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手机充电器的设计——毕业设计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73484207 上传时间:2022-04-11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1.19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太阳能手机充电器的设计——毕业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太阳能手机充电器的设计——毕业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太阳能手机充电器的设计——毕业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资源描述:

《太阳能手机充电器的设计——毕业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阳能手机充电器的设计——毕业设计(4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学 号0809131089 毕 业 论 文(设计) 课 题 太阳能手机充电器的设计 学生姓名 李梦竹 系 别 电气工程系 专业班级 08通信工程 指导教师 吴慧 二O一 二年 六月- 31 -目录插图清单I摘 要IIAbstract.III引 言- 1 -第一章 绪论- 2 -1.1 设计目的- 2 -1.2 设计思路和分析- 2 -1.3硅太阳能电池与参数- 2 -1.4系统总体框图设计- 2-第二章 太阳能充电器硬件电路设计- 5 -2.1 太阳能电池板部分- 5 -2.2蓄电池部分- 7 -2.2.1 电池的定义- 7 -2.2.2 充放电特性- 8 -2.2.3蓄电池作为电源模块的设计

2、- 9 -2.3单片机部分- 10 -2.4电压电流的A/D采集- 11 -2.5 BUCK斩波电路- 14 -2.6 数码管显示电路- 15 -第三章 软件设计- 17 -3.1系统的总体程序设计框架- 17 -3.2 数码管显示子程序- 18 -3.3 数据采集及模数转换程序- 19 -3.4 充电子程序的设计- 19 -3.5 电源子程序的设计- 20 -结 论- 22 -参考文献- 23 -致 谢- 24 -附录 综合程序- 25 -铜陵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插图和表格清单图1-1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3-图2-1 太阳能光伏电池工作原理.-6-图2-2 太阳能电池I-V特性.-6-图

3、2-3 太阳能电池输出特性. -7-图2-4 蓄电池充电时端电压变化曲线.-8-图2-5 蓄电池放电时端电压变化曲线.-9-图2-6 电源模块电路-10-图2-7 AT89C51单片机系统结构图.-11-图2-8 ADC0809内部结构及管脚图.-12-图2-9 89C51与ADC0809的设计电路.-13-图2-10 BUCK变换器设计电路.-15-图2-11 数码管显示电路.-15-图3-1 程序整体框架流程-17-图3-2 数据采集子程序框图-19-图3-3 充电子程序框图-20-图3-4 电源子程序框图-21-表1 CBA通道选择表.-12-表2 74LS164共阴极数码管数据位和字形

4、的对应关系表-18-摘 要在污染和能源口趋紧张的背景下,太阳能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可再生能源,具有储量大、利用经济、清洁环保等优点。因此,太阳能的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试图设计一种切实可行的太阳能充电控制器,通过对蓄电池充电,满足小功率的用户需求。本文重点研究了用AT89C51实现太阳能充电控制技术。电池充电的太阳能控制器硬件系统,包括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各部分电路的功能、工作原理和电子元器件型号的选取。硬件系统由直流稳压电源电路,A/D实现对蓄电池端电压的动态监测及转换、AT89C51控制电路三个部分组成,完成了整个太阳能充电控制器电路原理图的设计和制作。但是由于时间关系,没能完成实物

5、的实验测试。本文还对太阳能电池的结构原理、太阳能电池板的伏安特性、常用的铅酸蓄电池原理及工作情况作了详细介绍,并在此基础上介绍常用的蓄电池充电方法。关键词:太阳能;蓄电池;充电控制;AT89C51; ADC0809Abstract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energy shortage and its pollution, solar energy as a new kind of energy has a lot of advantages such as large reserves, economic, cleanliness and so on. So, pe

6、ople begin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use of solar energy. The paper designs a feasible solar energy charging controller and storage batteries are charged to meet the needs of low-power users.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use of single-chip realization of solar charge control technology. 100-watt so

7、lar panels to 12-volt solar battery charge controller hardware system is detailed, including system hardware circuit design, the various parts of the circuit functions, working principles and models of selected electronic components. Hardware system is composed of four parts, which are DC regulated

8、power supply circuit, A / D to achieve on the battery terminal voltage of the dynamic monitoring and conversion, AT89C51control and output switching circuit. And finish the entire solar charge controller circuit schematic design and production. PROTEUS simulation with circuit simulation software was

9、 accomplished, and a corresponding circuit board was produced. However, due to time constraints, I failed to complete the kind of experimental test.In this paper, also the structure of the principle of solar cells, solar panels of the Volta metric characteristics of lead-acid batteries commonly used

