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知识点填空题汇总历史

上传人:ning****hua 文档编号:73277527 上传时间:2022-04-11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65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必修二知识点填空题汇总历史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必修二知识点填空题汇总历史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必修二知识点填空题汇总历史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资源描述:

《必修二知识点填空题汇总历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二知识点填空题汇总历史(2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必修二知识点填空题汇总历史必修二经济史第一部分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基本结构: -农耕和家庭手工业一起并称中国古代农业 -官营手工业和专业的民间作坊手工业 -大小商人从事的买卖活动一 中国古代农业的起源1 时间:距今 万年左右2 地位: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是世界上最早培植 和 的国家(南稻北粟)二 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1原始农业原始农业的特点: (耕作方法) 刀砍草木(石刀、石斧)纵火烧荒经常 (不知道施肥) 犁土播种(石犁)2商周时期(奴隶社会):生产力得到提高 进步:耒耜、石锄、石犁普遍使用( 农具使用少) 开沟排水 技术提高 除草培土 利用率大大提高沤制肥料治

2、虫灭害 丰富:粟、稻、黍、稷、麦、桑、麻(后世农作物多已具备) 农耕: 发展是根本原因耕作方式:奴隶 劳作(原因: 简陋、 水平低)3春秋战国以后的农业(封建社会):形成 、 的特点经济重心南移,江南稻麦轮作一年两熟或三熟北方旱地耕耙耱技术,南方水田耕耙技术,以后到今天,基本沿用江东出现曲辕犁(犁评调节深浅)相当完善,为后世沿用明清西汉东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以后耕作方式水利工程耕作技术生产工具 耕作制度犁土工具和方式播种工具灌溉工具春秋战国铁农具牛耕耦犁推广到珠江流域汉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赵过推广耦犁犁壁出现耧车赵过代田法垄作法一年一熟战国都江堰漕渠白渠龙首渠男耕女织小农经济形成发展

3、三 中国小农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1 小农经济的概念:以 为生产和生活的单位, 和家庭 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 和缴纳 ,是一种 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 模式。2 小农经济的形成(春秋战国时期)根本原因: 发展(主要表现为 和生产技术的进步) 直接原因:土地所有制的变化:由商周时期土地国有集体耕作转变为春秋战国时期的 3. 封建小农经济的特征(1) (建立在生产工具生产技术水利工程等生产力发展基础之上)(2)以 为生产、生活基本单位,有一定生产资料,有生产积极性(3) (农耕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很少商品交换),生产规模 (4)比较 ,由于经营规模小,地主剥削沉重,每遇

4、灾荒瘟疫,多数家庭就会限于贫困,失去土地或破产流亡4评价小农经济:积极: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封建王朝主要财源;古代中国一切文明成就的基础消极:它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一直延续到中国近代。在封建社会后期,小农经济又严重地阻碍着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成为近代中国迟滞不前,落后挨打的根源之一。 第2课古代中国手工业的进步一 手工业的概念: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工业生产二 中国古代手工业结构: 手工业、民间手工业(包括 与 )三 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历程明清1夏、商、周:官府垄断2春秋战国:官营手工业继

5、续发展,民营、家庭手工业出现3西汉武帝以后至明中:煮盐、冶铁、铸钱归官办, 发达,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4明朝中叶以后:之前,民营手工业长期艰难发展,明中叶后, 超过官营手工业,居主导地位, 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 。四 古代官营手工业发展的历程1官营手工业的特点: 直接经营,集中大作坊生产;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 ,产品精美,诸多行业保持世界领先地位(产品主要供 享受)杜诗水力鼓风 冶铸业 制瓷业 丝织业西周能产斜纹提花织物西汉在长安设东西 ,有数千工人丝织技术高、吸收了 织法与图案风格品种多,吸收了 画的写实风格,生动活泼在苏杭设 局,丝织品超过前代,缎是清朝丝织品的

6、代表四五千年前养蚕有丝织品已有了织机2古代官营手工代表性行业的成就- 业、 业、 业宋朝唐朝南北朝东汉西汉商周原始社会冶 技术 铸造繁荣时期西周晚期已有 两汉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 法(16世纪以前领先世界)原始 成熟的 瓷北朝成熟 瓷南 北 两大制瓷系统制瓷技术大放异彩, 遍布全国(5大名窑) 丰富(青花彩瓷珐琅彩)明宣德青花瓷,瓷都 五 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1民间手工业(1)家庭手工业:以 为代表;作为农户副业;用来交纳 和 ,也有少量作为 出卖;(2)民营手工业: 经营,产品供 消费。2民间手工业的发展春秋战国:出现,受到 鼓励 (商鞅变法:奖励 )发展表现:大商人出现,前店后场秦汉:发展,

