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专业毕业论文

上传人:ra****d 文档编号:73507898 上传时间:2022-04-11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5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经济专业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经济专业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经济专业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资源描述:

《经济专业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专业毕业论文(2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目录摘 要3Abstract.3引言4一、和平村设施农业开展的现状4一和平村概况4二和平村设施农业开展的历史演变4三和平村设施农业开展的现状5四和平村设施农业开展的特点51、设施建设日趋科学、完善52、花色品种越来越多,适用范围更加广泛53、技术要求越来越高64、区域布局越来越明显65、设施农业结构分工越来越细6五设施农业经济效益分析7、蔬菜经济效益开展趋势分析72、不同蔬菜品种经济效益比拟83、不同栽培技术应用经济效益比照分析8二、和平村设施农业开展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9一和平村设施农业开展存在的问题91、设施落后、机械化水平低、作物连作障碍严重92、技术不到位,生产安排欠合理、专业化水平低

2、103、市场风险大,蔬菜结构趋同104、品牌意识不强10二制约和平村设施农业开展的主要因素111、资金因素112、制度因素113、思想因素11三、和平村设施农业与三元朱村的比拟12一和平村和三元朱村设施农业开展情况比拟分析12二三元朱村设施农业开展模式借鉴14四、和平村设施农业的开展思路与模式15五、和平村做强设施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16一完善生产设施,推广科学种田17二改良土地承包制度,打破田地界限17三加大资金、政策扶持力度17四强化加工销售,走产业化经营道路18五大力拓展外部市场18六培育优势品牌,走市场化、品牌化营销的路子18七建立风险防范机制,抓好风险预警19结论19致谢20参考

3、文献20附录22 做强和平村设施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研究学生: 指导老师: 摘 要:本文以和平村为研究对象,针对目前和平村设施农业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变革经营方式,由目前的批发市场+农户模式积极向龙头企业+生产基地模式转变是解决小生产和大市场之间的矛盾的有效途径。龙头企业+生产基地的开展模式是农业开展的方向,它可以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根底上打破田地界限,通过土地经营权入股等方式建立生产基地,使农业生产方式由小生产向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转变,而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的建立也可以使农产品获得更多的附加值,延长产业链,他们二者的结合在实现了农产品的产、加、销一体化的同时也解决了小生产和大市场之间的

4、矛盾。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龙头企业+生产基地模式可以吸收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不仅为从事设施农业生产的这局部农民提供就业,而且也可以解决城镇化过程中失去土地的农民的就业问题,实现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关键字:和平村;设施农业;经营模式;生产基地Research of measures to enhance Heping village agricultural facilities and to increase peasants income Abstract:From the study of agricultural facilities problem in Heping village

5、, a way to solv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small production and big market is found in this paper. That is to change the mode of operation from the current pattern of “wholesale market + peasants into the model of “leading enterprise +production base. Firstly,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base of leadi

6、ng enterprises + production base is a direction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household contract responsibility system, the model can be helpful in breaking the boundaries of fields and changing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patterns into standardized production. With the urbanization proc

7、ess forward, “leading enterprises + production base “model can absorb a large amount of surplus labor. That is it will be helpful,not only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facilities in this part of farmers to provide employment, but also to address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farmers lost land employment.

8、And it also can help to achieve the transfer of surplus labor force.Secondly,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deep processing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the enterprise will have the ability to gain more value-added products and to extend industry chain. Combination of the two, agricultural integration of p

9、roduction, processing and marketing is been made. Then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small production and the big market could be easily solved. Key words: Heping village; agricultural facilities; Management pattern; Production base引言设施农业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自然环境的制约,实现了由季节性生产常年供给到全年生产满足供给的历史性跨越。它在丰富人们“菜篮子的同时也为农

10、民提供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成为解决“三农问题中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各地也相继把开展设施农业作为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突破口。宁夏立足当地农业和农村开展实际,大力开展设施农业,目前设施农业已开展为局部市、县的主导产业,在促进农民致富带动整个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历史性转变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设施农业已成为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但目前还存在着经营体制落后、投入缺乏、布局分散、规模小、品牌产品缺乏、产中产后效劳不到位等问题,加之各地设施农业的广泛开展,竞争加剧,一家一户的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也日益突出。针对这些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我选择具有典型性的

11、宁夏平罗县和平村作为研究对象,经过调查摸清该村设施农业开展的现状,分析其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并比照设施农业走在全国前列的山东省三元朱村的开展模式提出开展当地设施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希望借此为我村及周遍地区设施农业的开展有所帮助。同时,由于和平村地处城乡结合部,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耕地占用日益严重,它对设施农业的开展又提出了新的挑战,对和平村进行研究也为更多城郊经济的研究开辟道路。一、和平村设施农业开展的现状 一和平村概况和平村是城关镇下辖的十六个行政村之一。地理位置优越,毗邻城关镇蔬菜批发市场,靠近109国道,交通便利。全村人口1973人,占全镇2.52%,土地近2000

12、亩,人均一亩。和平村因属于城乡结合部现已被划入城市规划区,随着城镇化步伐的推进,截止目前,已征耕地500亩,主要用于开发区、住宅等的建设,先后建成东华园,世纪家园,唐徕小区,平罗四小等。二和平村设施农业开展的历史演变和平村种植蔬菜历史悠久。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后,土地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普通温棚即第一代以土木结构的温棚便在此扎根,经过二十八年的开展,现已几乎全部被采光更好、劳动强度相对降低、设计更科学、效益也更好的第二代温棚所代替,并且第三代以砖和钢架为骨架的节能温棚也有相当程度的开展,现已到达设施温棚总数的30%,并且以沼气、厕所、温室、养殖四位一体的生态温室在此也具有广阔的开展空间,