10、 in the work of principle was detailed, and the basis of methods commonly used on rechargeable batteries was introduced.Key words: Solar,Battery;Charge Control;AT89C51 ;ADC0809引 言当电力、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频频告急,能源问题日益成为制约国际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时,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实行“阳光计划”,开发太阳能资源,寻求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太阳能电池是利用太阳光和材料相互作用直接产生电能,不需要消耗燃料和水等物质,使用

11、中不释放包括二氧化碳在内的任何气体,是对环境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这对改善生态环境、缓解温室气体的有害作用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太阳能充电电池的应用已从军事领域、航天领域进入工业、商业、农业、通信、家用电器和公用共设施等部门,尤其可以分散地在边远地区、高山、沙漠、海岛和农村使用,以便节省造价很贵的传输电线路。但是,随着太阳能电池制造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新的光电转换装置的发展,各国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增强和对再生清洁能源的巨大需求,太阳能电池仍将是最切实可行的发展方向,为人类未来大规模地利用太阳能开辟广阔的应用前景。而由于太阳能发电有如安全可靠,无污染,不受地域限制,也不会消耗燃料,而且维护简便,建设周期短

12、,建设的规模大小可以随意,也不需要架设输线路,可以方便地与建筑物结合等等一系列的优点,这些优点是常规发电以及其它发电方式不能比拟的,因而太阳能发电成为目前各国研究得最多,发展也是最快的技术之一,从2002年至2007年,全球光伏电池产量年平均增长率几乎达到了49.5%。根据欧盟的预测,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在总能源结构中将占到30%,而利用太阳能发电将占到总能耗的10%以上,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在总能源结构中占50%以上,而太阳能发电将占总能耗20%;到2100年,可再生能源将占86%,而太阳能的占有比率则将高达70%,其中利用太阳能来进行的发电将占64%11。第一章 绪论1.1 设计目的

13、随着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化石能源被日益消耗甚至即将面临枯竭,全球能源问题日益严重。另外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越来越强烈,寻找各种清洁能的源来代替化石能源变得尤为重要。太阳能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有点,并且清洁安全。因此太阳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如今是信息化大爆炸的时代,手机早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然而当人们出门旅行时,手机充电不方便始终困扰着大家。因此设计一种太阳能充电器对于用户来说既方便又节能。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对手机充电啦!本课程设计介绍一种太阳能充电器,利用单片机控制,将太阳能经过电路转换为直流电源给手机充电,与常规的充电器相比有着明显的方便,快捷,污染小的优点1.2 设计思路和

14、分析太阳能充电器的设计,以太阳能电池板为能源核心对硬件电路进行供电,控制电路以单片机为核心,整个系统由电源变换电路、采样电路、处理器、脉宽调制控制器和电池组组成。系统对数据的采集及处理都采用单片机来实现。本设计采用太阳能电池板对51 单片机进行供电,设计了基于单片机的太阳能充电电路,通过脉宽调制对手机电池充电进行智能控制。1.3硅太阳能电池与参数硅太阳能电池可分为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多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和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三种。单晶硅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最高,技术也最为成熟。在实验室里最高的转换效率为24.7%,规模生产时的效率为15%。多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与单晶硅比较,成本低廉,而效率高于非晶

15、硅薄膜电池,其实验室最高转换效率为18%,工业规模生产的转换效率为10%。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成本低重量轻,转换效率较高,便于大规模生产,有极大的潜力。但受制于其材料引发的光电效率衰退效应,稳定性不高,直接影响了它的实际应用。硅太阳能电池片常用的为单晶125大倒角,其尺寸为125mm*125mm,对角线150mm,功率Pmax2.60W,工作电压Vm0.523V,工作电流Im4.934A,开路电压Voc0.629V,短路电流Isc5.285A。太阳能电池可根据电压大小需要,由不同数量的太阳能电池片组成,其转换效率受光照、温度、太阳电池晶体类型及制造工艺等影响,2010年中国平均效率为17.2%

16、。常见的太阳能电池电压有3V、6V、9V、12V、18V、32V、48V等,更大的用于太阳能电厂发电项目。1.4系统总体框图设计太阳能电池板AT89C51DC/DC变换显示电路手机电池ADC0809 图1-1 系统的总体结构 太阳能电池在使用的时候,由于太阳光线的变化比较大,而电池的内阻又比较高,所以输出电压不稳定,输出电流小,不过只要利用充电控制电路将电池板输出的直流电压变换后供给电池充电即可。在光线条件适宜的时候,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吸收太阳光,就可以将光能转换为电能。由于充电器多大采用大电流的快速充电法,在电池充满后如果不及时停止会使电池发热发烫,过度的充电将会严重损害电池的寿命。这就需要一

