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和对策分析毕业论文

上传人:s**** 文档编号:73505061 上传时间:2022-04-11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12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和对策分析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和对策分析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和对策分析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资源描述: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和对策分析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和对策分析毕业论文(3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 . . 商业大学毕业论文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与对策研究毕业论文任务书:学院:会计学院班级:专业:会计学毕业论文题目: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与对策研究立题目的和意义:立题目的:本文研究目的旨在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相关理论问题,从上市公司的角度总结了其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具体细致地分析了现行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可能利用的盈余管理手段,以期对公众的理性投资有所指导。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防过度盈余管理、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对策,为相关部门在新准则下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防上市公司滥用盈余管理提供建议和方法。立题意义:通过研究,可以丰富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理论容,极大促进现代会计理论与其研究方法的

2、演变发展,同时可以使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行为产生理性的认识,更加深刻透彻地理解其披露的盈余信息的涵,谨慎投资,切实维护自身利益。技术要求与工作计划:技术要求: 1选题适当,符合本专业的研究畴。 2论文容充实、论点论据充分、英文摘要准确。 3逻辑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文字简练、术语规、数学模型(案例分析)运用适当,图表形式正确。工作计划:1指导教师做论文撰写讲解,审定题目,制订资料的收集计划。 2实习期间指导教师通过、互联网与学生随时沟通,了解论文资料收集和提纲写作情况。 3返校后论文质量监控小组做开题审查。 4指导教师对论文进行审阅和修改,推荐优秀论文。 5论文质量监控小组做论文定稿的审查。 6评

3、阅教师做论文评阅。 7学院答辩委员会组织论文答辩。时间安排:2011.11.1712.14审定毕业论文题目,指导学生如何撰写毕业论文提纲;审定毕业论文提纲,完成开题审查与开题答辩。2012.03.0805.03 毕业实习、搜集资料、撰写毕业论文初稿。2012.05.0405.15 学生返校,向指导老师汇报毕业实习与初稿写作情况。2012.05.1705.21 论文中期检查。2012.05.2206.04 修改论文与定稿。2012.06.0206.04 上交毕业论文,最后审查论文容与格式。2012.06.0706.08 审阅人评阅论文,学生做答辩准备。2012.06.0906.14 毕业论文答辩

4、。指导教师要求:(签字) 年 月 日教研室主任意见:(签字) 年 月 日院长意见:(签字) 年 月 日毕业论文审阅评语一、指导教师评语:指导教师签字:年 月 日毕业论文审阅评语二、评阅人评语:评阅人签字:年 月 日毕业论文答辩评语与成绩三、答辩委员会评语:四、毕业论文成绩:专业答辩组负责人签字:年月日五、答辩委员会主任单位: (签章) 答辩委员会主任职称:答辩委员会主任签字:年 月 日25 / 35摘要对于盈余管理的研究,至今仍然是会计学界和经济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逐步成熟,盈余管理这一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特别是在上市公司体现的更为明显。盈余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

5、企业渡过暂时的财务危机,在稳定物价和增强投资者信心等方面也有一定的效果,但过度的盈余管理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不利于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不利于企业长远的发展等恶果。在介绍盈余管理的研究背景的基础上,概括了研究目的和意义,总结了国外学者以往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阐释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含义,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基本特点,并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与盈余造假与盈余操纵进行了比较。从多个角度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动机与可能利用的盈余管理手段。最后,根据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分析结果,提出了防止上市公司过度进行盈余管理的对策。关键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公司治理AbstractT

6、he study of earnings management began in the1980s, but so far, earnings managementis still one of the hot researches in the area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 academic.With therapid development and increasingly mature of Chinas market economy, the issue of earningsmanagement is also increasingly obviou

7、s, especially in listed companies.To a certain extent,earnings management can help the companies pass a temporary financial crisis, keep pricestability and enhance the confidence of investors, but the excessive earnings management willcause the distortion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besides that, it

8、is not good for the allocation ofsocial resourced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long-term development. Thispaper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purpose and meaning ofsurplus managementon the basis of introducing the background of the research and summarizes scholars past research results in the domestic and

9、 international.Combining the concrete conditions,it introduces The meaning of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of listed companies,analyze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of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Then compare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earnings fraud and earnings manipulation. Anal

10、ysize the motives and earnings management means of listed companies to manage earnings from multiple angles. In the end,it raised some new countermeasure to control over earnings management of listed companies based on the above result of analysis.Keywords:listed companies;earnings management;corpor

11、ation governance目录摘要IAbstractII1 绪论11.1 研究背景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1.2.1 研究目的11.2.2 研究意义21.3 国外研究现状21.3.1 国外研究现状21.3.2 国研究现状32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概述52.1 盈余管理的含义52.2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基本特点62.3 盈余管理与盈余造假的区别62.4 盈余管理与盈余操纵的区别72.5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动机82.5.1 获得配股资格动机82.5.2 避免退市动机82.5.3 改善证券市场形象动机92.5.4 高层经理人员的变动动机92.5.5 银行借款动机93 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主

12、要手段103.1 上市公司利用会计手段进行盈余管理103.1.1 利用公允价值计量进行盈余管理103.1.2 利用无形资产进行盈余管理103.1.3 利用投资性房地产进行盈余管理113.1.4 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113.1.5 利用借款费用的资本化进行盈余管理123.1.6 利用所得税进行盈余管理123.2 上市公司利用非会计手段进行盈余管理123.2.1 利用关联方交易进行盈余管理123.2.2 利用资产重组进行盈余管理133.2.3 利用资产评估进行盈余管理143.2.4 利用地方政府的支持进行盈余管理144 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对策164.1 改进证券市场监管的相关制度安排164.

