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北京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全册教案

上传人:彩*** 文档编号:73353539 上传时间:2022-04-11 格式:DOC 页数:65 大小:70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18-2019年北京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全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2018-2019年北京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全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2018-2019年北京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全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资源描述:

《2018-2019年北京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全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年北京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全册教案(6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单元体现新课标思想: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文化,欣赏祖国的优美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发表不同见解, 并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写作习惯。教学内容:古诗四首 、詹天佑、卖火柴的小女孩 、小雨点、练习 1教学目标:学会本单元的生字及新词。了解课文内容。能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指定的课文或段落,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句。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文化,欣赏祖国的优美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发表不同见解, 掌握动口、动脑、动手的学习方

2、法。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及新词。了解课文内容。2、掌握动口、动脑、动手的学习方法。3、能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指定的课文或段落, 养成积累古诗的习惯。教学难点:想象诗所描写的情景, 体会诗人的感情 , 通过学习 产生热爱祖国 , 立志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课件和实物投影教学时间: 9课时1、古诗四首教学目标:学生能够学会本课 8个生字;解释带点的词语;了解每首诗的意思;朗读、背诵课文;默写示儿 春望想象诗所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感情。教学重点:掌握动口、动脑、动手的学习方法,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教学时间: 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3、学生能够用动口、动脑、动手的学习方法学习古诗。动脑,指认真思考,边读边想;动口,指读一读,说一说,不懂的问一问;动手,指圈画词句,写眉批旁注等。要提示学生经常在阅读中运用这一方法,从而逐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诵读古诗,培养语感。 体会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掌握动口、动脑、动手的学习方法,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掌握新字词,积累词语,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知道读书方法,养成良好读书习惯。教学难点:个别生独立识字方法和能力的培养。语言情感的体会和表达。教学用具:课件教学过程:一、自学自己喜欢的一首诗。(可采用小组学习。 )1、学生借助字典、词典、注释自学,大体了解诗句。2、小组汇报。3、汇报

4、成果:1)说说古诗大概意思。2)结合已学过的诗理解本课诗的内容示儿 “王师北定中原日 ”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南望王师又一年 ”对比理解,体会诗人情感。3)知道理解古诗中的字、词含义。4 、指导感情朗读,培养学生语感。5 、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积累语言。 (配乐)二、根据诗意或书上提供的图片,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描绘诗中的景象。1 、生准备。2 、小组汇报。3 、汇报成果,积累语言。4、带着自己的想像,诵读诗句,培养语感。(配乐)5 、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三、布置作业: (选其一)1、搜集四位诗人写的其他古诗。2、搜集有关边塞的古诗。课后反思:学生在阅读中能够用动口、动脑、动手(圈画词句,

5、写眉批旁注等)的学习方法学习古诗, 从而逐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诵读古诗的过程培养了语感, 体会了诗人的思想感情。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学生能够背诵并默写课文。根据学生实际,扩展学习内容。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二、背诵古诗。 (本课)三、默写其中的任意一首古诗:四、拓宽学习内容:1 、将自己收集的古诗在小组中交流。2 、汇报交流诗的含义,理解作者感情。3 、评价:4 、熟读古诗, (积累语言)背诵收集的故事。五、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古诗。2、詹天佑教学要求:学习本课 14个生字及 14个新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课文选取典型材料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背诵第4自然段。能够积累更多的好词好句。了解

6、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产生热爱祖国、 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根据自己体会到的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重点: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了解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遇到的各种困难;通过具体事例体会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顺着作者的思路读,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教学时间: 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初读课文,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词语的意思;会用“否则 ”、“赞叹不已 ”造句。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教学重点、难点:准确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简介詹天佑。

7、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铁路工程专家。他自幼酷爱学习。1872年, 12岁的詹天佑考取了第一批幼童赴美留学班。在美国中学读书的时候,他发愤学习自然科学。1878年,17岁的詹天佑考入了美国耶鲁大学,学习土木工程和铁路专业,后来以优异的学习成绩毕业。 1881年,年仅 21岁的詹天佑抛弃了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毅然回到了祖国。1888年,在当时的中国铁路公司任工程师。在他刚刚开始任职的八十天里,就顺利地完成了塘沽到天津的铁路铺轨任务。后来,他又设计建成了滦河大桥。1894年,英国工程研究会正式接纳詹天佑为会员。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修筑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1919年,詹天佑积劳成疾,