17、个复杂的控制系统,51系列单片机是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8位的单片机系列,其丰富的开发资源和较低的开发成本,成为51系列单片机现在以至将来都会有强大的生命力优势。本系统将采用89C51做为充电电路的控制器,从而以较低的成本轻松实现复杂的充电智能控制,同时也可以为其他小型电子产品提供洁净的直流电源。本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如图1-1所示,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由单片机编程实现PWM波控制开关管从而实现输出电压电流的改变,通过显示电路显示输出状态及大小,由ADC0809实现数据的采集及转换并传给单片机做判断处理,从而实现电路的智能输出与控制。总电路原理图第二章 太阳能充电器硬件电路设计2.1

18、太阳能电池板部分太阳能电池板是太阳能供电系统工作的基础,是该充电器的核心部分,其功能是将太阳光的辐射能量转化为电能,而如今便携式数码设备种类较多,所需电压电流又不一样,对于输入功率较大的设备,必须采用面积较大的电池板,而这又不方便携带。因此该设计采用模块式组合,根据不同充电负载的需要,将太阳能板进行组合以达到具有一定要求的输出功率和输出电压的一组光伏电池。本文以手机、MP3等常用小功率用电设备为例,说明其太阳能充电器的设计过程。所选用的太阳能电池板技术参数指标如下: 尺寸为120mm45mm,峰值电压为6V,峰值电流为100mA,标称功率为0.6W。同时考虑到被充电电池的电流不同,所需充电时间

19、也就不等,故采用八块相同参数电池板进行串、并联,实测电池板的输出电压最大值为10.8V,电流最大可达450mA,总标称功率为5W左右,实际输出可根据不同的被充电对象进行平滑调整。太阳能光伏电池的工作原理如下图2-1所示,当光波照射到半导体表面的时候,半导体内部N区和P区中的价带电子由于受到太阳光子的冲击,吸收太阳能量发生能级跃迁被激发导带,从而产生了许多处于非平衡状态的电子一空穴对。由于PN结电场的存在,这些电子一空穴对运动到PN结区产生分离,其中正电荷和负电荷分别聚集从而产生了与PN结势电场相反的光生电场,当接通外部电路环路时,电子一空穴对的运动产生直流电流,从而对外出电能因为单个PN结产生

20、的光生电势比较小(约0.7V左右),在实际应用中,多将许多个小的太阳能光伏电池单元通过串联或者并联组合在一起构成光伏电池组件,从而可以输出更大的电能。图 2.2 显示了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特性。太阳能电池的输出随着二极管的 I-V 特性不同而略有变化,且串联电阻 (RS) 也会造成较小的压降,但输出电压基本保持为常量。不过,在某一时刻,通过内部二极管的电流会非常小,导致偏置不足,这样二极管上的电压会随负载电流的上升而快速下降。最后,当所有生成的电流都流经负载而不通过二极管时,输出电压为零。这种电流称作太阳能电池的短路电流 (ISC),它与 VOC 都是决定电池工作性能的主要参数,因此,我们将太阳能

21、电池视为“电流有限的”电源。当输出电流增加时,输出电压会下降,最后降为零,这时负载电流为短路电流。图2-1太阳能光伏电池工作原理图2-2太阳能电池I-V特性 在大多数应用中,理想情况是尽可能从太阳能电池获得最大的电力。由于输出功率是输出电压与电流的乘积,因此我们应明确电池哪部分工作区能实现最大的输出电压与电流乘积值,即所谓的最大功率点 (MPP)。在一种极端情况下,输出电压为最大值(VOC),但输出电流为零;在另一种极端情况下,输出电流为最大值 (ISC),但输出电压为零。在上述两种情况下,输出电压与电流的乘积均为零,因此,MPP 必须在两种极端情况之间。 我们可以很容易地证明(或通过实验观察

22、到),不管在何种应用,MPP 实际上总会出现在太阳能电池输出特性图的转弯处(见图 2-3)。实践中的问题在于,太阳能电池 MPP 的确切位置会随着光照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为了尽可能利用太阳能,系统设计时必须在实际工作条件下实现或接近 MPP。图2-3太阳能电池输出特性2.2蓄电池部分 太阳能充电系统中充电器最主要的功能是控制太阳电池向蓄电池充电,控制蓄电池向负载供电,控制整个系统的正常、可靠运行。蓄电池的性能和充放电的方式有很大的关系,为了寻求最佳方案,在设计充电器之前必须做的一项工作是对蓄电池原理作一个详细的分析研究。2.2.1 电池的定义在现代技术中电池有了更为精确地定义:能够产

