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化学教案先学后教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72921250 上传时间:2022-04-10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1.53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上化学教案先学后教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上化学教案先学后教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上化学教案先学后教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资源描述:

《上化学教案先学后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化学教案先学后教(5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絢丽多彩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与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2. 知道化学研究的对象。3. 了解化学的发展史。仪器的准备:1. 酒精灯 浓硫酸 玻璃棒 高锰酸钾2. 酒精溶液 火柴 棉手帕3. 酚酞溶液 浓氨水 脱脂棉 钟罩教学过程:导入:(教师以几个趣味实验导入,展示化学学科的神奇魅力,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渴望学习化学的情感)师:提起“春晚”,给人印象最深的莫过“魔术”表演,以其奇妙的变幻,无穷的魅力,让每一位观众惊叹不已,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完成几个魔术表演。1. (师)魔棒点灯 铁树开花 水能生火2. (师、生)烧不坏的手帕师:其

2、实,这并不是魔术,只是利用化学只是完成的几个化学实验,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会设计出许多有趣的实验,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绪言部分一、 板书课题:(方法:用酚酞试液写在滤纸上,喷氢氧化钠溶液显示)二、 展示目标: (投影显示)三、自学指导:(投影)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默读P1-P4内容,思考:1. 举例说明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间有着密切的关系。2.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3. 简述化学的发展史。 5分钟后,请同学回答上述问题。三、 先学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保证每位同学都集中精力学习。四、 后教1. 第1题,尽可能多的让学生举出例子(1)教材中图 (2)课桌、书本、饮料、房屋2. 第2题,注意

3、物质和物体间区别;化学学科与物理学科研究的对象有什么不同;学生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感到抽象。3. 第3题,学生对此题可能说不完整,教师注意归纳。六、再读课文,深入理解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化学的情感。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通过对日常生活现象和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2. 在关于物质性质的描述中,能够正确区分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引入:在我们生活的物质世界里,不仅存在着形形色色的物质,而且物质还在不断变化着,而这些变化有体现物质的某些性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题一

4、一、 板书课题: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二、 出示目标 (投影显示)三、 引导实验:师:观察下列实验,分析他们的变化有何区别?教师演示:纸张的撕碎和燃烧生:撕碎后还是纸,燃烧后,生成了别的物质师:像前者,我们称为物理变化,后者,我们称之为化学变化。那么什么叫做物理变化?什么叫做化学变化?二者间有什么本质区别呢?四、 出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默读P7的内容,理解并熟记什么叫物理变化?什么叫化学变化?3分钟后,会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五、 先学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六、 检查自学效果 检测题一:认真观察下列实验的操作过程和发生的现象,比较变化前和变化后的物质是否发生变化,判断分别属于何种变化。教师演

5、示 实验1-4生:1-1 变化前液态水,变化后为液态水1-2 变化前块状胆矾,变化后为粉末状胆矾、1-3 变化前胆矾溶液,变化后为氢氧化铜沉淀1-4 变化前石灰石,变化后为二氧化碳等物质生:前两个变化后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后两个变化后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师追问:你能列举几个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例子吗?二者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尽可能多的举例,重点说明理由检测题二课后习题1.2.3方式:先独立完成3分钟后集体讨论完成。七、 作业1. 熟记实验1-2、1-3中观察到的现象2. 什么叫物理变化,什么叫化学变化?课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并熟记什么是物理性质,

6、什么是化学性质?2. 能正确区分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教学过程一、 出示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后半部分-物质的性质二、 揭示目标(用投影显示)三、 引导自学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P7-P9的内容,要求:1. 能举例说明什么叫物理性质,什么叫化学性质2. 分别观察氧气和二氧化碳(事先准备),尽可能多的描述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哪些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利用哪些方法可以区别它们? 5分钟后请同学们回答上述问题四、 先学1. 学生看书,教师巡视,保证每位学生紧张的自学2. 检测:思考题,课后题4五、 后教 第一题:学生回答比较生搬,可结合学生熟悉的几种物质,尝试描述其不

7、同性质。如:教师展示蜡烛,白色、固体、无味、不溶于水、密度小、质软、熔点低;能燃烧、不易变质。教师展示一瓶氧气和二氧化碳(过渡到第二题)第二题:学生描述会不太完整,可结合生活实例,如:1) 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气体,为什么碳酸饮料中冒出二氧化碳?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2) 用二氧化碳气流吹肥皂泡不能上升,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教师演示,归纳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化学性质1. 取一根木条在空气中点燃,先后分别插入盛有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机器瓶中,观察木条燃烧情况的变化,得出氧气:支持燃烧 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2. 分别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盛有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第三题 (课后题四)师:(7)(8)问

