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掘进作业规程编制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72744484 上传时间:2022-04-09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9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煤矿掘进作业规程编制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煤矿掘进作业规程编制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煤矿掘进作业规程编制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资源描述:

《煤矿掘进作业规程编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掘进作业规程编制(2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保存单位:编 号:*公司*矿掘 进 作 业 规 程施工地点:施工队组:编 制 人:编制日期:2009年01月01日开工日期:2009年01月15日审 批 意 见生产技术部:安全监察部:机电运输部:总工程师:目 录第一章 概 况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编写依据第二章 地面位置及地质情况第一节 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第二节 地质构造第三节 水文地质第三章 巷道布置和技术要求第一节 巷道布置和巷道断面第二节 施工技术要求第三节 支护设计第四节 支护工艺第四章 施工工艺 第一节 施工方法第二节 爆破作业第三节 施工设备和工具第五章 生产系统第一节 通风系统第二节 压风系统第三节 供水、防尘、防火系

2、统第四节 安全监控第五节 供电系统第六节 排水系统第七节 运输系统第八节 照明、通讯和信号第六章 劳动组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第一节 劳动组织第二节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第七章 安全技术措施第一节 施工准备第二节 一通三防第二节 避灾路线第三节 顶帮管理第四节 喷浆支护第五节 钻眼爆破第六节 机电第七节 运输 第八节 柴油机车操作安全措施第九节 对透措施第十节 其他第八章 灾害应急措施及避灾路线第一节 灾害预防第二节 避灾路线第一章 概 况第一节 概 述巷道名称、用途、设计长度、工程量、坡度、服务年限、开竣工时间等。第二节 编 写 依 据一、经过审批的设计及其批准时间等二、地质部门提供的地质说明书

3、三、其他技术规范第二章 地面位置及地质情况 第一节 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见表井上下对照关系表水平、采区工程名称地面标高/m井下标高/m地面相对位置建筑物、小井及其他井下相对位置对掘进巷道的影响邻近采掘情况对掘进巷道的影响第二节 地质构造煤(岩)层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倾角),断层等构造说明。附图:煤岩综合柱状图。第三节 水文地质分析巷道区域的主要水源,有影响的含水层厚度、涌水形式、涌水量、影响程度等。分析巷道区域相邻老空积水、钻孔位置、封孔质量等,对施工安全的影响程度等。第三章 巷道布置和技术要求第一节 巷道布置和巷道断面拉门位置、方位角、坡度、工程量、

4、断面等。附:巷道工程平面布置图、巷道剖面图、巷道支护平、断面图、临时支护平、剖面图。第二节 施工技术要求一、基本要求二、特殊要求三、工程质量和文明生产: 工 程 质 量 验 收 标 准保证项目检查项目质量要求及允许误差/mm合格优良1、锚杆、钢带、等材料的材质、品种、结构、强度符合设计、作业规程及规范规定2、 锚固剂的材质、配比、规格、强度符合设计、作业规程及规范规定基本项目1、巷道净宽015001002、巷道净高015001003、锚固力(锚杆)最低值不小于设计值的90%最低值符合设计值4、锚索预应力最低值不小于设计值最低值符合设计值5、锚杆锚索施工质量安装牢固、托板紧贴煤壁无松动完全符合设

5、计标准6、铺网质量符合作业规程规定7、砼喷厚喷厚不小于设计90%喷厚不小于设计允许偏差项目检查项目允许误差1、锚杆间排距 mm1001002、锚杆孔深 mm0503、锚杆角度 符合设计要求34、锚杆外露长度 mm露出螺扣30505、钢带排距 mm50506、砼表面平整度 507、基础深度 mm 10%四、吊接风水管措施五、抬运铁道及铺道措施第三节 支护设计一、设计方法根据目前情况,结合已施工邻近的巷道支护经验数据,按加固拱原理及工程类比法进行该面锚杆支护设计。二、按加固拱原理计算支护参数(一)、地压计算 Z4/3ra2/f 吨/ 式中: Z每米巷道顶板压力 吨/ 4/3巷道压力拱系数; r顶板

