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年产3万吨环氧乙烷工艺设计毕业设计

上传人:xin****ome 文档编号:73778288 上传时间:2022-04-12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31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完整版)年产3万吨环氧乙烷工艺设计毕业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完整版)年产3万吨环氧乙烷工艺设计毕业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完整版)年产3万吨环氧乙烷工艺设计毕业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资源描述:

《(完整版)年产3万吨环氧乙烷工艺设计毕业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年产3万吨环氧乙烷工艺设计毕业设计(2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年产 3 万吨环氧乙烷工艺设计Process design of ethylene oxide with annualoutput of 30kt目录摘要: .Abstract:.引言.第一章工艺概述 .1.1环氧乙烷的性质 .1.1.1环氧乙烷的物理性质 .1.1.2环氧乙烷的化学性质 .1.2环氧乙烷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1.3环氧乙烷在国内外的发展动向 .1.3.1生产技术 .1.3.2技术发展动向 .1.4环氧乙烷的市场需求状况 .1.5生产方法的评述及选择 .1.5.1氯醇法 .1.5.2直接氧化法 .1.6环氧乙烷的生产原理 .1.6.1氧化反应原理 .1.6.2二氧化碳脱除

2、原理 .1.7设计方案简介 .1.8生产中注意事项 .错误!未定义书第二章物料衡算 .错误!未定义书2.1物性数据 .错误!未定义书2.2 设计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2.3循环系统的物料衡算 .错误!未定义书2.3.1计算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2.3.2混合器 .错误!未定义书2.3.3反应器 .错误!未定义书第三章 热量衡算 .错误!未定义书3.1反应器的热量衡算 .错误!未定义书第四章设备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4.1反应器设备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4.2确定氧化反应器的基本尺寸 .错误!未定义书4.3床层压力降的计算 .4.4传热面积的核算 .4.5反应器塔径的确定 .4.6环氧乙烷吸收塔

3、的确定 .4.7CO 2 吸收塔的确定 .结论致谢.错误!未定义书参考文献 .附录.附录 A 工艺流程图 .附录 B 设备图 .年产 3 万吨环氧乙烷工艺设计摘要 :本文是对年产 3 万吨环氧乙烷合成工段的工艺设计。本设计简单介绍了环氧乙烷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性质、主要用途、生产现状、工业生产方法和发展趋势,认真比较众多生产方法并确定了用乙烯氧气直接氧化法生产环氧乙烷的方法,并叙述了生产原理、工艺流程。对主要设备如混合器、反应器等进行物料衡算,对环氧乙烷反应器设备进行热量衡算,并对环氧乙烷反应器进行详细的设备计算和校核,确定操作参数、设备类型,使用CAD绘制相应的工艺流程图,最后得出设备

4、参数。关键词: 环氧乙烷;工艺流程;反应器;物料衡算Process design of ethylene oxide with annualoutput of 30ktAbstract: The process of ethylene oxide with annual output of 30,000 tons was designed in this paper. The process design of this essay introduced the epoxy ethanes properties, main uses, production situation, and poi

5、nt out the position and role of the epoxy ethane in national economy environment, in the main while it is analysis the industrial production method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epoxy ethane in the future. In this essay it is carefully compare many production methods and finally to choose the oxygen dire

6、ct oxidation process method in the production of epoxy ethane with ethylene. And it is also describes the production principle and the production process. The material balance carries on the main equipment such as mixer, reactor and so on.Then carry on the make sure the operating parameters, decide

7、the equipment type, and use of CAD drawing of the corresponding process flow diagram, at last to obtain the device parameters .Key words : epoxyethane;process;reactor;material balance引言环氧乙烷是石油化学工业的重要产品,也是一种基本有机化工原料,用途很多,广泛用于生产乙二醇、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乙醇胺、乙二醇醚溶剂、医药中间体、油田化学品、农药乳化剂等各种精细化学品。环氧乙烷的工业化生产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最早

