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体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72922643 上传时间:2022-04-10 格式:DOC 页数:71 大小:25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激发学生体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激发学生体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激发学生体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资源描述:

《激发学生体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激发学生体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7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激发学生体验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体验”是语文新课标中使用频率很高的词汇,先后出现了18次,它像一条线索贯穿在整个课程标准中,无论是从课程的基本理念到课程的目标,还是从教学建议到评价建议都体现了体验的取向,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体验显得非常重要。什么是体验呢?从哲学上看,体验是人的存在方式,是主体对生命意义的把握,它具有本体论的意义。从心理学上看,体验是与主体的情感、意志、想象、回忆、直觉等心理功能紧密结合在一起。它一般把体验看成情感的生发剂或主要成分之一。在教育学领域内,目前对“体验”较公认的界定是:体验是一个过程,是主体内在的、历时性的知、情、意、行的亲历、体认与验证。它包括认知和

2、情感上的双重认同,也就是说,体验中既有认知的成分,又有情感的因素,是二者相互交融的一种状态;它以情感活动为显著特征和核心,因而一般被称为“情感体验”,它与认知相伴且以认知为基础,因此,我们在注重体验的同时,也绝不能忽略认知。从语文教学的角度来看,“体验”主要是指对言语艺术以及渗透于其中的思想感情的亲历、感受和领悟。它以文本为中介,引发学生对文本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的体味或对自己生活经历的反思,从而获得对文本和内涵及自我人生的一种感受和领悟,它是对文本渗透的生命意义的一种把握,是一种参透事理,心明眼亮的心理状态。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充分感受语言的魅力,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呢?一、在

3、亲身经历中激发体验。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引导学生在具体的生活环境中学语文较之语言描述会使主体受到更直接、更亲切、更强烈的刺激,由此引发的体验更真切、更鲜活。钱梦龙老师曾在公园里教苏州园林,让学生一边读文一边欣赏,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另外,对于刮风下雨这些自然现象,学生往往保持着兴趣,那么亲临其境时何不在课堂上大做文章,如让学生回忆有关风、雨、雪的成语、诗词佳句、典故或即兴来个口头作文,一堂生动有趣的欣赏课便开始了。朱熹曾说过:“读书要切已体验,不只作文字看。”所谓“切已体验”,就是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体验。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在具体的生活环境中学语文,

4、是语文教学生活化的体现。语文教学很有必要鼓励组织、引导学生在课外、校外的实践中进行原汁原味的体验活动,要鼓励和引导学生抱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做生活的有心人,而且还要他们将日常生活中的体验和感情以“体验日记”“感悟作文”等形式有意识地归纳和积累,形成足够的体验贮备。学生的直接生活与间接生活感受丰硕了,富有了,在文中的经典与细微处才会有独到的发现和体会,才能滋生出新的知识与经验,这才能更好更准确地掌握与文本对话的主动权。二、在创设的情境中激发体验。“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学生只有深入到作品内部,才能领悟到其中的情感和思想,否则就难以感受到作品的美,更谈不上对作品深刻地体验、透彻地认识和理解。

5、因此,语文教学要运用多种途径创设情境,激起某种体验。教学情境的设置,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一般有:运用实物演示情境,借助图画再现情境,借助蒙太奇联想情境,巧用电教媒体表现情境,运用语言美化情境。此外,角色扮演或课本剧都可展现多层次、多形态的情感场。情境创设应以“文章情”为基调,以“教师情”引发“学生情”,进而产生和谐的教学共鸣。文章情、教师情、学生情“三情”结合,在教学情感“黄金三角洲”内,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知情并茂,弹奏优美的教学乐章。讲授周总理,你在哪里,上课时讲桌上铺着洁白的桌布,摆上一瓶淡雅的花,轻放低沉的哀乐,插播十里长街送总理的画面,配乐朗读,运用简笔画,通过那催人泪下的哀乐、形

6、象生动地画面、声情并茂的朗读,简洁直观的简笔画,把学生带入深情的缅怀中,使诗中所描绘的景与物、人与事,所倾吐的情和意,所阐发的哲理,叩击学生的心灵,引起共鸣。三、在朗读中激发学生体验。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加深体验和感悟”,可见,朗读是一种极好的自我情感体验的方法。朗读应遵循“披文入情,沿坡讨源”的路子。通过对文字的“触摸”,直接感受作品中的生活气息,能将读者与文本直接沟通起来,而且,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美读”,能营造一种情感氛围,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对文章的体验、感受必然会油然而生。朱自清的冬天一文有这样一个细节:“父亲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

7、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这一细节真实感人地写出父亲对子女的疼爱,以及子女对父亲的感激。抓住这一点,让学生读一读,品一品,也许会沟起他们类似细节的回忆、联想和感悟爸爸妈妈经常给我们夹菜,我们居然还不领情,认为这是很平常的,有时甚至埋怨父母:“烦不烦呀?”我们和朱自清相比真是差远了。这种教学效果,来源于学生读出了和自己思想感情相通的东西,触动了其心灵,引起了强烈的共鸣,从而真正地“读出了自己”。四、在静默涵泳中激发体验。宋儒理学大师陆九渊说:“读书切忌在慌忙,涵泳功夫兴味长。”除了朗读外,学语文的一个重要方法是默读,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在默读中用心去悟、去贴