13、经济效益更为可观,代表着节能温室的开展方向。温棚类型由过去单一的塑料大棚、小拱棚开展到现在的塑料大(中)棚、小拱棚、普通日光温室、节能日光温室并逐步向四位一体温室过渡。目前和平村温棚的开展正处于成熟阶段。在其数十年的开展过程中,培养了一批掌握丰富经验的种田能手,与此同时,也面临着种植品种单一、病虫害日益严重、作物连作障碍严重等问题,加之农民长期在温室潮湿的环境下劳动易患风湿等疾病,这些都严重制约了设施农业的开展。三和平村设施农业开展的现状全村500多户,其中一半从事设施蔬菜种植,平均每户有1.5亩蔬菜大棚,占全镇47%。蔬菜大棚占到了一半以上,其中第二代节能温室占到相当大比例,近50%,第三代

14、钢架大棚占到30%,其余为小型简易拱棚。近几年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设市蔬菜种植面积有扩大的趋势,但由于处于城郊结合部,规模的扩大受到限制。农民收入50%来自设施蔬菜,人均收入达3860元。为了鼓励设施蔬菜的开展,当地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积极的扶持措施,对设施农业的开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扶持方式灵活多样,主要有农户每建一个棚半亩以上补助300元钱或者5000块红砖,对于钢架采取村上和社员各负一半的方法;除了资金的支持,乡镇府也注重技术的推广。每年春秋定期请市、区农业专家讲课,一年开办两期农业技术培训班,发放?农民之友?、?科学种田?、?节能温室常见疾病及防治?等书籍;不定期组织社员外出观摩,取

15、得了良好成效。现有一个蔬菜协会,主要从事新品种的引进,在种植技术方面为农民提供方便,但尚未形成农民组织的生产销售协会。在资金上,当地农村信用合作社加大了对长期深入到农村生产第一线的科技特派员创业工程的资金扶持力度,发放授信额度分别为10万元,8万元,6万元的金、银、铜信用贷款卡,对创业规模较大的特派员实行“绿色通道,自治区特派员专项资金给予贴息支持。截止2004年平罗县信用合作社共发放贷款615万元,其中特派员孙尚忠承包县育苗中心7个高标准日光温室,两年育苗250万株,主要销往和平村、合作村等周边设施蔬菜专业村,为蔬菜的按时种植和优质品种的推广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带动周边菜农增收220万元。四和

16、平村设施农业开展的特点1、设施建设日趋科学、完善设施蔬菜生产水平的上下关键在于设施,即温棚结构的科学合理与否1。从节能温室技术推行以来,节能温室设计结构不断改良完善,采光、保温性能越来越好。目前普遍应用的是第二代节能日光温室,这种温室在冬季不进行人工加温的情况下,不仅可生产各种叶菜,而且能够满足各种果菜生长发育所需的温度条件,拓展了设施蔬菜品种生产领域。在全县节能日光温室中,第二代温室所占比例逐年上升,数量已到达1237座,占19.1%。新建生态温室87座,占1.3%。其中,和平村日光温室中第二代温室比例也有明显上升,到达658座,占全村67.5%。2、花色品种越来越多,适用范围更加广泛花色品

17、种越来越多。1997年冬春季日光温室果菜面积只有260亩,占温室生产的25%;到2002年,冬春季日光温室果菜面积已达854亩,占温室生产的85.7%。温室生产的蔬菜品种由开展初期的4-5种,现在已经有30多个品种,除保持过去传统的韭菜、芹菜、油菜、小白菜等叶菜类品种和茄子、辣椒、西红柿、黄瓜等果菜类品种的生产外,近年来,又相继增加了温室葡萄、小甜瓜、西瓜、樱桃番茄等精细瓜果蔬菜的生产。种植茬口也有初期的一年种植两茬模式,开展到现在一年三茬或立体复合种植模式,实现了春提前、秋延后,排开上市。并且随着设施农业的开展,应用范围也随之扩大,现已根本覆盖了大农业。目前在和平村种植业主要是蔬菜生产和瓜果

18、类生产,并向花卉类生产扩展,在畜牧生产中,羊、生猪、奶牛、家禽等的养殖业也在不同程度运用设施技术,取得了较好效益。和平村有3户农民还积极利用日光温室进行菌类生产,一个菇棚可收入8000-10000元,增收效果明显。设施农业的开展极大的丰富了市场供给,在农民增收的同时也满足了城乡居民多样化的需求。3、技术要求越来越高日光温室生产作业机械及配套设施是现代农业的重要装备之一。应用设施农业生产技术,能大幅度提升可控条件下的集约化、高效化生产经营水平,将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保证作物稳产高产,显著地提高农业整体效益,促进农业经济协调开展2。据调查,近年来,从全县范围看在节能日光温室蔬菜生产上,

19、主要推行了四项配套技术。一是温室蔬菜二氧化碳施肥技术,增强作物光合作用,有利于营养的生产与积累;二是膜下滴灌、渗灌技术,节水增效;三是蔬菜嫁接技术,增强作物抗害虫和疾病的能力;四是张挂反光幕技术尤其是在果菜类生产方面,使蔬菜得到充足的光照,增产增收。另外,加大了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推广力度,推广了无公害蔬菜的生产,全县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面积到达88.5%。这四项配套技术在和平村正处于推广普及阶段,蔬菜嫁接技术随着复种指数的提高使病虫害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得到农民的认可,用南瓜嫁接黄瓜技术已取得成功,有效抵抗了病虫害,增强了抗病防虫的能力,保障了农民经济效益的获得。4、区域布局越来越明显从全县来看

