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华中师范大学21秋《古代文论》期末考核试题及答案参考65

上传人:住在****她 文档编号:73471120 上传时间:2022-04-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0.0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国华中师范大学21秋《古代文论》期末考核试题及答案参考65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国华中师范大学21秋《古代文论》期末考核试题及答案参考65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国华中师范大学21秋《古代文论》期末考核试题及答案参考65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中国华中师范大学21秋《古代文论》期末考核试题及答案参考6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华中师范大学21秋《古代文论》期末考核试题及答案参考65(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国华中师范大学21秋古代文论期末考核试题及答案参考1. 二馆是门下省的弘文馆和太子东宫的崇文馆。(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2. 描写性文章的结构为情节型,即按照情节发展的阶段性来构架文章。(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3. 文本意义的多元化阐释是中学阅读教学的改革态势之一。(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4. 判断:大学、中庸、学记、乐经均为我国战国后期重要的教育论著。判断:大学、中庸、学记、乐经均为我国战国后期重要的教育论著。正确答案:不正确。rn 大学中庸和学记是我国战国后期重要的教育论著乐经则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存在而且被孔子修订过。而乐记才是礼记中的一篇为战国后期的重要教育

2、论著。正确的判断应为:大学中庸学记乐记均为我国战国后期重要的教育论著。rn (1)大学中庸和学记都是礼记中与教育思想密切相关的篇章。礼记是战国末期至汉初儒家学者论述“礼”的著作汇编是儒家学派分化后又融合的产物。rn (2)大学提出了儒家对于大学教育目的、任务和途径的总结性论断提出了一个完整而概括的政治、道德教育纲领和程序。中庸的基本思想是发挥儒家折衷调和的思想即中庸之道主张教育是率性修道。学记是对先秦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总结和概括。rn (3)孔子曾总结了三皇五帝、三王五伯等历代治政学说而综合出来以“六经”为代表的学说体系乐经就是其中之一。乐记则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较早论音乐和音乐教育的专著。

3、不正确。大学中庸和学记是我国战国后期重要的教育论著,乐经则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存在,而且被孔子修订过。而乐记才是礼记中的一篇,为战国后期的重要教育论著。正确的判断应为:大学中庸学记乐记均为我国战国后期重要的教育论著。(1)大学中庸和学记都是礼记中与教育思想密切相关的篇章。礼记是战国末期至汉初儒家学者论述“礼”的著作汇编,是儒家学派分化后又融合的产物。(2)大学提出了儒家对于大学教育目的、任务和途径的总结性论断,提出了一个完整而概括的政治、道德教育纲领和程序。中庸的基本思想是发挥儒家折衷调和的思想即中庸之道,主张教育是率性修道。学记是对先秦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总结和概括。(3)孔子曾总结了三皇五帝、

4、三王五伯等历代治政学说而综合出来以“六经”为代表的学说体系,乐经就是其中之一。乐记则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较早论音乐和音乐教育的专著。5. 韩愈继承了孟子的“养气”说提出了“气盛言宜”之论,又继承了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提出了“不平则鸣”论。( )T.对F.错参考答案:T6. 马礼逊学堂马礼逊学堂正确答案:马礼逊学堂是美国基督教徒布朗为纪念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创办的一所教会学校。它是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开办的最早的学校。1839年布朗在澳门创办了马礼逊学堂属小学程度。1842年该校由澳门迁至香港发展为中小学采用英语教学。校长为布朗教师除布朗夫妇外还聘请一个中国人教中文。课程除宗教外还有中文、算术、生理

5、学、地理、历史、英文、化学等。开办初期颇受各方人士重视校务发展顺利。1849年因受到官方和教会的双重压力而停办。马礼逊学堂是美国基督教徒布朗为纪念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创办的一所教会学校。它是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开办的最早的学校。1839年,布朗在澳门创办了马礼逊学堂,属小学程度。1842年,该校由澳门迁至香港,发展为中小学,采用英语教学。校长为布朗,教师除布朗夫妇外,还聘请一个中国人教中文。课程除宗教外,还有中文、算术、生理学、地理、历史、英文、化学等。开办初期,颇受各方人士重视,校务发展顺利。1849年,因受到官方和教会的双重压力而停办。7. 设使国家元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一句出自( )。

