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生态新农村实验区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h*** 文档编号:73365030 上传时间:2022-04-11 格式:DOC 页数:93 大小:89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大生态新农村实验区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大生态新农村实验区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大生态新农村实验区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资源描述:

《大生态新农村实验区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生态新农村实验区可行性研究报告(9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大生态新农村实验区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告目录第一章 总 论2一、项目概述2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与原则2三、建设单位概况4四、可行性研究结论4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7一、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7二、项目开发SWOT分析7三、结论与建议10第三章 项目建设理由11一、项目建设的意义11二、项目建设的经济效益11三、项目建设的社会效益12四、项目建设的生态效益13五、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3第四章 现状分析与市场调查15一、现状分析15二、市场综述17第五章 项目定位与功能分区30一、规划理念30二、总体定位30三、琅琊模式31四、项目选址31五、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31六、重点项目建设33第六章 项目工程与

2、配套设施37一、大农业产业化建设37二、基础设施38三、新农村建设41四、服务设施42五、公共服务体系43六、社会保障体系44七、社会治安与消防45第七章 生态环境保护建设46一、生态系统建设46二、景观配置47三、生态保护分区方案47四、分级控制措施48第八章、土地利用规划50一、土地利用原则51二、保护及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措施51三、保护土地资源,优化农业结构52第九章 经营组织、建设进度安排53一、经营组织53二、建设进度安排53第十章 近期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56一、投资估算56二、资金筹措与使用计划57第十一章 财务效益分析59一、财务评价编制依据59二、基础财务数据与说明59三、营业收

3、入预测60四、营运成本估算60五、项目经济效益评价61第一章 总 论一、项目概述项目名称:大生态新农村实验区项目建设单位: 法定代表人: 单位地址: 联系电话: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与原则(一)可行性研究编制依据1、国家政策法规 中共中央中发2004、2005、2006、2007一号文件 党的十七大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风景名胜区条例 国家发改委:政府支农政策指南(2006,2007) 财政部:20

4、08年重点扶持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2、地方政策法规 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新农村建设“千村百镇示范工程”实施意见安徽省旅游条例滁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镇规划工作指导意见3、其它技术规范及规划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旅游规划通则安徽省旅游总体规划安徽省生态旅游规划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滁州市2006-2010年农业主导产业及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规划滁州市林业“十一五”发展计划滁州市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滁州市XX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案XXX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二)可行性研究编制原则1、市场导向原则市场是检验项目区产品开发成功与否的试金石,本项目

5、首先遵从市场导向的原则,即在充分把握市场规律、了解市场消费特征和国内外农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进行农业、旅游产品设计和相关产业链的配套规划,以避免出现主观臆断和失误,保证成果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更使XXX新农村建设更具有时代背景与地方特色。2、缔造精品原则XXX新农村示范品牌,是项目区的核心竞争力所在。项目区的农业资源与长三角的其它地区非常类同,如果其农业产品规划设计只停留在低水平雷同、近距离重复的初级阶段,就不可能脱颖而出发展起来,无法获得政府与市场的认同。故本规划注重突出项目区的亮点、卖点,强化特色,打造精品,培育其核心竞争力。3、可持续发展原则本项目对这些农业资源进行开发规划的同时

6、,又注重对项目区资源与环境的保护,许多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掠夺性开发会导致资源枯竭和整体环境恶化,而且生态破坏有时是不可逆和无法补救的,大生态与循环经济的开发理念始终贯穿其间。本项目还兼顾社会效益,着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农业(旅游)健康、快速、持续发展的社会氛围,最后达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总体目标。三、建设单位概况安徽科地投资有限公司自2005年,公司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紧紧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和农村经济发展趋势,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经济发展,着力转向企业介入建设社会主义中国新农村伟大事业。公司投资XXX大生态新农村实验区,本着“合作共赢、效益多元”的企

7、业发展理念,以“诚信、开拓、创新、进取”的企业精神,努力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化项目,形成自身独有的运作模式、网络资源及品牌特点,积极参与城乡发展和多元产业运营,力争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应有贡献。四、可行性研究结论1、新农村项目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是切实可行的。自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以来,全国以及安徽各地纷纷掀起了新农村建设的热潮,各级政府对新农村建设都给予了大力支持。滁州是中国农村改革开放、实施大包干的发源地,曾在中国农业改革发展历史进程中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滁州作为皖东

8、地区对接长三角经济的桥头堡,进一步在中国社会改革深化转折过程中确立自己的新农村建设样板地位,探索新时期现代农业和农村改革发展的新路子,非常必要,也切实可行。2、有利于滁州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将进一步注重项目区大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合理布局,进一步提高资源及土地利用率,从而有利于该地区经济结构的改善,有利于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3、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需要“三农”问题是目前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问题,而影响农业发展的瓶颈开始从生产领域转向流通领域,依托长三角都市圈,重点发展高效农业、生态农业、着力打造农产品物流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正在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4、树立

