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教学大纲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72762525 上传时间:2022-04-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社会心理学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社会心理学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社会心理学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社会心理学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教学大纲(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 说明一、课程基本情况1.课程编号:0100732.课程名称:社会心理学3.总课时:504.总学分:25.开课时间:第4学期6.适用专业:心理学专业7.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二、课程简介 社会心理学是高等教育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也是研究生考试的必考科目,是为了培养和检验学生的社会心理学知识和运用社会心理学理论、知识和方法的能力而设置的一门应用专业课程。社会心理学是有关人类社会行为研究的一门现代社会学科。它既有极其深厚的理论渊源又有十分广泛的应用价值。它力求对人的形形色色的社会或文化行为的发生、发展、变化及其规律做出解释。学习并在社会实践中运用社会心理学的知识

2、、理论和方法,有利于提高社会工作与管理者的理论意识、工作方法和管理水平,并且结合社会工作与管理、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更好地进行工作,有利于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三、教学目的、要求和方法1.教学目的: 社会心理学相关内容与每一个人的实际生活紧密关联,开设这门课程不仅可以直接增进学生心理学知识的系统掌握,使学生了解人们行为与社会环境及个人形成的内在社会心理特性之间的了解,而且可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提高行为的自觉性,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并学会运用社会心理学知识理解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促使人们从社会心理学的思维方法观察人、理解人,从而更准确地认识人们行为的意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人与

3、周围世界的关系,更好地去解释和预测到人的行为,进而提高人们实际工作的针对性与科学性,提高实际工作的能力。2.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系统了解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方法。对在社会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处理、归纳 、综合,培养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的重点是,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社会化;社会动机和社会态度;社会沟通;社会群体及其行为;社会角色;文化与人格。 本课程属于心理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它与人格心理学、实验心理学、认知心理学都属于心理学科的主干课程。学习本课程的学生应该在掌握普通心理学的理论

4、与知识的基础上,并对社会学、管理学、管理心理学以及哲学有一定的基础。3.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教师讲授、案例讨论、学生自学相结合的形式。在教学中,积极推行亲验式教学法。帮助学生创建学习型小组,培养学生在共同目标下独立思考,团队合作,分享知识的学习习惯。四、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社会心理学课程以基础知识为教学核心,重点在于介绍社会心理学关于社会化、自我意识、社会认知、社会态度、人际关系、群体心理、大众心理的连锁反应等方面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以及应用问题,同时也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实验操作的动手能力,为进一步的心理学专业学习打下良好基础。2.教学难点:社会心理学课程

5、的许多内容涉及到心理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经典实验和结论,要求对心理学取向、社会学取向、文化人类学取向有一定了解,因此在学习中,学生应具备多学科的综合知识,并要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具有一定的英语阅读能力,具有与人合作和协调的能力等。五、参考书目使用教材:社会心理学 崔丽娟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年2月参考教材:1、时蓉华主编 现代社会心理学(修订版)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2、周晓虹著 现代社会心理学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9年1版3、郑全全著 社会心理学 浙江大学出版社 1998年1版4、周晓虹主编 现代社会心理学名著精华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2

6、年1版第二部分 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一、教学进度安排汇总表章节讲授内容讲授时数实践时数共计时数第一章社会心理学导论404第二章社会化404第三章自我意识404第四章社会认知404第五章社会态度404第六章人类的攻击性404第七章利他行为224第八章人际交往426第九章群体心理628第十章相符行为224第十一章大众心理的连锁反应224总计401050二、各章教学目的要求、内容及教学重点与难点第一章 社会学导论【教学目的】1、了解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史2、理解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3、掌握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在了解国内外不同学者对社会心理学研究对象进行理论探讨的基础上,

7、掌握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掌握社会行为的定义和特征,明白影响和制约社会行为的因素,并能够深入认知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应对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个全面的理解与掌握,既要掌握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也要掌握具体的研究方法,还必须清楚不同的研究方法之间的了解与区别。应了解社会心理学孕育时期最具有社会心理学特征的研究的理论线索,理解社会心理学形成时期社会心理学与相关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借鉴,掌握社会心理学形成的标志,认识社会心理学的来源,熟悉社会心理学确立时期主要的社会心理学家,明白国内外社会心理学的现状。【章节重点难点】 重点: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难点: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教学内容要点

8、】第一节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第二节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 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与技术 三、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伦理及偏向问题第三节 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一、社会心理学的孕育时期 二、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 三、社会心理学的确立时期 四、社会心理学的发展五、我国社会心理学发展简况第二章 社会化【教学目的】1、了解社会化过程的影响因素、个体社会化的主要阶段以及社会化的主要途径2、理解社会化的相关理论及社会化的主要内容【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社会化的概念,了解社会化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了解个体社会化进程

9、的主要阶段以及在不同阶段中的重要他人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意义;深刻理解人生发展的不同阶段个体社会化的任务、目标以及在人生中的意义是不同的;特别了解早期社会化,尤其是早期亲子关系的意义;理解社会角色在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意义。【章节重点难点】 重点: 社会化的主要内容及相关理论难点: 社会化的主要内容【教学内容要点】第一节 社会化概述一、什么是社会化 二、社会化的理论 三、社会化的历程第二节 社会化的主要内容一、道德社会化 二、性别角色社会化 三、政治社会化第三节 社会化的途径一、遗传物质基础 二、社会环境与教育第三章 自我意识【教学目的】1、了解自我意识的概念和结构2、理解自我意识的发生和发展、

