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临淮中学学校发展规划精讲

上传人:泽*** 文档编号:73372421 上传时间:2022-04-11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4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安徽省临淮中学学校发展规划精讲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安徽省临淮中学学校发展规划精讲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安徽省临淮中学学校发展规划精讲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资源描述:

《安徽省临淮中学学校发展规划精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临淮中学学校发展规划精讲(3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部分学校发展现状分析临淮中学始建于1952 年。学校起始校名为“凤阳县第二初级中学”(“二中”习称由此而来),时校址在临淮镇大东关的道院,属省市县三级重点初中; 1953 年迁入现校区。 1960 年春,改制为完全中学,定名为“安徽省临淮中学”,同年郭沫若先生亲笔为该校题写了校名。1961 年因自然灾害影响高中部并入凤阳中学,于 1970 年恢复高中招生;2000年 4 月,上级决定临淮中学停止初中招生,改制“完全高级中学”; 2001 年元月,学校启动市级示范高中申报工作, 2003 年 4 月 25 日市政府核准临淮中学为滁州市首批市级示范高中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锐意进取、不断创新,临

2、淮中学正步入学校发展的新阶段。一、发展优势( S:STRENGTHS)严谨、务实的办学传统。悠久的办学历史积淀成“厚道做人、踏实做事”的临淮中学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同心协力的合作精神、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恪尽职守的负责精神的学校精神。 坚持“ 明礼、诚信、求是、竞先 ”的校风,“ 平等、善导、务实、创新 ”的教风和“ 勤勉、专注、睿思、慎行 ”的学风。敢为人先的教改风气。 88 年的二中发展史就是一部“锐意进取、敢为人先”的教育改革发展史。 20 世纪中叶,学校创始人梅长慰老校长就倡导了“以学生未来发展为本”的先进教育思想; 80 年代初,特级教师钱梦龙提出了“语文导读法”;

3、学校先后成为滁州市“一期课改”和“二期课改”实验校。深入开展的教育教学改革逐步形成了多元选择、富有特色的教育项目。深入人心的办学理念。上一轮发展规划中确立的“文化立校、格物修身”办学理念已为广大师生员工接受,以此为引领开展学校各项工作,学校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教师队伍年龄、学历结构较合理,经过青蓝计划三年的有效实施,一支德才兼备、爱岗敬业、结构合理、开拓创新、专业能力优良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正在日益形成。二、存在劣势( W:WEAKNESSES)学校教师队伍的性别、学科等结构不够合理,整体素质尤其是自觉发展意识和创新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学校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优秀教师群体

4、示范辐射作用的发挥还不够突出。学生自我学习能力不够强;视野不够开阔、思维不够活跃,创新能力有待加强;学生自我为中心观念强,抗挫折能力和协作能力较差。三、面临机会( O:OPPORTUNITIES)高中教育强调特色化发展。无论是国家、市还是区的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于高中教育都强调特色化发展,我校特色创建工作启动得较早, 2009 年到现在,每年都有学生在县、市、省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在认真实施安徽省临淮中学创建科技创新教育特色学校规划的基础上力争三到六年的时间,创建成为滁州市乃至安徽省科技创新教育特色学校。基础设施日益改善。学校将重新规划,以此为契机,整合资源,全盘考虑科技楼布局,推动特色教

5、育教学项目的深入开展。四、受到威胁( T:THREATS)人才培养能否适应未来社会发展要求。社会对人才培养要求越来越高,学校必须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加强创新能力培养,为学生成长、成人、成功提供知识和能力准备,而学校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显然无法满足,必须不断深入改进。凤阳县高中学校格局的调整,生源质量的下降。都将对我校生源质量带来威胁。第二部分办学理念与发展目标一、办学理念我们将继续坚持“文化立校,格物修身”的办学理念,并在原有基础上发展性地作如下诠释:文化立校。营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适应社会发展、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课程文化,锻造严谨高雅、务实进取的教师文化,建立个性发展与大气谦和相

6、辅的学生文化。不断完善学校管理文化,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升学校核心价值观。格物修身。格物修身语出大学,乃为师、为学、为人之道。格物修身,以客观精神、科学态度求知,以科学知识、科学规律做事,以健全人格、良好道德修养做人。文化立校、格物修身的宗旨是立校、立人,核心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基本要求是以“德育为核心,课程为载体,教学为中心,科研为引领,管理为保障”,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办学水平,促进学校发展。根本方法是以“文化立校”为“纲”,“格物修身”为“目”,通过文化立校,达到格物修身立人。二、发展目标(一)办学目标建设“教师队伍高素质,教育教学高质量,管理运作高效率,校园文化高品位,办学条件高标准”

