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控制源及家庭教育资源关系研究

上传人:ca****in 文档编号:72921205 上传时间:2022-04-10 格式:DOC 页数:101 大小:13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控制源及家庭教育资源关系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控制源及家庭教育资源关系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控制源及家庭教育资源关系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资源描述:

《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控制源及家庭教育资源关系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控制源及家庭教育资源关系研究(10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控制源及家庭教育资源关系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控制源与家庭教育资源关系研究 姓名:曾晶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指导教师:张晓明 20060501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摘 要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了教育界有识之士越来越普遍的关注, 大学校园内,出现学生出走、精神失常、非正常死亡现象不断增加,给高等学校的 安全稳定工作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有些甚至影响了学校正常的学习、生活、工作秩 序。因此,深入研究和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根据大学生群体心理特点,探索进

2、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帮助他们 解决心理发展过程中和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心理问题,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使 他们全面、充分、和谐、主动地发展,是高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 家庭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家庭的物质环境为大学生的成长提供必 要的物质基础,精神氛围为大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教养方式是影响大 学生的成长的关键因素。这些都影响大学生的志趣、情感、认识与信念等,从而影 响大学生的智力发展与学业成绩的提高。研究家庭教育资源即是提高家长教育水平, 促进学生健康发展,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又是丰富心理素质教育理 论和实践研究,拓展教育学心理学学科研究领域

3、的又一重要课题。 本文采用心理不安诊断测量(CAS )、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IPC)、 家庭动力因素自评量表和笔者自拟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完成本次调查任务。主要结论 如下: 1)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但男、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差异。 2)不同年级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龄学生在择业、学习及 恋爱心理问题上存在差异。 3)家庭排行、父母受教育水平、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气氛对大学生的不安测量 有显著影响。 4)家庭动力因素并未直接影响大学生适应与焦虑性的得分,而是通过个体心理 控制源等因素产生影响。在不安体验和心理控制方式中3 个维度与适应与焦虑性有 着显著性相关,

4、不安体验和心理控制方式都对适应与焦虑性有直接影响。 关键词:家庭动力因素; 心理控制源; 适应与焦虑性; 大学生心理健康 I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undergraduates mental health arouses more and more concerns from the man of insight in the educational circle. On the campus, such phenomena are increasing continuously as leaving uni

5、versity without permission, lunacy and accidental death,which have a severe effect on the security and stability of university and even on normal study ,life and working order. Thus,it is a key task of overall-promoting university quality education to research and grasp the status quo of the undergr

6、aduates mental problems, explore their causes, help undergraduates solve common mental problems in their mental developing process and daily life according to the undergraduate group mental characters and optimize their mental quality so that they can develop comprehensively,fully,harmoniously and f

7、orwardly. It is the most importance of the families influence to the undergraduates growth. The familys material environment provides the essential material base for undergraduates, the energetic atmosphere provides the good psychology environment, the educational ways are key factors of affecting u

8、ndergraduates growth. These affect undergraduates interest, emotion, understanding and faith and so on, thus affect undergraduates intelligence development and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 The research on family educational resources is useful to enhance the level of parental education, promote healthy

9、 development of undergraduates. This thesis aims to grasp the condition of undergraduates mental health through Self-rating scale of systemic family dynamics, Internality, Powerful Others, and Chance Scale, Mental control. Results: 1)The research indicated that undergraduates mental health overall i

10、s good. But boys and girls mental health conditions exist remarkable different. 2 )The undergraduates mental health conditions of different grades exist remarkable difference. The undergraduates of different ages in choosing professions, studying and feeling are different. II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1、 3 )The family origination has not the remarkable influence to the surveys of anxiety and adaptability. The family rank, economics condition and the education level of parents have the remarkable influence to the undergraduates anxiety. 4 )Family dynamics factors have not the direct influence to the

12、 scores of the adaptation and anxiety, but through individual mental control source. The anxiety experience, mental control and the adaptation and the anxiety have the extremely remarkable correlation, the anxious experience and the mental control mode have the direct influence to the adaptation and

