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考地理课时跟踪检测【14】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72756150 上传时间:2022-04-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0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湘教版高考地理课时跟踪检测【14】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湘教版高考地理课时跟踪检测【14】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湘教版高考地理课时跟踪检测【14】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湘教版高考地理课时跟踪检测【14】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高考地理课时跟踪检测【14】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19学年地理教学精品资料 2019.5课时跟踪检测(十四)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限时40分钟满分100分)说明:标“”题有一定难度,请同学们慎思慎做,教师重点选讲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读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图,回答12题。1图示外围方框展现了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存在的激烈矛盾,而且愈演愈烈,其外在的表现主要是()A资源的破坏与短缺B促进经济的迅猛发展C新材料应运而生 D无节制地开发利用资源2人类对自然资源无节制开发利用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资源都是可再生资源B人类可以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C人口剧增和错误的认识D充分合理地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2014枣庄模拟)

2、永兴岛是西沙群岛同时也是整个南海诸岛中最大的岛屿,面积2.1 km2。长期以来,水资源短缺是困扰永兴岛发展的重要因素。据此回答34题。3永兴岛长期以来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A地表水不易存储B气候干旱,降水稀少C降水时空分布不均 D气候炎热,蒸发强烈4永兴岛为解决淡水不足问题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有()海水淡化节约用水收集雨水人工降水ABC D(2014宁波模拟)区域下垫面变化对其水资源量的变化有着明显影响,下表为1985年至200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下垫面演变情况表(未列出耕地及变化的数据),据此回答56题。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未利用地1985年2 31426 1999348985 1432000

3、年2 38923 7978829375 4905.有关宁夏下垫面及其演变的分析,正确的是()A宁夏耕地中绝大多数是旱地,水田极少B未利用地面积增多的主要原因是生态退耕C农田扩张、城镇用地增加是各类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原因D河流、湖泊的面积呈减少趋势6从1985年至2000年在年平均降水量没有明显变化的情况下,宁夏水资源量却明显减少,以下原因分析最不可能的是()A农业用地增多,农作物蒸腾作用增强,蒸发量增大B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地面硬化导致不透水层面积增加C过度放牧,使植被破坏严重D林地面积增多,树木生长所吸收的水量增加(2013四川高考)2013年春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干旱。读图回答78题。7

4、图示重旱的主要省(区)简称是()A陕、桂、湘B滇、黔、蜀C滇、黔、湘 D陕、蜀、桂8在发生重、特旱的地区,此时期最可能出现()A滑坡B沙尘暴C森林火险 D土壤盐碱化9.(2012广东高考)下图所示为我国东南部某地出现的灾害现场,其灾害类型是()A泥石流B地面沉降C陨石坠落 D滑坡10(2013天津高考)2009年4月14日晚,渤海沿岸发生了一次较强风暴潮。这次风暴潮是由低压系统、向岸风共同引起的,海水涌向陆地,给沿岸地区造成较大损失。读下图,在渤海沿岸,能有效抵御风暴潮的措施是()A完善预警系统B围海造田C修筑沿海堤坝 D建防护林2013年3月9日,内蒙古中东部、华北北部、东北中南部等地出现沙

5、尘天气。据此回答1112题。11.形成这次沙尘天气的原因最有可能是()A阴雨连绵的梅雨B暖锋天气系统C强冷空气快速移动形成的寒潮D影响范围广的台风12这次沙尘天气的降尘对华北北部地区带来的影响是()A导致气温剧烈升高 B增加土壤肥力C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 D导致酸雨增多二、综合题(共52分)13(2014北京西城区一模)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优质能源的出现和先进能源技术的使用。光伏发电作为太阳能的一种利用方式,近年来技术不断成熟,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图甲是世界光伏年装机容量变化图,图乙是我国局部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图。据图回答问题。(24分)(1)结合图甲和文字材料,概括光伏

