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

上传人:泽*** 文档编号:73058121 上传时间:2022-04-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8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一、学科建设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根据学校十五发展规划的框架,本着理清思路,正确定位,大胆创新,稳步发展的指导思想,经过充分的讨论,拟定我院的学科发展的总体目标。(二)建设目标动员全院教职工,充分发挥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作用,经过3-5 年的艰苦努力, 力争 2005 年使本学科的部分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并行计算等)达到国内一流,再经过5-10 年的建设,实现本学科的整体水平进入国内一流行列的目标。1学科点建设( 1)重点建设省级重点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继续建好已有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与“计算机软件及理论”两个硕士点。“计算机应用技术”

2、硕士点的建设重点是抓质量,“计算机软件和理论”硕士点的发展要注重联合学校相近专业的力量,共同建设。( 3) 2002 年申报“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博士点,这是学院近两年内工作的重心。 在上次申报基础上调整、充实已有的四个学科方同,梯队结构,以倒计时方式,给每个学科带头人落实任务和进度(包括项目、成果、专著、论文等)。争取近一、两年内引进1-2名高层次的(尤其获奖成果多的)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带头人加盟计算机学院。对在读博士生和硕士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加快培养步伐,争取尽快有一批博士生、硕士生,充实科研、教学第一线,增加教师队伍高学历比例。制定院内教师博士学位培养计划。借助本校相近专业的优势,注重

3、计算机应用技术与其他学科(如材料、机电、结构等)交叉,通过项目合作、研究生培养,形成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点的1-2 个支撑方向。利用学术交流、项目评估,兼职教授等方式,扩大与国内外知名专家大学与科研院所的交往,提高理工大计算机学院知名度。借举办DCABES国际交流等机会,分两次请有关专家来本院指导。(4)十五期间增加一个“系统结构硕士点”, 2003 年申报立项。(5)2005-2010 年着手软件及理论博士点的建设。2科学研究与科研基地建设(1)2001-2005 年全院科技研究纵向课题40 项,横向课题 50 项,每年科研和科技开发经费300-400万,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的重大科技成果5-1

4、0项,被 SCI、EI 和 ISIP 等著名检索系统引用的科技论文40-50篇,出版 5-10 部专著。(2)建立和大型企业集团共建的软件基地1 个,为增办软件学院打下基础。3师资队伍建设(1)全院教师计划2005 年增加到 150 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人员达到20%,硕士学位的占70%。正高与副高的比例达到1:3。( 2)引进优秀的知名学者 4-5 人。( 3)重点培养 10 名左右中青年学术带头人。4人才培养计算机学院现仅有一个本科专业,2003 年前新增一个本科专业。拟定 2001 年底申报“软件工程”本科专业。全院本科生的规模保持在2500 人左右。全院硕士研究生在 2005年力争达到

5、600 人,博士生达到20 人左右。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比例达到4:1。英语四级通过率累计达到90%,六级通过率达到35%,双语教学课程力争达到15%。5、教学改革与教学基地建设教学改革应贯穿教学工作的始终,教材的改革、教学手段的改革尤为重要。根据本学科的特点,每年要求更新教材、更新授课内容达到20%。十五期间,出版教材20 部,承担教改和教学科研项目每年5 6项,获奖 12 项。建设一个图形图像省级重点实验室。另外,尽快解决专业实验室小而分散状况,扩建35个有一定规模的基础和专业实验室, 2002年前首先建成两个有规模的院内计算中心。十五期间,努力使实验室的整体面积达到35004000 平方米。

6、20012005 年规划扩建和待建实验室如表1:表 1规划面积及间数实验室2间数面积 m专业实验室90010多媒体1802分布式并行处理1802数字逻辑1802计算机组成原理1802单片与可编程控制901计算机接口与通讯901计算机网络1802计算机维护1802研究生机房3604服务器机房1002院计算中心7206小计3700366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和国际交流,力争2001-2005 年:( 1)派 10-20 人次赴国外进修、交流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2)组织 1-2 次国际学术会议。( 3)力争国际合作项目 1-2 项。( 4)联合培养研究生 5-10 名。7 图书资料及软件

