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重点整理(汇编)

上传人:泽*** 文档编号:73669556 上传时间:2022-04-1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1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病理学重点整理(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病理学重点整理(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病理学重点整理(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病理学重点整理(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学重点整理(汇编)(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品文档病理学病理学( Pathology) -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和修复适应 和损伤性变化都是疾病发生的基础性病理改变。适应表现为 :萎缩 ,肥大 ,增生 ,化生一 .萎缩( atrophy)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缩小。其本质是该组织、器官的实质细胞体积缩小 或 /和数量减少 。肉眼:萎缩的组织、器官体积常均匀性缩小,重量减轻,质地硬韧、色泽加深。光镜观察 :(1)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或/和数量减少(2)萎缩细胞胞浆内常有脂褐素增多( 3)间质内纤维或/和脂肪组织增生。电镜观察 : 萎缩细胞的细胞器减少,自噬泡增多。分类 :生理性萎缩病理性萎缩 :

2、营养不良性 .压迫性 .失用性 .去神经性 . 内分泌性 .炎症性二 .肥大( hypertrophy)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体积增大。三 .增生( hyperplasia)实质细胞的数量增多 。四 .化生( metaplasia)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因受刺激作用而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只发生于同源性细胞之间)常见类型 :.鳞状上皮化生 :柱状上皮、移行上皮肠上皮化生 :萎缩性胃炎事胃粘膜腺上皮结缔组织和支持组织化生:间叶组织、纤维组织化生为软骨组织和骨组织。( 化生是一种对机体不利的适应性反应,应尽量消除引起化生的原因.)细胞、组织损伤的原因:1 缺氧:使细胞代谢紊乱2 化学物质和药物

3、3 物理因素4 生物因子5 营养失衡:生命必需物质的缺乏或过剩6 内分泌因素7 免疫反应8 遗传变异9 衰老10 社会 心理 精神因素 :致心身疾病11 医源性因素:致医源性疾病损伤的形式 :可逆性损伤 (变性 )不可逆性损伤(坏死 )变性( degeneration)是指细胞受损后代谢障碍导致细胞浆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增多,又称细胞内外的物质蓄积。( 1)细胞水肿( cellular swelling)1)主要原因:感染、中毒、缺氧3)好发部位:心、肝、肾实质细胞。2)发生机制 :细胞线粒体代谢异常细胞膜Na+-K+ 泵功能 Na+、 H2O 进入细胞内。4)形态改变肉眼

4、观察:器官体积肿大、包膜紧张,切面隆起颜色苍白,表面混浊(混浊肿胀)。电镜观察:线粒体、内质网等肿胀。5)结局:病因去除,恢复正常。()脂肪变性(fatty degeneration)细胞胞质内出现脂滴或脂滴明显增多时。3)好发部位:肝、心、肾实质细胞。2)发生机制脂肪酸进入细胞内增多,氧化障碍。脂肪进入细胞内过多脂蛋白合成障碍,使细胞内脂肪堆积。心肌脂肪变性:A 部位:常累及左心室的内膜下和乳头肌。C光镜观察:脂滴在心肌细胞内呈串珠状排列。B 肉眼观察:横行的黄色条纹与未脂变的暗红色心肌相间,形似虎皮斑纹,称为虎斑心。肝脂肪变性 :肉眼:肝体积肿大,色淡黄,包膜紧张,边缘钝,切面有油腻感。镜

5、下:肝细胞内有大小不等脂肪空泡。肾脂肪变性 :严重贫血、缺氧、中毒时。肉眼:体积稍肿大,切面皮质增厚,呈浅黄色镜下:脂滴常位于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的基底部。()玻璃样变(hyaline change) : 指细胞或间质内出现均质、红染、半透明的蛋白质物质。类型 : 细胞内玻璃样变:即细胞浆内出现异常蛋白质形成的均质红染的近圆形小体。结缔组织玻璃样变:A 发生部位: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处。B 形态改变 :a 肉眼观察:灰白色、均质半透明、较硬韧。b 镜下:胶原纤维变粗、融合,呈索、成片,均质、淡红。其内少有血管和纤维细胞。C发生机制: a 可能是胶原蛋白交联增多,胶原纤维大量融合。b 可能是胶原蛋白变

6、性、融合。血管壁玻璃样变A 常见于缓进性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B 玻璃样变动脉壁均质红染、增厚、管腔狭窄。( 4)淀粉样变( amyloidosis)细胞外间质内蛋白质 粘多糖复合物沉积。( 5)粘液样变( mucoid degeneration)间质内粘多糖和蛋白质的蓄积。1)常见于间叶组织肿瘤、风湿病、动脉粥样硬化、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低下等疾病( 6)病理性色素沉着: 有色物质在细胞内、外的异常蓄积。含铁血黄素 : A 组织内出血时,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破坏,血红蛋白经溶酶的作用分解成铁蛋白后组成。B 光镜下( HE 染色)为大小不等的棕黄色,有折光的颗粒。普鲁氏蓝染色呈蓝色。C常提示陈旧

7、性出血。脂褐素 :A 为自噬溶酶体内未被消化的细胞器残体。B 光镜下为黄褐色微细颗粒,蓄积于胞浆内。C是细胞衰老或萎缩的象征。黑色素 : A 由黑色素细胞生成的黑褐色微细颗粒。B 局部性黑色素增多见于色素痣、恶性黑色素瘤。C全身皮肤黑色素增多见于Addison 病患者。( 7)病理性钙化 : 软组织内固体性钙盐的蓄积。光镜下HE 染色为蓝色细颗粒聚集。营养不良性钙化; 转移性钙化细胞死亡 :分为 : 坏死和凋亡* 坏死( necrosis)活体内局部细胞的死亡。死亡细胞代谢停止,功能丧失,结构自溶,并引发炎症反应,是不可逆性变性。基本病变 : 细胞核的变化: 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细胞质的变化

