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港市港口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

上传人:泽*** 文档编号:73543095 上传时间:2022-04-11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1.07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防城港市港口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防城港市港口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防城港市港口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资源描述:

《防城港市港口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城港市港口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4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防城港市港口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 20172030 年)(代拟稿)目录第一章总则3第一节 前言1 .第二节 编制依据4第三节 目标任务5第四节 基本原则4第五节 规划范围7第二章 养殖水域滩涂利用评价8第六节 水域滩涂承载力分析5第一条 水域滩涂资源状况5第二条 自然气候条件.5 .第三条 水生生物资源状况.7 .第四条 水域环境状况12第五条 水域滩涂承载力评价12第七节 水产养殖业发展分析.14 .第一条 水产养殖发展现状14第二条 区域经济发展方向. 18第三条 水产养殖前景预测20第八节 养殖水域滩涂开发总体思路25第三章 养殖水域滩涂功能区划25第九节 功能区划概述25第十节 禁止养

2、殖区26第十一节 限制养殖区28第十二节 养殖区30第四章 保障措施33第十三节 加强组织领导33第十四节 强化监督检查34第十五节 完善生态保护35第十六节 其他保障措施35第五章附则36第十七节 规划效力36第十八节 规划图件36附件:防城港市港口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图(2017-2030 年)37第一章总则第一节前言港口区位于防城港市东面, 三面环海,海域面积辽阔,渔业资源丰富。海岸线长达 351.13 公里,辖区有企沙渔港、渔澫渔港、红沙港、潭油港、独山港等渔业港口, 其中企沙渔港是广西第二大渔港, 也是国家农业部重点建设的中心渔港之一。 丰富的渔业资源和良好的区位条件为发展我区的水产养

3、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近年来,随着近海渔业资源的急剧衰退和捕捞渔场的大幅缩小, 海水养殖作为渔业结构调整、 渔民转产转业的主要手段,其作用和地位将更加凸现。 为进一步加强对我区水产养殖的规范化管理,实现水域资源的有效配置, 保持我区水产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渔业法、农业部关于印发 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规范和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大纲 的通知要求, 在市渔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特编制本规划。本规划修编由港口区水产畜牧兽医局提出和组织实施, 并成立规划修编工作小组,具体负责规划的修编等工作。修编工作小组编写完成初稿,经区人民政府、 防城港市水产畜牧兽医局审核, 由区人民政府批准后颁布实

4、施。第二节编制依据1.2 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实施条例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9、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 (农业部令 200331 号)。10、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规范和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大纲(农渔发 201639 号)。1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发 201512 号)。12、国务院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5、(国发 201311 号)。13、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 (国发 201517号)。14、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指导意见(农渔发 20161 号)。15、农业部关于印发完善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试行方案的通知。16、防城港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5 年)。17、防城港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18、防城港市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 年)。19、防城港港口总体规划(2016-2030)。20、防城港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6-2025 年)。第三节目标任务1.3.1 规划年限本规划年限自2017 年起,至 2030 年。1.3.2

6、规划目标通过规划的编制和实施,要实现以下目标:1、明确养殖水域、滩涂功能区域范围;2、保障养殖渔民正常生产生活所需的养殖水域滩涂,依法保护商品鱼基地等重要的养殖水域、滩涂;3、合理调整和规划养殖生产布局,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健康持续发展;4、控制养殖规模、密度,推广健康生态养殖模式,保护和改善养殖水域生态环境;5、为建立以养殖使用证为核心的养殖业管理制度提供科学依据。今后十年,全区水产养殖业发展要以提高水产品质量和效益及促进渔业经济总量快速增长为中心,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化经营进程,加强和完善基础设施和保障体系建设,科学划定各类养殖功能区,合理布局水产养殖生产,稳定基本养殖水域,人口保障渔民

7、合法权益,保护水域生态环境,确保有效供给安全、环境生态安全和产品质量安全,实现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渔民的发展总目标。1.3 .3 重点任务1、科学调整养殖布局。实施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科学规划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养殖区,合理调整海上养殖区、浅海滩涂及陆地养殖区等养殖水域的生产布局,加快建设生态养殖带(区),稳定陆地池塘养殖面积,开拓深海养殖,推进离岸养殖“由浅向深 ”发展。2、大力推广生态养殖方式。池塘养殖围绕虾类、贝类、鱼类等优势主导品种,优化鱼、虾、贝、藻复合生态养殖模式,建立高效生态养殖模式示范。实施浅海底面开发战略, 大力发展贝类、 藻类、蟹类等底播养殖,逐步构建基于生

8、态系统水平的鱼、 虾、贝、藻海区多元复合生态养殖系统。3、全面实施养殖设施生态改造。继续实施池塘标准化改造工程 , 建设池塘底排污循环水、 气动式循环水设施; 加快大水面养殖整治步伐, 实施大水面网箱生态养殖升级改造和养殖配套码头项目 ,建设网箱养殖底排污设施,保住养殖空间; 实施养殖设施改造, 发展基于生态水平的深海抗风浪筏式和网箱养殖、 工厂化养殖、高位池养殖、循环水养殖等设施渔业。第四节基本原则1.4本规划遵循以下五条基本原则:1、尊重历史、照顾现实的原则。将大部分已经养殖的水域滩涂纳入规划,实行 “大稳定、小调整 ”的战略;同时,要考虑到目前以渔为生的渔民和因产业结构、 规划调整转入养