20、,日光温室呈连片集中开展趋势,根本以自然村、行政村或乡镇地域为界,形成区域布局。据调查,全县50%以上农户有节能温室的自然村和行政村到达16个,温室数量到达2600多座,占全县节能温室总量的40%。,根本形成一批设施蔬菜专业村,设施温棚占全县温棚数量的50%以上,全村80%以上的农户从事设施蔬菜生产,这些农户60%以上的收入来自于设施蔬菜。虽然温室栽培技术得到大力普及但受土壤等生产条件限制,农民经过长时间的种植尝试,因地制宜,最终选定了几个品种进行生产,由此涌现了一批:“辣椒村、“西红柿村、“黄瓜村等特色农业村。其中和平村以油菜、黄瓜闻名,但各个村不同的队又再次别离,独具特色。5、设施农业结构

21、分工越来越细从生产、销售环节考察,设施蔬菜生产分工越来越细化。蔬菜的育苗与温室大面积生产已经有分工的趋势。县农业技术效劳中心建设了专门的蔬菜育苗中心,每年为农户提供优质种苗80余万株。局部设施蔬菜生产集中的地方,个别农户靠过硬的生产技术,也逐步搞起了专门的蔬菜种苗培育,为周边菜农效劳。据调查,全县专门从事蔬菜育苗的农户已经到达13户。设施蔬菜的开展得益于流通运销环节的畅通。在销售方面,以县城关蔬菜批发市场为龙头,周边县区蔬菜贩运个人组成的运销队伍,使全县包括设施温棚在内的蔬菜能够及时向外扩散。除县城的蔬菜专业批发市场以外,在温棚集中的较远乡村初步形成了田间市场和路边市场。一些蔬菜贩运组织和个人

22、直接到田头收购,菜农就近可以完成交易。五设施农业经济效益分析设施蔬菜总体经济效益明显高于其它农作物种植效益,但设施蔬菜内部由于设施条件不同,应用技术到位情况等差异,其经济效益也不尽相同。、蔬菜经济效益开展趋势分析从经济效益方面考察,横向比拟,设施蔬菜生产经营的经济效益在种植业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亩收益是种粮收入的10倍以上3;高效节能日光温室含生态温室与其他温室相比,其经济效益也具有明显优势;纵向比拟,推广节能日光温室十多年来,特别是设施蔬菜大规模开展起来以后,其经济效益并没有随蔬菜供给量的增加而降低。相反,在耕作技术和优良品种等新技术的推广运用下,温室蔬菜效益根本平稳,并通过改造老温棚、改善

23、种植技术,应用新的栽培方式和新的作物品种,使经济效益呈逐步提高趋势。根据1998年秋至1999年春平罗县蔬菜站组织对880座节能日光温室进行的调查显示,平均每棚的经济收入为5558.4元,折合亩收入为11116.8元。其中亩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有20座,占2.3%,亩收入在20005000元的有227座,占25.8%;亩收入在500010000元的有409座,占46.5%;亩收入在1000015000元的有177座,占20.1%。2001年,节能日光温室平均亩产量6060公斤,平均亩产值10138元,比2000年增加1488元,增幅17.2%;最高亩产值15800元,最低4000元。其中亩产

24、值在5000元以下的占8.2%,500010000元的占64.4%,1000015000元的占25.4%,15000元以上的占2%。日光温室蔬菜已经成为一些乡村农户家庭经营的主要产业和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分类型设施蔬菜生产经济效益比照表表1 单位:公斤、元 项 目节能温棚普通温棚大小弓棚生态温室根底设施投入每座5000300012508500平均亩产量6060450030008000平均亩产值101387050450013000注:按2002年度数据计算分年度设施蔬菜经济效益比照分析表表2 单位:亩、元生产年度面积平均亩产值最高产值最低产值1999年87631350030002000年1500

25、045002001年101381580040002002年112001400030002、不同蔬菜品种经济效益比拟设施蔬菜品种与经济效益之间有高度的正相关关系。受市场消费拉动和内在价值不同影响,生产蔬菜品种的不同,获取的经济效益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叶菜类相对水、肥、光、气条件、设施条件、生产管理等要求较低,经济效益一般也不高,平均亩产值为3545元;果菜类要求相对高于叶菜类,经济价值普遍也高于叶菜类,平均亩产值9200元;与前两类蔬菜相比,温室瓜果类生产要求更高的条件,人财物投入更大,经济价值大,经济效益非常好,平均亩产值一般在13500元左右。不同蔬菜品种经济效益比拟表表3 单位:亩、元蔬菜类

26、别面积平均亩产值最高产值最低产值叶菜类1230354550001000果菜类99559200150007000瓜果类151350021000100003、不同栽培技术应用经济效益比照分析新技术应用水平的上下,决定着经济效益的大小。据调查,1997至1999年应用“四配套技术的温室三年平均亩产值达15273元,比非应用配套技术的温室每亩增加产值3532.3元,增收30.5%。2001年度全县温室四配套技术应用面积1073.5亩,应用率37.5%;节能日光温室平均亩产量增加,增幅13.3%;平均亩产值到达10138元,增幅17.2%。对姚伏镇的174座日光温室的调查,有109座使用了黄瓜嫁接,二氧

