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英语写作中常见中式英语现象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72763652 上传时间:2022-04-09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8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浅析英语写作中常见中式英语现象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浅析英语写作中常见中式英语现象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浅析英语写作中常见中式英语现象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资源描述:

《浅析英语写作中常见中式英语现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英语写作中常见中式英语现象(2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目 录摘要2关键词2引言1一、中式英语与中国英语1(一)何为中式英语1(二)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的区别2二、中式英语的相关理论论述及成因2(一)中式英语相关语言理论论述31.中介语(interlanguage)理论32.语言迁移(language transfer)理论33.错误分析(EA)理论3(二)中式英语的成因4三、跨文化及思维模式影响4四、交际策略的运用6五、中式英语特征在写作中的主要表现7(一)词法方面7(二)用词不当7(三)词汇搭配不当8(四)累赘词的使用81.多余名词92.多余动词93.多余修饰语10(五)句法方面111.词序错误112.语态错误123.句式结构问题124.语篇方面

2、13六、避免写作中出现中式英语的方法14(一)有效借助词典等辅助工具14(二)注重句式结构,正确使用被动语态14(三)吸收西方文化元素,摆脱汉语思维模式14总结16参考文献17致 谢18整理为word格式浅析英语写作中常见中式英语现象摘要:中式英语(Chinglish)是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中非常容易出现的现象,同时也是困扰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的难题。本文基于中国学生英语语料库(CLEC),研究从中抽取出的大学生英语作文,分析学生在英语写作中的错误,在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中式英语的形成原因,然后运用相关的写作理论,提出我国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教学原则和消除中式英语的对策。关键词:中式英语,大学生,英

3、语写作中的错误Analysis of the phenomenon of Chinglish in English WritingAbstract:Chinglish (Chinglish) is very easy to appear China in College English writing phenomenon, also is troubled by the problem China college students English writing.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China students English Corpus (CLEC)

4、, College English composition studies draw out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students in English writing errors, the result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formation cause of Chinglish, and then use the relevant writing theories, put forward the teaching principle of our university English writing teachin

5、g and eliminate Chinglish countermeasures.Keywords: Chinese English, college students, English writing errors整理为word格式引言现今,随着我国社会的日趋进步以及与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英语作为主要国际通用语言之一,在人们的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交往中普遍使用。因此学会流畅准确地使用英语表达尤为突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纵观近两年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不断改革来看,现代社会对于大学生英语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写作能力无疑是英语能力的重要体现之一。而大学生在写作中频繁出现“中式英语”(Ch

6、inese English/Chinglish)现象,让我们清楚的认识到,使用中式英语而不加以指出纠正不仅影响表达与交流, 而且会形成望文生义的不良习惯。所以笔者认为,如何在写作中写出地道的英语,避免中式英语成了当务之急。其实对于“中式英语”这个概念,国内早已有不少学者做过相关研究。但以往的研究大多是停留在对“中式英语”进行定义,或将它与“中国英语”进行区分,而本文尝试在对该现象的成因、相关理论、表现形式上做进一步的探讨与归纳,并提出有效更正方法,帮助学习者较好地克服这这一语言学习中的障碍。一、中式英语与中国英语有学者认为中国英语(Chinish)与中式英语(Chinglish)都是中国文化和

7、语言的干扰性变体。认为它们只是一个事物的两种表现形式而已。在大多数情况下把变异归因于是中国英语或是中式英语看问题角度不同所造成的结果。其实不然,这个看法忽略了它们之间本质上的差异。(一)何为中式英语中式英语(Chinese English/Chinglish) , 又称中国式英语。首先从Chinglish这个词的构词上来看,为合成词,Chin-取自Chinese,-glish取自English。因其被看作是那种畸形的、混合的、既非英语又非汉语的语言文字,也可称为“具有汉语特色的英语”。换言之,它是指中国的英语学习或使用者在学习过程中,受母语的干扰和影响( Interference of the

8、 Mother Tongue),硬套汉语规则和习惯,从而产生的一种既不符合英语语法又不符合英语惯用法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整理为word格式中式英语可以表现在说、写、译等方面,由于写作是一种正式的书面形式,注重文章的行文和措辞,对于选词、句子结构及语法等的要求颇高,并且要求写作者要有深厚和扎实的英语功底,所以中式英语在英语写作中最为常见也尤为明显了理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二)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的区别提到中式英语,就不能不提一下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Chinish) 。李文中在其“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一文中将其定义为“以规范英语为核心,表达中国社会文化诸领域特有事物,不受母语干