13、 anxiety. Key Words: Family dynamic factors; lotus of control; Adaptability and anxiety; undergraduates mental health III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 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中所罗列的内容以外,论文中不包 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己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 体,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 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14、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和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 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 ,在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论文属于 不保密 。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老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 绪 论 1.1 研究问题的缘起和背景 国际国内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由于人才的聪明

15、才智能否正常发挥常取决于人 才的心理素质,因此,人才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人才心理素质的竞争。作为 21 世纪的大学生不仅需要较高的政治、思想、品德和专业能力素质,还必须要有较高 的心理素质,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竞争、社会生活变化和价值观的变迁。 当前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明显增 多,独生子女大学生、农村大学生和学习困难大学生心理素质尤显脆弱且调适能力 差。有调查显示:大学新生对环境变化不适应者比例较大,有的大学毕业生对就业 形势认识不足,缺乏应有的心理准备,害怕走向社会,给高等学校的安全稳定工作 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实践证明,解决大学生中存在的这些障碍沿用思想

16、政治工作的 老办法难以奏效,因此必须努力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新模式,针对 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依据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结合当今社会时代的变化对大学生 心理的影响,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即必须依赖于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心理素质培养和心理健康教育。因此,进行在校大 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研究,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及提高大 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家庭教育是大学生成长发展的基础,对大学生智力和体力的发展,道德品质和 个性的形成,甚至整个人生都产生着极其深刻的影响。在大学生成长发展的各种家 庭因素中,如家庭经济状况、

17、家庭气氛、家庭排行、父母的文化水平、父母的教养 方式等对大学生发展的影响很大,而且直接。因此,本文通过对不同群体大学生心 理健康现状和家庭教育资源的调查,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家庭教育资 源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群体大学生心理健康差异性的原因和大学生心理 健康差异性与家庭教育资源的相关性,探讨家庭教育资源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形成影 响。 1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2 文献综述 心理健康的涵义 1)心理健康的概念 什么是“心理健康”呢?至今尚无一个公认的定义。不同领域和不同学派对心 理健康的含义有着各自不同的看法,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医学

18、1 家埃格里希(H . B. Emglish )认为“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心理状况,人在这种状 况下能做出良好的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而能充分发挥其身心潜能。”精神病学 2 家门林格尔(K. Menninger )认为“心理健康指人们对于环境及相互间具有最高效 率及快乐的适应环境心理健康的人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于社会 环境的行为及愉快的气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 )认为心理健康的 人要具有以下的品质对现实具有有效率的知觉;具有自发而不流俗的思想;既能悦 纳本身;也能悦纳别人;在环境中能够保持独立,欣赏宁静;注意哲学和道德的理 论;对于平常的事物,甚至每天例行的工作

19、,能经常保持兴趣;能与少数人建立深 厚的感情,具有助人为乐的精神;具有民主态度,创造性的观念和幽默感;能经受 欢乐和创伤性体验。” 学习心理学家柯洛什尼克 W. B. Kolesnik 3认为心理健康是 “一个人情绪上的安宁或他的个人适应和社会适应。”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 )的定义是:“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心理疾病或变4 态,不仅指个体社会适应良好,还指人格的完善和心理潜能的充分发挥,亦指在一 定的客观条件下将个人心境发挥到最佳状态。”通常,心理健康的定义既指心理健 康的状态,也指维持心理健康,预防心理障碍或行为问题。第三届国际卫生大会 (1946 年)4 认为“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

20、、智能及情感上与人的心理健康不 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指出:5 1 Bronfenbrenner U. The ecology of human development :Experiments by nature and design J. Cambridge,MA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9. 2 Strickland BR. Internal-external control expectancies: Fromcon-tingency to creativity J. Am Psychologist, 19

21、89 3 Skinner EA. A guide to constructs of control J. J Pers SocPsychol, 1996, 3: 549570. 4 Diener E. Subjective well-beingJ. J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984, 95: 542575. 5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 年7 月版,中译本第9 卷,PP867-893 2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本身及环境许可的范围内所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但不是指 十全十美的绝对状态。”日本学者松田岩男指出:“所谓心