8、:若变成“酒精燃烧”和“酒精挥发”时,和原题有什么不同?生:原题分别是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改变后分别是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由此引出“变化”和“性质”间的区别:变化表示一个过程,性质表示特征。六、课堂作业1. 熟记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及其主要区别;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主要区别。2. 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中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入下面有关描述的横线上。通常情况下,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有特殊气味的液体 ,易挥发 ,能溶解多种物质 ,酒精易燃烧 。 3.现有两瓶无色气体,分别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试设计实验,将他们区别开来(写出步骤、现象、结论)课题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时

9、一学习目标:1. 认识到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方法;2. 初步学习书写探究活动报告的方法。课前准备大烧杯(2个) 小烧杯(1个) 蜡烛 火柴 刀片集气瓶(4个) 水 槽 导管 玻璃片(4个)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题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二、出示目标投影出示学习目标(见上)师:为了达到上述目标,下面我们一起进行实验探究。三、自学指导(投影)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默读P12P13的内容,注意以下问题:1. 如何探究蜡烛火焰哪部分温度最高?2. 如何探究蜡烛燃烧后的产物?4分钟后,找出以上问题的答案。四、先学1. 学生看书、思考,教

10、师巡视,保证每位学生都集中精力学学习。2. 提问:1. 探究蜡烛火焰哪部分温度最高的操作方法;2. 探究蜡烛燃烧后的产物的操作方法。五、 引导学生实验1. 让学生对点燃前的蜡烛进行描述,从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方面。2. 师:现在我们要了解蜡烛的溶解性以及密度,我们应该怎样做呢?生:用刀片刮下一些蜡烛,然后放在水里。师:谁能描述一下观察到的现象呢?生:蜡烛浮在水面上。师:由此得到的结论是什么呢?生:蜡烛不溶于水且蜡烛的密度比水小。3. 师:我们怎么探究蜡烛燃烧后的产物?生:取一个干燥的烧杯和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师:你们都观察到了什么现象?生:干燥的烧杯内壁出现了一层水

11、雾,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壁变浑浊。师:由此可以得到什么结论?生: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实验二自学指导:熟记课前提供的三条信息,认真看P14如何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两分钟后按照实验步骤开始做实验。引导实验师生同步做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依据实验现象得出相应的结论。后教:学生在步骤二中容易出错,很容易得出呼出气体中含有的二氧化碳比空气中的多,在此应给学生强调,不支持燃烧的气体除了二氧化碳外,还有其他气体,比如氮气。因此,得到的结论是:呼出气体中含有的氧气量比空气中的少。学生完成试验后填写实验报告(下附实验报告)a) 对点燃前蜡烛的探究报告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观察

12、蜡烛并用手触摸 色 状 态,有轻微气味,有滑腻感。2.用小刀切下一小块并将其投入水中 溶于水,质地较 ,能 在水面上。石蜡的密度比水的 。 b) 对燃着时的蜡烛的实验探究报告顺序实验内容现象及结论1点燃蜡烛,观察发生的变化烛芯上固态石蜡先 后 ,燃烧产生 ,烛芯逐渐变黑。2观察火焰:分为几层;哪层最亮;哪层最暗;a) 火焰分 层; 焰、 焰、焰 b) 焰最明亮c) 最暗3取一根火柴梗, 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观察并比较火柴梗不同部位被烧情况。在 的部位变黑,第二层次之,外焰与空气充分接触,燃烧充分,温度最 , 温度最低4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只干燥的烧杯,仔细观察烧杯壁上有什么现

13、象发生。烧杯壁接触感到发 ,出现 ,蜡烛燃烧放出 ,有 生成。5在蜡烛上方罩一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澄清石灰水变 ,蜡烛燃烧有 生成c)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报告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利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向装有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集气瓶中分别滴入两滴澄清石灰水,振荡。1. 空气瓶中石灰水 2. 呼出的气体集气瓶中石灰水 呼出的气体中含有的二氧化碳比空气中的 2.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瓶中与呼出的气体集气瓶中1.空气瓶中小木条 2.呼出的气体中小木条 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 3.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块呼气,观察水蒸气的情况与另一

