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

上传人:彩*** 文档编号:73157152 上传时间:2022-04-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记承天寺夜游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课堂教学设想:一、说教材第一点教材地位及作用从本单元教学目标和编者意图来看, 是希望是通过本文的学习, 学生能借助课文故事和工具书读懂文章大意, 进一步学习传统的文言知识, 提高文言文的学习能力,品味文中运用景物描写抒发杂感情的方法,乐观豁达的感情。第二点 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设计根据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定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首先是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综合化、系统化、细目化、行为化的原则,我从三个维度将教学目标定位为 3 个:1

2、、知识与能力维度:反复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理解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含义,翻译全文。2、方法态度:体会文中写景和抒情的关系,运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景物,并运用借景抒情的方式仿写。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现出来的复杂而微妙的感情,启发学生乐观豁达的面对人生。其次,因本课游踪十分简单, 字面意思容易理解, 于是我将重点定位为以下二个方面:1、体验从奇特的角度观察所描写的景物,运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已经并运用归纳的方法赏析描写景物。2、看似浅显的文字表达作者复杂感情,体会作者在逆境中乐观向上的精神。难点是:仿写。借景抒情和容情于景的写作技巧,将所学的方法在实际中得到运用。二 学情预估

3、首先,到目前为止,学生已经学了九篇文言文,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借助工具书理解课文的能力有所提高。但是要学习与现代汉语完全不同的古代汉语,要像阅读现代汉语那样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技巧, 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 是有比较大的难度。其次,文本和学生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再次,学生和作者之间的经历距离比较大。最后,用散文化的语言品析景物,用借景抒情的方法描写景物,难度较大。三、说教法采用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方法。 为了提高课堂的质量, 使学生真正做到体验生成运用, 则必须加强教学设计的科学性, 发挥教材的范例作用, 深挖教材的只能因素,让学生多读、多想、多讨论,加宽拓展学生的思维层面,实现它的训练价值,达到课

4、堂的优质高效。那我采用的方式是:1、品读。多形式、高频率的品读课文。2、采用教学思路变序法突破重难点,理解作者复杂而微妙的思想感情,启发学生乐观豁达的面对人生。3、运用多媒体课件, 通过画面欣赏, 采用连话成文和对比的方法学会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美景。4、仿写。借景抒情容情于景的描写景物。5、把体验生成运用的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始终。四、说学法主要是以诵读法、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为主。其目的是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疏通文意, 把握内容。品析美景,体验情趣,运用方法和技巧。五、说教学过程设计。(我将安排一课时进行教学)我的教学程序主要分为四大板块。时间安排如下。(

5、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 分钟)我在课前就播放歌曲明月几时有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从而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二)朗读体验,整体把握。 (10 分钟)这个板块主要是围绕课文诵读, 理解课文大意, 积累文言词汇, 翻译全文进行。这一设计主要是完成知识目标, 为后文能力目标奠定基础。 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如范读、自由读、抽读、齐读、评读、默读教会学生朗读的技巧和方法,要求学生按照重点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来分类积累文言词汇的方法,同桌合作,借助工具书,一个翻译课文,一个纠错和补充,局部问题由全班共同解决, 从整体上来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在教学中主要运动多媒体课

6、件来指导朗读,最后采用小试卷的方式当堂测试学生对字词句的掌握情况。(三)合作体验,自主生成(20 分钟)这一板块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围绕分析苏轼当时的处境 “闲” 及其含义,及其背景,作者自称现任所表达的复杂感情, 景物描写所表达的作者人生观, 以及运用散文化的现代语言来突破古诗文分析的重难点, 学会作者借景抒情、 容情于景的写作手法。由于学生的经历和知识水平的缺乏, 文本和学生之间又有实践的距离, 因此为了突破重难点, 实现最重点,在这一板块上我运用了 先学后教法 。特细化为以下几个板块:1、对于“闲”字的分析。( 3 分钟)我把这个版块作为分析复杂感情的切入点, 让学生一读课文 ,找出苏轼当时

7、处境的词语闲,理解闲本身的意思是悠闲、清闲之意。 让学生二读课文 ,找出体现苏轼悠闲的词语。 那么学生不禁会问: 这就是苏轼所追求的生活吗?那么我们就让学生自主探究, 借助手中的工具书自己来了解苏轼的基本情况, 让我们明白苏轼乃大学士,但屡次被贬,乃闲居再次。此时的他自称闲人,到底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呢?这时候 学生小组内讨论, 学生点评得出结论: 那就是被贬的不平、 愤怒、自嘲和自我宽慰。这时学生齐读 课文的抒情段落,老师提出几个问题:作者的心情如此不平,那么他是怎么派遣的。 三读课文明白,讨论明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寄托 “闲情”。第二个步骤是品析景物描写。2、这一个步骤主要是引导学生领悟作者写