22、理健康,是指人对内部环 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认可的形式适应这样一种心理状态。” 1 2002 年,张大均 等人总结了心理健康的30 多种定义之后,发现人的心理状态 非常复杂,研究者从不同立场和角度出发进行研究,因此人们对心理健康的定义并 不是完全一致的。其归结如下,心理健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心理健康是指 不具有某种心理疾病或病态心理。广义的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 和健全的人格,具体来说指个人心理上发展健全、具有正常的智力、健全的人格和 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稳定的情绪。 当今,“健康就是无病”的传统观点已逐渐被抛弃。现在人们倾向于接受这样 一些观点:(1)心理健康

23、是相对的、具有等级差异的状态,而不是“十全十美”。(2 ) 心理健康是指较长一段时间内的持续的心理状态,暂时的异常心理或行为的偶尔出 现以及轻微情绪失调,如能恢复正常,则不能认为是一个人心理不健康的证据。(3 ) 心理健康通常可以用一系列具体标准来描述,但这种描述通常是一种全面的理想要 求,不一定能全部做到。(4 )对心理健康的理解渐趋于多元模式,尤其是强调生物 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中多因素的交互作用。 综合以上研究,本文认为心理健康是一种高效、满意、持续的心理状态,是认 知、情感和人格等内在心理活动与外部行为的和谐、协调状态。主体在这种状态下 能够适应当前和未来发展,能够愉快而积极地学习、工作和

24、生活,具有生命活力, 能够充分发挥其身心潜能。 2 )心理健康的标准 长期以来,由于研究者们所遵循和依据的方法(如统计学的、社会规范的、主 观经验的、生活适应的、心理成熟的、生理学的、发展性的等等)不同,使得人们 对心理健康的标准一直见仁见智,众说纷纭。 1 张大均.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功能J.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 2 3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美国人格心理学家奥尔波特 G. W. Allport 提出了心理健康的几条标准:(1)力1 争自我的成长;(2 )能客观的看待自己;(3 )人生观的统一;(4 )有与他人建立亲 睦关系的能力;(5 )人生所需的

25、能力、知识和技能的获得;(6 )具有同情心,对生 命充满爱。 1 美国学者坎布斯(A. M. Combs )则认为心理健康的人应该有以下几种特征(1) 积极的自我观念;(2 )恰当的认同别人;(3 )面对并接受现实;(4 )主观经验丰富。 2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准是:(1)认知过程正常、智力正 常;(2 )情绪稳定乐观,心情舒畅;(3 )意志坚强,做事有目的性;(4 )人格健全、 性格、能力、价值观等均正常;(5 )养成健康习惯和行为,无不良行为;(6 )精力 充沛地适应社会,人际关系良好。 我国学者王登峰、张伯源在大学生心理卫生与咨询 一书中,提出了心理健3 康的八个指标:了

26、解自我,悦纳自我;接受他人,善与人处;正视现实,接受现事; 热爱生活,乐于工作;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人格完整和谐;智力正常; 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我国台湾学者王以仁等将心理健康者归纳为具有以下六种特质 :(1)积极的自4 我观念能了解并接受自己;(2 )对现实有正确的知觉能力能面对现实的有 效适应;(3 )从事有意义的工作有工作、勤于工作且热爱工作;(4 )良好的人 际关系有朋友且有密切的朋友;(5 )平衡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比重生活在 现实中,吸取过去之经验,并策划未来;(6 )能自我控制感受与情绪真实切实 际地感受情绪并恰如其分地加以控制。 目前我国大部分学者认同的心理健康标准5

27、 包括:(1)认知能力正常;(2 )情 绪反应适度;(3 )意志品质健全;(4 )自我意识客观;(5 )个性结构完整;(6 )人 际关系协调;(7 )社会适应良好;(8 )人生态度积极;(9 )行为表现规范;(10) 活动效能吻合年龄。 1 L.A 大学出版社,2001:7981 2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 年7 月版.中译本第9 卷.PP867893 3 王登峰,张伯源.大学生心理卫生与咨询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4 王以仁,陈芳玲,林本乔著.教师心理卫生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5 邢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13:1113 4 华

