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两首教案设计

上传人:彩*** 文档编号:73157199 上传时间:2022-04-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诗经》两首教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诗经》两首教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诗经》两首教案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诗经》两首教案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经》两首教案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诗经卫风氓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诗经基本常识,以及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现实。2. 过程与方法:分析主人公复杂的心情和人物性格, 了解叙事诗的特点与表现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赏析诗歌比兴和对比手法的使用。【教学重点】学习“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教学难点】诗中运用的比兴手法。【教学方法】朗读法、点拨讨论法【教学时数】两课时一、导入在人类永恒的感情世界里,爱情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如: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李白长干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2、白居易长恨歌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裴多菲自由与爱情氓是诗经中最长的一首民歌,也是一首较有代表性的弃妇诗。春秋初,封建的生产关系尚处于萌芽状态,封建的思想意识也还未形成完整的体统。以恋爱而言,当时男女间的交往还比较自由。氓诗中的女主人公与氓的恋爱、婚姻基本上是自主的,不幸的是,结婚仅三年,即被遗弃。这首诗就是她被弃回娘家后写下的。二、作品简介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 记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 500 年的社会生活,原本只称诗 ,共 305 篇,所以又称“ 诗三百 ”。 相传诗经为孔子所编定而成。史记 ? 孔子世家说:“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取其重,取可施于礼义 305 篇,孔子皆歌弦之

3、。 ”一般认为,现存的诗经基本上经孔子删汰选编而成的。诗经的内容可分为 “风”“雅”“颂” 三大类:“风” “国风”,民间歌谣。共15 国风, 160 篇。“雅” “大雅”“小雅”,宫廷乐歌。共 105 篇。“颂” “周颂”“鲁颂”“商颂”,宗庙祭祀的乐歌。共40 篇。诗经的表现手法主要为“赋”“比”“兴”:“赋”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直陈其事,铺陈,排比。“比”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打比方,作比喻。“兴”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以上六项被称之为 “诗经六艺(六义) ”。三、整体感知1. 学生朗读,疏通字

4、音(书下注释)愆期 qi n将 qi ng 子无怒载 zi 笑载言卜筮sh于嗟ji徂 c尔 淇水汤汤 shng罔 wng 极2. 重点字词:实词将子无怒愿,请。来即我谋靠近。甲骨文像一人跪坐锅前至于顿丘到,“于”为介词。载笑载言动词词头。自我徂尔往。女也不爽 过错。言既遂矣言,助词。三岁食贫古时指“年”。岁岁年年。总角之宴总角,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通假字氓之蚩蚩蚩,通“嗤”。匪来贸丝匪,通“非”。于嗟鸠兮于,通“吁”。犹可说也说,通“脱”。隰则有泮泮,通“畔”。实词活用其黄而陨形动,变黄。三岁食贫形名,生活贫困。二三其德数动,使动用法,使“德”有时二,有时三。夙兴夜寐名状,在早

5、晨,在夜里。【参考译文】那个人老实忠厚, 拿布来换丝 ( 有两说,皆可通。一是将“布”释为布匹, 则“抱布贸丝”意为拿着布来换我的丝;二是将“布”释为古钱币,则“抱布贸丝”意为拿着钱来买我的丝)。他并不是真的来换丝,到我这来是商量婚事的。送你渡过淇水,直送到顿丘。不是我故意拖延时间,而是你没有好媒人啊。请你不要生气,把秋天订为婚期吧。登上那倒塌的墙,遥望那来的人。没看见那来的人,眼泪簌簌地掉下来。终于看到了你,就又说又笑。你用龟板、蓍草占卦,没有不吉利的预兆。你用车来接我,我带上财物嫁给你。桑树还没落叶的时候, 它的叶子新鲜润泽。 唉,斑鸠啊,不要贪吃桑葚!唉,姑娘呀,不要沉溺于男子的爱情中。