14、块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对比。1.空气中的玻璃片 2.呼气的玻璃片 空气中的水蒸气比呼出的气体中的水蒸气含量 第二章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一 空气(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通过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会描述现象,掌握文字表达式,并会进行误差分析。2了解空气的组成。3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并区别纯净物和混合物。教学过程:引入:堵住注射器的末端后,推动活塞很难,证明空气的存在,我们人类和其他动植物的呼吸都离不开空气,空气是生命的支柱,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课题一:空气一、 板书课题:空气二、 出示目标:(投影)过渡:大约二百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组成,得出:空气是有氧

15、气和氮气组成的,那么空气中是否还有其他物质呢?空气中氧气占多大体积,今天,我们就通过实验来回答这些问题。三、 引导实验:教师演示实验2-1注意:1. 介绍仪器和药品的名称;2. 教师边演示,边讲述实验过程,动作要慢;3. 指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4. 尽可能多的让学生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并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过渡:通过实验我们看到,进入集气瓶的水的体积约占瓶中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由此得到怎样的结论呢?四、 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默读P27-P28“二”之前的内容,注意一下几个问题:1. 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2. 红磷燃烧后,烧杯里的水为什么能倒吸到集气瓶中?3. 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

16、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由此得到怎样的结论?4. 若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五分之一,试着分析原因。5. 空气中各成分所占的体积分别是多少?6. 什么叫混合物、纯净物? 六分钟后会解答上述问题,并会利用上述知识解答相关问题。五、 先学:1.学生自学,教师巡视。2.检测自学效果检测题1. 空气中按体积计算: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2. 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若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五分之一,试分析原因?3. 能否用蜡烛代替红磷?为什么?4. 选择题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 洁净的空气 B汽水 C液态氧 D水泥砂浆六、 后教第1题:若正确,追问为什么?学生回答出各气体的体积比。第2题: 尽可能

17、让学生从多个角度猜测,并分析原因。 如:整个装置密封不好;红磷量不够;没有等到红磷熄灭并冷却就打开弹簧夹。第3题:学生回答后,教师再演示,师生共同分析原因。第4题:若正确,归纳什么叫纯净物、混合物。若不正确,说明理由。 若选A,应分析:洁净的空气中的含量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属于混合物。追问:你能在例举一些纯净物,混合物的例子吗?八、作业:识记本节知识点1.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观察到的现象、结论、误差分析;2. 空气中各气体的体积分数;3.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课题一 空气(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 了解氧气、氮气 、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2. 初步了解空气污染危害, 知道造成空

18、气污染的原因和主要 污染物。教学过程:一、 出示课题,展示目标(投影)二、 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P28-P30的内容,请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 氧气、氮气、稀有气体主要的物理性质和用途。2. 大气污染会造成哪些危害?五分钟后会回答上述问题。三、 先学1.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2. 检测自学效果检测题1. 下列物质的用途,属于氧气的用途的是()A使铁制品生锈 B用于潜水、医疗 C用于炼钢2. 焊接金属时常用氮气做保护气,灯泡内充氮气以延长使用寿命,食品包装时充氮气以防腐,这些都是利用了氮气的化学性质 3.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下列现象体现了氮气怎样的性质?1

19、) 燃烧着的红磷熄灭了;2) 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一定高度后,不在上升;4.稀有气体是 氙等气体的总称,由于稀有气体有惰性,因此常作 四、后教第一题:B 体现:供给氧气能供给呼吸 C 体现:氧气能支持燃烧第三题:氮气不支持燃烧、氮气难溶于水。(教师展示实验装置)追问:氮气还有哪些用途?(请看光盘)第四题:师:过去人们认为他们不能跟其它物质发生反应,曾把他们叫做惰性气体,后来人们发现这些气体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和别的物质发生反应,又改名“稀有气体”。 稀有气体有哪些用途呢?请看光盘。四、 再读教材,体会:你如何认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五、 作业:3.4.6课题二 氧气学习目标:1. 掌握氧气的主要物

20、理性质;2. 能描述硫、木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并书写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归纳氧气的化学性质;3. 理解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概念。教学过程:引入:空气主用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其中氧气对我们人类轰动关系最为密切,这一节,我们就来研究氧气的有关性质。一、板书课题:课题二 氧气二、出示目标:(投影)三、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默读P34-P36的内容,看时请注意:1. 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2. 实验2.3.4的操作过程、注意事项,及反应的表达式。3. 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概念及其间的关系。六分钟后,请同学们上台演示,比一比谁的操作规范、现象明显。四、先学1.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2. 检查自学效