28、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但我们需要进一步明确的是,心理健康的标准不是静止不变的,它是随着社会 的发展、时代的变化和个人的成长而不断变化的。总体上心理健康的标准应该包括 社会适应标准和发展性标准。 概括国内外的有关研究,结合我国大学生心理发展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本 文认为,大学生健康心理应该满足如下一些标准:智力正常;自我评价得当;情绪 调控能力强;社会适应良好;人格完整;人际关系和谐。 家庭教育资源概念 家庭教育一直是教育学家、发展心理学家和教育心理学家研究个体成长的重要 课题。诸多研究表明,父母通过教养方式、教育观念、教育态度等主、客观家庭因 素、家庭动力因素对个体的

29、成长起到潜引默化的作用。当今,随着大学生各种心理 问题的日益突出和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已不仅仅 停留在对不同群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作简单的描述上,很多研究者都对家庭影 响因素作了探讨,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对家长教育观念的研究。有学者 李百珍、关颖,2003 1 研究指出,当代家长 教育观念呈现出以下特点:对个体高期望、重智能;家庭教育以品德为重;承认个 体自主与要求个体依附成人并存。 美国教育测评中心 ETS 的Sigel & McGillicuddy-Delisi 1982, 1985, 1986 2 的实 验研究结果表明:父母双方的观念对个体认知发展

30、有显著影响。Johnson 和 Martin 1983, 1992 也证实了这个结果,他们的研究表明,对个体发展持发展论观点对个体 的发展有积极影响,持遗传论看法对个体发展有消极影响。 Hauser 等人的系列研究证实,家庭成员之间对自己的观点的表达,对他人观点 的接受,以及表现出的对他人的共情等行为越多,家庭中个体自我发展也就越成熟。 这些研究都说明,不同的父母教育观念对个体的认知、个性与社会性发展等起 着不同的影响作用。 对家长教育态度的研究。在一项涉及中日两国母亲教育态度的调查中发现:中 1 李百珍,关颖.家长教育观念研究J.天津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3 2 .learningh

31、china 5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国的母亲一切以孩子为中心,对孩子教育发展的期望更高,但采取较为粗糙,带有 命令式的教育态度。有学者(袁立新 ,2003 )对高、低成就学生父母的教育态度和1 教育方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与低成就组相比,高成就组父母对子女有更 高的期望,尊重子女的意见与选择,批评子女时会顾虑其自尊,对子女评价较客观, 给予孩子更多的“情感温暖与理解”,较少使用“惩罚与严厉”的教育方式。黄荣 生 2004 的研究表明,与初一学生心理健康显著相关的父母教育态度是溺爱、盲从、2 矛盾和不一致。在对学习不良儿童父母教育态度的研究方面,季军3等 200

32、3 的研究 表明,多动症和学习困难儿童与高成就组儿童相对照,三组儿童的父母教育态度存 在显著差异,高成就组儿童的父母给予子女较多的肯定、鼓励、耐心和更高的期望。 雷雳4 2004 的研究发现,学习不良儿童的父母几乎认为自己的孩子事事不如人,他 们认为自己的孩子学业差,同时也否认其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还进而怀疑孩子的 一般能力、亲子关系,甚至对孩子的生理特征的评价也很低。俞国良 1999 的研究5 发现,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学习不良儿童的父母更多的是指责和批评,往往是 母亲护着孩子,而父亲则严格要求,或相反。在对工读学校学生的研究中也发现, 与对照组相比,工读学校学生有较为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33、其家庭环境中的家庭结 构、父母关系、亲子关系、父母关系、家长文化程度、职业、教育态度等两级差异 极其显著。 这些研究表明,不同社会文化下的家长教育态度不同,家长不良的教育态度导 致其使用不当的教育方式,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发展造成重要影响,并极 大地影响着儿童的学习,是造成儿童学业不良的极其重要的因素。 对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在 Baumrind1978 年的研究中指出三种不同的教养方 式对儿童青少年自主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专制型的教养家庭中,父母强调子女的 服从,因而对其自主的发展产生了限制;溺爱型的家庭中,父母给予子女过多的自 1 袁立新.大学新生心理健康与个性状况调查J.广东教育学