13、1.1 完善股票发行机制164.1.2 进一步完善配股政策164.1.3 改进退市制度164.2 完善会计准则的实施工作174.3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174.3.1 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174.3.2 促进独立董事作用发挥184.4 提升上市公司管理人员社会道德184.4.1 营造健康的思想道德舆论环境184.4.2 建立健全法律制度环境194.5 加强注册会计师的监督194.5.1 改进相关机制以保持审计机构的独立性194.5.2 加强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204.5.3 改革对注册会计师的管理以优化人才结构204.6 规政府行为204.6.1 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204.6.2 发挥政府部门的监

14、督职能21结论22参考文献23致251 绪论1.1 研究背景“盈余管理”(Earnings Management)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兴起于西方的一种管理理论,对会计理论的研究、会计准则的制订以与财务分析的理论与实践均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作为现代会计研究领域的热点,国外专家和学者都对盈余管理进行了深入的实证研究和理论探索,成为了现代会计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上市公司通过盈余管理有助于提高会计盈余的信息含量,使盈余信息更能反映公司的经济价值。经过不断的发展,现阶段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已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趋势。由于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不断提高,以与财务报告的外部使用者对财

15、务信息,特别是盈余管理行为的关注程度不断增强,使得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现。虽然上市公司一定围的盈余管理行为可以减少企业经营风险,有利于进一步激励管理者的创新能力,但由于盈余管理往往有悖于会计信息的中立性,会使其提供的会计信息缺乏公允性、可靠性和可比性,因此,上市公司过度的盈余管理是有害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资本市场的日益发展,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日渐增多,而此现象会直接影响到基于报表进行决策的投资者和企业债权人的相关决策,与利益关系人的切身利益和财富再分配。同时管理层为了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和上市公司市场价值的最大化,往往对上市公司进行着大量的盈余管。此行

16、为最终可能导致社会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扰乱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所以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2.1研究目的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象的普遍存在,一直是令投资者和政府焦虑但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的重要问题。在现行的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显得更加扑朔迷离,投资者难以掌控会计信息的质量,难以了解上市公司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本文研究目的旨在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相关理论问题,从上市公司的角度总结了其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具体细致地分析了现行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可能利用的盈余管理手段,以期对公众的理性投资有所指导。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防过度盈余管理、规上市公司盈

17、余管理的对策,为相关部门在新准则下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防上市公司滥用盈余管理提供建议和方法。1.2.2研究意义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是一把双刃剑,若使用得当则有助于提高会计盈余的决策信息含量,使盈余信息能更加准确地反映公司的经济价值。若操作中有失公允,则会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不仅不利于公司的茁壮成长,而且容易误导投资者和其他信息使用者,侵害其利益,阻碍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进行研究,可以丰富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理论容,极大促进现代会计理论与其研究方法的演变发展,而且还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组织行为的控制、绩效评估与证券市场监管等一系列理论与实务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同时可以

18、使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行为产生理性的认识,更加深刻透彻地理解其披露的盈余信息的涵,谨慎投资,切实维护自身利益。现行准则下研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首先,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全面、准确地认识上市公司盈余质量与企业价值。对盈余管理有一定认识的投资者不会仅仅关注和盲目相信财务报告数字,而且会综合考虑其他重要因素来评价公司价值。其次,对盈余管理动机的研究有助于政策制定者健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从源头上减少不合理的盈余管理现象,降低会计信息失真,改善公司治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充分发挥证券市场的优化资源配置功能。再次,对盈余管理手段的研究有助于监管机构设定切实可行的监管程序和方法,与

19、时准确地发现并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净化投资环境,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最后,对盈余管理相关问题的探讨,旨在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乃至社会整体福利的最大化,避免财富的非正常集聚和社会发展的不公平。1.3 国外研究现状1.3.1国外研究现状在一般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方面:Paul Rosenfield (2000)认为,会计准则的缺陷是产生盈余管理的根本原因,其缺陷是会计准则提供了公司管理层根据自身需要调节收入的机会。Paul. M. Healy 和James. M. Wahlen 认为,对于会计准则的制定而言,其最主要的问题是允许公司管理当局拥有多少会计职业判断1。Demski 认为,严格的