7、 魏晋南北朝:遭受摧残 隋唐:恢复与发展,唐朝赋税中 为布绢帛两宋:在曲折中艰难发展 (除纺织品,日常用具及用品,主要出自 手工业)元朝: 推广先进棉纺织技术,棉纺织品产量增多,改变丝麻棉纺织品比例明中叶:民营手工业 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江南某些手工业部门出现 清: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五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地位-长期 于世界1 西汉时期丝绸之路:丝绸开始远销亚洲、欧洲,中国获得“ ”称号2 唐朝时期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 丝绸之路)3 明清时海上丝绸之路的 外销量更大,装饰图案适应外国客户需要4 在中国影响下,17世纪开始,欧洲国家陆续生产 六 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1生产部

8、门不断增多,分工日益细化2技术不断进步3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与工场手工业出现4官营、民间手工业(民营、家庭)长期并存5手工业地域布局随着经济重心南移相应变化 6长期领先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还远销海外、享誉世界,广受欢迎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一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概况时间发 展 情 况商周商朝人善于经商(“ ”由来),“工商 ”春秋战国官府控制商业局面被 , 商人 提高,出现许多大商人秦汉历朝 政策下,商业受时间、地点限制,艰难,但仍发展隋唐都市商业、农村 贸易发展(背景:农业、手工业发展,大运河开通有利于商品流通), 和 问世(适应商业,又促进商业的发展) 宋商业 相对宽松,商品种类迅速增加,出

9、现“ ”; 成为政府重要财源 元交通发达, 成为国际大都会,汇聚国内外各种商品明清城镇商业继续发展,新特点: 化大量农副产品进入市场; 作用加大(原因: 贸易发展需要);“商帮”出现 和 二 中国古代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与政府的政策和商业的发展有密切关系)宋以前严格限制阶段,商业总体水还不高县治以上城市的特定 设市,市与居民区分开(如唐朝实行严格的坊市制) 严格管理,设市令或市长,商业交易时间、地点有严格限制 这一时期城市职能是 中心、 重镇,也是商业中心 宋以后放松限制阶段 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政府放松限制商业活动,商业活动不再受 、 的限制, 更普遍,出现 、 等.交易活动不再受官

10、府直接监督大批城市兴起,城市的 功能增强, 经济发展,城市繁荣,(背景: 开通, 开凿,经济中心逐渐 移)三 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1 对外贸易概况时期 概 况(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西汉 陆海 之路 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唐 广州 政府设 管理两宋 同几十个国家贸易, 为重要财源元 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政府设 ,制定市舶法则明清 对外贸易逐渐萎缩政府特许广州“ ”统一经营,出口商品仅占市场商品总量3%左右2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形式朝贡贸易(1)朝贡贸易的定义:通过 与 完成交易(2)朝贡贸易的特点: 往 来、 其价(3)朝贡贸易的目的:宣扬 ,加强与海外各国的 ,满足 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不在于

11、获取最大的 效益)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一 土地制度和土地政策的演变 历史时期 土地制度 土地政策 原始社会 土地公有制 奴隶社会(商周) 土地国有制 制 封建社会(战国以来) 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根本原因:春秋以来 的发展-大量私田被开垦-井田制被破坏-统治者改变 )前594年, 国按亩收税,承认土地私有战国 变法废除井田制北魏至唐朝: 制(背景:土地私有导致 ,目的:维护 ,巩固统治)明朝:按 和 多寡收取赋税(评价)二 “重农抑商”政策1 背景:在封建社会, 水平还不高的情况下,商业与农业争夺 ,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 等问题2直接目的是为了保护农业生产和 经济,以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

12、根本目的是为了巩固 。3中国古代的商业政策(从重商到抑商)(1) 商周,政府 商业发展(2) 战国后,历朝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表现)A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时,首倡“ ”:农本商末,鼓励农业生产,限制工商业发展B西汉汉武帝推行 官铸、盐铁酒 、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重 等。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C明清时期,工商业空前兴盛,但统治者依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继续推行 制度,垄断盐、茶等重要商品的经营;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 , 影响 的发展(3) 评价积极:在封建社会前期促进了 的发展,巩固了封建国家的 基础,维护了封建国家的 稳定,从根本上说重视农业是正确的。消极:到了 时期破