8、近、融合、揣摩、感悟文本。默读中的静谧恰恰是动态的生成过程。“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只有在这种静读中,学生的思维才能自由辐射,想像才能自由放飞,个性解读才能生成,我们所期待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才不是一句空话。试想,看电影时,众人在默默观看中,或会心微笑,或潸然泪下,或心潮澎湃,这种种体验,难道不是静谧中的自主静读之美吗?同样,语文教学也需要给学生“独处宁静”的时空,让他们凝视课文,他们才能让语言符号“幻化为生动新奇的形象”,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进入文本的内在天地。因此,教学中教师不能急于求成,要有足够的耐心,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给学生反复品味课文的时间。五、在设身处地、换位思

9、考中激发体验。言语作品表达的“意”有时是学生所不熟悉的,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尽量调动、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适当介绍作品的背景知识以及作者的人生经历,以引导学生进行角色转换,以作品中的人物或作者的身份进入文本,由局外人转换为“局内人”,从而完成作品中人物或作者亲身“经历”的再体验。比如,讲授皇帝的新装时,引导学生进入作品当中,把自己当作品中的那个小孩,在根本不存在的“新装”面前,在老大臣、“诚实的官员”、皇帝本人、老百姓都不敢说真话的情况下,你是否敢揭穿这个骗局呢?学生结合文章的背景和自身的理解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再与文中的相关内容作对照,在由衷地赞叹那些位小孩勇敢无畏的同时,进一步

10、体会出作者巧妙的构思和作品神奇的童话色彩、现实意义。六、在对话交流中激发体验。阅读实质上是一种对话活动。阅读教学就是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来完成文本意义的建构。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见解往往是多元的,他们对课文的体验有时并不是一步到位的,开始时的体验有些模糊,甚至是错误的。交流这些体验,可以给课文阅读增添无穷的韵味。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发挥集体学习的优势,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从而带动更深层次的体验,开拓师生间的自由创造的空间。比如,学习白毛女,在杨白劳是否应让喜儿嫁给黄世仁享清福这个问题上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意见。针对这一话题,教师组织学生辩论交流,并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杨

11、白劳让喜儿嫁给黄世仁就能享清福吗?维系人与人之间幸福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是什么?另外,享清福意味着不劳而获,不劳而获的人生又意味着什么?学生通过思辩和对话不仅能纠正错误的认知体验,而且产生了新的体验和认知,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歧视、剥削和压迫)是不可能迎来幸福美满生活的,因此享清福的假设是不能成立的,不劳而获的人生是寄生虫的人生,是自我人生价值的丧失,这既是可怜的,又是不道德的。当然,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体验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这里不可能一一穷尽。但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都必须抓纲务本,由“言”及“意”,以学生的生活积累为基础,善于把握多样化的生活体验目标,对文本或活动的价值与意义作多方思考;对学

12、生繁杂的情感体验作大致的预期,要亲近学生,由深入学生的生活世界转向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教师要善于开展批判性的教学对话,使学生对自己的情感体验加以反思,从而帮助学生全面清晰地增强自审自省的意识,并引发人文关怀。那种不考虑学生生活体验的特殊性与差异性,盲目地在课堂上营造体验情境,并且没有引导学生自我体验展开对话,使语文教学脱离生活体验的本来意义,或者对学生有失偏颇甚至于悖于伦理道理的观念缺少理性分析和疏导,使学生处于放任自流状态的,对语文教学都是有害的。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教学行为武汉市新洲区张店中学 胡志峰(430421)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范围中得以实验当中,从实践经验上来看,教

13、师本身的素养能否与课程改革同步,从根本上决定了课程改革的成败。教师在迎接这一轮课改挑战时,除了要认真解读、领悟新课程体系中蕴含的思想,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接受各类教师培训外,还应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积极转变观念,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一、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素养的全面提高上个世纪的教学所走过的路,大体是“知识本位智力本位人本位”这样的发展轨迹。当今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

14、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劳的和谐发展。”我们的教学再也不能单纯以传授知识为目的。除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要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另外还要求让每个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优良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真正把学生当作是与自己平等的个体,尊重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自信,尊重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特长,理解学生的心理,解决学生的困难,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促

15、进学生的进步,客观公证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提高。二、从统一化教学模式转向个性化教学模式我们教学长期以来,遵循着“时代背景打头阵,识字解词正正音,划分段落找中心,写作特点几条筋,测试训练仍担心,熟能生巧一本经”;还有“考试用一把尺子,评价用一种标准”。这已成为现行教育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它不符合学生实际,压抑学生个性和创造性,导致语文课堂“死气沉沉”,学生昏昏入睡,对语文学科失去兴趣,课堂效率极其低下。正如世界上寻不见完全雷同的一对树叶一样,人海茫茫,教海无边,我们既找不到两个完全相似的学生,也不会找到能适合任何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性格,自己的

16、意愿,自己的知识基础,自己的行动规律。正如每个人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物质营养一样,每个学生也只能用自己的头脑汲取精神营养。我们教学必须充分尊重每个学生,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学习的积极性,突出他们学习和教育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教师要从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走向课堂活动的参与者;教师要从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走向学习的引导者;要从问题只求唯一答案,学生学习以再现和模仿为主走向开放的、多元的主动搜集获取多种答案;是要从“授生以鱼”走向“供以池水,授之以渔”的教学;要从教师权威走向教师多元互动。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开发每个学生的个性才能,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的个性才能充分发挥的领域和生长点。我们的语文课堂积弊才