7、的现代化中学,努力争创安徽省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教师队伍高素质。坚持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首位,强化师德教育。重视和促进每个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境界,在区域内有强势学科,有知名教师。加强对青年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索教师队伍建设的“地平线计划”。教育教学高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构建优质高效课堂。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每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进一步凸显学校科技教育办学特色。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上,力争教育质量县内前茅,力争滁州市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综合办学质量名列前茅。管理运作高效率。以“以人为本”与“科学管理”相

8、结合的管理思想为指导,实施“能级”与“扁平化”相结合的管理策略,调动师生员工积极性,实现管理运作高效率,依法办学,以德治校,依法治校。校园文化高品位。 大力弘扬“ 明礼、诚信、求是、竞先 ”的校风,“ 平等、善导、务实、创新 ”的教风和“ 勤勉、专注、睿思、慎行 ”的学风; 大力营造“读百家书、进百所校、听百节课、受百人传”的学习、研究和学术氛围;大力倡导“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品位、修养和境界。办学条件高标准。 学校优良的物质环境和先进的教学设施是学校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学校将不断完善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师生工作、学习环境,打造“数字化”校园,不断增强办学的综合实力。(二

9、)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公民意识、文化素养、国际视野、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公民意识。公民意识是公民必须具备的一种社会意识,通过公民法制、公民道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教育学生依法行使自身权利,履行应尽的义务,强化社会责任感,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文化素养。文化素养包括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培养,为学生的人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重视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 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加强研究性学习和实验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坚持艺术和体育教育,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能力。国际视野。通过学校与其他国家与地区的校际间文化教育交流,拓展学生的

10、国际视野,培养学生吸纳东西方优秀文化的意识,让学生初步具有国际交流、理解、合作、竞争能力,为培养国际型人才,提升人才的国际竞争力打下基础。和谐发展。承认学生差异性和多元智能,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德、智、体、美等方面和谐发展,心理与智力和谐发展,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和谐发展,主体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和谐发展。第三部分主要工作与措施一、德育工作(一)工作目标1总体目标培养公民意识,发展个性特长,夯实人生基础。以培养良好人文素养为切入点,以培养合格的公民为基点,注重学生品德培养,养成良好文明礼仪行为习惯,通过构建德育课程、加强

11、行为养成教育、加强育人队伍建设、加强家校合作、完善德育管理等途径与方法,在学生的心中确立“厚道做人、踏实做事”的学校核心价值观,在校园中形成“勤勉、专注、睿思、慎行”的学风,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建立个性发展与大气谦和相辅的学生文化,引导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2分年级目标高一年级:融合互勉,厚实基础。以“厚道做人、踏实做事”为道德规范的养成与行为习惯自律的基本要求,注重品德培养,同学之间形成相互融合、互助共勉的人际氛围,互勉共进,厚实学生的思想道德基础和知识技能基础。高二年级:健全人格,厚德载物。以“格物修身,健全人格”为总体目标,增强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培

12、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脱颖而出。高三年级:自强不息,厚积薄发。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广阔的国际视野。进一步增强使命感,着力于提高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二)实施策略构建“主体发展德育”模式。所谓主体发展德育,指从学生主体的实际出发,以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健康发展为目的,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把学生培养成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社会主体。中学德育大纲、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和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等相关文件,都强调学校德育要尊重和凸显学生的

13、主体性,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能力,即主体发展德育。1. 确立一套教材,开展公民教育。认真研究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按照德育目标,夯实人生基础。通过高中“公民道德修身”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的引领,把我校编写的临淮中学公民道德修身课程一书,公民教育的校本教材,实施分教师分专题上课。2. 建设两支队伍,培养德育骨干。认真做好班主任的选聘、培训和考核工作,创造条件使他们向“工作室”和“德育基地”迈进,加大骨干班主任培养的力度。对由竞选产生的班、校学生干部进行集训,让他们了解德育工作的目标、重点、措施、方法、途径,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学校的管理,加大学生干部的培养力度。3. 把

14、握“三主”途径,实化德育内容。主旋律爱国主义教育。始终把弘扬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主旋律,通过开展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办黑板报、团队活动、主题班会等活动,培养学生具有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效国之才。主阵地德育实践活动。利用“五四”、 “十一”等重大节庆日以及清明节、 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 ,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同时通过军训、学农、学工等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主渠道课堂德育融入。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实施思想道德教育。发挥课堂德育主渠道作用,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4. 强化“四个”意识,提高育德能力。强化育人意识。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树立“为了学生终身发展”的教育