8、的工业化生产方法是氯醇法,由于其存在腐蚀设备、 污染环境和耗氯量大等一系列问题,现在己基本上被淘汰了,取而代之的是直接氧化法。直接氧化法又分为空气氧化法和氧气氧化法,其主要区别在于乙烯的氧化剂各不相同。在环氧乙烷的生产发展过程中,生产技术和工艺过程都有不断的改进和革新,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几乎所有的环氧乙烷都是用乙烯直接 氧化法生产的。直接氧化法中,首先出现的是空气氧化法,而后氧气氧化法问世,二者并行,近几十年来,许多厂家都采用氧气氧化法生产环氧乙烷,因为氧气氧化法不需要空气净化系统,并且氧气氧化法的环氧乙烷收率高于空气氧化法,乙烯单耗较低。由于用纯氧作氧化剂,连续引入系统的惰性气体大为减少,未

9、反应的乙烯基本上可完全循环使用1。第一章 工艺概述1.1 环氧乙烷的性质环氧乙烷的物理性质环氧乙烷(简称EO ),英文名称 epoxyethane,又被称为氧化乙烯,也称恶烷,分子式:C2H 4O,分子量:44.05,沸点:10.4,熔点:-112.2,蒸汽压: 145.91kPa20。相对密度 (水)=1:0.87,相对密度 (空气 )=1:1.52。在常温下为无色气体,低温时为无色易流动液体,在空气中的爆炸限(体积分数)为 2.6% 100% ,它易与水、醇、氨、胺、酚、卤化氢、酸及硫醇进行开环反应有乙醚的气味,其蒸气对眼和鼻粘膜有刺激性,有毒。环氧乙烷易自聚,尤其当有铁、酸、碱、醛等杂质

10、或高温下更是如此,自聚时放出大量热,甚至发生爆炸,因此存放环氧乙烷的贮槽必须清洁,并保持在 0以下。环氧乙烷的化学性质由于环氧乙烷具有含氧三元环结构,性质非常活泼,极易发生开环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水、醇、氢卤酸、氨及氨的化合物等发生加成反应,其中与水发生水合反应生成乙二醇,是制备乙二醇的主要方法。当用甲醇、乙醇、丁醇等低级醇与环氧乙烷作用时,分别生成乙二醇甲醚、乙二醇乙醚、乙二醇丁醚。它们兼具醇和醚的性质,是优良的溶剂,用途很广泛,可溶解纤维酯如硝酸纤维酯、工业上称为溶纤剂。与氢卤酸作用,环氧乙烷与氢卤酸在室温或更低的温度下反应,生成卤醇,可用于定量分析环氧乙烷及环氧乙烷型化合物。与氨反应

11、可生成一乙醇胺、二乙醇胺和三乙醇胺。环氧乙烷本身还可开环聚合生成聚乙二醇。1.2 环氧乙烷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环氧乙烷 (简称 EO) ,又称氧化乙烯,也称恶烷,是一种最简单的环醚,是乙烯工业衍生物中仅次于聚乙烯和聚氯乙烯的重要有机化工产品,是最简单最重要的环氧化物,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从全球来看,环氧乙烷主要用作化学中间体,它主要消费于乙二醇,全球环氧乙烷产量的60% 都转变为乙二醇, 乙二醇可进一步加工成聚酯纤维和树脂。有 13% 的环氧乙烷用于制造其它二醇类(如聚乙二醇、二甘醇和三甘醇等)。环氧乙烷的第二大销量是用于洗涤剂的产品。其它环氧乙烷的衍生产品有乙醇胺、