9、机遇意识,抢占新农村建设的制胜高地;项目将培育复合产业,开辟增加农民收入的多个途径,以生态经济开发为前提,充分利用荒滩岗坡等未利用的土地,树立新农村建设中科学、高效和可持续利用土地的典范。推进城乡融合,打造乡村都市,改变农村脏乱差面貌,发挥示范作用,推动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贯彻落实东向战略,吸引长三角人才汇集创业发展;保护生物多样性,拓展XXX生物圈层;扩大XXX旅游功能,实现单一的游客观光向观光购物休闲度假转变。通过发展理念创新,寻找新农村建设可以推广的成功模式。5、项目财务上可行本项目近期投资为45048.36万元人民币。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建设期利息1548.36万元,流动资金100

10、0万元。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技术和经济指标如下: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据与指标1投资利润率%13.04%2投资利税率%15.72%3资本金利润率%20.88%4销售利润率%41.71%5借款偿还期年7.65 6资产负债率最高值%65.89%7全部投资税前指标:全部投资回收期年8.36 财务内部收益率%15.75%财务净现值(ic=10%)万元10331.28 8全部投资税后指标:全部投资回收期年9.67 财务内部收益率%11.86%财务净现值(ic=10%)万元2947.35 9自有资金财务指标:自有投资回收期年9.42 自有资金内部收益率%15.12%自有资金财务净现值(ic=10%)万元5401

11、.82 11盈亏平衡点%54.78%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一、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一)国家政策环境2004年10月,中共十五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改革步伐。这是党和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大决策。决策提出后,国家相关部门纷纷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以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十六大提出,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十七大指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二)省委、省政府政策环境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部署,安徽省委、省政府决定,从2006年开始,在全省开展实施新农村建

12、设“千村百镇示范工程”,在全省择优确定了示范镇125个、示范村1133个,优先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其中包括滁州市XX区花山乡龙蟠村。(三)滁州市及XX区政策导向滁州市:出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镇规划工作指导意见明确“百村十镇” 总体规划。XX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实施方案提出“试点以村为单位,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打造出一批各具特色的新村镇,为全区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并于2007年初开始将花山乡龙蟠等村作为新农村建设试验区。二、项目开发SWOT分析(一)优势(strengths)1、区位条件优越项目区有便捷的道路连接滁州市区,距市中心9公里。外部交通条

13、件优越,项目区2小时车程范围内有南京、合肥、蚌埠、扬州、镇江等大中城市,直接服务于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并对接长三角经济圈,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周边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依托的区位大环境优势明显。2、具有深厚的人文历史遗迹,开发潜力大项目区所在的XXX和XX区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北宋欧阳修贬任滁州,写下了流芳千古的散文名篇醉翁亭记和丰乐亭记,描述滁州山水之乐和民风之淳,苏轼又将“两记”写成了碑帖,由此,滁州和XXX名扬四海,声播古今;滁州“古十二景”中的“龙蟠叠翠”、“西涧春潮”、“花山簇景”、“丰岭祥云”也位于项目区所在范围和边界,这些为建设具有鲜明地方文化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开发旅游

14、产业提供了坚实基础,为构建山水人文生态家园提供良好的文化背景。3、自然生态资源本底优良 项目区有一定的资源基础,在自然景观方面,有独特的盆地景观,层峦叠嶂,曲径幽泉,四季皆有好景,没有任何工业企业和污染源,为一处无污染的净土,是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的绝佳之地。同时,项目区也完全可凭借独特的盆地景观与深厚的皖东文化底蕴,开发生态旅游和休闲度假产业,在滁州乃至整个安徽省建成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二)劣势(weaknesses)1、农业的产业化水平较低,农产品竞争力不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缺失严重目前,农村居民的生产组织化程度低,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产业体系不完整,与社会化大生产要求不相适应

15、。主要表现为:土地流转及规模经营机制不健全;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较少,而且组织规模较小、覆盖面窄、经营层次低,远远不能满足居民自我服务的需要;政府组织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功能弱,农产品加工基础比较薄弱,目前农产品的加工量很少、精加工则更少,农产品经纪人也缺少,使大部分农产品只能以初级产品或以原料为主进入市场。农业产业链短缺,农产品难以实现多次增值,是影响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重要原因,急需创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除农业外,其他产业几乎没有。2、人居环境问题突出当地农村人居环境问题已经日显突出,与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相距较远。主要表现在五大隐患:饮水安全隐患,环境安全隐患,交通安全隐患,卫生安全隐

16、患,化肥、农药使用带来的农产品和土地安全隐患。3、建设新农村的各种专业人才奇缺项目区内50岁以上的妇女、老人和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中、壮年人占有很大比重。他们接受新观念、新思想的意识薄弱,较安于现状。这种思想跟项目的开发建设可能会产生很多的矛盾。4、公共基础设施薄弱据走访调查和问卷统计显示,项目区内居民现有收入主要依靠传统种植业,单位面积效益很低,每户居民年总收入大多在一万元左右。集体经济又十分薄弱,现有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极为匮乏,项目的运营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三)机遇(opportunities)1、国家、省、市、区各级党委、政府的政策支持,新农村建设得到强力推进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

17、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滁州市及XX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度重视等等,已经形成了全面建设新农村和小康社会的促进力,为项目区的建设和运作营造了很好的大环境氛围。2、未来高科技的融入、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给项目的实施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XXX大生态新农村实验区以科技带头、试验先行、树立品牌、规模经营的发展思路,和集产、学、研于一体的经营发展模式,必将在市场经济中占据有利地位。3、项目策划论证过程得到众多学术团体和研究机构的关注与支持,并被批准为“中国生态旅游示范实验基地”本项目的策划论证过程得到中国生态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

