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教学设计-05

上传人:栀**** 文档编号:72904272 上传时间:2022-04-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9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05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05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05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0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石潭记》教学设计-05(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小石潭记教学设计柳宗元第一课时一、导入杜甫曾有诗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可见,景与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曾写过永州八记,寄情山水,落笔不俗,视角独特,如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展现在我们面前。今天, 我们就一同欣赏他的八记之一小石潭记。二、简介作者,背景,解题。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曾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 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他在永粥发现了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 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永州八记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

2、中的第四篇。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三、整体感读。1、试读。A、 生初读课文,圈出生字、生词。B、师范读课文,生轻声跟读,并补充。参差寂寥摇缀隶怆篁竹()清冽()为坻()为屿()为嵁()佁然()俶尔()翕忽()差互()寂寥()悄怆()幽邃()2、悟情。探究:通过试读,你感悟到字里行间融入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他是想寄情山水,优美的景色,清脆的天音,自在的鱼儿,的确让他忘记了忧愁,但毕竟是短暂的

3、,空寂的环境、冰凉的石头,让他再一次涌起了失意之感。(明确后继续试读,尽可能把感情韵味读出来。 )3、范读。4、仿读。探究:如果给朗诵配上音乐,你认为选择怎样的音乐?配古筝音乐,很缓很低的古筝乐曲 比较古典,有欢乐,但并不欢快。淡淡的喜,浓浓的愁,缓缓地流淌出抑郁哀怨。 一代失意的文人, 其心态透过文字显现出来了。音乐帮助我们解读了文学作品的情感基调。四、整体感知1、小组交流(四人),依托文本注解、工具书落实字音、词义;教师巡视,师生交流。2、 师生共同疏通文意。(1) 古今异义。去:(古)离开(今)前往,到某处怡然:(古)静止不动的样子 (今)痴呆或深思的样子小生:(古)年轻人 (今)戏曲艺

4、术中的一种角色(2) 一词多义以:全石以为底(介词,用)卷石底以出(承接, “而”不译)以其境过清(介词,表原因)为:全石以为底(动词,当“作为”讲)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动词,“成为)”清: 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形容词,清澈)以其境过清(形容词,冷清)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副词,大约)不可知其源(助动词,能够)差:参差披拂(形容词,长短不一)其岸势犬牙差互(动词,交错)(3) 翻译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4) 判断。“若“似”“如”都可以用来打比喻,但有时不一定是打比喻。试分辨下列句子哪些是比喻,哪些不是。闻水声,如鸣佩环。() 皆若空游

5、无所依。()似与游者相乐。()天涯若比邻。()六、小结七、作业1读,背课文。2、翻译课文。第二课时一、 导入新课。齐读课文,让学生复述课文,体会景物蕴涵的作者感情。二、整体把握1、齐读课文,把握课文大意。第一段:写发现小石潭及小石潭的景物。第二段:写潭水清澈,游鱼活泼。第三段:写作者探究到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的景物。第四段:写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第五段:记下与作者同游小石潭的人。2、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清说说本文写作思路。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交代同游者三、探究质疑1、 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请用译文回答。隔着茂密的竹林,听到了水声, 好像身上佩带的玉佩、玉

6、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也欢乐起来。2、 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一整块石头做为潭底,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的石头,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3、 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散在石上,静止不动;忽然向远处游走了,往来很快。4、 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潭的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没有人家,使得心神凄凉,寒气透骨,感到悲哀深沉。5、作者抒写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突出了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第 4 段描写了幽深冷寂的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透露

7、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6、 跟作者同游的好几个人, 为什么篇末才能将他们的姓名一一列出?7、文章开头写“心乐之,”结尾又写“悄怆幽邃,”前乐后忧怎样理解?柳宗元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 心中愤懑,寄情山水只是为了摆脱这种凄苦抑郁的心情。 小石潭景美却人迹罕至, 与作者对政治改革满腔热情却遭贬很相似; 暂时的欢乐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 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8、朗读课文,体会文章中写景的优美文字, 找出欣赏点,讲明为什么?(1)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坻、屿、嵁、岩,形状各异,写出了潭的奇特可爱。(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三句描写潭边景物。“蒙、络、摇、缀”

8、观察入微,刻画精确。( 3)“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特写游鱼,游鱼空游无依,实则旁衬水清。( 4)“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写鱼的情态。“佁然”“俶尔”“翕忽”写得惟妙惟肖。“乐”字写鱼,也是写人的心境。(5)“潭西南面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明、灭,描写溪水因岸势曲折而时隐时现的状态,写得真切、形象。(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笔意飘渺,引人遐想,“其岸”“其源”补述出“望”的对象。( 7)“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凄、寒、悄怆,写出了作者独特的感受。四、小结小

9、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作者以简练的文笔, 按游览观察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生动细致地写景状物, 文字充满着诗情画意情景交融, 寄托了他凄苦忧伤的感情。五、作业背诵全文。第三课时一、赏读课文。1、文中哪些句子写了“石”?请说明理由。 “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影布石上”这些句子写了“。石(”明写)“闻水声,如鸣佩环”“其岸势犬牙差互”(暗写)文中描绘的景物无不浸透着“石”的气息。“全石以底、”“卷石底以出”说明这个“潭”的确是个“石。“潭如”鸣佩环”形容声音嘹亮,说明“石潭”的不一般。“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写出了翠蔓附石而形成的优美形态。 “影布石上”借印在石上的鱼影表现水的