13、坏了 的正常发展,强化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和 的发展,违反了经济发展的 ,抑制了社会经济的 ,中国在近代大大 于西方三 “海禁”与“闭关锁国”1原因(1)经济:自给自足 经济(根本原因)(2)思想: 统治者盲目自大,以“ ”自居(3)政治军事:为了防范外夷 和沿海人民抗 (明:倭寇之患,清:郑氏家族占据台湾)2含义:严格 对外交往海禁:禁止 出海贸易, 闭关锁国:限制 来华贸易3表现:禁止 外贸(明) 禁止官民私自 、沿海居民 ,只许广州“ ”外贸(清)4影响:短期看:实现了自我保护 长期看:防碍 市场的开拓, 抑制资本的 ,阻碍了 。使中国与世界 ,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小

14、结:明清之际的中国已经显露出危机 第二部分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近代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一 原因(背景): 的侵略二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1 经济开始解体(但仍占统治地位): 涌入,外国收购中国 产品2 经济出现(19世纪60-90年代): 运动(1)概念:清政府中的 派打着“ ”、“ ”的口号,通过采用西方先进的 , 企图摆脱 的困境,维护封建统治的 运动。(2)背景:清政府内 外 ;向西方学习的 萌发(3)目的:维护 (4)内容:A创办近代 工业(“自强”60S)B创办近代 工业(“求富”,70S) C建立近代海军(70S) D创立近代 制度(新式

15、学堂、留学生)(5)结果:以 战争的失败而宣告破产(未达到 )(6)评价:A积极(近代化):引进了西方一些近代 ,培养了一批科技 ,客观上刺激了中国 的产生和发展;中国工业 开始起步;对外国经济侵略起到一定 作用;加速了中国封建经济的瓦解。B局限: 将先进的西方科术植根于腐朽落后的 上(失败的根本原因)3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1)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的背景A鸦片战争后, 经济逐步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提供 、 条件) B 企业的刺激(利润刺激)C 运动的诱导(技术)产生的概况影响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推动了中国 上海 机器厂 广东南海 缫丝厂 天津 机器磨坊早期著名企业官僚、

16、地主、商人、华侨(转化为 )-私人投资投资人 少, 小, 力量薄弱,受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双重压迫(中国 社会性质决定) 特点 上海、广东、天津等 地区地点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年代 (2)初步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甲午战后)原因:甲午战后,列强争相向中国 , 经济进一步瓦解; 清政府为扩大 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办厂的 发展的表现:投资 剧增,商办企业 和 扩大,从 发展到 影响: 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发动 、 )(3)短暂春天:一战期间(近代史上民族资本主义的顶峰)1912-1919年原因:国内原因: 的促进作用(扫除了一些封建制度障碍政府奖励 ) ; 民族资产阶级“ ”的热

17、情; 群众性 运动的推动(如反“二十一条”的 、 运动) 国际原因:欧洲列强忙于 , 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表现:开办 和 数额增长迅速, 和 发展最快,化工、皮革、卷烟 等也有发展,涌现出一批著名实业家 等.结果: 后迅速萧条(原因: 卷土重来)影响: 为民主革命的发展(从 革命向 革命过渡)奠定了经济基础 队伍的壮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运动 成立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4)曲折发展直至陷入绝境: 19271949年(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较快发展: 19271937年(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 背景(原因):全国基本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国民政府推行有利的经济政策(开展 运动) 表现

18、:过去发达的棉纺织业、面粉业和 化工、橡胶工业有较大发展,制碱工业除满足国内需要外,还出口日本和朝鲜半岛; 逐年增长,1935-36年增速创历史最高空前打击: 19371945年(抗战时期) 背景(原因):在沦陷区:日本或毁坏或吞并( 办法,民族企业遭到巨大损失) 国统区:国民政府实行 体制,强化对经济全面控制,官僚阶层借此控制经济命脉,压榨民族企业, 资本迅速膨胀,民族资本日益萎缩陷入绝境: 1945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 背景(原因):蒋介石为获美国援助发动内战,出卖国家主权,与美签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大量涌入,排挤国货; 资本经济垄断,挤压民族企业;国民政府 ,滥发 ,通货膨胀.