27、化碳施肥,张挂反光幕以及膜下软管滴灌中的几项配套技术,新技术使用率到达62.6%。使用以上配套技术的温室亩收入为13996.6元,比未使用配套技术的温室亩收入多4715.1元,提高33.7%。黄渠桥镇红光村5队16户的8座节能日光温室全部采用了膜下暗灌,安排的茬口都相同。第一茬均为叶菜类芹菜,第二茬均为果菜类西红柿,第一茬棚收入在40005700元之间,第二茬棚收入在37004800元之间,两项折合亩收入在1733024418元之间。详见表4设施蔬菜“四配套技术应用效益表4年度应用面积平均亩产量与未采用配套技术温室比照例尺亩增收增幅%2000年184010050152002年220211080

28、29由上表可见,设施蔬菜内部设施应用条件不同,应用技术到位情况差异导致经济效益的差异。和平村在设施配套技术应用方面相对更为落后,通过调整种植产业结构和改善生产设施将会进一步发挥出设施蔬菜的产出优势,增加农民收入。因此和平村设施农业具有巨大的开展潜力。二、和平村设施农业开展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一和平村设施农业开展存在的问题1、设施落后、机械化水平底、作物连作障碍严重日光温室结构布局不够合理。在温室设计建造上,主要表现在温室前、后屋面角小,墙体及后坡厚度不够,通风口设置不当,温室长度缺乏,环境自控能力差,相邻温室前后距离缺乏而造成相互遮光,从而导致温室采光不良,升温、保温、蓄热、降温效果不理想。墙

29、体材料上主要以土墙为主,牢固性差,内部设施缺乏。机械化水平底。温室内大多无加温设备,假设遇连续几天降温会引起作物受冻;灌溉条件差,多采用大水漫灌,会引起室内温度变化大,室内温度过低容易引起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养分流失和土壤板结。无气体施肥设备,不能进行施肥,产量低,室外无防寒沟,室内热量通过土壤横向水平向外传递而损失;室外无卷帘设施只能依靠手工操作,从种植到上市整个管理过程几乎全部靠手工操作,加大劳动强度,生产效率底。尽管卷帘设备等机械化设备的引进可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农产品品质,但由于其投资较大,农民在躲避风险意识下不愿投入,影响设施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据研究仅利用机械化卷帘比人工每天节省时间约

30、两个小时,省力、省时也增加了作物的光照时间4。由于配套设施得不到应用,使蔬菜品质差,竞争力下降。作物连作障碍严重。和平村主要种植作物以黄瓜、西红柿、辣椒等蔬菜为主由于多年连作,种类单一,复种指数高,施肥量大并且薄膜的季节性覆盖改变了自然状态的水分平衡,土壤得不到雨水的充分淋湿冲洗及温室内特殊的水分由下而上的运输方式致使盐份在土壤表层聚集,另外过量的施用化肥和偏施氮肥是引起温室土壤盐类聚集的直接原因,这种肥水管理不合理造成土壤板结及土壤有害微生物增加致使病虫害日益严重,蔬菜产量低、品质劣及一系列不良反响,严重威胁日光温室的可持续开展。2、技术不到位,生产安排欠合理、专业化水平低一是技术指标不到位

31、。受农户技术条件和技术效劳单位效劳能力的限制,还有相当一局部菜农对设施蔬菜生产经营技术尤其是高品质、高科技含量的精细蔬菜品种生产技术,掌握不很熟练,生产要领不到位,操作规程得不到落实。二是蔬菜茬口安排不合理,造成产量、品质、上市时间、效益等不能到达预期标准,影响了设施蔬菜的开展和农户生产的积极性。三是单个生产基地专业化生产水平还不高。表现在:蔬菜品种布局零乱,同类蔬菜品种成片成规模种植的少之又少。3、市场风险大,蔬菜结构趋同尽管设施蔬菜从大的方面讲是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但实际效益的取得,还需要农户把握好市场5。农户对市场的认识和把握依然是难题。生产什么,安排什么时间上市,需要认真研究和逐步摸

32、索。生产实践中常常出现同样的设施、同样的蔬菜品种,同样是具有多年蔬菜生产经验的农民管理,因为种植时间上的不同,其产品售价有相当大的差异,直接影响到农户一茬甚至整个生产年度的效益。他们之间的差距就在于对市场信息的把握和判断。许多农民对市场信息的瞬息万变感到难以捉摸和应对。从外表上看,这主要是由农民自身素质和差异造成的,分析其深层次的原因不难发现,一家一户的小生产方式不适应大市场的要求。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村经济生产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方面经济运行机制发生变化,农业开展愈来愈受市场供求规律的支配,另一方面农民有了一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的行为受

33、产品价格引导,价格高时农民易“一哄而上,供大于求,价格下降又易“一哄而下,反而陷入“菜贱伤农的怪圈,从而蔬菜出现卖难局面,实质是结构性过剩18。4、品牌意识不强设施蔬菜的生产没有充分利用水、土、气等环境无污染的有利因素,没有发挥出预期的效果6。据调查,农户在温棚中普遍使用化肥、农药的情况十分突出,化肥的使用技术多为传统的使用方式,设施农业产品中药物残留令人担忧,直接影响了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现有蔬菜产品生产仍是以大路品种为主,周边地区蔬菜品种结构趋同。优质蔬菜品种短缺,无公害蔬菜缺乏,同时销售方式主要是以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影响了农产品的销路和经济效益。在采后加工环节上,技术投入较少而使技术水平