8、:胞膜破裂、细胞解体、消失间质的变化:间质胶原肿胀、崩解、液化、基质解聚凝固性坏死 :特点:坏死组织成凝固状态精品文档精品文档A 常见于心、肾、脾、肝等器官缺血性坏死B 、肉眼:坏死组织较干燥、坚实、呈灰白色或灰黄色。干酪样坏死( caseous necrosis) A 常见于 结核病B 肉眼:质地松软,色淡黄,状似干酪。液化性坏死 : 特点:坏死组织呈液态;B好发于脑,胰腺坏疽( gangrene)身体与外界相通部位的较大范围坏死合并腐败菌感染。分类:分为干性、湿性、气性三种,其比较如下。类型好发部位原因病变特点全身中毒症状干性坏疽四肢、体表A缺血、V通畅干缩、黑褐色轻或无分界清楚湿性坏疽肺

9、.肠.子宫 .胆囊A、V 均阻塞湿润、肿胀、重,明显黑褐或边缘分界不清楚气性坏疽深部肌组织创伤伴厌氧产气荚膜杆肿胀、污秽、重, 明显菌感染蜂窝状、捻发音分界不清结局 :1 溶解吸收2 分离、排出3 机化( organization)坏死组织或其它异物被肉芽组织取代、逐渐纤维化的过程。4 纤维包裹、钙化和囊肿形成* 凋亡 (apoptosis)是指活体内单个细胞或小团细胞的死亡。死亡细胞的质膜不破裂,不引发死亡细胞自溶,不引发急性炎症反应。1)发生机制:与基因调节有关,也称为程序性细胞死亡2)形态特点 :细胞固缩。染色质凝聚。胞浆芽突及凋亡小体形成。巨噬细胞吞噬凋亡小体。第二章损伤的修复修复(

10、repair )组织缺损后,由邻近健康组织细胞分裂、增生来修补和恢复的过程。修复过程中,细胞的分裂、增生称为再生。& 再生( regeneration)按再生能力的强弱: 1.不稳定细胞 : 2.稳定细胞 : 3.永久性细胞 :& 纤维性修复过程为:肉芽组织增生溶解、吸收坏死组织及异物转化成以胶原纤维为主的瘢痕组织。肉芽组织( granulation tissue)即旺盛增生的幼稚结缔组织,由新生毛细血管以和成纤维细胞构成,肉眼观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故名。肉芽组织由三种成分构成: 新生的毛细血管 成纤维细胞炎性细胞 。肉芽组织的作用:抗感染保护创面 填补创口及其它组织缺

11、损 机化或包裹坏死组织,血栓及其它异物。结局 :肉芽组织长出后1 周逐渐成熟,最终转变为瘢痕组织,此时毛细血管闭塞、减少,胶原纤维增多,成纤维细胞转为纤维细胞,此外可有少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瘢痕( scar)组织 是指肉芽组织经改建成熟形成的纤维结缔组织。由大量平行或交错分布的胶原纤维束组成。大体是局部呈收缩状态,颜色苍白或灰白半透明,质硬韧并缺乏弹性。.镜下呈均质性红染玻璃样变。例 :创伤愈合 : 是指机体遭受外力作用,皮肤等组织出现离断或缺损后的愈合过程,包括组织再生、肉芽组织增生和瘢痕形成。创伤愈合的类型 1. 一期愈合 :( 1)见于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无感染,经粘合或缝合后创面对合

12、严密的伤口。( 2) 其特点是;愈合时间短,留下瘢痕少。2.二期愈合:(1)见于组织缺损较大,创缘不整、哆开,无法整齐对合,或伴有感染的伤口。( 2)其特点是 :伤口需清创愈合时间长形成瘢痕大。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正常血循环的意义: 保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各器官新陈代谢和正常进行局部性 血液循环障碍 表现:血管内成分逸出 血管外(水肿、积液、出血)局部组织内循环血量 的异常(充血、淤血、缺血)血液内出现 异常物质 (血栓和血管内空气、脂滴和羊水)充血( hyperemia)器官或组织因动脉输入血量的增多而发生的充血,称为动脉性充血, 简称充血。淤血 (congestion) 器官或组织由于静脉

13、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内,引起局部组织血管内血量增多为静脉性充血 。特点 :为被动过程分为 : 全身性淤血局部性淤血淤血发生的原因:1.静脉受压 :2.静脉腔阻塞3心力衰竭结局 : 1、淤血性水肿2、淤血性出血3、组织萎缩、变性及坏死4、淤血性硬化5、侧支循环的建立体循环淤血及重要器官的淤血1慢性肺淤血病因: 左心衰导致。病理改变:大体:肺体积增大,暗红色,切面流出泡沫状淡红色液体;肺质地硬,棕褐色。 镜下:肺泡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间隔增宽,肺泡腔充满水肿液、红C,并见 心衰细胞 。2慢性肝淤血病因: 右心衰导致 。病理改变: 大体 :体积增大,重量增加,包膜紧张略增厚,质较实

14、,暗红色。 镜下:慢性:小叶中央区淤血外,肝细胞变性、萎缩或消失,小叶外围肝细胞出现脂肪变,在肝切面上构成红黄相间的网络状图纹,形似槟榔 。肝细胞萎缩、坏死,网状纤维胶原化,汇管区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形成淤血性肝硬化。出血 :血液从血管或心腔中逸出。分类:内出血、外出血按出血机制分类:破裂性出血漏出性出血1)生理性出血:子宫内膜周期性出血。2)病理性出血:创伤、血管病变、出血性疾病。病理变化 :A. 内出血体腔积血:心包、胸腔、腹腔、关节腔。血肿:组织内局限性大出血,硬膜下、皮下血肿。精品文档精品文档B.外出血( 血液流出体表)鼻衄 , 咯血 , 呕血 , 便血 , 尿血 , 淤点 , 紫癜 ,

