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的书写和欣赏教案

上传人:gfy****yf 文档编号:72815325 上传时间:2022-04-0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8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隶书的书写和欣赏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隶书的书写和欣赏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隶书的书写和欣赏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隶书的书写和欣赏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隶书的书写和欣赏教案(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隶书的书写和欣赏教案【篇一:书法的艺术欣赏教案】书法的艺术欣赏教案设计课题:书法的艺术欣赏课时安排: 2 课时( 1 课时)授课教师:谢玲玲年级:初二年级上册册第二课一、 教材分析本课教学以欣赏、分析、评述书法与篆刻艺术作品为学习内容,让学生对书法与篆刻的艺术展开研究、分析、讨论、评述,增加学生对书法与篆刻艺术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锻炼学生用语言和文字评述书法与篆刻艺术作品的能力。对习惯于欣赏纯具象美术作品的学生而言,书法与篆刻的艺术完全是具象与抽象合二为一的统一体,是一种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学生对其的学习认识有一定的难度。书法与篆刻的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是运用笔画、结构(结体

2、、章法)、墨色等手段塑造艺术形象、表现审美情感的书写汉字的艺术样式。书法与篆刻是视觉造型艺术,是以汉字形体为审美意味表现的媒介、载体,它不直接模拟客观物象,不再现、反映具体的自然、生活场景,具有抽象性的造型特点。书法与篆刻不同于具象绘画,不模拟、再现客观物象,它又不同于纯抽象绘画,脱离文字结构形式。书法与篆刻艺术形象是 “形 ”、“势”、 “义 ”统一的文字造型形象。其“形 ”是以汉字形体为基础的抽象形象。汉字形体具有丰富多样的造型审美条件,书法文字形象是具象与抽象的统一体。其 “势 ”决定了书法形象的时序性定向连续空间。书法的空间形式具有时间性、运动性,书法造型结果凝结着一次性的不可重复的过

3、程性特征。其 “义”使书法形象成为形、义兼备的综合审美形态,字义因素对书法造型形式和审美情感内容产生极大的影响,书意与文义的和谐统一是书法美的理想状态。书法与篆刻以汉字为表现载体。汉字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字体不断演变,先后出现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八种有代表性的字体。课文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书法艺术作品欣赏。书法作品展示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八种有代表性的字体的精品供学生欣赏,并对八种字体的演变及艺术形式、艺术特点等作了概括的介绍。第二部分为篆刻艺术作品欣赏。课文对篆刻的意义、篆刻艺术的沿革作了概括性的介绍,并展示了各朝代的、各种

4、风格的、不同形式的篆刻艺术作品供学生欣赏。本课学习内容表现形式为学生常用的文字书写,学生最为熟悉。但作为一门艺术,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从文字的书写形式美的角度去分析研究、欣赏评述,让学生认识汉字的源流,字体的演变,帮助学生从美术的角度认识书法和篆刻艺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并非孤立地形成和演变,而是历史文化的凝缩和表现,是中华文化的一种艺术体现。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书法和篆刻艺术与中华历史文化的历史特质和文化精神的关系,了解和认识书法与篆刻艺术跟生活的关系及美术的文化价值,认识中华民族文化和艺术形式都有其根源,而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书法和篆刻艺术,其根源正是牢牢地根植于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的沃土之中。

5、让学生形成珍视和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书法和篆刻艺术学生接触不多,课前可布置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等查找相关的学习内容以及学习资料,以帮助学生初步获得审美经验及鉴赏能力。二、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欣赏不同时代和文化的书法作品,了解重要的书法家和流派,了 解中国文字的源流以及书法艺术的风格和特点。2、能力目标:通过描述、分析、比较与讨论等方式,认识书法艺术的不同流派 及表现形式;对书法作品的美术现象进行简短的评述,表达感受和见解。3、情感目标:对书法作品产生强烈的兴趣和认同感,关注和尊重民族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三、 教学重点与难点2、教学难点:欣赏书法作品,感受作品的艺术特征,理解书法艺