34、更低,主要表现在蔬菜商品采后处理技术投入小于当前实际需要,配套设施缺乏,大局部上市蔬菜未经清洗、分级、药物处理、遇冷、包装等措施而直接销售,在洁净蔬菜上市上还是一个空白,农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分散经营和质量的不统一严重影响了产品品牌的树立。二制约和平村设施农业开展的主要因素1、资金因素日光节能温室建设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的工程,建造使用面积为0.5亩的日光节能温室需要资金8000元左右,加之,水、电、路等根底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更大,并且随着这几年建造材料价格的上涨,本钱有增高的趋势。近年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也在上涨,农民投入本钱日趋加大,既制约了农民增收也影响了农民对设施农业的再投入,直接限制其

35、规模的扩大和水平的提高。尽管一方面政府采取了一些筹措资金的措施,支持农民开展设施农业,但金额有限对收入较低的农民而言,资金缺乏的矛盾仍很突出,依靠群众自筹建设有一定的困难。另一方面,由于认识缺乏,农民等、靠、要思想严重,多渠道投入的机制还未形成。三是金融机构改革不能适应新形势开展的需要,现行的金融体制性障碍直接限制了金融机构对农业的支持严重制约着县域经济开展。农村建设资金严重短缺,农村信用社资金规模过低,贷款范围较窄,就和平村来看,对农业的扶持对象目前主要是科技特派员,农民贷款因抵押等因素限制仍然很难,商业银行参与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对农业产业化工程的资金支持力度太小;邮政储蓄吸收农村资金不

36、能投入当地“三农开展,形成了县域资金“只出不进的单向流动。商业银行的存多贷少和邮政储蓄的只存不贷,造成县域资金大量外流。这对县域经济开展构成了极大制约,加之银行贷款的落实存在一定难度,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设施农业的顺利开展。2、制度因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赋予了了农民土地经营权,土地作为大多数农民的低保,是农村稳定的保障7,所以这项制度必须长期坚持,而它又导致了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致使农业经营规模小与农业产业化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要求实现土地集中经营,另一方面由于人和耕地的刚性逆向作用使得农民种植业规模越来越小,要解决这一矛盾必须要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的根底上尊重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允许农民

37、以买断土地经营权,合作入股经营等方式对农村经营体制进行改革。只有当农业生产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农产品的标准化,无公害化才有实现的根底,从而保障产品的市场化。3、思想因素受文化水平制约,农民思想保守。一是相当一局部群众思想观念保守。表现为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满足于现状,怕冒风险,缺乏投资意识和创业精神。在经济并不宽余的情况下,对于设施农业这样一种相对投入较高的新工程,没有足够的勇气。二是文化素质偏低。不同文化素质对新事物的理解和认识有显著差异,对新技术的掌握和应用也有差异。设施蔬菜生产经营需要较高的文化素质来接受新的生产管理技术,由于文化素质不高,掌握设施蔬菜生产技术的人寥寥无几,使这项技术的大面

38、积推广受到了限制,影响了设施蔬菜产业的开展进程。三、和平村设施农业与三元朱村的比拟一和平村和三元朱村设施农业开展情况比拟分析就目前和平村开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我们不妨来看一下设施农业开展走在全国前列的山东寿光三元朱村设施农业产业化过程,来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从表5可以看出和平村和三元朱村两个设施农业尽管在开展时间上相差无几,但开展至今,和平村在温室设施、种植品种、种植结构、规模、管理水平、技术应用程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农民经济组织的开展程度等上都已远远落后于三元朱村。分析原因除了当地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同外,经营模式那么是制约其开展的最重要因素。根底设施、种植品种、生产技术以及管理水平主要解决的

39、是生产方面的问题,保证适应市场需求的高质量农产品的产出,而加工、销售渠道以及信息的获得途径那么解决的是销售方面的问题也即市场问题。和平村和三元朱村在这两个方面上的差距可归纳为在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面前,两个村子在应对能力上的差距,反映在外部是经营模式运行的结果。批发市场+农户模式是一家一户的小生产和大市场之间的矛盾突现阶段8。这种模式中,农户的生产与市场需求之间认识是脱节的,农户之间的生产各自独立,在生产的时间、品种、规格上完全按照个人对市场的判断,种植的品种和规模具有很大的随意性。由于市场的信息的缺乏和滞后,农民凭经验判断市场需要,判断的失误使生产的产品常常卖不出去。一家一户生产的农产品尽管

40、在数量上比以往确实有大幅增加,但相对于日益广阔的市场而言,仍然是小批量、非标准化的生产、满足不了大市场的需要。此时,只要协调处理好小生产和大市场的关系,生产力就会得到极大地解放,表现在外部就是设施农业的迅速开展。如表5 所示当和平村一直在批发市场+农户的这种模式中徘徊不前时,三元朱村早已率先迈出了协调小生产和大市场的步伐,大刀阔斧的进行经营方式的变革,探索出了批发市场+专业生产销售协会+农户和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农户这两种较为完善和高效的经营模式,它实际上是生产方式不断调整以适应生产力的过程,也是实现小生产和大市场有效对接的过程。和平村与三元朱村设施农业开展比拟表表5三元朱村和平村根本情况人口