15、 淤斑血栓形成 (thrombosis ):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有形成分凝聚成固体质块的过程。血栓( thrombus):在凝聚过程中所形成的固体质块。血栓形成 条件:心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血流状态的改变、血液凝固性增高(一)心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二)血流状态的改变:指血流减慢 和产生漩涡 等改变,有利于血栓形成。(三) 血液凝固性增加血栓形成的过程: 血栓都是从内膜表面的血小板粘集堆开始, 此后的形成过程及其组成、 形态和大小决定于局部血流的速度和血栓发生的部位。血栓形成的过程包括以下三个阶段:白色血栓( pale thrombus)位置:血流较快部位,静脉血栓的起始部

16、。病理改变:大体:灰白色,表面粗糙,质硬,与血管壁紧连。镜下:变性的血小板和少量纤维蛋白构成混合血栓( mixed thrombus) 位置:多见于血流缓慢的静脉,静脉延续性血栓的体部。病理改变:大体:粗糙、干燥的圆柱状,与血管壁粘着,有时可辨认出灰白与褐色相间的条纹状结构。镜下:血小板小梁呈珊瑚状,有中性粒C 黏附,小梁之间纤维素成网状,网眼内有红C 和白 C。红色血栓( red thrombus) 位置:主要见于静脉,随混合血栓逐渐增大最终阻塞管腔,局部血流停止,构成静脉血栓的尾部。病理改变:大体:暗红色,故称红色血栓。新鲜时较湿润,并有一定的弹性,与血凝块无异。陈旧的红色血因水分被吸收而

17、变得干燥易碎。镜下:纤维素网眼内充满如正常血液分布的血C。透明血栓( hyaline thrombus)位置:见于DIC ,血栓发生于全身微循环小血管内.病理改变:镜下可见,故又称微血栓。主要由纤维素构成。血栓的结局 : a.软化、溶解、吸收b. 机化、再通c.钙化栓塞 (embolism ):在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动阻塞血管,这种现象称为栓塞。栓子 :阻塞血管的异常物质称为栓子。最常见血栓栓子,进入血流的脂肪滴、羊水、气体等少见。一、栓子运行的途径:栓子运行的途径与血流方向一致特异:1.交叉性栓塞:又称反常性栓塞,发生于房间隔或室间隔缺损者。2.逆行性栓塞:罕见于下腔

18、静脉血栓。二、栓塞的类型和对机体的影响(一)血栓栓塞血栓引起的栓塞称为血栓栓塞(thromboembolism ),是栓塞中最为常见的一种1肺动脉栓塞2.体循环动脉栓塞:(二)脂肪栓塞:(三)气体栓塞(gasembolism)(四)羊水栓塞:梗死 (infarction ): 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血流供应迅速中断而引起的缺血性坏死。(任何引起血管管腔阻塞,导致局部组织血液循环中止和缺血的原因均可引起梗死。)(一)梗死形成的原因:1血栓形成2动脉栓塞3 动脉痉挛4血管受压闭塞(二)梗死形成的条件1供血血管的类型:双重血液供应的器官或侧支循环丰富的组织,通常不易发生梗死,如肺、肝、前臂。侧支循环较差

19、的,易发生梗死,如脾、肾、心、脑。2血流阻断速度3、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及血液的含氧量。梗死的类型 : ( 根据梗死灶含血量的多少、有无细菌感染进行分类)1贫血性梗死 : 见于组织结构比较致密和侧支血管细而少的器官。特点:常发生于结构致密、血管吻合枝不丰富的组织,动脉阻塞,出血很少。多见于心、肾、脾、脑。病理改变:大体:圆锥形或不规形、黄白色,边缘有白细胞浸润带和充血、出血带。镜下:凝固性坏死,原有轮廓隐约可见,后期细胞崩解、肉芽和瘢痕形成。液化性坏死,可形成空洞,脑坏死灶可形成胶质疤痕。2 出血性梗死发生条件:严重淤血伴有动脉阻塞:肺、肠、卵巢。双重血液循环组织疏松:富有弹性、易扩展,梗死区血

20、液不易挤出病理特点:大体:梗死灶,圆锥形、节段性或不规则形,暗红色,无出血充血带。镜下:梗死区组织坏死、弥漫性出血。3 败血性梗死梗死的结局1溶解、吸收2机化、包裹、钙化水肿( edema)人体血管外组织间隙或体腔内液体积聚过多。水肿的发病机制:(一)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组织液生成大于回流1、毛细血管内流体静压的增高2血浆胶体渗透压的降低3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高4、淋巴回流受阻(二)机体内外液体交换失衡水钠潴留1、肾小球率过滤降低a 肾血流量减少b 肾小球广泛受损c 肾小球囊内压升高2、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钠重吸收增加a 调节激素分泌异常b 肾内血流重新分布c 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回收组织液能力增强

21、第四章炎症炎症 :机体在内源性和外源性致炎因子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复杂的以防御为主的局部组织反应。炎症的原因(一)理化因子1外源性2内源性(三)生物因素:包括各种病原微生物导致的组织损伤,是最重要的炎症原因。(四)坏死组织缺氧、代谢障碍等引起的组织损伤也是炎症的原因。(五)变态反应或异常免疫反应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变质( alteration )(一)定义: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变性和坏死称为变质。(二)实质细胞常出现的有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细胞凝固性坏死或液化性坏死等。渗出( exudation):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和细胞成分,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的过程称为渗出。所渗出

22、的液体和细胞总称为渗出物和渗出液。后果:炎性水肿、体腔积液一、血流动力学改变炎性充血二、血管通透性增加三、白细胞渗出和吞噬作用1.白细胞边集2.白细胞粘着 :3.白细胞游出和化学趋化作用4.白细胞在局部的作用(1 吞噬作用(2)免疫反应(3)组织损伤增生( proliferation )在致炎因子作用下和组织崩解产物的刺激下,炎区组织细胞通过分裂增殖而导致细胞数目增多小结: 病变的早期以变质和渗出为主,病变的后期以增生为主。但变质、渗出和增生是相互联系的。一般说来变质是损伤性过程,而渗出和增生是对损伤的防御反应和修复过程。作用渗出性炎症(一) 浆液性炎 : 粘膜的浆液性炎称为浆液性卡他性炎(二

