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湘教版必修

上传人:深*** 文档编号:73032573 上传时间:2022-04-10 格式:PPTX 页数:80 大小:2.49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湘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湘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湘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资源描述:

《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湘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湘教版必修(8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会计学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区域可持续发展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第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湘教版必修角洲为例湘教版必修 珠江三角洲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考点一考点一知识整合位置:位于北回归线附近,背靠祖国大陆,面向南海,毗邻港澳,与东南亚相邻水源:河流纵横交错,水资源充足地形:平原广阔气候:热量丰富,降水丰沛人口与城市:人口稠密,城市密集交通:沿海,水陆交通便利,对外联系便捷技术:技术先进,便于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经济腹地:覆盖珠江流域,可以延伸到西南地区著名侨乡:利于招商引资对外联系:对外联系方便,信息来源快、广政策: 改革开放历史因素

2、:资本主义经济萌芽早,近代工业的发源地,历史经济基础好十年磨一件范国雄(新浪微博:爱弄PPT的老范)高中地理课件/第三代电话:15986495527 QQ:1476360113改革开放初期以发展小城镇为主导,形成城乡融合的城乡一体化地带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发挥区域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形成以广州市为中心的高度密集的城市群体系1979主导:劳动密集型产业主导:高新技术产业条件l 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l 国内需求庞大,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政策优势、侨乡背景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工业部门制衣、制鞋、玩具、电子组装条件l 工业实力大增l 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丧失l 劳动密集型产业不能支

3、撑进一步发展背景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工业部门电子工业1990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非农产业向城市的集中人口向城市的集中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解题探究题组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1.下图示意工业化、城市化与城市集聚效应的关系,据图 , 下 列 判 断 正 确 的 是 () A.伴随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城市集聚效 应增强B.都市圈的形成增强了城市集聚效应C.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时,人口由大城市向小城市迁移D.大城市郊区化和逆城市化导致城市集聚效应减弱解析答案解析解析注意观察图像,理解纵坐标的临界点上下的含义,可以看出大城市

4、郊区化和逆城市化后,城市集聚效应减弱。答案答案D题组二不同地区的城市化进程2.(2013江苏地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实现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提高城镇化质量,江苏将城镇空间结构调整为“一带两轴,三圈一极”(沿江城市带、沿海城镇轴和沿东陇海城镇轴,南京都市圈、徐州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和淮安增长极),以强化城镇空间集聚效应。材料二图1是“2011年江苏城镇化水平分布和空间结构规划示意图”,图2是“江苏不同地区城镇化水平变化图”。( 1 ) 江 苏 省 城 镇 化 水 平 空 间 分 布 的 差 异 是_,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解析解析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布的差异反映了

5、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由图1可直观看出江苏省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布的差异。由南向北逐步降低(南高北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解析答案(2)与苏中、苏北地区相比,苏南地区城镇化进程特点主要有_。解析解析由图2可看出苏南地区城镇化起点高、速度快、水平高的特点。起点高(起步早);速度快;水平高解析答案(3)在沿江城市带,苏锡常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相比,最主要的有利区位条件是_; 在 苏 北 地 区 , 规 划 淮 安 增 长 极 的 作 用 是_。解析解析在沿江城市带,苏锡常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相比,距离上海近,受上海辐射作用大;在苏北地区,规划淮安增长极能带动苏北地区发展。答案答案受上海辐射作用大(距离上海

6、近)引领苏北腹地的发展(带动苏北地区发展)解析答案(4)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江苏城镇化今后应从强调数量和速度转变为强调_,主要体现在_。解析解析结合题干材料及问题,很易作答。质量(内涵发展)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强完善各项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保障设施;提升宜居水平)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加快推进农解析答案(5)江苏实施差别化的城镇化发展战略。请将适宜的城镇化发展策略序号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苏南地区_苏中地区_苏北地区_强化人口向城镇轴和都市圈集聚,以大城市带动区域发展以人口就地转移为主,建成城乡一体化城市带引导人口本地城镇化,提升融入长三角核心地区的能力解析解析结合题干材料及问题,很易作答

7、。解析答案 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考点二考点二知识整合受地区产业基础和市场腹地等条件的限制,珠江三角洲地区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下降,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后劲不足;加之缺乏合理的规划与管理,该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出现了一系列问题生态环境日趋恶化l 大气污染加剧,成为全国酸雨中心l 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l 噪声扰民l 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l 森林减少,水土流失日趋严重l 交通拥挤产业升级面临困境l 产业基础、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均落后于长三角l 投资由追求降低成本转为扩大市场l 南岭阻隔,国内腹地较小城市建设相对落后l人口和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城市规模急剧膨胀l规划、建设、管理滞后,城市规模结构不合