19、小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初步 黄金 迅速 遭到打击发展 时期 发展 陷入绝境小结: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经济政治思想方面推动中国近代化) 第2课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衣着朴素 服装颜色款式变化城市住房拥挤,家具陈设简单住房状况很大改善人均居住面积增加讲舒适安居工程大众传媒 近代现代衣食住物质生活社会风俗交通铁路 公路水运航空通讯报刊业影视业备注背景鸦片 战争后,西方文化影响渗透但城乡有差别洋装、洋布进入城市,辛亥革命后中山装,中、西风格夹杂通商口岸和大城市出现西餐欧式洋房或中西合璧豪宅出现戊戌变法时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辛亥革命前后

20、“断发易服”有反清色彩,民国时期,政府颁布上述法令;大城市婚丧仪式简约文明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是社会风尚主流,(物资匮乏凭票供应,生活水平低)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休闲娱乐成为日常生活一部分,形式也多样化,注重环保、讲究卫生、赈济灾区的风尚形成食物简单解决温饱“菜篮子工程”50到70年代改革开放后19世纪70年代,外商修凇沪铁路,80年代清政府修唐胥铁路.辛亥革命前定格局宝成兰新铁路,加强内地与西北西南沟通铁路营运总里程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技术改造20世纪初汽车出现大城市民国时期修了一些公路但发展受限制建立汽车制造厂,建立起全国公路网西方列强垄断洋务派轮船招商局打破列强垄断后口岸出现一批轮船公司

21、国家统一管理,发展较快90年代后,铁路公路民航发展,水运萎缩1909年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1920年,首条空航北京至天津开通民航发展有限逐步放宽乘飞机限制,乘飞机出行人多,航线航班增加19C70S,台湾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后四通八达,20C初,上海设无线电台,1875年上海第一部电话,20C初南京第一部市内电话形成全国电讯网络电讯产业发展快,2003年,中国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跃居世界第一位,互联网也发展快速鸦战后外国人在华办报,70年代后中国人自己办报,维新派和革命派及新文化运动创办报刊;中共办报人民日报红旗光明日报文汇报报刊业欣欣向荣,党报刊发挥主导宣传作用,专业性和娱乐性报刊创办,

22、真实及时客观。1905定军山中国人第一部电影,20年代发展迅速,30、40年代进步影片: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工农和革命战争题材成为电影主题1958年北京电视台试播电影数量和质量超过以前,电视逐渐普及1994年正式接入互联网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受到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的推动和影响,体现强烈的时代色彩 第3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中国现代史发展线索1 过渡时期(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1949-1956年2 探索时期(社会主义曲折发展的十年)1956-1966年3 文革时期(社会主义建设遭到重大挫折)1966-1976年4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社

23、会主义建设新的发展)1976年-现在一 过渡时期(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渡)1949-1956年 1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背景:国民经济全面 原因: 掠夺; 搜刮; 破坏表现: 状况恶劣、 、人民生活困苦恢复: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 水平意义:为国家开展 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2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三大改造时期(1953-1956)背景:国民经济基本 ,但中国仍是落后的 国 基本任务:一化三改(一化:社会主义工业化,实质是发展 ;三改: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质是变革 )实践:一五计划(19531957) 任务一:优先发展重工业 成就:鞍钢、长春一汽、

24、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 的变革,实现社会 意义:开始改变了 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 主义工业化) 奠定初步基础 任务二:三大改造 内容 农业参加 ,走 道路(5356) 手工业参加 工商业全行业 实质:将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的变革) 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的建立( 制度在中国建立)二 探索时期(曲折发展的十年)1956-1966年1中共八大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956)内容:(1)分析国情: 制度已经建立 社会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 的要求同落后的 的现实矛盾;人民对于 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 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根本矛盾是落后的 与先进 的矛

25、盾) (2)提出当前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从落后 国变为先进 国评价: 分析 、 探索、未能 2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开始的错误 (1956)会议内容:提出“鼓足干劲,力争 , 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左”)影 响:引发全国范围的 和 运动 概念:中共不顾经济发展的 规律,片面地扩大 规模,追求经济建设的高 (本质:发展生产力方面的错误)“大跃进” 表现:大办工业、大办农业, 生产部门制定出几年内赶超英美的指标, 上,对粮食产量的估计也越来越高,出现“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等主观臆断的口号(高 、瞎指挥、浮夸风) 概念:中共不顾生产力的实际水平,片面地变革 ,违背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

