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三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同步检测专题2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73337128 上传时间:2022-04-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精品高三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同步检测专题2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精品高三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同步检测专题2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精品高三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同步检测专题2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精品高三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同步检测专题2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高三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同步检测专题2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最新资料最新资料最新资料最新资料最新资料专题检测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赠送(zhn)御苑(yun)蹉跎(cu tu) 山居秋暝(mn)B浣女(hun) 喟叹(ku)胜迹(shn) C瀚海(hn) 蓟北(q)伫立(ch) 幕中草檄(x)D胡骑(j) 胆慑(sh)颀长(xn) 绝域苍茫(mn)答案B解析A项“赠”读zn;C项“蓟”读j,“伫”读zh;D项“颀”读q。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怜:喜爱B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向晚:傍晚C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 旋:回转D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伫:久立等待答

2、案C解析旋:时间副词,一会儿,极言时间之短。3下列关于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燕歌行写的是边塞战争,但重点不在于民族矛盾,而是同情广大兵士,讽刺和愤恨不恤兵士的将军。B燕歌行中用了大量的对比,矛头所指十分明显,大大加强了讽刺的力量。C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为了表现边防将士高昂的爱国精神,诗人用了对比手法,极力渲染、夸张环境的恶劣,来突出人物不畏艰险的精神。D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诗人很善于抓住环境和细节来描写唐军将士勇武无敌的飒爽英姿。答案C解析主要运用的是衬托手法,非对比手法。4(2010湖北)请根据王维的诗句“竹喧归浣女”写一个场景。要求:想像合理,语言生动,不超过50字。答案(示例)洗

3、完衣服的少女们拎着水桶,踏着月色,从婆娑的竹林间穿过,伴着银铃般的笑声,叽叽喳喳地打闹着归来。解析“竹喧归浣女”是王维的名句,写得极富情趣,诗人先写“竹喧”,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起初未见,等到听见竹林喧声,才发现浣女洗衣归来。这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追求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把这句诗扩展为一段场景描写,要抓住浣女们无忧无虑、欢快嬉笑的特点,展开想像,切忌单纯翻译诗句。5从的诗句中选取4句填入下面一段话中的四个空白处且排列顺序正确的一组是()在盛唐的诗歌中,有一类通常被统称为“边塞诗”。这些诗作内容丰富多彩,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盛唐边塞画卷。这里有_的雄奇景观,有“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

4、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壮阔雪原,有_的风雪酷寒;这里有_的慷慨悲壮,有_的惆怅无奈,有“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適燕歌行)的极度愤慨“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岑参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剑河风急云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ABC D答案D解析根据诗句可知抒发慷慨悲壮的豪情,描写出征行人匆匆的情状,渲染衬托雪域的酷寒,描述北方广阔草原上

5、的雄奇景观,叙述送别的场面,抒发思乡的愁绪。再结合题干的语境选出,后排列顺序可得出D项正确。6文学常识填空。(1)盛唐山水诗以王维和孟浩然为代表。(2)望月怀远选自全唐诗。(3)燕歌行的作者高適和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的作者岑参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并称“高岑”。7补出下列名句中空缺的部分。(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2)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张九龄望月怀远)(3)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李颀送魏万之京)(4)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李颀送魏万之京)(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6)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7

6、)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8)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9)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高適燕歌行)(10)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適燕歌行)二、阅读鉴赏8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注接舆:春秋时的隐士。五柳:指陶渊明。(1)“寒山转苍翠”中的“转”字在写景上的作用是什么?答案写出了山的颜色渐变的动态。(2)本诗写景有何特点?答案描写景物有声、有色、有形,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点;所写景物都带上了作者的主观色

7、彩,写得情景交融;选取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了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3)全诗在写景和写人之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表现了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9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从军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塞上听吹笛高適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注关山:系乐曲关山月。梅花:系乐曲梅花落。(1)按内容分类,这两首诗属于_。两首诗都写了_和_,借以抒发戍边者的情怀,可谓“声色传情”。答案边塞诗乐曲声月色解析本题考查对唐诗分类的掌握和对两首诗内容的正确理解