8、不幸逝世,终年58岁。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詹天佑这篇课文。二、学生自己初读课文。1 、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2 、对照生字表自己识字。3 、对于字音不好掌握的字要多读几遍, 字形复杂的字要自己想办法记住它。 (三)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并注意纠正读错的字音。1 指导学生读准字音。2 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帮助学生记忆生字。三、理解词语。1 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质疑。2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词语。3 出示重点词语,让学生巩固练习。轰动藐视嘲笑勉励四、造句训练。1 弄清词义。( 1) “赞叹不已 ”一词的意思是:连连称赞,

9、不住地说一些称赞的话。( 2)让学生仿照课文中的句式练习造句。谁 看到怎样的景象就赞叹不已。谁 听到怎样的情况就赞叹不已。谁 想到怎样的情景就赞叹不已。2 让学生用 “赞叹不已 ”造句。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1 自由轻声通读全文,然后用笔画出读不好的句子。2 同桌两个同学互相交流,讨论这些画出的难句应如何来读。3 把通过交流之后能读得流利的句子读给同学们听听,其他同学认真听读。4 对于全班集体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范读来指导。六、初步了解课文内容。1 让学生认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詹天佑在主持修筑这条铁路的过程中克服了哪些困难。把最使人感动的地方画下来,把自己的感想简单在旁边写一

10、写。2 可让学生互相交流一下,最感动人的是哪些地方,自己写下了什么批注。通过同学之间的互相交流, 互相学习, 也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 为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作好准备。教学反思:詹天佑这篇课文是一篇传统经典的课文,难点较多,如何较好地突破难点,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主地探索学习,我采用了旧教材新教法,总体的感觉还不错。课堂气氛较活跃, 学生学习的兴致始终保持不灭。在课堂上, 我与学生之间形成了积极的互动效应。我力求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与参与者。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读课文理解詹天佑使用的开凿隧道的方法以及“人”字型铁路的设计思路。 感受詹天佑严谨的科

11、学态度, 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 立志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感情。 通过学习课文能顺着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理解詹天佑使用的开凿隧道的方法以及“人 ”字型铁路的设计思路。感受詹天佑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难点:通过具体事例体会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顺着作者的思路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中的难句及思想内容。设计思想:教法: 品析词句法。 本课重在品析跟中心句关系密切的词句,所以,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紧扣詹天佑的 “杰出 ”和 “爱国 ”,品析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作者 “为什么这样

12、写 ”。通过词语的比较、句式的推敲、标点的品味、结构的解悟、情感的体会等等品赏评议,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品评之后的积累,就是消化了的吸收,避免了生吞活剥。学法: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本课重点指导学生用推敲重点词句、画简图和朗读体会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以学生自学为主。努力使学生自觉地获取知识,掌握学法,使学生在自身的语言活动中提高阅读能力。学习过程中, 注意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边批注,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同时培养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地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教学用具: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导入。投影詹天佑铜像图。请同学们看投影,当我们坐火车去八达岭,途中路过青龙桥车站时,可以看到一座

13、铜像,这就是詹天佑。 人们为什么要如此来纪念他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我们上节课已经看到了帝国主义藐视中国的丑恶嘴脸。 那么,詹天佑是怎样修筑京张铁路, 给帝国注意者一个有力的回击的呢?二、整体感知,学习课文:1、为什么说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读课文,想一想?抓住重点词句理解。2、汇报交流:1)理解各种困难2)理解 “两端凿进法 ”, “中部凿进法 ”和 “人 ”字型铁路。3)画出一个简单的铁路施工示意图可以四人小组讨论后一起画,也可以单独完成。4)教师巡导,并指定几个画的比较好的同学拿上给大家参观。3、小结:刚才同学们的设计都非常棒,大家都可以当小工程师了,如果你长大以后也想象他一

14、样成为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那么我们就要从现在开始努力,打好基础。 这些设计真是巧夺天工啊, 那么从这些设计我们又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是一个拥有高度智慧和创造精神的人)4、在修筑铁路的过程中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课文为什么只写了四、五、六自然段。三、小结:就这样,詹天佑忍辱负重,凭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和杰出的才干,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出色地完成了京张铁路的修筑任务,给予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板书:回击)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把课文的最后一段一起来读一遍,注意要读出中国人民扬眉吐气,自豪的感情。 并思考, 为什么说 “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人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这句和课文哪个部