6、年装机容量的变化趋势,并简述其原因。(12分)(2)读图乙,指出图示四个区域中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并简述其原因。(12分)14.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8分)材料一淮河是我国南、北方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发源于河南省,在江苏省北部注入洪泽湖,大部分经高邮湖流入长江,少部分经苏北灌溉总渠流入黄海。淮河全长约1 000千米,流域面积为26.9万平方千米。材料二淮河流域图。(1)在图中补画淮河流域的北部界线。(6分)(2)试从淮河流域的位置、水系特点、流域状况、人类活动等方面分析淮河流域涝灾频发的原因。(12分)(3)试提出治理淮河水患的措施。(10分)答 案1A2.C第1题,人类与自然资

7、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主要是因为资源的短缺满足不了人类的需求,此外人类不合理地利用资源,使资源遭到了破坏,也加剧了这一矛盾。第2题,人类无节制开发利用资源,一方面是由于人口的剧增,需要更多的资源来维持人类的生存,另一方面与人类的错误认识有关,认为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3A4.A第3题,永兴岛位于南海中,且面积较小,河流较少,所以降落到地表的水大部分流入海洋中。第4题,永兴岛本身降水丰富,不需要采取人工降水。5C6.D第5题,表中数据显示草地和水域面积减少数,远大于未利用地、建设用地和林地增加的面积,说明出现了农田扩张现象,则农田扩张和城镇用地增加是各类土地利用变化的主因。第6题

8、,林地增加,涵养水源的作用增强,从而增加当地水资源量,故水资源量减少不可能是林地面积增多导致的。7选B由图可知,重旱区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和四川,它们的简称分别是云(或滇)、贵(或黔)、川(或蜀)。8选C由图可知,重、特旱发生在我国西南地区。3月份,该地区降水较少,空气干燥,极易出现森林火险;此时期该地区降水较少,不易发生滑坡;沙尘暴主要发生在我国北方地区;土壤盐碱化主要发生在我国华北和西北地区。9选D从景观图中可以看出山体滑坡阻碍道路。10选C完善预警系统无法改变海水涌向陆地的情况;围海造田会加重风暴潮的危害;修筑沿海堤坝可以有效阻止海水涌向陆地,能有效抵御风暴潮;建防护林虽然对风暴潮有一定

9、阻挡作用,但其效果不如修筑沿海堤坝明显。11C12.B第11题,梅雨是发生在长江中下游的天气现象,台风主要影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由题中信息可知,此时为春季,北方地区仍会受到寒潮的影响。第12题,沙尘天气的影响并非全为负面的,沙尘中含有铁离子等有助于植物生长的成分,有助于增加土壤肥力。13解析:第(1)题,读取图中信息即可判断变化趋势,注意前后的发展速度差异很大;增加快的主要原因是太阳能本身的优势,使其具有市场需求,以及技术成熟使其应用成为可能。第(2)题,太阳辐射量多少与纬度、大气透明度有关。答案:(1)总体呈上升的趋势,近年来发展迅速。太阳能是可再生(清洁)能源,技术成熟,市场需求扩大。(2

10、)地区。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较大);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14解析:本题考查淮河流域涝灾频发的原因,综合思考该地区的地形地势、气候、水文和人类活动等特点。第(1)题,沿北侧支流源头,紧靠黄河下游干流南侧画出界线。第(2)题,在位置上,淮河流域具有明显的过渡性,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在水系上,支流多,下游无天然入海口;流域内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且农业活动对植被的破坏及围湖造田,使流域调蓄能力下降。第(3)题,治理措施一方面要建蓄洪、分洪工程;另一方面要加固堤防,开挖入海新河;同时还要退耕还湖。答案:(1)画图略。(提示:沿北侧支流源头,紧靠黄河下游干流南侧画出界线)(2)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降水具有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和降水时间长、强度大的双重性;淮河流域支流众多,中游河道弯曲,且下游无天然入海口;流域内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流域内农业等活动对植被破坏,加之围湖造田使流域调蓄能力下降。(3)修建水库;利用中下游洼地修建蓄洪、分洪工程;加固堤防;开挖入海新河;退耕还湖等。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