23、)纤维素性炎: 发生于不同部位的纤维素性炎症形态不一,可表现为:发生于黏膜的纤维素性炎称假膜性炎 :A. 喉部(鳞状上皮)黏膜为固膜B.气管(柱状纤毛上皮)黏膜为浮膜发生于浆膜的纤维素性炎可因运动形式不同,表现为:A. 胸膜、腹膜等呈片块状B.心包脏壁层呈 “绒毛状 ”在肺等疏松组织可发生组织“实变 ”(三) 化脓性炎 :多由 化脓菌感染 所致。以嗜中性粒细胞 渗出为主,并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变性、坏死。脓性渗出物称为脓液,含脓细胞、细菌、坏死组织碎片和少量浆液。 脓细胞是指脓液中变性坏死的中性粒细胞。 化脓性炎症分为:A.表面化脓和积脓a.发生在粘膜和浆膜的化脓性炎称表面化脓。b.化脓性炎发生于

24、浆膜自然管腔时,脓液积存,称为积脓B.蜂窝织炎 : a.发生于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称蜂窝织炎b 主要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c.容易扩散C脓肿 : a.为局限性化脓性炎症b.造成局部组织溶解坏死,形成脓腔c.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d.特定部位的脓肿疖:毛囊皮脂腺及其周围组织的脓肿痈:多个疖的融合(四)出血性炎1)微血管损伤严重,渗出物含大量红细胞2)常见于急性传染病有炎症的基本病变,不同于出血结局 :1.痊愈2.迁延为慢性炎症3.蔓延扩散 :1)局部蔓延,经组织间隙或自然通道向周围组织或器官直接播散(可形成糜烂、溃疡、瘘管和窦道)2)淋巴道扩散病原微生物进入淋巴管,随淋巴液运行,可致淋巴管

25、炎及淋巴结炎3)血道扩散菌血症:细菌入血,但无全身中毒症状毒血症:细菌毒素及其代谢产物入血并引起全身中毒症状。败血症:细菌入血,生长繁殖,释放毒素引起全身中毒症状,血培养阳性。脓毒败血症:化脓菌引起的败血症, 细菌随血流至全身, 在肺、肝、肾、脑等处发生多发性脓肿。急性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增生性炎以增生变化为主的炎症称为增生性炎症一、非特异性增生性炎: A. 主要炎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B. 纤维母细胞增生、小血管增生C.实质细胞、上皮细胞增生D.临床上可表现一些特殊的形式:a.炎性息肉b.炎性假瘤二、肉芽肿性炎 :A. 显微镜下由巨噬细胞及其衍生细胞构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26、称为肉芽肿(granuloma )B.病理学上常能根据肉芽肿的特殊形态来帮助确定炎症的原因C.肉芽肿的主要细胞成分:上皮样细胞 ,多核巨细胞第五章肿瘤肿瘤 (neoplasm,tumor):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肿瘤的组织结构( 1)实质 : 肿瘤实质是肿瘤细胞的总称 , 是肿瘤的最重要、最主要的成分。(2) 间质 : 各种肿瘤间质组成基本相同,一般由结缔组织,血管及淋巴细胞等组成,不具特异性。(3)实质和间质的关系上皮组织的肿瘤,实质与间质分界清楚间叶组织的肿瘤,实质与间质分界不清楚。* 异型性( at

27、ypia):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发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异型性。它反映分化程度高低,是确定肿瘤良、恶性的组织学依据。间变( anaplasia):指恶性肿瘤细胞缺乏分化状态。间变细胞:指异型性大的细胞。间变性肿瘤:主要由未分化细胞构成。间变性的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多形性,即瘤细胞彼此在大小和形状上有很大的变异,异型性大。间变性肿瘤几乎都是高度恶性的肿瘤。多形性:瘤细胞大小、形状的变异。肿瘤细胞异形性:瘤细胞的多形性体大,彼此大小和形态很不一致,可出现瘤巨细胞。但分化很差时,瘤细胞较正常细胞小、圆形,大小也比较一致。核的多形性核肥大,核 / 浆比增大,核大

28、小、形状和染色不一,并可出现巨核、双核、多核或奇异形的核。核仁肥大,数目常增多。核分裂像常增多,特别是出现病理性核分裂像时。胞质的改变由于胞浆内核蛋白体增多而多呈嗜碱性。并可因为瘤细胞产生的异常分泌物或代谢产物而具有不同特点肿瘤细胞超微结构上的异型性良性肿瘤细胞超微结构基本与其起源细胞相似,恶性肿瘤细胞表现为核增大,形状不规则 ,异染色质增加 ,核膜内陷或外凸. 瘤细胞异型性的特点大:瘤细胞大;核大;核仁大。多:瘤细胞和核多形性;核多;核仁多;核染色质多;核分裂多。怪:瘤细胞和核奇形怪状。裂:病理性核分裂。肿瘤结构的异型性是指肿瘤组织在空间排列方式上(包括极向、器官样结构及其与间质的关系)与其

29、来源的正常组织的差异。精品文档精品文档肿瘤的生长方式:1.膨胀性生长:良性肿瘤多见,呈结节状,常有完整的包膜,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 , 影响主要为挤压或阻塞的作用. 易手术摘除,不易复发、转移2.外生性生长 :良、恶性肿瘤都可多发生在体表、体腔、管道呈乳头状、息肉状、蕈状或菜花状恶性肿瘤易发生坏死脱落而形成底部高低不平、边缘隆起的恶性溃疡3.浸润性生长 :多数恶性肿瘤的生长方式没有包膜,无明显界限、如树根长入泥土,不易推动; 手术摘除范围广,易复发、转移肿瘤的扩散 : 系指恶性肿瘤不限于发生部位生长,可侵入到邻近或远处组织生长,即蔓延及转移。途径: 1)直接蔓延 : 指癌瘤细胞连续浸润性生长到邻