20、会计准则虽然减少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但是增加了实际盈余管理和其他相关的成本2。Ralf Ewert 和Alfred Wagenhofer 的研究基本认同了Demski 的观点,研究表明盈余的质量随着会计准则严格度的提高而提高,但这样做是得不偿失的。第一, 管理层实际盈余管理成本的增加,因为较高的盈余质量增加了实际盈余管理的边际收益;第二,进行盈余管理的期望总成本会增加;第三,严格的会计准则会增加而不是减少总的盈余管理。 在具体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方面:Teoh、Wong 和Rao 对上市公司首次发行股票(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时的折旧计提比率、坏帐准备计提情况

21、研究,发现相对于非IPO 公司而言,在IPO 当年以与以后几年中,上市公司会采用折旧和坏账计提等方法来增加会计盈余。 Eliot 和Shaw 通过对管理层变更与盈余管理关系研究发现,在管理人员发生变更时,企业则倾向计提大量的减值准备,造成变更当年巨额亏损,为以后业绩的提升来进行“秘密准备”。Keating 和Zimmerman 对公司折旧方法变更、资产寿命以与资产残值的会计估计变更进行了检验。研究样本为从NAARS 数据库中找到1972年至1994年之间发生折旧方法和折旧估计变更的样本,共计646 个样本,不到全部样本数的1%,说明折旧政策的变更不是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3。通过对国外文献的分析发

22、现,国外倾向于对一般会计原则与盈余管理关系方面研究。对会计准则是否是盈余管理的原因还存在着分歧,也没有对会计准则制定者指明,哪些准则有效地降低了盈余管理,哪些准则加大了盈余管理的可能性。并且大多数研究集中在资产减值和会计折旧等盈余管理经常性的实例。1.3.2国研究现状在一般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方面:于东智(2000)认为,禁止公司管理当局在编制财务报表时进行会计政策选择并不是禁止盈余管理最优的办法,而无约束的会计政策选择又会误导投资者。因此,对于会计准则而言,最重要的问题是寻找一个既允许会计政策选择又提高会计信息价值的平衡点。任春艳(2004)在其博士论文过研究提出,施行以规则为基础的会计准则,

23、上市公司有规避准则意图,施行原则为基础的会计准则,上市公司又会滥用职业判断4。烈和西萍(2007)认为,盈余管理的动因并非是会计准则,但会计准则却被公司管理当局所利用,成为盈余管理的工具。会计准则虽然能够制约着盈余管理,但盈余管理对会计准则的制定起着反作用,两者在博弈中不断演进和发展5。 在具体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方面:陆建桥(1999)研究了亏损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指出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主要是通过对应计利润项目的管理实现的,尤其是营运资金项目。同时指出我国的证券监管是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动机6。海洋(2006)研究了2001年发生债务重组损益的上市公司,对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发现扭亏

24、和高财务杆杠是上市公司运用债务重组准则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因素。王建新(2007)通过对2001年至2004年我国上市公司研究发现,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是长期资产减值转回的动机。春光(2006)研究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发现亏损公司通过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其目的是为了避免亏损和下一年扭亏进行“大洗澡”7。 通过对国文献的分析可以发现,国对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的研究主要针对具体会计政策对盈余管理影响的研究,而很少论述现行会计准则下盈余管理的手段与对策。2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概述2.1盈余管理的含义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的有关学者己经对盈余管理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至今,盈余管理这一问题仍然是会计学

25、界和经济学界研究的焦点之一。但无论是国外研究者还是国研究者至今对于盈余管理的含义尚未达成统一的共识。以下定义比较具有代表性:美国会计学家Scott(2000)认为,“当经营者有在一系列的会计政策中进行选择的自由时,他们会选择那些使自身利益或公司股票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政策,这就是盈余管理”。即盈余管理是会计政策选择具有经济后果的具体体现,仅指企业管理人员对会计盈余或者说利润的控制,是一种典型的“经济收益观”8。又一美国会计学家Schipper(1989)认为,盈余管理是“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对该定义的最小扩展是包括实际的盈余管理,例如通过规划投融资行为发生的时

26、点以改变报告收益”,是“信息观”的集中体现9。Daviden和Weil认为,盈余管理是“在公认会计原则的允许围,为达到预期的报告收益水平而采取的经过周密安排的过程”。Healy与James.M.Wahlen等人(1999)认为,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当局在编制财务报告和规划交易时,利用职业判断变更财务报告,以误导那些以公司经营业绩为基础的利益相关者的决策,或者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数字为基础的契约结果”。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国一些学者对于盈余管理的定义提出了自己的关点:邹小凡、雪洁(2002)认为,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者为了公司价值的最大化,迫于相关利益集团对其达到盈利预期的压力,在公认会计原则的

27、约束下选择最有利的会计政策,或控制应计项目,使报告盈余达到预期水准。陆建桥(2002)对Scott的观点表示认同,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人员在会计准则允许的围,为了实现自身效应的最大化和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作出的会计选择”。任春艳(2004)对盈余管理的定义表述为:“企业管理当局在不违反会计准则的前提下有目的地采取多种手段达到期望报告盈余的行为”。 综上所述,结合本文研究的视角,本文认为盈余管理是在符合相关会计法律、法规以与制度的前提下,管理者综合运用会计手段和非会计手段改变财务报告信息,使管理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2.2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基本特点对盈余管理基本特点的研究有助