18、、江苏省林业科学院、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上海新世纪旅游研究所等学术团体与研究机构的关注和支持,为项目的发展倾注入了高层次的智力。并经中国生态学会旅游专业委员会的实地考察和论证,本项目已被批准为“中国生态旅游示范实验基地”。4、科地集团与政府合作,主动介入新农村建设,既关注自身发展,又替政府分忧,助农民致富,探索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新路子随着中央关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政策的推行,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不断加大,民营资本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科地集团此举正适应了这种时代发展的需要,努力探索一条政府、企业、农民合作共赢的解决“三农”问题新路子,积极拓展壮大自身的

19、产业,这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和自身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5、国内旅游持续稳定升温,乡村旅游市场发展迅猛中国旅游业伴随着改革开放近三十年的高速增长,现在已经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旅游收入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也在不断提高。尤其是相邻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居民的出游力愈益强大,向周边出游的覆盖半径不断扩大。同时,在生态旅游观念的引导、国外乡村旅游的示范和建设新农村政策的推进下,我国乡村旅游业得以迅速发展,并逐渐形成了多元化模式,如农家乐、乡村风貌观光、乡村休闲度假和现代农业科技展示等多种经营模式,为项目区的多元产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借鉴。(四)威胁(threats)周边地区新农村建设启动较早,有些已经

20、取得了社会认可和较大知名度,给项目发展带来了压力在安徽省内乃至长江三角洲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经如火如荼,有些已经进展迅速,有些取得了成功经验。面对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的态势,我们应当积极借鉴周边地区已经取得的成功经验,同时,应当充分估计农产品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面对压力与挑战,创出一条新路。三、结论与建议 千方百计规划、实施和打造优越的自然生态和人文服务环境,创造国内一流的可持续发展环境和最佳人居环境,应是本项目致力于实现的目标之一,也是核心竞争力所在。 项目的推进要始终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作为主要发展方向之一,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改善农民生活环境为出发点,明确目标,努力

21、构建和谐社会。 开发农业旅游、生态旅游,开展农业产业化布局与经营,应当充分听取并尊重社区居民的意见,了解社区居民的价值取向,只有在充分发挥社区民主的基础上,项目建设才能得到更多的支持。 项目的建设、运营需要政府、企业和原住地居民三者相互理解,高度协调,政府出面解决发展困难,企业投资引入新的项目,居民参与投入分享经营利益。项目将这三者之间统一在一起,能否妥善处理遇到的矛盾将是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一环。第三章 项目建设理由一、项目建设的意义 创新发展理念,寻找新农村建设可以推广的成功模式; 树立机遇意识,抢占新农村建设的制胜高地; 培育复合产业,开辟增加农民收入的多个途径; 推进城乡融合,打造乡村都

22、市,改变农村脏乱差面貌; 以生态经济开发为前提,充分利用荒滩岗坡等未利用的土地,树立新农村建设中科学、高效和可持续利用土地的典范。 发挥示范作用,推动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 贯彻落实东向战略,吸引长三角人才汇集创业发展; 保护生物多样性,拓展XXX生物圈层; 扩大XXX旅游功能,实现单一的游客观光向观光购物休闲度假转变。二、项目建设的经济效益1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安徽科地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将优化、整合XXX区域农业、旅游资源,精心建设新农村示范区,并通过有力的市场促销,一方面使项目区农业资源优势迅速转化为经济优势;另一方面,公司将会凭借雄厚的资金, 良好的信用状况,在贷款、融资等方面具有的

23、优势来推动滁州现代农业、乡村旅游业向大规模、深层次、高品位的方向发展。2调整区域产业结构2006年,滁州市第一、二、三产业结构比重为26.3:38.6:35.1,三产比重严重失衡,同全国发达地区相比,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低。公司通过对项目区农业资源的优化整合,以农业联动旅游,从而带动滁州的乡村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提高农业的附加值及旅游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有助于调整产业结构,同时也将带动相关产业发展。3增加政府税收公司可利用XXX品牌效应和初具雏形的销售网络,不仅吸引宁滁都市圈周边游客来项目区,更主要的是将XXX客源辐射至长三角及其它地区。将来项目区中远程游客消费水平相对较高,除增加门票收入外,还

24、能带动其他方面的收益的增长,直接使当地居民、企业和政府获益。公司以其规范化的财务制度和良好的信誉,积极开发建设项目区,全面提高综合收入,增加当地的政府税收。4提供区域就业机会公司在开发建设项目区的进程中,将充分关注与重视对社区居民利益的保护,通过项目运作与农业、旅游新产品的开发,积极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项目完全启动后,将带动周边农民就业人口将达5000余人,带动农户致富2000余户。通过项目的开工建设,直接或间接提供就业渠道;通过农业化运营带动项目周边区域农民就业;通过开发“农家乐旅游”(乡村旅馆、农家客栈)使居民直接受益;通过大力市场促销与XXX风景区的市场辐射,带来大量客流,促进“食、