26、原理(本质:生产关系 生产力发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表现:生产资料高度 ,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评 价(后果):违背了经济发展的 规律和超越了 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19591961年出现建国以来最 经济困难3十年后期中共纠正错误,恢复经济 (1962-1965) 措施:实行“ 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纠正 工作中的“ ”倾错误 效果:从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 和 ,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并在一些领域取得重大 三 文革时期(国民经济的劫难)1966-1976年1表现:许多行之有效的 、 被废除,大批 、 停产“闹革命”,

27、国民经济受到 影响(政治、思想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2 文革中周、邓的努力:1971年, 主持工作,调整经济,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 ,1975年, 主持工作,明确提出 思想,采取有效措施,国民经济迅速回升(调整和整顿的实质: “左”倾错误),但邓小平后来又被打倒,形势又陷入混乱小结:20世纪5070年代我国的经济设历程中有哪些成功的探索和严重的失误? 成功:一五计划 中共八大 八字方针 “文革”中周、邓的全面整顿 失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革二十年(1956-1976年)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为什么会出现失误?其教训有哪些? 原因:(1)客观原因: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国情及中国革命、建设的

28、认识需要一个过程;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也需要一个过程(2)主观原因:党缺乏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照搬苏联模式. 对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认识不足,急于求成. 忽视了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 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原则. 没有正确认识“左”倾错误。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对“左”倾错误的认识和警惕,致使政治上的“左”倾错误蔓延到经济领域,并恶性膨胀.教训:(1) 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必须按经济客观规律办事.(2)国民经济必须按比例协调发展,搞好综合平衡.(3)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实际水平.(4) 要正确认识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否则,就会造成

29、失误甚至遭受挫折.(5)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6)健全民主和法制,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的原则,防止个人崇拜四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6-现在社会主义新时期”新”的表现政治:民主法制不断完善思想:清除”左”的错误,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经济:吸取建国以来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历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变革,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背景: “ ”的提出(继续“文革”以来的左倾错误); 文革结束后两年,国民经济仍处于 状态; 通过开展 大讨论,实现了思想大解放.内容: 思想路线:确立-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

30、 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抛弃-抛弃了“以 为纲”的“左”倾错误 政治路线:作出-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 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确定-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 设为中心,实行 的伟大决策 组织路线:拨乱反正-决定拨乱反正,并审查和解决党内一批重大 和重要领导人 问题等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重大 ,成为实行 和开辟 社会主义道路的 。2新时期经济发展之路(1)经济体制改革(对内)概念:在坚持 制度的前提下,改革 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目的是为了大大促进社会主义 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 和发展,目标是建立 经济体制改革进程: 1978

31、年开始于农村A 改革单一的集体所有制经济:实行 制(1978 、 -全国)B改革人民公社制度:改革农村行政机构(1983年,撤消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消生产大队,建立 ),以促进 经济发展。 A 1984年全面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管理体制: 分开,简政放权,企业成为 , 的生产者和经营者所有制: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 制经济共同发展分配制度: 为主,多种 方式并存 B 1992年以后 经济体制建立背景:国内:改革遇到重重阻力(姓” ”姓” ”之争) 国际:世界 运动遭到挫折( 解体 剧变)建立过程:提出:1992 南方谈话(社会主义本质资社标准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确立目标:1992年

32、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路线) 确立基本框架:1993 会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完善理论:1997 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 共同发展)基本建立:21世纪初,95%以上商品资源实现 配置,国家 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99%经改意义:调动了各方面 ,解放了社会 ,推动国民经济高速 ,20C80S以来,经济保持9%增长,人民 提高,中国总体达到 水平,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目标迈进(2)对外开放创办 -开辟 经济开放区-建立经 区(在沿海和其他开放城市中划出一定区域)- 的开发与开放(20世纪90年

33、代国家经济发展重大战略步骤),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 、 第四部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1课 开辟新航路一 原因(背景)1 必要性(原因)(1)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 的萌芽(根本原因)(2)社会根源: 需求增加,导致欧洲人的“寻金热”( 的刺激)(3)商业危机:欧洲对东方的贸易一直是 贸易,意大利和阿拉伯商人等中间商获得丰厚利润,15世纪中, 占领传统商路,东西方贸易困难(直接原因)(4)宗教根源:传播 (基督教会的传教热情和好战精神)2 可能性(条件)(1) 和 王室的支持,希望获得海外财富,以加强欧洲的地位(主观条件)(2) 技术的提高(3) 技术的发展 (客观条件