30、近组织或器官,如肺癌侵入胸腔,子宫颈癌侵入膀胱或直肠。浸润 : 指癌瘤细胞可突破基底膜向邻近间隙象树根或蟹足样生长,是恶性肿瘤的生长特点。2)转移:癌瘤细胞从原发部位(原发瘤)侵入淋巴管、血管、体腔被带到另一部位,并生长成与原发瘤同样类型的继发性肿瘤的过程。转移的主要途径:( 1)淋巴道转移 : 是癌的主要转移的途径(2)血道转移1.是肉瘤的主要转移的途径。2.途径:与血栓栓塞过程相似。3. 血道转移最常见的是肺,其次是肝。4.转移瘤形态上的特点是:“多 圆、界清、癌脐”。( 3)种植性转移肿瘤的分级 : 级 为分化良好,属低度恶性级为分化中等,属中度恶性级为分化低的,属高度恶性。肿瘤的分期(

31、TNM 分期系统 )T:肿瘤原发灶,T1T4N :淋巴结受累,N0N3M:血行转移(一)良性肿瘤的影响:1阻塞、压迫作用:如胆管、脑室肿瘤2产生过量内分泌物质3.并发症(二)恶性肿瘤的影响: 1 破坏器官的结构功能2.并发症3, 症状 , 长期不明原因的发热疼痛,出血 .4, 异位内分泌综合征,5,副肿瘤综合症 引起内分泌 ,神经 ,消化 ,造血 ,骨关节 ,肾脏及皮肤等系统和器官病变 . 这些不是由原发性肿瘤活转移灶直接引起的 ,而是通过上述原因间接引起 ,故称为 副肿瘤综合症 .6. 恶病质 (cachexia):恶性肿瘤晚期患者可发生严重消瘦,体力贫乏,严重贫血,全身衰竭,皮肤干枯呈黄褐

32、色的综合表现。良性与恶性的区别良性恶性分化程度分化高 ,异型性小 ,与发源组织形态相似,细胞无间变分化低 ,异型性大 ,与发源组织形态差距大,细胞有间变核分裂象无或罕见 ,不见病理核分裂象多件 ,可见病理核分裂象生长速度缓慢较快转移不转移常转移继发性改变较少见常发生坏死出血及继发感染复发术后少复发易复发对机体影响较小 ,局部压迫或阻塞.发生在内分泌腺,较大 ,压迫 ,阻塞 ,破坏组织 , 出血 ,感染 ,转移 ,恶病质可引起功能亢奋最后可引起死亡肿瘤的命名 : 1.良性肿瘤:部位 +( 形态 )+组织起源 +“瘤 ”(-oma)2.恶性肿瘤:部位+(形态 )+组织起源常见肿瘤举例1.上皮组织肿

33、瘤 : 上皮组织良性肿瘤 1 )乳头状瘤来源 :由覆盖上皮发生的良性肿瘤病变特点 : 大体:表面呈外生性生长,形成许多手指样或乳头样突起,呈菜花样或绒毛状外观。镜下 :.肿瘤表面覆盖有增生性上皮,如鳞状上皮柱状上皮或移行上皮;.乳头中心有由纤维组织与血管构成的间质。2) 腺瘤 : 由腺上皮发生的良性肿瘤,多见于甲状腺、卵巢、乳腺、涎腺和肠等处。类型: A. 囊腺瘤 ;B.纤维腺瘤 ;C.多形性腺瘤 ;D.息肉状腺瘤。病变特点大体:在粘膜面的腺瘤多呈息肉状,腺器官内的腺瘤多呈结节状,且常有包膜镜下 :可见大量密集的腺体,大小形状较不规则,无导管,不能排出分泌产物 上皮组织恶性肿瘤 1)鳞状细胞癌

34、来源:鳞状上皮覆盖的部位或鳞化病变特点 :大体 :鳞癌常呈乳头状,表面坏死后可形成溃疡。镜下 :增生的上皮突破基底膜向深层浸润,形成不规则巢状、条索状癌巢。a.分化好的鳞癌 :.癌巢中心可出现层状角化物,称角化珠( keratin pearl )或癌珠 ; .细胞间可见细胞间桥。b.分化差的鳞癌 : .无角化珠形成; .细胞间桥. 癌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像多,排列紊乱。2)腺癌 : 是由腺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多发生于柱状上皮覆盖的粘膜及各种腺器官。病变特点:A. 管状腺癌分化较好 ,大小不一 ,形状不一 ,排列不规则的腺样结构.B.乳头状腺癌腺癌生长活跃而形成大量乳头状结构者C粘液癌大体 :

35、多呈胶冻状,故又称为胶样癌镜下 : .癌细胞分散, 细胞呈 印戒状 ,核在一侧,胞质内充满粘液.细胞间可见大量粘液。D. 实体癌:单纯癌由癌细胞组成实体癌巢,无腺体形成。实质多,间质少,称髓样癌实质少、间质多,称硬癌2.间叶组织肿瘤 : 良性间叶组织肿瘤 1)纤维瘤2) 脂肪瘤3)平滑肌瘤精品文档精品文档 恶性间叶组织肿瘤: 1)纤维肉瘤2)骨肉瘤 :癌与肉瘤的区别癌肉瘤组织来源上皮组织间叶组织发病率较常见 ,肉瘤的 9倍较少见大体特点质较硬质软 ,灰红色 ,湿润 ,鱼肉状发病年龄40 岁以上青少年多见组织学特点多形成癌巢 ,实质与间质分界清楚肉瘤细胞多弥漫分布,实质间质分界不清 , 间质内血