6、术的形式美和 造型美。四、教学准备(一)教师用具:教材。(二)学生用具:课本。五、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2 分钟)(二)引入新课:( 5 分钟)1、直接板书课题:书法的艺术欣赏(板书)让学生阅读课本内容,通过阅读,粗略了解本节课主要内容。2、提问:今天我们着重学习书法。什么是书法?为何称之为一门艺术?书法: “书”中国文字; “法 ”是书写者内涵、性格、精神的一种体现,一种书写文字的方法,即书写方法。(板书)为何称之为一门艺术?写字是艺术,可是,写字却不一定是书法。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有追求美好事物的愿望,这是人类艺术产生的极源。同样人们在书写活动中,也有美的追

7、求,希望把字写得漂亮,而这种对美的追求以前是处于本能,后上升到自觉的一种行为,所以产生了书法这门艺术。本课主要从文字的书写形式美的角度去欣赏、分析、评述一件书法作品,让 学生认识汉字的源流,字体的演变,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是运用笔墨、结构、章法、气韵等手段塑造艺术形象,表现审美情感的书写法字艺术样式。 (板书)步骤:欣赏、分析、评述;三要素:笔法、结构(结体、章法)、墨色。3、识字游戏,引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做一个猜字游戏,老师分别请两位男生,女生上黑板书写出老师出的文字,猜猜看是什么字,没有请到的同学可以在下面自己书写,比比看谁猜得多。9 个象形文字:月、日、羊、四、水、云、天、兔、眉。(

8、文字由象形文字开始,从而引出文字的演变过程,开始深入教学。)(三)新课教学:( 25 分钟)提问:文字是怎么形成,如何演变的?( 6 个演变过程)(一边板书,结合课本作品,一边讲解不同时期文字演变的过程和特点。)刚刚和同学玩的游戏,是一种象形文字,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象形文字 篆书: 大(甲骨文、金文、籀文) 隶书 楷书 欧、颜、柳(唐)正书小(秦篆)赵(元) 行书 草书章草今草小草、大草(狂草)(1)象形文字:来自于图画文字,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是华夏民族智慧的结晶,是老祖宗们从原始的描摹事物的记录方式的一种传承,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也是最形象,演变至今的象形文字。(2)篆书:a、大篆b

9、、小篆:特点:形体齐整,线条匀称。(铁线篆)a、大篆分为:a、甲骨文:中国远古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多是古人占卜的记录。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中国商代后朝王室用于古人记事而刻在龟甲和兽类上的文字,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甲骨文的发现:清朝末年,(光绪 25 年,西元 1899 年)甲骨文于 1898 年被古董商,金石学家王懿荣(甲骨文之父)所识别,他是当时最高学府国子监的主管官员,有一次他看见一味中药叫龙骨,看见上面刻着字,觉得奇怪,就翻看药渣,上面居然有一种看似文字的图案,于是他把所有的龙骨都买了下来,发现每片龙骨上都有相似的图案。他把这些图案画下来,经过

10、上时间的研究他确信这是一种文字,而且比较完善。后来人们找到了龙骨出土的地方 河南安阳小屯村,主要是龟类、兽类的甲骨是以人将他们命名“甲骨文 ”。字体形体:用刀刻在较硬的龟甲兽骨上,刀有锐有钝,骨质有软有硬、有粗有细,所以文字有长有短,笔画较细,方笔居多。b、金文:又叫钟鼎文,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青铜器铭文分刻、铸,浇 铸前要经过书写,刻模等制作过程,金文结构、章法随字形大小而变化,与甲骨文风格迥然不同。散氏盘其书法浑朴雄厚,字体用笔豪放质朴,敦厚圆润,结字奇垥隽纯正,壮美多姿。c、籀文:周宣王时的太史籀所书而得名。石鼓文是籀文代表,因刻于 10 个似鼓的石头上而得名。其字体,上承西周金文,下