6、A. 世说新语B. 闲情赋c设使国家元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一句出自( )。A. 世说新语B. 闲情赋c.与山巨源绝交书D. 让县自明本志令参考答案:D8. 隋文帝的改革,使“五服之内,政决王朝一命免拜,必归吏部”,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和地方官的控制与管理,削弱了地方士族势力,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也为唐以后各朝沿用。(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9. 简述“七艺”演化的基本过程。简述“七艺”演化的基本过程。正确答案:西欧中世纪学校的课程包括辩证法、文法、修辞学、算术、几何、天文学、音乐世称“七艺”。rn “七艺”的起源可追溯到古代希腊。智者云游讲学推动文化传播促进社会流动。同时他们传

7、播文法、修辞学、哲学等知识扩大了教育内容。西方教育史上沿用长达千年之久的“七艺”中的前三艺(文法、修辞学、辩证法)就是由智者首先确定下来的。rn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把学科区分为初级和高级两类。初级科目的体育包括游戏和若干项运动;初级科目的音乐除狭义的音乐和舞蹈外还包括读、写、算等文化学科。高级科目主要有算术、几何学、音乐理论和天文学。rn 古希腊创立的学科后来传入罗马并得到发展。罗马学者MT瓦罗曾拟订过一份希腊化的学校课程方案其内容除文法、修辞学、辩证法(逻辑学)、算术、几何、音乐及天文学外还有医学和建筑学。昆体良认为演说家应具有广博的学识包括文法、修辞学、音乐、算术、几何、天文学、辩证法(逻

8、辑学)、历史、法律和医学等。至公元4世纪时“七艺”已被公认为学校的课程。rn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罗马基督教会成为古代文化的承担者和传播者。在教会的努力下陆续建立了一些修道院学校、天主教区学校和教区学校。教会首先需要对教士和僧侣进行读、写、算和教义基本知识的教育这就需要利用古典文化的一些成果这样就逐步形成了被称为“七艺”(文艺学科教育)的学习课程。rn “七艺”作为学科一直沿用到文艺复兴运动以前。文艺复兴时代学科开始分化。在学科的发展史上中世纪的“七艺”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西欧中世纪学校的课程包括辩证法、文法、修辞学、算术、几何、天文学、音乐,世称“七艺”。“七艺”的起源可追溯到古代希腊。智者云游

9、讲学,推动文化传播,促进社会流动。同时,他们传播文法、修辞学、哲学等知识,扩大了教育内容。西方教育史上沿用长达千年之久的“七艺”中的前三艺(文法、修辞学、辩证法)就是由智者首先确定下来的。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把学科区分为初级和高级两类。初级科目的体育包括游戏和若干项运动;初级科目的音乐除狭义的音乐和舞蹈外,还包括读、写、算等文化学科。高级科目主要有算术、几何学、音乐理论和天文学。古希腊创立的学科后来传入罗马并得到发展。罗马学者MT瓦罗曾拟订过一份希腊化的学校课程方案,其内容除文法、修辞学、辩证法(逻辑学)、算术、几何、音乐及天文学外,还有医学和建筑学。昆体良认为演说家应具有广博的学识,包括文法、

10、修辞学、音乐、算术、几何、天文学、辩证法(逻辑学)、历史、法律和医学等。至公元4世纪时,“七艺”已被公认为学校的课程。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罗马基督教会成为古代文化的承担者和传播者。在教会的努力下,陆续建立了一些修道院学校、天主教区学校和教区学校。教会首先需要对教士和僧侣进行读、写、算和教义基本知识的教育,这就需要利用古典文化的一些成果,这样就逐步形成了被称为“七艺”(文艺学科教育)的学习课程。“七艺”作为学科,一直沿用到文艺复兴运动以前。文艺复兴时代,学科开始分化。在学科的发展史上,中世纪的“七艺”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10. 填人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华夏大地上的古村落

11、民居,作为乡土建筑的精华,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反映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却辉映着辉煌的历程鲜明地折射出中国悠久的历史生动地展现了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它们看似陈旧是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A.B.C.D.参考答案:D11. 下列四组语法结构中属于体词性偏正词组的是( )。A、他是会来的B、他的话正确C、他的准时到来D、跑来上海一趟正确答案:C12. 习俗制度不属于民族精神的一种。(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13. 千古名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的作者是( )。A.刘希夷B.张若虚C.