15、理念。强化主阵地意识。充分利用好课堂德育主阵地,把德育视为课程内容纳入自己的教学之中,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熟悉过程与方法的同时,恰到好处地落实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强化表率意识。教师是学生心智启蒙、培育、发展的导师,教师是学生的表率。强化实践与创新意识。是否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应该成为当今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一项重要的参照指标。注重突出学科特点,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教学不仅局限于课本知识,要增加学生喜欢的内容,使学生产生富有创新意义的想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三)实施举措1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德育工作的全过程。认真实施国家、本市以及县

16、各级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根据高中三个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成长规律,分别突出行为养成、道德认知、情感体验、理想信念的教育重点,制定和落实分层递进、有机衔接的分年级德育目标。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守法、诚信、勤俭、互助、感恩的道德品质。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促进学生提升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认同感和世界多元文化沟通鉴别力,自觉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

17、国化最新成果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施生命教育,帮助学生逐步了解生命现象,掌握生存技能,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使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建立生命与自我、与他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关系,促进身心健康发展。2强化全员育人,实施教育教学全过程育德。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加强校本德育课程建设,结合课程改革,推进学科德育,激活所有学科的德育内涵,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完善德育实践体系,加强校内、外教育的有效贯通,建立健全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和社会实践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建设校本德育资源共享网络

18、平台,拓展网络道德教育空间,繁荣发展校园网络文化,提高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加强信息技术伦理和道德教育,强化舆论宣传,提倡文明上网,引导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合理利用网络等信息技术。提升教师人文素养,增强教师育德意识和能力,以平等态度对待学生,以高尚情操熏陶学生,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自觉担负起培育人才的神圣职责。3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合力育人机制。加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效衔接,建立完善家长驻校办公制度。推进温馨教室与和谐校园建设,优化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丰富校园文化,发挥共青团、学生会等学生组织的重要作用,形成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校园氛围。完善学校生命

19、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进一步建设和完善心理咨询室,制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开展生命教育和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和转介机制。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加强家长学校的工作力度,引导家庭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成才观,发挥家庭教育在育人中的基础作用。4强化育人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加强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建设,培养一支敬业、勤业、精业的高质量的班主任队伍。加强和落实班主任例会及学习制度,举办班主任工作研讨会和班主任工作论坛,组织开展班主任基本功大赛等活动,聘请优秀班主任作专题讲座,建立健全德育队伍的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班主任的量化考核制度, 真正做到以制度约束人 , 但同时又不失人文关怀, 要建立健

20、全德育人员及班主任的奖励和优秀班主任的评比制度,对于一些优秀的班主任老师给予一定的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肯定其成绩,发挥好激励作用、模范带头作用。建立以学校心理办公室为基地,以年级组辅导队伍为核心,以班级联络员为纽带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网络,开设心理健康辅导咨询、谈话室等,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开展各类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建构心理专题研究课题,全面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总结经验,全面推广。坚持以课题的研究,引领学校德育工作。在学校开展有研究的教学的同时,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深化。主要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1、行为偏差生的研究; 2、淡化学习和厌学现象的对策研究; 3、学

21、生逆反心理和叛逆心理研究; 4、严重心理障碍帮教沟通方法的研究;5、弱势学生家庭的研究;6、非智力因素情商对学生成长影响的研究; 7、学生食堂用餐秩序自主管理的实践研究等。5拓宽德育渠道,丰富德育内容。注重发挥德育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特色性。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不断丰富德育活动内容,提高德育活动质量,进而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将升旗仪式、军训、十八岁成人宣誓仪式、青年志愿者、扶贫助困等一系列德育活动制度化、规范化,通过主题班会、演讲比赛、辩论赛等德育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邀请作家、艺术家等知名人士参与德育教育活动,使学生能够受到激励;通过各种形式的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和团队精神

22、,增强学生间的凝聚力。二、课程建设(一)工作目标1总体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文化立校,格物修身”的办学理念,落实培养有“公民意识、文化素养、国际视野,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的目标,立足于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求,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及个性特长、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构建高质量、有特色的学校课程框架,增强课程的开放性和选择性,提升课程的品味和质量,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2具体目标树立课程观念,培养教师课程意识,加大校本课程开发力度,建立校本化的课程体系;从“文化立校,格物修身”办学理念出发,围绕学校培养目标,推进国家基础型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构建高质量、有特色的校本化基础型课程体系。深