34、)(4 知识的提高二 过程时间人物国别航线支持者1487-1488迪亚士葡萄牙欧洲-非洲好望角葡萄牙王室1492哥伦布意大利欧洲-美洲西班牙 王室1497-1498达.伽马葡萄牙欧洲-好望角-印度葡萄牙王室1519-1522麦哲伦葡萄牙欧-美亚欧西班牙 王室三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1对世界: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 的状态,加强了欧洲同亚、非和美洲等地的联系,加快了世界文明的融合,日益连成一个 ; 欧洲商人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以 为中心的 的雏形开始出现。2 对欧洲:(1)引起“商业革命”A贸易 扩大B贸易 扩大(数量和品种增加)C商业 发生变化(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D商业 的转移

35、(由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2) 引起“价格革命”黄金、白银大量流入 货币 物价 社会 封建地主衰落资产阶级实力上升(3)欧洲开始殖民扩张(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结论:加速西欧 制度解体,促进 发展;对亚、非、拉美,消极:带来深重的 灾难.积极:冲击了当地 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比较新航路开辟和郑和下西洋1、扬国威2、获得外国的珍宝特产3、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等郑和下西洋1掠夺财富;扩张领土,3占有市场 4传播基督教等迪亚士、哥伦布航行目的政治行为、朝贡贸易性质经济行为,资本主义的海外殖民影响消极积极国力不堪重负远洋航海业衰落造成亚、非、拉美的长期贫困落后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

36、交流欧洲:资本主义发展世界: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亚洲: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第2课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一 殖民扩张1“海上马车夫”荷兰(17世纪)(1)兴起条件:地理位置:濒临 ,位置优越,有利于航海、对外贸易(尤其是 辟以后)经济:有经商和手工业传统, 出现较早,是欧洲最富庶的地区之一,拥有商船最多政治: 16C末,摆脱 统治赢得独立,17世纪确立 制度;政府支持殖民活动(2)殖民过程:形 式:成立 公司(如东印度公司),参与殖民竞争结 果: 建立了遍布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非洲、亚洲、美洲)2“日不落帝国”英国(18世纪)(1)确立殖民霸权的条件(原因)A 地理:新航路开辟后处于大西洋航运

37、中心B 政治: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C 经济:资本主义发展起来(资产阶级革命后,尤其是手工业),奠定殖民活动的物质基础D 军事:大力发展海军力量,为殖民争夺提供武力保障(2)殖民过程(确立世界殖民霸权,成为日不落帝国)A 形式: 成立 公司(如东印度公司), 进行殖民战争,抢夺殖民地B 殖民战争(结果:在亚、非、美和大洋洲都建立了殖民地) 英西战争(1588年)、三次英荷战争(17C中,导火线 )、英法战争(18C中)二 世界市场的拓展1世界市场概念:在世界范围内通过对外贸易联系起来的各国市场的总和,近代史上,世界市场是由西欧 国家建立和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建立和初步拓

38、展的主要途径: 和掠夺3影响:使世界地区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开始出现全球性的经济关系三 评价殖民扩张活动1对殖民国家:从殖民地掠夺大量财富,转化为 ,欧洲资本主义发展。2对殖民地:A 殖民主义是 和祸害(掠夺财富、屠杀、黑奴贸易等),造成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破坏性)B 殖民主义带来先进的 方式、 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了殖民地的发展进步(建设性)3对世界市场:进一步打破世界相对孤立状态,使世界日益成为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世界 得到进一步拓展。 第3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一 背景(英国)1前提: 制度确立和发展(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1)资 本: 贸易和掠夺 (2)劳动力: 运动2条件

39、(3)技 术: 的兴旺 可能性 ()原 料:殖民掠夺和 运动 (5)市 场: 市场的扩大 (必要性;直接原因)二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程1 棉纺织业(新)开始技术革命: 机(出现的直接原因: 的出现),意义:标志工业革命开始;引发 生产领域一系列发明创造2冶金、采煤等行业的革命-发明使用 3动力的革新:1785年 制成改良蒸汽机,特点:动力巨大;机器生产不受 条件限制作用:大大推动了 的发明和使用(之前以人力、风力、水力为动力推动机器)4交通运输业的革新: 和 5扩展和完成:扩展欧洲 和 等地, 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标志: 工业基本取代工场手工业)三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生产力:极大提高社会