9、扰和影响,通过音译、译借及语义再生诸手段进入英语交际,具有中国特点的词汇、句式和语篇。中国英语主要构成包括音译词、译借词以及独特的句式和语篇”。中国英语具有区别于中式英语的特征: 中国英语不受汉语干扰,是以规范英语为基础的,有利于促进英语交际的顺利进行。不同于受汉语干扰和影响的中式英语。中国英语是用于描述中国社会文化等诸多领域内特有的事物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同时为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本族语使用者所接受。中国英语是一种群体语言特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其发展变化是以社会文化的发展为前提的。中国英语是一种被规范英语所接受的英语变体,对英语学习和国际交流具有积极意义,有益于传播中华文化,将随着

10、中国人使用英语的普及和中国特色的形成而逐渐扩充,从而丰富和发展英语与世界文化。由此可见,中式英语从本质上不同于中国英语,其区别也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英语学习者对于中国英语和中国式英语要正确地加以区分判断。在发扬和传承具有我国文化底蕴和特色的中国英语的同时,以正确态度去对待中式英语,正确分析中国式英语的产生原因,并找出正确的方法尽量去避免,以习得地道的英语为最终目标。二、中式英语的相关理论论述及成因中式英语的相关理论分别是指中介语、语言迁移、错误分析理论。而在其成因上主要可以从语言的负迁移、跨文化及思维模式影响、交际策略的运用等三方面进行一定的阐述。整理为word格式(一)中式英语相关语言理论论述

11、1.中介语(interlanguage)理论由于中式英语又被定义为是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在习得英语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一种中介语现象。中介语(interlanguage)这一概念首先由Larry Selinker 提出,中介语又称过渡语,是指由某个正在学习第二语言的人按照自己发展起来的规则系统创造出来的既含有母语(native language)特征,又有目的语(target language)特征的语言系统。它是一种建立在可供观察的语言产出基础之上的独立语言系统,这种产出是对于某一目的语形式的尝试性产物,中介语是学习者试图学习一门新语言时形成的,因而兼具母语和目的语的特征,但又不是其中任何一

12、种语言。2.语言迁移(language transfer)理论针对中介语理论,早在1966 年,Newmark 就提出了有关母语影响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中介语”理论。他认为,中介语中出现的类似于母语的特征,是因学习者自己的目的语水平不足出于无奈而做出的一种“过渡”。1981 年,Corder 也指出:“语言迁移”是中介语中的一种“行为现象”(performance phenomena) 。他认为这是一种“交际策略”。迁移(transfer)(Robert MWTravers,1977)原来是属于心理学的一个术语,是指在学习新知识时,学习者将以前所掌握的知识、经验迁移运用于新知识的学习、掌握的一种

13、过程。3.错误分析(EA)理论由于中介语理论的出现,人们对第二语言学习中出现的错误( error) 由过去的“对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CA) 转变为“错误分析”(error analysis/EA) 。错误分析理论最早是由Corder 于1967 年提出,它对于探索第二语言学习者独特的语言心理模式,构拟语言学习者动态的中介语系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EA 的主要目的在于发现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运用的策略和错误产生的原因。错误分析的最直接的对象和基础就是中介语。整理为word格式正如Corder 所言,学习者的错误从“反面”反映了中介语系统的不稳定性和创造性,并为

14、我们探测中介语发展的全过程提供了必要的负面依据(negative evidence) 。但是我们却不能把中介语等同于错误(error) 或仅仅把它看作是由错误组成的语言体系。(二)中式英语的成因笔者已在上文中论述了语言迁移的理论。而迁移又可分为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和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两种,如果旧知识的迁移对新知识的学习起帮助、促进作用,它就是正迁移;反之,如果旧的知识、经验的迁移妨碍了新知识的获得,它就是负迁移,即干扰(interference)。基于此原理,比较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前者属汉藏语系,为表意文字系统,而后者则属印欧语系,为语音书写