8、理,城中村普遍l城市间缺乏分工合作十年磨一件范国雄(新浪微博:爱弄PPT的老范)高中地理课件/第三代电话:15986495527 QQ:1476360113建立山水城市生态模式寻求最佳状态的城市规模扩张模式高效合理的产业结构模式解题探究题组一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影响鬼城是指因资源枯竭而被废弃的城市, 属于地理学名词。在我国,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出现了城区人口与建成区面积比值(鬼城指数)低于0.5的新城、新区,这些新城、新区居住人口少,也被形象地称为“鬼城”。据此完成12题。1.关于鬼城(地理学名词)形成的原因,不正确的是()A.产业结构过于单一 B.严重依赖资源开发C.城市环境污染加剧 D.片面

9、追求经济发展解析解析材料中出现资源枯竭而被废弃,说明鬼城的形成和产业结构过于单一,片面追逐眼前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关,因此,A、B、D项是正确原因,而C项材料中未涉及,故选C。C解析答案2.鬼城指数越低,反映了()A.逆城市化现象更加明显B.虚假城市化越明显C.城市土地扩张相对过快D.城市人口规模越大解析解析鬼城指数为城区人口与建成区面积比值,因此指数变低,要么城区人口变少,要么建成区面积扩大,而根据题中“这些新城、新区居住人口少”,可知C正确。城市建成区在扩大,说明城市化进程快,不能代表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虚假城市化的表现是城市化水平(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主要标志)虚高。C解析答案题组二区域

10、工业化与城市化的问题与对策(2012江苏地理)我国东南沿海某市原为农产品和部分轻工业原料生产基地,1990年开始积极吸引外资,调整产业结构,建立起以化工、机械、纺织、电子、服装等为主的工业体系。下图是该市“19902010年产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回答34题。3.19902010年,该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A.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下降B.第二产业始终占主导地位C.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最大D.产业结构趋于优化解析答案解析解析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对统计数据进行定量的分析和比较。第3题,读图中的数据可知,第一产业在1998年略有回升,并没有持续快速下降;第二产业在1990年时并不占主导,但在目前以第二

11、产业占主导,比重最大。从产业结构的变化看,第三产业的比重在不断上升,第一产业的比重在下降,并且所占的比重变小,这些都说明产业结构在逐渐优化。答案答案D4.促进该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的措施是()逐渐将纺织、服装企业向内地转移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大量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加快发展第三产业A. B. C. D.解析答案解析解析从目前产业结构看,促进该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就是要继续增大第三产业的比重,因此应把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转移出去,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而大量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是不现实的,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也只是在优化第一产业结构。答案答案B5.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东莞作为珠

12、江三角洲一个现代制造业名城,现有二万多家外资企业和国内工业企业,拥有加工各种类型、各种层次工业产品的强大生产能力。世界上相当多数的工业产品在东莞进行加工。材料二2010年东莞市第二产业产值构成图(亿元)。材料三东莞市1978年城镇化率为16.5%,2007年上升到85.2%,而该年第二、三产业就业劳动者比例达96.2%。(1)说明东莞市第二产业结构构成特点,并分析该构成特点的成因。答案答案特点:以电子装配、纺织服装等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少。原因:有大量廉价劳动力;土地租金低;政策扶持;地理位置优越;著名的侨乡;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答案(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东莞快速

13、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并就东莞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答案答案不利影响:城市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等)加剧;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影响水循环,使水质、水量和地下水的运动发生变化;出现城市“热岛”现象等。建议: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加强与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其他城市的分工与协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大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加强城市建设,完善交通、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外来人口的管理;加强城市的规划与管理,建设生态城市等。答案方法技巧方法技巧产业结构示意图的判读产业结构示意图主要反映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体现了一

14、个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各产业的变化,一般有柱状图、曲线图和饼状图,主要考查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及对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本题组中的第35题都是采用产业结构示意图来考查问题,这类结构图判读一般也分三步进行:第一步,看坐标、看图例。第34题图中,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三大产业比重。第二步,读比重,析变化。图中第一产业比重1990年最大,以后逐渐减少,第二产业次之,但比重逐渐增大,第三产业比重最小,以后缓慢增加。其核心是比较区域三大产业比重,先看增加还是减少,结合数据变化,观察变化的速度;再分析主要产业内部的变化。第三步,抓主导,究规律。抓住主导产业,探究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规律及原因,判断区域