41、800人,210户,耕地1060亩。2003年,全村新开展无公害蔬菜800亩,实现经济总收入306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000元,存款余额超过1380万元。人口2000人,250户,耕地2000亩,年人均收入3860元温室设施集大棚滴灌、模板护墙、电动卷帘、钢架支撑、微机控制于一体的高标准大棚以二代土墙、钢架节能日光温室为主品种先后引进了国外樱桃、番茄、花色椒等出口蔬菜品种,国内外共26类150多个品种,试验推广了20多项新技术传统种植以黄瓜、西红柿、油菜、辣椒为主,已培育成功的有温室葡萄、小西瓜、樱桃番茄配套技术嫁接技术、二氧化碳施肥,张挂反光幕以及膜下软管滴灌技术广泛应用黄瓜嫁接技术处于

42、推广阶段。销售渠道龙头企业定单收购,在大中城市设立“乐义蔬菜专柜,形成终端销售渠道,产品远销国外通过城关镇批发市场销往银川、内蒙等地,并在蔬菜产地集中上市期间出现田间地头直接收购的田间市场和路边市场。资金政策支持在1989年村干部带头集资建棚时政府提供6万元贷款建起17个新型蔬菜大棚,此后在建立生产基地时财政又投入250万元,并且在其他相关根底设施方面财政也在不同程度给与支持目前农户每建一个棚半亩以上补助300元钱,对于钢架采取村上和社员各负一半的方法;或者每棚改补300元钱为5000块红砖。对科技他派员发放小额贷款管理资本投入、种植技术、产品检测、产品标识等进行统一管理,全面推行农药、种子等

43、生产资料的连锁经营,统一进货、统一管理,以使产品到达绿色食品标准依靠长期形成的传统的田间种植技术管理方式加工上市蔬菜经清洗、分级、药物处理、遇冷、包装等措施后上市销售,并开发成功蔬菜汁、蔬菜胶囊等产品几乎未经加工就上市销售农民组织寿光市共拥有农产品行业协会8个,协会会员单位36个,普及生产、流通、销售多个领域现有一个蔬菜协会,主要从事新品种的引进,尚未形成蔬菜加工销售组织信息来源依靠村组干部、农村经纪人、农业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和经营大户进行信息传递农民长期生产销售经验判断和市场上价格变化引导经营模式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农户批发市场+专业生产销售协会+农户批发市场+农户二三元朱村设施农业开展模式

44、借鉴图1所示是三元朱村设施农业开展过程中出现的几种主要的经营模式开展示意图它实际上反映了小生产和大市场这对矛盾不断整合的动态过程。图1小生产和大市场矛盾凸现农户+集市贸易批发市场+农户订单上市龙头企业+农户批发市场+生产基地+农户批发市场+中介机构+生产基地+农户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农户龙头企业+生产基地批发市场+专业生产销售协会+农户 经营模式开展示意图从图1可以看出, 经营模式正经历着由低级向高级、向更合理的方向开展,它们之间并不完全是一种替代关系,开展至今形成几种模式共存的局面。在第一种农户+集市贸易经营模式中由于剩余产品少,并不存在生产和销售即市场的矛盾。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对农产品需

45、求的增加,批发市场也大量开始建造,农户开始大批量的生产主要用于上市交易获利的农产品,形成了批发市场+农户模式9。它自身开展到一定阶段,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日益突出,由于销售渠道的不同,生产和市场的矛盾的调整也从批发市场和龙头企业这两种形式进行调整。为解决批发市场+农户模式中的一家一户生产中的小生产所带来的非标准化问题,生产基地应运而生。基地化的开展整合了生产力,使得农户被初步组织起来统一对外,既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又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以往面临的市场风险。随着生产基地的开展,从农户中别离出专门帮助农户与市场建立联系的营销专业户,发挥着批发商和经纪人的双重作用,随着它的逐渐开展壮大最终形成中介机构。中

46、介机构的出现虽然发挥了及时传递产销信息的作用,为农产品上市高效交易提供了方便,但也出现了中介商盘剥程度日益加重的现象,加大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本钱负担。为减少利益损失,在农户与市场之间诞生了农民自己组织成立的合作销售组织,销售中介机构以及销售合作组织的主要功能是为农产品的销售提供便利条件,并不涉及农产品生产环节中生产资料的购置、产前产中效劳等。这种只效劳流通不效劳生产的局面明显不利于标准化和规模化大生产的进行,不能保证产品绿色化和无公害化,阻碍了订单农业的大规模开展,为解决这一问题专业生产销售协会应运而生。这种由协会出面统一批量购置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普遍比市场价低;同时协会可以统一会员农产的质量

47、标准,从而保证了产出品的优质和标准化,也使销售价格普遍比分散经营时要高,因此协会对农民具有较大的吸引力。龙头企业的出现是为了降低生产基地中农户所面临的系统化市场风险和适应农产品高的附加值的要求。“龙头企业+农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小生产和大市场价之间的矛盾,但由于双方的地位不同具有先天的脆弱性,农民缺乏讨价还价的能力并且也要承当企业破产不兑现收购合同的风险,企业方面只能满足对农产品的数量要求,质量难以控制。 为躲避以上问题和风险逐渐派生出“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 生产基地 +农户模式,生产基地一方面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的效劳和技术指导另一方面为龙头企业提供农产品原料的检验、收购和粗加工效劳,龙头

48、企业一般把收购款拨付给生产基地由其再分散支付给农户,减小了企业和农户双方所面临的风险。这种模式虽然有所进步但中间环节的存在依然制约着劳动生产力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农业产业化组织开展的最高模式应该是在兼顾效率和公平的原那么下尽量简化中间环节促进农户向龙头企业内部融合,完全实现产供销一体化、农业工厂化、农民工人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国际化。四、和平村设施农业的开展思路与模式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针对和平村选择一个与其自身开展水平相适应的经营模式,处理好小生产和大市场的关系,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通过对各个开展模式的分析,结合和平村设施农业的实际,我认为营造龙头企业+生产基地的模式是拉动该地设施农业开展的内