25、住、行、游、购、娱”等产业链的延伸与拓展,增加就业岗位与机会。5提高区域产业经济竞争力滁州市农业、旅游资源丰富,但在资源的整合、产业的开发、景区联动开发和整体旅游形象塑造等方面有待进一步的加强与提高,以形成区域核心旅游竞争力,应对“入世”的机遇与挑战,呼应安徽省、滁州市及XXX旅游大产业、大市场、大开放的格局。公司的综合竞争力表现在品牌、市场、人才及资金等多方面,有能力,也有责任开发区域农业、旅游资源。通过合作多方的共同努力,为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提供坚实的物质资源基础。三、项目建设的社会效益1改善居民生活公司有别于一般企业的最大特点之一即:在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同时,积极寻求为社会和社区做出

26、贡献,努力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主动考虑回报社会,服务社区。2保护传统文化公司对当地传统文化有深厚的情感,在项目开发上将更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与挖掘,充分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在保持文化原真性的基础上加以利用与开发。3提高人员素质公司把员工的发展放在第一位,坚持“员工第一”的思想(ES战略),在进行项目区开发建设的同时,一方面利用公司与长三角高等院校建立的长期合作关系,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另一方面积极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对当地居民产业意识、环保意识的教育,为共同发展滁州做出贡献。4培养管理人才人才是公司综合竞争力的又一体现。公司不仅注重自身培养高级管理人才,而且通过培训等手段,为当地农业及旅游

27、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持。5优化资源配置公司凭借规模优势,有利于打破部门和地区封锁,通过跨地区、跨行业的资本联合,可以冲破条块分割的藩篱,把公司的雄厚的资金、先进的管理和规范化的服务输入到企业中去,按照市场需求,优化配置资源。6推进信息化进程公司专业化、标准化、系列化的程度高,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实行科学化的管理,将会加大滁州农业及乡村旅游产业的科技含量,加快整体信息化的进程。四、项目建设的生态效益1提高公民旅游参与意识公司注重培养当地居民的多元产业参与意识,激发他们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旅游的热情,使当地居民从多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中获益。2注重长期生态环境效益公司立足对滁州市农业及乡村

28、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高度负责任的态度,不追求游客在项目区的超负荷活动,保持生态系统平衡,注重长期环境效益。3适度建设旅游接待设施项目区目前服务接待设施条件没有。公司对服务接待设施建设综合考虑,统筹安排,在充分考虑利用滁州市已有的接待设施,适度开发和建设项目区内接待设施,保护项目区的自然景观免遭破坏,使其得到可持续发展。五、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一)解决“三农问题”,推动新农村大发展近几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为解决“三农问题”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本项目的实施既从经济上实实在在地解决了“三农问题”,还通过改善村容村貌和乡村旅游的发展,达到了建设新农

29、村的目标。(二)引进科学技术占领市场,体现省市“东向战略”省市两级政府都提出“东向发展”战略,滁州位于安徽省的东部,毗邻长三角,具备较优条件实施“东向发展”战略。本项目是引进东部的高科技农林水技术,产品销售的主要市场也是东部的长三角地区,是实施“东向战略”的最佳体现。(三)农村产业综合发展,树立中部崛起新典型当前国家正在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如何能抓住机遇,迅速崛起,一直缺乏一个典型,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崛起,对一个农业大市来说意义更大。本项目的成功实施能够成为一个中部乡村崛起的典型,对全省的乡村发展示范意义重大。(四)土地承包的发源地,再创乡村改革辉煌滁州是中国改革开放、土地承包的发源地,安徽凤阳的

30、小岗村是农业大包干的发源地,十八位农民敲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钟声,在全国影响很大,知名度也很高。该项目作为探索新时期现代农业和乡村改革发展的新路子,为农业大省安徽树立一个新样板。(五)综合开发治理丘陵,创新江淮治理新模式江淮丘陵岗地的治理一直是安徽农村的老大难问题,一直没有摆脱低产低效的局面。项目区域属于典型的江淮分水岭的丘陵地带,地形以“山、岗、冲、圩”为基本特征,地势起伏不大,多旱缺水。本项目的建设和实施将会给安徽的江淮地区的丘陵山地治理提供了一个新模式。第四章 现状分析与市场调查一、现状分析(一)区内情况1、区划与人口 项目区涵盖滁州市XX区施集镇龙蟠村、河东村、黄石坝村3个自然村,29个

31、村民小组,共计有居民950户、3551人。2、居民收入 项目区内居民收入水平较低,2006年居民人均收入约2500元。居民主要收入来源以粮食作物种植、家禽家畜养殖、经济作物种植、外出打工为主,其中种植业、养殖业收入占60左右。3、农业基础 项目区现有基本农田7500亩,其中旱地3500亩,主要种植水稻、小麦、棉花等作物。各种林地10000亩。农业处在自然状态,经济较为落后,2006年耕地平均每亩产值仅为1000元左右。(二)地质地貌项目区山体主要由石灰岩、砂页岩构成,与XXX山体一脉相承。山脉边缘凹陷盆地和阶地上分布有火山岩、火山碎屑岩、红色砂砾岩。山坡坡度平缓,沟谷发育,山体溶岩地貌普遍岩溶