23、生电能的便携、独立化学系统。电池按转换能量方式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物理电池,如太阳能电池;另一类是化学电池,即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化学电池按工作性质可分为:一次电池(原电池);二次电池(可充电电池)。其中,一次电池可分为:盒式锌锰电池、扣式锌银电池、锌空气电池等。二次电池可分为:镍镉电池、氢镍电池、锂电池和铅酸蓄电池等。一次电池,又叫不可充电电池或原电池,从电池单向化学反应中产生电能。原电池放电导致化学成分永久和不可逆的改变。但可充电电池,又叫二次电池,可在应用中放电,也可由充电器充电。所以二次电池储存能量,而不是产生能量。充电和放电电流(安培)通常用电池额定容量的倍数表示,叫做充电速率(

24、C-rate)。例如,对于额定为1安培时的电池,C/10的放电电流等于。电池的额定容量(或)是电池在特定条件下完全放电所能储存的电能。因此,电池的总能量等于容量乘以电池电压,单位为瓦时。任何一种电池由四个基本部件组成,这四个主要部件是正负两个电极、电解质、隔膜和外壳。2.2.2 充放电特性本文系统中,采用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VRLA电池)。它的充放电特性如下:(1 )充电特性 (2-1)式中为蓄电池充电时的端电压,为蓄电池的电动势,为蓄电池的充电电流,为蓄电池的内阻。当以稳定的电流对蓄电池进行充电时,蓄电池内部将产生化学反应,从而使蓄电池内阻发生变化,导致蓄电池端电压变化,端电压的变换如图2

25、-4所示。(图中实线为充电过程端电压的变化,虚线为停充后端电压的变化。)图2-4 端电压的变化曲线 在刚开始充电的时候,蓄电池的端电压升高很快(曲线的段)。充电中期,电势增高渐慢(曲线的段)。充电后期,端电压比较缓慢地上升。如继续充电,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使蓄电池的内阻增大,因而端电压又继续上升,如曲线中段。当充电达到达曲线的段时,如再继续充电,端电压也不再升高,只是无谓地消耗电能进行水的电解。如果在d点停止充电,端电压迅速降低(曲线的段)。随后端电压慢慢地下降,最后达到稳定状态(曲线的段)。应当指出,充电速度的快慢(充电率的大小)将影响到充电蓄电池的端电压以及充电时间。充电率的大小是指在一定时

26、间内将蓄电池充满所需电流的大小。如以10小时率充电容量(C)为120Ah的蓄电池,则充电电流为120Ah/10h=12A,常用表示10小时率。在充电末期采用较小的充电电流有益于电池的使用寿命延长。 (2) 放电特性 (2-2)式中为蓄电池放电时端电压,E为蓄电池电动势,为蓄电池放电电流,为蓄电池内阻。当以稳定的电流放电时,蓄电池端电压的变化如图所示。(实线为放电过程的变化,虚线为停放后的变化。)图2-5蓄电池放电时端电压的变化曲线 如图2-5所示,可以看出,放电曲线基本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放电开始阶段(图中曲线的段)短时间内电压快速下降,然后电压缓慢下降(图中曲线的段);最后端电压在极短的

27、时间内迅速下降(图中曲线的段)。第二部分(曲线的段)的时间越长,平均电压就越高,其电压特性也就越好。放电至c点时,放电便结束了。如果继续放电,会导致电池的端电压急剧下降,如图中虚线部分的段所示。这种现象叫作过放电,虽然能放出部分能量,但如果经常过放电会降低蓄电池的充、放电的反应速度,加速蓄电池的老化和降低其使用容量。一般规定的放电截止时的电压称为放电终止电压。如果停止放电,则铅蓄电池的端电压立即回升,如图中曲线的虚线部分段所示。2.2.3蓄电池作为电源模块的设计本系统所采用的电器元件需要外部供电,如果接上外加电源,则使得电路复杂化,并且破坏了系统的独立性。本系统设计的就是蓄电池的供电系统,所以

28、直接从蓄电池取出电压来为单片机以及外围电路供电。这里采用三断集成稳压器件7805设计电路的电源模块,如图2-6所示。图2-6电源模块电路2.3单片机部分本系统采用AT89C51系列的单片机。这是一种带4k字节闪烁可编程可擦除的只读存储器(FPEROMFalsh Programmable and Erasable Read Only Memory)的低电压高性能的CMOS8微处理器。该单片机内部有两个定时器、两个外部中断和一个串口中断、三个八路的I/O 口,本设计采用12MHz 的晶振。单片机最小系统的核心部分包括单片机芯片、振荡电路及复位电路。 单片机主要任务是控制数据的采集过程并将采集到的数