8、。两首诗都是描写边塞风光的,所以是边塞诗。从军行中有“关山”与“月明”,而塞上听吹笛一诗中也有“关山”和“秋月”句,从句中可以得出答案。(2)为什么说塞上听吹笛的三、四句有“语意双关”的特点?答:_答案字面上,似乎写塞上梅花盛开,在风中,一夜间花散落于关山处处。实际上,“梅花落”是笛子曲,风将笛声吹送到关山处处。解析“ 借问梅花何处落”,用了拆字离合的手法,又称“离合体”。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孟浩然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注建德:这里指桐庐江流域。海西头:指扬州,古称广陵,也称维扬。(1)

9、本诗前四句借景抒情,试加以分析。答案首联写天色已晚,诗人听到山中猿声悲哀,沧江水急流奔涌,涛声扰人;颔联写风吹得两岸树叶飒飒作响,诗人寄宿的小船,在月下的大江上漂来荡去,更显孤单,烘托出诗人怀友思乡的孤独愁苦之情。(2)有人评述这首诗的尾联说:“泪岂可寄?然无理之辞,却独有深趣。”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试加以分析。答案“泪”,这里是借代修辞,指思念家乡、怀念友人的孤独愁苦情怀,诗人希望通过本诗向远方的朋友来倾诉。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碛中作岑参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莽莽绝人烟。(1)本诗首句历来为诗家称赞,请予以简要点评。答案“走马西来欲到天”,从空间落

10、笔,气象壮阔;走马疾行,显示旅途紧张,“西来”,点明了行进方向;“欲到天”,既写出了边塞离家之远,又展现了西北高原野旷天低的气势。本句为全诗奠定了雄浑的基调。(2)本诗收束句以景结情,请赏析其妙处。答案收束句融情入景,给人以充分的想像;明月照耀,荒凉大漠无际无涯而又朦胧隐约;苍凉景色与作者从军边塞的壮志豪情融为一体。三、体验高考12(2011山东)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咏山泉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答案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缓流

11、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凌空而下时,水石相激,作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这两句与前面两句形成了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的效果。前两句写山泉的平凡无名,为抑;这两句凸现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如此描写也为最后两句称赞山泉作了铺垫。(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答案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解析这是一首咏物诗。首联叙事点题,紧扣“泉”字。静寂的深山里,一股清泉缓缓流动,给这僻远之所平添一股活气;面对此番景象,诗人真想问山

12、泉有无一个让人记得住的名字,可是无从知晓。颔联承接上文,描绘山泉的脱俗形象。诗人从广阔的立体空间着笔,生动地摹绘出山泉的澄澈与灵动。此联通过大胆的想像,细腻的刻画,把飘逸的山泉的形象描绘得生动可感。颈联从正面角度立意,写出了山泉具有满涧平池之能。这些描写,意在为后文蓄势。尾联关合全诗,由叙而议,点明诗旨:山泉的“恬淡”无人关注,可它仍然年复一年,自洁自清,保持着一尘不染的秉性。作品采用拟人手法,寓情于景,写山泉的“不知名”,说山泉的“无人见”,写山泉的“恬淡”,说山泉的“长自清”,都在暗示人们:山泉即诗人自己,山泉的特点即诗人要追求的个性。13(2010江苏)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送魏

13、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答案橘柚香。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答案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答案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像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解析此诗作于王昌龄被贬龙标尉时。诗的前半写实景,后半乃虚拟。它借助想像,扩大意境,深化主题。

14、通过造境,“道伊旅况愁寂而已,惜别之情自寓”(敖英评唐诗绝句类选),“代为之思,其情更远”(陆时雍诗镜总论)。在艺术构思上是颇有特色的。“醉别江楼橘柚香”写送别魏二是在一个清秋的日子。在靠江的高楼上设饯宴,空中飘散着橘柚的香气,环境幽雅,气氛温馨。眼前的景物因为朋友即将分手而变得尤为美好,暗含离别后物是人非之意。这里叙事写景已暗含依依惜别之情。“醉”字,暗示着“酒深情亦深”。“江风引雨入舟凉”,送友人上船时,眼前秋风瑟瑟,“寒雨连江”,气候已变。次句字面上只说风雨入舟,却兼写出行人入舟;逼人的“凉”意,虽是身体的感觉,却也双关着心里的感受。“引”字与“入”字呼应,有不疾不徐,飒然而至之感,善状