34、院学报.2003 4 2 黄荣生.初一学生心理健康与父母管教态度的关系研究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3 季军.多动症和学习困难儿童父母教育方式探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 4 雷雳.初中生的亲子沟通及其与家庭环境系统和社会适应关系的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4 1 5 俞国良.家庭心理环境、父母教养方式及其与社会性发展的关系J.心理科学.1999 5 6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由,他们只在子女的安全可能受到危胁时进行干预,因而溺爱型家庭的青少年享有 最多的自主。Elder 指出,溺爱型的教养方式在促进青少年获得自主方面很有效, 然而,溺爱型

35、的父母难以决断在保证孩子安全的情况下,究竟该给孩子多大程度的 自由,过多的自主权最终将导致青少年转而将同伴团体作为影响源,因而过多地卷 入到不良行为中去。而在权威型的家庭中,父母以一种合理的,问题定位的方式来 指导子女的行为。大量研究结果显示,权威型的父母教养对子女成熟的社会认知技 能、认知自主、心理社会性发展水平、学校适应等方面存在积极影响。权威型的教 养方式在发展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和独立性方面是最有效的教养方式。张青方在关1 于“青少年心理社会发展与其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中指出父母教养方式的各 层面与青少年心理社会发展和自我同一危机有显著的相关。父母投入的情感温暖、 理解越多,青少年的

36、心理社会发展越好,自我同一危机水平越低。父母的文化水平 是影响父母教养子女方式的最重要的因素、父母教育水平越高,其给予子女的温暖 2 理解越多。钱铭怡和肖广兰 的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自我效能、自尊与父母 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中表明父母养育方式对青少年心理上产生的影响是多层次、 多方面的,自尊、自我效能只是其中二个因素。关于父母养育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 康水平是通过自尊、自我效能因素中介而产生影响。 这些研究表明,家长教育方式影响着个体心理发展的方方面面,尤其与学生个 性发展有密切关系,家长教育方式存在差异性,母亲更多情感温暖和理解,也更多 拒绝否认、更多过度关怀和过度保护。父亲更多惩罚严厉

37、,是家庭教育研究中绝不 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对家庭气氛的研究。余小明 2002 研究发现,在家庭众多影响因素中,对初中 学生问题行为存在影响的主要是家庭气氛、父母对子女交友、学业等问题的干预及 父亲在家庭中的角色等因素。吴冬娜 等 2003 在研究中发现,中学生厌学情绪的影3 响因素有学习目的不明确、父母不关心、家庭气氛不和睦、老师素质差、生活观念 1 张青方.青少年心理社会发展与其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J. 青年研究. 2002 5 2 钱铭怡, 肖广兰.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自我效能、自尊与父母抚养方式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 学,1998,2 6 553555 3 吴冬娜.父母的教育方式对中学

38、生心理及行为影响的调查J. 华南预防医学.2003 7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 注重金钱等。俞国良 2002 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学习不良儿童更多地生活在父母关 系紧张的家庭中,即生活在父母关系紧张的家庭里的儿童更易出现学习适应不良。 国外的研究早己揭示,学习不良儿童的家庭有更多的冲突,家庭人际关系紧张,并 2 缺少个人成长的机会 M.Margalit;K.Almougy ,1999 。杨莲清 2003 的研究表明, 特区中小学生30%左右属于非正常亲子关系家庭,主要的问题类型是不安型、期待 型、溺爱型,中小学生家庭亲子关系状况对其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的影响。综上所 述

39、,以父母关系、亲子关系和家庭互动为特征的家庭气氛,对个体心理健康和心理 素质发展有着显著的影响。 对父母学业支持的研究。在一项关于家庭环境与儿童创造个性的相关研究中, 研究者指出,家庭环境中的许多特征都与儿童的创造个性有显著相关,并同时提出 家长不仅要为孩子选择适当的图书和报刊,同时也要在家庭中营造一种爱读书、读 好书的家庭学习气氛。俞国良1 2000 的研究发现,家庭环境的优越、父母的良好 期望、学业的支持和正确耐心的学业指导策略、良好的父母关系以及温暖宽松的家 庭教养方式,都对儿童学习动机和认知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俞国良3 2003 研究指出, 家庭学习环境、家庭学习气氛等与儿童自我概念的各