36、管丰富 ,结缔组织少网状纤维癌细胞间多无网状纤维肉瘤细胞间多有网状纤维转移途经多经淋巴道转移多经血道转移第六章心血管系统疾病动脉硬化 (arteriosclerosis)是泛指动脉血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的一类疾病。包括细动脉硬化、动脉中层钙化、动脉粥样硬化症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AS) 一种血脂沉积于大、中动脉内膜的病变,内膜出现灶状纤维化,粥样斑块,致使管壁变硬,管腔变窄,并引起一系列继发性病变。致病因素: 1、高脂血症,血浆胆固醇高的人群AS 发病率较高。2、高血压,比血压正常人群发病率高5 倍3、吸烟4、其他,( 1)内分泌因素,绝经前女性比男性低(2)遗传

37、( 3)糖尿病,比非糖尿病高23 倍病理变化1早期病变 脂纹及脂斑( fatty streak and dots)肉眼 :动脉内膜面稍隆起的黄色斑点或条纹,常见于动脉后壁及分支开口处。光镜 : 内皮下大量泡沫细胞聚集细胞外基质泡沫细胞:圆形,体积较大,胞浆内大量小空泡结局 : 病因消除可完全消退,属可逆性变化2纤维斑块( fibrous plaque)肉眼 :内膜面淡黄 /灰黄色不规则隆起的斑块:胶原纤维+玻璃样变,直径0.31.5cm,瓷白色光镜 : 表层(纤维帽) :大量胶原纤维细胞外基质下层 : 泡沫细胞细胞外脂质和基质3. 粥样斑块( atheromatous plaque) 粥瘤(

38、atheroma)肉眼:黄色斑块,多量黄色粥糜样物光镜 :表层:纤维结缔组织深部:大量无形坏死崩解物胆固醇结晶少量纤维素底部:纤维组织和毛细血管增生+泡沫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4. 粥样斑块的继发性变化 : 斑块内出血:常见并发症,新生血管破裂血肿狭窄、堵塞粥样溃疡:斑块破裂,粥瘤性溃疡栓子栓塞血栓形成:内皮细胞损伤+ 粥瘤性溃疡血栓钙化:纤维帽及粥瘤灶钙盐沉着动脉瘤形成:动脉管壁局限性扩张动脉瘤冠状 A 粥样硬化症 :部位:左冠状A 前降支右冠状A 干左冠状A 旋支病变:斑块性病变,心壁侧,呈新月形,管腔呈偏心性狭窄。冠状 A 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 ):冠状 A 粥样硬化所致的缺血性心脏病。

39、病因:冠状A 粥样硬化分为三型:(一)心绞痛 : 心脏急性暂时性缺血缺氧所致的以胸痛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阵发性心前区压迫性疼痛,疼痛常放射到左肩和左臂内侧,持续数秒到数分钟。(二)心肌梗死心肌由于严重持续性缺氧而引起的坏死。病因:1冠状动脉血栓形成2冠状动脉痉挛3. 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内出血4.心脏负荷过重5.出血、休克1.类型 (1)心内膜下心肌梗死:部位:心室壁心内膜下心肌1/3病变:多发性、小灶性坏死,分布左心室四周,厚度不及心肌的一半。( 2)透壁性心肌梗死:病变:累及心室壁全层或深达室壁2/3 以上部位:与闭塞的冠状A 支供血区一致病灶:较大, 2.5 cm常见的梗死好发部位:

40、最常见左冠状A 前降支供血区:左心室前壁、心尖部、室间隔前2/3其次是右冠状动脉供血区:左心室后壁、室间隔后1/3 及右心室大部分2.病理变化:(1)发展过程 :肉眼:梗死 6h:肉眼无变化。梗死 6h:梗死灶心肌呈苍白色梗死 89h 后:呈淡黄色,干燥,较硬,失去光泽。梗死 4 天后:梗死灶边缘充血出血带和附壁血栓形成。梗死 10 天后:明显黄色,质软,掺杂出血。梗死5 周后,肉芽组织转变为瘢痕组织,呈灰白色。镜检: 血流断绝1h 内,心肌纤维呈波浪弯曲、2h 吼,肌溶和肌质凝聚,嗜酸性变、4h 后肌纤维消失、6h 后,梗死灶内和周围有中性粒细胞反应。23 周,肉芽组织长入梗死灶内。5 周后

41、,变瘢痕组织,第2 个月末,较大的梗死灶可完全机化。3并发症及后果( 1)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2)心源性休克( 3)心律失常(4)附壁血栓高血压病 (Hypertention) 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持续高于正常水平为主要表现的疾病。高血压是一种体征,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判定标准: 安静休息状态下,收缩压等于或高于140mmHg(18.6kPa) ,舒张压等于或高于90mmHg(12.0kPa), 符合其中一项即为高血压。收缩压在130140mmHg(17.318.6kPa) ,舒张压为8590mmHg(11.312.0kPa) 者为临界高血压。类型和病理变化精品文档精品文

42、档1. 良性高血压(缓进型高血压) : 多见( 95%),中、老年人为多,病程长,进展缓。【病理变化】 (1) 第一期,功能期【基本改变】:全身细小动脉间歇性痉挛无器质性病变(血管及心、脑、肾、眼底)(2) 第二期,动脉病变期全身动脉发生器质性病变A 、细动脉:内膜通透性增加,玻璃样物质增加,管壁增厚,管腔狭窄B、小动脉:平滑肌细胞增生,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C 、大动脉及中等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增生肥大,管壁增厚。动脉壁平滑肌被纤维组织取代,常发生粥样硬化病变,动脉壁增厚变硬,管腔扩张并弯曲。(3) 第三期,内脏病变期心脏:高血压性心脏病左心室代偿性肥大,向心性肥大、失代称,离心性肥大肾脏:

43、细动脉硬化性固缩肾【病理变化】肉眼:肾体积减小,重量减轻130mmHg年轻人多,进展迅速,易发肾衰竭。常原发,可继发病理变化:内膜增厚,平滑肌细胞增生肥大,胶原增生, 管壁葱皮状增厚 ,管腔狭窄闭塞。肾,脑,肠及胰腺,肾小动脉最严重。风湿病( rheumatism)与 A 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主要侵犯全身结缔组织的超敏反应性炎性疾病。病变特点:结缔组织的超敏反应性炎症,侵犯心脏,关节,皮肤,浆膜,血管和脑等,心脏病变最严重。基本病理变化1.变质渗出期 :早期改变 ,约持续一个月结缔组织基质粘液样变 胶原纤维发生纤维素样坏死 纤维素渗出及炎症细胞(淋巴、浆、嗜酸性和中性粒细胞)浸润 2.