15、秋风秋雨特点。此句寓情于景,句法字法运用皆妙,耐人吟咏。“忆君遥在潇湘月”,诗人将眼前情景推开,以“忆”字领起,从对面生情,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境界: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在潇湘之上,那时风散雨收,一轮孤月高照,环境如此凄清,行人恐难成眠吧。“愁听清猿梦里长”,即使他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令他睡不安恬,因而在梦中也摆不脱愁绪。诗人从视(月光)听(猿声)两个方面刻画出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环境。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所以诗境颇具几分朦胧之美,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长”字状猿声相当形象,使人想起水经注三峡关于猿声的描写:“时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6、”“长”字作韵脚用在此诗之末,更有余韵不绝之感。14(2009全国)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军城早秋严武注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答案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答案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

17、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解析军城早秋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正值唐军与吐蕃军交战之际。严武作为全军的统帅,胸怀全局,腹有良谋,对敌我双方了如指掌,对战争的胜利充满了信心。正因为如此,这首诗虽然仅有四句,却能一气呵成,气魄宏大,简练紧凑,给人以力量和勇气。首句点明了战争的时间,即疾风劲吹的秋季。汉关,泛指唐朝军队驻守的边关。这里的“秋风入汉关”,暗示边境上风声已紧,战事在即。“朔云边月满西山”,紧扣前句,继续以写景暗寓军情。此刻西山凝重昏暗的云层,笼罩着整个山峰;一弯孤独的边月,挂在山后,放射出冷冷寒光。朔云和寒月,烘托出一种肃杀凝结的沉重气氛,这种气氛,恰恰是大厮杀前充满火药味的一种

18、特有气氛,它使人预感到一场恶战已迫在眉睫。这场恶战将怎样开始,又将怎样进入白热化呢?这是人们想要知道的。但作者接下去并没有写这些,反而将它们全部略过,来了很大的跳跃,一下子便转到“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的场面。一个“更催”,表明胜败已成定局,战事也已接近尾声。“飞将”,写出了将士们昂扬的斗志和骁勇迅猛的雄威。“骄虏”二字用得恰到好处,揭示了敌军将士骄横狂妄的心理。然而,在严武统帅的唐军面前,他们尽管“骄”,最后还是“虏”,除了丢尸疆场外,就只有逃跑和被俘。严武对抱头鼠窜的敌军,发出了威严的军令:“莫遣沙场匹马还。”从这一句,我们一方面看到严武的果断和坚决;另一方面,也看到了战争的残酷

19、和激烈,敌军七万余众,匹马无还。全诗中,没有一处写流血,但可以想见,鲜血必然成河;全诗中,没有一处写尸骨,但尸骨也必然会漫山遍野。无字处,正是作者潜心用意所在,表现了高度凝练、注意传神写意的艺术特色。15(2008天津)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山居即事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1)简析“遍”、“稀”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答案“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答案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

20、适的心情。解析这首五律写诗人幽居山中所见景物,表现其悠然闲适之情。分析句中词语的表达效果,要联系词语所在诗句及整首诗的意境。分析景与情的关系,应考虑作者写了哪些景物,表现了怎样的情感,要注意联系诗人的个性与写作背景。四、写作表达(两题任选一题)16阅读李颀送魏万之京诗,将它改写为一首新诗。送魏万之京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参考示例送魏万之京袁行霈你的离歌唱出游子的悲哀,/微霜给河岸铺一道淡白。/匆匆的过客又踏上征途,/不是在昨夜才渡过河来?南飞的大雁撩起客愁,/雁鸣中一声声怎能忍受?/绵邈的云山望而生畏,/又何况一步步跋涉行走!关城的树色渐渐枯黄,/催来了冬天的萧瑟寒凉。/捣衣的声音响遍京都,/黄昏时更添了几多悲伤。年轻的朋友啊请听我说,/长安可是个行乐的场所。/不要让志气黯然消沉,/不要让岁月空自蹉跎!17将王维的山居秋暝改写成600800字的散文。要求:想像合理,具有意境。答案略。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最新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