40、个维度呈显著相关。 对家庭因素的系统研究。家庭是一个系统,包括夫妻亚系统、子女亚系统和亲 自亚系统,亲子之间的互动是与整个家庭系统其他的亚系统和它自身的亚系统的特 征、功能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把亲子沟通放到整个家庭系统的大背景中加以考察, 进一步探讨家庭功能、结构、家庭气氛、夫妻关系、父母特征、子女特征等因素对 亲子沟通的影响是非常必要的。 家庭动力学是一门研究家庭内部心理过程、行为、沟通的科学,她可为临床实 践提供有效的观察视角,便于对家庭中人际互动模式和心理过程进行抽象的概括。 4 在海德堡流派中,家庭动力学 是以七个反映家庭认知、情绪和互动行为特征的 维度来衡量的,他们是:家庭气氛、个性

41、化、系统逻辑、疾病观念、关系控制、关 1 俞国良.学习不良儿童孤独感、同伴接受性的特点及其与家庭功能的关系J.心理学报.2002 1 2 杨莲清.中小学生家庭管教状况与心理健康、学业成就的相关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3 2 3 俞国良.青春期亲子冲突及其相关因素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3 6 4 Ruter M ,Conger R D. Antecedents of Parent Adolescents J. Journal of Marrlage & Family,1995,57:435449 8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系现实、时间组织。多维度的

42、家庭动力学提供一种整体思维方式,对家庭的描述具 有同时性、多向性的特点,可较全面、系统地反映家庭情况。赵旭东、唐正芬 依据1 我国的国情对家庭动力学理论作了适当的修正和完善,他们认为上述七个反映家庭 动力学特征的维度中有四个维度适合我国的文化背景,在临床上具有适用性和可操 作性。它们是:家庭气氛指家庭系统内部交流、沟通的情绪特征,一极为“敌 对、沉闷”,另一极为“轻松愉快、和谐开放”;个性化指家庭成员之间情感 和行为的分化程度,一极为分化极低。自我界限不清晰低粘结、混沌状态,另一极 为分化极高低自立自主;系统逻辑指家庭成员价值判断的逻辑特征,由典型 的“非此即彼”二元对立逻辑思维和典型的“即又

43、”多元宽松逻辑思维两极构 成;疾病观念指家庭成员关于患者对疾病过程的自我责任的看法,一极为“完 全的受害者”,认为自己的患病无所作为,完全受疾病支配,另一极为“完全的行 为者”,较多地将患病及疾病康复与本人的责任和主观努力联系在一起。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资源是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一切潜在的或显现的、物质的 或精神的、客观的或主观的、可以发掘利用的,对个体教育和心理发展产生重要影 响的家庭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资源的总和。它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1)凡对 个体的教育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家庭因素,均属家庭教育资源。(2 )家庭教育资 源包括家庭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资源因素。(3 )家庭教育资源在家

44、庭教育过程 中,起作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在本研究中不但从家庭客观背景来考虑家 庭对个体成长的影响,更为主要地是从家庭成员之间互动、行为和过程来考察对个 体成长的影响。 心理控制源 心理控制源(Lotus of control )是国外研究较多的一种心理因素,是指人们对2 行为和事件的一般性看法。心理控制源主要了解被试的心理资源,即个体对自己能 力的评价和归因方式。它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有些人会积极主动的应付困难处境, 1 唐正芬.家庭动力学特征与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相关研究. 昆明医学院硕士论文.2003 2 Levenson H.Differentiating among internal

45、ity,powerful others,and chance J.In:Lefcourt.Research with the locus of control construct.New York Academic Press,1981:1563 9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而另外一些人则表现出消极的内心状态。心理控制源分为两极,一极是内控型,另 一极是外控型。心理控制源的内控型指的是人们相信自己应对事情结果负责,即个 人的行为、个性和能力是事情能力发展的决定因素。而心理控制源的外控型则指人 们认为事件结局主要出外部因素所影响,如运气、社会背景、其他人。如:高内控 者认