15、分照应?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最后一句中“伟大 ”一词和第一段哪句相照应?(总结全文,首尾呼应,和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照应)四、总结:1、同学们, 火车将离开青龙桥车站,沿着詹詹天佑天佑首创的“人”字形线路驶向八达岭,望着越来越远的詹天佑青铜像,让我们再一次怀着对无比崇敬,以及自豪的心情,一起来把课文最后一段来读一遍。2、詹天佑受命于危难之际,为国为民担风险,主持修筑了京张铁路。这不仅仅因为他是一位杰出的工程师,更重要的是他有一颗热爱祖国的中国心。五、作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指定段落。六、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上课时我与学生共同探讨 “示意图 ”的画法。既注意认真去倾听学生的意见

16、,重适时的点拨,不断地提升学生的自我实践能力。在这堂课上,人人是老师,人人是学生,我,也成了他们中的一员了。又注在讲读第五、六自然段“开凿隧道 ”,“设计人字形线路”时,我采用了画一画,演一演的教学方法。 居庸关隧道和八达岭隧道开凿的方法各自不同,前者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 后者采用中部凿井法。这部分内容让学生在自读讨论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用简笔画画出简单的开凿办法示意图,无须多讲,学生就能明白。特别是当谈到设计“人 ”字形线路时,许多孩子上台充当了讲解员,又是比,又是画,通过他们生动的讲解,形象地演示了火车爬上青龙桥的情景 不时,有同学质疑, 马上有同学为他解答, 从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

17、知识,孩子们交流着彼此的情感和经验,学得不亦乐乎。我认为这堂课是一堂成功的课,因为这堂课充满了感情的交流,洋溢着生命的活力,人人参与,平等对话,个性飞扬!复备2 詹天佑 教学要求:1、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边读边想,适当作记号。2、学会 10个生字,理解“阻挠 ”等11个词语的意思,能用“周密 ”、 “藐视 ”造句。3、能理清段落的层次,了解先概括后具体叙述的篇章结构。4、感受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赞颂他严谨的科学态度,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重点: 找出全文的中心句,理解中心句与全篇课文内容的关系。围绕中心细读课文,推敲课文的词句。教具准备:投影片、录音带、课件第一课时

18、教学目标:初读课文,学习生字和词语。学习课文第、段。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课题。2、介绍詹天佑及京张铁路。二、初读课文1、听课文录音,思考:詹天佑是一个怎样的人?讨论、反馈。2、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新词。3、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并说说各段的大意。三、学习课文第一段。1、指名读课文。2、理解词语:杰出3、这段的后两句和全文是什么关系?四、学习课文第二段。1、听录音,思考:詹天佑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2、 理解 “阻挠 ”的意思,思考:帝国主义者为什么要阻挠?3、理解 “要挟 ”的意思,思考:帝国主义者是怎样要挟的?这说明了什么?4、当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的

19、消息传出,国内国外有什么不同反应?5、理解 “嘲笑 ”的意思,思考:他们是怎样嘲笑的?凭什么嘲笑?五、布置作业抄写生字新词,完成作业本第2、 3题。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学习课文第 3段,重点了解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经过。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边学边做记号的阅读习惯,体会詹天佑杰出的才华和爱国主义精神。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二、教学第 4自然段1、出示 “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开始勘测线路。”认真读,你读懂了什么?2、默读第 4自然段,在不懂的地方画一个“? ”反馈、交流。3、出示詹天佑说的话。讨论 “大概 ”、 “差不多 ”为什么不应该出自工程人

20、员之口?读一读,你有什么感受?4、出示詹天佑想的话。讨论这句话该怎样读?为什么?5、朗读詹天佑在勘测线路中的行动。三、教学第 5、 6自然段1、听课文第 5、 6自然段的录音。2、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小标题。3、根据课文内容,完成2 分册 P42第 7题( 1)。交流反馈:A、哪个是居庸关?哪个是八达岭?你是怎样知道的?B、讨论同学们画的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示意图对不对?C、观看开凿居庸关隧道的课件。D、请一位同学讲解他所画开凿八达岭隧道的示意图。出示投影,校对更正。4、根据课文内容,完成2分册 P47第 7题( 2)A、观看火车在“人”字形线路上爬坡的课件B、学生校对,更正自己的示意图C、

21、用铅笔作火车,演示火车在“人 ”字形线路上爬坡的过程5、你认为詹天佑是一个怎样的人?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课文的第 3段。下节课,我们将深入讨论学习为什么说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第三课时教学目标:学习课文第四段,指导学生用“周密、藐视 ”造句。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二、学习第四段1、自读这一段。2、讨论:詹天佑修筑铁路的结果怎么样?当初帝国主义者是怎样藐视我们的?詹天佑以什么给了他们一个有力的回击?3、现在,当初嘲笑我们的帝国主义者会怎样想呢?4、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三、小结课文为什么说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四、课堂延伸在詹天佑的