6、男子沉溺在爱情里,还可以脱身。姑娘沉溺在爱情里,就无法摆脱了。桑树落叶的时候,它的叶子枯黄,纷纷掉落了。自从我嫁到你家,多年来忍受贫苦的生活。淇水波涛滚滚,水花打湿了车上的布幔。女子没有什么差错,男子行为却前后不一致了。男人的爱情没有定准,他的感情一变再变。多年来做你的妻子, 家里的苦活儿没有不干的。 早起晚睡, 没有一天不是这样。你的心愿满足后,就对我开始施暴。兄弟不了解我的处境,都讥笑我。静下来想想,只能自己伤心。原想同你白头到老, 但相伴到老的想法使我怨恨。 淇水再宽总有个岸, 低湿的洼地再大也有个边(意思是什么事物都有一定的限制, 反衬男子的变化无常)。少年时一起愉快地玩耍,尽情地说笑

7、。誓言是真挚诚恳的,没想到你会变心。你违背誓言,不念旧情,那就算了吧3. 内容赏析:这是一首叙事诗, 它以一个女子自述的口吻, 讲述了自己的婚恋悲剧。( 1)提问: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故事的情节线索是什么?明确:一个女子的婚恋悲剧。情节线索:“恋爱”“婚变”“决绝”( 2)提问:诗文可以分为几个层次?请概括每层的主要内容。明确:第一层( 12):追述恋爱生活。第二层( 35):追述婚后生活。第三层 (6) :表示“躬自悼矣”后的感受和决心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3)从诗中可看出女主人公对于往事是一种什么心情?明确:女子在回忆往事时,心情是很复杂的。从一二两章详写他们恋爱时的幸福可

8、看出她对氓仍怀有一些感情。从三四五章写他们婚后的痛苦可看出她对“氓”非常怨愤。思前想后,对“氓”反感到极点,断绝关系。四、分析诗中 女主人公形象1. 诗中女主人公有着怎样的思想性格?A. 温柔、热情 “送子涉淇”“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B. 勤劳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C. 重情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D. 清醒、刚烈、坚强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2. 如何看待女主人公的婚恋悲剧?你认为女主人公被弃的原因是什么?(讨论)提示:(能言之成理即可)一般认为女主人公的婚恋悲剧是氓用情不专所致。五、写作技巧1. 对比手法提问:诗文中怎样体现出氓用情不

9、专的?明确:使用的“对比”的手法。把氓婚前与婚后的对比。婚前:忠厚“氓之蚩蚩”婚后:变心、凶暴“士贰其行” “至于暴矣” 提问:这首诗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明确:女主人公婚前与婚后的对比。婚前:幸福“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不见复关 载笑载言”婚后:痛苦“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劳累“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精神痛苦)文中这两次对比有何作用?明确:突出女主人公的不幸命运,反映了我国古代妇女的悲惨生活。2. 诗中运用的比兴手法诗文中“赋、比、兴”的分布情况第一章:男子求婚,女子许婚( 赋)第二章:男女恋人相思、结婚( 赋)第三章:劝诫女子不要痴情( 比、兴 )第四章:控告男子移情别恋( 比、兴 )第五

10、章:补叙多年的苦楚和处境( 赋 )第六章:今昔对比的怨恨和痛苦( 赋、比、兴 )提问:诗中哪些诗句是比兴句?好处是什么?明确:“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 作用:结构上:A. 叙事中插入比兴句,避免了平铺直叙。B. 起过渡作用。内容上:A. 比兴句唤起人丰富的联想。“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和“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一般认为它们分别比拟女子容颜的润泽和衰老,并推测女子年长色衰是“氓”变心的重要原因。B. 以桑树作比 , 与女主人公劳动女性的身份非常切合,富于生活气息,还暗示了她的勤劳。六、小结这首诗以 “恋爱婚变决绝” 为线索进行叙事, 通过写女主人公

11、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温柔、勤劳、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七、作业1. 背诵全诗,默写全诗。完成练习册习题。2. 预习诗经采薇,完成预习题。诗经 ? 小雅 ? 采薇教案【三维目标】1. 知识与技能:在把握情感的基础上,能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2. 过程与方法:自主诵读、翻译,了解作品主旨。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和平的热爱,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教学重点】文章的重点字词,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教学难点】培养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教学方法】朗读法、点拨讨论法 【课时安排】 2 课时一、导入(从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诗导入)