23、化自选类和限定类拓展型课程建设,构建包括德育课程、人文修养课程、科学素养课程、社团活动课程、艺体修身课程在内的拓展型课程体系。加强研究型课程的建设,围绕学校发展特色和学校本身资源优势,构建研究型团队和学习资源,形成研究氛围,建立校本化的研究型课程体系。(二)实施策略1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观,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观,用课程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以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和校本课程建设为载体,以课程的开放性和选择性为根本出发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求,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及个性特长、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和潜能发展。2丰富

24、课程建设内涵,提升课程建设的品味。学校大胆探索校本化课程体系构建,在继承传统与开拓创新相结合的基础上,构建富有“学科有优势,特色能彰显”的课程体系,形成学科“课程标准”的校本实施纲要。确立课程的价值取向,切实处理好基础与发展、科学与人文、理论与实际、分析与综合、更新与稳定的关系。解决课程内容相对稳定与灵活选择关系,改变接受式学习方式,强调体验和探索,变革课程的实施形式。以此两个方面为抓手,丰富和提升学校课程建设的内涵及品味。3强化特色学科建设,丰富学科课程资源。注重挖掘、总结现有的特色学科建设的成功经验,以特色学科建设为重点,不同学科努力寻求学科自身发展优势,各学科寻找契合自身发展的项目加以推

25、进。4以“项目”推进课程建设,使课程理念落到实处。针对学校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学校在课程实施策略上,将以项目推进的方式,加强课程建设。基础型课程以校本化建设为重点,形成具有特色的校本化课程体系,在校本作业评价体系基础上,形成有效实用的校本化基础课程的文本系列。拓展型课程及研究型课程以各教研组立项的方式,普中选优,优中选精,一旦立项获学校批准,将以适量的经费投入,明确项目目标、责任人、实施评价、预期成果形式,打造精品且有学校特色的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系列。(三)实施举措1深化教师课程意识。结合“十二五”师训,以深化教师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理论学习为主要内容,开展全员培训,结合学校特色,提升教师的校本

26、化课程开发能力,打造课程意识强、课程品味高、课程质量精、研发水平高的教师队伍。从而提高学校三类课程的开发速度,丰富课程内涵,提升课程品味和质量2学校三类课程分阶段推进。根据学校传统、教师与学生实际,分阶段推进三类课程建设。第一阶段,对学校三类课程进行梳理、调研、分析整理,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实施,优化课程结构,使基础型课程周课时数不超过27 节,拓展型、研究型课程周课时数不少于8 节,形成具有临淮中学特色的校本化实施方案;第二阶段,探索高效的校本化课程实施策略,在三类课程中推出一批品牌课程,使这些课程具有新的课程理念、完善的课程体系、行之有效的课程实施策略、丰富的课程资源、科学的课程评价机制;

27、第三阶段,完成对校本化品牌课程的整合,加强学科之间的整合及跨学科渗透,建立跨学科的校体化课程体系。使这些课程能关注学生人文素养、科学探究能力的提升,逐步建立校本课程库和资源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3三类课程建设立足于学校实际。基础型课程校本化实施。教研组、备课组制订符合学情和学科特点的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及学习进度计划,学科计划应体现课程意识。学科任课教师编制学案,按“ ABCD”目标分类法明确教学目标,提供学习资源,选择学习方法,开展学法指导,建立校本化的作业评价体系。依据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跟踪学习状况,开展分层教学的实践和探索,建立分层教学和个性化辅导的互动机制和长效机制。拓展型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28、。建立一支常态化的拓展型教师队伍,完善拓展型课程体系,制订拓展型课程方案。建立一批具有学校特色的拓展型课程,并推出精品课程。完成精品课程整理,形成学校拓展型课程指南,供学生选择学习。加强拓展型课程的学科渗透,建立跨学科的拓展型课程建设。充分利用校外资源,聘请学者专家开展人文主义素养、科学素养讲座,并使之常态化,充实课程资源。研究型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加强研究型课程师资队伍建设,完善研究型课程指南及管理方案。将研究型课程与学生社团整合,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定期开展研究型学习方法指导,培养科学研究的精神,掌握研究的方法。整合临淮中学校友资源,将研究型课程带入到学校、工厂、研究所,在专家带领下,通

29、过实践与理论指导相结合,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和能力。4建立学分制的评价管理机制,保证课程的实施。学校将首先在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中试点建立学分制的评价管理机制,在此基础上完成对基础型课程的学分制评价管理制度,形成三类课程的学分制管理体系,以保障课程的实施。5稳步推进特色学科建设。充分利用各类资源,打造学科教学特色。基础型课程在导学与作业评价体系基础上,以建立课程资源为抓手,形成学科特色。英语学科聘请外教探索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和互动的学习模式。历史学科依托“古代历史教育馆”的资源,在人文学科建设方面形成特色亮点。物理学科依靠物理展示厅的资源,进一步推进“勿离手”物理小制作和小发明。地理学科凭借