29、据经过分析处理后生成PWM脉宽调制信号控制开关管的导通与关断,从而控制输出大小。具体工作过程是上电复位,确定输出电流大小,或作为普通电源的输出电压,然后转入相应子程序并分析计算PWM占空比,开始输出电流或电压,并将数据送至显示电路显示。在输出过程中通过单片机定时器定时检测输出电流或电压,与设定值比较后调节PWM占空比,使输出趋于设定值。在电池充电过程中,通过检测电流大小而确定电池充电多少,从而改变充电方式或决定是否停止充电。通过单片机编程实现了充电过程的智能控制,而且大大简化了硬件电路的设计,由于单片机良好的可重用性,如果需要改变电路工作状态或电路参数,只需简单的修改程序即可实现,从而使电路的

30、升级改造变得简单。图2-7为单片机的系统结构。图2-7 AT89C51单片机系统结构图2.4电压电流的A/D采集ADC0809是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生产的CMOS工艺8通道,8位逐次逼近式A/D转换器 ,其内部有一个8通道多路开关,它可以根据地址码锁存译码后的信号,只选通8路模拟输入信号中的一个进行A/D转换。是目前国内应用最广泛的8位通用A/D芯片(1)内部结构(如下图2-8左图所示)ADC0809由一个8路的模拟开关、一个地址锁存和译码器、一个A/D转换器和一个三态输出锁存器组成。多路开关可选通8个模拟通道,允许8路模拟量分时输入,共用A/D转换器进行转换。三态输出锁器用于锁存A/D转换完的

31、数字量,当OE端为高电平时,才可以从三态输出锁存器取走转换完的数据。 图2-8 ADC0809内部结构及管脚图(2)引脚结构 (如图2-8右图所示)IN0IN7:8条模拟量输入通道 ADC0809对输入模拟量要求:信号单极性,电压范围是05V,若信号太小,必须进行放大;输入的模拟量在转换过程中应该保持不变,如若模拟量变化太快,则需在输入前增加采样保持电路。 地址输入和控制线:4条 ALE为地址锁存允许输入线,高电平有效。当ALE线为高电平时,地址锁存与译码器将A,B,C三条地址线的地址信号进行锁存,经译码后被选中的通道的模拟量进转换器进行转换。A,B和C为地址输入线,用于选通IN0IN7上的一

32、路模拟量输入。通道选择表1所示。 表1 CBA通道选择表C B A选择的通道0 0 0IN00 0 1IN10 1 0IN20 1 1IN31 0 0IN41 0 1IN51 1 0IN61 1 1IN7数字量输出及控制线:11条 ST为转换启动信号。当ST上升沿时,所有内部寄存器清零;下降沿时,开始进行A/D转换;在转换期间,ST应保持低电平。EOC为转换结束信号,当EOC为高电平时,表明转换结束;否则,表明正在进行A/D转换。OE为输出允许信号,用于控制三条输出锁存器向单片机输出转换得到的数据。OE1,输出转换得到的数据;OE0,输出数据线呈高阻状态。D7D0为数字量输出线。CLK为时钟输

33、入信号线。因ADC0809的内部没有时钟电路,所需时钟信号必须由外界提供,通常使用频率为500KHZ。 本设计中用单片机的P0口接收来自0809的数据,P2.0、P2.1、P2.2依次接在0809的A、B、C地址线,P2.3接在0809的ALE端,P2.4接START,P2.5接OE端,时钟信号由单片机的ALE端经74HC74触发器二分频后提供,单片机采用12MHz晶振,ALE端经二分频后为500KHz。ADC0809具体工作过程为:首先P2.0、P2.1、P2.3输入3位地址,并使P2.3输出高电平,将地址存入地址锁存器中。此地址经译码选通8路模拟输入之一到比较器。START上升沿将逐次逼近

34、寄存器复位。下降沿启动 AD转换,之后EOC输出信号变低,指示转换正在进行。直到AD转换完成,EOC变为高电平,指示AD转换结束,结果数据已存入锁存器,这个信号可用作中断申请,而触发单片机动作准备接收数据,这是使P2.5输出高电平,输出三态门打开,转换结果的数字量输出到数据总线上,单片机读取P0口然后做下一步处理操作。图2-9为89C51单片机与ADC0809的设计电路图。 图2-9 89C51与ADC0809的设计电路2.5 BUCK斩波电路DC/DC变换器广泛应用于便携装置(如笔记本计算机、蜂窝电话、PDA等)中。它有两种类型,即线性变换器和开关变换器。开关变换器因具有效率高、灵活的正负极

35、性和升降压方式的特点,而备受人们的青睐。DC/DC变换是将固定的直流电压变换成可变的直流电压,也称为直流斩波。斩波器的工作方式有两种,一是脉宽调制方式Ts不变,改变ton(通用),二是频率调制(1)Buck电路降压斩波器,其输出平均电压U0小于输入电压Ui,极性相同。(2)Boost电路升压斩波器,其输出平均电压U0大于输入电压Ui,极性相同。(3)BuckBoost电路降压或升压斩波器,其输出平均电压U0大于或小于输入电压Ui,极性相反,电感传输。(4)Cuk电路降压或升压斩波器,其输出平均电压U0大于或小于输入电压Ui,极性相反,电容传输。还有Sepic、Zeta电路。在本电路中输入始终大