12、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里,大陆在那头。这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每个人都拥有融于自己的血脉的故土亲情。 对故土的情结对一个人的影响常常是终生的,有时甚至让人魂牵梦绕, 荡气回肠。为什么?让我们到我国文学的源头去体验一下这种美好的情感吧!二、初读课文,把握字词(学生齐读课文,重点考查预习情况,之后点拨重点字词的音、形、义。)1. 字音?(xi n y n)不遑( hung)载饥载渴( z

13、i )我行不来( l i)孔疚( ji ) 靡盬( mg )维棠之华( hu)象弭( m)归聘( pn)四牡骙骙( mku ) 小人所腓( f i)雨雪霏霏( yf i )2. 字形靡(靡费)聘(聘请)霏(烟霏)糜(糜烂)骋(驰骋)菲(芳菲)遑(不遑)戍(戍守)戊(戊戌)徨(彷徨)戌(戊戌)戎(戎装)3. 解释重点字词遁(遁词)睽(众目睽睽)循(遵循)骙(四牡骙骙)弥(弥漫)弭(消弭)岁亦莫止莫,同“暮”。古今字,莫得古字形象日在草丛中。这里指年底。不遑启居遑,空闲。靡室靡家靡,无,不。否定词。启,跪,通“跽”。靡使归聘聘,问候。忧心孔疚孔,很,非常。疚,痛苦。我行不来来,回家。彼尔维何彼,那

14、。尔,通“ ? 。花盛开的样子。维棠之华华,同“花”。其古字形象花冠之形。彼路斯何路,同“辂”,大车。斯,语气词,无实义。四牡业业牡,雄性。牝,雌性。这里指公马。业业,高大的样子。一月三捷三,虚数词,指多次。捷,胜利。象弭鱼服弭,一种弓,两端用骨角装饰。服,盛箭的袋子。?孔棘棘,通“急”。雨雪霏霏雨,下。四声别义,破读。原文与翻译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刚才长出来。说回家啊说回家,一年又快过去了。没有妻室没有家,都是因为玁狁故。没有空闲安定下,都是因为玁狁故。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初生正柔嫩。说回家啊说回家,心里忧愁又烦闷。心中忧愁像火烧,饥渴交加真难熬。我的驻防无定处,没法托人捎家书。采薇菜啊采薇

15、菜,薇菜已经长老了。说回家啊说回家,十月已是小阳春。战事频仍没止息,没有空闲歇下来。心中忧愁积成病,回家只怕难上难。光彩艳丽什么花?棠棣开花真烂漫。又高又大什么车?将帅乘坐的战车。兵车早已驾好了, 四匹雄马真强壮。 哪敢安然定居下,一月之内仗不停。驾驭拉车四雄马,四匹雄马高又大。乘坐这车是将帅,兵士用它作屏障。四匹雄马排整齐,鱼皮箭袋象牙弭。怎不天天严防范,玁狁犹猖狂情势急。当初离家出征时,杨柳低垂枝依依。如今战罢回家来,雨雪纷纷漫天下。行路艰难走得慢,饥渴交加真难熬。我的心中多伤悲,没人知道我悲哀。三、整体感知1. 自主学习采薇(教师点拨重点字词之后,学生自行默读、翻译诗文,了解作品主旨,并

16、给文章分层。)2. 这首诗共六章,你看分哪几个层次?明确:第一层( 13):叙述难归原因和军旅生活的劳苦。第二层( 45):直接写战争。第三层(6):写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四、理解课文(请同学分别朗读每一章, 注意在朗读的技巧上进行点拨, 注意把握诗歌的情感和四言诗的节奏。朗读之后,教师逐层分析。 )第一层:1. 从第一章开始,主人公已经奔赴战场了,为什么要去打仗呢?明确:外族入侵,需要服兵役。2. 抵抗外族入侵, 保家卫国,本是一件光荣的事, 那么主人公又是怎样的心情?为什么?明确:一方面,战士背井离乡,久久不得归家,而产生的悲伤、厌战。一方面,对外族入侵的仇恨。 “靡室靡家”和“不遑启居