10、自我过程3、掌握自我意识的几个重要方面【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什么是自我意识的概念,了解自我意识结构和作用。理解自我意识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了解自我评价、自我美化、自我表现等自我过程;深刻理解自我意识的几个重要方面,理解自我觉察、自尊、自我评价、自我效能、自我控制等自我意识的表现。【章节重点难点】 重点: 自我意识的几个重要方面难点: 自我意识的发生和发展【教学内容要点】第一节 自我意识概述一、什么是自我意识 二、自我意识结构 三、自我意识作用第二节 自我意识的几个重要方面一、自我觉察:把目光投向自己 二、自尊:你怎样评价自己 三、自我效能:你有多大信心完成这件事(应用研究的三

11、个领域)四、自我控制:你能把握住自己吗第三节 自我意识的发生和发展一、自我意识的诞生:你知道自己是谁吗 二、性别认同:你是男孩还是女孩 三、性别边缘:关注同性恋第四节 自我过程一、自我评价 二、自我美化 三、自我表现第四章 社会认知【教学目的】1、了解印象的形成2、理解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3、掌握社会认知的定义和途径、归因理论【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掌握社会认知的定义和社会认知的途径,理解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同时应该了解印象的形成,掌握社会认知的归因理论。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掌握社会认知的概念及其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懂得社会认知的对象包括哪些类型,并能了解影响人们进行准确社会认知的因素包括

12、哪几个方面以及人们在认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偏差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同时,对于不同的社会心理学家所提出的有关于社会认知的理论必须要能熟练地掌握与运用。【章节重点难点】 重点: 社会认知的定义和途径、归因理论难点: 归因理论【教学内容要点】第一节 社会认知概述一、社会认知的定义 二、社会认知的途径第二节 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一、认知者因素 二、认知对象的因素 三、认知情景因素第三节 印象形成一、社会印象及其特点 二、印象形成的主要法则 三、印象形成中的认知偏差 四、印象管理第四节 社会认知的归因理论一、归因理论 二、归因原则 三、归因偏差第五章 社会态度【教学目的】1、了解社会态度与行为的相关知识2

13、、掌握社会态度的形成与改变3、应用态度的测量方法【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掌握社会态度的要素结构、社会态度的认知功能、情绪功能和动机功能,社会态度与行为,了解社会态度与行为的关系模型,态度的形成与改变以及态度形成和改变的主客观条件,熟悉态度测量的方法。【章节重点难点】 重点: 社会态度的形成与改变、态度的测量方法难点: 态度的测量方法【教学内容要点】第一节 社会态度概述 一、社会态度的要素结构二、内隐与外显的双重态度第二节 社会态度与行为一、结论相互矛盾的研究 二、态度如何影响行为 三、态度与行为的关系模型第三节 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一、社会态度的形成和转变的理论二、态度转变的途径说服第四节

14、 用科学的方法测量态度一、总加量表法 二、社会距离尺度法 三、语义分析法 四、投射法 五、内隐态度测量法 六、生理反应法第六章 人类的攻击性【教学目的】1、了解攻击性行为的理论解释2、掌握侵犯行为的定义及行为特点3、应用减少侵犯行为的途径【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能熟练掌握侵犯行为的定义及侵犯行为的特点,了解有关攻击性行为的理论解释,理解社会学习论、挫折-侵犯论的理论观点,掌握减少攻击性行为的途径。【章节重点难点】 重点: 侵犯行为的定义及侵犯行为的特点、减少攻击性行为的途径难点: 攻击性行为的理论解释【教学内容要点】第一节 攻击性行为概述一、侵犯行为的定义 二、侵犯行为的特点第二节 攻

15、击性行为的理论解释一、社会学习论 二、挫折侵犯论 三、侵犯的现代理论第三节 减少攻击性行为的途径一、宣泄 二、报复与惩罚 三、提供非攻击性的榜样 四、培养对他人的感情移入 五、感情净化第七章 利他行为【教学目的】1、了解利他行为的理论解释2、理解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3、掌握利他行为的概念及特征【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利他行为概念及其特征,利他行为的理论解释以及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了解进化理论、决策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社会规范理论的内容,认识影响利他行为的各种因素。【章节重点难点】 重点: 利他行为的概念及特征、利他行为的理论解释难点: 利他行为的理论解释【教学内容要

16、点】第一节 利他行为概述一、利他行为定义 二、利他行为特征第二节 利他行为的理论解释一、进化理论 二、决策理论 三、社会学习理论 四、社会交换理论 五、社会规范理论第三节 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一、谁最可能提供帮助利他者因素(性别、年龄、人格特征、助人者的心境)二、谁最可能获得帮助被帮助者特征(性别、魅力和人品、值得帮助的人相似性)三、环境因素(物理环境、时间压力、社会文化因素、四、袖手旁观的人旁观者效应(旁观者的心理分析)第八章 人际交往【教学目的】1、了解亲和的相关知识2、理解人际关系的相关知识3、掌握人际吸引的相关知识4、应用人际沟通、人际交往的理论【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人