17、得以革除,方能彰显学生个性。三、从教科书的被动执行者转化为新知识的创造者多年来,学校教学一直是分科进行的,不少教师把自己禁锢在学科壁垒之中,不再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即使是所学科,仅仅是教材中涉及的则毫不放过,必定讲清讲透,唯恐学生没掌握,但教材中未提到的则很少过问,以免喧宾夺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的是课程计划的忠实执行者。显然,这是远远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求的。新课程富于开放性和弹性,能够根据需要不断调节,更新发展。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把语文教材的选择权、自主权、使用权交给师生:对学生感兴趣的文章,就让他们去精读;对他们不感兴趣的文章,就让他们去粗读或者略读甚至不读;对语文课本中的有

18、关内容,教师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适当的调整或重组。同时,生活处处皆学问,社会时时有新知。我们教师应开放自己的视野,开放到社会,开放到生活,开放到大千世界之中感受底蕴深厚的社会生活,走进瞬间万变的信息时代,把社会热点、生活感受、时代脉膊、制度利弊当作语文教育的内容和材料。此外,我们还要争取把课堂与社会、课本与生活联系上,努力构建校内与校外沟通,课内与课外联动,课本与学习融能,教学与实践互动的语文教育体系,使“教科书”多样化、特色化、真实化、鲜活化,使学生在更为广阔更为丰富的空间是学好语文,用好语文,拓宽视野,丰富知识,砥砺能力。基础教育改革是一个不断发展,永不停歇的过程,这就需要转换自身教

19、学行为,做一位不断学习,不断更新,不断创造,不断反思的实践者,当一名积极进取、永远向前、敢于尝试、不断总结的行进者。构建和谐的语文教学之管见佛山市高明区沧江中学语文科组 何启宁 摘要“新课标”要求构建和谐的语文教学模式,努力使语文教学过程实现教学与学习、教师与学生、学生的认知与情感、学生的基础知识与探究能力、个体与群体等的全面和谐地发展。本文对新课程下实现和谐语文教学的途径进行了探讨。关键词新课程语文和谐教学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

20、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新课标”要求构建和谐的语文教学模式,努力使语文教学过程实现教学与学习、教师与学生、学生的认知与情感、学生的基础知识与探究能力、个体与群体等的全面和谐地发展。要实现新课程下的和谐语文教学,应做到三个方面:一、语文教师的角色要有新定位在新课标下,和谐语文教学需要教师实现角色的新定位。教师是学生平等的对话者和导师。“新课标”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教学要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教学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式转向探究性学习、自主合作学习。这就需要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充当学生的知识引路者,启发他们,帮助他们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仅仅帮他们找到问题的答案。由“权

21、威”向“平等中的首席”的转变。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过去的“讲堂”变为真正的“学堂”,学生在此学会如何通过自身努力去解决问题,去发现问题,去发现真理,学会自己找路、走路。在课堂教与学的过程中,完成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的多向交流。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不仅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掌握了读书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注重了人文内涵,有了价值观的熏陶。由“独裁型”向“民主型”的转变。当代的中学生知识面广,个性突出,我们应顺应时代与学生的特点,做一名民主型的教师,努力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在师生人格完全平等的基础上开展富于爱心的交流,并通过和谐的师生关系

22、促进学生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只有宽容,才能有教育,才能有更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促进学生创造性地发展。“新课标”为老师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一切为了学生”,这将是老师心中为之奋斗的目标,赋予学生自由,也将是老师教学中的唯一规范。和谐教学,将令老师与学生在教学共同成长,并使学生在学习中既获得知识又得到个性的培养与健康发展。二、教学过程要走向自主和开放自主意识是学生对自己在主客体关系中独立自主的主体地位主体身份的自觉认知,它体现为主体地位上的自立,主体权力的自决和主体精神行动上的自由,体现为不断进取创新的意识。因此,在“新课标”下,开展和谐在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以已有的知识经验

23、为基础,在教师创设最佳认知活动的条件下,积极自主能动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自身情感体验去实现知识的再创造,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自主探索、自我评价、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具体要求:1、创设最佳情境,让学生乐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营造创新氛围的前提,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建立一种平等、信任、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根据学生实际和年龄特征、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唤醒他们思维的能动性,从而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2、积极评价,提供成功体验,让学生乐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4、老师要善于捕捉学生星星点点的智慧火花,不失时机地给予积极评价,使学生时时有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感受到思维劳动本身的乐趣。教师在提出表扬时,不仅要充分体现语言情感性,还应伴有赏识的表情手势等体态语言,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一份成功的自豪感和愉悦情感。对于一些只停留于知识表层,较肤浅甚至有些幼稚的分析,教师也千万不能有丝毫不悦的表示,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动作和一闪即逝的眼神,以保护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而当学生产生不同意见时,教师要延迟判断,使学生产生更多的想法,增强表达自己想法的愿望,避免学生刚刚萌发出的创造性念头受到抑制。要提供心理安全环境,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勇于发现自我,表现自我,逐渐形成独立思考

25、能力和强烈的问题意识。3、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地、创造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科学的结论,更重要的是掌握获得这种结论的途径和方法,使学生养成独立思维的习惯,发展创造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凡是学生能够自主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代替,学生能够自己思考的问题,教师决不暗示,让学生自主、创新学习。三、教学评价要实现灵活多样化传统的语文学习评价,常常以书面试卷检测来体现,内容上侧重知识的积累和模仿性的应用。这种评价注重知识的积累,忽略了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问题的结果,忽略解题的过程,形式单一,内容呆板,不适应“新课标”背景下的和谐语文教学的要求。开展和谐语文学习评价,必须从学生语文