7、建设( 1) 购“重庆维普科技期刊”软件。( 2) 建电子阅览室(带磁盘阵列微机网) 。( 3) 订中外期刊共 30 种。( 4) 资料室扩建到 80 平方米。二、建设基础与现状分析(一)现有学科点情况学院有计算机科学与计算机技术两个系,各系有计算机应用、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技术四个研究所,院内有两个中心实验室。现有一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与“计算机软件及理论”两个硕士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是湖北省重点学科。(二)师资队伍学院有教职工132 人。其中教师104 人,教授 12 人,副教授55 人。具有博士学位4 人,在读博士13人,硕士学位48

8、人。表 2现有师资队伍情况(人数)职称结构院士教授副教授讲师讲师以下总人数012554223132学历结构具有博士学具有硕士学在读博士、硕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备注位人数位人数士人数数数448年龄结构职称35 岁以下36 45465556 6060 岁以上合计教授35412副教授33214655讲师321042姓名性别李腊元男尹朝庆男徐东平男刘东飞男祁明龙男钟珞男杨开英女杨克俭男饶文碧女潘昊男郭庆平男熊盛武男徐凯声男陈先桥男刘冠蓉男熊前兴男熊文龙男薛胜军男胡燕女张能立男佘名高男魏志华男陈赫贝男李朝纯女李捷男李新亚(三)学生规模表 3学术带头人和主要学术骨干年龄学位职称主要研究方向所属学科55硕士

9、教授计算机网络及应用技术55教授43博士教授39硕士副教授38博士后副教授44博士教授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57教授45博士教授34硕士副教授37硕士副教授56教授分布式并行处理与并行算法35博士在读副教授56副教授40硕士副教授56副教授58教授信息系统及计算机应用支撑技术57教授45博士在读教授36硕士副教授37硕士副教授43硕士副教授37硕士副教授57教授计算机控制57教授40副教授55副教授学院有全日制学生2800 余人。其中博士生6 人,硕士生205 人,本科生2435 人,专科生131 人。研究生与本科生的比例为1:12。(四)科学研究水平与科研基地学院承担了一批国家九五重大科技攻关项

10、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防科工委项目、国家软课题研究项目、教育部骨干青年教师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湖北省攻关项目、湖北省教委项目等。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研究方向在基于神经网络的专家系统,结构设计与分析专家系统等方面的研究有较大的进展,尤其在结构工程专家系统及其工具的开发研究方面,已被有关专家评价为有创新性的多项研究成果。已完成3 项国家九五攻关项目,在研的国家级项目有3 项,并与日本神奈川大学和法国昂热大学就该研究方向进行了交流。软件工程研究方向在统计计算机软件的研制、新的统计模型及计算方法的研究、神经网络计算、小波计算、数据采掘等方面作了大量研究。近年来被 SCI 及 EI 收录的

11、论文近十篇。目前已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学研究专项1 项、国家软课题项目1 项,在研的省部级以上项目2 项。计算机网络应用方向在信息处理网络、远程监控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成果,特别是为武汉市排水泵站管理信息网络改造及远程数据采集监测系统研究方面作了大量工作,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并行分布式处理研究方向的特点是以最新的分布式并行处理开发环境为依托,以局域网为基础,研究分布式并行处理系统和并行算法的性能,同时结合工程问题和应用问题中的大规模数值计算和数据处理,研究优化分布式求解方案,已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 项,中英国际合作项目1 项。以上几个研究方向已具有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和研究实验环境,

12、先后建立了图形图像实验室、网络实验室、多媒体实验室、并行处理实验室、承担了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近50 项,总经费约400 万,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成果近10 项,共发表学术论文380 余篇,出版专著7 部、教材 13 部,并获得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 项。2001 年承担纵向课题10 项,横项课题8 项,总经费110 万元,发表论文60 余篇,出版论著8 本,获奖 1 项,学术交流5 次。(五)实验条件学院有两个中心实验室,包括:图形图像实验室、网络实验室、多媒体实验室、并行处理实验室、计2算机硬件实验室、微机实验室等。实验室面积约2350m,仪器设备块投资总额约1116 万元,专业实验室情