9、殖的渔 (农)民对养殖水域滩涂的依赖性,为他们今后的发展留出足够的养殖区域。2、一次规划、分步到位的原则。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并根据已有养殖区划定,确定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养殖区,将适于养殖的水域滩涂确定为养殖使用功能。在具体规划时可本着“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先粗后细、先易后难 ”的原则,在养殖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养殖布局规划。3、开发与保护结合的原则。坚持适时、适度开发,处理好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根据资源分布状况将水产资源丰富的水域滩涂确定为养殖发展重要水域,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开发,以开发促保护。妥善处理水产养殖资源利用和保护的关系,养殖生产符合环境容量和养殖容量的要求,使养

10、殖水域滩涂发挥最佳效益。4、规划与调整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规划对水域功能的定位作用,协调处理各产业水域滩涂的使用纠纷,做到水域滩涂使用功能明确、 产业布局合理。5、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原则。根据规划区域的自然、经济、社会、技术等条件和特点及外部条件的影响,因地制宜进行养殖布局,突出重点,优先发展竞争优势明显、并具有一定基础的水产产品和产区,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第五节规划范围本规划中的养殖水域、滩涂是指港口区辖区内的海水水域、滩涂内已经进行水产养殖开发利用和目前尚未开发但适于水产养殖开发利用的所有水域、滩涂。至 2016 年,港口区开发利用水域、 滩涂养殖面积共 5935 公顷。海水养殖区按

11、养殖现状和特点分为浅海养殖区、 滩涂养殖区、陆地养殖区等三大功能区。港口区是防城港市政治、文化、经济中心,近年来,核电、金川等重大工业项目相继落户我区, 全区城镇化、 工业化步伐加快, 辖区淡水区域不再规划为养殖区,只规划海水区域养殖区。规划到 2030 年,全区养殖水域滩涂面积 7650 公顷,其中:浅海养殖区 6100 公顷、滩涂养殖区 700 公顷、海水池塘养殖区 700 公顷,工厂化养殖区 150 公顷。第二章养殖水域滩涂利用评价第六节水域滩涂承载力分析第一条水域滩涂资源状况港口区位于防城港市东面,南临北部湾,海岸线长达 351.13公里,岸线曲折,港湾众多。全区滩涂和浅海水域广阔,滩

12、涂面积约1.2 万公顷。据统计,2016年养殖的水域滩涂面积 5935公顷,其中:浅海养殖 2527 公顷、滩涂养殖 1475 公顷、海水池塘养殖 1450 公顷、淡水池塘养殖 483 公顷。第二条自然气候条件2.6.2.1 海洋水文概况港口区沿岸海域的海水温度全年平均为23。冬季温差较大,在9.317.5之间,水温的分布趋势是沿岸水温较低, 外海水温较高;夏季水温较高,在 27.132.5之间,水温的分布趋势是沿岸略高于外海,温差不大,分布比较均匀。本地区海域的盐度。河口地区受淡水影响,盐度较低,在离岸10 米等深线的水域, 盐度全年在 2932 范围内波动。 夏季是全年盐度最低时期,其中:

13、钦州湾入海的径流最大,盐度最低,光坡镇红沙一带盐度在 18 左右,企沙近海为27 。防城港海域盐度略高, 在 2527 ,分布相对比较稳定。冬季为高盐度期,钦州湾一带盐度在2731 ,光坡镇红沙一带海域为29 。防城港域盐度在3031 。年平均盐度,光坡镇红沙一带海域为19.31 。2.6.2.2 近海水质环境本地区近海水域的 PH值明显地受到陆地水的影响,海洋生物的繁殖也是影响海水 PE值的重要因素。河口地区在6.697.15之间, PH平均值,光坡镇红沙海域为 7.96,防城港湾为 8.16,最高值可达 8.208.30。在浅海,春季由于大量的河水径流, PH值反而下降,冬季则最高。 PH

14、值的垂直分布变化不大,一般小于 0.10PH单位,冬季由于强风影响, PH值均匀分布。本区域海水溶解氧范围在 6.228.24mg/L,其饱和度在 94%107%之间。2.6.2.3 气候概况港口区濒临北部湾。 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其特点是冬、 夏季节差异明显,夏季漫长,盛行偏南季风,高温多雨,但无酷暑,具有海洋性气候特点;冬季受东北季风控制,干燥无霜,较内陆温暖,带有大陆性气候特征。本地区气温的四季特点是,冬季温暖,夏季漫长,春季气温回升早,秋季降温迟。年平均气温在2223之间。1 月为全年最冷的月份,月平均气温为 15,日最低温度低于零度的严寒日从未出现过。 7 月为全年气温最高月份

15、,月平均气温为 28.4。由于本地区所处的纬度低, 太阳高度变化小,加上海洋的调节作用,年较差比较小,约为14。港口区年降雨量在17002900 毫米。全年降雨量集中在夏季,68 月份的降雨量约占全年总降雨量的50%60%;春季和秋季大致相同,降雨量各占全年总降雨量的17%23%。港口区地处东亚的季风区,因而风向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每年9、10 月至翌年 3、4 月,受北方大陆性干冷气团控制,盛行东北风,沿海地区最多风向为北 东北风。 4、5 月至 8、9 月受海洋性暖湿气团控制,盛行西南和东南季风, 最多风向为西南 东南风。年均风速在 2.04.0 米/秒,其分布特点是,自西向南递增,自岸向