46、为强化物或后果主要取决于自己的努力,高外控者则认为,后果主要依赖于运 气、机会、命运或其它外部力量。因此,内控者会认为个人的努力会带来结果的变 化,外控者则认为个人的努力不会带来结果的变化,这也是个体面对困难时能否表 现出积极心态的原因。 心理控制感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一直是许多临床研究所关注的重点 。李祚1 2 山、唐加祥 (2002 )研究中指出父母养育方式和心理控制感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都 显著性的相关;心理控制感是某些父母养育方式和部分心理健康因子的中介因素; 心理控制感的内控、机遇,父母养育方式中父亲的过度保护,母亲的拒绝否认因子 3 对心理健康具有较强的预测效应。刘萃侠、肖健 (20

47、03 )研究中指出控制感是身 心健康的重要预测源;而且比实际的控制能力能更好地预测身心机能。车丽萍4 (2003 )研究中,指出成就动机、内外控倾向和性别等主要变量对大学生自信有显 著预测作用;成就动机和控制点对大学生自信具有直接效应,控制点和性格特征对 自信具有间接效应。李祚山5 (2004 )研究中指出父母的文化和职业等社会因素对心 理健康和心理控制感水平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与心理内控倾向者相比,心理倾向于 外在控制的人正性情感少,负性情感多,精神症状多,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低。 个体的心理健康不仅与社会心理刺激的强度有关6,同时还受到许多其它因素的 调节和影响。在这中间,心理控制源是比较受关注

48、的。为了更好的了解家庭教育资 源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机制,本研究中加入中介机制心理控制源。 1 E. P. Sarafino,Health Psychology:Biopsychosocial InteractionsM.John Wiley & SonsPress,1990,7381 2 李祚山,唐加祥.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父母养育方式、心理控制感的关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 版 ,2004 3 3 刘萃侠, 肖健.大学生对生活的控制感的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3 1 4 车丽萍.大学生成就动机、性格特征、控制点与自信关系的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3 4 5 李祚山.大学生心理控

49、制感对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4 5 6 M. Lefcourtetal, Locus of control as modifier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ress or and moodsJ. Jour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81, 41 :351369 10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3 以往研究存在的局限性 综观国内外研究不难发现,现有研究中还有一些欠缺之处。 第一,大多数研究只涉及了家庭因素中的一个或几个变量,很少有对多种家庭 因素对大

50、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作全面的考虑。 第二,家庭各因素是影响个体成长的外部动因,但是,在以往研究中,没有考 虑到子女对家庭各因素是怎样理解的。的确,这种外部的客观刺激只有通过主体的 认知、理解过程,才能转化为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如果缺乏这一中介过程,它就 会失去对个体的影响作用。那么个体在心理上是如何认知它、理解它,这种认知和 理解又是如何影响了个体发展,这都是应该探讨的实际问题。 所以,本课题从心理控制源角度出发,将心理控制源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家 庭教育因素之间的中介变量,来考察进入大学后,家庭是否仍然对大学生个人成长 存在影响,如果这种影响存在,影响效果有多大,以及大学生的思想、行为模式在

51、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11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2 研究假设 现在家庭教育新观念认为,家庭对子女身心的影响是全方位、多方面的,并且 各种影响因素又是错综复杂、交互作用的,如果不对其做系统的研究,就很难整体 把握家庭的影响作用和各因素影响的相对大小。本文从家庭教育资源两方面进行考 虑,第一为影响大学生成心理健康的客观因素。包括:家庭教育影响者、职业构成、 文化程度、经济与社会地位、学习条件等多种因素或成分构成。第二为影响大学生 心理健康的主观性因素,如家庭气氛等。 本研究选用心理不安诊断测量(CAS )、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 家庭动力自评量表和笔者自拟的一般情况调查表(主要涉及被试的家庭背景、生活 水平等),从家庭背景来全面评价大学生的心理不安体验,从而反映大学生的心理 健康状况,并对大学生心理控制源等中介因素进行研究,并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 1:家庭教育因素对大学生心理不安体验和心理控制源产生主要影响,而 且这种影响是直接的。 假设2 :心理控制源对大学生的心理不安体验产生直接影响,其中自我控制感、 自我成熟度起主要作用。 假设3 :已形成的心理不安体验也会反过来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心理控制源。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