32、化。项目区域属于典型的江淮分水岭丘陵地带,地形以山、岗、冲、圩为基本特征,地势起伏不大,平均海拔110米。(三)水文气候项目区水文地理位置,属长江流域滁河水系清流河支流小沙河上游,面积坡度230dm/km2左右。水土保持良好。现主要有三岔河、龙丰水库、毛草岭水库、红花桥水库、大英洼水库等水源。区内溪涧众多,但枯水期在一年之中占6个月,梅雨季节的3-6月份降水充沛,其余月份多接近水量断续期,因此区内可利用地表水多用于景观蓄水与农业灌溉用水。区内的地下用水来自碳酸钙裂隙和山体排水形成的地下河为主,多由地层古生界的褶皱渗水和承压水盆地,层位分部在地下4米深处的分化层。本区内地下水以碱性水为主,水质矿

33、物质丰富,偏硬,须净化分析处理,可饮用。项目区属亚热带向北温带过渡性气候,四季分明,季风明显,光照充足,由于植被覆盖,故而夏季气候湿润、爽宜。气温的时空分布随高度的变化比较明显,年平均气温1617摄氏度,年降水量12001300毫米,春夏雨季雨量占全年的85%。全年无霜期在240250天,由于地处中纬度地带,天气形势多变,且地形地势多样,但冷暖气流由于丘陵为屏障,活动较小,风雨量稳定。(四)土壤生物红壤是本区内的主要土类,包括潮土、粗骨土和石质土三种类型。潮土:这类土壤受地下水影响大,遇旱机会少,质地砂粘适中,保水保肥性能好,适耕期长,适种性广,肥力较高,是农业生产较为合适的高产土壤。但在接近

34、河流低洼地段,因地下水位过高,土地粘湿,有较好的培植经济作物潜力。粗骨土:这种土壤基本不能生长作物。宜退耕还林,保蓄水土,防止侵蚀,逐步变荒地为林木基地。石质土:土层石砾含量达65%以上,不能农用,只有封山育林,选种耐瘠喜酸树种,培植牧草固土。项目区森林植被系XXX森林公园余脉。地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过渡带,自然植被、次生林及动物资源较为丰富。XXX森林公园现有乔木58科102属270种,覆盖率大于79.3%,珍稀树种有琅琊榆和醉翁榆等。此外还有各种名贵药材1000余种,鸟禽类39科138种。牧草有29种,其中禾本牧草16种,豆科牧草5种,野葡萄、篙类等其它牧草8种。区内林

35、业资源丰富,山地植被垂直绿化明显,以常绿阔叶、落叶、落叶混交林和灌木、藤类、蕨类、菌类、牧草交替呈自然生态链过渡。主要树种有:松树、水杉、杜仲、泡桐、油桐、杨树、槐树、榆树、竹等多样种类,树下有藤类、蕨类、菌类,及稀有中成草类、灌木草丛等,项目区现有经济林主要以石榴、竹以及板栗为主。(五)人文历史滁州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早在远古新石器时期,先民们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息劳作。夏、商、周时期,这里分布着一些部落方国,有钟离国、椒国等,沿淮“淮夷”部族经过长期开发和征战,逐步融入华夏文化。春秋战国诸侯争霸,这里曾为吴国、楚国分据。楚汉相争,江淮一带至今仍流传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和“霸王别姬”一路悲

36、歌的故事。三国鼎立时期,滁州为魏国与吴国交兵的战场之一。西晋“八王之乱”时,琅琊王司马睿曾在滁州西南摩陀岭隐居避难,XXX因此而得名。XXX地处皖东,为江淮合抱,南接金陵,北望中原,山水之形兼备,四时之景不同,人文胜迹遍布,尤其是北宋以来一直是文人雅士聚集邀游之处。“迹以名重,地以人传”。欧阳修、辛弃疾等文人大家为滁州知州时,多次来此地游玩,留下不少名篇和传说。唐宋以后的著名文学家韦应物、曾巩、王安石、苏轼、宋濂等,也均以诗文纪其胜,为XXX频添光彩,使之声名愈显。(六)交通区位项目区所在的滁州市XX区是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发展的过渡区域, 承东启西,地处长江三角洲边缘,与南京市浦口区接壤,周

37、边大中城市密布,500公里范围内辐射消费人口超过2亿人。京沪铁路贯穿境内沙河、城郊、XX办等5个乡镇,104国道、312国道、合宁高速、蚌宁高速等干线公路沟通内外,即将开工建设的滁宁快速通道经XX区乌衣镇、长江三桥,到达南京市区中心只需40分钟。规划建设中的京沪高速铁路在XX区境内设有客货站。滁河、清流河直通长江,均设有港口、码头。项目区距全国最大的内河港南京新生圩港口50公里;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仅80公里,距合肥骆岗机场100公里。(七)基础设施XX区已基本实现了区乡道路油面化、集镇街道水泥化、乡村道路砂石化。更新改造了乡镇电讯设备,程控、移动电话网络遍布全区,村村通电话。此外,滁州市有皖东

38、地区最大的枢纽变电所,与华东电网相连,投资20多亿元兴建的60万KW蓄能电站已投入使用,电力资源十分丰富。滁城日供水能力20万吨,XX境内有蓄水量超亿方的大型水库一座,中小型水库多座,有5个卫星镇与滁城并网供水;西气东输管道经过滁州并向城区输送天然气。(八)社会经济“十五”以来,滁州市经济规模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财政收入4年翻一番;2006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75亿元,增长12%;实现财政收入34.9亿元,净增7.3亿元,增长26.4%。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增速均创近10年来最好水平。2006年,滁州市有36个乡镇(工业园区)当年财政收入均超1000万元,其中20个超2000万元,10个超30