36、于输出,所以采用脉宽调制方式的BUCK变换器,BUCK变换器又称降压变换器、串联开关稳压电源、三端开关型降压稳压器。它是一种输出电压小于输入电压的单管不隔离直流变换器。图中,Q为开关管,其驱动电压一般为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脉宽调制)信号,信号周期为Ts,则信号频率为f=1/Ts,导通时间为Ton,关断时间为Toff,则周期Ts=Ton+Toff,占空比Dy= Ton/Ts。工作原理为当uB为高电平时,T饱和导通,D因承受反偏电压而截止,电感L存储能量,电容C充电;发射极电位uE=UI-UCESUI。当uB为低电平时,T截止,此时虽然发射极电流为零,但是L释放能量

37、,其感生电动势使D导通,与此同时C放电,负载电流方向不变,uE=-UD0。占空比:在uB的一个周期T内,Ton为调整管导通时间,Toff为调整管截止时间,占空比q=Ton/T。改变占空比q,即可改变输出电压的大小。在换能电路中,如果电感L数值太小,在Ton期间储能不足,那么在Toff还未结束时,能量已放尽,将导致输出电压为零,出现台阶,这是决不允许的。同时为了使输出电压的交流分量足够小,C的取值应足够大。换言之,只有在L和C足够大时输出电压Uo和负载电流Io才为连续的,LheC愈大,Uo的波形愈平滑。由于输出电流Io是Ui通过开关调整管Q和LC滤波电路轮流提供,通常脉动成份线性稳压电源要大一些

38、,这是开关稳压电路的缺点之一。若将Ue视为直流分量和交流分量之和,则输出电压的平均值等于Ue的直流分量。 Uo=(Ton/T)*(Ui-Uces)+(Toff/T)*(-UD)=(Ton/T)*Ui 可以写为Uo=qUi改变占空比q,即可改变输出电压大小。其电路如图2-10所示,PWM脉宽调制信号有单片机提供,控制开关管的通断。 图2-10 BUCK变换器设计电路2.6 数码管显示电路 AT89C51单片机内有一个串行IO端口,通过引脚RXD和TXD可与外部电路进行全双工的串行异步通信,发送数据时由TXD端送出,接收时数据由RXD端输入。串口有四种工作方式,通过编程设置,可以使其工作在任一方式

39、以满足不同的场合。其中,方式0是8位移位寄存器输入输出方式,多用与外接移位寄存器以扩展IO端口。方式 0的输出是8位串行数据,通过移位寄存器可将8位串行数据变成8位并行数据输出,也可以将外部的8位并行数据变成8位串行数据输入。因此外接一个移位寄存器就可扩展一个8位的并行输入输出接口,如果想多扩展几个并口就需要在外部级连几个移位寄存器。 图2-11 数码管显示电路 本设计采用基于串口的LED数码管静态显示电路,在串口扩展中最常用的就是基于串口的LED数码管显示电路。在单片机应用系统中,LED数码管的显示常用两种方法:静态显示和动态扫描显示。所谓静态显示,就是每一个显示器都要占用单独的具有锁存功能

40、的IO接口用于笔划段字形代码。这样单片机只要把要显示的字形代码发送到接口电路,就不用管它了,直到要显示新的数据时,再发送新的字形码,因此,使用这种方法单片机中CPU的开销小。可以提供单独锁存的IO接口电路很多,常用的就是通过串口外接串并转换器74LS164,扩展并行的IO口。需要几个数码管就扩展几个并行接口,数码管直接接在74LS164的输出脚上,单片机通过串口将要显示数据的字形码逐一的串行移出至74LS164的输出脚上数码管就可以显示相应的数字。下面简述74LS164的性能与功能。74LS164是8位串入,并出移位寄存器。它是高速硅门CMOS器件,与低功耗肖特基性TTL器件的引脚兼容。74L

41、S164是8位边沿触发式移位寄存器,串行输入数据,然后并行输出。数据通过两个输入端(DSA或DSB)之一串行输入;任意输入端可以用作高电平使能端,控制另一输入端的数据输入。两个输入端或者连在一起,或者把不同输入端接高电平,一定不要悬空。 时钟 (CP) 每次由低变高时,数据右移一位,输入到 Q0, Q0 是两个数据输入端(DSA和 DSB)的逻辑与,它将上升时钟沿之前保持一个建立时间的长度。 主复位 (MR) 输入端上的一个低电平将使其它所有输入端都无效,同时非同步地清除寄存器,强制所有的输出为低电平。第三章 软件设计3.1系统的总体程序设计框架本设计整体工作主要由单片机程序控制实现,其工作过