28、于整体把握盈余管理的容和框架。结合前面的分析,盈余管理的基本特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第一,从一个相当长的时段来看,盈余管理的结果并不会增加或减少企业实际盈余,其通过影响会计数据,尤其是会计报表中的盈余,而不是企业的实际盈余,从而改变企业实际盈余在不同会计期间的反映和分配。第二,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包括董事会,总经理与财务总监等高级管理人员,而非执行决策的会计人员。第三,盈余管理的客体是公司盈余,盈余管理的最终对象是对外公布的会计数据本身。第四,盈余管理的目的是管理层获取经济利益,即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为了达到股东或业主既定的期望,管理层经常会通过会计政策选择或构造交易使会计盈利

29、水平达到合理水平,从而最大化自身报酬,而此行为可能牺牲普通股东、雇员、还有债权人、甚至政府部门的利益。第五,盈余管理行为是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是在公认会计准则(包括会计制度)允许的围借助于会计政策的选择、会计估计的变更等人为控制会计方法运用的时点和交易事项发生的时点,通过多计或少计收益,少计或多计费用成本,以实现影响报告盈余的目标。2.3盈余管理与盈余造假的区别盈余管理行为遵循会计准则,采用了合理的会计选择,从足够长的时间段来看企业整体的盈余水平是不变的。而盈余造假则属于违反会计准则的行为,采用凭空捏造会计数据和会计凭证的方式来虚构企业盈余,实质是篡改或伪造企业财务状况的恶劣行径。盈余管理与盈

30、余造假的区别主要表现在:(1)性质不同盈余管理与盈余造假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是否具有“合法性”。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在合法的围,通过对不同会计政策的选择、会计估计的做出和会计方法的采用等,对利润进行调整,以追求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和自身利益最大化;盈余造假是企业管理当局采用各种方式隐瞒、粉饰和伪造经营业绩,超过法律法规允许围进行利润调节的行径,导致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直接侵犯了报表使用者的利益。(2)动机不同盈余管理作为一种合乎法律规的盈余调整行为,符合预定的管理目标,实现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其中包括股东财富最大化,满足股东和职工的利益,减少经营风险,避免政治成本,合理避税等,是经营战略和策略的需

31、要。盈余造假则是管理者通过违规、等手段进行企业盈余调整,仅仅使管理者自身受益而损害了其他利益相关人的利益。(3)手段不同盈余管理是在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的前提下,通过会计估计的变更、会计方法的运用时点、交易事项发生时点的控制等方法来修正财务报告。盈余造假以不合法手段进行会计造假,粉饰企业的财务报表。比如,虚增销售收入,虚减销货成本,提前或延后甚至虚假确认收入、费用,利用关联方交易转嫁费用等。(4)后果不同在一个足够长的时期,盈余管理并不增加或减少企业实际的盈余,但是会影响实际盈余在不同会计期间的分布情况。如果运用得当,可促进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某种情况下可使会计报表使用者受益。比如,企业将最符合公

32、司发展的信息传递给信息使用者,加强了整个证券市场的信息交流,扩大社会效益。盈余造假并非以实际生产经营状况为基础调节利润,而是毫无根据地对企业业绩进行编造,使会计报表的真实性遭到严重损害,将会误导报表使用者的投资决策,甚至影响社会安定。2.4盈余管理与盈余操纵的区别在理论和实务中,与盈余管理很容易相混淆的概念就是盈余操纵。盈余操纵是指利用的手段虚构伪造等方式,人为地增减利润的公司行为。盈余管理并不等同于盈余操纵,二者具有以下四方面的区别:(1)法律法规允许与否是否为法律法规所认可是盈余管理与盈余操纵的最本质的区别。盈余管理运作的前提条件是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是在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允许的围进行的,

33、在国外在制定相应的会计规时都存在一定的灵活性。公司可以依据自身的需要选用适用的会计政策。而盈余操纵是采用不合法的手段方法改变企业的盈余信息,是法律法规所不允许的。(2)动机不同盈余管理作为企业一种合乎法律规的利润调整行为,是管理者使企业的盈利达到预定的管理目标的有效措施,其目的为满足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要求,合理避税,使自己的管理业绩和管理才能得到承认。而利润操纵则是企业管理当局利用信息的不对称性,采用欺诈伪造等手段不合法地人为调整企业盈余,获得额外利益的仅是企业的管理者,而大多数股东和其他信息使用人的利益则得到侵害。(3)手段不同 盈余管理的手段将在第三进行详细阐释,此处不再赘述。其共同特点在于