21、果。检测题检测题(一):操作题(要求:动作要慢,便于大家观察) 分别请三位同学演示实验2-4实验22 注意:带火星的木条实验2-3 注意:(1)集气瓶中先加入少量水; (2)比较硫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的不同。实验2-4 注意:(1)铁丝盘成螺旋状; (2)待火柴快燃尽时,插入集气瓶; (3)集气瓶中先加入少量水。(二)笔答题1. 根据氧气的物理性质回答:实验室制取氧气是,可用排水集气法收集,这是因为 ,也可用向上排空气法,这是因为 。2. 写出下列变化的文字表达式,并分析上述三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的特征:1) 磷在氧气中燃烧;2) 铁在氧气中燃烧;3) 硫在氧气中燃烧。五、后教第一题: 体

22、现氧气两个重要的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第二题:注意:条件并追问上述三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特征,同时归纳氧气的化学性质。 特征一:两种变一种 化合反应 特征二:物质与氧发生反应 氧化反应六、 作业1. 熟记本课题所有知识点;2. P36 1.2.3.4.5课题三 制取氧气学习目标:1. 掌握实验室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氯酸钾,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2. 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3. 了解分解反应。教学过程:一、 出示课题,展示目标。二、 引导实验:教师演示:实验25 实验2-6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每个实验说明的问题。(过渡)为什么上述实验可重复多次,好像二氧化锰永远用不完呢?三、

23、 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看P38-P39的内容,看时请注意:1. 什么叫催化剂?催化剂有什么特征?2.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加热氯酸钾、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3. 分析上述三个制取氧气的反应,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与化合反应有什么不同?六分钟后会回答上述问题,并会利用上述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四、 先学1.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2. 检查自学效果检测题写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加热氯酸钾、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五、 后教若有错误,先请同学们纠正;若正确则追问:1. 在第一、三两个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什么?有什么特征?(引出催化剂的概念)2. 追问这三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特征?(引出分解反

24、应的概念)3. 教师演示用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动作要慢,注意操作过程)六、 作业1. 熟记本课题所有知识点;2. P42 1.2.4课题三 活动与探究制取氧气的操作和装置学习目标:1. 练习连接仪器的操作,学习检查装置气密性,会动手制取氧气 ;2. 会通过实验,验证氧气的一些性质。教学过程:1. 展示挂图 利用实验台上的仪器,讨论1) 使用了哪些仪器;2) 哪部分是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收集装置;3) 如何检查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4) 为什么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2. 制取氧气自学指导:请能够学们细读P40-P41的内容,看时请注意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及每一步的注意事项。五分

25、钟后,会跟着老师完成实验。3. 引导实验a) 师生同步,注意操作规则和注意事项;b) 学生独立完成。4. 作业:熟记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并完成实验报告。第三章 自然界的水 课题一 水的组成学习目标:1.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了解水的组成。2. 能结合实例,区别单质、化合物、氧化物。教学过程:引入:水是地球上最常见,最普通的物质之一,不仅江河湖海中含有水,各种生物体内也含有水。 生命的孕育和维系需要水,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水力发电利用的是水,此外,水还能为人类提供水运航道和宜人的环境。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水的组成一、 出示课题,展示目标过渡:水的组成

26、怎样呢?它跟氧气、氢气的组成一样吗?有什么区别?我们通过实验进行探究。二、 引导实验1. 电解水实验:1) 介绍水电解器;2) 加入电解用水,接通电源,提示学生注意观察两极上产生的现象;3) 产生气体的速率是否相同?一段时间后两极产生气体的体积 有何差异?2. 师:两极产生的气体分别是什么呢?生: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是氧气 阴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有爆鸣声,是氢气过渡:通过水的电解实验,你对水的组成有什么看法?三、 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默读P46P47的内容,看时请注意:1. 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和符号表达式;2. 电解水实验里有新物质生成吗?水发生了什么变化?3. 通过上述实验,

27、说明水是由哪几种元素组成?4. 举例说明什么叫化合物、氧化物、单质?五分钟后,会回答上述问题,并会利用上述知识解答 相关问题。四、 先学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五、 检测检测题:1. 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手段,如利用电解水实验,可探究水的组成,根据电解水实验回答:1) 通电后,电极上出现 ,一段时间后,正极和负极收集气体体积比为 ,正极产生的气体能 ,是 气体,负极产生的气体能 ,是 气体。2)水电解的符号表达式为 ,由此说明水中含有 , 两种元素。2. 将下列物质按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分类。空气 海水 高锰酸钾 二氧化碳 氧气六、 后教 第一题:展示刚才的实验,观察到体积比为二比