49、在动力。 综合图1经营模式开展示意图可以看出模式的开展受市场发育程度、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开展程度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其中生产基地的建立是开展的根底。建立生产基地可以有效地解决小生产所带来的问题,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生产,保证产品的质量,也可以保证农产品绿色化和无公害化,加速订单农业的开展;建立专业生产销售协会可以同时解决产品生产和市场的问题,但它直接受农民组织程度上下的影响,因此不易通过外部条件的改善来迅速促使它的形成,且农民组织的产生也是以生产基地的建立为前提。所以建立龙头企业+生产基地模式是解决目前和平村小生产和大市场矛盾的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式。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图2土地集约经营农户生产基地龙头

50、企业+减少市场风险增加附加值 龙头企业+生产基地模式图 在图2龙头企业+生产基地模式中,首先要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转制度,允许农民通过土地经营权入股等方式使农户参与到生产基地中去,实现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向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转变。农户既可以在生产基地中就业成为农业工人又可以按股分红,将自己的命运和生产基地紧紧联系在一起,调动生产的积极性。生产基地那么和龙头企业通过签订订单的形式联系在一起。生产基地可以实现规模经营,对农药、化肥等农资实行统一购置、统一管理降低生产本钱。生产基地的建立也有利于新技术的引进和配套机械的使用,保证农产品的质量,从而为龙头企业提供可靠的货源。龙头企业那么可以相对及时准确的向

51、生产基地反映市场需求,减少生产基地由于信息不畅盲目生产所带来的市场风险,实现生产基地和市场的有效对接,并且经过龙头企业加工后农产品的附加值也会增加。整个模式中政府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农户向生产基地的转化还是龙头企业的建立或引进都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全面合理规划、政策和财政等方面的支持主要是构筑龙头企业来实现。 龙头企业+生产基地的开展模式是农业开展的方向,它可以吸收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不仅为从事设施农业生产的这局部农民提供就业,而且也可以解决城镇化过程中失去土地的农民的就业问题,实现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五、和平村做强设施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和平村在认准龙头企业+生产基地的模式后,更要

52、完善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才能使这个经营模式正常运行,才能充分发挥经营模式的优越性,使设施农业更好的起到辐射带动作用,以到达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一完善生产设施,推广科学种田设施栽培具有节水、节肥、有效利用光能、土地利用率高等优越性。然而现有日光温室的光能利用率、土地利用率偏低,加之温室后墙与后坡阻碍了相当一局部散射光,立柱多,遮光严重,温室内空间较小,不利于机械化作业和环境控制18,因此其结构和性能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改良,进行合理布局,优化现有温室结构,实行环境控制,把高科技新成果应用于设施农业,建立标准的科技示范基地,以点带面,模范带头;推广高标准种菜、养猪、沼气、厕所的“四位一体 循环开

53、展模式,在提高建设质量的同时合理利用资源,大力提高设施农业对资源的利用率,以降低设施农业生产本钱。标准技术操作规程。按照无公害产品的要求制定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标准,推广无土栽培、蔬菜嫁接、增施气肥、膜下滴灌、生物防病、低毒害农药防虫、张挂反光幕等设施蔬菜生产管理技术,严格制定施肥、灌水、病虫害防治、以及光热气等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标准化措施,力求生产无污染蔬菜,满足社会对绿色食品的消费需求,提高经济效益。二改良土地承包制度,打破田地界限一家一户经营的温棚,没有集中连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设施农业经济效益的发挥。有关部门要对此进行积极引导,鼓励农户进行规模化连片建设,并给予补贴,在坚持家庭

54、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同时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转机制,允许农民以买断土地经营权,合作入股经营等方式使种植大户或种植能手能得到更多属于自己使用的土地,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进行规模经营,以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走标准化、无公害的路子。这样从长远看也是小农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必要途径。它在适应农业产业化的要求的同时也是顺应城镇化进程的形势,通过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适应城郊经济开展的要求。城镇化使得耕地越来越少,客观上要求位于县城周围的村庄生产方式必须由原先的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10。一是农民要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由普通品种的蔬菜生产向精细作物生产转变。如:和平村温室葡萄种植已取得成功。葡萄宽行种植油菜、番茄,

55、效益成倍提高,四年生亩产4000-5000公斤,同时还有其他作物,平均亩产值2-2.5万元,实现亩效益1.5-2万元,比大田葡萄增加0.7-1万元,增收50%,其投入产出比为1:5-6。二是扩大设施农业的应用范围,适应城镇化的开展,向花卉类种植扩展,观光农业也具有广阔的开展前景。三加大资金、政策扶持力度设施农业对地区经济条件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它的高投入、高产出的的特点决定农用设施的投入要坚持多元投入机制11。开辟以农户和其他经济组织为投资主体,各级财政扶持为主导,社会资金为补充的多渠道投入机制,尤其要鼓励工商企业和外商投资设施农业,以此来迅速扩张农用大棚的设施规模,提升其生产经营的内在素质,要

