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夯施工规定

上传人:泽*** 文档编号:73082274 上传时间:2022-04-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强夯施工规定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强夯施工规定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强夯施工规定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强夯施工规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强夯施工规定(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强夯地基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一般规定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强夯置换法适用于高饱和度的粉土与软塑流塑的粘性土等地基上对变形控制要求不严的工程。强夯置换法在设计前必须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和处理效果。强夯和强夯置换施工前,应在施工现场有代表性的场地上选取一个或几个试验区,进行试夯或试验性施工。试验区数量应根据建筑场地复杂程度、建筑规模及建筑类型确定。设计()强夯法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应根据现场试夯或当地经验确定。在缺少试验资料或经验时可按表预估。表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夯点的夯击次数,应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

2、和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并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宜大于下列数值:当单击夯击能小于时为;当单击夯击能为时为;当单击夯击能大于时为;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提锤困难。夯击遍数应根据地基土的性质确定,可采用点夯遍,对于渗透性较差的细颗粒土,必要时夯击遍数可适当增加。最后再以低能量满夯遍,满夯可采用轻锤或低落距锤多次夯击,锤印搭接。两遍夯击之间应有一定的时间间隔,间隔时间取决于土中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时间。当缺少实测资料时,可根据地基土的渗透性确定,对于渗透性较差的粘性土地基,间隔时间不应少于周;对于渗透性好的地基可连续夯击。夯击点位置可根据基底平面形状,采

3、用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或正方形布置。第一遍夯击点间距可取夯锤直径的倍,第二遍夯击点位于第一遍夯击点之间。以后各遍夯击点间距可适当减小。对处理深度较深或单击夯击能较大的工程,第一遍夯击点间距宜适当增大。强夯处理范围应大于建筑物基础范围,每边超出基础外缘的宽度宜为基底下设计处理深度的至,并不宜小于。根据初步确定的强夯参数,提出强夯试验方案,进行现场试夯。应根据不同土质条件待试夯结束一至数周后,对试夯场地进行检测,并与夯前测试数据进行对比,检验强夯效果,确定工程采用的各项强夯参数。强夯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载荷试验确定,初步设计时也可根据夯后原位测试和土工试验指标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

4、规范有关规定确定。强夯地基变形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有关规定。夯后有效加固深度内土层的压缩模量应通过原位测试或土工试验确定。()强夯置换法强夯置换墩的深度由土质条件决定,除厚层饱和粉土外,应穿透软土层,到达较硬土层上。深度不宜超过。强夯置换法的单击夯击能应根据现场试验确定。墩体材料可采用级配良好的块石、碎石、矿渣、建筑垃圾等坚硬粗颗粒材料,粒径大于的颗粒含量不宜超过全重的。夯点的夯击次数应通过现场试夯确定,且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墩底穿透软弱土层,且达到设计墩长;累计夯沉量为设计墩长的倍;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本规范第条的规定值。墩位布置宜采用等边三角形或正方形。对独立基

5、础或条形基础可根据基础形状与宽度相应布置。墩间距应根据荷载大小和原土的承载力选定,当满堂布置时可取夯锤直径的倍。对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可取夯锤直径的倍。墩的计算直径可取夯锤直径的倍。当墩间净距较大时,应适当提高上部结构和基础的刚度。强夯置换处理范围应按本规范第条执行。墩顶应铺设一层厚度不小于的压实垫层,垫层材料可与墩体相同,粒径不宜大于。强夯置换设计时,应预估地面抬高值,并在试夯时校正。强夯置换法试验方案的确定,应符合本规范第条的规定。检测项目除进行现场载荷试验检测承载力和变形模量外,尚应采用超重型或重型动力触探等方法,检查置换墩着底情况及承载力与密度随深度的变化。确定软粘性土中强夯置换墩地基承

6、载力特征值时,可只考虑墩体,不考虑墩间土的作用,其承载力应通过现场单墩载荷试验确定,对饱和粉土地基可按复合地基考虑,其承载力可通过现场单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确定。强夯置换地基的变形计算应符合本规范第条的规定。施工强夯锤质量可取,其底面形式宜采用圆形或多边形,锤底面积宜按土的性质确定,锤底静接地压力值可取,对于细颗粒土锤底静接地压力宜取较小值。锤的底面宜对称设置若干个与其顶面贯通的排气孔,孔径可取。强夯置换锤底静接地压力值可取。施工机械宜采用带有自动脱钩装置的履带式起重机或其他专用设备。采用履带式起重机时,可在臂杆端部设置辅助门架,或采取其他安全措施,防止落锤时机架倾覆。当场地表土软弱或地下水位较