44、 增生期或肉芽肿期 :22.5 个月,形成风湿小体。风湿小体( Aschoff body) : 多发生于心肌间质,心内膜下和皮下结缔组织,略呈梭形。组成:中央纤维素样坏死、风湿细胞增生及少量淋巴细胞、单核细胞Aschoff cells (风湿细胞) : 胞质丰富,嗜碱性;核大呈空泡状,单核或多核,染色质集于中央,横切面呈枭眼状,纵切面呈毛虫状3.纤维化期或愈合期 : 持续 23 months 风湿小体纤维化,形成梭形小瘢痕。小结特点: 病程 4-6 个月,反复发作,新旧病变可并存持续进展严重纤维化瘢痕形成(一)风湿性心脏病(RHD )急性风湿性心肌炎1.风湿性心内膜炎( 1)部位:心瓣膜,二尖

45、瓣最常见,再次为二尖瓣+主动脉瓣(2)早期病变:瓣膜肿胀,粘液样变性 + 纤维素样坏死,瓣膜闭锁缘疣状赘生物形成疣状赘生物 特点: 血小板 + 纤维素沉积 白色血栓 ,粟粒大小,灰白半透明,单行排列,不易脱落2.风湿性心肌炎1)病变部位:心肌间质(小血管周围)2)早期病变:风湿小体(左室后壁,室间隔常见);心肌间质水肿+ 炎细胞浸润3)后期病变:风湿小体纤维化间质小瘢痕4)结局:心肌纤维变性,心肌收缩力下降,心力衰竭。3.风湿性心包炎( 1)病变部位:心包脏层( 2)病变特点:渗出性炎,浆液和纤维素渗出,含少量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纤维素沉积随心脏搏动拉成绒毛状,称为绒毛心。病变后期

46、:渗出纤维素溶解吸收机化粘连缩窄性心包炎。慢性心瓣膜病 :是指心瓣膜收到各种致病因素损伤后,心瓣膜变形所形成的器质性病变。原因:风湿性心内膜炎反复发作。或细菌性心内膜炎、主动脉粥样硬化,梅毒。部位:多见于左房室瓣、次为主动脉瓣表现形式:心瓣膜口狭窄,瓣膜关闭不全联合瓣膜病 :两个以上瓣膜(如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同时或先后受累。1.二尖瓣狭窄临床表现: 肺淤血、肺水肿:左心房代偿性肥大,代偿失调,甚至淤血,肺静脉血回流受阻,呼吸困难,发绀,咳嗽,咯血右心衰竭,体循环淤血:右心室代偿失调,肥大扩张,三尖瓣相对性关闭不全,右心房肥大扩张,颈静脉怒张,肝大,下肢水肿。2.二尖瓣关闭不全:临床表现:心尖区

47、全收缩期吹风样杂音X 线:左右心房、心室均肥大扩张.3、主动脉瓣狭窄和关闭不全并发症:(1)心力衰竭( 2)心房纤颤(3)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4)肺炎精品文档精品文档(二)风湿性关节炎病变:滑膜充血、肿胀,关节腔浆液渗出+不典型风湿性肉芽肿性年龄:成年部位:大关节:膝、肩、腕、肘、髋表现:游走性多关节炎红、肿、热、痛、活动受限症状。结局:病变可消退,关节不变形。(三)皮肤病变环形红斑:非特异性渗出性炎淡红色环状红晕,微隆起,中央色泽正常。(四)皮下结节部位:四肢大关节近伸侧面皮下表现:圆形 /椭圆结节( 0.52cm),活动,无痛。形态:中央纤维素样坏死外周增生纤维母细胞+组织细胞 + 淋巴

48、细胞浸润。结局:可自行消退或留小瘢痕。(五)风湿性动脉炎部位:大小动脉受累,小动脉常见。冠状 A 、肾 A 、肠系膜A 、脑 A 、肺 A病变:急性期:血管壁纤维素样坏死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风湿小体。后期:血管壁纤维化增厚管腔狭窄闭塞。(六)风湿性脑病心力衰竭( heart failure )指由于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致使血液在静脉系统淤积,心输出量减少,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求的一种病理过程。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当心力衰竭呈慢性经过,并伴有血容量和组织间液增多及经脉系统淤血者。第七章呼吸系统疾病肺实质 : 肺内支气管的各级分支肺泡。肺间质 :

49、结缔组织及血管、淋巴管、神经。肺炎( pneumonia)肺组织炎症性疾病的统称,以急性渗出性炎症为主。细菌性肺炎 : 大叶性肺炎 , 小叶性肺炎(一).大叶性肺炎 (lobar pneumonia) 主由肺炎球菌引起的以肺泡内弥漫性纤维素渗出为主的炎症性疾病, 病变累及肺大叶的全部或大部。临床特征:起病急,恶寒、高热,胸痛、咳嗽、咳铁锈色痰 ,呼吸困难伴肺实变征及WBC 增高。病程约一周.多见于青壮年。1.病因及发病机制肺炎球菌为主机体 : 抵抗力下降 诱因: 受寒、醉酒、感冒、麻醉、疲劳等。病变发生迅速,病菌肺泡超敏反应以肺泡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浆液和纤维蛋白原渗出;细菌和炎性渗出;病菌