16、海洋递增。风速年变化,一般是冬季大,夏季小,但最大风速出现在夏季台风袭来期间。就月平均风速来看,11 月至翌年 1 月为月平均风速最大时期,其中 11 月份平均风速在 6 米/秒以上, 12 月份在 7 米/秒以上, 1 月份达到最大值 8.6 米以上, 68 月份平均风速不大,一般在 5.5 米左右。沿海地带八级以上的大风日数一般在 510 天,分布趋势是海上多于陆地。最大风速主要在台风天气过境时出现。本地区域内年平均相对湿度在80%以上。从季节变化来看, 最大湿度多发生在春、夏两季。由于西南和东南季风带来海上的暖湿气团,49 月份为高温高湿时期,相对湿度有时高达93%98%;最小相对湿度一

17、般出现在秋、冬季节受冬季风控制时期,秋高气爽,降雨量少,空气干燥,相对湿度有时可低达5%10%。2.6.2.4 自然灾害本地区属于多雷暴区域。 由于湿度高,每当冷空气交汇,以及热力过剩旺盛时期,都能引起雷暴的频繁发生。年平均雷暴日数在100 天以上,以39 月份最多。雷暴出现的平均初日在 3 月上旬,雷暴出现的平均终日约在10 月中旬。本地区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台风、 暴雨、强风与大风。台风天气一般始于 5 月,终于 11 月,其中 7 月受台风影响最多、约 35 年一遇;8 月次之、 37 年一遇; 5 月和 11 月极少。暴雨天气以 68 月最多,其中 7、8 月份以台风引起的暴雨最多, 6

18、 月份主要以低温、低压类暴雨和锋面切变类暴雨为主。第三条水生生物资源状况2.6.3 水生生物资源2.6.3.1 海洋浮游植物据调查,港口区近海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港口区海区为75 种,企沙半岛海区为67 种。种类组成以硅藻类占绝对优势,甲藻的种类数量较少;群落结构有明显的季节更替,春季出现的种类少于秋季, 多样性指数介于 0.194.08 之间。浮游植物平均总量及其分布特点是:春季,防城港海区为54104 个/m3 ,企沙半岛海区为1370104 个 /m3 ,平均总量为4个/m3;秋季,防城港海区为3140104 个/m3,企沙半岛海区为1154 104个/m3,平均总量为 3136104个

19、/m3。各海区浮游植物平均量均2370 10为秋季高,春季低。2.6.3.2 海洋浮游动物据调查,港口区近海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防城港海区,春、秋两季度月内共出现48 种,出现种类最多的类群是水母类和橈足类。企沙半岛海区春、秋两季度共出现43 种,出现种类最多的类群为水母类,其次是橈足类。已鉴定的浮游动物的生态性质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沿岸暖水种,二是沿岸暖温种, 三是大洋暖水种。 浮游生物种类数变化, 防城港海区是秋季多于春季, 企沙半岛海区是春季多于秋季。 浮游动物个体平均总量及其分布特点:春季,防城港海区为 42 个/ m3,企沙半岛海区为 17 个/ m3;秋季,防城港海区为 27 个/

20、 m3,企沙半岛海区为 17 个/ m3。2.6.3.3 海洋底栖生物据调查,渔澫岛海域底栖生物共有100 种,分属 61 科、83 属。其中;软体动物 28 种,多毛类 21 种,甲壳类 26 种,棘皮动物 9 种,底栖鱼类13 种,其它种类3 种;种类组成以软体动物出现的种类最多,其次是甲壳动物、多毛类、底栖鱼类和棘皮动物。企沙半岛共有底栖动物87 种,其中:多毛类12 种,软体动物13 种,棘皮动物6 种,底栖鱼类17 种,其它种类 3 种;种类组成以甲壳类最多, 其次是底栖鱼类, 多毛类和软体动物种类数接近,棘皮动物的种类最少,仅为甲壳动物的1/6。底栖生物数量分布:渔澫海域,春秋两季

21、月平均生物量平均为133.65克/米 2,春季,平均生物量为126.94 克/米 2,其中:软体动物为124.94 克/米 2,甲壳动物为 1.70 克/米 2,其它棘皮动物、底栖鱼类等的生物量极少;秋季,软体动物生物量为127.29 克/米 2,底栖鱼类为 7.28 克/米 2,甲壳动物为 3.96克/米 2,其它类群的生物量比春季略有增加。企沙半岛海区,春秋两季月平均生物量为 13.37 克/米 2。春季,生物量为 3.67 克/米 2,其中:多毛类为 2.35 克/米 2,软体动物为 0.65 克/米 2,底栖鱼类为 0.53 克/米 2;秋季,棘皮动物生物量占主导地位,为 20.42