39、00万元,并出现财政收入过亿元的经济强镇。二、市场综述本项目是牵涉到政府、企业、农民多方面和农业、林业、旅游业等多个产业的大型综合开发项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要求参与者必须有长远打算,有战略眼光和前瞻意识,应当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结合起来通盘考虑,不能只停留在任何一个方面。同时考虑到今后旅游产业的开发,离不开对周边(旅游)客源市场的研究和分析,离不开由此提炼出的市场信息。毕竟新农村开发建设的因素并不完全取决于政策保障与经济实力,而是更在于执行的实体与当地居民的认可度。本规划主要侧重于对本地居民的调研分析,以实现为规划决策提供依据的目的。本次市场调研分别在项目

40、区和XXX风景名胜区内进行,共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有效问卷850份,其中当地居民占30%,外地游客占60%。一、新农村农户调研结论(一)新农村建设认知 绝大多数农户均知道国家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 农户认同民营企业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但对企业如何参与建设认知缺失。 农户对以土地经营权入股方式非常感兴趣,意向很强。 对新农村建设认同的同时,农户对生活生产方式的改变,存在不少担心。(二)农户生存现状农户主要是3-4口人的核心家庭农户主要以务农为生,人均收入在2500元左右,家庭年收入主要集中在700020000元。农户收入主要以农业种植为主,农业产业化水平很低。(三)调研结论 农户收入

41、水平较低,农村农业生产效益很低,农民对新农村建设抱有很大希望,希望通过新农村建设在生活收入等方面有很大改善。 与此同时,对新农村的认知还停留在理想层面上,对政府、企业、农户如何协调发展缺乏足够的认识,同时对他们即将面临的生活生产等方面的变化感到一些疑虑,此情况启示我们,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一定要作好农民的思想工作。 通过此次入门深度访谈,我们基本可以得出这样认知:民营企业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非常有必要,且具有相当的可行性。二、新农村建设农民意愿调查结果被调查者学历构成 被调查者工作构成被调查农民去年总收入构成 被调查者2006年全家纯收入被调查者去年全家纯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较为普遍。 农业收入

42、比例调查的结果:农业收入占到收入的绝大部分。被调查者家庭人口比例构成 绝大多数被调查农民知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与宣传力度有关。新农村建设必要性认知调查 关于靠农业赚钱的主要困难,缺资金、缺技术、经营规模小排在前三位 农民对居住环境最为关注的问题在于道路。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高收入。 资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困难 目前农村还保持着传统的生产模式。被调查农民重视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已经有人认识到企业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 对民企参与的态度:如果有企业参与,农民以赞同居多,没有人反对。对于入股,多数农民愿意,持观望态度和反对的农民主要基于失去生产资料会不会失去收入保障这方面考虑。建设新农

43、村愿意参加的项目(作出选择的人数有限)农业经济优先发展(作出选择的人数有限),根据被调查农民的意见,本地最适合高科技农业和农产品加工。居住意向:不愿意搬走的农民占到将近一班。根据关联关系,年轻人更愿意搬到集中社区或者集镇居住,而中老年人则不太愿意搬离现在的居住环境。担心:农民对新的生活环境的主要担心在于农具存放不方便、禽畜饲养不方便等,主要是习惯了农村现在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三、XXX旅游客源市场调研结论 旅游景点认知 近20%的高学历游客认为,目前景点开发与历史记载或者与其心中的相去甚远。 目前景点参与性互动性缺乏,如历史上有名的曲水流殇,就是风流雅士间极具互动性的行酒作乐的活动,目前景区内的

44、曲水流殇仅供凭吊。 许多极具文人价值的景点,并没有开发出来,许多能够代表滁州历史文化的景点尚待开发。 目前景点主要是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功能有待开发。 由于景点旅游功能的落后,逐步被周边一些新兴旅游度假项目所赶超,外地游客在此逗留时间也较短,一般在0.5天左右。 客源市场现状分析 65.7%客户为本地人,其中以40-60岁中老年人与18-25岁大学生为主,前者基本上每天都上山锻炼身体;大部分购买年票,后者一般课余或周末约三五好友上山寻古探幽;还有一部分为滁州下属区县市游客。 32.2%的客户为外地人,其中72.3%是周边200公里范围内的游客,包括南京、扬州、合肥,其余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少部分散客

45、或者会务型旅客。 在外地游客中近30%组团游玩或者是会务型,其余均为散客,其中自驾流占29.8%。 本案的旅游市场发展趋势 黄金周分时度假带动国内旅游市场大幅度崛起,消费群体进一步扩大。 以环境保护为取向的生态旅游、会务旅游、文化旅游、度假旅游将成为今后旅游的发展方向。 对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主要是餐饮及配套设施)品质有更高的要求。 旅游者的活动模式、行为规律和兴趣点将发生变化。出游次数增多,由团体旅游向个体散客旅游转变,个人自驾游将成为未来的主要方式。 旅游者对自然风光及其环境保护的关切和兴趣增强,希望有亲身经历,旅游将从被动转为主动参与。 对有创新性旅游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强,以游客需求为中心