12、溶剂、乙二醇醚类等。环氧乙烷也用作熏蒸消毒杀虫剂、杀菌剂以及医疗器械的消毒剂。2003 年全球环氧乙烷消费量为1593.4 万吨。 19982003 年年均消费增长率达到 5.6% ,预计 2003 2008 年和 2008 2013 年又分别以 4.6% 和3.4% 速率递增,即到2008 年和 2013 年全球环氧乙烷需求量将分别达到1995.2 万吨和 2358.2 万吨。我国由氯醇法生产环氧乙烷始于1960 年代,由于氯醇法对乙烯质量要求不高,所以采用酒精发生乙烯和渣油裂解混合烯烃生产环氧乙烷在我国石油化工发展初期具有一定意义。随着大规模引进环氧乙烷装置的建成和投产,加上环保法规的日益

13、严格,国内小规模的氯醇法环氧乙烷装置已无生命力,于 1993 年下半年淘汰。 因经济原因, 早期引进的空气法环氧乙烷装置大多也改造为氧气法2-3。1.3 环氧乙烷在国内外的发展动向生产技术1922 年 UCC( 联碳公司 )建成首套氯醇法工业装置。1938 年又建成了首套乙烯空气氧化法工业装置。1958 年 Shell(壳牌公司 )建成首套乙烯氧气氧化法工业装置。目前,全球环氧乙烷专利技术大部分为Shell、美国 SD(科学设计公司 )和 UCC 三家公司所垄断,这三家公司的技术占环氧乙烷总生产能力的 90% 以上。Shell、SD 和 UCC 三家公司的乙烯氧化技术水平基本接近,但技术上各有

14、特色。例如在催化剂方面,尽管载体、物理性能和制备略有差异,但水平比较接近,选择性均在80%以上;在工艺技术方面都有反应部分、脱CO 2、环氧乙烷回收组成,但抑制剂选择、工艺流程上略有差异。目前国内环氧乙烷生产厂家均采用乙烯氧气氧化法生产技术,基本为引进技术。技术发展动向近年来,世界上环氧乙烷催化剂、工艺技术等方面有了新的进展。在催化剂方面,目前已形成高活性和高选择性两大系列工业化催化剂。高活性催化剂系列产品为S860、S861、S862、S863,具有初始反应温度低 (218 225)、初始选择性高 (81% 83%) 、活性和选择性下降速率慢等特点,该系列催化剂已应用于国内外 20 多家采用

15、 Shell 技术或其他专利技术的环氧乙烷生产装置中。高选择性催化剂系列产品为 S879、S882,催化剂初始选择性分别为 85% 和 88% 。SD 和 UCC 在新催化剂开发方面也取得许多进展,例如近期SD 公司开发的固载银及含有碱金属、硫、氟和磷族元素(P,Bi,Sb),固载银及含有碱金属、硫、氟和或锡,固载银及含有碱金属、硫、氟和镧系金属助剂的催化剂,突破了以铼和过渡金属作助剂制备环氧乙烷银催化剂的传统方法。研制的催化剂在反应温度232 255时,催化剂的环氧乙烷选择性可达 81.9% 84.6%。UCC 公司报道了一系列催化剂研制专利, 包括含锂、钠、钾、铷、铯、钡中至少一种阳离子助

16、剂, 含硫化物、 氟化物阴离子助剂和选自 B B 族至少一种元素组成的减少环氧乙烷完全氧化反应的银催化剂。而性能最优异的是一种含银载体用硝酸钾和高锰酸钾溶液多次浸渍制备的催化剂,这种银催化剂中含钾质量分数1.512mgg,锰质量分数 37.4mgg,催化剂经21 天运行试验后,环氧乙烷选择性可高达96.6% 4。1.4 环氧乙烷的市场需求状况我国最早以传统的乙醇为原料经氯醇法生产EO 。20 世纪 70 年代我国开始引进以生产聚酯原料乙二醇为目的产物的环氧乙烷乙二醇联产装置,我国 EO 生产与应用已走上快速发展道路,至今已经引进十余套EO 生产装置。 2003 年我国 EO 生产能力约为 12