17、”是这一心情产生的主要原因。朱熹引用程子的话说: “古者戍役,两朞而还。今年春莫(暮)行,明年夏代者至,复留备秋,至过十一月而归。又明年中春至,春暮遣次戍者皆在疆圉。如今之防秋也。”(诗集传)这段话告诉我们,当时的兵役制度是二年为期限,可是本诗中的战士的服役看上去没有期限, 士兵归家变得遥遥无期, 这自然要引起征卒的不满和对家乡更强烈的思念。以下几章都是围绕着这个基调叙写的。3. 第二、三章主要写的是什么?明确:写军旅生活之劳苦。4. 诗文是怎样体现的?明确:“载饥载渴”,吃不饱。“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战事繁忙,很难知道家中的音信。“我行不来”,怕自己不能生还,再见不到亲人。基于以上几点,

18、就更让人想家了“忧心烈烈” ,“忧心孔疚”。5. 一起看前三章,在章法上有什么特点?使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明确:前三章,章与章句型重复,字面意义也大体相同, 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很明显,前三章在章法上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使用这种手法的好处是:在内容上, 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 时序的更替, 而人物内心的焦虑、痛苦也随之加重,从而突出了主题。在音节上,反复吟唱,一唱三叹,音节和谐,旋律协调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美。第二层1. 从四、五章来看,主要写的什么内容?明确:直接写战事。这两章是在前面基础上的对战争场面的具体描写。2. 这两章诗文中都提到了那些事物?突出了什么?明确

19、:战车、战马、象弭、鱼服。军队装备精良。3. 文中多次写战马的情态,如“业业” 、“骙骙”、“翼翼”,有什么作用?明确:兵强马壮,突出自己的军队战斗力很强,军威赫赫。同时也主人公强烈的自豪感,必胜的信念,和饱满的爱国热情。4“岂敢定居”,“岂不日戒”又写出了什么?明确:战事紧急,战事频繁。将士们劳累奔波。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忧心烈烈”、“忧心孔疚”的原因。5. 与前文那句话照应?明确:使前面的“王事靡盬”落到了实处。从而进一步强调了正是因为战争频繁,居无定所,作为兵营中最底层的士兵才归家无望,思乡心切。6. 诗文是怎样描写战争的?明确:写的是战车、战马、象弭、鱼服以及士兵的劳累奔波、饥渴难当

20、,通过这些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来展现战争生活的图景。 而没有写战场上的刀光剑影、 厮打拼杀,但战争的残酷已可想见。7. 你发现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明确:通过侧面描写,突出战事的残酷。第三层1最后一章写战士归来,我们是否读到了应有的那份喜悦?明确:没有。经过出生入死的战斗之后,战争的幸存者终于踏上了归家的路途。但诗文并没有写战士胜利后回家的喜悦, 而是营造了昔日杨柳依依, 如今雨雪霏霏的场景,写的是历经磨难之后内心深处的凄凉和悲苦,而且“行道迟迟,载饥载渴”,归乡的路依然那么艰难。2.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查阅相关资料,找出古人对这两句诗的评价

21、,谈谈你的看法。资料一:刘义庆世说新语 ? 文学:“谢公(谢安)因弟子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谢玄)称曰: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资料二:方玉润诗经原始中评说: “此诗之妙,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非可言喻,故曰: 莫知我哀,不然,凯奏生还,乐矣,何哀之有耶?”又说: “末乃言归途景物,并回忆来时风光,不禁黯然伤神,绝世义情,知古常新。 ”资料三:清人王夫之在论诗经 ? 小雅 ? 采薇这两句时说: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明确:反衬:以往昔之虚衬眼前之实,以凯旋之乐衬内心之悲痛。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含畜形象,耐人寻味。“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对比,突出不胜今昔、岁月蹉跎之感。大雪交加,营造了一个清冷的氛围。加之饥渴难当,情境更加悲凉。语调低沉,低回往复,气氛悲怆。五、小结通观全文,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诗文讲述了一位战士为抵御外敌,连年征战与疆场,经受饥饿、疲惫,以及死亡的恐惧,最后终于胜利回家的故事,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 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六、作业1. 背诵最后一章,认真体味诗文。2. 翻译诗文,注意重点字词的理解与掌握。3. 预习离骚,完成预习题。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