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复习2实用教案

上传人:牛*** 文档编号:73175498 上传时间:2022-04-11 格式:PPTX 页数:20 大小:260.1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自动控制复习2实用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自动控制复习2实用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自动控制复习2实用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资源描述:

《自动控制复习2实用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控制复习2实用教案(2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会计学1自动控制自动控制(z dn kn zh)复习复习2第一页,共20页。2数学模型:描述控制系统变量(物理量)之间动态(dngti)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常用的数学模型有微分方程,传递函数,结构图,信号流图,频率特性以及状态空间描述等。线性系统:如果系统满足叠加原理,则称其为线性系统。叠加原理说明,两个不同的作用函数同时作用于系统的响应,等于(dngy)两个作用函数单独作用的响应之和。线性定常系统和线性时变系统:可以(ky)用线性定常(常系数)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称为线性定常系统。如果描述系统的微分方程的系数是时间的函数,则这类系统为线性时变系统。第1页/共20页第二页,共20页。3 用解析(j

2、i x)法建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时,应根据系统及元部件的特点和连接关系,按照它们遵循的物理定律,列写出各物理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式。 建立系统的微分方程的一般步骤如下:确定系统和各元部件的输入量和输出量;对系统中每一个元部件列写出与其输入、输出量有关的物理的、化学的方程;对上述方程进行(jnxng)适当的简化。比如略去一些对系统影响小的次要因素,对非线性元部件进行(jnxng)线性化等;从系统的输入端开始,按照信号的传递顺序,在所有元部件的方程中消去中间变量,最后得到描述系统输入和输出关系的微分方程。第2页/共20页第三页,共20页。4 线性定常系统(xtng)的传递函数是在零初始条件下,系统(x

3、tng)输出量的拉氏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氏变换之比。 零初始条件是指当时,系统输入量、输出量以及它们(t men)的各阶导数均为零。 设线性定常系统的微分方程一般式为: tcadttdcadttcdadttcdannnnnn01111 trbdttdrbdttrdbdttrdbmmmmmm01111 上式对应的传递函数为: jnjiminnnnmmmmpszsKasasasabsbsbsbsRsCsG1101110111第3页/共20页第四页,共20页。5 传递函数只与系统自身的结构参数有关,与系统的输入、输出形式无关。 传递函数是复变量S的有理分式函数,对于大多数物理系统(环节或元件),其分子多

4、项式的次数m不高于分母多项式的次数n,且所有(suyu)系数都为实数。 传递函数与系统的微分方程相联系,两者可以互相转换。 传递函数是系统单位脉冲响应的拉氏变换。 传递函数与S平面上一定的零极点图相对应。第4页/共20页第五页,共20页。6 传递函数的概念多用于单输入、单输出(shch)线性定常系统。 传递函数原则上只反映零初始条件下的动态特性。 传递函数的局限性第5页/共20页第六页,共20页。7 比例环节: ; 积分环节: ; 惯性环节: ; 振荡环节: 微分环节: ; 一阶微分环节: ; 二阶微分环节: ; 延迟环节: 。 KsG ssG1 11TssG 222222121nnnssTs

5、sTsG ssG 1TssG 1222TssTsG sesG 线性控制系统(kn zh x tn)都是由上述几种典型环节组合而成的。第6页/共20页第七页,共20页。8有以下方法(fngf)可求取传递函数: 由系统的微分方程求取传递函数。 由脉冲响应函数求传递函数。 由系统的结构图或信号流图求取传递函数。 由开环频率特性求传递函数。 由状态空间表达式求。第7页/共20页第八页,共20页。9结构图是系统中各个环节的传递函数和信号流向的图形表示。组成:由信号线、环节传递函数方框、引出点(分支点)和比较点(相加点)组成。特点: 具有概括性和抽象性,不表示某具体系统的物理结构。比如一个结构图可以表示一

6、个机械系统也可以表示一个电路系统。 同一系统的结构图形式(xngsh)不唯一,但在输入、输出信号点确定后,对应的传递函数是唯一的。第8页/共20页第九页,共20页。10串联(chunlin):串联(chunlin)环节的总传递函数为 ,1sGsGinini, 2, 1 ,1sGsGinini, 2, 1并联(bnglin):并联(bnglin)环节的总传递函数为反馈连接 : sR sG sE sC sH式中:前向通道传递函数; 开环传递函数;反馈通道传递函数。 sG sHsG sH sHsGsGs1其闭环传函为:第9页/共20页第十页,共20页。11变换方法:分支点前移和后移;相加点的前移和后