22、塑像前, 假如你是一个来中国旅游的外宾,当你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会说些什么呢?五、指导造句用“周到、藐视 ”造句。六、课堂作业。附板书:子2、詹天佑杰出爱国毅阻挠要挟嘲笑然高山深涧接悬崖峭壁回受勘测线路提前竣工击务设计线路课后反思: 学生在通过带着问题读书,通过自己的感悟,理解了课文, 从而了解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并通过画图的方法,理解了中部凿井法、两端凿井法和人字形铁路。3、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目标:通过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语言文字,通过自读感悟,感受小女孩美好的幻景, 体会其所面临的饥饿、寒冷、痛苦和孤独的残酷现实。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激发对资本主义社会劳动

23、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继续了解课文选取典型材料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体会对照写法。教学重点: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和作者想象的合理。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感受美好的幻景和残酷的现实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过程:一、听写词语,梳理内容。1、听写词语:擦燃、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要求全部听完,再动笔写。2、教师默写,学生校对。3、用上这 5个词语和课题连起来说一段话。4、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说明分段的理由。5、导入新课,揭示任务:这就是课文第二段内容。今天这堂课我们要着重讨论、学习这些幻景。二、新授:1、默读课文,完成表格:

24、2、汇报交流:3、说说你印象深刻的幻景与原因。4、小女孩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幻景?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寒冷、饥饿、痛苦、孤苦;温暖、食物三、总结: 和卖火柴的小女孩相比,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为自己活在这样一个富足而和平的时代感到幸运, 感到满足呢?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珍惜呢?卖火柴的小女孩给我们很多启迪,也教育了一代一代丹麦人,推荐课外阅读诘问生命,相信你会有新的收获。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五、作业:感情地朗读火柴天堂。六、板书设计:擦燃幻景(美好) 火炉(温暖)寒冷烤鹅(食物)饥饿现实(残酷)圣诞树(欢乐)痛苦奶奶(幸福)孤苦教学反思 -抓住重点读议结合落实目标: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是“世界童话之王

25、 ”安徒生的杰作之一。它讲的是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作者通过这个童话故事,表达了他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课文的重点是讲这个小女孩在又冷又饿的情况下,为了暖和暖和快要冻僵的身体,擦燃了一根根火柴, 并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而这些幻象又恰恰与她饥寒交迫的现实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了能够让这些在幸福中生长的孩子们领悟到作者这种基于现实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我实施了这样的教学方案:让学生抓住重点, 读议结合, 落实目标。我先是让学生精读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这一自然段,了解作者在这一段中的写法以及小女孩的心理变化,读出感情来,并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进行相互交流。如

26、此实施,收益甚好。孩子们在读中议,议中读,懂得抓住“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这一重点句子来讨论,先是提出了: “为什么说 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 ”然后又提出了: “作者为什么不写小女孩就在暖烘烘的火炉边度过那美好的夜晚,而要那么残酷地写出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孩子们通过交流, 不仅理解了: 是因为小女孩在火柴光里看到了美好的幻象,所以才说这火光是奇异的; 还了解了作者这样对比写是为了突出小女孩的悲惨遭遇;同时懂得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接着我再让学生以此方法学习小女孩其他四次擦燃火柴的段落,这样做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教起来简单,学生学起来轻松。4* 小雨点教学目标:通过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

27、词。了解课文内容。体会 “我”和爸爸对 “小雨点 ”的喜爱之情,以及大陆和台湾人民的深情厚谊。教学重点:体会“我 ”和爸爸对 “小雨点 ”的喜爱之情,以及大陆和台湾人民的深情厚谊。教学难点:从读中体会课文思想感情。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惑?二、自学课文1、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2、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说明理由。3、 “小雨点 ”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画出描写小雨点的句子,读一读。4、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我和爸爸救治、喂养小雨点的,怎样救治和喂养的?5、为什么要把小雨点放飞?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三、作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 1教学目标:

28、以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为主,注重方法的指导。 注意知识间的综合运用和考查。注重说(一题)写(习作)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习惯、观察习惯。教学重点: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指导。教学时间: 4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 考察学生的默读速度、独立阅读的能力。通过朗读和分析,体会毛泽东和陆游梅花诗的不同,同时学写表格式读书笔记。教学重点:学写表格式读书笔记。教学难点:体会毛泽东和陆游梅花诗的不同。教学过程:一、阅读阅读短文,独立完成后面的作业,记下时间。集体订正。教师小结。二、欣赏诗词1、作者简介:陆游、毛泽东。2、学生交流各自搜集的资料,谈各自对两个人物的不同理解。3、读一读,体会这两首词中作者不同的心境