11、启秦代小篆。书为石鼓、秦篆的先声,字形方正、大方。横竖折笔之处,圆中寓方,转折处竖画内收而下行时逐步向下舒展。用笔起止均为藏锋,圆融浑劲,结体促长伸短,匀称适中。石鼓文是集大篆之成,开小篆之先河,在书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b、小篆:大篆和小篆两者分界线是秦朝统一六国后,统一了文字,使得大篆演变成小篆,也称秦篆。峄山碑其碑字笔画的线条非常挺拔,其书体、笔画、结构和章法写字富有美感。峄山碑的结字有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包围结构、独体字。字形长方,有的略近于正方,碑阳的字中宫稍松。(3)隶书:(汉代)提问:为何汉代开始使用隶书,而不继续沿用篆书? 更简便,文字的发展一直符合 “简便 ”一词,去繁就

12、简。(举例)战争时,为了记录事情,人们发现篆书写得太麻烦,书写太慢,而后因为朝代的换代,文字的演变,字不同,书体不同。(板书)如: “不”字,由篆书 隶书 楷书。(板书 “不 ”不同朝代的写法,演示文字的演变过程。)隶书特点:书体方正,横画长而直画短,结构特征 “蚕头燕尾 ”,笔法笔笔断,书体字形扁平,体势横向开张。曹全碑为著名汉碑之一,在现有汉碑中,是保存汉代隶书字数较多的一通碑刻,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含有重要的历史资料价值。此碑用笔特征明显,逆入平出,以圆笔为主,运笔如顺势推舟,很少有大蹲大跳之笔,不激不励,笔势稳健。结体精密,平和圆润,碑文字体精美,飘动秀逸。张迁碑碑文记载了张迁的政绩

13、,是张迁故居韦荫等为追念他的功德而刻立的。碑中字体大量渗入篆体结构,字形方正,用笔棱角分明,具有齐、直、方、平的特点。它的字体方整中多变化,朴厚中见媚劲,外方内圆,方整而不板滞。(4)楷书:书法也是书写者人格精神,情感的完整体现,它是书法家修养个性,才情精神,表达心情,追求物化精神的体现。我们都说字如其人,从字体就可以看出书写者的性格是如何,也可以锻炼我们正直做人,如楷书一般,方方正正,因此,我们才出现了不同的楷书书体。如楷书有四大家,欧、颜、柳(三者唐代)、赵(元代皇氏后裔),不同时代有不同书写者的书法风格,不同心情下写的字也有所不同。欧阳询:运笔挺拔,书风狂猛,结构严谨,以骨力见胜;唐代

14、颜真卿:结构严谨,正面视人,体型丰满,笔画对称匀整,横轻竖种,笔法圆润,柔中带刚;柳公权:笔法方圆结合,横画并入平出,收笔停笔下按,有蚕头燕尾笔式;(讲述 “笔谏 ”故事)(唐穆宗)皇上见到夏州观察判官柳公权的墨笔字,很喜爱。任命柳公权为翰林仕书学士。皇上问柳公权: “你的书法怎么能写得这么好? ”回答说: “用笔在乎心地,心正笔法则正(心正则笔正)。 ”皇上默默地改变了表情,知道柳公权这是用书法来规劝自己,应勤政为民。(元代)赵孟頫:笔圆架方,流动带行,结构宽厚柔美。(元代皇氏后裔)颜勤礼碑颜勤礼是颜真卿曾祖父,写此碑时年 71 岁。是颜真卿书法最为成熟时期的佳作之一,其结构具有端庄豁达、舒

15、展开朗、动静结合、巧拙相生、雍容大方之特点。此碑结字端庄,宽润疏朗,气势雄强,骨架开阔,方形外拓,横细竖粗非常明显,方圆转折的笔法清晰。(5)行书:是形体和笔势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一种书体,结构、笔画近似于楷书,使转、风韵又似草书。王羲之有 “书圣 ”之美誉。(板书) a、王羲之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b、颜真卿祭侄稿天下第二行书;c、苏轼(唐宋八大家)寒食帖天下第三行书。(讲述苏轼故事)渡海帖(书本上范作)是苏轼临终前最后的字帖,字帖中苏轼情感波澜起伏,前七行书家心境较为平和,书写中规中矩,后随情感激越,用笔率意奔放,随意挥洒。可明显看出苏轼被贬海南的悲愤情感。而后心情慢慢有所平缓,字体随心情变