34、利用了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而盈余操纵用以粉饰企业财务报表的手段具有显著的非法性, 如提前确认收入,推后确认费用、虚列账项等。(4)后果不同由于盈余管理和盈余操纵二者不同的动机和手段,必然造成不同的后果。适度地盈余管理将有利于企业的发展,而且不损害报表的真实性。而盈余操纵采取欺诈手段认为调节利润,对业绩进行捏造,严重损害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将损害大多数股东与其他信息使用人的利益。2.5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动机2.5.1 获得配股资格动机上市公司获得配股资格,取得从证券市场上再次融资的权利,是上市公司上市后最为有利的融资渠道。通过配股不仅可以降低筹资成本,而且可以引进新的项目,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35、然而,我国证监会对上市公司配股有严格的要求。从1996年至2005年,我国上市公司配股政策经历了二次重要的变更。截至目前,采用的政策标准是,2001年3月15日证监会颁布实施证监会关于上市公司送配股的暂行规定10,指出配股的重要条件是“最近三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6%”,上市公司将此称为“生命线”。因此上市公司为获取配股资格,在编制年度会计报告时经过往往反复测算,如达不到资格线又相差不多时,就会通过盈余管理粉饰经营业绩,使自己保持或重新获得配股资格。2.5.2避免退市动机根据2001年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规定11,若上市公司连续两年出现亏损或每股净资产低

36、十面值或财务状况异常,其股票将被实施“特别处理(ST)”,若上市公司连续三年出现亏损,其股票即被暂停上市。之后,若在期限仍无法扭亏为盈,上市公司将会受到终止上市的处罚。上市公司一旦因亏损而被特别处理、暂停上市乃至终止上市,公司以与其管理人员、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利益都将遭受损失,为了保住珍贵的“壳资源”,在业绩无好转的情况下,只能利用盈余管理手段来美化其财务报表以实现“扭亏为盈”12。2.5.3改善证券市场形象动机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尚未成熟,二级市场上的投机行为盛行。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和管理当局更加了解公司资产的质量以与发展前景,相对于其他潜在投资者而言,他们掌握的是“幕信息”。他们

37、可能与券商联手操作、坐庄,通过盈余管理调高当期利润,释放出业绩优异的信号,改善证券市场形象,操纵股价,以获取自身的经济利益。同时,当非上市公司企图通过购并实现借壳上市的目标时,上市公司有可能为增加谈判的筹码而再次进行盈余管理。此外,鉴于上市公司股价的稳定和上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公司的形象,因而管理当局总希望借助盈余管理向资本市场传递稳定的收益信息,以维护并改善公司的形象13。2.5.4高层经理人员的变动动机在上市公司中若发生高级经理人员的变动情况,就较容易发生盈余管理行为。情况如下:(1)如果现任经理人员业绩平平,则存在盈余管理的动机调高报告盈余来避免自己过早被解聘。(2)当新的高级经理人员上

38、任时,极易巨额冲销以前会计期间发生的损失,因为损失是上任经理人员造成的,并不会影响自己的业绩,并目易于在下一会计期间获得较高的盈利。(3)如果经理人员年事已高,即将退休离任,同样会有动机来调高报告盈余来获得更多的分红,为自己的晚年生活谋福利等14。2.5.5银行借款动机由于负债融资具有很强的税盾效应,能够降低一定的税收成本,资本成本相对较低,并且出于短期经营需要或长期资本结构的需要,债务融资在资本市场上非常普遍。在我国现阶段,银行借款成为上市公司债务融资的主要途径之一。银行为了减少风险确保可以按时收回借款,需要上市公司提供会计报表,考量其经营业绩以确定其偿债能力,并常常要签订担保条款,容主要包

39、括对企业流动资金保有量的规定、对支付现金股利和再购入股票数量的规定、对资本支出规模的限制等等。上市公司为顺利取得借款,并确保贷款不被期中收回,有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3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3.1 上市公司利用会计手段进行盈余管理3.1.1利用公允价值计量进行盈余管理现行会计准则的一大亮点就是“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进,其规定“在公允价值的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并且在金融工具、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投资性房地产、长期股权投资、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等细则中规定,只要存在活跃市场、能够取得公允价值并可靠计量的情

40、况条件下,便可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由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不够成熟和完善,公允价值计量可以作为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深入剖析“公允价值”的本质,不难发现在相关问题的处理上的定性因素大于定量因素,即需要有关管理人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可见,其结果是否公允没有定论15。从我国宏观经济层面来看待盈余管理,我们容易发现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还不够成熟,竞争不够充分,市场化程度较低,企业间的交易行为尚不够规,所以很难取得公允价值,难以找到可以观察到的市场价值。而且中介机构可信度不高,市场监管滞后,资产评估造假现象时有发生且屡禁不止。我国企业间交易双方存在的在关联方关系也多余其他国家,这是具