28、一,让学生上台演示检验氧气和氢气。 第二题:可能出现的错误:认为氧气是纯净物,其余都是混合物,应指明,空气、海水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而高锰酸钾,二氧化碳都是由一种物质组成;误认为高锰酸钾是氧化物,应指明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七、作业:熟记本课时知识点 课后习题:2.3.4课题二 分子和原子学习目标:1. 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2. 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仪器、药品准备50ml量筒2个 100ml量筒一个 大、下烧杯3个 品红 酚酞 浓氨水教学过程引入: 我们生活中常观察到一些现象:湿衣服经过晾晒变干了;打开一瓶酒精,很远就能闻到酒精气味,你能解释这些现象吗?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你

29、便能用科学的化学观点来解释它们,这便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分子和原子。一、 出示课题二、 展示目标过渡:对于上述问题,科学家很久以前就做过探讨,下面,我们也通过实验来研究这些问题。三、引导实验 活动与探究(师生同步)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由此说明什么问题:1.介绍实验台摆放的物品:大烧杯一个、小烧杯三个、试管一个清水、浓氨水、酚酞溶液3. 师生同步完成活动与探究,并将观察到的现象填到表格中。过渡: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但C中的氨水并没有和A中的酚酞接触,A中的酚酞溶液怎么也会变红呢?三、 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看课本P49-P51第二自然段之前的内容,看时请注意:1. 找出并熟记描述分子性质的句子;

30、2. 体会分子、原子的真实存在。五分钟后,会运用分子的性质解释与上述实验类似的现象。四、 检测 五、 检测题: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现象。1. 演示品红的扩散 A冷水 B热水2. 演示神秘消失的体积 将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观察体积的变化,并解释原因。3. 一滴水中大约含有15万亿亿个水分子,一个人每秒喝一口,一口钟含有一亿个,若要喝完,竟需要50万年。4. 举出生活中几个事例,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间有间隔。六、 后教1. 若仅回答“分子在不断运动”,还不完整,再问:为什么在热水中快,而在冷水中慢呢?(体现温度越高,分子能量越大,运动速率越快。);再问:当混合均匀后,分子运动是

31、否停止呢?2. 体现分子间有间隔,还可举出:热胀冷缩,用打气筒大气。3. 体现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4. 尽可能让学生多举例子:1) 墙内开花墙外香2) 未到餐厅,就闻到香味3) 可以将空气压入足球内七、 课堂练习1. 熟记:分子的性质 作业:P54 3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学习目标:认识分子式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分子和原子二、出示目标(投影)三、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看课本P51第三自然段-P52的内容,边看边完成以下填空题:1. 分子是由 构成的,如:一个水分子是由一个 和两个 构成的,一个氧分子是由两个 构成的。2.由分子构成的物

32、质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 没有变化。例如,水变成水蒸气时, 没有变,水的 也没有变。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 起了变化,变成了 ,例如,水通电时,水分子变成了 和 ,不再保持水的 ,可见,分子是 。4.在化学变化中, 分成 ; 又重新组合成新的 ,也就是说,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 , 没有发生变化,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8分钟后,会回答上述问题,并会利用上述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四、先学1.看书,找答案 学生边看书,边找答案,边看图3-10,图3122. 检查自学效果(口答)1) 从分子的角度看,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2)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试分析在氢

33、气与氯气中反应,水的分解等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的变化情况,推论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还是原子?五、后教1. 讨论、更正。2. 讨论完第一题后,教师演示“水的分解”投影片,在演示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投影片。给学生直观印象,得出分子的概念。3. 讨论完第二题后,得出: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七、 作业1. 熟读教材,熟记本节知识点;2. P34 4.5课题3 水的净化学习目标:1. 了解纯水与自来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2. 了解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教具准备:天然水 明矾 硬水 软水 肥皂水 烧杯 漏斗 玻璃棒 酒精灯 烧瓶教学过程:引入: 大家想想,江河湖海里的水以及地

34、下水是纯净水吗?不纯净,因为里面还有许多不容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为什么要对水净化呢?因为人引用,科技生产的水都有一定要求,不能含有较多杂质,怎样净化呢?学完本课题后,你就会知道许多可行的方法。一、出示课题,展示目标过渡:常用的净水方法有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下面看看在实验室中是怎样过滤的。二、活动与探究(师生共同完成)1.学生认识器材、药品 明矾、浑浊的天然水、烧杯、漏斗2.师生同步完成过滤注意:滤纸略低于漏斗口,滤液低于滤纸边缘,比较未经处理的天然水和做了不同处理的水,他们清澈程度有什么差别。(过滤的最透明,用明矾净化的水上部透明,下部有沉降物,没放明矾的水,无任何变化)。过渡:(教师手持