6、岩石容重, 吨/米 ; a巷道宽度一半, f围岩普氏系数, 取 4。(二)、 支护验算按加固拱原理计算锚杆参数1、锚杆长度:LN(1.1+W/10) 2、按悬吊理论计算锚杆间排距锚杆间排距:Q/KHR 3、锚杆直径: d1/110L 式中:安全系数 Q锚固力 H软岩厚度 R 岩石容重 W巷道宽度 根据以上计算 (三)、支护参数选择1、支护材料: (1) 顶板锚杆: 树脂药卷型号: 邦锚: 钢棚支护材料: 2、支护布置(1) 顶板支护(2) 邦锚支护(3) 临时支护(4) 其它:二、支护方式确定(一)、临时支护(二)、永久支护第四节 支 护 工 艺一、 安装顶板锚杆二、采用“锚、网、带、喷”联合

7、支护技术要求(根据现场条件选择)三、喷浆支护技术要求(根据现场条件选择)第四章 施 工 工 艺 第一节 施工方法一、施工顺序 二、施工方法第二节 爆 破 作 业一、爆破说明1、掏槽方式: 2、炸药、雷管: 3、起爆结构: 4、起爆方式:5、炮泥使用:6、炮眼布置图表、装药结构示意图。第三节 施工设备和工具设 备 及 工 具 配 备 表设 备 名 称型 号数 量用 途备 注耙 斗 机风动锚杆钻机局 扇凿 岩 机喷 浆 机绞 车绞 车绞 车第五章 生 产 系 统第一节 通风系统一、通风方式及供风距离二、通风系统新风:乏风: 附图:通风系统图三、风量计算1、按工作面同时最多人数计算:Q4NN-为工作

8、面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2、按瓦斯涌出量计算:Q100pkp-为瓦斯涌出量,取 m3/min;k-瓦斯涌出不均衡系数,取2。3、按同时爆破火药量计算:Q=25A m3/minA同时爆破火药量 4、风量选择:根据上述计算结果,选取最大风量Q m3/min作为验算依据。四、风量验算1、最小风速验算: Q掘15S2、按最高风速验算:Q掘240S五、局部通风机选型第二节 压风系统风源来自 ,风压为 MPa。压风系统: 第三节 供水、防尘、防火系统工作面生产用水、防尘用水和防火用水管路铺设要求;隔爆水棚安设要求。供水、防尘、防火系统: 第四节 安 全 监 控工作面巷道内安设甲烷传感器要求。断、复电瓦斯浓度

9、及断电范围:断电值:1.5CH4。断电范围:本掘进工作面巷道内及回风流中所有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复电值:1.0CH4 。报警值:1.0CH4 。监控设施管理措施:附图:监控系统图。第五节 供电系统供电来源。附图:供电系统图。一、供电系统确定及变压器容量的选择验算(一)、供电系统图确定:(二)、变压器容量、台数的选择验算:(三)、变压器的主要技术参数例表:二、低压电缆的选择及校验(一)、低压电缆的选择原则:(二)、低压电缆截面的选择计算及校验:三、高压开关的选择与确定(一)、高压开关的选择原则:(二)、高压开关的选择计算及型号确定:四、低压开关的选择与确定(一)、低压开关的选择原则:(二)、低

10、压开关的选择计算及型号确定:第六节 排水系统水的来源、涌水量、排水设备型号、管路规格、水仓的地点及大小。排水系统: 第七节 运输系统一、出货系统运输方式:运输系统:二、运料系统运料方式:运料系统:附:运输、运料系统图各类绞车拉放车数规定表绞车型号绳 径拉车种类坡度02坡度35坡度6坡度78坡度9坡度10坡度11坡度1215坡度1618坡度1920坡度2124说明:1、半煤岩车按岩车计算,空车数按煤车计算,材料车按岩车计算。2、大件车按所装大件的重量参考计算拉车数后拉放车。第八节 照明、通讯和信号一、照明二、通讯三、信号第六章 劳动组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第一节 劳 动 组 织一、劳动组织:二、循