46、将成为旅游发展的主流观念。 调研结论 目前景点虽然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但景点开发并不能很好地体现当地文化特色,并不能适应旅游市场发展趋势。 目前景点功能单一,不能有效留住游客,不能带动产业发展,事实上光从门票上考虑增加收入是一种竭泽而渔的做法。 经过缜密的市场调研,我们基本可以下此论断:就目前的XXX景点状况而言,本项目发挥生态旅游功能非常有必要,且极具可行性。第四章 国内外新农村建设对滁州的启示许多国家和地区在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也在积极进行乡村建设。研究国内外城市化进程中乡村发展与建设的实践,从中寻求城市化背景下乡村发展的一般规律,以期为项目区所在的滁州新农村建设提供一些经验

47、与借鉴。一、国外新农村建设的模式及启示(一)发达国家乡村建设的实践 表41 美、英、日、德乡村建设的比较国家乡村建设的形式乡村建设的目的乡村建设运作机制乡村建设成效美国着力发展中心镇解决城市过密问题市场主导城乡一体化英国新镇开发解决城市过密问题地方政府积极引导城乡统筹为一体日本村镇综合建设,振兴农村产业解决农村衰退问题中央政府主导农业和农村复兴德国土地整理,村庄革新缩小城乡差距政府引导城乡经济平衡发展(二)东亚国家乡村建设的典范韩国新村运动1970年,韩国发起了“新村运动”,设计实施一系列开发项目,以政府支援、农民自主和项目开发为基本动力和纽带,带动农民自发进行家乡建设的活动。以勤勉、自助、协

48、同为基本精神的新村运动先在农村开展后,以振兴国家为动力,迅速波及工厂、学校及城市,向全国范围扩大。 表42 韩国新村运动的模式时期主要任务目标运作机制初期(20世纪70年代90年代)1、改善农村公路2、改善住房条件3、改善农村水电设施4、增加农民收入5、兴建村民会馆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面貌1.战略地位以工补农,城市反哺农村2.建设规划系统、全面地规划3.行动方式围绕总体设计分步骤、分阶段推进4.政府角色助力、援手5.管理机构由自上而下的领导机构与组织机构统一推动、一并实施后期(20世纪90年代现在)1、发展医疗、教育2、农渔民年金制度3、减轻农渔民负担力争在20世纪末,使农民年均收入超过城镇

49、居民的收入水平,21世纪初实现现代化的农村6.社区角色主角,全面充分地投入7.资金投入机制集中投入;扶强助优的施压性投入8.资金使用方向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9.调动社区的方式对村庄分类,施以不同的政策;村庄领导人民选产生,强化村民会议的作用;资金使用于同民众相关的问题但新村运动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新村运动的理论研究落后于社会实践;过分强调政府的作用和依赖行政手段,助长了农民的依赖思想;农村劳动力后继乏人;对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及农业可持续发展都没有更有效的对策等。(三)经验与启示尽管美英日等国与中国的国情不同,但他们如何处理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的关系,以及如何促进乡村发展,对项目区进行新

50、农村建设仍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力度。模式地区主要措施发展乡村工业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江阴华西村)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以工业反哺、城市支持为条件,以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各类工程为抓手生态工程和生态环境建设大连沼气应用、大中型能源环境工程建设、太阳能有效利用和生物质能源气化等“四位一体”能源生态工程遵义在全市普遍实施沼气池建设,退耕还林、还草、还药和大棚蔬菜以及发展其它一些特色农业赣州保留农村的历史文脉,注意传承建筑文化;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坚持不搞千篇一律;在村庄整治和建设中力求做到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小城镇建设慈溪周巷以建设“工贸型、花园型、现代化”小城

51、市为目标,遵循“以商兴镇”、“以工强镇”、“科教立镇”的发展战略江西上饶将村容镇貌建设标准细化为“一看路二看树,三看卫生、四看住”乡村旅游夹江县凤山村立足主导产业,以工业反哺农业,带动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浙江衢州发展生态旅游,努力打响“山水名城、神奇衢州”品牌村企合一长沙浏阳建设现代农庄与发展特色产业相结合乡村发展和村镇建设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居民积极参与,两者缺一不可。政府在宏观上确定乡村发展方向,在政策上给予保障,在资金和技术上给予扶持。居民要在村镇建设过程中要给予理解和支持,对规划编制和实施要积极参与并表达他们的看法。以农民为建设的主体,以农村为建设的基点,从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入手,促进农村

52、的发展,追求更符合农民需求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乡村建设重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在为农村提供极其短缺的公共产品方面狠下工夫,将重点放在农村义务教育、基础设施、交通网络、信息平台的建设和完善上,并且要彻底改造禁锢农民的旧有体制,努力将农村潜在的比较优势发挥出来,吸引城里人到农村来,允许村里人自由到城里去,在城乡之间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经济信息的充分流动。二、国内新农村建设的模式及启示(一)国内新农村建设的模式分析当前城乡差距拉大趋势明显,城乡矛盾突出,长期积累而成的“三农问题”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突出。着眼于解决“三农问题”,围绕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这一目标,国