17、00kta。随着我国聚酯与表面活性剂等领域的迅猛发展,EO 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有多家企业计划建设规模化EO 生产装置,可以预计未来几年我国 EO 的生产能力将呈现迅速增加的势头。其中北京燕山石化于2004年将已有的 70kta 的生产能力扩大到 250kta 左右;南京扬巴一体化工程 9 套核心装置中含有一套 240kta 的 EO 装置,于 2004 年建成投产;中海壳牌石化有限公司已在南海建设一套 300kta EO 生产装置,2009 年建成投产;上海石化已新建一套 300kta EO 生产装置, 2009 年建成投产; 另外天津联化、独山子石化等企业均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建设规模化的

18、EO 生产装置。到 2015 年我国 EO 的生产能力将激增至 2160kta,在未来两年内国内 EO 生产能力将翻一番,可见我国 EO 工业市场需求与发展前景之好。1.5 生产方法的评述及选择环氧乙烷的工业生产方法有氯醇法和乙烯直接氧化法。氯醇法氯醇法是早期的工业生产方法,分两步完成,首先由氯气和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与乙烯反应生成氯乙醇,然后氯乙醇与氢氧化钙皂化生成环氧乙烷。 1922 年 UCC( 联碳公司 )建成首套氯醇法工业装置。 尽管氯醇法乙烯利用率高,但生产过程中消耗大量氯气,腐蚀设备,污染环境,产品纯度低,现已基本被淘汰。直接氧化法直接氧化法又可分为空气氧化法和氧气氧化法。1

19、931 年法国催化剂公司的Lefort 发现乙烯在银催化剂作用下可以直接氧化成环氧乙烷,经过进一步的研究与开发形成乙烯空气直接氧化法制环氧乙烷技术, 1937 年美国 UCC 公司首次采用此法建厂生产。1958 年Shell(壳牌公司 )建成首套乙烯氧气氧化法工业装置,生产成本低,产品纯度可达 99.99% 。氧气氧化法与空气氧化法相比,工艺流程稍短,设备较少,建厂投资少;氧化反应中催化剂的选择性高,反应温度比空气法低,对催化剂寿命的延长和维持生产的平稳操作较为有利。通常氧气氧化法的生产成本比空气氧化法低 10左右。由于氧气氧化法比空气氧化法有明显的优越性,因此目前世界上的环氧乙烷生产装置普遍

20、采用氧气氧化法5-6。本设计数据均参考乙烯直接氧化法。综上所述,本设计采用乙烯直接氧化法。1.6 环氧乙烷的生产原理氧化反应原理乙烯氧化过程,按氧化程度可分为选择氧化(部分氧化)和深度氧化(完全氧化)两种情况,乙烯分子中碳碳双键C=C 具有突出的反应活性,在一定条件下可实现碳碳双键选择性氧化,生成环氧乙烷。但在通常的氧化条件下,乙烯的分子骨架容易被破坏,而发生深度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为使乙烯氧化反应尽可能的约束在生成目的产物环氧乙烷的方向上,目前工业上乙烯直接氧化生成EO 的最佳催化剂均采用银催化剂。在银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方程式如下:1CH2CH2C2H4Ag催化剂24.7Kcal / mo

21、l(1-1)O2220 C2O另外,乙烯直接氧化还有副产物生成,其中CO 2 和水最多。实验已证明这些副产物以两条不同的路线生成的。首先,乙烯直接氧化生成CO2和水并伴随着许多寿命极短的部分氧化中间产物:C 2 H 43O 22CO 22 H 2 O320 Kcal / mol(1-2)这一反应用氯化物来加以抑制,该氯化物为催化剂抑制剂即1, 2二氯乙烷( EDC ),EO 自身有也一定的阻止进一步氧化的能力。C2H41 O2CH 3CHO(1-3)2(1-4)在反应过程中如有碱金属或碱土金属存在时,将催化这一反应。CO 2 还由 EO 氧化而得,这时它首先被异构为乙醛,然后很快被氧化为 CO