12、贺知章D.陈子昂参考答案:B14. 读者可以通过具体的词句来把握文章的脉络和走向。(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15. 苏轼的思想主要表现是( )苏轼的思想主要表现是( )A、以儒家思想为唯一的思想B、以道家思想为唯一的思想C、以佛家思想为唯一的思想D、“外儒内佛”形式参考答案:D16. 礼品的选择是一门艺术,无论是为个人送礼还是为公司送礼,都要选择合适的礼品。下面关于礼品的选择不合理的是(礼品的选择是一门艺术,无论是为个人送礼还是为公司送礼,都要选择合适的礼品。下面关于礼品的选择不合理的是()。A无论什么场合给日本客人送花,他们都会高兴B给女主人送花可以事先或事后第二天给她家送去插花C给

13、葬礼送的鲜花可以送到死者家里A17. 唐懿宗时樊绰著蛮书,又名云南志,全书10卷,系统记录了当时云南地区蛮族和其他民族的历史情况、政治制度、社会经济、风俗民情,是研究云南地区各民族历史的宝贵资料。(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18. 选择服装时应考虑气候、出席的场合等因素。选择服装时应考虑气候、出席的场合等因素。正确19. 从“实科中学”的创设分析近代科学教育的发展。(华东师大2006研)从“实科中学”的创设分析近代科学教育的发展。(华东师大2006研)正确答案:“实科中学”的创设和发展是近代科技发展的重要产物同时它在一定程度上又进一步推动了科学教育的进步。实科中学是近代欧洲国家实施科学教

14、育的一种普通学校类型为适应工商业和交通事业发展的需要而创办其特点为接近实际生活开设实用课程培养从事工商业的中等技术人才。实科中学的创设与近代科学教育的发展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rn (1)1718世纪实科中学的萌芽科学教育开始受到重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以后欧洲的生产力进一步提高人文主义思想获得广泛传播自然科学中一系列重大发明和发现使欧洲的思想观念进一步贴近现实、注重世俗并引发了对传统权威观念的进一步挑战和新思想的流行。从17世纪的英国革命到18世纪的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资产阶级在世界历史舞台上的地位最终得以确立。反映这两百年的社会需求和科学进步的新兴教育思潮使欧洲教育逐步由注重

15、书本转向注重经验由注重思辨转向注重科学实践这推动了实科中学的萌芽和科学教育的进步。1647年英国经济学家配第首次提出“实科学问”的概念17世纪末至18世纪前期德国路德新教的虔信派教育家尝试建立实科学校。弗兰克1695年在哈勒开办了一所国民学校以实科内容和直观教法施教并对贫家子弟免费提供教材此后又设立了科学学校等教育机构。1708年席姆勒创办了数学机械学经济学实科学校教授各类自然科学知识。赫克1747年建立了类似的学校所开设的实科课程更为广泛又附设工艺学习班、师训班影响更大。rn (2)19世纪实科中学的创立科学教育的比重在逐步增大19世纪西方国家的教育权基本完成了从教会向政府的过渡教育反映了一

16、定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各级各类学校迅速发展教育教学内容逐步从人文走向科学。虽然在19世纪以前实科教育的教育机构在一些国家已经获得了较大发展但直到19世纪中后期在多数国家中实际上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也没有取得和文科中学同等的社会地位。19世纪中期以斯宾塞为代表的一些教育家尖锐批评古典教育落后于时代要求大力提倡实科教育有力地推动了实科教育的发展。从19世纪后期开始西欧在中等教育改革中逐渐使实施实科教育的机构特别是实科中学与实施古典教育的教育机构享有大体平等的地位。在实科教育发展迅速发展的德国实科中学已经成为德国中等教育的一个重要机构。实科中学主要传授自然科学和历史科学知识。1832年普鲁士率