7、移; 串联,并联和反馈连接。变换原则:分支点或相加点移动前后必须保持信号的等效性。即在结构图变换的过程中,被变换部分的输入、输出(shch)应保持不变,这样才能确保变换前后结构图的等效性。注意: 分支点和相加点之间一般不宜互相变换位置。 相邻的分支点或相加点可以任意变换位置,而不改变其等效性。 “”号可以在信号线上越过方框移动,但不能越过相加点和分支点 。第10页/共20页第十一页,共20页。12信号流图的绘制方法:根据结构图; 列出环节的拉氏方程(fngchng),按变量间的数学关系绘制。 根据状态空间表达式。梅逊公式:kknkpP11nkpkP式中: 从源节点到阱节点的传递函数(或总增益(

8、zngy)); 从源节点到阱节点的前向通路总数; 从源节点到阱节点的第 条前向通路传递函数;第11页/共20页第十二页,共20页。13 流图特征式。式中: 为所有单独回路增益之和; 为在所有互不接触的单独回路中,每次取其中两个回路的增益乘积之和; 为在所有互不接触的单独回路中,每次取其中三个回路的回路增益的乘积之和。 流图余因子式。它等于流图特征式 中除去与第 条前向通道相接触的回路增益项以后的剩余部分。即与第 条前向通路不接触部分的 值。fedcbaLLLLLL1aLcbLLfeaLLLkk 注意:梅逊公式只能用于输入(shr)节点和输出节点之间,而不适用任意两个混合节点之间。第12页/共2

9、0页第十三页,共20页。14 脉冲响应函数表示零初始条件时,线性系统对理想单位脉冲输入信号的响应。脉冲响应函数等于(dngy)系统传递函数的拉氏反变换。),(1)(, 1)(sGsYtL故:)()()()(11tgsGLsYLty0)()()(dtgxty0)()()(dtxgty或式中,g(t)是脉冲响应函数,上述两式称为卷积。表示为:)(*)()(*)()(txtgtgtxty任何输入x(t)下的输出y(t)为:第13页/共20页第十四页,共20页。15 建立系统微分方程的方法; 传递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传递函数和微分方程之间的关系; 结构图的绘制和等效变换; 结构图和信号流图的相互转换;

10、 梅逊公式(gngsh)极其应用。 第14页/共20页第十五页,共20页。16第二章典型(dinxng)例题第15页/共20页第十六页,共20页。17 例1系统(xtng)结构图如下图所示,求系统(xtng)的传递函数。)(sR)(sC1G3G2G4G解:进行如下图所示的等效(dn xio)变换:)(sR)(sC1G3G2G4G41G)(sR)(sC1G3G2G4G411GG第16页/共20页第十七页,共20页。18)(sR21211GGGG411GG43431GGGG)(sC由上式可求出系统的传递函数为:432132432143211)()(GGGGGGGGGGGGGGsRsC 注意: 等效

11、变换(binhun)时,应将分支点(相加点)向另外的分支点(相加点)移动,一般不宜向另外的相加点(分支点)移动 。 用结构图等效简化的方法有多种,但结果是唯一的。 若不可避免的出现分支点和相加点互相移动时,可能比较困难,可采用梅逊公式求解。第17页/共20页第十八页,共20页。19例2系统如下图所示,用梅逊公式求 , 和 。 sRsC sRsE1H2H)(sR)(sC4G1G2G2G)(sE sEsC1、求C(s)/R(s):该系统有两条前向通道,三个独立回路。 ,3211GGGP ;342GGP ,231HGL,112HGL213213HHGGGL1L2L其中 和 不接触。,11123213

12、211123HGHGHHGGGHGHG, 111121HG 1123213211123113432111HGHGHHGGGHGHGHGGGGGGsRsC第18页/共20页第十九页,共20页。202、求 。该系统该有两条前向通路,三个独立回路。 sRsE, 11P同上,12342HHGGP,1231HG12 2134231HHGGHGsRsE3、求 。 sEsC 214323143143321214323114332111)1 ()()()()(HHGGHGHGGGGGGGGHHGGHGHGGGGGGsEsRsRsCsEsC 要仔细找出每一个前向通路,并判断(pndun)独立回路之间,独立回路与前向通路之间是否接触。第19页/共20页第二十页,共20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