15、经济发展水平、发展阶段和发展方向。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1990年以第一产业为主导,目前变为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第三产业稳定上升,第一产业比重很小,说明工业化、城市化速度较快,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练出高分下表为辽宁省与广东省不同年份城市人口比重比较表。分析完成12题。 1965年1990年2000年2011年辽宁省34.1%50.6%54.2%63.3%广东省17.6%23.6%55.1%66.2%模拟题组模拟题组1.两省城市化进程差异明显,主要原因有()辽宁省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主要得益于矿产资源的开发在1990年2000年间辽宁省城市化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是缺乏国家政策支持广东省起步晚是由于气候条

16、件优越、农业发达,制约了城市化的发展广东省后来居上主要得益于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A. B. C. D.解析解析辽宁省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主要得益于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广东省起步晚,主要受国家发展政策的制约。D模拟题组模拟题组解析答案2.两省城市化要进一步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是()A.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足B.基础设施落后C.严格的户籍制度D.区域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升级解析解析为促进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升级,提高第三产业比重。D模拟题组模拟题组解析答案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水平较高,但也存在问题。据此完成34题。3.下列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

17、主要问题是()A.环境污染严重 B.人口出现负增长C.农业用地急剧减少 D.产业布局不合理解析解析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人口增加,人口增长不存在负增长问题。B模拟题组模拟题组解析答案4.珠江三角洲地区许多沿海城镇大搞基础设施建设,这样做可能导致的现象是()重复建设造成财力、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发展地区优势可能造成沿海生态环境的破坏A. B. C. D.解析解析沿海地区许多城镇大搞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必然会带来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也可能对沿海生态环境带来影响。D模拟题组模拟题组解析答案在广州、佛山两市政府负责人签署的广州市、佛山市同城化建设合作框架

18、协议中提出,广佛两地要在产业协作、城市规划、交通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这四个领域率先尝试同城化。据此完成56题。模拟题组模拟题组5.广佛同城化对下列哪些方面影响较大()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地域结构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广州和佛山的城市用地规模广州和佛山之间的经济联系A. B. C. D.解析解析广佛同城化对区域内的城市化水平和城市用地规模影响不大,但对城市地域结构、城市产业布局等的影响显著,同时也会使地区间的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D模拟题组模拟题组解析答案6.广佛同城化后,其GDP总量直逼上海,但与上海相比,广佛的不足之处有()产业体系不够完善,工业门类不全,轻工业发达、重工业薄弱人才资源不够丰

19、富,科技与教育力量相对不足工业用水、电、土地价格和劳动力成本在不断降低 经济辐射能力强,使经济腹地扩大A. B. C. D.解析解析广佛同城化会促使生产成本下降、经济腹地扩大,这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是非常有利的。A模拟题组模拟题组解析答案下图是“我国四个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典型模式”。据此完成78题。模拟题组模拟题组7.四个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共同特点是()A.外来资金支持城市化 B.工业化带动城市化C.政府投资促进城市化 D.人口迁移导致城市化解析解析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四个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共同特点是工业化带动城市化。B模拟题组模拟题组解析答案8.以上四个地区城市化过程中都会出现的问题是()A.资源短

20、缺 B.劳动力短缺C.环境质量下降 D.农产品供应不足解析解析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在工业化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是环境质量下降。C模拟题组模拟题组解析答案近年来,苏州市沿江地带形成以冶金、能源、纺织、化工、粮油等基础产业为主的产业群体。右图中、示意苏州市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走廊。完成910题。模拟题组模拟题组9.与、走廊相比,走廊发展的有利条件是()A.当地市场广阔 B.水运便利C.科技实力强 D.原有工业基础雄厚解析解析从走廊的位置可看出,其有别于、走廊的有利条件是临长江,故水运便利。B模拟题组模拟题组解析答案10.促进走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A.建设具有功能结构趋同的城市群B.进一步

21、推进原有单一的重化工业发展C.加强重化工业与港口工业的新技术应用, 促进产业升级D.依托当地的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冶金 与能源等产业模拟题组模拟题组解析答案解析解析功能结构趋同的城市群,不能有效地合作互补,易发生不良竞争,单一的重化工业,耗能多,污染严重,也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可排除A、B。苏州当地缺乏矿产资源,不适合大力发展冶金与能源等产业。加强原有重化工业和港口工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答案答案C模拟题组模拟题组(2013安徽文综)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完成1112题。高考题组高考题组11.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22、表现在()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解析解析“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从事第二、三产业(非农产业)的人口增加。D高考题组高考题组解析答案12.为增强工业对就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近期安徽省中小城市可以着力发展()A.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工业B.技术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工业C.动力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工业D.原料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工业解析解析工业带动就业需要发展劳动力导向型的产业,工业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发展原料导向型的产业。A高考题组高考题

