗因为负实际利率或者通货膨胀而带来的财富缩水的不良影响,他们会选择具有保证收益类理财产品。商业银行只有设计出收益率、期限结构、风险程度等不同的个人理财产品,才能实现不同消费者想要实现的财务目标。3、人们的理财知识水平不同,对个人理财产品的需求也会有差别。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个人财富日益积累,越来越需要进行财富

61、管理,因此,他们对于储备理财知识越来越重视。而且网络、电视、报纸、杂志等等都开始广泛宣传金融理财知识。近些年来越来越多地人具备理财1识,开始学习相关金融知识,通过投资理财来管理个人财务,使自己的资产保值增值。这大大刺激了人们对于个人理财产品的需求,他们会选择购买黄金或者银行理财产品,来抵御通货膨胀带来的货币e值。伴随我国经济金融市场环境日益复杂多变,人们的理财需求也日益多样化,同时随着消费者的金融理财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也更愿意购买复杂的个人理财产品。以,商业银行应该在设计研发新的个人理财产品时,考虑到具有不同文化知识水平的客户群的个人理财需求特点,来设计相应的产品。4、风险偏好不一样的人

62、,对于个人理财产品的选择有很大区别。个人理财产品作为一种金融产品,具有收益性、流动性和安全性这三种性质。投资者无论购买哪家商业银行的任何种类的个人理财产品都需要认真考虑这三个因素。具体说来,投资者如果购买安全性比较高的个人理财产品,那么就得接受较低的收益,安全性与收益性成反比。投资者若想保持资产的流动性也得接受较低的收益,流动性与收益性同样也成反比。而投资者购买的个人理财产品如果流动性高,那么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流动性和安全性呈正相关关系。不同的客户群对风险的认识程度、承受能力以与处理方式是不一样的。我们所说的风险偏好就是指人们对风险的一种态度,据此把他们区分为风险喜好者、风险中立者和风险厌恶

63、者。人们对于收益性、流动性和安全性的权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是哪一类型的风险偏好者。在我国,大部分的投资者都是厌恶风险的,也就是说他们更愿意选择收益较低但是安全性较高并且流动性较好的理财产品。但也存在风险中立者和风险喜好者,他们对于风险的承受能力较强,追求的是高收益,因此愿意接受那些风险高但是回报好的理财产品。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产品设计就应该综合考虑客户的风险偏好,研发风险和收益具有差异性的组合产品,这样才能迎合他们的不同需求。5、人处于不同的年龄阶段,对于理财产品的理解和需不一样的。在上文中我们提到过弗兰科.莫迪利安尼的消费与储蓄生命周期理论,根据他的理论,消费者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对于消费

64、和储蓄的规划和安排是差别很大。一般来说,在一个人的青年阶段收入水平相对较低,此时收入很可能会低于消费,因为年轻人大部分消费冲动;随着人们不断学习成长,工作经验不断丰富,收入水平也随之不断提高,进入中年阶段,这时候收入明显增加,收入大于消费,不仅有能力获取高收入归还年轻时所欠债务,而且还会为年迈后的养老问题进行储蓄;待到年老退休,人的收入水平降低,此时由于人进入老年,身体各项功能不断退化,医疗支出很大,因此,消费又会大于收入,形成负储蓄。因此,在不同的人生时期,人们对于个人理财产品的需求和选择迥异。工作中的年轻人会选择购买那些具有固定收益的理财产品,因为他们要为了住房、医疗准备、子女教育等问题储

65、备资金。而有资金实力的中年人士一般会购买那些风险较大但是收益高的理财产品,此时他们就财富实力承担损失风险。老年人则会选择储蓄来安排余下的人生。商业银行应瞄准不同年龄段的客户群开发理财产品,这样才能满足其不同的理财需求。6、人们的职业和阶层不同,对理财产品的需求也有很大不同。人们的职业不同,知识结构也不同,对于财务管理的认识和观念就会不一样。一般而言,从事金融相关行业的人更倾向于购买理财产品,因为他们对于金融理财知识更了解,理财意识也更强烈。相反,一些从事农业方面的人对于理财产品的购买就没有积极性。而且,购买理财产品更多的是中产阶级以上的人群,因为他们有更为富余的资金。在我国,个人理财产品的主要购买群体是中高收入阶层,因为他们具有较多的闲置资金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