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病(糖尿病)中医诊疗方案(方案计划书)

上传人:磨石 文档编号:73213952 上传时间:2022-04-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消渴病(糖尿病)中医诊疗方案(方案计划书)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消渴病(糖尿病)中医诊疗方案(方案计划书)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消渴病(糖尿病)中医诊疗方案(方案计划书)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消渴病(糖尿病)中医诊疗方案(方案计划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渴病(糖尿病)中医诊疗方案(方案计划书)(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消渴病(糖尿病)中医诊疗方案一、病名中医诊断:消渴病(TCD编码:BNV060)西医诊断:糖尿病(ICD-10编码:E11.902)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多饮、多食、多尿及体重下降或尿糖增高等表现,是诊断消渴病的主要依据。有些患者“三多”症状不明显,但若在中年发病以后,且嗜食膏粱肥厚,形体肥胖,以及伴发肺痨、水肿、眩晕、胸痹、中风、雀目、痈疽等病症,应该考虑消渴病的可能。2西医诊断标准按照1999年WHO专家咨询委员会对DM的定义、分类与诊断标准。 (1)DM症状(多尿、多饮及不能解释的体重下降),并且随机(餐后任何时间)血浆葡萄糖11.1

2、mmolL(200mgdl);或(2)空腹(禁热量摄入至少8小时)血浆葡萄糖(FPG)水平7.0mmolL(126mgdl);或(3)口服葡萄糖(75g脱水葡萄糖)耐量试验(0GTT)中2小时的血浆葡萄糖(2hPG)水平11.1mmolL(200mgdl)。注:在无引起急性代谢失代偿的高血糖情况下,应在另一日重复上述指标中任何一项,以确定DM的诊断,不推荐做第三次0GTT测定。(二)证候诊断1主证痰(湿)热互结证症状:形体肥胖,腹部胀大,口干口渴,喜冷饮,饮水量多,脘腹胀满,易饥多食,心烦口苦,大便干结,小便色黄,舌质淡红,苔黄腻,脉弦滑。或见五心烦热,盗汗,腰膝酸软,倦怠乏力,舌质红,苔少,

3、脉弦细数。热盛伤津证症状:口干咽燥,渴喜冷饮,易饥多食,尿频量多,心烦易怒,口苦,溲赤便秘,舌干红,苔黄燥,脉细数。气阴两虚证症状:咽干口燥,口渴多饮,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形体消瘦,腰膝酸软,自汗盗汗,五心烦热,心悸失眠,舌红少津,苔薄白干或少苔,脉弦细数。 并发症期肥胖型与非肥胖型T2DM日久均可导致肝肾阴虚或肾阴阳两虚,出现各种慢性并发症,严重者发生死亡。 肝肾阴虚证症状:小便频数,浑浊如膏,视物模糊,腰膝酸软,眩晕耳鸣,五心烦热,低热颧红,口干咽燥,多梦遗精,皮肤干燥,雀目,或蚊蝇飞舞,或失明,皮肤瘙痒,舌红少苔,脉细数。阴阳两虚证症状:小便频数,夜尿增多,浑浊如脂如膏,甚至饮一溲一,五

4、心烦热,口干咽燥,神疲,耳轮干枯,面色黧黑;腰膝酸软无力,畏寒肢凉,四肢欠温,阳痿,下肢浮肿,甚则全身皆肿,舌质淡,苔白而干,脉沉细无力。2兼夹证兼痰浊症状:形体肥胖,嗜食肥甘,院腹满闷,肢体沉重,呕恶眩晕,恶心口粘、头重嗜睡,舌质淡红,苔白厚腻,脉弦滑。 兼血瘀 症状:肢体麻木或疼痛,下肢紫暗,胸闷刺痛,中风偏瘫,或语言謇涩,眼底出血,唇舌紫暗,舌有痕斑或舌下青筋显露,苔薄白,脉弦涩。 三、治疗方案(一)基础治疗 1.饮食 坚持做到总量控制、结构调整、吃序颠倒,就是指每餐只吃七八分饱,以素食为主,其他为辅,营养均衡,进餐时先喝汤、吃青菜,快饱时再吃些主食、肉类。在平衡膳食的基础上,根据病人体

5、质的寒热虚实选择相应的食物:火热者选用清凉类食物,如苦瓜、蒲公英、苦菜、苦杏仁等;虚寒者选用温补类食物,如生姜、干姜、肉桂、花椒做调味品炖羊肉、牛肉等;阴虚者选用养阴类食物,如黄瓜、西葫芦、丝瓜、百合、生菜等;大便干结者选黑芝麻、菠菜、茄子、胡萝卜汁、白萝卜汁;胃脘满闷者选凉拌苏叶、荷叶、陈皮丝;小便频数者选核桃肉、山药、莲子;肥胖者采用低热量、粗纤维的减肥食谱,常吃粗粮杂粮等有利于减肥的食物。针对糖尿病不同并发症常需要不同的饮食调摄,如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晚餐后减少水分摄人量,睡前排空膀胱;合并皮肤瘙痒症、手足癣者应控制烟酒、浓茶、辛辣、海鲜发物等刺激性饮食;合并脂代谢紊乱者可用菊花、决明