42、程为:电路启动初始化,电路功能选择,输出选择并确定输出,单片机采集计算输出PWM信号,定时采集数据并处理调节PWM信号占空比等,程序整体框架如图3-1所示。开始初始化电池充电充电子程序电源子程序YesNo结束 图3-1 程序整体框架流程3.2 数码管显示子程序开机时,初始化数码管,通过串口将“0”的字形码输出使数码管显示“0”。然后判断P1口是否有键按下,如果没键按下继续判断。显示子程序首先初始化串口,使串口工作在方式0,再读取显示缓冲区内的数据(显示缓冲区主要是用来存放即将要显示的数据),然后通过查表的方式找到对应的字形码,最后把字形码写入串口寄存器SBUF通过串口方式0发送出去。当8个时钟

43、脉冲后,字形码都移至74LS164的Q0-Q7,数码管就显示相应按键的编码。对于电路中的74LS164共阴极数码管数据位和字形的对应关系如下表。由于单片机在以方式0串行发送数据的时候数据从RXD引脚从低位到高位依次输出,而最先输出的数据经过74LS164串转并后到达Q7,也就是说单片机内的DO通过串口发送并经过74LS164后到达74LS164的Q7脚即数码管的A脚,因此在单片机内字型码与74LS164所对应的字型码正好相反,所以共阳极数码管在单片机内O-9所对应的字型码分别是:01H,4FH,12H,06H,4CH,24H,20H,0FH00H,04H。表2 74LS164共阴极数码管数据位

44、和字形的对应关系表数据位笔段位Q7AQ6BQ5CQ4DQ3EQ2FQ1GQ0DP字型码011111100FCH10110000060H211011000DAH311110010F2H40110011066H510110110B6H610111110BEH711100000E0H811111110FLH3.3 数据采集及模数转换程序Y返回处理存储转换结束?启动转换初始化入口N 图3-2 数据采集子程序框图数据采集主要由单片机控制ADC0809完成,程序分为数据初始化,发送启动转换命令,等待转换结束,接收数据,处理并存入缓存,程序流程如上图3.2所示。3.4 充电子程序的设计充电过程分两阶段进行,

45、第一阶段为恒流充电,充电电流可设定,当充电电压达到4V时转入第二阶段,即4.2V的恒压充电方式,恒压充电电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降低,待充电电流降到0.1mA时,表明电池已充到额定容量的93%95%,此时即可认为基本充满,如果继续充下去,充电电流会慢慢降低到零,电池完全充满。程序流图如下图3.3所示。入口采集电压电流恒流充电恒压充电返回充电结束电压4V?电流0.1mA?YNYN图3-3充电子程序框图3.5 电源子程序的设计本太阳能手机充电器与传统充电器相比,最大的优点就是不仅能直接给电池充电,还能作为普通的直流电源使用,其中的5V直流输出也可以直接给手机充电,或作为MP3等其他小电子设备的供

46、电电源。其输出电压0到5V可调,数字显示,并有完善的过流保护功能,从而确保电子产品的安全使用。电源子程序流程图如图3-4所示。返回关断输出跳过增大占空比输出电压判断过电流电压电流采集入口N Y小大相等 减小占空比 图3-4 电源子程序流程图结 论本太阳能充电器系统的设计分为硬件电路设计和程序设计两个部分,硬件电路设计属于前期的主要工作,通过方案论证与可行性分析,最终确定由89C51单片机完成主电路的控制与设计,并展开外围电路与控制硬件电路设计,硬件电路的设计主要是电路原理图的绘制以及参数的确定。在硬件电路设计上遇到一些问题,关于DC/DC转换的PWM脉宽调制信号的产生问题,经过反复分析论证,最

47、后确定用单片机通过编程来实现,这样将大大降低硬件的成本。软件的设计采用模块化的程序设计方法,分为主程序部分、按键采集模块、数码管显示模块、AD转换采集模块以PWM脉宽信号产生模块等。程序的设计既参考了一些资料里的内容,也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对于本设计,如果进行进一步的的研究,我认为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重点考虑:(1)考虑显示模块改用液晶显示,这样可以减小电流损耗,还可显示汉字,使显示更加丰富人性化。但在总的造价有所增加;(2)PWM产生由独立芯片完成,这样可减轻单片机的负担,使其有时间做其它人性化的服务,并可提高电路输出精度。参考文献1 李朝青.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