17、先颁布了实科中学毕业考试章程它标志着实科中学这一形式得到政府的承认。1859年普鲁士颁布实科中学课程编制规定高级实科中学修业年限为九年高年级设置拉丁文。尽管如此它的社会地位并不高开始时实科中学的毕业生只能升入哲学院甚至只限于升人大学的数学与自然科学和现代语科。后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和文科中学同等的地位。rn (3)20世纪实科中学进一步发展科学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19世纪后期教育的迅速发展为20世纪前期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教育也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就包括中等教育和实科中学的问题。中等教育还存在着严重的古典主义倾向与工商业发展急需新型人才的要求不相适应。19世纪末2

18、0世纪初期一些新的因素影响了20世纪前期教育的进程。这一时期工业革命在一些国家的完成使得最低水平的初等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生产部门对科学技术的需求不仅要求改变初等教育的课程也要求对中等教育的课程和结构进行改革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问题、学校教育与社会联系的职能问题等成为改革家关注的中心。扩大中等教育的范围加强中等教育与初等教育的联系加强教育改革与社会发展的联系构成了各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这一时期改变双轨制加强中等教育和初等教育的联系改革中等教育的组织、结构和职能成为各国教育发展的主要内容。“实科中学”的创设和发展是近代科技发展的重要产物,同时它在一定程度上又进一步推动了科学教育的进步。实科

19、中学是近代欧洲国家实施科学教育的一种普通学校类型,为适应工商业和交通事业发展的需要而创办,其特点为接近实际生活,开设实用课程,培养从事工商业的中等技术人才。实科中学的创设与近代科学教育的发展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718世纪实科中学的萌芽,科学教育开始受到重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以后,欧洲的生产力进一步提高,人文主义思想获得广泛传播,自然科学中一系列重大发明和发现,使欧洲的思想观念进一步贴近现实、注重世俗,并引发了对传统权威观念的进一步挑战和新思想的流行。从17世纪的英国革命到18世纪的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资产阶级在世界历史舞台上的地位最终得以确立。反映这两百年的社会需求

20、和科学进步的新兴教育思潮,使欧洲教育逐步由注重书本转向注重经验,由注重思辨转向注重科学实践,这推动了实科中学的萌芽和科学教育的进步。1647年,英国经济学家配第首次提出“实科学问”的概念,17世纪末至18世纪前期,德国路德新教的虔信派教育家尝试建立实科学校。弗兰克1695年在哈勒开办了一所国民学校,以实科内容和直观教法施教,并对贫家子弟免费提供教材,此后又设立了科学学校等教育机构。1708年,席姆勒创办了数学机械学经济学实科学校,教授各类自然科学知识。赫克1747年建立了类似的学校,所开设的实科课程更为广泛,又附设工艺学习班、师训班,影响更大。(2)19世纪实科中学的创立,科学教育的比重在逐步

21、增大19世纪,西方国家的教育权基本完成了从教会向政府的过渡,教育反映了一定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各级各类学校迅速发展,教育教学内容逐步从人文走向科学。虽然在19世纪以前,实科教育的教育机构在一些国家已经获得了较大发展,但直到19世纪中后期,在多数国家中实际上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也没有取得和文科中学同等的社会地位。19世纪中期,以斯宾塞为代表的一些教育家尖锐批评古典教育落后于时代要求,大力提倡实科教育,有力地推动了实科教育的发展。从19世纪后期开始,西欧在中等教育改革中逐渐使实施实科教育的机构特别是实科中学,与实施古典教育的教育机构享有大体平等的地位。在实科教育发展迅速发展的德国,实科中

22、学已经成为德国中等教育的一个重要机构。实科中学主要传授自然科学和历史科学知识。1832年,普鲁士率先颁布了实科中学毕业考试章程,它标志着实科中学这一形式得到政府的承认。1859年,普鲁士颁布实科中学课程编制,规定高级实科中学修业年限为九年,高年级设置拉丁文。尽管如此,它的社会地位并不高,开始时,实科中学的毕业生只能升入哲学院,甚至只限于升人大学的数学与自然科学和现代语科。后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和文科中学同等的地位。(3)20世纪实科中学进一步发展,科学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19世纪后期教育的迅速发展,为20世纪前期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教育也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