16、化而变化。写完这字帖,苏轼变肚子疼痛,去世了。【篇二:书法欣赏教案】书法欣赏教案一、教学目标: 1、 正确认识书法的含义。2、 认识汉字的特点和书写艺术特点。书法就是写字之法,即是以汉字为对象 以毛笔及各类硬笔为表现工具的一种线条造型艺术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1 、正确认识书法的含义。2 、认识汉字的特点和书写艺术特点。3、 学习欣赏汉字书法艺术。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室的影视设备,电脑,介绍书法的 vcd 光碟等。教学过程:一、讲述关于汉字和汉字书法的有关知识。书法是我国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 , 源远流长 , 博大精深, 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 ,凝聚着炎黄子

17、孙的无穷无尽的智慧,不仅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的宝贵财富。1什么是书法。书法, 就是写字之法, 即是以汉字为对象 以毛笔及各类硬笔为表现工具的一种线条造型艺术 。2中国文字书法的发生的诸因素。人类为生活、生存而创造了文字,并使文字的形式 书体不断发展变化,如大篆、小篆、隶书、章草、楷书、草书、行书等。每一次书体的变化,都使它的服务范围拓宽,不断完善、不断总结、不断提高。汉字的式样,在越来越统一的基础上,变得越来越精美,这样就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艺术 书法。再加上汉晋以来统治阶级对这一艺术的大力倡导,在人民群众中也有了广泛的影响。我国历代出现了许多书法家,他们留下了大量的

18、名帖和墨迹,成了民族传统文化中光辉灿烂的花朵。书法源于汉字, 汉字是书法的基础。 汉字的产生,也就孕育了书法艺术的因素,如以线造型,以及匀称、平衡、变化等形式美法则的运用。先民们仰观俯视,审美地观察世界,把思维、观念、追求寄托在这些刻划线条。.汉字书法艺术的形成一般来说有三方面因素:其一,汉字的表意性。汉字从象形开始,是表意的。 “依类象形 ”,“博采众美,合而为字 ”,虽然经历了种种变迁,仍然保留其表意的特征。汉字丰富的点画线条和复杂的形体结构在形式美的基本法则之下可以产生无尽的变化。正是汉字本身具有造形美因素,汉字才有可能成为一门艺术。其二,汉字的书写工具 毛笔,汉字书写能成为一种绝妙的艺

19、术,同它很有关系。毛笔体圆锋尖,刚柔相济,具有很强的表现力。由于用笔力度、速度和方向的不同,写出来的点画线条可以产生轻重缓急枯润浓淡藏露方圆种种变化。作书者的情感起伏和心理波动,也能从笔下微妙的起承转合中表现出来,生动地记录在纸上。可以说,没有毛笔,就没有中国的书法艺术。其三,中国文化思想的渗入。汉字和毛笔的特殊性为汉字书法艺术的产生提供了物质材料和造形载体。而最终使汉字书写成为艺术的则是中国文化思想的渗入。书家把对自然的认识,对生命的感悟,按照美的形式和规律,创造性地渗入汉字书写之中,汉字书写由此得出从写字的 “技”升华为艺术之 “道”。书法中的一点一画,一揖一让都渗透着中国文化的精神意蕴和

20、思想内涵以及书者个性个化的情怀,儒家的 “中庸 ”、道家的 “自然 ”、释家的“渐修 ”在书法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我们看一块石碑、一帧法帖,透过那石花斑剥、墨色依稀的笔画,首先先感悟到的是中华文化历史的浑厚气息。所以中华文化思想是书法艺术的灵魂。值得注意的书法和写字是两个既有共同点又相区别的不同概念。一个强调艺术,一个强调实用。写字只有达到一定的艺术水准和思想境界之后才能成为书法。3书法艺术与其他艺术的关系。(1)书法与中国画。 古有书画同源之说,这说明书法与中国画关系密切之深。汉字来源于形象。汉字是表意的文字,以形象为基础,而造形之始就是根据物象成其物,它们本身就是一幅经过加工的抽象了的绘