50、迅速蔓延,波及整个大叶或者大部分大叶的肺组织。2.病理变化及病理临床联系性质:纤维素性炎部位和范围:一般单侧,左肺或右肺下叶常见。病变分期 -四期:(1)充血水肿期: 1-2 日 能查出肺炎链球菌。1) 病变: 大体:肺叶肿胀,重量增加,暗红色,切面湿润,可挤出多量血性浆液。镜下:肺泡间隔内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大量浆液性渗出、细菌; 少量红细胞、中性粒细胞2) 病理临床联系 : 毒血症引起的 寒战、高热、白细胞升高。肺泡腔大量渗出液,听诊闻湿罗音。(2)红色肝样变期 (Red hepatization)实变早期 :34 日1) 病变 : 大体 : 肺肿大、重量增加、暗红、质实如肝镜下 :

51、肺泡壁 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 充满大量连接呈网状的纤维素和RBC ,还有一定数量中性粒细胞和少量巨噬细胞。2) 病理临床联系 : 肺泡腔大量 RBC巨噬细胞吞噬、崩解 含铁血黄素 铁锈色痰 ;大量 RBC 、纤维素,少量N肺实变缺氧:紫绀、呼吸困难;常波及一个肺段或大叶。(3)灰色肝样变期 (Gray hepatization)实变晚期, 46 日不易检查出细菌。1)病变 : 大体 : 仍肿胀,充血消退,灰白色,质实如肝。镜下 :肺泡腔纤维素渗出继续增多,大量中性粒细胞,RBC 消失;纤维素丝经肺泡间孔互相连接2) 病理临床联系 :中性粒细胞坏死 +渗出液 + 坏死脱落上皮细胞 脓性痰纤维

52、素开始溶解,流经血液减少,静脉血掺杂现象减少,缺氧症状减轻(4)溶解消散期第 7-10 日1)病变 : 大体:质地变软,切面颗粒外观渐消失,可有脓样混浊液渗出物 (主要为纤维素 )溶解镜下: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变性坏死炎症消退2) 病理临床联系 : 渗出物 +炎症刺激咳嗽渗出物 +坏死之中性粒细胞咳痰3.结局及并发症(1) 痊愈:大叶性肺炎通常为急性渗出性炎症,故肺组织常无坏死,肺泡壁结构未遭破坏结构和功能恢复痊愈(2)并发症:a.中毒性休克 :严重毒血症周围循环衰竭休克- 休克型 / 中毒型肺炎 -死亡率高b.肺脓肿及脓(气)胸:金黄色葡萄球菌c.败血症或脓毒败血症:d.胸膜增厚与粘连e.肺

53、肉质变 (pulmonary carnification) :灰肝期,中性粒细胞渗出过少蛋白溶解酶不促渗出物不能及时溶解吸收肉芽组织代替机化病变呈褐色肉样。(二 )小叶性肺炎 (lobular pneumonia )化脓菌引起,以肺小叶为病变单位的急性渗出性炎症。常以细支气管为中心,又称支气管肺炎。多发于 小儿和年老体弱者或久病卧床者临床表现 :发热、咳嗽、粘液脓性痰、呼吸困难和肺部散在湿罗音。1.病因和发病机制:1) 病原:细菌 (条件致病: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病毒、霉菌2) 机体抵抗力:传染病,麻疹、百日咳、流感、白喉、或营养不良,受寒、醉酒、麻醉等多为某些疾病的并发症。2.

54、病理变化及病理临床联系特征:肺组织急性化脓性炎,多以细支气管为中心。* 病变从细支气管周围或末梢肺组织形成以肺小叶为单位、灶状散布的炎症灶。精品文档精品文档1) 病理变化大体:肺内多发性实变病灶,散布于两肺各叶,背侧、下叶较多病灶多为小叶范围,不规则,切面致密、灰黄色,脓性渗出物重者融合成片或累及全叶融合性支气管肺炎。镜下:病灶中央或周围有细支气管细支气管管壁:充血、水肿,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管腔:脓性渗出物,纤维蛋白较少病灶周肺泡腔有大量浆液,中性粒细胞、纤维蛋白较少。各病灶变化不一。3.结局及并发症 :1) 痊愈:及时治疗,渗出物完全吸收2) 并发症:危险性比大叶性肺炎大得多,可有呼

55、吸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败血症、脓胸。一结核病( tuberculosis)由结核分歧杆菌 引起的一种慢性肉芽肿性 疾病。除牙齿、毛发、指甲外,全身各器官均可发生,但以肺结核最为多见。典型病变 结核结节形成和干酪样坏死结核病的基本病变:渗出为主的病变条件:早期或机体免疫力低下,菌量多,毒力强或超敏反应较强时。好发部位:肺、浆膜、滑膜和脑膜病变特点: 浆液性或浆液纤维素性炎早期( 24h)局部嗜中性粒细胞浸润,后为巨噬细胞。在渗出液和巨噬细胞中可查见结核杆菌。转归:可完全吸收不留痕迹,或转变为以增生为主或以坏死为主的病变。增生为主的病变条件:菌量少,毒力较低或机体免疫力较强时。病变特点:增生为主的变化,形成具有诊断价值的结核结节 (tubercle)+ Langhans 巨细胞 +纤维细胞 +淋巴细胞典型结核结节组成:中央:干酪样坏死周围:呈放射状排列的类上皮细胞坏死为主的病变条件:菌量多、毒力强,机体抵抗力低或超敏反应强;以渗出或增生为主的病变均可继发干酪样坏死。病变特点:干酪样坏死(caseous necrosis)大体:结核坏死灶由于含脂质较多呈淡黄色、均匀细腻,质地较实,状似奶酪。镜下:细胞坏死、崩解,为红染无结构的颗粒状物。肺结核病原发性肺结核病 :指机体第一次感染结核杆菌而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