35、过滤过的透明的水)问:过滤过的水得到的透明的水,一定是纯净的水吗?三、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默读P54-P57的内容,注意:1. 水的净化的方法有哪几种?其中,可除去不溶性杂质的是 ,可除去异味、色素的是 ,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2. 什么叫硬水?什么叫软水?硬水有哪些危害?怎样区别硬水和软水?3. 生活中常用的净水方法是什么?实验室是如何制取蒸馏水的?六分钟后,回答上述问题,并会利用这些知识解答相关问题。六、 先学1. 学生看书,教师巡视2. 检查自学效果检测题1. (演示)把等量的肥皂水分别滴入两杯无色的水中(硬水、软水),根据产生的现象判断哪杯是硬水,哪杯是软水?2. 课本图318中,活性炭

36、的作用是什么?3. 水的净化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七、 后教第一题 教师演示,学生观察现象,学生判断,并说明判断的依据。第二题 学生回答(除去不溶性、可溶性杂质,异味)教师演示活性炭吸附色素。第三题 :1) 比较:去硬水与试管中,加肥皂水;现象:有大量凝聚物出现2) 蒸馏3) 用肥皂水比较水蒸馏前后的硬度八、 作业课题四 爱护水资源学习目标:1. 了解世界和我国水资源状况;2. 了解水体污染的来源和防止水污染的措施。引入:通过前几个课题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水的组成,水的净化,现在提一个问题,我们天天使用水,那么,我们人类缺水吗?实际上,我们人类利用的水资源是很有限的,因此我们要爱护水资源。教学

37、过程:一、板书课题二、出示目标(投影)三、出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看课本P59-P63的内容,看时请注意:1. 地球表面约71%覆盖着水,为什么许多国家和地区还面临缺水危机?2. 水是人及一切生物生存所必须的,我们必须爱护水资源,一方面 ,另一方面 。3. 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有哪些?有哪些危害?怎样防止水体污染?4. 你生活周围有哪些水的污染源,提出防止的设想或建议。8分钟后,比一比谁能准确回答上述问题。四、先学1. 学生看书,教师巡视。2. 检查预习效果检测题(见前思考题)。九、 后教讨论、更正第一题: 1. 淡水很少,大部分是海水;2. 大部分还分布在两极和高山的冰雪、永久冻土层;3. 人

38、类生活、生产用水量不断增加。4. 水体污染加剧了可利用水的减少,使原本紧张的水资源更显短缺。第二题:1. 节约用水(列举节约用水的实例)2. 防止水体污染第三题:1. 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2. 影响工农业、渔业生产、破坏水生生态平衡,直接危害人体健康。3. 工业上,通过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同时对污染的水体做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农业上,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十、 作业熟记本节所有知识点。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妙课题1 原子的构成教学目标:1、 知道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2、 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教学过程:引入:前面已学过,原子是化学

39、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如果没有化学变化的限制,原子是不是还可以再分呢?如果可以再分,原子又是由哪些粒子构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一、板书课题二、出示目标(用投影显示)三、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P70P71的内容。要求: 结合图41,能说出原子的构成。 结合表41分析:原子中存在着带电粒子,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结合表42,分析原子中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什么叫相对原子质量 ?试计算氢、氧的相对原子质量。6分钟后比谁能准确回答上述问题。四、先学1、学生自学,教师巡视。2、检查自学效果。检测题:1. 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原子不能再分。 一种原子的质子数是8,它的

40、电子数一定是8 由于原子核带正电,所以整个原子带正电荷。 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实际质量的简称。 学生回答讨论,重在说明理由。五、后教第1题: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但原子本身应有很复杂的内部结构。师:展示“原子结构示意图”,讲述“原子的构成”。板书: 质子 : 1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原子核 原子 中子: 不带电 核外电子: 1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故:错误。第2题: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核电荷数 故:正确。第3题: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整个原子不显电性。故:错误。第4题:原子很小,小到什么程度?几万、几十万个原子跑到我们的眼睛中,一点感觉都没有。小到什么