21、画作品。虽然后来汉字在发展演变中日渐远离物象,但溯本追源,还是离不开形象。书法和中国画都是用线条造形。书法是线条造形艺术,是以点、横、撇、捺、提、折等线条进行规定的造形组合。中国画同样离不开线条,无论是工笔画还是写意都要通过线条来塑造形象。具有相同的审美观念。二者都注重墨色的枯润浓淡,章法的虚实主次,讲究神采、气韵,把意境美的追求放在形态的表现上。苏轼说: “书必有神、气、骨、血、肉,五者决一,不为成书也。 ”把神放在首位。同样他在论画时,也说: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强调也意境与神韵。 书法与国画在形式上也能都融合在一起。我国的绘画在传统上讲究题款,而题款本身就是一幅书法作品,它除表

22、明作者的身份以及作画时间外,更重要的在于书与画的交融,丰富作品内容,增添作品情趣,从而取得双剑合璧、相映成辉的艺术效果。一般说来,每一幅中国画里都有书法的内容。使用的工具材料也有很大的一致性,文房四宝是书法和国画的共用品。因为以上原因,造就了历史上一代代书画兼长的大师,如苏轼、唐伯虎、郑板桥等人既是画家又是书法家。(2)书法与篆刻。篆刻就是以篆书刻写的艺术。篆刻与书法关系十分密切,也是线条造形的艺术。所不同的是,一种是用毛笔写出来,一种是用刀刻出来。但从刻这一过程来看,印稿无疑是书法作品。此外,书法还与文学(尤其诗、词)、音乐、舞蹈、武术等有广泛的联系。例如书法与文学的关系,书者如具备相当文学

23、水平,语言表达水平,熟悉一定诗词歌赋,达到一定的境界,对其书法艺术的提高很帮助。作品中的文字内容,有时能说明作者的思想感情、文化文学素养。历史上一些流传千古的书法作品,如王羲之的兰亭序、苏轼的赤壁赋等不但在书艺上是光辉典范,其文字在文学上也是不朽之作。一件完美的书法作品应该语言新颖、内容健康、富有哲理和诗意,从而达到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二、介绍书法欣赏的有关内容(如何欣赏书法作品)。书法欣赏就是欣赏者接触书法作品而产生的一种审美活动。现代书法家沈默尹先生说: “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出惊人奇迹,无色而具画图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引人欣赏,心畅神怡。 ”中国书法艺术不

24、仅以其独特的美学特征吸引了几千年的无数华夏子孙,使不计其数的人为之孜孜终生,并且不同于西方艺术的强烈个性和艺术魅力征服了并不懂得中国文字的欧洲人。马克思说: “对于非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 ”同样,不懂得欣赏,最美的书法作品也没有意义。 要欣赏书法,必须具有一定的欣赏能力。书法欣赏,不但能给人以心理上的审美愉悦和精神亨受,而且对学书者来说,还可以开扩眼界,学习借鉴前人书法艺术的重要手段。多欣赏,可以提高对书法作品的感从受能力,丰富内心世界,使人更富于想象,从而提高赏者的创造力。1书法欣赏的特点。(1)书法欣赏的再创造。欣赏者欣赏书法作品,总是根据自己的学识修养在感受的基础上展开丰富

25、的联想和想象,对书法作品进行积极的能动的再创造。但书法是一种高度抽象简约的线条艺术,它不应言,也不具象,仅以一线或浓或淡、或枯或润的墨迹,表达书者情思。可以说,任何一种艺术欣赏都是艺术的再创造,但欣赏书法的再创造与其他的艺术形式相比有明显的不同。看小说可根据自己生活经历想象出书中的情景、气氛和人物相貌,看绘画则可以所绘形象跟现实物体建立起一种对应的联系。书法更接近于音乐,有人称书法为 “无声之音 ”,音乐的要素一是旋律,二是节奏。书法也一样,每一笔每一字都是在不同的轻重缓急中有节奏地写出来,而每一行每一篇忽如 “奔雷坠石,鸿飞兽骇 ”,忽如 “山崩海啸 ”,忽如光风明月。这正象音乐中的不同旋律