22、 2 和 H 2O。反应速度由 EO 异构化控制。C2H 4OCH 3OCHO(1-5)CH 3CHO5O 22CO 22H 2O(1-6)2反应器副产物中除CO2 和 H2以外还有微量的乙醛和甲醛。它们在O精制单元中从 EO 和 EG 中分离掉,以上氧化反应均是放热反应7-9。二氧化碳脱除原理本装置采用碳酸盐溶液吸收CO 2,以脱除氧化反应的副产物CO 2,此吸收为化学吸收:K 2CO3 + CO2 + H2O2KHCO 3 + 26.166kJmol(1-7)应分五步进行:H2O=H + + OH -(1-8)2-+ 2K+(1-9)K2CO3=CO 3H + + CO 32-=HCO 3

23、-(1-10)K+ HCO-(1-11)3 =KHCO 3CO2+OH-(1-12)=HCO 3速度由第五步控制, 在接近大气压下,用蒸汽汽提富碳酸盐液, 将 CO 2从系统中解析出来,排至大气:KHCOCO+CO+H O(1-13)3K23221.7 设计方案简介环氧乙烷(简称EO )是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环氧化合物,在常温下为气体,沸点 10.5。可以与水、 醇、醚及大多数有机溶剂以任意比混合。有毒,易自聚,尤其当有铁,酸,碱,醛等杂质或高温下更是如此,自聚时放出大量热,甚至发生爆炸,因此存放环氧乙烷的贮槽必须清洁,并保持在 0以下。环氧乙烷是以乙烯为原料产品中的第三大品种,仅次于聚乙烯和苯

24、乙烯。它的用途是制取生产聚酯树脂和聚酯纤维的单体、制备表面活性剂,此外还用于制备乙醇胺类、乙二醇醚类等10。一、反应过程分析:工业上生产环氧乙烷最早采用的方法是氯醇法,该法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将乙烯和氯通入水中反应生成2-氯乙醇, 2-氯乙醇水溶液浓度控制在6% 7% (质量) ;第二步使 2-氯乙醇与 Ca(OH) 2 反应,生成环氧乙烷。该法的优点是对乙烯的浓度要求不高,反应条件较缓和,其主要缺点是要消耗大量氯气和石灰,反应介质有强腐蚀性,且有大量含氯化钙的污水要排放。因此开发了乙烯直接氧化法,取代氯醇法。工业上生产环氧乙烷的方法是乙烯直接氧化法,在银催化剂上乙烯用空气或纯氧氧化。乙烯在Ag

25、 Al2O3 催化剂存在下直接氧化制取环氧乙烷的工艺,可用空气氧化也可以用氧气氧化,氧气氧化法虽然安全性不如空气氧化法好,但氧气氧化法选择性较好,乙烯单耗较低,催化剂的生产能力较大,故大规模生产采用氧气氧化法。主要反应方程式如下:主反应1CH2CH2C2H4Ag催化剂24.7Kcal / mol(1-14)O2220 C2O副反应C2H4 3O22CO 22 H 2 O 320 Kcal / mol(1-15)由乙烯环氧化反应的动力学可知,乙烯完全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是强放热反应,其反应热效应要比乙烯环氧化反应大十多倍。故副反应的发生不仅使环氧乙烷的选择性降低,而且对反映热效应也有很大

26、的影响。选择性下降,热效应就明显增加,如选择性下降移热慢,反应温度就会迅速上升,甚至产生飞温。所以反应过程中选择性的控制十分重要。二、催化剂的选择:环氧化法生产环氧乙烷是一个强放热放应,为减少深度氧化的副反应,提高选择性,催化剂的选择非常重要。研究表明,只有在银催化剂催化下乙烯的环氧化反应才有较高的选择性。工业上使用的银催化剂是由活性组分,载体和助催化剂所组成。载体载体的主要功能是分散活性组分和防止银微晶的半熔和烧结,使其活性保持稳定。由于乙烯环氧化过程存在平行副反应和连串副反应的竞争,又是一强放热反应,故载体的表面结构及其导热性能,对反应的选择性和催化剂颗粒内部温度的分布有显著的影响。载体表