22、克/米 2,软体动物和多毛类的生物量几乎相等,分别为 0.95 克/米 2 和 0.94 克/米 2,甲壳动物的生物量为 0.64 克/米 2。2.6.3.4 海洋经济藻类本地区海域内可供养殖的经济藻类主要有红藻门、江蓠科的海南江蓠( Gracilaria hainanensis C.F.Chang et B.M.Xia)和江蓠(G.verrucosa Papenfuss)两种。2.6.3.5 海洋游泳动物据调查,本地区海域有鱼类 212 种,隶属 16 目、 77 科、 132 属,其中:中上层鱼类 30 种,近底层鱼类 72 种,底层鱼类 110 种,多获性鱼类达 50 种。主要经济鱼类有

23、:二长棘鲷、蓝圆鯵、鲻鱼、断斑石鲈、真鲷、马鲛、中华青鳞鱼、斑鰶、海鳗、金色小沙丁鱼、 脂眼鲱、鲐鱼、天竺鲷、短尾大眼鲷、 海鲶、多齿蛇鲻、 黄斑鲾、海鳗、红鳍笛鲷、 黑鲷、黄鳍鲷、石斑鱼、石鲈鱼等。近海水域尚有一定数量的长毛对虾、墨吉对虾、斑节对虾、日本对 虾、赤虾、锯缘青蟹、梭子蟹等,以及台湾火枪乌贼、拟目乌贼、中国枪乌贼等头足类和腔肠动物的海蜇等。综上所述,港口区近海水域浮游生物较为丰富,这为该海区鱼、虾、蟹、贝等经济动物的生长繁衍提供了充足的饵料, 因此,本海区的生物环境良好。表2-1:港口区沿海已开发养殖的海洋经济动物一览表品 种用 途生长环境食 性利用程度备注石斑鱼食用浅海肉食性少

24、量养殖红鳍笛鲷食用近海肉食性少量养殖鲈鱼食用浅海肉食性规模养殖银鲳食用近海肉食性少量养殖花尾胡椒鲷食用浅海杂食性少量养殖多鳞鱚食用浅海杂食性少量养殖真鲷食用浅海杂食性少量养殖美国红鱼食用浅海杂食性少量养殖外来品种卵形鲳鲹食用浅海杂食性少量养殖斑节对虾食用浅海杂食性少量养殖墨吉对虾食用浅海杂食性少量养殖长毛对虾食用浅海杂食性少量养殖日本对虾食用浅海杂食性少量养殖刀额新对虾食用浅海杂食性少量养殖锯缘青蟹食用潮间带泥滩 泥沙底肉食性适度养殖滩华贵栉孔扇食用浅海浮游和底栖底播增殖贝单细胞藻类巴菲蛤食用低潮带至浅海泥沙浮游和底栖少量增养底单细胞藻类殖栉江珧食用低潮带至浅海泥沙浮游和底栖少量养殖底单细胞藻

25、类竹蛏食用低潮带至浅海泥沙浮游和底栖少量养殖底单细胞藻类文蛤食用浅海细沙或泥沙底浮游和底栖规模养殖单细胞藻类花蛤食用浅海细沙或泥沙底浮游和底栖规模养殖单细胞藻类泥蚶食用浅海泥沙底浮游和底栖适度养殖单细胞藻类近江牡蛎食用低潮线附近至 7 米半浮游植物和有机规模养殖咸水浅海质东风螺食用肉食性少量试养南美白对虾食用潮间带至陆基杂食性规模养殖外来品种2.6.3.6 淡水渔业资源1、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浮游植物主要有金藻、黄藻、硅藻、甲藻、裸藻、绿藻、兰藻等七门类的大部分品种, 只是随季节变化和不同水体中,呈现品种结构与数量上的多少而已。浮游动物原生动物,轮虫类、枝角类和桡足类均有分布,底栖生物有摇蚊幼虫

26、、水蚯蚓、内壳类等。2、水生植物资源全区淡水水域植物资源水生植物有芜萍、水浮莲、苦草、水花生、水葫芦等,陆生植物有禾本科植物、豆种植、青菜类,以及薯叶、玉米叶、甘蔗叶、萝卜叶等,还有黑麦草、窜叶松香草、象草等。3、水生动物资源淡水渔业资源有鱼类、虾类、蟹类、贝类等近百种,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虾蟹类、贝类有30 多种,隶属于4 个目、 8 个科,分别为:鲤形目里有 1 个科,其中鲤科品种有鲤、鲫、草鱼、青鱼、鲢鱼、鳙鱼、红鲤、建鲤等。鳅科品种有泥鳅。鲶形目里有3 个科,其中胡鲶科品种有胡鲶,鲶科品种有鲶鱼,盔鲶科品种有灰鲶。鲈形目有4 个科,其中丽鱼科品种有罗非鱼,脂科品种有大眼鳜,鳢科的品

27、种有斑鳢、月鳢,鳗鲡目里的鳗鲡科品种有鳗鲡, 合鳃鱼科的品种有黄鳝。 其中池塘、水库养殖品种以四大家鱼和鲤、罗非鱼占大多数。表 2-2: 防城港市港口区开发利用的淡水经济动物一览表品种用途草鱼食用青鱼食用鲢鱼食用鳙鱼食用生长环境山塘、水库山塘、水库山塘、水库山塘、水库食性开发利用情况备注草食已养殖肉食已养殖滤食已养殖滤食已养殖鲤鱼食用山塘、水库杂食已养殖杂交鲤食用山塘、水库杂食已养殖鲫鱼食用山塘、水库杂食已养殖鲮鱼食用山塘、水库杂食已养殖野鲮食用山塘、水库杂食已养殖胡子鲶食用山塘、水库杂食已养殖鲶鱼食用山塘、水库杂食已养殖桂花鱼食用山塘、水库肉食性已养殖月鳢食用山塘、水库肉食性已养殖乌鳢食用山