26、和不同乐曲。音乐可以表现喜、怒、哀、乐,可表现激昂、忧伤、悲壮、恬静各种不同的感情,书法亦然。各种艺术都应做到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我们以为文字内容就象歌词,表现文字内容的书法就象为歌词谱曲。曲谱要尽可能地去表现歌词(文字)的内容。这样的书法既可以与文字内容一起欣赏,也可以独立欣赏书法。单看书法也有欣赏价值,但不够完美,因为连同文字内容一起欣赏是民族传统习惯。比如我们用 “瘦金体 ”去写岳飞的 “满江红 ”,如果连同 “壮怀激烈 ”的内容一起去欣赏,就很难令人满意了。总之,书法欣赏具有再创造的特点。(2)书法欣赏的模糊性。书法欣赏的模糊性是什么?首先是线条的抽象性。中国书法中的线条,是书法者内

27、心感情活动的轨迹,它区别于几何学上的线条,它活生生,有感情,有力量,有形象。但它究景是什么情调和意趣,难以确指。例如,一横,在欣赏者眼里,可以看作 “千里阵云 “,也可看作是 “一条钢筋 ”;一点,可以是 “高峰坠石 ”,也可以是 “平地砖头 ”。很难用准确语言表达出来,是因为书法欣赏具有较强的 “模糊性”或叫 “朦胧感 ”。只是道出大致的感觉而已。书法欣赏的层次,主要取决于一个人审美力的高下。由于书法欣赏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那就必然带有欣赏者的主观色彩,所谓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造成其差异性的原因有主要有三个:一是受政治立场影响。我国传统的审美观念认为,欣赏作品就是欣赏人格,如果一个人

28、在政治上有亏大节,在道德品行上低下,那么他的书法作品技巧再高,格调再雅,也为人所不耻。苏东坡说: “古之论书者兼论其平生,苟非其人,虽工不贵也。 ”如古人对赵孟兆之书法,他作为元代书坛盟主,练就一身笔墨工夫,虽然缺少变化和过于平整,也足以是一代大家。而不少人认为他身为南宋宗胄,不应仕元,由此而大受批判。说是 “为人少骨力,故字无雄浑之气 ”(李桢伯)。二是受趣味爱好的影响。有的人喜欢雄强质朴,有的人喜欢精巧别致,不一而足, “萝卜青菜,各有所好 ”。而这势必影响对书家及其作品的评价。如被称为 “书圣 ”的王羲之,他的书法秀美典雅,而有人却站在壮美的立场上说他的作品 “虽圆丰妍美,乃乏神气,无戈

29、戟铦锐可畏,无物象生动可奇 ”, “有女郎才,无丈夫气 ”。三是受流派观念影响。一定历史时期的各书法流派,都有自己的思想基础、创作倾向和艺术风格。因此互相之间必然会出现互相竞争甚至互相争斗的局面。往往对同派的书家和作品加以褒扬,对异派进行批评甚至抵毁。如康有为作为碑派代表,极力鼓吹北碑,称颂魏碑之美, “北魏碑无不佳者 ”。而对以妍美见长的帖派书家董其昌的书法大力抨击,贬低。 “局束如辕下驹,骞怯如三日新妇 ”。由于有这种 “门户之见 ”,就很难产生公允的评论。2. 书法欣赏的标准。书法欣赏同其他艺术的欣赏一样,有个相对的审美标准。古人云:“有功无性,神采不生,有性无功,神采不实 ”。书法艺术