41、有中国特色的,不同主体出于不同的目的,交易价格经常有公允。总结以上的讨论,上市公司拥有较大的盈余管理空间,并且可作为上市公司盈余操纵的重要手段。比如上市公司可以通过操纵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对未来收益的估计以与折现率的确定在一定围人为调整以达到某种目标。还可与评估机构勾结,与相关评估人员合谋,来控制适合自己的公允价值,从而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3.1.2利用无形资产进行盈余管理首先,研究开发方面。现行准则下企业部研发项目的支出划分为研究阶段支出和开发阶段支出。其中研究阶段支出予以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符合一定条件的开发阶段的支出予以资本化,计入无形资产成本。虽然现行会计准则对两个阶段的划分做出

42、了明确的规定,但是在实务中,实现明确划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仍有较大困难。具体说来主要是依赖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因此,企业管理当局可以按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进行调整,延长研究阶段可以提高费用降低利润,延长开发阶段可以实现调增利润的目的,就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提供了一定空间。其次,后续计量方面。现行准则下对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不再限制。在后续计量中,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持有期间不计摊销,但应在每个会计期间复核其使用寿命,并于每年年末进行减值测试。对于有足够证据表明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有限,应当估计其使用寿命,并在使用寿命合理摊销。此外,现行准则并未规定无形资产的具体摊销方法和摊销年限,在初始确定

43、与复核时,都是依据企业相关人员的职业判断而作出的估计和预期,具有极强的选择性。因此,上市公司可以通过调整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或方法对业绩进行调整来进行盈余管理,也可以通过操纵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确定与否实现调控利润的目的。3.1.3利用投资性房地产进行盈余管理首先,现行会计准则中关于投资性房地产有关容的规定如下:若存在能够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并可靠地取得的确凿证据的前提下,则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运用公允价值模式完成后续计量。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则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同样不进行摊销,而以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对其账面价值进行调整,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则计入当

44、期损益。以上讨论表明,若满足一定条件并按公允价值计价后,不再计提折旧也不进行摊销,将降低费用,提高利润。与此同时,在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若遇到房地产升值的市场行情,将获得额外收益。投资性房地产与其他资产有所差别,可不需要实现销售而仅仅通过重估价值就能确认收益,上市公司可以通过从关联企业以特定价格购入土地使用权等投资性房地产,然后进行价值重估增减值来人为操纵盈余管理,调低或调高利润。其次,现行会计准则关于投资性房地产的界定标准不够清晰,比较模糊。上市公司具有很大的盈余管理空间,利用准则的灰色地带将一些非投资性房地产纳入投资性房地产进行核算。例如:

45、房地产开发企业将未出售成功而暂时转为出租使用的商品房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3.1.4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明确规定16,企业应当在会计期末对各项资产进行减值测试,若有证据表明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则应当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减值准备共包括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等八项减值准备。由此可见减值准备的计提需要两个必不可少的:账面价值和可收回金额。其中可收回金额是指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的较高者。无论是资产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的确定,还是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确定,都需要会计人员根

46、据经验与考虑外界因素进行主观的职业判断。这给企业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空间,如企业在经营业绩较好时,就会计提较多的减值准备,为以后会计年度的利润调节做好准备17。3.1.5利用借款费用的资本化进行盈余管理现行会计准则下应予资本化的借款费用的围较大,由旧准则下的专门借款扩展到一般借款,同时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围也很宽泛。现行会计准则明确规定,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是指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的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或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可使用状态或可销售状态的存货等资产。如此宽泛的围为上市公司将借款费用在资本化支出和收益性支出之间进行

47、调节提供了更为宽松的余地。上市公司可以通过推迟确认在建工程完工和推迟确认存货达到预定可适用状态的方式来操纵其利润。3.1.6利用所得税进行盈余管理现行会计准则关于所得税容方面明确规定:企业在取得资产和发生负债时,应确定其计税基础。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存在差异的,应当按照准则规定确认由此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而在所得税的核算方面,准则规定: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在会计实务操作中,多数企业大多情况下都会存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因此将增加本期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少本期所得税费用,从而增加本期利润18。举例如下:如果期末计提资产减值准备1000万元,发生可抵扣暂时性

48、差异1000万元;假设所得税率为25%,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将使本期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加250万元、本期所得税费用减少250万元,从而使本期利润增加250万元。3.2 上市公司利用非会计手段进行盈余管理3.2.1利用关联方交易进行盈余管理关联方交易,指关联方之间无论是否收取价款而转移资源、劳务或义务的事项,是企业进行盈余管理比较隐蔽且常用的有效手段之一。因为关联方之间存在着控制关系,所以其未遵循市场机制,进行交易的价格有失公允,同时为企业的盈余管理创造了余地。此外,由于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复杂,关联方关系隐蔽性高,识别难度较大。上市公司利用关联方交易进行盈余管理的形式主要包括以下五种:(1)劳务提

49、供或商品购销在劳务提供或商品购销方面,上市公司与集团公司之间时有违背市场机制和公平交易原则的行为,进行着大量的关联方交易。上市公司利用并不公允的交易价格来认为操纵企业的盈余。例如,为了有利培植上市公司,集团公司通常用低于市场价格的价格向要培育的上市公司出售原材料或提供劳务,另外却以高于市场价格的价格收购上市公司的产品或服务,利用期间的差价达到对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目的。(2)托管经营托管经营是指在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在一定时期以合同契约形式将一方的财产权部分或全部让渡给另一方经营。因为这一方式不会影响财产的产权归属,可以有效规避有关敏感问题和操作难点,实际操作较为便宜。上市公司通常将个别不良资产