26、素质的发展出发,把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在积极正面的评价中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并在良好的情感体验中,激励自己不断创新,走向成功。应做到:以激励为主,坚持正面评价。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智慧的火花,对学习主动、有创新精神的学生,要及时表扬鼓励。让他们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激发其他同学的学习热情。学生的回答,只要有一点道理,就要给予充分肯定。同时,避免学生偶然的失误而引起的评价失真,挫伤学习的积极性,不能以一二次的评价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定位。评价方法手段的多样化。中学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规律,因此在学习评价的手段上可以灵活操作。如内容上可以是平时的、期终的、单项的、综合的、课内的、课外的;形式

27、上可以是口试、笔试、操作、展示等等;评价结果表述上,可以是定量的分数、积分、定性的等级评语等等。评价标准的多元化。语文能力是一个综合系统的概念,若只从某一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往往会产生评价失真,如果能从知识掌握、实践能力、思维品质、记忆品质、创造性思维、学习情感、阅读能力、合作能力、听说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就能够较全面、准确、公正地评价学生。在新课程下,要开展和谐的中学语文教学,就需要从教师的角色转型、教学过程的自主和开放、教学评价的灵活多样化入手,进行语文教学模式的重构,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怎样巧妙地开展好课前三分钟活动教师:孙应萍巧妙地利用课前三分钟,可作为改进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学习

28、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突破口。一般来说,课前预备铃一响,学生应该迅速回到课堂上并做好下一节课的准备工作,但恰恰相反,他们总是对课间情有独钟,表现的是依依不舍,甚至有些同学还沉浸在其中,乐不思蜀。如果我们教师一上课就一成不变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请大家打开课本x x页“那么,课堂就难免会出现“言者谆谆,听者藐藐”的情形。要想在极短的时间内把学生拉回课堂还是比较困难的,而课前语文活动却可以使他们的注意力很快地转移到语文学习上来,同时也能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另外,通过这项活动,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那么,要怎样才能开展好这项活动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老

29、师应当给学生充足的信心和勇气。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老师要给学生充分的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并明确要求学生:态度自然大方,声音响亮,表达清楚。而且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人人都必须参与,无一例外。学生既知没有退路,也就不得不勇往直前了。第二,课前三分钟的活动内容和形式要多种多样,丰富多彩。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兴趣,才能获得意料中的效果。我最初确定的形式便是演讲,刚开始,他们很是兴奋,积极性也很高,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这精彩一刻,他们在课前都竭尽所能,想在同学们面前好好表现一下,虽然刚开始我心里并不认可他们的表现,上台后表情的不自然,语言的吞

30、吞吐吐,声音也是低如蚊虫,总不能尽如我意,于是我甚至怀疑他们是否尽力,我的这种方法是否有效,可是后来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得知,他们是如何为这次的表现废寝忘食,又是如何的拉住同学,一遍遍地操练,甚至于已经达到脱口而出的地步,却在台上大脑一片空白,下台后很是失落,感慨万千。经过长期的练习,慢慢的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有了较明显的提高,也极大地丰富了学生课外语文生活,培养了他们收集归纳材料的能力,还锻炼了胆量,增强了自信,的确也涌现了很多好的作品。后来,我又确定可以讲故事、说笑话、猜谜语、朗诵、说新闻、介绍一段自己摘抄的名言警句、读一篇自己的日记或练笔、课外走上社会纠正不规范的广告招牌等等。这样一来,形式

31、丰富了,学生的兴趣自然就浓厚了。他们内心深处最需要的是理解,是表达交流,是表现自我的机会,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口语水平,而且养成了学生收集课外资料的习惯,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它可以调节学生的心理环境,尽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可以改变传统教学的沉闷死板,给学生以新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增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投入学习;可以增长知识、拓宽视野、陶冶情操、提高能力发展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第三,教师必须十分尊重学生的积极性,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氛围。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生命即是一种强大有力、不可战胜的财富,同时也是一种脆弱的往往无助的,极易损伤的珍品,有时候会出现这种

32、情况,只消一句冷酷无情的话,一个漠不关心的眼光,就足以扯断一根纤细的生命线。”“在课堂,对学生的教育中也就是以一个人的心灵去精细的接触另一个人的心灵的工作”。教师是一份良心工作,没有人会时时监督着你,告诉你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但是面对学生那一双双渴求的眼睛,我们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说什么。 在学生的活动中,我总是赋予他们以充分的尊重,无论他们怎么表现,我从不打断,鼓励他们大胆地发表自己地见解。记得有一次,一位一直是落落大方,敢说敢为的女同学却扭扭捏捏地攥着稿子,神情很不自然地走上讲台。“我天我给大家演讲的题目是朦胧的爱”话音还没落,同学们就十分敏感地大笑了起来,而这位女同学的脸在他们的笑声中

33、更红了,有点不敢念了,用稿子遮着脸。我当时制止了同学们,鼓励她念下去。但内容并不像同学们想像中的那样。她写的是她表姐上初一、初二的时候学习成绩很好,可是到初三时和班里的一位男同学谈恋爱,结果成绩一落千丈,初中没毕业就回家了,最后却嫁到了外省。前久,表姐由于在外省过不下去回来了,表姐说她很后悔当初谈恋爱,要她吸取教训,千万不要走错路,要认真的学习。读完这篇文章之后,我和同学们都给予了她热烈的掌声。我因利势导,让同学们进行了点评,为他们营造一个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去思考、理解、感悟、完善自我,起到了不错的效果。总之,课前三分钟可以调节学生的心理环境,尽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可以改变传统教学的沉闷死