30、数字地理实验室,开展地理学科数字化教学模式的探索,建立数字化学科课程体系。三、教学工作(一)工作目标1落实“双基”教学,提高课堂实效。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培养,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重视对学生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的培养,全面提升教育质量。2建设学习团队,提高教研实效。建设学习型组织(教研组、备课组),提倡相互学习,开展合作学习,重视教学研究,以研促教,提高教研的实效性。3整合信息技术,提高装备实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辅助作用,提高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效率,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二)实施策略1注重培养“双基”。课堂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应该始终坚持基础知识

31、和基本能力的培养。提倡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 ,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要重视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和敢于大胆质疑精神的培养,要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要重视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培养 , 要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2优化教学过程。以“二期课改”理念为指导,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结构、作业反馈等进行研究优化。明确教学目标、内容适切、效率优先、形式灵活,做到趣味性、思想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实现有研究的教学。3加强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积极提倡教师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开辟教学博客,实施网络教研。鼓励教师研究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使得现代教育技

32、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4整合社会资源。依托我校与多所高校、教育科研院所和其他专业机构建立良好的科研合作关系,借用各方面专家的智慧,各领域机构的资源,对课堂教学进行跟踪、研究、指导、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三)实施举措1完善质量检测,科学评价教学。教学主管部门负责教学质量监控、评估、指导工作。对教师教学进行常规检查,采取随堂听课、检查教案编写、检查作业批改、召开学生座谈会等形式,了解教情、学情并及时跟进指导、评估等。同时,认真组织各类考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科学分析考试数据,客观评估教学现状,提出指导意见,促进教学质量提升,以教学质量提升推进学校提升。针对不同类型的课程,制定相应

33、的评价体系。2强调团队协作,开展有效教研。开辟校内、校外两个渠道,以教研组为主体,以备课组为核心进行教学研究。校内教研要建立校本教研三级网络,由教学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管理;由学科教研组策划开展学科研究活动,以学科备课组为单位,充分发挥区学科带头人,区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积极开展互助合作教研,相互借鉴、相互切磋。校外教研将依托网络平台,建立教研专门网页,开展网络教学研究,发挥校外教育资源作用。3关注“五环节”一致,提升课堂效益。加强学科教学的过程管理。关注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五环节的一致性。在备课中注意落实各环节的一致性,在作业布置、 批改和辅导中促进教学目标的进一步达成,在评价中实现对日

34、常教学内容的检测。各学科形成有特色、高质量的校本作业体系,加强应用与实践。针对学业水平考试及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的要求,与时俱进地形成更符合生源实际的教学策略。贯彻落实基础教育会议精神,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4重视研究学生,实现个性发展。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将学生的现有水平作为教学的起点,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认知能力,了解学生的学习方式。 关注个别差异,设计不同要求,采取“分层教学”、“分类施教”,教学设计分层,作业分层,评价分层,满足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四、师资队伍建设(一)工作目标学校努力建构有利于教师资源合理配置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聘任、激励机制,构筑以专家引领,学科组教师合作

35、共进为策略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建设体系。以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育德能力、创新精神、研究能力的培养为重点,提升教师的课程执行力和育德能力,增强教师的职业神圣感和幸福感。全体教师应努力做到:热爱学校尽职尽责、不遗余力;热爱学生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热爱事业严谨务实、敢于创新,从而实现“十二五”师资队伍建设的“专业发展高起点、育德能力高要求、职业幸福感强”的预期目标。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强化师德教育,引导教师做充满爱心、业务精良、行为规范、道德高尚的教育工作者,引导教师把教书育人作为毕生的事业追求。2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注重每一个教师的发展。以学科组活动和各类课

36、堂教学评比活动为平台,在学科教学五环节方面加强教学基本功,造就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3提升教师创新素质。鼓励教师勇于探索,改革教育教学方式,创新教育实践,不断提高培养创新人才的能力,力争培养出在区域内有一定知名度、影响力、话语权和创新精神的教师群体。(二)实施策略1提高思想认识,找准增长点。依据学校发展总体目标和教师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认识新时期下教师专业要求,找准专业发展增长点,转化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完善发展目标,制订发展规划。2发挥教师自主性,尊重个性发展。在符合学校发展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学校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有利于其成长的各种活动,教师结合自身的要求和条件,达到个性