10、清澈透明。“犬牙差互”不仅摹出了两岸的形,而且描绘出了两岸的神。 “凄神寒骨”不尽是石的冰凉,不容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优伤、悲凉的心境。2、 文中哪些句子写了“水”?请说明理由。“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 chu 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这句话正面写出游鱼的生动活泼,从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透明。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小溪的形状。3、 文中的“动”与“静”游鱼的“怡然不动”及chu“ 尔远逝”表现了鱼儿的生动活泼。 小溪。就小溪身来说,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说,作者形容它像蛇爬行那样曲折,这是

11、流动的。用了这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4、 文中的“对比”和“烘托”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怡然不动”和“chu 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显出鱼的活泼。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使人感到像是“空”“无”,尤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5、 文中的“景”与“情”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环境结合起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本文在对景物描绘中结合着作者自身的遭际,渗透着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虽充满了生机“闻水声,如鸣佩环” ,但却无人赏识,四周被竹围抱,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触景伤情。作者离开国都长安来到荒僻的南方州郡,政治上受挫折,生活上

12、不习惯。因此,他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抑郁心情。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 有力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6、 文中的“镜头”与“画面”在第一段,作者采用的是“移步换形”的写法,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看到不同的景物, 很象一部山水风光影片, 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在第二段作者描写潭水、游鱼,采用了“定点特写”的写法,作者一共只用了四十个字,就活灵活现地描出了潭水中游鱼的美景。二、讨论明确围绕小石潭,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景物有什么特点?写景用了什么写法?围绕小石潭周

13、边,作者描写了篁竹、青树、藤蔓;围绕小石潭本身,作者描写了水声、 潭水、游鱼、溪身、气氛。第 1 段描写了篁竹、 水声、小潭和潭边的青树、 藤蔓。用“隔“闻”“伐”“取”“见”等动词,写出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点明小石潭人迹罕至, 为下文写环境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伏笔。这一段写景用的是移步换景的写法。第 2 段描写了潭水、游鱼,用的是特写镜头。潭水的特点是清澈见底,游鱼的特点是动静结合、相映成趣,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描写潭水。整段话无一处写水,又无处不在写水:鱼儿就像在空中浮游,写出了水的清;阳光下,鱼儿的影子落在潭底的石头上,更显出了水的清,这种方法叫侧面描写。 作者先写鱼儿

14、一动不动,潭底石头上印着清晰的鱼影, 这是静态描写;忽然,鱼飞快地窜往远处,非常活跃,好像跟游人逗乐,这是动态描写。作者把自己快乐的心情渗透到鱼儿身上, 好像鱼儿也像人那样感到快乐。第 3 段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写小溪,溪身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态;溪水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动态。一静一动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小溪曲折延伸,望过去,看得见的一段水面映着天光云影, 亮光闪闪,看不见的一段光亮就灭了。 一明一灭,精确地写出了景物的特征。三、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教师提问,作者是如何运用多种技巧,细致描写事物的?( 1)先声夺人。如第一段,写小石潭的出现,采用了先声

15、夺人的手法,如“隔篁竹,闻水声”,用“鸡珮环”的比喻形容水声悦耳,用“心乐之”的主观感受启动读者的兴趣,然后写“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就十分令人神往。( 2)抓特点,用比喻。写潭的构造形态,紧紧抓住特点来写,先挑出“全石以为底”,从而照应了“水尤清冽”一语,然后用比喻“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石底卷出水面的形状,给读者的印象非常鲜明突出。(3)正面描写。写岸上景物,则采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 “青”“、翠”写颜色,“蒙络摇缀”写形貌,“参差披拂”写动态,寥寥数语,写得宛如图画。(4)正面、侧面相呼应。第二段写潭的游鱼,文字不多,却极其精彩。“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既正面写出游鱼的自由自在,又

16、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透明。(5)对比描写。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 作者巧妙地把“佁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能显出鱼的活泼。( 6)拟人。“似与游人相乐”,采用了拟人的修辞笔法,更把游鱼的神情写活了。四、拓展练习活动设计 :假如你就是一位录像师, 请你把文章展现的景物重现画面、声光,把文字符号转化成可感知的视觉听觉形象。活动要求 :自行设计,不必拘泥于课文的描述, 可以拓展,进行润色、加工。小组活动 :内部讨论。(教师巡回。)成果展示:由小组发言人语言展示录制的设计和内容。小石潭记是一幅画,浓郁的愁、清雅的景,融汇成一幅幽雅深邃的水彩画。有水、石、树、竹、鱼

17、、蔓 很自然的景色,作者用很简洁的文笔就把丰富的景给写出,譬如, “蒙络摇缀”四个字,就写出了树蔓的自然生长态势, 或茂盛、或自然,或静态,或动态,给我们很大的想象空间。而且作者还融入了自己的情感,譬如“如鸣佩环”,那种由水声带来的快乐也跃然纸上。文中这种例子实在很多。五、课堂小结。小石潭记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以写景取胜。作者以细致入微的手法,通过形象的比喻,对潭水、岩石、藤蔓、竹树、游鱼等进行生动刻画,把自己抑郁失意的隐痛巧妙地寄寓于凄清幽邃的自然景物中, 使情景达到高度的和谐和统一。 文章先写所见景物, 再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后写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突出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作者被贬谪后的心情常常是忧伤悲凉的, 欲求解脱却又无法解脱, 小石潭气氛恰当地传达出作者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 全文形似写景,实则写心,往往寥寥几笔,神形兼备,各尽其妙。六、作业1课后习题2、写熟悉的某处景物,二三百字。七、 板书设计:景物:潭水:清澈见底游鱼:动静结合溪身:曲折蜿蜒岸势:参差不齐气氛:幽深冷寂情感:抒发在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苦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