15、系统,因此两种语言在语音、词法、句法、语义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异。对中国学生而言,母语的语音语法系统根深蒂固,因而其规则用法不自觉地就会被运用于英语学习中,由此导致了中式英语。因此,受汉语语音语调的干扰,中国学生的英语语音语调往往缺乏应当具备的变化潜伏的语调,使得听上去有一股“中国腔”。再比如,在句子结构上,汉语多“竹节式”句子结构,即按思维结构的先后顺序和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将句子内容逐一罗列出来,犹如竹干,一节连着一节,因而汉语中多简单的短句;而英语多“葡萄串式”结构,即主要以主语-谓语的框架来表达主要意思,而将次要的意思通过从属关系、修饰关系附着在这根主干上。这一差别,中国学生用英语表达一件较

16、为复杂的事件时往往喜欢用一串短句,而不是像本族语使用者一样使用一个主从复合句。三、跨文化及思维模式影响中西方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语言和文化是辩证的对立统一关系。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基石和载体,是文化的一面镜子,通过语言可以表述各种文化现象;另一方面,文化对语言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基于上述关系,真正掌握一种语言必须以了解该语言所反映的文化背景为基础,这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整理为word格式中西方在地域、历史、宗教等方面均存在极大差异,因而在人生观、价

17、值观及思维价值取向上也存在极大差异。例如,汉文化以集体主义为基石,而西方文化则以个人主义价值观为支柱;汉文化十分重视尊老、崇老,认为年龄和资历是智慧、经验和权利的象征;西方则推崇年轻,年轻意味着创新、热情和精明能干等等。正是这些差异导致了英汉两种语言在形式、内部系统和语用条件上的差异。因此,对于中国的英语学习者而言,对英语所承载的文化知识匮乏,会导致中国式英语。不了解文化的差异,用中国人的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进行跨文化交流,就会导致不理解或误解,闹出笑话,甚至产生文化休克(culture shock),这样的错误比语音错误和语法错误更难以让本族语使用者所接受。例如,西方人非常强调

18、个人隐私,而中国人则往往对此认识不足,常喜欢打听一些个人的情况。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典型的举例: (1)中国人见面打招呼时习惯说“Where are you going ?”(你上哪儿去?) ,这在Native speakers听起来就会认为是“奇怪” 或“瞎管他人闲事”。因为Native speakers 见面时通常只说“Hello”或“Hi”或“How are you doing ?” 或“How are you doing this morning ?”, “How are things with you ?” 如果过了一段时间再见面, 还可以说“How have things been

19、with you ?” 或“How is life treating you ?”(2)Dont be polite !在中国每当有客人到我们家来时,这是我们经常说的“不必客气”, 言下之意是让对方“不要讲礼貌”。按英语习惯应说Make yourself at home;意思是“不必拘束,就像在家一样”。另外,在招待客人吃饭时,我们喜欢频繁往客人碟子里夹菜,并不断地说“请多吃点”。 而在西方国家, Would you like to have some more ? 或Would you like a little more ? 说一遍就够了。(3)我们平时总喜欢说I must be off

20、now. I have something to do. (我得走了,我有点事)。这句话当中的something 在Native speakers听起来似乎是找个借口不愿留下。因为Native speakers 通常直接说明理由;如Im sorry but Ive got to run;I have an appointment with my dentist. (对不起,我得走了,我跟牙科大夫约好了。) 所以,碰到此类情况,或是不说明理由, 只表示要走;或是直接说明理由, 决不要闪烁其词地说I整理为word格式ve got something to do.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我们再来看看思

21、维模式不同导致不同的表达方式。仔细对照下列句子:(1) a. Youd better take a bus .b. Its better to take a bus . (2) a. Dont mind other peoples business . b. Mind your own business . (3) a. Dont pay attention to her . b. Leave her alone .从以上例句可以看出,友好的提议、礼貌的要求以及委婉的命令在英语中更经常用事物来作主语(更加客观);很多情况下在汉语中用否定表达的意思在英语中可以用肯定来表达。四、交际策略的运用交际

22、策略是指交际者为了解决二语或外语交际中的困难而有目的和有意识地采取的策略,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交际策略是弥补学习者和对话者语言知识的差距所采取的方法。中国大学生交际策略的运用有助于在英语知识存在欠缺时保证交流的顺利进行,但同时也由此产生了交际过程中的中式英语。交际策略可分成三种模式,即社会交互策略( social interactional strategies) 模式、心理策略(psychological strategies) 模式和补偿策略(compensatory strategies) 模式,而每种模式又包括多种具体策略,并非每种策略都会导致中式英语,在此仅就有可能导致中式英语的