28、塘、水库杂食性已养殖鳖食用山塘、水库杂食性已养殖白鲳外来品(短盖巨脂食用山塘、水库杂食已养殖种鲤)外来品罗非鱼食用山塘、水库杂食已养殖种第四条水域环境状况我区近岸海域主要海洋功能区环境质量基本满足环境保护目标要求,近岸养殖海域环境状况总体较好,符合第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 水域环境监测主要包括溶解氧、化学需氧量、叶绿素-a、无机氮、磷酸盐、活性硅酸盐、总磷、总氮、石油类、悬浮物等18 种,根据 2016 年监测数据分析表明,我区规划养殖区大部分监测指标均符合第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要求,除红沙海域养殖区,据3 月份监测,无机氮超标; 5 月份监测,无机氮超标率达100%,无机磷超第二类海水水质标

29、准的站位占57.1%,其余因子均符合第一、 二类海水水质标准, 主要原因是由于毗邻钦州港扩建码头引起水质变化造成的超标。第五条水域滩涂承载力评价港口区位于防城港市东面,南临北部湾,海岸线长达 351.13公里,岸线曲折,港湾众多。全区滩涂和浅海水域广阔,滩涂面积约1.2 万公顷。沿岸海域的海水温度全年平均为23。冬季温差较大,在9.317.5之间,水温的分布趋势是沿岸水温较低,外海水温较高;夏季水温较高,在27.132.5之间,水温的分布趋势是沿岸略高于外海,温差不大,分布比较均匀。本地区海域的盐度。河口地区受淡水影响,盐度较低,在离岸10 米等深线的水域, 盐度全年在 2932范围内波动。

30、夏季是全年盐度最低时期,其中:钦州湾入海的径流最大,盐度最低,光坡镇红沙一带盐度在18 左右,企沙近海为27 。防城港海域盐度略高,在25 27,分布相对比较稳定。冬季为高盐度期,钦州湾一带盐度在27 31,光坡镇红沙一带海域为29。防城港域盐度在30 31。年平均盐度,光坡镇红沙一带海域为19.31 。近海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防城港海区为 75 种,企沙半岛海区为67 种。港口区近海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防城港海区,春、秋两季度月内共出现48 种,出现种类最多的类群是水母类和橈足类。企沙半岛海区春、秋两季度共出现43 种,出现种类最多的类群为水母类,其次是橈足类。渔澫岛海域底栖生物共有100

31、种,分属 61 科、 83 属。其中;软体动物 28 种,多毛类 21 种,甲壳类 26 种,棘皮动物 9 种,底栖鱼类 13 种,其它种类 3 种;种类组成以软体动物出现的种类最多, 其次是甲壳动物、 多毛类、底栖鱼类和棘皮动物。企沙半岛共有底栖动物 87 种,其中:多毛类 12 种,软体动物 13 种,棘皮动物 6 种,底栖鱼类 17 种,其它种类 3 种;种类组成以甲壳类最多,其次是底栖鱼类,多毛类和软体动物种类数接近,棘皮动物的种类最少,仅为甲壳动物的 1/6。据调查,本地区海域有鱼类 212 种,隶属 16 目、 77 科、 132 属,其中:中上层鱼类 30 种,近底层鱼类 72

32、种,底层鱼类 110 种,多获性鱼类达 50 种。主要经济鱼类有二长棘鲷、沙丁鱼、黄鲫、马鲛、石斑、鱿鱼、墨鱼等;主要经济甲壳类有赤虾、 长毛对虾、日本对虾、青蟹和梭子蟹等;主要贝类有文蛤、牡蛎、花蛤、日月贝等。我区近岸海域主要海洋功能区环境质量基本满足环境保护目标要求,近岸养殖海域环境状况总体较好,符合第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 根据我区水域滩涂承载力分析,我区可发展养殖水域滩涂面积7650 公顷,其中浅海贝类养殖 5600 公顷,浅海经济鱼类养殖500 公顷,滩涂贝类养殖 700公顷,陆地海水养殖700 公顷,工厂化养殖150 公顷。第七节水产养殖产业发展分析第一条水产养殖产业发展现状目前,

33、港口区水产养殖分为近海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两大类,海水养殖区分为海上养殖区、滩涂及陆地养殖。据统计,2016 年全区水产品总产量为 21.48 万吨,其中养殖水产品产量为15.62 万吨,水产养殖面积为5935 公顷。全区渔业总产值23.64 亿元,渔业总产值占全区农业总产值的89.45%以上,继续保持在农业中的主导地位。2.7.1.1 海水养殖业现状港口区海水养殖业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浅海滩涂贝类养殖; 二是潮间带和沿岸陆基的虾、 蟹类养殖;三是海上经济鱼类网箱养殖和牡蛎筏式养殖。据统计, 2016 年全区海水养殖面积5452 公顷,约占水产养殖总面积的 91.86%;海水养殖产量 15.18