40、 ; 成为“世界工厂”2生产组织形式: 取代手工工场3经济机构: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 在国民经济结构中的比重占主导地位)4生活方式: 进程加快(城市在国家社会经济中地位日益重要)5社会关系:两大对立阶级形成(工业 和 )6社会意识: 经济思想产生(自由 、自由 、自由 ,摆脱封建束缚)7政治变革:工业资产阶级推动 ,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8促成世界市场的 形成 (19世纪中后期) 背景:经济:机器大工业生产需要更大的 和世界各地的 (根本原因) 政治:经济实力增强了的资产阶级的拓展、抢占使世界贸易范围和规模 交通运输条件: 、 使各地间联系更加便捷 构成: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占 地位;亚非拉殖民地

41、和半殖民地国家: 地位,被迫成为资本主义的商品 市场和 产地 影响:主观:资本主义国家攫取 ;客观:传播先进 和 方式,改变世界面貌第4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一 背景:第一次工业革命影响下:(1)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 内确立(2)市场条件(直接原因):资改革、统一开辟了 ;资本主义 的初步形成.(3)资本条件:资本主义发展下的 增加 ;对 的商品输出和 。(4)技术条((直接推动力): 突破性进展并迅速应用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德国和美国非常突出)1866年德国西门子发明 发电厂出现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出现领 域改变了人类的 和 ,人类进入 时代” 重 大 成 就 意 义 19

42、世纪七八十年代 的诞生(以煤气、汽油柴油为燃料)交通运输业革命: (1885)、 (1903)发明;内燃机车、远洋轮船发展电力广泛应用内 燃 机的创制和使用从 、 中提取化学物质作为化工原料制成炸药、塑料、人造纤维等化学合成材料化学工业建立大大丰富了人类的 军事方面?交通工具革命促进世界各地 ,推动 开采和石油化工业产生传统工业进步 技术的进步制造业和建筑业更多使用 新型通讯发展世界各地 进一步加强电话、有线电报、无线电报三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 生产力:推动了 的巨大发展(纺织、钢铁及造船传统工业部门巨大进步,诞生了电力、石油、汽车等新兴工业)2生产结构: 工业取代轻纺工业地位,规模都很大

43、,资本需求日益庞大,生产的 趋势日趋加强.3工业生产组织方式:出现了 组织(实质:资本主义 的局部调整)4生活方式:丰富和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内容和生活方式5阶级关系: 队伍发展壮大,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迎来新的高潮6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最终 原因:第 次工业革命大大加强了世界各地经济的联系 (新型 工具汽车火车轮船, 手段电报电话) 表现:1870年以后30多年,世界 额增长了三倍多国际 明显:粮食和原料生产集中于 ; 生产集中于欧美国家和日本等工业化国家 途径:划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 世界 时间: 世纪末 世纪初,世界基本被列强瓜分完毕 侵略形式: 输出为辅, 输出为主 两次工业革命比

44、较(区别)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起止时期 18C60年代19C70年代 19C70年代20C初期 开始部门 从 业开始 从 变革开始发 明 发明来源于工匠的 , 的新发展迅速应用于来 源 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生产,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标 志 改良 的发明和使用 、 机的广泛应用生产部门 棉纺织业、 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 、汽车飞机、电讯、石油化学、 生 产 制 公司制、 制组 织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下降,人类从 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工业化经济结构 农业文明走向 文明 社会建立 近代两大 阶级形成;资本主义 垄断组织产生;资本主义进社会关系 生产方式最终确立 入 阶段; 壮大国

45、际格局 东方 于西方的格局(世界市场) 东西方的经济联系更加 ,但东西方差距进一步拉大(世界市场)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相同)背景:都有环境(政权保障)、市、技、劳、资等方面的前提条件(都是 发展的必然结果)内容:都有许多 创造发明影响:生产力、社会结构、国际关系、本质:都是 和 的变革启示: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经济的发展需要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3.政治对经济具有反作用。4.经济的发展需要雄厚的资金。5.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思考:16世纪前后,人类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转折的表现有哪些?1由分散孤立走向整体。2 西欧开始殖民扩张:促进了欧洲的封建生产方式迅速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对世界其它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产生极大影响。3思想文化:文艺复兴 第五部分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