23、交际策略加以阐述。(1) 近似造词(coinage) :学习者英语词汇还不够丰富,已掌握的词汇表中找不到合适的词来表达清晰的思想内容,此时,学习者往往会参照已掌握的词汇或构词法进行造词。例如,学习者不知道“气球”(balloon) 这一单词,但了解“空气”(air) 和“球”(ball) ,以及“名词+ 名词另一名词”的构词方法,由此造出了“airball”这一英语中不存在的词。(2) 有意识迁移(语言转换) (languages switch) :在交流过程中,学习者发现用纯粹的英语很难将个人观点表达清楚,此时,学习者就会故意借用汉语来表达意思,使交流顺利进行。如一学生与同学讨论北京的旅游景

24、点.整理为word格式“I visited the Great Wall , the Forbidden City , and um. . . , the Yihe Yuan. ”由于不知道颐和园(the Summer Palace) 在英语中的表达,该学生就用汉语拼音Yihe Yuan 来替代了。(3) 使用上坐标词(superodinate terms) :受词汇量的限制,英语学习者往往多用大词如do ,make 等来替代一些更为具体的词。比如,由于不熟悉tire out 这一词组,学生更倾向于说The child made me tired.而不用更为地道的表达The child tir

25、ed me out. (4) 错误推理(false analogy) :当学生掌握了某一语法点后,常将此规则无条件地运用于其他语法现象中,也称过度归纳(overgeneralization) 。例如,当学习者掌握了“it takes/ costs somebody sometime to do something”后,碰到spend 一词时会把同样的规则应用进去,因此出现It spends me one hour to finish my homework. 这样的句子,而不知道spend 一词的正确用法应该是somebody spend sometime on something/ (in)

26、 doing something.五、中式英语特征在写作中的主要表现(一)词法方面英汉两种文化的词语存在很大差异,它们各自的表达方式当然也无法对等。但英语学习者经常会习惯性地将母语(汉语) 的表达方式,生搬硬套到英语汇中去。(二)用词不当很多学生在使用某些英语词汇时,由于受到汉语对等词或词组的影响,于是作文中常出现用词不当的错误。例如:(1)请注意身体。W:Please notice your body.R:Please pay attention to your health.上述句中将汉语“注意身体”英译为“notice your body”,虽然没有语法错误,但不符合规范英语的习惯表达法

27、,并且显得有些失礼,因为“body”一词在英语中有多种含义,其中还有整理为word格式“遗体”之意,而正确的表达应当是“pay attention to your health”。(2) 如果Richie发生什么意外,请通知我。W: If Richie happened anything, please let me know.R: If anything happened to Richie, please let me know.(3) 这起事故就发生在公园外。 W:The accident was happened just outside the park. R:The acciden

28、t happened just outside the park. 以上的两个例子中的误用部分,存在着非及物动词的及物化和被动化的错误现象。这是因为happen 一词的汉语意思是“发生”,该词在汉语中后可接宾语,因此学生在英语写作中,按照该词汉语的使用习惯,将happen 当作及物动词来使用,于是出现了用词不当的错误。(三)词汇搭配不当学生在记忆单词时,往往只记住了词语翻译成汉语的意思,而忽略了词汇的文化伴随意义和用法,把词语和语境孤立起来,因此写作中受汉语影响,而产生词汇搭配不当的错误。例如:(1) 这家商店的衣服很贵。 W: The price of the clothes in the

29、store is very expensive. R: The price of the clothes in the store is very high.(2) 我想我应该先用车送我的女朋友回家。 W: I think I must first send my girlfriend home in my car. R: I think I must first take my girlfriend home in my car.以上两个例子中的第一个句子,属于典型的词汇搭配不当。学生在学习“expensive”和“send”两个词时,只记住了这两个词翻译成汉语的字面意思,即和“贵”和“送”

30、,却不知词语的搭配和语境。事实上,当表示某件物品的“贵”或“便宜”时,是可以用“expensive”或“low”, 但表示价格的“高”、“低”时,则应该用“high”和“low”两个形容词。同样地,当说到“用车送”的时候,就不能使用表示“赠送”、“递送”的“send”一词。学生在写作中,生搬硬套英语词汇的汉语意思,于是造成中式英语的产生。整理为word格式(四)累赘词的使用在汉语文章写作中,通常会出现大量修饰语,于是学生常会受此影响,出现许多不必要的修饰语。而英语特别强调“言以简为贵”,不需要的重复正是一篇好文章的天敌。就如同做画不需赘笔,机器不需多余零件同一道理。一篇好的英语文章是不夹杂多余