50、委托给关联方经营,在转嫁亏损的同时,还可收取一定的委托费用。同理,有些关联方便将某些优质资产委托给上市公司经营,借此增强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使其财务报表得到美观。(3)租赁经营由于各类资产租赁的市场价格不易识别,难以确定,所以称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又一途径。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不尽人意时,集团公司则降低租金或只收取以象征性的租金额度。同理,上市公司以远高于市场水平的租金价格将资产租赁给集团公司使用。甚至上市公司将从集团公司租赁获得的资产以更高的价格再转租给集团其他公司,形成整个集团的其他业务利润,完成利润的定向转移。(4)操纵资金占用费我国有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企业之间不允许相互拆借资金。但由于关

51、联方之间彼此占用资金的情况无法避免,资金往来的拆借现象难以严格区分,因此为盈余管理提供了余地。上市公司可通过向集团公司收取资金占用费的方式来调高其利润。或者在上市公司利润较高的年度,运用向集团公司支付资金占用费的方式来储备利润以备以后年度使用等。3.2.2利用资产重组进行盈余管理资产重组作为资本经营的重要方式,是上市公司优化资产结构、完成产业调整、实现战略转移等目的而发生的股权转让或资产置换等举措。上市公司通常借助资产重组与其具有特殊规定的会计处理,利用其市场化的环境,在不完全符合市场运行规则的条件情况下制定相应的重组条款并确定交易价格,实现到盈余管理的目的。其主要手段有:(1)收购兼并并购行

52、为利用了相对合法的方式使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围发生变更,往往着进行“垃圾换黄金”的不等价交换,致使原本亏损的企业可能因此而扭亏为盈。多数情况下,上市公司会在原合并围的基础上减少部分盈利能力较差的子公司或者增加部分盈利能力较好的子公司,采取并购的形式给外部人士营造企业快速成长的假象,从而达到提升合并利润的目的。(2)债务重组债务重组是指,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依据法院做出的裁定作出适当让步的行为。对于债务人来说,债务重组的结果通常会大幅增加企业的营业外收入,提高该企业的利润19。在上市公司出现财务危机时,为使企业暂时渡过难关,可能会通过在未来存续期间给予债权

53、人特殊利益的交易与债权人暂时达成某种重组协议。此外,在企业利润较高的年度,也可通过债务重组方式隐瞒高额利润,以期在以后年度从债务方获得其他形式的经济回报。3.2.3利用资产评估进行盈余管理在证券市场上,类似资产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实物资产参与配股和增发等的运作,尤其是国有企业在股份制改造、对外投资、租赁、抵押时,都必须进行资产评估。而评估结果一定程度上会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与其经营成果产生重大影响。因此,管理当局在资产评估过程中,往往将坏账、滞销和毁损的存货、长期投资损失等潜在亏损确认为评估减值冲抵资本公积,实现其粉饰报表、虚增利润的盈余管理目的。理论上,整个资产评估业务是由专业的资产评

54、估机构来完成的。但事实上,其评估过程会受到诸如管理者动机、利益集团的既得利益等人为因素的影响。最终资产评估的结果,是上市公司与主管部门、证券承销商、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律师事务所等利益集团不断博弈的产物。3.2.4利用地方政府的支持进行盈余管理上市公司对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地方政府对其发展极其重视。当上市公司遭遇无法配股或终止上市时,地方政府经过权衡,往往竭尽所能地给予上市公司在政策方面优惠和扶持,以期提高上市公司的业绩,通过多募集资金发展地方经济并培植扩大税源,增加未来的税收收入,因而地方政府的支持成为一种有效的盈余管理手段。主要表现在:(1)政府补贴地方政府有权给

55、予符合国家和地方发展政策的上市公司如财政、税收、信贷方面等的政策倾斜,财政补贴是重要方式之一。由于财政补贴没有成本,可直接计入当期利得,因而能够短时间提高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2)减免利息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具有浓重的中国特色,银行受地方政府的影响较大。若地方的上市公司出现利息负担时,地方政府甚至进行直接的干预,要求银行对上市公司的巨额利息予以减免,有效减轻了上市公司财务费用,提高了上市公司的当期利润。(3)税收优惠 为了扶持上市公司,许多地方政府越权给予上市公司税收返还政策,为上市公司减轻了沉重的纳税负担。4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对策4.1改进证券市场监管的相关制度安排4.1.1 完善股票发行机