13、况见表 4,可用于培养研究生的主要设备见表5。表 4: 专业实验室情况实验室名称实验室面积实验室人员配设备仪器 ( 台、件 )仪器设备值2备(人)合计万元以上(万元)(m)总合计2350404472601116网络实验室605493345多媒体实验室404532748并行处理实验室405284029计算机实验室18041544889图形图像实验室50235550表 5: 可用于培养研究生的主要仪器设备情况单价仪器设备名称型号、规格数量国别、厂家生厂日期(¥或 $)专用服务器IBM8640-OPO131996HP Net sever281999E40 Compaq Proliant35高档微机M

14、ICRON Cientpro561998扫描仪Uniscan21.51997变换机Bay28200327Bayner work1998路由器Cisco2511412CISCO1999服务器Sun spare20336Sun1999网管处理模块MPX(56MDRAM12MFM)1111999硬件路由引擎HRE-X131999以太网交换模块GSX-FM-4W2211999快速以太网交换模块ESX-100FM-12W1131999高速以太网交换模块ESX-100C-32W191999中网防火墙及计费服P450CPU/128MECC16务器RAM/9G/SCSI中网 BBSP450CPU/128MEC

15、C16.31999RAM/9G/SCSI(六)其他资源图书资料共 9.35 万册(图书馆统计数据) ,其中中文版图书 8.33 万册,期刊 42 种;外文版图书 1.02 万册,期刊 25 种,见表 6。表 6:图书资料情况类别合计校( 院) 图书馆院(系、所、专业)图书馆(资料室)中文8.337.281.05本学科藏书量 ( 万册 )外文1.020.950.07中文171712本学科期刊拥有量 ( 种)外文14143长期订购的主要专业期刊和重要图书举例:(列出书名、刊名、册数和期刊的订阅起止时间)刊物名称订阅起止时间1计算机学报1981-20002计算机研究与发展1983-20003计算机科

16、学1984-20004软件学报1986-20005计算机工程1985-20006中文信息学报1988-20007系统仿真学报1992-20008微型计算机应用1989-20009计算机辅助工程1990-200010计算机仿真1990-200011计算机应用研究1990-200012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1995-200013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1994-200014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1988-200015微机电子学与计算机1989-200016电子计算机外部设备1990-200017计算机工程与应用1983-200018微型计算机1984-200019计算机应用与软件1990-200020计

17、算机工程设计1995-200021 IEEE Transacation on Computer1988-200022 IEEE Transacation on Software Engneering1988-200023 Computer communication1988-200024 Computer Networks and ISDN Systems1988-2000三、存在的问题与差距师资力量不足,教师队伍学历层次偏低,缺乏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科研基础薄弱,尚未形成一支有高水平的科研队伍和稳定的科研基地,承担的各类课题和获奖成果总体上偏少。受陈旧观念束缚,尚未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关系,影

18、响了全院整体水平提高。专业单一,结构不甚合理。投入严重不足,几年来招生规模的扩大与办学条件改善失调,制约了学科发展。四、拟采取的主要措施1. 用新的理念引导全院教职工,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教育思想大讨论,真正树立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的思想,正确处理好教学任务重与科研基础差的矛盾,解决好学科建设与其他工作的关系,从发展和长远的观点着手全院的学科建设工作。2加快院内机构调整与重组、加大整合力度,集中两个系的优势形成团队、建立一套教学、科研激励机制,使教师有目标、有压力。3打好学科建设基础,进一步落实学科梯队组建调整工作。明确学科带头人的职责,明确各学科梯队的研究方向,建立学科带头人工作室。根据现有基础和学