31、成分的。一般多余的累赘词可以细分为多余名词、多余动词、多余修饰词等。1.多余名词多数情况下,多余名词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冠词、介词结合,以短语的形式出现。这类多余词很容易识别,其改正方法也很简单连同冠词、介词一起删去。例如:(1) 我们必须紧跟经济改革的步伐。 W: We must accelerate the pace of the economic reform. R: We must accelerate the economic reform. 稍加推敲我们就不难发现,此处的“to accelerate” 等同于“to increase the pace of”。在表达上气的只不过

32、是画蛇添足的作用。一旦略去,句义非但不模糊,反而清晰。2.多余动词与多余名词一样,中式英语中存在着不少多余动词短语。他们通常与名词、冠词、介词结合在一起。大致可将其分为3 种:A.多余动词+名词。例如: W: We must make an improvement in our work. R: We must improve our work. 此处句中的make 不仅使语气变弱,也使句子显得毫无色彩,而用improve 则既可达到简洁的目的,又可做到富于动感。B.多余动词+多余名词+第三词 由上例可见,在第一类错误中,所用的短语动词模糊而空泛,不能达到表达特定行为,将动词责任转换到名词上的

33、效果。而在第二种情况中,这类名词同样不能实现这一目的。第三词通常为另一个名词或动名词。由于这个新词的功能相当于一个动词,因而就应以动词形式出现。但有时这个第三词需要一个起动词作用的形容词。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将该形容词转换为动词,无用词一概省去。例如:整理为word格式W: This measure will have a restrictive effect on the activities of speculator.R: This measure will restrict the activities of speculators. C特定动词+名词 我们平时在写作中常出现这种典型的引

34、导性动词短语滥用,这一结构本可由言简意赅的同义动词代替,其它结构的使用无疑使动作的表达更显得拖沓。例如:W: It is especially necessary to make great efforts to assimilate the achievements of other cultures.R: It is especially necessary to assimilate the achievements of other countries. 类似的短语还有: pay heed to,lay,stress on,attach importance to,stress, em

35、phasize 等。3.多余修饰语多余修饰语的种类很多,大致可分为3种,即: 修饰语堆叠;不言自明性修饰语;强化性修饰语。A.修饰语堆叠 许多形容词、副词从汉语句子直译成英语时,他们的意思已包含在或寓于句子的其它成分里,如果英译句中再加入这些词,只会起到画蛇添足的作用。例如:我们过去显然过度强调阶级斗争为的需要性了。W: Previously we used to overemphasize the need for class struggle.R: We used to overemphasize the need for class struggle.B.不言自明修饰语 严格地说,这类修

36、饰语不是针对另一个词,之所以多余是因为它们所表达的含义句子中已给出了。整理为word格式例如:科研部应作适当调整。W: Department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should take steps to make a proper readjustment . R: Department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should readjust.既然是adjustment ,当然要proper ,而make a readjustment = readjust ,表达上出现重复。C.强化性修饰语 起强化效果的修饰语有时用得分过强调,在英语中是不能

37、被接受的,即过犹不及。例如:W: All social circles are tremendously enthusiastic about providing education.R: All social circles are enthusiastic about providing education.在如上句中,用enthusiastic强调就够了,tremendously纯属是添足之笔。由此可见,汉语的习惯表达法并不一定在英语中适用。如果不能确切掌握英语单词的词义,带有累赘冗长修饰语的中式英语就很容易在写作中出现。(五)句法方面1.词序错误词序(Word Order) 是指单词在

38、句子中的排列顺序。汉语和英语都要求有较严格的词序,但两种语言在结构方面存在着不同,即:汉语是意合语,注重意义上的连贯逻辑性;而英语属形合语,强调形式上的一致性。因此,两种语言在词序方面存在差别。具体来说,汉语一般是由远及近,从大到小,从重到轻,从普通到特殊,从主观到客观,从整体到个体,而英语恰恰相反。于是,我们在写作中很容易出现此类错误。例如:(1) Kevin英语学识很渊博。 W: Kevin English knowledge is very rich . R: Kevins knowledge of English is very rich.(2) 救死扶伤是一个医生的义务。整理为wor