34、板,给学生以新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增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投入学习;可以增长知识、拓宽视野、陶冶情操、提高能力发展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必须高度的重视和认真地开展好此项活动。浅谈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Crystalgirl20摘 要提高语文的课堂效率的关键在教师.教师能够提高自己的素质,课堂的效率就能提高;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素质,不仅要备好课,还要备好学生。关键词课堂效率;备课,备学生 内 容语文不仅是一门有活力的基础工具学科,而且是教与学双向性很强的学科。因为它有这样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要想向40分钟课堂要效率,就必须要考虑到教与学

35、两方面的因素,不仅要备好课,还要备好学生。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首先从备书本、备教材谈起。备好教材是搞好教学的基础,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要想备好课最基本的要求是:明确教学目标,掌握课文重点,把握教学难点。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明确教学的重点是什么,就可以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当详则详,当略则略,主次分明。抓住课文的难点,教学设计的形式,问题的处理方式才不会单一,语文的课堂才会丰富有趣,才会是一个完美的知识殿堂。需要提出的是,在处理语文的讲读和自读课文上我们的老师可能要走误区,认为

36、讲读该详讲,而自读就该略讲,甚至不讲。而我在教授讲读课文的时候,就觉得讲读课文有很大的空间值得我去挖掘。如在教生命生命这一课,我把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作为情感目标。在课文中怎样的实现这一目标在这里我不赘述,我想说的是作者这一个人物还另有值得挖掘的地方。杏林子,是一个长期处于病痛的人,他只有小学的文化,因患类风湿性关节炎而全身关节百分之八十损坏的残障者,不但没有诅咒生命,反而洋溢着对生命的歌颂和热爱。她写作不辍,出版的书拥有广泛的读者。为了引发社会对残障者的关注,她成立了残障者社会福利基金会,不惜冒着生命危险上街请愿,为台湾的弱势群体谋福利。说到这里我想我们的老师应该有同感,我们找到了什么?找

37、到了一个可以写创新作文的好素材,通过挖掘作者,教学目标不仅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实现,在写作实践中我们还可以得到反馈,学生再写作文就不写霍金,不写张海迪,他写出来的东西会让你眼前一亮。教材是无限的空间,可以挖掘的、为我所用的资源都可以成为我们的宝藏,成为我们创新课堂的宝石,成为我们学生开拓视野的媒介。教师要深入教材,走进教材并能走出教材,让语文课堂成为真正的大语文课堂。其次,我们谈如何备好学生。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备好的课能否为学生所接受,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检验的问题,因此,教师在备好教材的同时必须备好学生。第一,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做到因材施教。学生的知识水平及接受能力的差异是我

38、们必须接受的一个现实,如何认识及处理处理这个问题,也是我们成功的语文课堂的关键所在。如在上综合实践课口语交际练习的时候,我设计导语想用萧伯纳,因为他正是一个起先不会说话,不会表达的人,而经过百折不挠的练习,强迫自己给别人打电话甚至耳朵都磨坏了,终于成为了一个著名的演说家。这是一个十分恰当的例子,但是当我问到几个学生,你们了解萧伯纳吗?学生们问他是谁?我想这个导语不能用了。因为在学生对他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是不会引起学生们感情的共鸣的,就不能达不到预期效果的。而改用章子怡、周杰伦这些成功的的明星背后鲜为人知的坎坷经历,对于学生们来说更有说服力,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第二,把握提问艺术

39、,给学生成功的愉悦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如果有一种成功的情感体验反复多次,就会产生学习的愉悦感。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设法给学生以成功的满足。课堂提问,问题不宜过难或过易。问题太难,学生无从下手,可望而不可及,长此以往学生容易丧失信心和兴趣,影响课堂效率。问题过易,学生不用思考便能回答,不具挑战性,即使答对,也无成功感,同样也会影响课堂效率。因此,教师在设置问题、提出问题时要全面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不同难度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和保持浓厚的兴趣。另外,学生回答问题的答案可能多种多样,无论学生回答正确与否,教师都应对学生独

40、特的思维方式及时肯定,对学生能提出问题应以表扬,让学生体味教师赞赏的愉悦。学生有了成功感,就对自己有了信心和兴趣,也就更主动、更积极、更专心地学习语文,从而提高课堂效率。第三,教学要方式直观、灵活根据学生求知欲强、兴趣广泛,注意力能够集中,但持续时间不长,好动、急躁等身心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运用直观、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中掌握知识、接受教育,特别是多媒体课件,能够提供真实、生动、感人的素材,强烈地吸引学生,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活跃课堂气氛,是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一个好方法。现在,许多学校越来越重视运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也是当今教学的发展趋势。多媒体教学,带来了课堂教学

41、的直观性、生动性,它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得益彰,它使学生学习兴趣大增,有利于其掌握教学内容,特别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这也就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效率。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之我见语文是一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课程。那么为什么有些学生学了那么多年的语文,却到头来连一个句子也写不通?朗读能力也不强?语文教学的效率也不高呢?这一连串的问题,从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得到了答案,就是语感不强。如果不