53、家政府和地方政府开始乡村建设和规划工作摆上了政府工作议程,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模式进行了探索。 表43 国内典型的新农村建设模式分析(二)经验与启示国内其它地区新农村建设模式中的许多成功做法与经验值得研究借鉴。政府的积极引导、大力支持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立足资源优势,以自身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为建设的基础。各地在实际工作中,普遍认识到要充分考虑农民的切身利益,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但由于我国的农村存在着差异性和不平衡性,因此新农村建设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只能因地制宜,不能照搬照套,无论哪个模式都离不开客观实际,都离不开务实的实践探索。第五章 项目定位与

54、功能分区一、规划理念确保和创意XXX新农村建设的综合性,营建安徽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政府的统筹性,保障项目区农业、林业、旅游业可持续与和谐发展;研究和推动XXX农业与旅游业协调发展的关联性,搭建安徽乡村集约化、跨越发展的新平台;保全和提升XXX大生态的多样性,打造国内一流江淮地区生态大观园和国家级生态实验示范区;积极调动企业与社会团体的能动性,为区域发展注入创新动力、市场意识、经济活力和运营机制。二、总体定位(一)主题定位以保护和提升XXX区生态环境为基础,以打造安徽农业结构优化、农村居民生活富足和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创新模式为原动力,以适度发展生态旅游业为助动力,加速实

55、现XXX区农村现代化为重点的解决“三农”问题的新型社会综合工程。(二)功能定位“宜农、宜旅、宜商、宜居”,即打造江淮地区具有典型引导作用和巨大社会影响力的全生态的大观园绿色乡村;新农村建设示范区;高端商务政务会务接待平台;具有国际水准的休闲度假旅游区;环境友好型的最适宜人居生态家园。(三)目标定位在国家政策和各级地方政府的全力支持下,科地集团全力推动项目发展,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同时,积极与国家宏观产业政策对接,充分利用政策的扶持,争取该项目能逐步进入省“861”、国家“863”重点项目,形成:辐射长三角、影响中西部的XXX大型生态经济产业园;长三角著名旅游度假目的地。滁州历史文化公园。三、

56、琅琊模式琅琊模式坚持“政府主导、企业参与、政策保障、环境铺路、渠道突破、项目制胜”的指导思想,传承滁州人民传统的创新、创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和大生态理论、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以政、企、农、学、研大合作为基础,推动新农村建设由初期的政府主导向企业参与、产业促进和市场主导过渡,推进社区经济由粗放型增长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方向转变,生产要素驱动向创新要素驱动转变,由主要依靠一产向一产、二产、三产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人力、物力投入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经营管理创新的转变,探索改变现有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走大生态、大合作、多产业融合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路子。四、项目选址项目

57、区占地面积约17平方公里,地处东经11807351181821、北纬321517322149之间,位于滁州市XX区境内的XXX风景名胜区西南部,与著名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XXX相连。五、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本次规划在整体结构布局的基础上,着意协调各功能区的结构关系,有机组织乡村景观、绿化系统、道路系统和建筑组团,形成点、线、面结合的规划结构体系。方案强调规划、建筑和景观三者互动的整体设计。在总体规划思想上,把握现在项目区的发展趋势并且结合未来前景,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多方面的发展。(一)布局原则本次规划依据项目区的特点,形成功能构成、服务支撑、景观塑造和交通组织四个方面布局的原则,其主要内容

58、如下:1、服务支撑原则-提供多元服务、发展现代农业与服务业2、功能构成原则-综合服务提升、多元复合互动3、景观构成原则-凸现多功能协调景观优势4、交通组织原则-系内达外、动静有序(二)布局结构根据农业及其它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未来开发管理的内在关联度,规划形成项目区“一园四组团”的产业发展格局。新农村形象展示区龙凤湖人文生态区琅琊湖国际生态论坛基地丰山湖密林生态区农业科研教育基地高效农业规模产业区生态精品农业区生态农业创业园区生态大观园大生态体验组团生态高效农业组团旅游新天地组团生态新村组团琅琊山大生态新农村实验区“一园”即整个项目区17平方公里都作为生态大观园绿色新乡村建设;指整个实验区17平

59、方公里,通过规划及实施,使实验区成为集原生态保育、生态体验教育、生态农业示范、生态产品生产、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生态人居开发于一体,具有高水平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生态大观园。“四组团”分别指的是大生态体验组团、生态高效农业组团、旅游新天地组团与生态新村组团。其中,生态高效农业组团与大生态体验组团呈面状,旅游新天地组团呈线状,生态新村组团呈点状,总体组成“点、线、面”网络布局。六、重点项目建设重点项目建设是加快项目区发展的支撑点和“助推器”。项目区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把重点放在项目的内涵扩大和外延扩充上,坚持“全局抓项目,项目促全局”的思路,以项目建设扩大招商引资,调优产业结构,增强发展后劲,拉动农业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我们既要高度重视项目的开发储备工作,切实解决项目库建设存在的现实问题,又要为实施项目推动战略、扩大招商引资、培育经济发展后劲奠定坚实的基础。表5-2 大生态体验组团分区内容项目组成建设概要大生态体验组团主入口形象展示区风景林带对原有的植被景观进行生态复育,增加色叶树种,丰富景观多样性。形象堡垒、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