29、和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陆游的词在寂寞、惨淡中表现了梅花的高洁的品格。毛泽东的词却恰恰相反,表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生机勃勃的精神。4、读一读,背一背,写一写。三、学写读书笔记1、说一说写读书笔记的好处。2、学习写读书笔记的方法。交流各自写读书笔记的方法。3、教师小结: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课后反思:本节课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学习,效果较好。如:比较毛泽东和陆游的两首词,体会不同的境界;比较不同的读书笔记的方法,体会不同形式的读书笔记的优点。第二课时教学目的:了解童话的特点 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的手法,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学习编写童话教学重点:展开合理的想象教学过程:一、童话欣赏,谈感受。二、教师指导

30、1、了解童话的特点 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的手法。2、了解钢笔、涂改液、胶条等学习用具的特点、作用及相互间的关系,然后再想象在童话世界里他们可能会说的话,会做的事。3、想象他们共同发挥长处,获得成功。因各自的缺点发生矛盾等。小组讨论各组派代表说一说三、习作:1、指导写提纲的方法,试写提纲2、把编的童话写下来,题目自拟3、要求:1)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有一定条理。2 )书写工整,不写错别字,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发挥想象,写一篇童话。教学过程:一、谈话:同学们,我们做个反义词的游戏好吗?我先说,然后请你们迅速说出相反词:高矮胖瘦软硬美丑大小请同学们想一想,

31、能不能在这些相反词后面加上小动物的名字,成为一篇童话的题目呢?比如说大骆驼与小山羊。二、创设情境: (电脑出示动物图片)在动物王国,有很多可爱的动物,请你选两个自己喜欢的动物(多选几个也可以),在它的名字前面加上一组相反词,成为一个童话的题目。请同学们思考,写出名字。三、自己构思故事情节,想一想:他们之间可能发生什么事呢?钢笔、涂改液、胶条、改正纸、修改符号四、交流信息: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师生适时点评。把自己的故事编成一个小短剧,请几位演员帮自己演出来。五、动笔写作。写完之后检查。课后反思: 学生读童话故事不少, 但是自己写故事时, 却不能将自己所看过的童话情节内化,自己写时情节表述执白

32、,不能借助词语描述自己头脑中的画面。第二单元体现思想: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体验、总结评价的能力,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小组讨论真正讨论起来。教学目标:通过预习课文学会本单元的生字新词,掌握生字的音、形、义。在学会本单元的生字新词的基础上, 了解课文内容, 重点阅读对主要人物的描写, 从而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陶冶学生的情操,要注意引导学生总结出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教学重点:懂得文言文揭示的道理。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要注意引导学生总结出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教学

33、时间: 9课时教学用具:课件、实物投影5 我看见了大海教学目标:通过预习课文掌握本课 12个生字和 9个新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继父对我这个残疾女孩的深沉的爱,以及我对继父的感激之情。教学重点:体会继父对我这个残疾女孩的深沉的爱,以及我对继父的感激之情。教学难点:看海的真正含义是什么?教学时间: 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通过预习课文掌握本课 12个生字和 9个新词。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理清文章脉络。教学重点:掌握生字新词,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教学过程:一、引入课文齐读课题,你想到了什么?二、检查预习:1、指名读书,评议。2、纠正个别字的音、形、义3、听

34、写生词三、了解课文内容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提出不懂的问题3、质疑四、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五、作业:1 完成帮你学基础知识部分。2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课后反思: 学生在正确读课文的过程中了解了课文主要内容,但在概括主要内容时存在用词不准、主次不分的现象,仍不能灵活运用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第二课时(重点课时)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人物言行体会继父对我这个残疾女孩的深沉的爱,以及我对继父的感激之情。教学重点:通过人物言行体会继父对我这个残疾女孩的深沉的爱,以及我对继父的感激之情。教学难点:看海的真正含义是什么?设计思想: 这篇课文

35、讲述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位平凡的继父,想尽一切办法帮助我 一个身材畸形的女孩,由此从不出家门成长为能独立生活、自食其力的人, 表现了继父对我深沉的爱, 以及我对继父的无比感激之情。文章语言朴实,感情真挚,由于文中的人物都离学生有一定距离,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点指导学生在读中把握人物的特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中,我把读、思、议、体会结合在一起,通过拓展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你对课文有了那些了解?2、继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二、理解课文1、从文中找一找描写继父语言、动作的词句,体会继父的思想感情。2、学生默读课文