42、重视语感教学、培养学生语感,就会使我们的语文教学陷入误区,效率不高。什么是语感呢?语感是对语言的一种直觉思维能力,是一种立体的感觉。即通过语言的表层意义迅速而准确地捕捉到语言的深层意义。语音准不准,用语当不当,句子是否通顺,语感强的人一听就听出来了,但这却是语感较为浅层的一面。语感敏锐者在听、读时,能迅速地捕捉到言外之意;在说、写时,能以丰富的语言准确地传递信息。语感是社会的一种丰富、全面而深刻的感觉。把语文教学和其他人文学科区分开来的是语感,正如美术教学和音乐教学同其他学科的区别分别在色彩感、线条感和乐感上一样。因此,对学生加强语感培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文章的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

43、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怎样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感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 体验生活,培养语感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单靠翻查字典,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只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滴积聚起来,积累得越多,了解越真切”。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敏锐的语感是和对生活敏锐的感受密切联系在一起。所以,要培养学生的语感,就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触到客观事物就养成思考的,光思考还不行,还应注意,将之用准确的语言表述出来。碰到好词好句,无论是书本上看到的,还是从人家口里听到的,都要仔细揣摩一番,考究一

44、番,长此以往,就可以提高对语言的敏感。二、 训练朗读,培养语感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语感的培养重在朗读训练,因此,诵读是培养语感的主要途径。如果朗读时仅是简单地将书本中的文字机械地、流畅地读出来,也就无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所以,要反复朗读,要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作者的感情之中去,将二者合为一体,学生会更容易体会文章的音韵美,引起感情上的共鸣,在潜移默化之中提高学生的语感。既然朗读是培养语感的主要途径,作为教师就应该加强训练学生朗读,用有效的方法去训练他们。1、 发挥教师朗读的示范作用学生喜欢也善于模仿,教师的范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让学生从教师的朗读示范中获取信息,感受文章的“内在美”。例如

45、教师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教师就应用你的范读去感染学生。教师范读时就应用轻柔、缓慢的语调去范读,用充满喜悦和希望的基调去读,让学生在教师范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涌起朗读的欲望。2、 注重朗读方式的多样化多样化的朗读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可以根据所读文章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朗读方式:感情特别强烈,很有感染力的文章,可以选择让全班齐读;对于那种感情稍含蓄的,教师可以放录音,让学生跟着磁带一起小声读;对于那种充满对话的文学作品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分角色朗读;也可表演,让学生去揣摩不同人物的心理活动,这对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也大有益处。3、 指导学生学会自由品读

46、何为自由读?即不受任何限制,自由支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读时去品味语言,享受其中的乐趣。在长期的教学中,我发现有些文章一定要读,但齐读又太长,学生的基础不一致,自由读就可解决了这一矛盾。尤其是文言文更要多读,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早自习,应提倡学生大声读,“口、心、耳、手、脑”五到,自己去品味语言,培养语感。三、 背诵积累,培养语感在中学语文教科书上选取了大量中外名篇,文章语言优美。对于这些文章,学生应该平时多揣摩文章语气、感情是如何变化的,借鉴文章精华。没有背诵,就没有积累;没有积累,就没有素材;没有素材难有语感沉淀。积累多了,便会有敏锐的语感,所以提倡多背诵,并且要讲究背诵的

47、方法,在“品”中去背,背多了,就可以信手拈来,运用自如。当然,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感的方法还有很多,例如揣摩句式变换,读写结合 总之,教师应因人而异,根据学生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培养其语感,学生也应根据教师指导,加强语感的培养,提高学习语文的效率。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点滴做法宗珊内容摘要:自学能力是受教育者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独立地获取新知识、技能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自学能力,有利于发展各门学科的自学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知识、能力、素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时代的要求、新课标的要求、课程的要求、也是学生自身能力的要求。如何培养学生在语文自读课文学习中的自学能力,主要有两

48、个方面:一、良好的习惯,是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关键;二、科学的方法,是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重点。关键词: 自学能力- 培养-点滴做法正文:自学能力就是受教育者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独立地获取新知识、技能的学习能力。叶圣陶先生认为:“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的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这里强调的就是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一、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1、时代的要求: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人类新知识、新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要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速度,就得不断吸收新知识,掌握新技术,这就要求我们培养出来的建设者具有独立学习的能力。2、新课标的要求:我们现在

49、使用的是新课程标准下新编的中学语文教材。新教材体现新课标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即教学中,学生是教授的主体,一切教育活动要围绕学生而展开。我认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实现教育观念转变的具体体现。3、课程的要求:如果我们把语文学习比作汪洋大海,那么现有的语文教学只是汇入其中的一条小河。语文教学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面对如此之多的知识,教师是不可能教得了,教得完的,只能靠学生自己今后进一步去学习。这就要求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学习、培养自学能力。 4、学生自身能力的要求: 初中阶段学生自主性意识崛起、学生研究性学习兴趣日浓。这时光凭老师讲解已远远无法满足学生认知能力的需求了,这就给我们的教学

50、活动提出了一个严峻而迫切的要求即怎么能让学生既“吃饱”又能保障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吃好”。我认为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可行办法。语文课的自学能力培养涉及到许多方面:从讲读课文到自读课文,从课堂教学到课后作业都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在此截取其中一个方面,重点谈谈自读课文学习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二、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一)、良好的习惯,是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关键: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