37、和能力的最佳发展。3完善管理体制,建立师训平台。遵循“以人为本”管理理念, 学校将完善促进教师个体与学校整体和谐发展的管理机制。力求尊重教师个性和专业发展客观实际,为教师成长搭建各类平台,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各层次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活动。4以项目为抓手,提升师训针对性。为促进“十二五”期间我校师训工作顺利开展,将先摸底再立项,以项目推进的方式,明确师训总体目标、学科发展预期目标及达成度,针对教师的不同需要,制订具体方案,提升师训工作的针对性。(三)实施举措1进德修业,立为师之本。开展读书学习活动。 每学期学习 1-2 本教育理论和学科专业书籍, 通过读书和交流活动,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拓展视野,

38、夯实专业基础。积极开展校本培训。发挥校本培训在教师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教研组长为校本培训的第一实施人。做到“四个结合”:校本培训与备课相结合备课即研究;校本培训与授课相结合教学即实践;校本培训与教研相结合活动即交流;校本培训与理论相结合学习即提升。有效组织专家讲座。每学期邀请 12 位教育理论专家、学科专家来校进行专题讲座,形成视野宽、起点高的专家培训。形成教师培训特色。以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青蓝计划”的后续发展为基点,实施教师队伍建设“地平线计划”,形成富有本校特色的教师培训机制,力争培养一批在区、市级学科教学层面有更大的知名度和话语权的优秀中青年教师。重视师德继承发扬。在学校党总支的部署下实施

39、师德培训,继承学校优良传统,发扬敬业奉献精神,全面提高教职工的师德素养。2技能练兵,夯事业之基。实施“ 1369 培养工程”。即把青年教师的培养分成四个阶段,从教育、教学、科研等方面提出四个不同层面的具体要求:一年入门、三年合格、六年胜任、九年成为骨干教师。落实加强“三课”制度。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高级教师上好“示范课”;中级教师上好“研究课”;青年教师上好“汇报课”,不断提高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加强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充分利用两本校刊。通过编辑校刊扬帆和教育科研,组织教师进行教案、教学札记、案例分析等的展示活动,并结集出版教师教育教学案例(课例)集。共同搭建成长平台。通过“师徒结对”、“

40、岗位练兵”、“加压催化”、“自我修炼”、“内外交流”、“课题带动”、“研修结合”、“学历提高”、“专家引领”等途径与方法,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3进修交流,引活水之源。积极鼓励青年教师主动参加高一层次学历进修,进一步提升教师学历层次,使硕士学历达到全校教师总数的20%以上。支持教师参加国家、市和区的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和培训开阔视野。鼓励教师申报区名师工作室,力争每一学科有1-2 名在区、市级有引领作用的名师,使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人数达到教师总数的10%以上,提高教师影响力。 同时充分发挥老教师的带头作用。充分发挥学校作为华东师大校本培训基地的作用,为本校和兄弟学校提供教师培训服务,发挥辐射作

41、用。4创新争优,建人才高地。充分利用特色教师工作室,开展教育教学模式、科技特色、理化生小制作小发明等教师团队的培育活动,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及科技创新能力。争取教育局的支持,制定鼓励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在全国范围内招聘引进优秀高层次教师。加强学科组建设,培养学科领军人物。 鼓励推荐更多的优秀教师进入“市名师培养工程”培训。加强各学科教研组师资队伍的梯队建设,建设和谐发展的学习型学科团队。5完善机制,促良性循环。逐步完善考核、评价、激励、培训、聘任和流动机制。加强教师业务能力和工作业绩的考核 , 充分利用绩效工资改革的契机,实行多劳多酬,优劳优酬,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密切家校联系。通过公布校长网上信

42、箱、开展家长论坛、向家长开放教学、组织学生问卷调查、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等形式多渠道听取学生家长对教师教育教学等方面的意见。通过引进、培训、聘任和流动等措施, 使教师队伍结构渐趋合理,素质更加优化,促进教师队伍和学校发展的良性循环。6项目推进,擅个性特长。我们将以项目目标达成度来衡量师训工作的阶段成效,以教师个体项目目标达成度来衡量教师个体发展成效。“十二五”期间,我们以“教育技术中级技能全员培训”、教师队伍建设“地平线计划”、“创新教育技能培训”为具体项目,推动我校教师从合格之师向特色之师转型,使教师在其学科领域内形成教育教学特色,使学科教研组有自己的品牌项目,为形成学校教育教学特色打好基础

43、。第四部分重点发展项目科技创新教育特色学校建设工程一、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和学校办学理念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科技创新教育的全过程,以学生发展为本,推进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知识、科学精神四位一体的科技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注重科技创新教育的整体性、科学性,完善科技创新教育的网络化、系列化和制度化。努力争创以科技创新教育为主要特色的现代化学校。二、工作目标以中央教科所批准的高中特色项目学校为推动,以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高中物理课堂小实验的开发与研究( GHB093276)为引领,把科技创新教育融汇于学校教育