48、0052 孙育才新型AT89S51系列单片机及其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3 张伯文.简易镍镉电池定时恒流充电器J 1997 4郑家龙.集成电子技术基础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5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6张红梅,尹云华. 太阳能电池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 水电能源科学 ,20087Sung-Mo kang,Yusuf Leblebici.CMOS数字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三版。王志功,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8陈洁 .太阳能多功能充电器的设计研究J .中国期刊网 .20089滨川圭宏 .太阳能光伏电池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0沈德金等

49、.接口电路与实用程序实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11Donald D. givone.Digital Principal and Design.McGraw-Hill Companies 12L. B. Jackson. Digital Filters and Signal Processing M 1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Nrwell, MA , 1996致 谢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本设计在导师吴慧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业已完成,从课题选择、方案论证到具体设计和调试,无不凝聚着老师的心血和汗水。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本设计能够顺利的完成,也归功于

50、各位任课老师的认真负责,使我能够很好的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并在设计中得以体现。正是有了他们的悉心帮助和支持,才使我的毕业论文工作顺利完成,在此向电气系的全体老师表示由衷的谢意。感谢他们四年来的辛勤栽培。这次做论文的经历也会使我终身受益,我感受到做论文是要真真正正用心去做的一件事情,是真正的自己学习的过程和研究的过程,没有学习就不可能有研究的能力,没有自己的研究,就不会有所突破,那也就不叫论文了。希望这次的经历能让我在以后学习中激励我继续进步。附录 汇编语言综合程序ORG0000HLJMPMAINORG000BHLJMPPWML;PWM波输出ORG001BHLJMPTESTOUT;检测输出LED

51、EQU70H;数码管显示缓冲PWMFBIT00H;PWM输出标志位PWM1HEQU71H;PWM高电平缓冲PWM1LEQU72HPWM2HEQU73H;PWM低电平缓冲PWM2LEQU74HTESTHEQU77H;检测周期缓存TESTLEQU78HTESTVEQU79H;输出电压检测缓冲TESTIEQU7AH;输出电流检测缓冲PWMTEQU7BH;PWM波周期OUTBIT02H;功能选择TVIBIT03H;功能选择ORG0100HMAIN:MOV A,#00HMOV LED,AMOV P1,#07FHCLR TESTVMOV PWMT,#200;PWM周期设为50usMOV TESTH,#0F

52、EHMOV TESTL,#0CHLCALL DISPLAYLJMP KEYWORKSTART:LCALL TESTINMOV A,TESTVMOV B,#33HDIV ABJNZ NEXTMOV A,#01HNEXT:MOV B,#04HMUL AB;乘以比例得出实际输入电压MOV B,AJNB OUT,NEXT2NEXT1:MOV A,PWMTDIV ABMOV B,LEDMUL AB;A中为低电平周期MOV R1,AMOV A,#0FFHCLR CSUBB A,R1INC AMOV PWM2L,AMOV PWM2H,#0FFHMOV A,PWMTCLR CSUBB A,R1;A中为高电平周

53、期MOV R1,AMOV A,#0FFHCLR CSUBB A,R1INC AMOV PWM1L,AMOV PWM1H,#0FFHCLR P2.0CLR P2.1CLR P2.2MOV IE,#8AH;CPU开中断MOV TMOD,#11H;T模式1,定时,开始输出MOV TH1,PWM2H;TO赋值MOV TL1,PWM2LMOV TH0,TESTH;T1赋值MOV TL0,TESTLSETB TR0SETB TR1LJMP EDNEXT2:MOV A,PWMTMOV B,#04HDIV AB;A中为低电平周期MOV R1,AMOV A,#0FFHCLR CSUBB A,R1INC AMOV

54、 PWM2L,AMOV PWM2H,#0FFHMOV A,PWMTCLR CSUBB A,R1;A中为高电平周期MOV R1,AMOV A,#0FFHCLR CSUBB A,R1INC AMOV PWM1L,AMOV PWM1H,#0FFHMOV IE,#8BH;CPU开中断MOV TMOD,#11H;T模式1,定时,开始输出MOV TH1,PWM2H;TO赋值MOV TL1,PWM2LMOV TH0,TESTH;T1赋值MOV TL0,TESTLSETB TR0SETB TR1ED:AJMP EDPROTECT:CLR P1.7LJMP EDPWML:JB PWMF,PWMH;PWM输出未完成返回CLR TR0MOV TH0,PWM2HMOV TL0,PWM2LSETB TR0SETB PWMFCLR P1.7 ;PWM输出低电平RETIPWMH:SETB P1.7CLR TR0MOV TH0,PWM1HMOV TL0,PWM1LSETB TR0 ;PWM输出高电平CLR PWMFRETITESTIN:SETB P2.0CLR P2.1CLR P2.2LCALL TESTRETTESTOUT:CLR TR1JNB TVI,STCBATEST1:LCALL TESTLCALL TESTJNB OUT,TEST2MOV A,TESTI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