39、d格式 W: Its a doctors duty to rescue the dying and heal the wounded. R: Its a doctors duty to heal the wounded and rescue the dying. 第一个例子的错误,是汉英词序不同的典型反映。而第二个例子,明显体现了汉语从重到轻而英语轻到重的不同词序。因此,如果我们不注意汉英词序的不同,往往会写出不符合英语惯用法的句子。2.语态错误由于受到汉语影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被动语态极少使用,并且使用时大多表达对主语而言是不如意或不期望的事。例如“被雨淋”、“挨批”、“受罚”等等。但是由

40、于语言表达习惯的不同,英语中被动语态使用频率较高,尤其在科技英语或新闻报导中最为常见。同时,由于汉语的习惯,句子中如果不需指出动作的执行者,且主动意义和被动意义又不致发生混淆时,一般不使用被动式。而英语中具有被动意义的句子一般都要通过被动语态来表示。例如:(1) 某些花的精油可用来制造香水。 W: The oils of certain flowers can make perfumes. R: Perfumes can be made from the oils of certain flowers.(2) Kelly已经知道这个噩耗了。 W: The terrible news has a

41、lready told the Kelly. R: The terrible news has already been told to the Kelly. 很显然,以上两个例子中的错误部分,正是由于汉英两种语言被动意义表达方式的差异所造成的。在平时英语写作中,我们不应该盲目地按照汉语句式直接转换成相应的英语句式,而应注意是否需要使用被动语态,否则就容易写出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句子来。3.句式结构问题通常汉语句式结构较为固定,而英语句式具有多变性,英语句子常以主谓宾结构为核心,用各种连词、短语、从句进行修饰扩展,使句子结构复杂,读起来感觉形象生动。而学生在写作中,受汉语句式影响,往往使用一连

42、串的简单句或句式雷同的复合句,造成句式单一,读起来感到单调乏味。这种汉语形式的英语句子也是中式英语。例如:整理为word格式(1) 随着社会的发展,让大学生去了解校外的世界显得尤为重要。 W: It is important for the students to know the world outside the campus. Because now the society is developing quickly. 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 its important for the students to know the w

43、orld outside the campus.(2) Lucas说话语速慢,声音响,令在场的每个人都能清晰可闻。W: Lucas speaks slowly , his voice is loud , everybody at the back can hear clearly.R: He speaks slowly and his voice is so loud that it can be heard clearly by everybody at the back.以上的例子,充分体现了汉英句式的不同。受汉语句式的影响,学生在写作中往往不能熟练地变换句型结构,习惯于使用符合汉语表达法

44、的简单句。因此,这样单调的句式不仅令人乏味,而且无法体现地道英语的多变句式。 由此可见,在汉语中不管是口头语还是书面语,谓语动词的主语通常都是有生命的。然而在书面英语中,表示抽象意义的无生命主语经常在表示具体意义的动作之前,这样句子就显得更加简炼和生动。要想具有表现力,就应有多种形式。4.语篇方面英语民族崇尚理性,重视形式逻辑和分析思维,他们的思维方式可形象地称为直进式。而中国人重悟性,注重辩证思维,思维方式则是螺旋式。于是反映在文章上,英语强调结构清晰,篇章连贯,逻辑性强,要求开门见山,不拐弯抹角。英语作文的组织方式,常常把主题句(Topic Sentence) 放在句首,且一段只有一个主题

45、,然后以扩展句紧紧围绕这个明确的主题,层层论证或说明。而中国的文章受中国传统文化和思维的影响,文章表达方式含蓄,开篇一般不点题,往往经反复论证后,才将重要的信息放在最后。这种思维方式的不同而导致的语篇差异使学生在写英语作文时,受汉语文化和习惯的影响,导致文章内容不一致,层次不清,篇章逻辑性差,缺乏必要的过渡和连贯,于是写出汉语式的英语作文。整理为word格式例如: 在要求学生按主题句“Different people spend their weekends in different ways.”写一个段落时,出现了以下的句子: A lot of people like to go to th