27、面积大,活性比表面积大,催化剂活性高但也有利于乙烯完全氧化反应的发生,甚至生成的环氧乙烷很少。载体如有空隙,由于反应物在细空隙中的扩散速度慢,产物环氧乙烷在空隙中浓度比主体浓度高,有利于连串副反应地进行。工业上为了控制反应速度和选择性,均采用低比表面积无孔隙或粗空隙惰性物质作为载体,并要求有较好的导热性能和较高的热稳定性。工业上常用的载体有碳化硅, 氧化铝和含有少量氧化硅的氧化铝等 11。助催化剂所采用的助催化剂有碱金属类,碱土金属类和稀土元素化合物等。碱土金属类中,用得最广泛的是钡盐。在银催化剂中加入少量钡盐,可增加催化剂的抗熔结能力,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延长其寿命,并可提高活性。据研

28、究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助催化剂起到协同作用,可提高选择性。抑制剂在银催化剂中加入少量硒碲氯溴等对抑制二氧化碳的生成,提高环氧乙烷的选择性有较好的效果。工业上常在原料气中添加微量有机氯如二氯乙烷,以提高催化剂的选择性,调节温度12-14。三、反应器及混合器的选择:乙烯环氧化制环氧乙烷是一强放热反应,温度对反应的选择性十分敏感,对于这种反应最好采用流化床反应器,但因为细颗粒的银催化剂易结块也易磨损,流化质量很快恶化,催化剂效率急速下降,故工业上普遍采用的是列管式固定床反应器,管内放催化剂,管间走冷却介质。在配制混合气时,由于纯氧加入到循环气和乙烯的混合气中去,必须使氧和循环气迅速混合达到安全组成,如果

29、混合不好很可能形成氧浓度局部超过极限浓度,进入热交换器时易引起爆炸危险。为此,混和器的设计极为重要,工业上是借多空喷射器对着混和气流的下游将氧高速度喷射到循环气和乙烯的混合气中,使他们迅速进行均匀混合。为了确保安全,需要用自动分析检测仪监视,并配制自动报警连锁切断系统,热交换器安装需要有防爆措施 15-16。四、影响因素(反应条件)的分析: 反应温度乙烯环氧化过程中存在着平行的完全氧化副反应,影响转化率和选择性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温度过高,反应速度快、转化率高、选择性下降、催化剂活性衰退快、易造成飞温;温度过低,速度慢、生产能力小。所以要控制适宜温度,其与催化剂的选择性有关, 一般控制的适宜温度

30、在200 260。 反应压力加压对氧化反应的选择性无显著影响,但可提高反应器的生产能力且有利于环氧乙烷的回收,故采用加压氧化法,但压力高对设备的要求高费用增加催化剂易损坏。故采用操作压力为2MPa 左右。 空速与温度相比该因素是次要的,但空速减小,转化率增高,选择性也要降低,而且空速不仅影响转化率和选择性,也影响催化剂的空时收率和单位时间的放热量,故必须全面衡量,现在工业上采用的混合气空速一般为4000。反应管内径: di=45.0-3 2=39mm=0.0390m,管长 12000mm,催化剂填充高度 10690mm。反应管根数 n由公式 (4-1)可得61.19794816.9233n0.

31、0390 210.69根4经圆整可得,反应管根数为4820 根。4.3 床层压力降的计算可查得如下计算公式:PG1150(1 )Hg g d p31.75Gd p式中?P床层压力降,;H 催化剂床层高度, m:G质量流速, kgm2.s;气体密度, kgm3;g重力加速度, ms2;固定床空隙率;催化剂颗粒当量直径,m;气体粘度, PaS 或 (kgm s);本次设计所选用的催化剂为d=5mm 的球型,计算其直径为Gm256943.620312.4595kg/(m2 s)A2482036000.0389( 4-1)( 4-2)( 4-3)4由式 4-2 得P12.459510.48150(10