23、就包括中等教育和实科中学的问题。中等教育还存在着严重的古典主义倾向,与工商业发展急需新型人才的要求不相适应。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一些新的因素影响了20世纪前期教育的进程。这一时期,工业革命在一些国家的完成,使得最低水平的初等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生产部门对科学技术的需求,不仅要求改变初等教育的课程,也要求对中等教育的课程和结构进行改革,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问题、学校教育与社会联系的职能问题等,成为改革家关注的中心。扩大中等教育的范围,加强中等教育与初等教育的联系,加强教育改革与社会发展的联系,构成了各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这一时期,改变双轨制,加强中等教育和初等教育的联系,改革中等教育的

24、组织、结构和职能成为各国教育发展的主要内容。20. 关于战国策的说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A.它的作者是刘向B.又名国策、国事、事语等C.主要记录了战国进谋臣、策士游说诸候的言论行动D.行文中多用排比和比喻,夸张渲染参考答案:A21.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22. 前测作为一个步骤,属于( )A调查研究B实验方法C实地方法D文献方法前测作为一个步骤,属于( )A调查研究B实验方法C实地方法D文献方法正确答案:B23. 诗品序的主要内容有( )A.反对声病说B.提出了“滋味”说C.反对玄言诗D.提倡直寻E.提倡用典参考答案:AB

25、CD24. “生活儒学”是由两个关键词构成的,即:( )A.生活和法学B.儒学和哲学C.生活和儒学D.哲学和生活参考答案:C25. 西门家的晚宴的作者是( )A.乔尔桥内B.提香C.委罗内塞D.卡拉瓦乔正确答案:C26. “苏门四学士”,词的成就最高的是( )“苏门四学士”,词的成就最高的是( )A、晁补之B、黄庭坚C、秦观D、张耒参考答案:C27. 对王直的描述不符的是?( )A.被称为倭寇王B.进行海上走私贸易C.是徽商出身D.主要进行朝贡贸易正确答案:D28. 谈谈你对西方教育史上的教育遵循自然思想的了解与分析。谈谈你对西方教育史上的教育遵循自然思想的了解与分析。正确答案:在西方教育史上

26、自然主义思潮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七种自由艺术因为那时人们已经把自然科学加入到学科当中由原来的“三艺”变成“七艺”。但是自然主义教育的具体提出是从夸美纽斯开始的。夸美纽斯受文艺复兴时期文化的影响继承了人文主义的精神提出了教育要遵循自然的原则。在夸美纽斯之后卢梭、裴斯泰洛齐、第斯多惠的教育理论中也都有时教育遵循自然原则的解说和阐释。rn 夸美纽斯提出教育适应自然原则其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育要适应大自然的规律。夸美纽斯认为在自然界中存在着一种保证万物和谐发展的秩序即普遍规律所以人的各种活动包括教育活动都应该遵循这些自然的、普遍的秩序或规律。二是教育要适应儿童的自然本性和年龄特征。夸美纽斯认

27、为人属于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发展也要适应自然发展的规律。rn 卢梭全面阐述了自然教育理论。他认为教育活动要以人的自然本性为基础遵循儿童自然发展的顺序和要求并以发展儿童的自然本性为目的。强调爱护儿童给儿童以充分的自由。卢梭自然教育的基本含义之一就是“回归自然”。认为人在自然状态中有着善良的人性。自然状态指前国家、前社会的状态。归于自然的教育在于保持和发展人在自然状态中善良的天性。自然教育的最终培养目标是“自然人”。他要求人们尊重儿童的个性了解儿童的本性及自然教育的思想对后世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n 瑞士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在其思想中也提出了有关自然主义教育的理论他认为每个人生来就蕴藏着各种能力

28、的萌芽它们具有从不活动状态到充分发展的倾向所以他非常重视人的天性要求根据人的天性自然进行教育。教育一方面要遵循儿童的天性但另一方面又要通过教育的作用把人性提升到更高的道德境界。另外裴斯泰洛齐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地指出了“教育心理化”的主张使其教育适应自然的理论又有了新的内涵除了教育要使人的固有的、内在的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外还要求教育活动应当与儿童的心理特点协调一致注意个别差异区别对待素质不同的儿童。rn 德国著名资产阶级民主教育家第斯多惠把“遵循自然”的教育原则列在教育的首位。在人的教育中一般地说一切应按照人的本性来进行。在第斯多惠这里教育的自然适应性原则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他进一步强调了适