46、e mountains. Some choose to go to the beaches. Girls love to go shopping on weekends. There are many people in the shops on weekends.在这个例子中,存在着严重的连贯和内容方面的错误。首先,本段缺乏必要的过渡词。比如,可以在前三句的句首,分别加入“Firstly ,” “Secondly ,” “Thirdly”之类的表示次序先后的副词。其次,段落的最后一句,明显与主题句无关,应该将它毫不犹豫地删除。这个例子基本上体现了汉英两个民族的人们在思维方式的不同。六、避免写

47、作中出现中式英语的方法(一)有效借助词典等辅助工具在日常英语写作过程中,手边有一本英汉双解词典甚至是英英词典,将有助于改正词汇方面的中式英语。掌握词汇的最佳方法是通过词义的英语解释来弄清这个词的确切意思。另外,通过例句来记忆单词,掌握其用法。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英汉文化的差异,并不是所有的英语单词都有其汉语的对等词,因此记忆单词时千万不可死记硬背汉语解释而不顾其它。同时,由于英语具有一词多义和同形异义的特点,因此要采取科学的记忆方法,不但要记住单词的读音、拼写规则和构词法,还要记住它的“左邻右舍”搭配和它的上下文语境。一本英汉双解词典或英英词典,不仅能帮助我们理解单词的意义,而且能指导我们如何按

48、照英语习惯正确使用英语单词,因而使避免中式英语的产生成为可能。(二)注重句式结构,正确使用被动语态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大量英语范文,深刻领会英语词序的特点以及被动语态的使用,并对文章中好的句型或句式结构有意识地加以模仿。同时,配以常用词的习惯表达和常用词组的练习,使我们学会在作文中适当运用结构复杂的句式,以增强语言的表达能力。通过大量的句子结构训练,提高措辞造句能力,从而提高写作中句子表达的正确性,使句子更符合英语语法和惯用法。这样,句法方面的中式英语也能得以避免。整理为word格式(三)吸收西方文化元素,摆脱汉语思维模式在日常的写作中,我们首先一定要杜绝学生套用母语思维方式,先打中文腹稿,再逐句

49、翻译成英语文章的写作习惯,因为这必然导致令人啼笑皆非的中式英语。因此平时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进行汉语和英语文章的对比,以加深对汉英语思维方式差异的认识。通过不断地对比和比较,在写作过程中,养成良好写作习惯,逐渐摆脱汉语的思维模式,从而写出地道的英语文章。此外,我们也应该主动去进一步了解西方的文化和风俗,可通过英语电台,原版英语电影,原版英语读物等途径。整理为word格式总结培根说过,“写作使人准确”。作为锻炼思维、复习听读所获语言素材,化语言知识为技能的英语写作,是当代学生学习地道纯正英语,学习英语特有表达方式的最佳途径。写作最能使人感到英语学习上的不足,也最能提高对语言的敏感性和吸收能力,因

50、为写作能力是人们用来衡量英语水平的最终标准。诚然,母语对于英语写作的负面影响确实不可忽视。因此,有些学者认为,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中式英语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尤其在写作中,如果强化语言基本功和写作技能的训练,加强遣词造句的能力,培养其用英语思维的模式,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避免中式英语的产生。整理为word格式参考文献1Joan Pinkham, 2000,The Translators Guide to Chinglish M2Jack C. Richards,2000,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 &Applied Li

51、nguistics3Rod Ellis , 1999,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4谭玉梅,2004,中国式英语的特征及成因J5刘小平,2004,中国式英语错误例析J6肖启芬,2004,试论中国式英语的产生根源及应对措施J7金惠康,2003,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讨论J8孙筱焱,2002,中式英语常见用词错误J9林琼,2001,中国式英语浅析J10刘绍龙,2000,英语中介语错误及其动态范式J11张卫族,1998,教你如何使用地道英语J整理为word格式致 谢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想向曾经给我帮助和支持的人表示衷心的感谢。首先感谢指导老师魏东霞在百忙之中对本文的指导以及提出的宝贵意见,仅以致谢的方式远不能表达的我的感激之情,可以说没有恩师就没有本篇论文的完成。师恩永在,师道长存,敬祝恩师身体安康,合家幸福!衷心感谢我的同学们的帮助,你们在生活和学习上对我的帮助是这篇论文得以顺利完成的保障。感谢我的父母对我的关怀,你们的鼓励也是我完成论文的最大动力。最后,再次谢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们,谢谢。 友情提示:本资料代表个人观点,如有帮助请下载,谢谢您的浏览! 整理为word格式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