44、之中,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教育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功能和作用,使科技创新教育成为我校素质教育的特色。 力争三年时间创建滁州市科技创新教育特色学校,力争五年时间,创建成为安徽省科技创新教育特色学校。三、具体目标1学校科技创新教育特色鲜明。其表现为:(1)校园物化环境具有明显而独特的科技创新教育特征和风格;(2)学校具有浓郁的科技创新教育文化氛围,形成了个性鲜明,自成一格的特色活动系列;(3)学校注重开发校内外科技创新教育资源,并建立了多个校内外科技创新教育活动基地(场所),构建了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平台;(4)学校科技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发展,结合二期课改,编写科技创新教育的校本教材,并开设相应的校本课程;

45、(5)学校形成科技创新教育特色建设的运作机制,建立了“科技特长生”成长通道,并取得一批新的成果,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提高到新的层次。2学生科学素养全面发展。其表现为:(1)科学道德观念的确立。主要有责任感、价值观、友善交往、合作共处等;(2)科学知识、技能的习得。通过自主、多途径的学习,在完成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科学知识技能要求的前提下,加强新科学知识教育,开拓视野,夯实基础。(3)科学方法的掌握、学习能力的提高。通过改革课堂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等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4)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的培养。主要有问题意识、批判意识,探究精神、创新精神,严谨求实、一丝

46、不苟的研究态度和行为习惯等。3教师科学素养全面提高。其表现为:(1)教育观念的更新。破除教师为中心、知识为本位的观念,确立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2)教学方法、手段的改变。摒弃知识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方法,确立启发式、开放型的教学方法,由注重教转为更注重学,由注重结果转为更注重过程,并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改进教学;(3)教师自身科学素养的提高。努力吸收新知识、更新旧知识,提高理论素养、实践操作能力和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进而成为研究型教师。四、实施策略1项目引领,科研推动。依托“安徽省教育规划课题高中物理课堂小实验的开发与应用研究”,探索特色立校、特色兴校、特色强校的发展之路。

47、2制定规划,阶段实施。制定第一个为期五年的创建特色学校规划。进一步提炼办学理念,明确办学目标及培养目标。加强组织领导与管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3上级支持,自身努力。特色学校的创建过程要得到市、县教育局大力支持,应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帮助,应得到家长的认同。特色学校的创建需要努力争取到上级部门在编制、财力、招生政策等方面给与实质性的支持。4挖掘资源,全员参与。特色学校的创建过程是一个学校的不断突破不断成长的过程,需要不断挖掘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建立长效机制。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发展,使每一位学生参与到特色学校的创建过程中来。在创建中得到发展。五、实施举措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开展培

48、训,优化师资。(1)学习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就无法推进教育改革和深化学校的特色建设。因此必须从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着手,来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首要的是要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观念,使我们的教育真正做到着眼于未来,着重于基础,着力于发展,使我们的学生人人都得到发展,并为其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2)开展校本培训,提高自身素养:教育者必先受教育。有针对性的有计划地开展校本培训理应成为我校特色建设的关键工作。校本培训的主要内容应为师德教育(包括科学精神和价值观),现代信息技术,科技制作及小发明创造(“动手做”),科学方法

49、、新科学知识的普及教育等。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校内资源,能者为师,互帮互学,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发校外资源,请专家学者来讲学、指导、顾问,走出去参观、学习,汲取营养。并将教师参加培训,提高自身素养情况列入工作考评。(3)加强目标管理,促进梯队建设:认真分析师资队伍现状,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师,提出相应的成才要求,促其确立成才目标,并分步实施之。进一步搞好师徒结对工作,推进“青蓝工程”,促使广大的青年教师不断进步,上新的层次;加快推进“名师工程”,从而使教师队伍整体优化,为学校的特色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2加强领导,全面规划,构建网络,强化管理。(1)建立组织、决策指挥:为加强领导,学校成立特色建设

50、领导小组,校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分管校长任副组长,各处室负责人均为组员,教科室为具体实施的工作机构。领导小组主要职责为把握方向,制订计划,决策指挥,协调整合。(2)健全网络,规范运行:为加强特色建设,必须整合各处室的力量,要在领导小组统一指挥下,重点抓好两个网络,一是教科室主抓的课题组管理网络,以推进学校科技创新教育的主课题系列研究;二是教务处主抓的教研组管理网络,以推进有关课程改革的行动性课题研究。德育处、总务处要配合做好相关的工作,各学科可根据本学科特点开展相应的课题研究。3加强指导,设置课程,组织活动,推出成果。(1)把科技创新教育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我校作为上海市一期和二期课改的试点