36、画批 体会3、对比河子的变化读课文开头和结尾,设想过去的河子是如何生活的?现在的河子是如何生活的?4、思考:河子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变化?5、看海的真正含义是什么?6 、有感情的读开头和结尾,理解继父的良苦用心,我为什么无数次的对着继父的遗像说我看见了大海我看见了大海究竟指什么?三、拓展练习河子对着继父的遗像还会说什么?四、小结:五、作业:完成拓展练习六、板书设计:5、我看见了大海深沉的爱继父河子无比感激课后反思: 通过对继父言行的分析,学生体会到继父对我这个残疾女孩的深沉的爱,对继父的感激之情。很多同学在文章结尾的叙写中都能结合对文中人物的理解,己对 “继父 ”这个人物的理解,感情真挚。1、注重

37、情感体验。以及我充分表达自课标中获知:情感是语文教学具有鲜明特色的个性目标,培养学生情感,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感情,让学生与作者同喜同悲,教会学生敢爱敢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基于此,本课中, 本人让学生自主学习, 老师充的精当的讲授和适时的点拨, 把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逐步引导学生感受、领悟、欣赏课文的内涵。注重学生的体验,随着体验的深入,学生能感受到继父那无私、高尚、伟大的爱。2、渲染激情话语。整堂课,本人让学生自主学习,有着老师充的精当的讲授和适时的点拨,把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 通,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 让学生读书,有着老师充满激情的优美语言的渲染在课堂上的闪光,使学生的心灵阳台多了一缕明

38、媚的阳光。6蜀僧教学目标: 通过预习课文掌握本课 5个生字和新词。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看注释,对照译文,用自己的话说说重点词语及句子的意思。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明白故事所说明的道理 要把事情办成, 起决定作用的是人的主观努力,有志者事竟成。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明白故事所说明的道理 要把事情办成, 起决定作用的是人的主观努力,有志者事竟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结合上下文理解部分词句。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从影视、书刊、广播、网络等媒体上接触了很多古典文学作品。它们都因对后人有教益而流传至今。今天,我们来学习清代人

39、彭端淑的作品蜀僧(板书)二、学法交流:请同学们互相介绍一下学习古文的经验。出示:1 读课文,查字典,看注释,对照译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2、理解书后带点字的意思。3、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想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提出不懂问题。4、查找有关资料。三、依据提示自主学习:四、检查自学情况1 指名读:正确、流利、停顿适当。2 、理解词语:自由发言3 、逐句理解:4 、用自己的话讲故事。5、思考:两个和尚都 “欲之南海 ”为什么穷和尚做到了,而富和尚 “犹未能也 ”?6、全班交流。7、小结:贫者凭着一瓶一钵和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实现了自己的心愿。富者两次的“子何恃而往 ”先是怀疑,继而是嘲讽,但现在却面

40、有惭色。你想对他说什么?此时的富者最需要我们给予他帮助 有志者事竟成!有志者漂洋过海,无志者寸步难行!五、总结。我们对富者说的话, 恰恰是作者要对我们后人说的话, 也正是本文的写作目的。 看来,我们今后无论是对待学习, 还是锻炼, 以及各种各样的事情上, 不能光是空想或者只停留在口头上,要身体力行,树立远大的志向。所谓 “立志 ”不仅是树立奋斗目标,而且要有百折不挠、知难而进的精神 六、作业: 结合课文, 展开想象, 写一写贫僧在去南海的路上遇到了那些困难?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板书设计:蜀僧有志者事竟成!课后反思: 学生能结合注释, 对照译文, 理解重点词语及句子的意思,并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有

41、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明白了故事所说明的道理 要把事情办成,起决定作用的是人的主观努力,有志者事竟成。通过与第 5课进行对比,学生感受到了两篇课文, 有着相同之处即同在逆境中, 只要有自己的奋斗目标, 并朝着自己的目标去努力,就一定能成功的道理。7 薛谭学讴教学目标:通过预习课文掌握本课 5个生字和新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借助字典、注释、译文, 理解课文,并从中懂得一定的道理 学无止境、 不能骄傲自满,应用于自己的学习中。教学重点:懂得学无止境、不能骄傲自满的道理。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齐读课题,和上一篇课文比较你发现了什么?2、回忆一下学

42、习古文的方法。3、出示:1)读课文,查字典,看注释,对照译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2)理解书后带点字的意思。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想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提出不懂问题。4)查找有关资料。二、自学课文1、按照学习蜀僧的步骤学习课文。2、不懂的问题小组讨论。3、熟读课文,说说薛谭为什么“辞归 ”,为什么 “求反 ”。4、有感请的朗读课文。三、小结:四、作业:背诵课文课后反思:学生能够借助字典、注释、译文独立理解课文内容,并能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的分析, 懂得 学无止境、 不能骄傲自满的道理,并能在自己的学习中加以实践。8 看不见的爱教学目的:通过预习课文掌握本课生字和新词。了解课文主要内