7、高,夯坑底积水影响施工时,宜采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或铺填一定厚度的松散性材料,使地下水位低于坑底面以下。坑内或场地积水应及时排除。施工前应查明场地范围内的地下构筑物和各种地下管线的位置及标高等,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免因施工而造成损坏。当强夯施工所产生的振动对邻近建筑物或设备会产生有害的影响时,应设置监测点,并采取挖隔振沟等隔振或防振措施。强夯施工可按下列步骤进行:清理并平整施工场地;标出第一遍夯点位置,并测量场地高程;起重机就位,夯锤置于夯点位置;测量夯前锤顶高程;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开启脱钩装置,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

8、;重复步骤,按设计规定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换夯点,重复步骤至,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并测量场地高程;在规定的间隔时间后,按上述步骤逐次完成全部夯击遍数,最后用低能量满夯,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并测量夯后场地高程。强夯置换施工可按下列步骤进行:清理并平整施工场地,当表土松软时可铺设一层厚度为的砂石施工垫层;标出夯点位置,并测量场地高程;起重机就位,夯锤置于夯点位置;测量夯前锤顶高程;夯击并逐击记录夯坑深度。当夯坑过深而发生起锤困难时停夯,向坑内填料直至与坑顶平,记录填料数量,如此重复直至满足规定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墩体的夯击。当夯点周围软土挤出

9、影响施工时,可随时清理并在夯点周围铺垫碎石,继续施工;按由内而外,隔行跳打原则完成全部夯点的施工;推平场地,用低能量满夯,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并测量夯后场地高程;铺设垫层,并分层碾压密实。施工过程中应有专人负责下列监测工作:开夯前应检查夯锤质量和落距,以确保单击夯击能量符合设计要求;在每一遍夯击前,应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或漏夯应及时纠正;按设计要求检查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和每击的夯沉量。对强夯置换尚应检查置换深度。施工过程中应对各项参数及情况进行详细记录。质量检验检查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测试数据和施工记录,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应补夯或采取其他有效措施。强夯置换施工中可采用超重

10、型或重型圆锥动力触探检查置换墩着底情况。强夯处理后的地基竣工验收承载力检验,应在施工结束后间隔一定时间方能进行,对于碎石土和砂土地基,其间隔时间可取;粉土和粘性土地基可取。强夯置换地基间隔时间可取。强夯处理后的地基竣工验收时,承载力检验应采用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强夯置换后的地基竣工验收时,承载力检验除应采用单墩载荷试验检验外,尚应采用动力触探等有效手段查明置换墩着底情况及承载力与密度随深度的变化,对饱和粉土地基允许采用单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代替单墩载荷试验。竣工验收承载力检验的数量,应根据场地复杂程度和建筑物的重要性确定,对于简单场地上的一般建筑物,每个建筑地基的载荷试验检验点不应少于点;对

11、于复杂场地或重要建筑地基应增加检验点数。强夯置换地基载荷试验检验和置换墩着底情况检验数量均不应少于墩点数的,且不应少于点。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强夯地基施工前应检查夯锤重量、尺寸,落距控制手段,排水设施及被夯地基的土质。施工中应检查落距、夯击遍数、夯点位置、夯击范围。施工结束后,检查被夯地基的强度并进行承载力检验。强夯地基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的规定。表强夯地基质量检验标准施工记录强夯地基应对锤重、间距、夯击点布置及夯击次数做好记录1、锤重:常用夯锤重为10 25t 。最大夯锤重为40t 。2、间距:第一遍夯击点间距一般为5 9m,以后各遍夯击点间距可与第一遍相同,也可以适当减小。对处

12、理深度较深或单击能力较大的工程,第一遍夯击点间距宜适当增大。3、夯击点布置:夯击点的位置可根据建筑结构类型进行布置。对于基础面积较大的建筑物或构筑物,可按等边三角形或正方形布置夯点;对于办公楼、住宅建筑等,可根据承重墙位置设置夯击点,一般可采用等腰三角形布置夯点,这样保证了横向承重墙以及纵墙和横墙交接处墙基下均有夯击点;对于工业厂房可按柱网布置夯击点。4、夯击次数:夯击次数应通过现场试夯确定,以夯坑的压缩量最大、夯坑周围隆起量最小为原则。可从现场试夯得到的锤击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但要满足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 50mm,当夯击能力较大时不大于100mm,且夯坑周围地面不发生过大隆起。5、强夯地基施工记录,式样见表4158。强夯地基施工记录表 4158施工单位:工程名称:建筑物名称:夯击坑编号夯击次数落距( m)施工日期:夯击遍数:锤顶面距地面高(一二三cm)四年月日第遍时间平均备注工程负责人:锤体高度:记录:cm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