19、科发展拟定主要方向。计算机网络与应用技术:包括网络拓扑结构优化、网络通信协议、网络设计原理、网络分布计算、网络拓扑离散优化理论、分布环境视景交互运行支撑结构、视景联邦机制、视景联邦综合开发方法的研究,建立新型结构化设计方法,结合复杂工程分析、复杂设备操纵训练问题及虚拟并行网络应用开发、网络数据库、网络安全等。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包括知识表示及推理策略,基于神经网络的专家系统、智能CAD、科学计算可视化、计算机协同工作、产品设计原型生成及虚拟环境等研究,机电、材料、结构工程等领域专家系统研究成果有良好应用前景。分布式并行处理及并行计算:这一方向有极广的应有需求背景,其研究工作主要有两个展开:一、

20、基于消息传递机制的并行计算;二、基于硬件通信接口耦合多个自治处理器。因此,需对并行虚拟机( PVM)、消息传递接口( MPI)、基于网络的机群计算模式和并行算法进行研究。结合工程问题和应用问题中的大规模数值计算处理问题,探讨分布式优化求解方案。 信息系统及计算机应用支撑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及软件应用支撑平台、操作系统及软件工具分析、网络系统及系统模型、数据交换标准与组织结构、系统加载机制、电子商务系统及 EDI 技术等研究,推广已取得的 MIS 及 EDI 研究成果,进一步深化基于网络的商务系统结构模式应用研究。图形图像处理:本研究方向主要从事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像处理、建模与仿真、虚拟现实方

21、面的基础、应用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图形并行处理技术与高速渲染算法的研究着重提高图形的实时性;基于物理造型的建模技术中着重开展“行为特征建模”方法的研究;科学计算可视化研究主要将科学计算的过程及结果数据转换为几何图形信息,并进行交互处理,成为发现和理解科学计算过程中各种现象的有力工具,从而使科学计算的面貌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图像处理和计算机图形学的研究拟结合图像处理算法、压缩算法、图像格式和计算机视觉开展工作。计算机控制:包括自动控制理论及自动化原理、计算机过程控制、计算机接口技术、计算机通信技术、计算机控制总线标准以及工业控制发展状况等研究,提出实用控制原型及控制方法,加强多种计算机控制结构

22、及策略与应用的结合,解决国民经济建设中普遍存在的工程控制问题。信息安全:信息安全保密涉及到对信息的“攻、防、测、控、管、评”等多方面的手段、措施及其应用上的工程实现技术。我院主要开展加密算法与密钥管理策略在理论上的研究;近代与现代密码体制的分析及其工程实现技术的研究;并行处理在加密算法、密钥管理、密码体制及信息隐藏技术在工程实现方面的应用研究;黑客及计算机病毒的攻防策略研究。4切实加强对计算机学科建设的投入力度,在学校对计算机学科建设投入的同时,学院也要周密布署、尽其所能、筹集资金、加强学科基础建设。投入规划如下:2001-2002 年,学校每年投入400 万,院自筹资金60 万;2003-2

23、005 年,学校每年投入300 万,院自筹资金60 万。5计划每年充实硕士学位以上教师6-8 名。每年有计划安排23 名中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选派3 4 名外出专业进修。请知名专家学者来院短期讲学34 次。6 稳定本科生数量、提高培养质量。统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教学计划、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材,逐步建立完善教学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实现教学工作量化管理。部分课程采用双语(中文与外文)教学。五、建设经费预算投资计划合计2002 年2003 年2004 年2005 年建设内小计学校自小学校自小学自小学自筹小学自容投入筹计投入筹计校筹计校计校筹投投投入入入科 研 基8206301

24、9022018040200150502001505020015050地教 学 基5955554019518510130120101301201013012010地师 资 队7065525205151515151515伍学 术 交4540515105101010101010流 与 国际合作图 书 资202055555555料 及 软件建设不 可 预备注见费总计1550130024046040070360300603603006036030060六、建设效益分析十五期间,实现上述目标,要付出艰辛的努力,目标实现后,全院的整体水平预计会上一个大的台阶,全院的两 三个方向会出一批成果,会形成一个科研力量较强的团队,可望增加一个博士点和一个硕士点,有助于对我校其他学科的支撑、为我校两个一流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