51、学校,在开展各种科技兴趣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此良好的基础上,学校加强在教学中渗透科技创新教育,继续开设系列科学技术专题讲座,推进科技教育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的建设,在活动课和选修课上开设更多的科技类的活动课程,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参加科技类教学活动,进行有关科技类的课题研究。学校安排有丰富经验的教师担任有关科技类活动课和选修课的教学工作,并通过不断总结、实践、再总结,编写确定具有我校特色的科技创新教育的校本教材。(2)以科技特色项目为龙头,巩固和发展各类科技活动。物理创新实验是我校有特色、有成果、有影响的科技特色项目。学校以此为龙头,进一步开展课外校外的各种科技活动,充分发掘学校以及社

52、会的教育资源,拟在教务处、德育处、团委以及学生会联合主持下,利用学校新建的一流教学设施成立电脑网络设计研究组、地震测报活动组、机器人制作组、创造发明小组、物理创新实验及化学创新实验组等各种课外科技活动组或学生社团活动小组。让每一位同学在课外都有能自愿爱好并参加的活动小组。(3)进一步完善学校科技节活动。科技节是学校开展科技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要进一步办好科技节,科技节要有明确的主题,丰富的内容,具体的安排,组织班级科技竞赛活动,要有新特色,出新成果。(4)积极参加市、区各类科技活动、科技竞赛,并出成果。认真组织好各种科技活动,培养好科技活动的骨干队伍,积极参加全国、市、区的各类科技活动和科

53、技竞赛,力争出成果出好成绩,并在科技节中举办科技成果展,表彰科技活动的积极分子,奖励科技竞赛出成果的师生。(5)建立一支出色的科技创新教育师资队伍。 学校有计划地培养中青年优秀教师成为科技创新教育的辅导老师, 争取在 2013年学校形成拥有十名以上优秀的校内科技辅导老师,包括生物、环保、电脑信息、机器人、数学建模、现代物理、现代化学、地球科学、科技英语、头脑 OM等门类,并努力建立校外科技创新教育辅导教师队伍,以扩充科技创新教育师资力量。(6)努力建立科技创新教育基地。学校在原有的物理创新实验教育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新建的人文科技楼, 进一步建立各种科技创新教育的专用教室, 力争在 2014

54、年建立起一批科技创新教育基地。为进一步深入开展科技创新教育创造更新的环境,同时努力改造现有的各种实验装置,建立专用的实验室,以保证各种自研式综合活动课的开设。4优化资源,强化机制,建立制度,形成特色。(1)开发资源,加大投入: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在我校原有科技创新教育场所基地的基础上,继续投入人力财力,进一步创设校园科教环境,建设学校科技操作室和其他活动场所,并注重发挥基地设施的作用,为开设校本课程创设物质条件;另一方面要探索建立以学校为主体,社会力量联动,共同推进科技创新教育的新机制,充分调动各种社会资源参与学校科技创新教育,以发挥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及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

55、2)考评导向,强化管理:要根据学校特色建设的目标和要求,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估制度,以引导广大师生员工积极参与学校科技创新教育的特色建设,要通过考评,发现和培养一批在特色建设方面有思想、有特长、有贡献的师生,给予表彰奖励,以激发师生创特色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学校的特色建设。学校特色建设是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是学校在客观评估分析了自身的发展历史、办学优势,从学校资源、条件的实际出发,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理念,所选择的提高办学水平、提升学校档次的突破口,旨在通过特色建设,进一步开发各种教育资源,发挥学校的办学优势,形成自己独特的办学风格,体现自己不

56、同于他校的个性,从而整体优化学校的各项工作,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坚定不移地抓好我校的科技创新教育特色建设, 并由此带动方方面面的工作,使我校特色更鲜明,成果更突出,质量更上乘,管理更科学,进而跻身于全省一流名校的行列。学校特色建设是学校全局工作中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工作,全校教职员工必须对此达成共识,并努力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创造性,为学校的特色建设献计献策、添砖加瓦,使我校科技创新教育特色的亮点,连成线,扩成面,形成展示我校亮丽风采的一道道特色景观,为学校的发展注入更强的活力。第五部分保障措施一、党建工作1总体目标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党组织要参与学校重大问题的决策,建立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支持校长依法行使职权,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2实施举措根据上级党委安排,以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切实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和腐倡廉建设。强化中心组学习,提高个人理论水平、领导决策能力和科研能力,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加强班子建设,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