32、.48)4.2610 59.80.0050.483(0.0051.75 12.4595)7.173 7 4 6. 6 4 6 0 2k g / m0. 0 3 7 5 M P a( 4-4)4.4 传热面积的核算因转化率低,故整个反应器床层可近似的看成等温,为234。传热推动力为(234210)(234220)tm219 C又( 4-5)则有 A需1.650010710323600210.011148.6504m19又( 4-6)则有 A实3.14 0.039012 48207064.9246m2可知 A 实 A 需,即实际传热面积大于按传热计算所需的传热面积,所以设计符合要求。4.5 反应器

33、塔径的确定查得塔经的计算公式:( 4-7)式中D壳体内径, m;t管中心距, m;横过管中心线的管数;管束中心线最外层管的中心至壳体内壁的距离t1.368d21.368 0.03900.0532m ;一般取,取 b1.3d21.30.03900.05060m管子按正三角形排列则横过管中心线的管数为( 4-8)由公式 5-16,可得 nc 1.1482076.3777所以,由公式 5-15 可得 D0.0532(77 1)20.0506 3.9444m 本反应器取最小壁厚为 20mm,故外径为 D 3944.4202 3984.4mm 。故圆整取反应器外径为 4000mm。4.6环氧乙烷吸收塔的

34、确定操作条件:1. 气体混合物主要成分: C2H 4O C2H 4 CH 42.混合气体流量:10928.1960 kmolh3. 操作温度: 298.15K4. 操作压力: 101.3KPa5. 回收率:99%6. 采用清水为吸收剂根据操作条件,选用美国SD 公司的 T-115 型号环氧乙烷吸收塔可满足要求4.7CO2 吸收塔的确定操作条件:1.气体混合物主要成分 C2H 4 CH 4CO 22.混合气体流量: 6525.1436 kmolh3. 操作温度: 298.15K4. 操作压力: 101.3KPa5. 净化率: 95%6. 采用热碳酸盐做吸收剂根据操作条件,选用斯普达品牌的的D45

35、0 型号二氧化碳吸收塔可满足要求。结论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环氧乙烷生产发展历史,比较众多生产方法的特点,确定用乙烯氧气氧化法生产环氧乙烷,并且确定了相应的工艺流程,通过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及设备衡算确定了设备参数,完成了对年产3 万吨环氧乙烷的工艺设计。在这一系列过程中,我收获颇丰,把以前所学知识结合在一起,并且将书本上所学知识与生产实际结合起来,体会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意义。参考文献1 吴指南 . 基本有机化工工艺学(修订版) M .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02 周敬思,梁光兴, 王启斌 . 环氧乙烷及乙二醇生产 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19793 陈敏恒,丛德滋,方图南,等 .

36、 化工原理(上)(下) 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4 路秀林,王者相. 塔设备 M .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5 匡国柱,史启才主编 . 化工单元过程及设计手册 M .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6 裘元焘主编 . 基本有机化工过程及设备 M .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87 丁浩,王育琪,王维聪编着 . 化学工业设计(修订版) M .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9.8 马沛生,石油化工基础数据手册(续编)M .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3.39 蒋维钧, 余立新编着 .化工原理 (化工分离过程)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11崔克清

37、化工工艺及安全 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 32-3312 王国胜主编。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M . 大连:大连理工出版社, 200513 化工设备手册编写组 . 金属设备( 2) M .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514马沛生化工热力学(通用型) 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515中国石化集团上海工程有限公司化工工艺设计手册(第四版)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16 郭锴,唐小恒,周绪美 .化学反应工程 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17 陈向华 .环氧乙烷装置的工艺设计 D. 中国石油大学, 2008: 8-1218 吴鹤峰等编 .化学工程手册 .第一篇 .化工基础数据 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0.19 朱有庭、曲文海、 于浦义化工设备设计手册 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附录附录 A:工艺流程图附录 B:设备图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