51、惯是促使学生自主、自觉、自我学习的动力,是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关键。那么在自读课文学习中需要培养怎样的学习习惯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1、 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战争中有句名言“不打无准备之战”。同样的,在学习中对课文的预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培养课前预习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更高效、更主动的学习课文内容,提高课堂学习兴趣与效率。 具体做法例如:教师可根据课堂内容布置具体的有针对性的预习习题,让学生独立的解决,并在课堂上共同探讨。例如现代文预习,主要要求学生预习生字词、相关的文学背景、文章内容以及主题思想;文言文预习则要求学生结合注释自行翻译课文、并总结文章中的重点实词、特殊虚词、特殊句式等。当然

52、,不是每篇课文都要像上面所列举的那样面面俱到,这还要根据不同的课文、不同的学生有所选择。2、 培养有目的地学习的习惯: 有个成语叫“有的放矢”,学习亦乎如此。有目标、有针对性的去学习,才能使得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强、听课效率提高,“事半功倍”。以前的教学中有一个“一课一得”的说法,就是通过一节课的学习而有一点收获。其实这和我们现在所说的课前预设有共同之处。在预习课文中,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预设一些围绕重点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而掌握重点。在自读课文学习中,这种地位就转换过来了,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然后通过课堂学习或自主或合作探究来解决疑问。这个过程就是有目的地学习。3、 培养勤翻工具书

53、的习惯: “字典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我在第一节课就传达给学生的一个学习观念。学生会不会使用工具书,有没有用工具书的习惯,关系到他们一生自学的效果和水平。因此,我把教学生使用工具书作为培养自学能力的一项基本训练。在教学中,是老师走在前面,还是学生走在前面,两者有着质的区别。有的同学在学习过程中经常问老师某字的读音、某词的含义,他们等待老师的告诉,而我常不告诉、更不允许他们凭主观去盲目猜测,而是鼓励他们借助工具书解决类似的问题。在坚持这样的引导下,效果也比较明显,学生遇到问题能积极主动的去查工具书,字典也成了他们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4、 培养积极参与、勤于动脑的习惯: 自读课文教学强调将课堂交

54、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角。这就要求学生能主动融入其中、充分发挥课堂主人公的地位。因此学生的勇于参与、乐于参与、积极参与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是教学过程能否进行下去的重要因素。所以我花了很多心思用于怎样引导学生勇于参与到课堂上来,并且让他们在自读课文学习中承担课堂“小主人”的重任,变被动为主动、消极为积极。同样的,学生积极参与自然就会勤于用脑,因为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比如:让学生推荐一篇课文里需要掌握的重点词语及解释;文章重点语段可以由学生自己去寻找,并将自己的理解与全班同学沟通,互相探讨、互助学习;我也试着让学生就课文内容自行表演,因为表演能激发学生的活动欲望、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

55、并帮助其对课文的理解,从而主动掌握课文内容、揣摩人物形象;我还大胆采用了体验情境的教学,在学习登上地球之巅这篇课文时,我觉得如果从旁观者的角度去学习,学生对于课文的认识不会很深刻,因为他们没有这样的经历。于是我让同学们采取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去学习,即:四个同学饰演文中四个主人公,其余同学饰记者,饰记者的同学需要根据课文内容提出相关的问题,而饰四个文中人物的同学就要非常熟悉课文,去应对相应的问题。课堂学习的结果相当的好,同学的提问比较精准、且与文章的中心联系较紧密,而四个文中人物的扮演者,不仅熟悉课文内容,还额外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从他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们已比较深刻的理解了文章的内容、人物的精神

56、。像这样创设一定情境,让学生去发挥学习主动性的方法,充分展示了学生自学的能力,也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与动力。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中,我始终坚持这样一个原则“一个都不能少”,即要求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不让一个同学做“看客”。而我校的小班化教学也能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5、培养学后总结的习惯:我们说学习一篇课文,不仅是解决这篇课文的问题,更主要的是能从这篇课文中学到方法,举一反三,从而能自学相同类型的文章。“方法是学习的钥匙”,这就需要学生能从课文中总结学习方法,用于以后的自学。所以在学习一些不同类型的文章时,我要求学生去自行总结在这篇文章中学到的方法,并归纳出来。通过长期练习,学生由刚开始只能

57、总结一两点表面内容,发展到能抓住文章的重点学习方法,且能从多方面进行总结。而当遇到类似的文章时,学生也能自觉的去运用已学的方法去尝试自学。(二)、科学的方法,是培养语文自学能力的重点:学习方法,是达到学习目标的途径和手段。运用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才能使学生真正具有独立自主的能力。因此科学的方法,是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重点。在上述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我在自读课文学习中,注意教给学生自学方法,以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1、 指导学生学会积累、运用语言。首先,学会理解、鉴赏语言。文章是由词、句、段这些基本的单位组成的

58、。语言是文章的表现形式。理解、鉴赏语言其实就是对妙词、美句、好段的理解与赏析。对于语言的理解,最重要一点是在具体语境中去理解,即在理解语句基本义的基础上,根据该语言在文章中的位置,联系上下文去分析,从而得出这个语句的具体义。对于语言的赏析,主要分鉴赏与分析:鉴赏是表层感知,即能鉴别怎样的语句是美句、好句;而分析是深层解剖,即能辨析出语言美在哪、好在何处。鉴赏语言只需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便能鉴别出来,就像一个人漂亮不漂亮,大多数人无须指点就能感觉出。同样,好的语言,对于经过六年语文学习的初中生来说,鉴赏出来也是易如反掌的。难的是分析,这需要一定的方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结构作用、感情色彩、语