8、景的方法。首先是学生齐读描写景物的句子,体会景物特色。“”品析景物的特点。其次是学生自悟、小组内讨论、小组代表发言、学生点评。思考明确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那老师和学生共同来分析一下: 这个比喻首先是用了明喻,月光如水,本来庸俗的一个句子,但是作者在这里翻出了心意,将整个庭院都注满了水, 还用空去修饰这个色调。 接着再用借喻以客代主。 最后以竹柏影也点头实情,先客后主,连环比喻,明暗交替,使人自然地步入了一篇皎洁、恬静的月色之中。那么突出的重点方法是:多读,以主题思维为主,以小组讨论为辅,学生点评师生共同分析。3、运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意境。(10 分钟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教会学生如何运用

9、散文化的语言来描绘已经, 从而突破古诗文赏析的难点。 这是目前考试的一种重要题型, 也是训练学生想象能力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学生要具备这种能力却比较困难。突破这个难点的方法是运用电教手段, 通过画面赏析, 采用连话图文的方式将难点分解。将古文翻译转化为散文化的语言进行分解。 归纳出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并且当堂测验。 那么教学流程是让学生再读课文, 找出写景的句子并且翻译此句。接着由女生朗读写景文句, 学生想象画面。 这个时候我用电教手段出示分解画面。第一个画面 是月光普照大地。 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这一画面。运用画面来分解难度降低了很多。接着出现 第二幅

10、画面 ,皎洁的月光和清澈的水。 出现第三幅画面 ,交错的水藻和活泼的竹影。 找到二者的相似点,交错纵横。接着将三幅画面的描绘语言衔接起来, 整个意境就出来了。接着学生齐读散文化的语言, 将二者进行对比。 掌握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景物的方法。接着就当堂训练,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一意境。4、评析作者的人生态度,并生成自己的人生观。作者当时的处境艰难, 并且心怀不平。 却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寄托闲情, 可见作者对待人生的态度怎么样。 了解作者对待挫折所体现出来的乐观。 豁达。闲适。欣喜。的人生态度和方法。教导学生积极生活中的坎坷,并从中得到启示:面对困难,

11、应有乐观豁达的态度,积极的寻找办法调整心态,改变现状,而不能消极悲观的接受命运的安排。 方法如: (1) 面多挫折要有达观的心态。 (2) 苦闷无计时找朋友倾诉。 (3) 可寻找其他乐趣改变心情。 (4) 可到大自然中寻找乐趣。 (5) 向当事人提出自己的看法。(四)、作业设计(当堂训练14 分钟)1、后附有训练题。2、课外作业:请同学们课后搜集有关苏轼的资料,包括他的诗词文,把喜欢的整理下来。这一环节的设计师希望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更多的去了解苏轼, 从他的身上学到和积累到更多的精神财富。六、说板书设计寺庭步月事庭中月景景宁静淡泊乐观豁达情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学情、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

12、这六方面对本课课堂教学设想 进行了说明。 有不到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谢谢各位评委专家。当堂练习题班级姓名学号等级1.填空:(1) . 本文选自 东坡志林,作者苏轼。(2)文章描绘了苏轼在承天寺夜里见到的月下美景,同时也抒发了 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3)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冰清玉洁清澈透明的美好境界。(4)文中表现兴奋和喜悦的句子是欣然起行 ,它与“ 解衣欲睡”一句相照应,显得一起一伏,一沉闷,一活跃。(5)文章“记”的要素是:时间: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地点:承天寺人物:苏轼、张怀民 事件:夜游承天寺( 6)“

13、月色入户” 意思是 月光照进堂屋的门户 ,这句话运用了 拟人的修辞手法。2、选择( 1)、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念无与为乐者 ( 思念 )B. 遂至承天寺 ( 于是,就 )C. 怀民亦未寝 ( 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 ( 共同,一起 )(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B. 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C. 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D. 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 3

14、)、本文的构思角度是()、托物言志、即景生情、类比象征、以物喻人( 4)、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A.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B.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C. 但少闲如吾两人者耳。D.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5)、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 B. 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C. 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 D. 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3. 翻译下列句子: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草交叉错杂,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