41、程度: H: 1.67 1027 Kg O: 2.6571026 Kg这样小的质量,用千克做单位,再使用和计算上都很不方便,于是提出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O: 2.6571026 Kg1.66 1027 Kg 16 氧的相对原子质量就是16 H: 1.67 1027 Kg1.66 1027 Kg 1 氢的相对原子质量就是1小结:相对原子质量是一比值,单位是1,而不是原子实际质量的简称,故:错误。六、作业1、熟记: 原子的构成 原子中存在着带电的粒子,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2、P72 1 2 3 4课题2 元素 第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42、2、 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熟记常见的元素符号。教学过程引入:我们知道,水是生命之源。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那么什么叫元素?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课题。一、 板书课题二、 出示目标三、 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默读73页76页内容,注意:(1)什么叫元素?(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金属元素分别是什么?(3)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什么?(4)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记住75页表中常见的元素符号。5分钟后回答上述问题。四、 先学1、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2、 检查自学效果。检测题: 如何判断两种原子是否属于同种元素? 写出下列符号的意义: Ne Mg H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是由碳和氧

43、气两种单质组成 B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元素和两个氧元素构成的。 C二氧化碳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D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五 、 后教 1、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与中子数和电子数无关。 2、考查元素的意义:Ne表示氖元素,一个氖原子;Mg表示镁元素,一个镁原子;H表示氢元素,一个氢原子。 3、A、二氧化碳是一种化合物,化合物分子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化合物中不可能再含有单质。B、元素只分种类,不论个数。C、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六、当堂训练熟记:课题2 元素第2 课时 元素周期表教学目标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能根

44、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教学过程引入:到目前为止,人们发现的元素共有一百多种,为了研究这些元素的性质、用途和它们之间的联系,人们把这一百多种元素进行排队、分类,然后构成一个表,就是元素周期表。一、 板书课题二、 出示目标(投影)三、 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默读教材7677页,思考:(1) 什么叫周期,什么叫族?(2) 什么叫原子序数?原子序数与核电荷数之间有何关系?4分钟后,比谁能准确回答上述问题。四、 先学1、 学生看书,教师巡视。2、 检查自学效果。检测题(1)根据元素周期表判断Mg、氧属于第几周期,第几族,原子序数是几,核电荷数是多少。(2)下列说法

45、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B、水分子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构成的。C、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D、二氧化硫是由一个硫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的。五、后教1、展示元素周期表,让学生指出周期和族。2、(1)Mg属于第三周期第2主族,原子序数是12,核电荷数是12; O属于第二周期第6主族,原子序数是8,核电荷数是8。 (2)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与碳和氧原子无关,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与元素无关,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可见,原子序数=核电荷数1 H 氢1.008六、活动与探究 以邻桌为一组,完成活动与探究1,2 小结后问:右图示给我们提供哪些信息呢? (名称、符号、

46、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 七、当堂训练 教材P77 5、 1、元素及其表示的意义。 2、教材75页常见元素的符号。课题3 离子教学目标: 1、 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 2、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3、 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含义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引入:我们已经知道,水是由水分子组成的,铁是有铁原子组成的,大量的科学事实还告诉我们,物质也可以由离子构成,那么什么叫离子?离子是怎样形成的?这便是本课题将要研究的内容。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二、出示目标(投影)三、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 P78P79的内容,注意: 1、 什么叫核外电子的分层排

47、布?有什么规律? 2、 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和圈内数字,弧线和弧线上数字分别表示什么意义?3、稀有气体元素,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有什么特征?4、什么叫离子?离子是怎样形成的?5、元素,离子,分子在形成物质时有什么样的关系? 8分钟后,比谁能准确回答上述问题,并会利用上述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四 、 先学 1、 学生看书,教师巡视。 2 、 检查自学效果。 检测题 1、 右图是某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元素原子核电荷数为_,核外有_个电子层,最外层上有_个电子。 2、 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判断 (1)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是_, (2)属于金属元素的是_, (3)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_。 3

48、下列粒子 表示原子的是_,表示离子的是_,记作_。 五 后教 第1课题(体现思考题1,2题) 若答正确,追问为什么? 若答错,引导学生分析图示的含义。 若学生问:为什么不把第三层上的一个电子挤在第二层上, 应告诉学生,这是一种规律。第一层排2个就饱和,第二 层排8个就饱和,其余的排在第三层上。由此便会知道前18 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第2课题 学生回答与归纳: (1)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为8个电子,(氦为2个)稳定结构。 (2)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 易失 (3)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较多于4个, 易得 (4)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 第3课题 (体现离子及离子的形成

49、过程) 学生回答后问 1、钠离子和氯离子是怎样形成的呢? 教师用纸叠片演示2、怎样来表示离子呢?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表示电性如:Na Cl Mg2 O2 六、 作业 1 熟记本节所有知识点, 2 80页 1,2 课题四 化学式与化合价1、 了解化学式的涵义2、 知道一些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3、 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物质的组成,并能利用化合价推求化学式。教学过程一、 板书课题二、 出示目标三、 自学指导为完成本课教学目标,请按下面的自学指导认真自学。认真默读P81P87的 内容,注意 :1、 什么叫化学式?列举你所知道的物质的化学式。2、 化学式H2O表示哪些意义?CO2 呢?3、 书写