17、际交往、人际沟通、人际吸引、人际关系的定义,了解亲和的解释、亲和的研究,理解人际交往的功能和人际交往的理论解释;掌握信息沟通的要素及模式,人际沟通的载体和信息交流的障碍;掌握人际吸引的原则以及爱情、分离的有关研究。了解人际关系的测定,理解人际关系定义、人际关系的行为模式。能够运用人际交往的理论、信息沟通的要素及模式、人际吸引的原则、人际关系的行为模式对人际交往的社会现象进行解释。【章节重点难点】 重点: 人际沟通、人际吸引、人际关系难点: 人际关系【教学内容要点】第一节 人际交往概述一、人类的社会性亲和二、亲和的研究三、与亲和相对排斥、拒绝、孤独四、人际交往的心理功能五、人际交往的形式六、人际

18、交往的过程七、人际交往的理论解释第二节 人际沟通一、信息沟通的要素及模式 二、信息转换过程 三、人际沟通的载体 四、信息交流障碍第三节 人际吸引一、人际吸引的原则二、人际吸引的最高形式爱情三、亲密关系的结束分离第四节 人际关系一、人际关系定义 二、人际关系的行为模式 三、人际关系的测定第九章 群体心理【教学目的】1、了解群体规范、群体对个体的影响2、理解凝聚力和领导者的相关内容3、掌握群体决策与问题的解决、群体互动【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社会群体,群体的形成原因,社会群体的特征,社会群体的分类,群体的规模,群体成员的相互关系,合作,竞争,冲突,调适,冲突调适的方式,了解隶属群体

19、和参照群体,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群体规范,群体规范的基本作用,群体压力,合作的条件,直接合作,无分工合作,结构性合作,积极的竞争方法,消极的竞争方法,冲突与竞争的区别。【章节重点难点】 重点: 群体决策与问题的解决难点: 群体规范【教学内容要点】第一节 群体概述 一、群体的含义 二、群体的类别 三、群体的形成第二节 群体规范一、群体规范的形成 二、群体规范的压力三、群体规范的作用第三节 群体对个体的影响一、社会促进 二、社会抑制 三、社会惰化第四节 群体决策与问题的解决一、什么因素会促成群体决策 二、群体决策的类型 三、群体决策的局限性 四、极端性变化群体极化第五节 群体互动:合作、竞争与冲

20、突一、关于合作与竞争的实验研究 二、影响竞争与合作的因素 三、冲突 第六节 凝聚力群体的力量一、群体凝聚力产生的条件 二、凝聚力的作用第七节 领导者团队中的重要角色一、领导者是如何产生的 二、你会成为群体中的领导者吗三、领导者在团队中应该发挥那些功能四、以何种方式领导团队五、领导者的综合品质第十章 相符行为【教学目的】1、了解众从、顺从的相关理论2、理解从众、服从的相关内容【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从众、众从、服从、顺从的概念,了解依从诱导策略以及影响服从的因素。【章节重点难点】 重点: 从众、服从的相关内容难点: 服从【教学内容要点】第一节 从众一、有关从众现象的实验研究 二、

21、我们为什么会从众 三、在什么样的群体中我们会更容易从众呢四、什么样的个体更容易从众呢五、其他人对你的从众行为有哪些影响呢第二节 众从一、众从概述 二、众从行为产生的条件 三、研究众从行为的意义第三节 服从一、对服从的理解 二、米尔格拉姆的服从研究 三、有关不服从的情况 四、研究服从行为的意义第四节 顺从一、顺从的策略 二、影响顺从的因素 三、研究顺从行为的意义第十一章 大众心理的连锁反应【教学目的】1、了解模仿、流言的相关内容2、理解暗示的作用3、掌握舆论的相关内容【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流行、暗示、模仿、舆论、流言的定义。了解流行的特点、研究流行的意义;流行受到那些因素的影响

22、;流行表现有哪些个别差异;了解暗示方式、暗示作用、领会影响暗示效果的因素;研究暗示的意义;了解模仿的类型、影响模仿的因素,了解舆论的特征,舆论的形成和舆论的作用。流言与谣言的传播过程等相关的理论知识,并能利用这些知识看待与解决实际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章节重点难点】 重点: 暗示的相关内容、舆论形成和作用难点: 流言的传播等相关内容【教学内容要点】第一节 流行一、流行定义 二、流行的特点 三、流行的意义 四、流行的社会因素 五、流行的心理因素 六、流行的个别差异第二节 暗示一、暗示的定义 二、暗示方式 三、暗示的作用 四、影响暗示效果的因素 五、暗示的意义第三节 模仿一、什么是模仿 二、模仿的类型 三、影响模仿的因素第四节 舆论一、舆论的定义 二、舆论的特征 三、舆论的形成 四、舆论的作用 五、舆论的研究第五节 流言一、流言概述 二、流言产生与传播的主客观因素 三、留言传播的影响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11 / 1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