11、环作业:劳 动 组 织 表工 种出 勤 人 数备 注一二三计班 长合 计为保证正规循环作业的完成,工作面施工必须根据劳动组织的人员配备,合理安排工序充分利用工作时间,提高工时利用率。第二节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项 目单位数 量项 目单位数 量循环要求循环进度m坑 木班消耗m3日次数次日消耗m3循环率%月消耗m3月循环次数次火药班消耗kg进度要求班进度m日消耗kg日进度m月消耗kg月进度m雷管班消耗个定员在册人日消耗个直接工人月消耗个第七章 安全技术措施第一节 施 工 准 备第二节 一 通 三 防 一、通风管理二、防尘管理三、防火管理第三节 顶 帮 管 理第四节 喷浆支护第五节

12、 钻 眼 爆 破第六节 机 电第七节 运 输 第八节 柴油机车操作安全措施第九节对透措施第十节 其 他第八章 灾害应急措施及避灾路线第一节 灾 害 预 防一、防治瓦斯措施二、防水灾措施第二节 避 灾 路 线一、避火灾、水灾、瓦斯路线二、矿井返风时避灾路线保存单位:编 号:*公司*矿采 煤 作 业 规 程施工地点:施工队组:编 制 人: 编制日期: 年 月 日开工日期: 年 月 日审 批 意 见生产技术部:安全监察部:机电运输部:总工程师:目 录第一章 概况第一节 工作面位置第二节 工作面地质情况第二章 采煤方法第一节 巷道布置第二节 采煤工艺第三节 设备配置第三章 顶板管理第一节 支护设计第二

13、节 工作面顶板管理第三节 两巷及端头支护第四章 生产系统第一节 运输系统第二节 通风与安全监测系统第三节 排水系统第四节 供电系统第五节 通信照明第五章 劳动组织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第一节 劳动组织第二节 工作面正规循环作业图表第三节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第六章 煤质、油质、坑代管理第七章 安全技术措施第一节 一般规定第二节 顶板管理第三节 防治水第四节 爆破第五节 一通三防及安全监控第六节 运输第七节 机电第八节 其他第八章 灾害应急预防和避灾路线第一节 灾害预防第二节 避灾路线第一章 概况第一节 工作面位置第二节 工作面地质情况一、煤层情况二、煤层顶底板三、地质构造四、水文地质五、工作面技术参

14、数工作面走向长度、工作面倾向长度、煤层厚度、地质储量、可采储量、服务年限。附:工作面综合柱状图。第二章 采煤方法一、采煤方法及依据第一节 巷道布置一、采区设计、巷道布置二、工作面运输巷三、工作面回风巷四、工作面开切眼附图:工作面及巷道布置平面图第二节 采煤工艺一、回采工艺二、工艺过程三、工序质量及要求附图:1、机采工作面采煤机进刀示意图及说明2、炮采工作面炮眼布置三视图,装药量计算表及说明装药量计算表炮 眼名 称炮眼深度(米)炮眼间距(米)装药量Kg/孔工作面长度(米)炮眼个数(个)总装药量(公斤)上缺口顶眼腰眼底眼下缺口顶眼腰眼底眼合 计循环火药消耗量:雷管消耗量:设计火药消耗量:设计雷管消

15、耗量:火药为煤矿乳化炸药。雷管为毫秒延期电雷管。炮眼封泥长度不小于0.5米。连线方式为串联。四、工作面正规循环生产能力W=LShrc式中:W 正规循环生产能力,吨; L 工作面长度,米; S 循环进度,米; h工作面采高,米; r容重,吨/米3; c工作面回采率,%第三节 设备配置工作面主要设备表设 备 名 称规 格 型 号数 量备 注附图:工作面设备布置图第三章 顶板管理第一节 支护设计设 计 主 要 内 容 表采煤方法工作面长落煤方式倾角循环进度采高作业方式采煤机顶板管理工作面运输机支护形式运输机顺槽一、工作面支护设计1、单位面积顶压(没进行矿压观测的可按下式计算)P=nMr/(Kp-1)