43、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赞扬小男孩的信心与毅力和母亲的深情与伟大,体会结尾的写法。教学重点: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赞扬小男孩的信心与毅力和母亲的深情与伟大。教学难点:体会结尾的写法。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课文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将棵文读的正确流利。检查预习,指名读书,评议。二、理解课文默读课文,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默读课文后汇报)画一画描写男孩的动作、母亲的神态和语言的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划批汇报指导朗读你觉得课文的结尾好不好,为什么?(学生各抒己见)三、作业:写出你读课文的想法。课后反思:爱,有许多种,有的是显而易见的,但更深的爱是眼睛看不见的,只有用心灵体会,去感受,

44、只有用心才能看得见。看不见的爱中的“爱 ”属于后者。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虽然没有惊天动地、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但是文中淡淡的情节、淡淡的语句,凝聚的是浓得化不开的,非同寻常的母爱。如何理解课题中的“看不见 ”,如何感受母亲非同寻常的爱,是需要我引导细细体会的,是本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文中的母亲在孩子打弹丸的过程中始终重复着一个动作 轻轻地递石子, 在于作者的交谈时始终是 “平静地说 ”、“安详地笑 ”。在母亲 “轻轻地递石子 ”中,蕴含的是母亲对孩子的希望、鼓励、支持、信任 在母亲 “平静地说 ”和 “安详地笑 ”中,蕴含的是母亲对孩子的宽容、理解 这是一位有着博大胸怀的母亲,她的爱蕴涵在

45、安详的微笑里;蕴涵在轻轻的动作里; 蕴涵在平静的话语里。这爱是多么的深沉而了不起。考虑到学生体会这没有直接表露的爱会有些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对母亲的神态、动作的理解, 通过作者各种情感的衬托、 各种形式的朗读、 设身处地地想象人物的内心世界来引导学生体验、理解、 感悟伟大的母爱, 使学生的情感沿着这些词语铺设的心路一步步走进一位母亲博大的情感世界,以那位母亲的语言、动作、神态作为体会中心的抓手,先引导学生理解,进而朗读、感悟,从中体会这份执着、坚韧的母爱。“爱 ”是此文的主旋律,可文中体现母亲对孩子,孩子对母亲的爱是隐性的,把学生带到爱的情境中去体会爱容易做到,然而学生的理解体验是不同的

46、,让学生把体会到的爱表达出来,抒发出来,就不那么容易了。因此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两条线 神态和动作,抓住妈妈对盲童说的三句话, 鼓励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想象文字表达的内涵,仔细品读, 并反复朗读。组织学生对“安详 ”、“微笑 ”等词语进行理解以及一次次的品读,运用循序渐进的朗读指导来引导体悟母亲对男孩那股激情涌动的不同寻常的爱。通过朗读指导,深入理解课文。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读书、看书的, 而不是给学生讲书的。”而新语文课程标准 指出: “必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来构建新的语文教育体系”。在语文教学中,所谓的 “感悟 ”,最主要的渠道有两条:一是听老师讲解而懂;二是通过自己的阅读

47、而懂。从读懂和听懂来看,读懂优于听懂。但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是注重了朗读感悟,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而相应的说话练习、写的练习缺乏了,那学生的学习技巧就会削弱。所以在教学中, 应该正确处理好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在朗读感悟中加强读写的训练。在本课的教学中, 其实在让学生充分体验母亲对孩子的爱的时候,当学生找出语言“别的孩子都这么玩 ”, “我告诉他总会打中 ”, “关键是做了没有 ”;神态是微笑、安详;动作是捡、递之后, 我完全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母亲在陪伴孩子打弹弓的过程中,她是怎样的,请用“她始终 始终 ”说一说母亲在陪伴孩子打弹弓的过程中, 她是怎么做的。 并在结尾加上写话: 续写课

48、文: 身后传来瓶子的碎裂声。 此时此刻, 我 进行规范的说话、 写话训练,那么这堂课的情感目标就达成了,语文的技能训练也扎实了。所以说, 这既是这节课给我的提示, 也是以后教学要注意的地方, 今后我应在感悟体验的时候,注意培养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更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技能, 提高课堂教学成效。练习二教学目的: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及独立阅读能力。 积累词语,正确运用标点,写一篇作文。教学重难点: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说话训练要点清楚,语句比较通顺连贯,态度自然大方,培养学生说的能力。阅读短文时,训练学生独立阅读、理解的能力。教学重点:培养读写能力教学过程:第