29、应自然进行教育必须研究儿童的本性研究儿童的心理在儿童发展的不同阶段应按照儿童不同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然而第斯多惠不同于前人的地方还在于他不仅提出自然适应性教育原则而且还提出了文化适应性原则并指明了自然适应性原则与文化适应性原则的关系。自然适应性原则是最高的原则是我们作为理想要争取达到的但是在遵循它的同时还必须考虑文化适应性考虑时间和地点等具体历史条件、文化水平。在文化适应性原则与自然适应性原则发生矛盾或冲突时文化适应性原则应当服从于自然适应性原则。rn 进入19世纪下半叶之后随着科学心理学的发展随着人们对儿童心理特征的逐步了解和认识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已不再是一个重要的话题了但“自然教育”的许多

30、重要思想对我们仍有借鉴意义。在西方教育史上,自然主义思潮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七种自由艺术,因为那时人们已经把自然科学加入到学科当中,由原来的“三艺”变成“七艺”。但是自然主义教育的具体提出,是从夸美纽斯开始的。夸美纽斯受文艺复兴时期文化的影响,继承了人文主义的精神,提出了教育要遵循自然的原则。在夸美纽斯之后,卢梭、裴斯泰洛齐、第斯多惠的教育理论中也都有时教育遵循自然原则的解说和阐释。夸美纽斯提出教育适应自然原则,其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育要适应大自然的规律。夸美纽斯认为,在自然界中存在着一种保证万物和谐发展的秩序,即普遍规律,所以,人的各种活动包括教育活动都应该遵循这些自然的、普遍的秩

31、序或规律。二是教育要适应儿童的自然本性和年龄特征。夸美纽斯认为,人属于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发展也要适应自然发展的规律。卢梭全面阐述了自然教育理论。他认为教育活动要以人的自然本性为基础,遵循儿童自然发展的顺序和要求,并以发展儿童的自然本性为目的。强调爱护儿童,给儿童以充分的自由。卢梭自然教育的基本含义之一就是“回归自然”。认为人在自然状态中有着善良的人性。自然状态指前国家、前社会的状态。归于自然的教育在于保持和发展人在自然状态中善良的天性。自然教育的最终培养目标是“自然人”。他要求人们尊重儿童的个性,了解儿童的本性及自然教育的思想,对后世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瑞士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在其思想中

32、也提出了有关自然主义教育的理论,他认为每个人生来就蕴藏着各种能力的萌芽,它们具有从不活动状态到充分发展的倾向,所以他非常重视人的天性,要求根据人的天性自然进行教育。教育一方面要遵循儿童的天性,但另一方面又要通过教育的作用,把人性提升到更高的道德境界。另外,裴斯泰洛齐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地指出了“教育心理化”的主张,使其教育适应自然的理论又有了新的内涵,除了教育要使人的固有的、内在的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外,还要求教育活动应当与儿童的心理特点协调一致,注意个别差异,区别对待素质不同的儿童。德国著名资产阶级民主教育家第斯多惠把“遵循自然”的教育原则列在教育的首位。在人的教育中,一般地说,一切应按照人的

33、本性来进行。在第斯多惠这里,教育的自然适应性原则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他进一步强调了适应自然进行教育必须研究儿童的本性,研究儿童的心理,在儿童发展的不同阶段,应按照儿童不同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然而,第斯多惠不同于前人的地方还在于,他不仅提出自然适应性教育原则,而且还提出了文化适应性原则,并指明了自然适应性原则与文化适应性原则的关系。自然适应性原则是最高的原则,是我们作为理想要争取达到的,但是,在遵循它的同时,还必须考虑文化适应性,考虑时间和地点等具体历史条件、文化水平。在文化适应性原则与自然适应性原则发生矛盾或冲突时,文化适应性原则应当服从于自然适应性原则。进入19世纪下半叶之后,随着科学心理