16、 T/m2式中:n:考虑周期来压及支柱受力不平衡时的安全系数 一般可取2M:采高, 米(取最大值); r :岩石容重, 吨/米;Kp:岩石碎胀系数, 1.3-1.352、支柱工作面阻力计算 RS=KSKZKhR 式中 RS:支柱实际可能达到的工作阻力,吨/根; KS:支柱下缩量系数; KZ:支柱工作阻力系数;Kh:支柱完好系数;R: 支柱额定工作阻力。3、顶板支护密度计算 Q=P/ RS 式中 Q:支护密度,根/米24、柱距计算a=Mn/ QE式中 a: 柱距,米;Mn:支柱排数,取最大控顶距时的最少支柱排数;E: 最大控顶距,米。5、支柱选型1)、支柱最大高度H大=(M大-b)1.1式中 H

17、大:支柱最大高度, 米;M大:煤层最大厚度, 米;b: 顶梁厚度, 米;1.1:备用系数。2)、支柱最小高度H小=M小-s-b-式中 H小:支柱最小高度, 米;M小:煤层最小厚度, 米;S: 放顶线处支柱最大可缩量, 米;b: 顶梁厚度, 米;a: 支柱卸载高度, 米。工作面排、柱距及单体选型说明。二、 乳化泵站设计第二节 工作面顶板管理一、工作面支柱布置方式二、工作面顶板管理1、工作面支护2、采空区处理第三节 两巷及端头支护一、两巷超前支护二、工作面端头支护三、备用支护材料附图:工作面平、剖、断面图,端头支护示意图。第四节 矿 压 观 测一、支护质量监测二、观测时间要求第四章 生产系统第一节

18、 运输系统一、运煤系统二、运料系统附图:生产系统示意图。第二节 通风与安全监测系统一、风量计算及验算计 算 依 据需 要 风 量(单位:m/分)1、按人员计算:Q=4N2、按炸药量计算:Q=25A3、按沼气涌出量计算:Q=100gCH4K4、按工作面温度计算:Q=60VS决定风量:风速校核:460S小Q0.2560S大说明:N:工作面出勤最多人数,人; A:工作面同时起爆最多药量, 公斤;gCH4:工作面沼气绝对涌出量;K:沼气涌出不均衡系数:2;二、通风路线1、新风:2、乏风:三、监测系统监控探头安设位置及说明。附:通风系统示意图、瓦斯监测监控系统示意图。第三节 排水系统1、水源说明2、排水

19、设备选型及管路铺设要求3、排水路线4、技术要求第四节 供电系统一、设备及电缆选择二、供电系统示意图第五节 通信照明一、通讯系统说明二、照明系统说明第五章 劳动组织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第一节 劳动组织一、劳动组织说明二、劳动组织图表序 号工 种一 班二 班三 班合 计1班组长2345678910合 计第二节 工作面正规循环作业图表第三节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 号项 目单 位指 标备 注1工作面长度米2采 高米3煤层生产能力吨/平米4循环进度米5月循环数个6月进度米7日产量吨8月产量吨9回采工效率吨/工10坑木消耗立米/万吨11火药消耗公斤/万吨12雷管消耗个/万吨13工作面回采率%14说明第六章 煤质、油质、坑代管理一、煤质管理要求二、油质管理三、坑代管理第七章 安全技术措施第一节 一般规定第二节 顶板管理第三节 防治水第四节 爆破第五节 一通三防及安全监控第六节 运输第七节 机电第八节 其他第八章 灾害应急预防和避灾路线第一节 灾害预防第二节 避灾路线附:避灾路线示意图作业规程学习和考试记录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