59、言表现力等方面都可以入手分析。例如写景的美句,我指导学生从内容(语句内容)、修辞(修辞手法)、情感(作者情感)、作用(结构作用)四个方面去分析,学生掌握了方法只需要对号入座即可。其次,学会摘录,积累词句。理解并会鉴赏语言才能有意识、有目的去积累摘录,而积累的主要目的是正确运用语言。这几个环节是相互链接、缺一不可的。其中积累语言是十分重要的中间环节。在阅读各种文章的过程中,遇到好词、佳句、美段以及典故等,我都要求学生摘录下来。我在学生的预习作业中就明确要求学生每篇文章摘抄美句不少于三句。还有像自读的文言文预习,我也常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课的文言知识,如: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摘抄下来后,指导学生通

60、过读、背等方式积累。再次,运用语言,提升表达能力。运用语言是语言学习的最高层次。学生在课文学习中,积累了优美的词句,最终目的是运用到生活中去,即“学为己用”,将别人的转换成自己的。因此,我常常让他们做些语言表达的练习来提升其表达能力。比如:仿写练习就是非常简单、有效的方法。这在大多数课文中都可以尝试进行。小片段练习也是容易上手的。例如山中访友中,作者与山林中的自然景物对话,语言优美、饱含丰富的想象力。我就布置学生自选一个事物,发挥自己的想象与其对话,写成片段作文。写作练习是语言运用的综合训练,是比较难的、但是必需的。这种练习益少而精、有针对性、所选内容要利于学生发挥,也易于学生去积极表达。除此

61、之外,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也是不可或缺的。课前演讲就是一个省时又效果不错的方法。当然,内容可以多种多样。比如:我让学生每人推荐一篇文章,并说说推荐的理由。2、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步骤、理解文意。学会积累、运用语言只是语文学习的一个层面;理解文意、增加情感体验、达到审美享受是更高层面。而这一层面的领受是一个需要逐层深入、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刚开始的教学中,我常发现学生学习课文,往往东看一点,西看一点,没有顺序,缺乏条理性;或是看一遍就认为读懂了,不会逐步深入学习,因此教他们有步骤地学习就很重要。一篇课文,现在一般要求学生掌握三个维度的学习: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在学习中,我要求学生第一

62、遍通读文章,查字典解决不懂的生字生词;接着朗读或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写的是什么。即对文章整体“初步感知”;接下来再引导学生通过对重点语段的分析,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即对文章的部分进行了“精读分析”;然后再回过来统观全文,划分段落,总结中心思想,掌握表达形式上的特点。这又从“部分”回到了“整体”,从而形成了“整体部分整体”的学习过程。此外,当今语文学习比较强调的内容人文素养的培养也是不可缺少的。即引导学生从文章所传达的主要内涵中,联系自身经验,看看是否对自己学习与生活有所启发,使之得到情感上的升华,并逐渐培养起正确健康的人生观。按照这样的步骤学习,既使得“三个维度”的学习

63、统一融合了起来,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条理清晰、逐层深入的领受,真正达到理解文意、熏陶情感的目标。比如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这篇文章学习:学生第一遍阅读,解决了课内生字词,再读课文时,了解了文章写的是“一个星期天发生在福楼拜家,朋友聚会的事情”,这篇课文重点描写了几个人物的特点,因此接着我指导学生重点品读表现人物特点的语句,然后通过个体人物的特点,反观全文,归纳这些人物的共性特征,并总结文章在描写人物时用了哪些方法。最后从文章主要内涵中,看看能受到哪些启发来指导自身的学习生活。这篇课文可从这些人物的共性中看出作者传达给我们“热爱生活”的价值观。因为热爱生活,所以这些文学家都热爱文学。因此,我借机倡导学

64、生用一颗积极、热情的心去爱生活、爱人生,不要因为生活的艰难与挫折就放弃它。当然这些学习步骤,可以因课文不同而有所变化。当学生思维能力发展了,自学能力提高了,还可以变更或简化,但在打基础期间这样的学习是必要的。 3、指导学生对不同的课文用不同的方法学习。虽然现在的语文学习对于文体意识强调的比较少,但我纵观初中语文所选课文,大部分文章还是比较规范的文体,且文章后附录的文学常识中,也多次对阅读不同文体的文章提出了指导方法。因此我个人认为,有一定的文体意识对于课文的学习是益大于弊的。因为不同的文章,作者思路不同,表达方法不同,重点也就不同。当然,这些文体知识的讲授不是外加的,而是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教给

65、的。比如记叙性文章(包括记叙性散文、记叙性诗歌、小说),应把握好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文章情节及一系列的环境设置。例如学女娲造人,这篇文章的体裁是神话,因此首先教学生掌握神话的基本特点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手法,接着指导学生从神话特点入手学习文章的情节。学生懂得了这些,学习文章时就不会觉得无从下手了,反而能较好地理解文章的情节。又如秋天这首诗歌,我指导学生抓住诗歌的几个要素意象性、象征性、诗歌主旨、作者情感,从这几个角度去学习,就能基本把握住诗歌学习的重点,而不至于有所偏颇;抒情性散文,应侧重了解文章的行文线索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所谓“形散与神不散”的关系),比如教材中有不少像观舞记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