6、子、枸杞子、山楂等药物泡水代茶饮。 2.运动 坚持做适合自己的运动,应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动中有静、劳逸结合,将其纳入日常生活的规划中。青壮年患者或体质较好者可以选用比较剧烈的运动项目,中老年患者或体质较弱者可选用比较温和的运动项目,不适合户外锻炼者可练吐纳呼吸或打坐功;八段锦、太极拳、五禽戏等养身调心传统的锻炼方式适宜大部分患者;有并发症的患者原则上避免剧烈运动。 3.心理调节 DM患者应正确认识和对待疾病,修身养性,陶冶性情,保持心情舒畅,调畅气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配合医生进行合理的治疗和监测。 四、辨证论治(一)痰(湿)热互结证治法:清热化痰。方药:小陷胸汤(伤寒论)加

7、减。全瓜蒌、半夏、黄连、枳实 加减:口渴喜饮加生石膏、知母;腹部胀满加炒莱菔子、焦槟榔。偏湿热困脾者,治以健脾和胃,清热祛湿,用六君子汤加减治疗。(二)热盛伤津证治法:清热生津止渴。方药:消渴方(丹溪心法)或白虎加人参汤(伤寒论)加减。天花粉、石膏、黄连、生地黄、太子参、葛根、麦冬、藕汁、甘草 加减:肝胃郁热,大柴胡汤(伤寒论)加减;胃热,三黄汤(备急千金要方)加减;肠热,增液承气汤(温病条辨)加减;热盛津伤甚,连梅饮(温病条辨)加减。 (三)气阴两虚证 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玉泉丸(杂病源流犀烛)或玉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加减。天花粉、葛根、麦冬、太子参、茯苓、乌梅、黄芪、甘草 加减:倦怠

8、乏力甚重用黄芪;口干咽燥甚重加麦冬、石斛。(四)肝肾阴虚证治法:滋补肝肾。方药:杞菊地黄丸(医级)或麦味地黄汤(寿世保元)加减 枸杞子、菊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丹皮、泽泻、女贞子、旱莲草 加减:视物模糊加茺蔚子、桑椹子;头晕加桑叶、天麻。 (五)阴阳两虚证 治法:滋阴补阳。 方药:金匮肾气丸(金匮要略)加减,水肿者用济生肾气丸(济生方)加减。制附子、桂枝、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 加减:偏肾阳虚,选右归饮加减;偏肾阴虚,选左归饮加减。(六)兼痰浊治法:理气化痰。 方药: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姜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生姜、大枣 加减:脘腹满闷加广木香、枳壳;

9、恶心口黏加砂仁、荷叶。 (七)兼血瘀 治法:活血化瘀。 方药:一般瘀血选用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加减,也可根据瘀血的部位选用王清任五个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川芎、枳壳、赤芍、桔梗、炙甘草、 加减:瘀阻经络加地龙、全蝎;瘀阻血脉加水蛭。 五、其他疗法 (一)中成药 中成药的选用必须适合该品种的证型,切忌盲目使用。中成药建议选用无糖颗粒剂、胶囊剂、浓缩丸或片剂。六味地黄丸,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等。麦味地黄丸,用于肺肾阴亏,潮热盗汗等。杞菊地黄丸,用于肝肾阴亏,眩晕耳鸣,羞明畏光等。金匮肾气丸,用于肾虚水肿,腰酸腿软等。 同时,要注意非DM药物的选用以治疗兼证

10、,如肠热便秘者选复方芦荟胶囊或新清宁,阴虚肠燥者选麻仁润肠丸,失眠者选安神补心丸或天王补心丹,易感冒者选玉屏风颗粒,心烦易怒者选丹栀逍遥丸。中西复方制剂:消渴丸,具有滋肾养阴、益气生津的作用,每10粒含格列苯脲(优降糖)25mg。使用方法类似优降糖,适用于气阴两虚而血糖升高的T2DM患者。 (二)针灸 体针 DM患者进行针法治疗时要严格消毒,一般慎用灸法,以免引起烧灼伤。针法调节血糖的常用处方有:上消(肺热津伤)处方:肺俞、脾俞、胰俞、尺泽、曲池、廉泉、承浆、足三里、三阴交;配穴,烦渴、口干加金津、玉液。中消(胃热炽盛)处方:脾俞、胃俞、胰俞、足三里、三阴交、内庭、中脘、阴陵泉、曲池、合谷;配穴,大便秘结加天枢、支沟。下消(肾阴亏虚)处方:肾俞、关元、三阴交、太溪;配穴,视物模糊加太冲、光明。阴阳两虚处方:气海、关元、肾俞、命门、三阴交、太溪、复溜。 耳针 耳针、耳穴贴压以内分泌、肾上腺等穴位为主。耳针疗法取穴胰、内分泌、肾上腺、缘中、三焦、肾、神门、心、肝,配穴偏上消者加肺、渴点;偏中消者加脾、胃;偏下消者加膀胱。 按摩 肥胖或超重DM患者可腹部按摩中脘、水分、气海、关元、天枢、水道等。点穴减肥常取合谷、内关、足三里、三阴交。也可推拿面颈部、胸背部、臀部、四肢等部位以摩、揿、揉、按、捏、拿、合、分、轻拍等手法。7 / 7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