23、组解析答案13.(2013浙江文综)2013年1月17日,国务院批复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舟山群岛新区成为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题。高考题组高考题组图1为“舟山群岛新区物流和旅游规划略图”。图2为“舟山市2007年和2010年三次产业就业构成图”。高考题组高考题组说出20072010年舟山市第二、三产业就业构成的变化特点,并说明其对推动城市化作用的差异。解析解析变化特点可从第二、三产业比重大小分析。与2007年相比,2010年第二产业就业比重降低,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升高。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升高推动了当地城市化发展。答案答案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就业比

24、重上升。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增加较少,对城市化发展推动作用较小;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增加较多,对城市化发展推动作用较大。高考题组高考题组解析答案14.(2014江苏地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2011年我国明确提出:“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高考题组高考题组材料二图1为“长三角城市分布图”,图2为“长三角地区苏州、嘉兴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图”。下表为“我国长三角城市群与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人口、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对比”。高考题组高考题组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大西洋沿岸城市群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重(%)1.01.5人口占全国总人口

25、的比重(%)820城市化水平(%)6890GDP占全国比重(%)1820高考题组高考题组(1)分析两大城市群的共同特征。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大西洋沿岸城市群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重(%)1.01.5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820城市化水平(%)6890高考题组高考题组解析答案解析解析解答该题要结合图1、表以及城市等级体系的相关知识,进行对比分析。答案答案人口密度大;城市化水平高;城市数量多;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等级体系完整。高考题组高考题组(2)在长三角城市群产业分工协作方面,首位城市应重点发展下列哪三个产业?_、_、_。(填写序号)国际金融机械制造服装制造石油化工文化创意进出口贸易解析解析

26、长三角城市群首位城市为上海,其经济发达,科技先进,且位于沿海,故适宜重点发展国际金融、文化创意和进出口贸易等。高考题组高考题组解析答案(3)苏州和嘉兴与首位城市距离相近,自然条件与农业基础相似,分析两城市经济发展的差异及形成原因。高考题组高考题组解析答案解析解析回答该题,一是要结合图2,注意两城市经济发展的差异,从速度和水平两个方面入手;二是要注意结合图1、图2中的图例。答案答案苏州发展速度快于嘉兴;苏州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嘉兴。产业发展政策;产业基础;与周边城市联系;交通条件(通达性)。高考题组高考题组(4)为把长三角城市群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需采取的措施是_。解析解析城市群的建设

27、问题,一是要结合区域城市化与工业化的相关知识,二是要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城市群的发展经验。加强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完善与加强交通及信息网络;减少行政壁垒;提高区域城市化水平;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活动高考题组高考题组解析答案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非农产业向城市的集中人口向城市的集中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解题探究材料二图1是“2011年江苏城镇化水平分布和空间结构规划示意图”,图2是“江苏不同地区城镇化水平变化图”。生态环境日趋恶化l 大气污染加剧,成为全国酸雨中心l 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l 噪声扰民l 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l 森林减少,水土流失日趋严重l 交通拥挤产业升级面临困境l 产业

28、基础、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均落后于长三角l 投资由追求降低成本转为扩大市场l 南岭阻隔,国内腹地较小城市建设相对落后l人口和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城市规模急剧膨胀l规划、建设、管理滞后,城市规模结构不合理,城中村普遍l城市间缺乏分工合作题组二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问题与对策(2012江苏地理)我国东南沿海某市原为农产品和部分轻工业原料生产基地,1990年开始积极吸引外资,调整产业结构,建立起以化工、机械、纺织、电子、服装等为主的工业体系。下图是该市“19902010年产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回答34题。11.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解析解析“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从事第二、三产业(非农产业)的人口增加。D高考题组高考题组解析答案(2)在长三角城市群产业分工协作方面,首位城市应重点发展下列哪三个产业?_、_、_。(填写序号)国际金融机械制造服装制造石油化工文化创意进出口贸易解析解析长三角城市群首位城市为上海,其经济发达,科技先进,且位于沿海,故适宜重点发展国际金融、文化创意和进出口贸易等。高考题组高考题组解析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