56、抓紧研究制定配套的财政、税收、价格等促进设施农业开展的经济政策,充分运用经济政策手段抑制盲目建设,优化资源配置,推进设施农业的合理有序开展。一方面,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要抓住产业调整机遇,适时放贷,对开展设施农业给予必要的信贷支持。设施农业效益高,当年投入、当年见效,当年就能还贷。另一方面,各级政府也要协助农行和信用社积极清收贷款,用良好的信誉争取金融部门的更大支持,实现“双赢。四强化加工销售,走产业化经营道路开展农产品加工提高附加值。利用蔬菜脱水加工技术,开发冬春季节脱水蔬菜品种的生产,加强蔬菜上市前的处理、贮藏保鲜和加工包装技术的推广应用,延伸无公害绿色蔬菜生产环节,提高设施农业产品附加值

57、和市场竞争力12,最终使设施农业生产和销售各环节效劳呈现系列化,产品走上产业化经营路子。五大力拓展外部市场要大力拓展外部市场,拓宽流通领域,组织专门力量常年在周边城市和地区进行信息收集、分析和研究,建立起蔬菜种植研究基地和销售窗口,与国内各大蔬菜批发市场实现信息联网,保持对市场信息的快速反映态势。对现有农村市场要进一步完善功能,使其向跨区域、远辐射、大规模、高档次方向开展;结合资源优势在区位条件较好地区规划建设一批专业批发市场;逐步形成以全国性或区域性大型市场为中心、以地区性批发市场为骨干、以遍布乡镇的专业市场和集贸市场为结点的农村市场流通体系。建立以信息和市场指导蔬菜生产的效劳机制。通过组织

58、供需见面、产品洽谈等形式,使设施农业生产基地更多地与销售商签订购销意向协议,使蔬菜生产更具有稳定性和目的性,减少随机性和盲目性。六培育优势品牌,走市场化、品牌化营销的路子产品的竞争力在于优质化和品牌化。对保鲜条件苛刻、利润微薄的蔬菜产业来说,减少中间环节,注重内在质量,走品牌之路,以规模求效益是唯一的开展之路,品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直接表达13。要把打造蔬菜品牌作为推进设施蔬菜市场化的重要手段,实施品牌开展战略。以专业批发市场为依托,推销品牌。根据地方蔬菜特色,积极开发和注册自己的蔬菜品牌,制定相应品牌生产、管理、加工技术标准,甚至产品包装标准。通过抓专业批发市场将本地品牌蔬菜在县外、区外广

59、泛宣传,在相关媒体上深入介绍产品特性。把产品市场批发与品牌推销有机结合起来,树立推销品牌就是培育和创造品牌的过程,就是抢占市场,推销产品的过程,逐步形成良性循环。以标准化和无公害生产做保障,完善品牌。产品质量是产品品牌的保障,产品品牌要经得起消费者的检验,必须保证过硬的质量。标准化和无公害生产是产品质量的内在要求,必须狠抓不放。培育品牌蔬菜,要紧紧围绕标准化和无公害做工作,争取产品国内国际质量标准认证,提高品牌知名度。以加工、包装为切入点,提高品牌。强制推行蔬菜产品包装标准化。实现统一的包装规格和标准,严格包装检验,树立蔬菜品牌的新形象。七建立风险防范机制,抓好风险预警我国农业一直都在经受自然

60、风险和市场风险的严重困扰,随着经济社会的开展、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入世效应的显现,我国的农业风险有逐年加剧之势。从全国这个宏观范围讲为降低农业的风险,增强农业的竞争力,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风险预警机制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自然灾害预警系统的科学化和系统化14。首先要整合技术资源和设备,重组技术设备和监测手段,形成对自然灾害的整体预警优势。其次是组建专家队伍,根据自然灾害变化的情况,对各种数据进行综合研究并及时提出预防灾害的对策。建立一套完整的农产品市场预警系统。首先建立信息收集子系统。具体措施是:要发挥涉农部门、统计部门和行业协会的作用,及时采集和报送准确的数据和信息,

61、这是获得国内外农产品市场信息的主要来源。要注重收集农产品市场的相关信息,还要对相关信息进行跟踪。其次要建立信息加工子系统。建立一支市场分析专家队伍,对农产品的生产量、市场需求量、价格走势及市场风险等进行分析预测,并提出相应躲避风险的对策。另外还要建立信息发布子系统。将信息分门别类,通过通讯媒体定期或不定期向企业和农民及时发布并上报决策部门。再者就是完善信息接收系统,建立覆盖各省、市、县、大多数乡镇以及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中介组织、经营大户和农民的农村市场信息效劳网络,积极推进各地信息平台和乡镇信息效劳站建设,加大信息网络向乡镇延伸的力度,充分发挥县、乡农业技术推广站、农经站的作用,联

62、合其他涉农部门,依靠村组干部、农村经纪人、农业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和经营大户,把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送到农民手里。建立切实有效的农业风险应急处理体系。农业风险应急处理体系是在农业生产经营者遭遇风险时进行补救的一种重要措施,补救及时,可以尽量降低风险损失。结论设施农业开展历史悠久,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开展,设施农业的内涵越来越丰富,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集约经营越来越高效,已成为现代农业重要标志之一15。我国近代温室产业始于20世纪30年代北方的冬季不加温的“日光温室,开展至目前已形成不同档次、不同系列的温室产品,产业规模已初步形成。从结构上看,就普通蔬菜而言,目前产需已根本平衡,大量蔬菜已出现了季节性、区域性过剩,价格下跌,效益也随之下降,而一些稀有品种仍供不应求,效益良好。无公害蔬菜开展前景广阔,且从全国来说蔬菜的供求关系已由卖方转向买方市场,人们对蔬菜质量的要求更高,因此设施蔬菜向着优质化、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