49、一题:1、学生认真审题2、提示说明:学生5分钟准备3、发言要求:1)发言要要点清楚。2)语句比较通顺连贯。3)态度自然大方,注意表情、眼神、可适当加动作、手势。4、学生发言,及时指导。第二题:阅读能力训练。1、学生阅读短文1)带着问题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我的心情变化2、汇报交流学习方法。作业:试做 2、 3题课后反思: 部分学生演讲发言的要点含混不清, 层次不明。 不能准确选用词语表达自己的意思,知识面匮乏,内容肤浅。第二课时教学目标:词语积累,正确运用标点教学重点:积累词语正确运用标点教学过程:第三题:成语积累1、带有 “”千 “万 ”的成语。2、含有色彩的成语。3、带有数字的

50、成语。4、带有反义词的成语。5、小节第四题:加标点练习1、试做2、汇报并订正,说明道理。第五题:想象作文。学生试做提出要求学生构思课后反思:学生的作文水平依然是让人忧心的。学生对生活的理解有限,看待问题的角度、深度也就不全面。缺乏想象力和全面的构思能力。例文:(赵金霞)用谁?第三单元体现新课标思想: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紧紧抓住文章的特点,学生了解分析课文的方法:写人的文章抓住人物的言行及神态;写景的文章抓住景物的特点以及游览的顺序;写事的文章注意事情的发生、 发展和结果等。 这样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教学中要加强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象形能力,敢于想、大胆想。教学目标:在预

51、习课文的过程中,学会本单元的字、词,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抓住文章的特点学习理解课文内容,教学中学生要学会分析课文的方法:写人的文章抓住人物的言行及神态; 写景的文章抓住景物的特点以及游览的顺序;写事的文章注意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果等。 这样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教学中要加强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象形能力,敢于想、大胆想。教学重点:抓住文章的特点学习理解课文内容,教学中学生要学会分析课文的方法。教学难点:学会分析课文的方法。教学时间: 9课时9、唯一的听众教学目标:通过预习课文学会本课9个生字及 10个新词,也可借助字典或词典里借词义。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正确搭配词语,

52、并有感情朗读课文,通过多次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知道老教授是一位能给予他人真诚无私帮助的慈祥可敬的老人,体会作者对老教授的感激与敬佩之情。教学重点:能够抓住人物的特点,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学生了解分析课文的方法,体会作者对老教授的感激与敬佩的感情。教学时间: 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通过预习课文学会本课9个生字及 10个新词,能正确书写,可借助字典或词典里借词义。 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能正确搭配词语,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理清文章脉络。教学重点:通过预习课文学会本课 9个生字及 10个新词,能正确书写,借助字典或词典里借词义,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唯一的听众齐

53、读课题看到课题你有什么想说的?二、自由读课文1、提出要求(1)自由读课文,读的正确流利。(2)找出不认识的生字自学,再找出文中的多音字、形近字写在9课堂本上,小组交流。(3)理清文章脉络,试给课文分段。2、检查词语的音和义沮丧洋溢夺眶而出三、检查朗读小组评读、指名读课文四、了解课文内容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汇报:教师适时给予指导五、练习填适当的词语真正的()可怜的()()()和谐的()美妙的()()()六、作业: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课后反思: 能正确书写本课词语,借助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等不同的方法理解词义。在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后,基本能理清文章脉。能比

54、较积极的积累文中的词语。一、努力使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学法:临近毕业的学生已经有六年的阅读经验了,足以掌握写人文章的方法了。因此,课堂上学生的确是在实实在在实践着,他们用笔批注着老教授的语言、神态、动作,“我 ”的心理描写,并或多或少地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巡视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学生精彩的批注,并及时表扬,对其他学生起到了引领的作用。学生在发言的过程中抓住重点词、联系上下文、进行对比等等多种学习方法的综合运用,我及时进行了肯定与点拨, 强化了学习行为, 努力体现了六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当然,在巡视中过程的评价是否对学生思考有一些负面影响,比如造成学生的思维断路,这也是今后要研究的问题之一。二、尽力使学生在朗读中提炼内涵:范读、默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配乐读,这六种朗读形式交替使用,力求丰富多样,与教学需求密切联系。思考划批时用默读;自由读易于打开思路;齐读增强气势; 配乐读渲染气氛; 示范读指明方向等等。本课默读时学生能安静画批;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