30、重在有神采,而要有神采,必须有 “功 ”和 “性”。“功 ”,指功力、技巧,即指对一定的法度对笔画、结构、章法等的把握。 “性 ,指性情、风格,即指其中寄托的意趣、情操、学识、修养和感情。因此,功力、技巧、个性、风格是我们欣赏书法的基本标准。具体主要有下面几方面。(1) 点画的线条美。汉字由点画组成,点是线的浓缩,线是点的延伸。点画是中国书法的基本造型因素,本身也具有独立的美学品格。线条美主要表现在:一是线条的力度。不论何种书法作品,都必须以 “力度 ”为基础。没有笔力,形态再美,也毫无审美内涵。只有笔力雄浑,才显示其美妙。所谓 “力透纸背 ”、“入木三分 ”,就是对笔力的称赞。二是线条的节奏

31、。书法线条是书家情感和心理变化在纸上留下的轨迹。线条的节奏像音乐。音乐的节奏是通过音的长短、高低现出来的。而线条的节奏则通过用笔的轻重快慢表现出来。音乐可以 “一唱三叹 ”,书法线条可以 “一波三折 ”。这正节奏上的起伏。所以,书法被称为“无声之音 ”。墨色也是线条形式美的重要因素,它使作品具有立体感。黑白反差,虚实对比更增强艺术效果。(2) 结构的造型美。书法的艺术结构是指每个字点画之间的搭配组合。点画的轻重粗细、方圆长短、部首大小高低,偏正宽窄,经过书家巧妙的组合可使字起伏隐显,阴阳向背皆有意态 ”。简单的笔画可以产生出姿态万千,变个化无穷的结构造型。如小篆的古朴、隶书的阿娜、楷书的端庄、

32、行草的险劲等。结构形式的多变,但离不开其中的规律,即平衡、对比、变化、统一是最基本的规律。历史上的书法家,对汉字的艺术结构进行了十分丰富的创造,如颜体的端稳丰润、欧体字的险峻修长、柳体的刚健骨气等。在遵循形式美内在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汉字形体的可塑性,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和意趣,给人以不同的艺术感受。(3) 章法的整体美。学习书法一般是从笔画到结构到章法,而欣赏书法则正好相反。因为章法给人以第一视觉效果。有不少书法作品,笔画结字都不错,但组成篇后却毫无生气,艺术效果不好,原因是章法处理不当。历来书家都重视章法。 “篇幅以章法为先。 ”(蒋骥)怎样处理章法?一是虚实恰当。章法也叫 “布白 ”,无论

33、分行布列安排,还是落款铃印位置,做到实处不挤,虚处不空,形成一个协调的整体。二是行畅通。字与字,行与行之间要一气呵成。做到一字管领数字,数字管领一行,一行管领数行,数行管领全篇。【篇三:隶书教学大纲】隶书书法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隶书书法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隶书源于秦代、成熟于汉代,是由秦代的篆书演变简化而成的一种书体。书法,则是写字的技巧,是从生活和实践中逐步产生的文化财富之一,是一种与语言文字最靠近的艺术。书法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艺术,是历史文化遗产的一个丰硕瑰丽的宝库。作为未来的主人翁不仅要掌握语言文学,并且要掌握书法艺术,熟悉和掌握中国传统美学;不仅要会写字,而且要写好字,使中国源远

34、流长的书法艺术进一步得到发展。通过理论讲解、基本笔画分析、课堂练习、示范辅导,提高对我国书法艺术和隶书书法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了解汉字书法的一般知识,熟悉、掌握隶书书法的技巧。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 1、熟悉隶书书法理论汉字的起源;隶书的由来;书法学习的入手问题;汉字的碑帖。 2、2、了解汉字书法的一般知识写字的姿势、执笔的方法、运笔的方法、书写的工具(文房四宝)3、 3、掌握隶书书法一般技巧“永 ”字八法的研究;隶书的特点;隶书的基本笔画;隶书的临摹、择帖;三、课程教学内容第一节:书法理论;汉字的起源;为什么要学习汉字书法;隶书的由来;从书法的角度看应从隶书入手;隶书碑帖的选择:曹全碑、张