56、制我国股票发行机制正经历着由核准制向进一步市场化的转变,现有的股票发行条件和发行价格方面的有关规定仍能引发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我们可从以下方面对其进行调整:首先变更过去连续三年盈利的标准,改为累计三年盈利,同时完善主承销商保荐制度,采用国际上通行方法,即要求股份公司成立三年以上;其次积极完善创业板市场,解决那些有很好发展前景但受到各种体制束缚的上市公司的融资问题;最后继续改良现有的确认股票发行价格的方式,逐步过渡到市场化的定价模式。4.1.2 进一步完善配股政策证监会在修订配股条件时,考虑了在市场竞争中公司业绩可能出现变动的实际情况,同时坚持了优化资源配置的原则。但事实上通过单纯变更净资产收

57、益率指标方式对规股票市场的盈余管理行为并无帮助。应该采用多变量变动控制,完善对上市公司的业绩评价体系,放弃现行的评价指标。例如,增加公司持续盈余指标、营业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例、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占利润总额的比例等指标。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标准,定量标准如流通股数量和市值、股票价格等,定性标准如财务报告的准确性、信息披露的程度、违反证监会有关幕交易和登记的规定等。以此来综合考察上市公司的效益或亏损情况,避免由于制度硬性规定而诱发管理层的盈余管理动机。4.1.3 改进退市制度虽然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针对退市制度做出了相应的政策改进作为公司法的补充。例如通过深沪证券交易所各自制定的股票上市规

58、则,推出“特别处理”规定,对连续亏损不到三年但财务状况出现异常的上市公司加强监管等,但仍有许多地方值得商榷。应改变以“连续三年亏损”作为唯一衡量标准,可以将其改为连续三年的累计亏损超过累计税后盈利或者考虑增加连续三年经营现金流量为负值这一标准。还应结合其他一些非会计因素综合加以判断,如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否己处于严重的非正常状态、或资不抵债、或有严重违规行为、或被注册会计师出具否定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等,建立一个综合衡量和测定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多参数控制体系,以减少公司管理当局进行不当盈余管理的外在诱因。4.2完善会计准则的实施工作首先,应该提高会计人员执业能力和道德素质。现行会

59、计准则下会计工作者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职业判断的频率和幅度较大,为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空间。而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决定性因素。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素质整体不高,因此,我们要加强会计队伍的建设,减少盈余管理行为发生的可能性。一方面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促使其在执业过程中自觉保持职业操守;另一方面要求会计人员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职业素养,能够合理运用专业知识处理各项经济业务。其次,应积极建立并完善相应的监管机制以保障会计准则的有效实施,进而减少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重点之一是包括财政部、审计署、证监会等在的会计监管部门要密切关注准则执行情况,强化执法力度,严惩

60、违反准则的行为责任人;同时要通过完善审计准则,提高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加强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建设,从而达到遏制盈余管理现象的发生的目的。4.3完善公司治理结构4.3.1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为有效缓解上市公司股权过于集中和流通股过于分散的局面,在减持国有股的同时,必须积极壮大机构投资者的队伍。虽然现阶段国家已经推行了封闭式基金、开放式基金、社会保险基金,并从境外引入合格的机构投资者进入资本市场。但是,与发达国家成熟的资本市场相比,所占份额仍处于低水平。股份过分集中于国家,造成股东缺位;而股权过分分散,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无法得到切实保护。中小投资者不仅在企业管理活动中的基本被剥夺了发言权,而且中小

61、投资者不具备较强的财务报告分析能力,对于相关报表信息的理解较为吃力,因此上市公司的管理当局在进行盈余管理的过程中,即使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中小投资者也不易察觉。而发展以投资而非投机为目的的信息需求方,即培养机构投资者,他们对真实会计信息怀有强烈愿望,会自觉监督管理当局的各种行为,坚决制止损害中小投资者的盈余管理行径。因此,坚定不移地进行国有股继续减持,并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整合中小投资者的分散力量,打造具有监督能力的大中股东,去参与企业决策,对企业管理层实施有效监督,扼制企业管理当局的不良盈余管理行为,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必由之路20。4.3.2促进独立董事作用发挥由于在我国企业中,董事会

62、、监事会成员都来自于企业部,因此造成了严重的“部人控制”问题,权力过分集中于经理层手中,从而给其盈余管理创造了宽阔的余地。我国证监会为完善公司法理结构,规公司的运作机制,于2001年8月正式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其明确规定:上市公司须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在2002年6月30日前,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中至少包含2名独立董事;在2003年6月30日前,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中应当包含二分之一的独立董事。其中,“独立性”是独立董事与非独立董事最本质的区别,而包括任期问题、报酬和激励问题、选任机制等在的因素都将影响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因此,我们应该考虑更多相关因素,在此基础上,对于独立董事的制度制定,努力弥补独立董事制度现有的不足,建立起更为完善的独立董事制度,有效地改善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状况。4.4提升上市公司管理人员社会道德盈余管理行为与上市公司管理人员社会道德水平与道德评价标准存在密切联系。我们要唤起全社会对社会道德的重视,明确是非的道德评价标准,发挥舆论的重要作用,打造良好的社会风尚。同时我们应当运用奖惩手段、树立道德榜样、宣传等方式,塑造良好的职业道德,使其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