50、氧化物。书写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化学式时应注意什么?4、 熟记P83表46中,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5、 确定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时,应注意什么 ?6分钟后会回答上述问题,并会应用上述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四、 先学1、 学生看书,教师巡视。2、 检查自学效果。检测题1、(口答)符号 H 2H H2 2H2各具有什么意义?2、根据化合物中个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原则,已知氧为2价,求,二氧化硫中硫的化合价。2、(听写)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二氧化碳 氧化铜 氧化铅 氯化钠 氯化镁 氯化钙 铁 硫 氦3、 求下列加点元素的化合价(提示:元素符号上的数字是已知元素的化合价)SO3 N

51、NO2 CaCl2 O2 HNO3五、后教 第1题(1)、注意2H和H2的区别 (2)、2H 2H2 只表示微观含义(3)、H和 H2 都可以表示多种含义 第2题 可能出现的错误:设SO2中硫的化合价为X,则X+(2)0 X2 指导学生熟记P83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第3题 学生纠正后,分类归纳各类物质化学式写法。(1)、氧化物: 氧右(2)、其他化合物:金 左 非金右(3)、单质: 稀有气体 金属、固体 非金属气体:O2 H2六、作业1、熟记P83表46一些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2、P87 2、3、4、5、 化学式与化合价 学习目标: 会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根据化学式推求元素的化合价。 教学

52、过程 一 、板书课题 二 、出示目标(投影) 三 、自学指导 学习化合价有什么作用呢?请同学们认真默读P84例题,注意:1、化合价推求化学式的步骤。2、成活动与探究中的三个习题。 5分钟后,会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 四 、先学 1、 学生自学,老师巡视。 2 、检查自习效果。 检测题: 1、 求 NaNO2 中N元素的化合价。 2 、已知铁为+3价,氧为2价,写出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 五 、 后教 第1题: 设氮的化学价为x (知式写价) 则: +1+x+(2)20 x3 说明: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强化训练:标出下列加点元素的化合价。1、 S SO2 SO3 H2SO42、Mn MnO2 KM

53、nO4 K2MnO43、NO NO2 N2O5 NH3 NH4NO34、 Cl2 KClO3 KClO4 HClO 第2题:开始训练,注意步骤。(知价写式) 可能出现的问题:元素符号的顺序(正左负右); 原子个数一般要化为最简,也有特例,H2O2中不能化简。 强化训练: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氯化钠 氯化钾 氯化镁 绿化钙 氯化锌 氯化铝 氯化铁 氧化钠 氧化钾 氧化镁 氧化钙 氧化锌 氧化铝 氧化铁 六、 作业 1 、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2 、P87 3 4 5 6 课题四 化学式与化合价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教学目标:1、 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意义。2、 会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物质中各

54、元素间的质量比,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教学过程: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化学式和化合价,知道了化学式可以表示物质的组成,化合价能表示原子间相互化合的数目。每一个化学式中原子的个数比是一定的,因此,我们也可以说,原子质量比是一定的,原子所占的比例是一定的,这就是今天所研究的内容。一、 板书课题: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二、 展示目标(投影)三、 自学指导认真默读P84P85的内容,注意:1、 什么叫相对分子质量?怎样求O2和H2O的相对分子质量?若是 SO2呢?(提示:相对原子质量可查P75表1)2、 怎样求CO2中碳元素和氧元素质量比?H2O呢 ?3、 怎样求NH4NO3中N元素的质量分数?要求

55、:4分钟后会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四、 先学1、 学生自学,老师巡视。2、 检查自学效果。检测题:1、 计算下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CO2 Al(OH)32、 求H2O中H元素和O元素的质量比。3、 计算SO2中O元素的质量分数。五、 后教第1题 若正确,追问:为什么在等式中有“2”或“3”呢?(因为CO2分子中有2个O原子,Al(OH)3中有3个OH)注意:元素符号间用“”元素符号与数字间用“”。 若不正确,分析原因。可能出现的错误:27161346,应指明Al(OH)3指的是由个OH,而上式相当于只由3个H原子。 分析:271631378是否正确?第2题:若正确,归纳:物质各元素的质量比,就是同种原子的相对质量之和之比。 若不正确,分析原因。可能出现的错误: H2:O12 :161:8(水中不含氢气,O也没有质量的意义)2H :O 12 :161 :8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