35、迁碑、乙瑛碑等第二节:汉字书写的一般知识写字的姿势: 1、坐书 2、立书;执笔的方法: 1、指实掌虚与五指法 2、运腕与悬肘法 3、执笔的距离; 运笔的方法: 1、藏锋和露锋 2、中锋和偏锋 3、折锋和回锋 4、方笔和圆笔 5、垂露和悬针;书写的工具:(文房四宝)笔、纸、砚、墨 第三节:隶书书法的一般技巧 概括为五个特点:1、字形扁方,左右分展。2、起笔蚕头,收笔燕尾。 3、变弧为直,变画为点。 4、变圆为方,变连为断。 5、笔增提顿,画有粗细。 第四节:隶书的基本笔画练习平画、波画、竖画、撇画、捺笔、钩画、竖波画、折画、点画、横、竖类字的练习(如:王、土、田、干、十、非)、撇、捺类字的练习(

36、如:人、八、天、会、走、交)、竖波、钩画练习(如:风、毛、无、元、也)、折画、点画练习(如:典、江、照、防、首)、走之、心字练习(如:通、思、想、之、逢、遥)、纵戈练习(如:武、成、试、战)、综合练习、开卷考试。四、学时分配表五、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张迁碑 曹全碑 乙瑛碑礼器碑教案第一节课( 1 课时) 1. 先自我介绍2. 学生自我介绍3. 汉字的起源:汉字的起源有种种传说都说文字是仓颉创造的,关于仓颉造字在我们陕西白水的民间有这样一种传说:远古时候,人们都用结绳的办法录史记事。仓颉,是黄帝的史官。由于记录史实的结绳形状奇异,年久月深难以辨识,有一次,仓颉就是从这些绳结记录的史书给黄帝提供的史

37、实出了差错,致使黄帝在和炎帝的边境谈判中失利。事后,仓颉愧而辞官云游天下,遍访录史记事的好办法。三年后他回到故乡白水杨武村,独居深沟 “看星星的运动之式,察鸟兽蹄爪之迹 ”,整理得到的各种素材,创造出了代表世间万物的各种符号。他给这些符号起了个名字,就叫做字。虽然有着这种种的传说但是最确切的说法还是:汉字是由广大劳动者根据实际生活的需要,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慢慢的丰富和发展起来的。4. 汉字的大致发展和种类:文字在历史上出现过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字体5.精巧。到东汉时,撇、捺、点等画美化为向上挑起,轻重顿挫富有变隶书的特点: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

38、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 “蚕头燕尾”、“一波三折 ”。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整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 “汉隶唐楷 ”之称。6. 选择隶书作为书法入门的原因 :实际是为遵循书法发展的规律,因为楷书是由隶书发展而来的,楷书字体结构过于严谨,不适合没有书法底子的人入手,我们从循序渐进的角度来说也要选择隶书作为入门,并且隶书本身也极具艺术欣赏的价值,所以我们选择它。7. 书写的工具:(文房四宝)笔、纸、砚、墨毛笔书写与钢笔书写的区别 ;毛笔由于其分为笔尖、笔肚、笔根的特点及柔软的特点,可通过提按写出不同粗细程度和大小的字,而钢笔不行。8. 书写姿势一、 写字的姿

39、势: 1、坐书 2、立书(有助于把握整体字形);二、执笔的方法 :1、指实掌虚与五指法用拇指的第一节紧贴笔杆内侧,拇指关节捻动笔杆向外稍弯。押:用食指的第一关节紧贴笔杆的外侧,与大拇指配合起来,将笔杆捉住。钩:用中指的第一、第二节弯曲如钩地钩住笔杆的外侧。格:用无名指的指甲根由内向外顶住笔杆的右外侧,把中指钩向内的笔杆挡住,而且向外推着。抵:小指紧贴无名指,依托在无名指的下面,不接触笔杆。无名指力量小,不能单独推着中指的钩,还要小指托在下面,加一把劲。 口诀:大指食指对着捏, 中指向里顶勾天, 无名指头向外顶, 小指帮忙不要歇。 指实掌虚虎口开,执笔方法正确与否,关系到笔的控制能力,运笔的灵活性,书写的速度,直接影响书写的效果。良好的执笔方法必须从小培养,否则,一旦形成习惯,纠正起来很难。2、运腕与悬肘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