34、 万吨,占全区渔业总产量的 70.66%;海水养殖产值达 16.8 亿元,占渔业总产值的 71.08%。其中:滩涂贝类养殖面积 3552 公顷、产量 12.8 万吨,分别占海水养殖面积和产量的 66.37%、84.32%,滩涂贝类养殖在全区海水养殖业中占着主要的地位。浅海滩涂贝类养殖的品种包括:近江牡蛎、文蛤、泥蚶三大类,其中:近江牡蛎养殖面积为2750 公顷、产量为9.73 万吨,分别占海水养殖面积和产量的51.38%、64.1%;文蛤养殖面积为780 公顷、产量为 3.05 万吨,分别占海水养殖面积和产量的14.57%、20.09%;泥蚶养殖面积为22 公顷,产量为270 吨。近年以来,随

35、着市场对优质水产品需求量增加,虾、蟹和海水经济鱼类养殖迅速发展, 特别是对虾养殖, 养殖面积由 2000 年的 1277 公顷,发展到 2016 年的 1372 公顷,约占海水养殖总面积的25.64%;养殖对虾产量达 1.53 万吨,约占海水养殖产量的10.08%;对虾养殖模式也由过去的粗放式养殖发展到目前的集约式养殖,全区标准化对虾养殖池塘面积已达到 62%以上。另外,浅海贝类养殖也得到迅速发展,特别是花蛤的养殖,2016 年养殖面积达到3333 公顷,产量达 2.5 万吨。此外,海水经济鱼类、蟹类养殖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2016 年全区海水经济鱼类养殖面积为 161 公顷、产量为 569

36、5 吨,分别占海水养殖面积和产量的 3.0%和 3.75%;青蟹养殖面积为 126 公顷,产量 459 吨,分别占海水养殖面积和产量的 2.35%和 0.3%。目前,我区海水养殖业已由以传统的滩涂贝类养殖为主, 逐步发展到贝类、虾、蟹和海水经济鱼类等多品种养殖的格局, 养殖品种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对虾、蟹类、海水经济鱼类等优质品种养殖已逐渐成为今后我区海水养殖业发展的主要方向。2.7.1.2 淡水养殖业现状2016 年,全区淡水养殖面积为483 公顷,约占水产养殖总面积的8.14%;淡水养殖产品产量约 0.44 万吨,约占水产品总产量的 2.62%;淡水养殖业产值达 0.5 亿元,约占渔业

37、总产值的 2.1%。淡水养殖业中,池塘面积 463 公顷、产量 3420 吨,分别占淡水养殖面积和产量的 79.42%、76.94%;其它水域养殖面积120 公顷、产量 985 吨,分别占淡水养殖面积和产量的 20.58%和 21.83%;池塘养殖是我区淡水养殖的主要方式,淡水养殖品种主要是鲢鱼、鳙鱼、草鱼、鲤鱼、罗非鱼。2.7.1.3 主要经验近年来,我区渔业实现了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1、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渔业经济发展区委、区政府一直把水产养殖业作为促进全区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制定了一系列鼓励政策和配套措施来促进全区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区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大力抓好渔业产

38、业结构调整, 加强水产养殖开发和挖潜力度,促进了全区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2、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养殖品种结构,养殖产品质量和效益有了较大的提高“十二五 ”期间,由于产品供求关系逐步由短缺转为相对过剩以及社会消费状况的不断变化, 名特优新品种的效益越来越明显, 由此刺激了养殖业者的生产积极性, 名特优新品种养殖迅速发展。 特别是市场畅销、 经济效益较好的品种,如:南美白对虾、卵形鲳鲹、美国红鱼、珍珠龙胆石斑鱼、多鳞鱚、牡蛎、文蛤、中华鳖等。名特优新品种的比例不断增加,有效地促进了养殖质量和效益的大幅度提高。3、渔业的产业化经营初步形成我区渔业已逐步形成了一批主导品种,如:近江牡蛎、文蛤、南美白对虾

39、等,出现了一批带动力和辐射力较强的产业基地,如对虾、牡蛎、文蛤、网箱鱼类养殖基地等。 随着养殖生产的发展, 与之相关的各种社会化服务体系如种苗生产、技术推广、产品销售等逐步建立和完善。4、大力推广应用高新技术,产业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近年来,区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强了渔业科普和新技术推广应用工作,加大了技术培训和指导工作力度,正确引导养殖生产者实行科学养殖,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批新的养殖品种、 养殖模式和养殖技术得到了较好的推广应用,如:浅海网箱鱼类、浅海浮筏吊养牡蛎、高位池养殖对虾、红树林滩涂青蟹养殖等。5、水产苗种基地初具规模我区进一步加大了海水养殖苗种的生产力度,目前,全区拥有16

40、家海水育苗场,育苗水体达 8.3 万立方,全区对虾育苗能力达 28 亿尾以上,在很大程度上供应我区对虾养殖发展的苗种需求。6、渔业资源和渔业水域环境保护得到进一步加强区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认真贯彻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和国家农业部制定的伏季休渔制度、 海洋捕捞 “双控”制度等一系列法规、 制度,进一步加强了对电、炸、毒鱼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加强了渔业资源和渔业水域环境的保护,取得了明显成效。2.7.1.4 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养殖水域发展空间受到制约。 一方面,随着城镇化、 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日趋紧张;另一方面,工业、农业和生活等外源污染有增无减,养殖水域受污染、挤占,一些传统水域