34、学的发展,随着人们对儿童心理特征的逐步了解和认识,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已不再是一个重要的话题了,但“自然教育”的许多重要思想对我们仍有借鉴意义。29. 张居正改革的过程中曾遭到谁的弹劾?( )A.余懋学B.傅应桢C.刘台D.全部是正确答案:D30. 评点红楼梦最著名的是脂砚斋。(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31. 1单行行进时通常讲究的是“以后为尊,以前为卑”。1单行行进时通常讲究的是“以后为尊,以前为卑”。msg:,data:,voicepath:32. 谈谈认识功能在人文社会科学八种功能中的特殊地位。谈谈认识功能在人文社会科学八种功能中的特殊地位。正确答案:人文社会科学是一种经过社会实践

35、检验的科学的人文社会理论知识系统它的社会功能首先须通过提高人的理论认识水准发挥作用。人文社会科学的认识功能是其他社会功能的基础和前提。人文社会科学是一种经过社会实践检验的科学的人文社会理论知识系统,它的社会功能,首先须通过提高人的理论认识水准发挥作用。人文社会科学的认识功能是其他社会功能的基础和前提。33. 离骚和屈原的九歌、天问、九章、招魂等优秀作品,共同开创了我国古代文学的“( )”文学范式,成为中国文学与诗经同等重要的又一源头。离骚和屈原的九歌、天问、九章、招魂等优秀作品,共同开创了我国古代文学的“( )”文学范式,成为中国文学与诗经同等重要的又一源头。A.骚体B.汉赋C.诸子D.散文参

36、考答案:A34. 毛诗大序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原则,而在批评黑暗现实方面,又必须“主文而谲谏”,反映了儒家的文艺思想。( )T.对F.错参考答案:T35. 1956至1957年上半年,出现了“干预生活”的特写作品。如耿简的爬在旗杆上的人、崔璇的在区委会里等。( )1956至1957年上半年,出现了“干预生活”的特写作品。如耿简的爬在旗杆上的人、崔璇的在区委会里等。(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36. 语义学对文本的解读,受到了逻辑实证主义哲学的影响。(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37. 经过甲骨四堂的著录、断代和考释、证史及综合论史的努力,甲骨文终于凿破鸿蒙,成为商

37、史研究的资料大宗。(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38. 陈子昂在修竹编序里评价东方虬咏孤桐篇说:“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教材认为,这里的“正始之音”是( )A.指曹魏后期出现的何晏、王弼等开创的玄谈风气B.指曹魏正始时期作家的作品具有建安风骨C.泛指曹魏后期出现的阮籍、嵇康等作家的作品D.泛指曹魏正始时期作家的宣扬玄理的作品参考答案:C39. 1943年,在紫罗兰杂志发表小说处女作沉香屑 (第一炉香的是( )。1943年,在紫罗兰杂志发表小说处女作沉香屑 (第一炉香的是( )。A.郁达夫B.叶灵凤C.张爱玲D.张资平参考答案:C40. 关于孔雀东南飞,下列说法不正

38、确的是哪一项?( )A.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的重要标志B.其故事的前身是梁山伯祝英台C.注意人物行动的刻画D.利用环境或景物作衬托渲染参考答案:B41. 关山月是以( )为线索来抒情的。关山月是以( )为线索来抒情的。A.月夜B.笛声C.歌舞D.泪痕参考答案:A42. 李白的著名诗句“抽当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出自( )。李白的著名诗句“抽当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出自( )。A、梦游天姥吟留别B、蜀道难C、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D、将进酒参考答案:C43. 在实际操作中要根据具体情况对接待计划的内容予以适当增减。在实际操作中要根据具体情况对接待计划的内容予以适当增减。正确

39、44. 九歌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45. 注释类解读是考注式解读的一个分支。(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46. 传注也称为“注文”,是注疏经义的文字。(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47. 李煜的著名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出自( )。李煜的著名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出自( )。A、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B、浪淘沙(往事只堪哀)C、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D、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参考答案:D48. 作为人文科学价值体系主体的人,是一种( )的存在。A.永恒性B.历史性C.实践性D.重复性E.个体性参考答案:BC49. 司空图的诗论著作是( )。司空图的诗论著作是( )。A、诗品B、诗论C、诗源D、诗话参考答案:A50. 秦始皇统一全国,废除郡县制,实行分封制。(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