41、的养殖功能已逐渐退化。土地资源的紧缺和养殖环境的污染已成为水产养殖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二是养殖行业管理相对滞后。 苗种、饲料、鱼药等渔需物资质量良莠不齐,投入品的经管、 使用不规范等现象依然存在, 水产种苗及成品的质量标准和检测体系、水生动物防疫检疫体系、 渔业环境监测体系尚未完善,渔业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渔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发展不协调。主要表现在 :1、养殖品种结构还不十分合理,名特优水产品养殖发展仍较慢; 2、传统养殖方式仍占主要地位, 应用高新技术的养殖方式发展缓慢, 沿海离岸深水海域的养殖还没有得到很大发展。四是渔业基础设施建设仍较落后。 全区水产原良种场繁育体系、

42、 病害防治体系、批发市场、信息网络仍没有得到建设; 技术推广体系还没有健全;渔业执法队伍的交通、通信设备仍十分落后,执法能力不强。五是产业的规模效应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渔业产业缺乏合理的规划和科学的布局,缺乏 “龙头 ”企业的带动,缺乏品牌效应,虽然近年来合作社蓬勃发展,但千家万户分散的养殖经营整合程度不高, 种苗生产供给、 生产资料的供应、 养殖技术的规范, 产品的流通等得不到相对的统一, 致使产业的规模效应没有得到充分凸现。第二条区域经济发展方向2.7.2 .1 区位条件北部湾是我国距东南亚各国以及南亚海湾区最近的口岸, 是中国与东盟的结合部, 泛珠三角经济区与东盟经济区、 东亚与东南亚的

43、连接点, 也是西南地区加强与东盟和世界市场联系的重要门户。 改革开放以来, 国家已批准设立深圳特区、 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等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2008 年初国家又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 。港口区地处防城港市东南部, 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区域和西南、泛珠三角与东盟三大经济圈结合部, 是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 也是带动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的重要支点。 港口区三面环海,海岸线总长 351.13 公里,南濒北部湾,东邻粤港澳,西与越南隔海相望,是中国内地进出东盟各国最重要的中转基地和大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 此外,港口区作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前沿和连接东盟国际通道重要之地

44、, 拥有国家一类口岸 3 个,边地贸码头 2 个。同时还享受国家有关沿海开放地区、 民族地区、边境地区、西部地区以及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等优惠政策。2.7.2 .2 经济总量2016 年,全区渔业生产总产值完成 236401 万元,同比增长 5.65%;全区水产品总产量 20.694 万吨,同比增长 2.24%。其中水产养殖面积 8.8 万亩,产量 14.8331万吨,产值 173778万元,同比分别增长 0.1%、3.17%、5.7%;海洋捕捞产量 5.861 万吨,同比保持零增长。2.7.2 .3 产业结构与调整方向“十二五 ”期间,随着市场对高质、优质水产品需求量增加,虾、蟹、贝类和海水

45、经济鱼类养殖迅速发展。 海水养殖业已由以传统的滩涂贝类养殖为主,发展到贝类、虾、蟹和海水鱼类等多品种养殖的格局,养殖品种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对虾、近江牡蛎、文蛤、青蟹和海水鱼等品种已逐渐成为我区海水养殖业的优势品种,2016 年,全区海水养殖面积约80280 亩,比 2010 年增加约 5000 亩。1、对虾养殖面积保持稳定,养殖模式逐步向工厂化养殖发展推广应用了对虾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和无公害标准化工厂化养殖技术,对虾养殖业涌现出如防城港市鑫润养殖有限公司,公司采取与广东海洋大学等大学合作, 推广清洁养殖模式示范和清洁养殖新技术,改造池塘养殖模式,增加蓄水、处污等养殖设施,采取生态处理废水技术

46、,优化养殖环境,改变了长期集中、 单一放养一个品种的养殖方式, 减少养殖环境污染,提高了抗风险能力,建设标准化工厂化养殖模式。到2018 年,对虾工厂化养殖面积达 1500 亩,产量约 3750 吨,产值约 1.1 亿元。2、离岸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有了突破性发展2012 年启动金鲳鱼产业化开发项目,2015 年投资者成立注册广西双合盛业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和广西大桂海洋科技生物有限公司,计划投资2000 万元实施 “离岸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产业化开发项目”,目前已投资1500 多万元,已建成抗风浪网箱28 口、养殖水体约 6.0 万立方米。到 2020年底,全区离岸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规模将增加30

47、万立方米,比2016年增加 24 万立方米,增长 400.0%,养殖鱼类产量达 2380 吨、产值约 5712 万元。3、滩涂贝类养殖保持稳定,筏式吊养殖贝类发展迅速全区文蛤养殖面积保持1.2 万亩、产量3.05 万吨;牡蛎养殖面积达4.1 万亩、产量达 9.73 万吨,滩涂贝类养殖产值约11.9 亿元。为充分利用海上水域资源,大力发展离岸深水抗风浪筏式吊养牡蛎,2015 年涌现出一批如广西双合盛业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广西桂海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港口区海马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等企业,目前总投资8800万元,已建设离岸深水抗风浪筏式吊养牡蛎面积约950 亩。到2020年,全区离岸深水抗风浪筏式吊养规

48、模将增加2000亩,养殖牡蛎产量达5.3 万吨、产值约 2.6 亿元。第三条水产养殖前景预测2.7.3.1 渔业资源丰富,基础良好,发展潜力巨大。1、近年来,我区渔业实现了持续、快速、稳定发展,渔业经济总量有了较大的增加,为今后渔业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和经验教训。2、政策机遇。国务院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 201311 号)提出:以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坚定不移地建设海洋强国,以加快转变海洋渔业发展方式为主线, 坚持生态优先、 养捕结合和控制近海、拓展外海、发展远洋的生产方针, 着力加强海洋渔业资源和生

49、态环境保护,不断提升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着力调整海洋渔业生产结构和布局,加快建设现代渔业产业体系; 着力提高海洋渔业设施装备水平、组织化程度和管理水平, 不断提高海洋渔业综合生产能力、 抗风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着力加强渔村建设和优化渔民就业结构,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到 2020 年,海洋渔业基础设施状况显著改善,物质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科技支撑能力显著提升, 海水养殖生态健康高效, 渔船数量和捕捞强度与渔业资源可再生能力大体相适应, 海水产品供给品种丰富、 质量安全,海洋渔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渔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 形成生态良好、生产发展、装备先进、产品优质、渔民增收、平安和谐的

50、现代渔业发展新格局。2009 年 12 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颁布实施,意见提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积极发展畜牧水产业, 重点发展奶水牛和草食畜禽,支持水产健康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扩大对虾、罗非鱼、珍珠等优势产品养殖规模。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支持在农产品主产区建立较为完备的加工体系,运用财政贴息、补助等办法支持发展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015 年,根据自治区创建现代农业园区的要求,我区决定以红沙、沙螺寮为中心开展现代特色海洋渔业(核心)示范区建设, 示范引领全区现代渔业发展, 重点建设标准化池塘养殖区、设施化渔业示范园、 休闲渔业

51、创意区、水产品加工区,全面提升全区渔业现代化水平。港口区地处北部湾沿岸,既沿海又沿边,发展渔业的条件十分优越。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颁布实施,给我区渔业发展带来了极好的发展机遇。3、我区渔业水域资源丰富,目前开发利用率还较低,潜力巨大。港口区海岸线长达 351.13 公里,滩涂面积约 1.2 万公顷。4、自然环境优越,亚热带海洋气候和良好的海水水质,为渔业的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5、养殖优良品种开发潜力巨大。我区沿海有石斑鱼、红鳍笛鲷、鲈鱼、多鳞鱚等名优鱼类和方格星虫、 沙蚕等经济价值较高的海洋动物, 这些海洋生物的养殖目前还处于小规

52、模的状态, 苗种来源于自然海区。 因此,突破上述品种育苗和养殖技术, 对于今后养殖业的发展将有极大的促进作用。6、水产品市场潜力巨大。一是未来 10 年,我国人口的增加,对水产品的消费量也将增加,特别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水产品消费的能力将大幅度提高;二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将使西部地区的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水产品的消费结构也将趋于优质化、 多样化;垂钓和观赏渔业将成为城镇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农村市场的开拓也将拉动常规水产品消费市场;三是港口区沿海工业的快速发展, 核电、钢铁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建设,城市人口将不断增加,水产品的消费也将逐年增加; 四是港口区地处大西南的出口门户

53、, 面向东南亚,毗邻广东,接近港澳,这将为水产品出口贸易提供广阔的市场。7、港口区区位和区域优势明显,为水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和国内西南地区市场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建立,整个贸易区实行经济一体化和零关税制,将有利于沿海地区在更大的范围、更宽的领域和更加广阔的空间内,根据国际市场和东南亚市场的需要组织渔业生产,有助于借鉴吸收东南亚发达渔业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并根据本地区渔业发展的需要,优化配置宜渔资源, 提高渔业生产的产业化水平,把沿海地区丰富的渔业资源优势转化为强大的经济优势,进一步拓展国际及东南亚市场, 实现水产品出口市场的多元化,扩大出口,发展创汇渔业。2.7.3

54、.2 水产养殖产业发展规划从 “十三五 ”起到 2030 年,我区渔业增长方式将从追求产量、产值、面积向效益、品质、安全转变,水产养殖功能区划也将以此为基础,根据养殖模式、品种结构调整来确定优势产业。1、浅海贝类生态健康养殖区规划目标:到2030 年,养殖总面积5600 公顷,年产量达到25.0 万吨,产值达到 17.5 亿元。规划布局:主养品种以近江牡蛎、文蛤、花蛤、巴非蛤、华贵栉孔扇贝、翡翠贻贝等为主养品种,位于光坡、企沙半岛南部浅海,形成浅海贝类生态健康增养殖区。执行的养殖标准:无公害食品近江牡蛎( NY 5154-2002)、无公害食品 蛤(NY/T 5288-2006)等。规划方案:养殖方式以底播养殖、浮筏养殖、自然增殖为主,此外还有自然增殖等方式。 根据水域环境状况, 对各养殖区进行划型分类, 合理控制养殖密度,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