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表达技巧(3)

上传人:z**** 文档编号:72738873 上传时间:2022-04-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诗歌的表达技巧(3)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诗歌的表达技巧(3)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诗歌的表达技巧(3)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诗歌的表达技巧(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的表达技巧(3)(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诗歌的表达技巧例析之表现手法一、象征:(一)定义: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二)条件与特征: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 在文学作品中,象征通常是以具 体事物来暗示作者的思想、态度与感情的方式。他就象暗喻或明喻省去了第一部分, 只留下 第二部分,它有自己的实体,却代表另一种东西。(三)作用:1、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2、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2、。例如:白杨礼赞的作者把对北方农民的赞美之情寄托在对白杨的具体描绘与精辟议 论上。这种描述是贯串全篇的。因此,本文用的是托物抒情的象征手法。象征是中国诗歌的生命线,“犹如心脏之于躯体”,“没有象征,诗歌就将失去力量”例如:龙象征皇上最高权力;凤凰象征皇上的德行;麒麟是长治久安的象征;猿声是旅 人离分时的伤感的表现; 鹤是永生的化身;蝙蝠跟西方相反,则代表着幸福;鸳鸯是爱情的象征;大雁给分离的情人带来消息;知了象征复活之后便是死亡;梧桐常在描写秋天的诗中 出现;杨柳表示别离;兰花是纯洁的象征;牡丹是富贵的标志;“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被称为“隐逸之花”;

3、“兰芷”象征名贵、孤 芳、例1: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着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 家。报导山中去,归来每日斜。”(皎然寻陆鸿渐不遇)【析】“篱边菊”象征陆鸿渐具有 高洁的节操。例2: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屈原离骚)【析】屈原用“兰芷”象征自己的芳香、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有些是某些诗句本身含有一定象征意义,有些是全诗常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即说理诗或咏物诗。作者是在强调立身高洁的人,例如:虞世南的蝉中“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并不需要某种外在凭借,自能声

4、名远播。二、联想和想象(一)定义及举例1、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 一个典型。例1: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析】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 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2、想象: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 观念的思维过程。例1: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的望洞庭)【析】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

5、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二)联想、想象与浪漫主义联想、想象与浪漫主义关联密切,联想和想象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采用。例如:李白常把现实与梦境、仙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打成一片,他的梦游天姥吟留 别以飞越的神思结构全诗,诗人的想象犹如天马行空,所描绘的梦境、仙境,正是他所向 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小时不识月,呼着白玉盘”、“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郞西”、“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都是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的神来之笔。(三)联想、想象与夸张大胆丰富的想象也常表现为夸张手法的运用。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夸张的手法随处可见。例1: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该

6、句就运用了夸张和烘托的写法来表现天姥山的巍峨高峻。例2 :李贺的梦天,“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析】在诗人的眼中茫茫中国大地上的九州岛成了微不足道的尘烟九点,浩淼无边的东海成了杯中之物,通过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抒写了诗人对人事沧桑的深沉感慨。(四)特别提醒一一勿泛化使用联想、想象既是一种表现手法,也是最为普遍的思维方式,几乎没有没有想象的诗歌, 因而在考试时往往是顺用而非专用。三、抑扬(一)概念: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二)分类欲扬先抑欲扬先抑又叫先抑后扬, 即文势先下抑后上扬,或文

7、意先贬抑后褒扬,犹如登山,由谷底到山顶。2、欲抑先扬欲抑先扬又叫先扬后抑, 即文势先高扬后下抑,或文意先褒扬后贬抑,好像瀑流,从高处飞泻而下。例1: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闺怨)【析】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 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 突出 了“闺怨”的主题。(三)相关范畴一一褒贬1、似贬实褒对值得歌颂的对象不正面褒扬,而寓褒于贬,正话反说,用贬抑的语气来褒扬,看似贬抑实为褒扬例1: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

8、不通世 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 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红楼梦中西江月)【析】这两首词用似贬实褒、寓褒于贬的手法揭示了贾宝玉 的性格。”似褒实贬对应该贬抑的对象不直接贬抑,而寓贬于褒,反话正说,用褒扬的语气来贬抑,看似褒扬实为贬抑。四、衬托(一)概念: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些事物的艺术手法。烘托本是中国画中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上渲染衬托,使物像明显突出。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二)分类

9、:1、性质分类: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正衬;正衬通常就叫烘托,烘云托月。衬体作主体的陪衬,突出主体。例1: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析】此诗除了首句提到“微雨”以外,下面都没有直接写雨,而是通过别的事物把 雨写出来:船上的布帆变得重了,鸟儿飞得不那么轻巧了,天灰蒙蒙的一片,远处都看不真 切,而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 颔联和颈联虽未直接写雨, 但烘托手法的运用使我们感到, 在船帆上,鸟羽上,在天际,在大树上,全都是蒙蒙的细雨。例2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琵琶行)【析

10、】用环境描写烘托音乐的魅力,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回味空间。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反衬。例1:“细草微风岸,危檣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书怀)【析】诗中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的壮阔景象,来衬托“细草微风岸,危檣独夜舟”所营造的的冷寂、孤独艺术氛围。例2: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析】这首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 诗的前两句写景,简直是一幅令人目迷神驰的风景画。你看: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好一派怡人的风光!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 朵朵鲜花红艳无比, 简

11、直就像一团团燃烧着的旺火,多么灿烂。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与白 相映生辉;以山青衬光的红艳,青与红相互斗丽。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托 而逾显其白;一个“欲”字,则以拟人化赋花朵以动态,使之摇曳而多姿。内容分类:(1)人烘托人例1 :陌上桑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2)物烘托物例2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 “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3)以景物烘托人物例3: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 凄凉孤独而悲伤的心情。特别提醒一一烘托实际上是一种侧面描写。它通过侧面描写,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

12、对象,使所要表现的主要对象鲜明突出。五、对比(一)基本概念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运用对比, 或使对立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映 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例1: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贺知章)例2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析】以战士死在沙场与将帅纵情声色进行对比,形象鲜明,揭露深刻。(二)特别提醒1、对比,它不是语言运用的技巧,而是一种内容设置的技巧。例1: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一)【析】“小白长

13、红”指白花少,红花多。园中春花的艳丽和“日暮 嫣香落”的结局,形成对比,藉以抒发个人感慨。作者正值青春年华,犹如“越女”,然而因避父讳却不能为朝廷所用,如花盛开时无人欣赏, 其悲戚之情自然流露出来,全诗悲剧气氛浓烈。“嫁与春风不用媒”说得轻松,其实花何尝愿意离开本枝,随风飘零。2、衬托与对比的区别衬托与对比都是两事物并提,有时易混淆。它们的不同表现在:(1)它们的目的不同:衬托之所以言及甲事物,是由甲到乙的单向作用。对比则是甲 乙二者同时突出,是甲乙之间的双向作用。(2)修辞作用不同:衬托以宾衬主,揭示主体;对比是两相比较,呈现出差异。六、渲染参照描写部分的相关内容。七、用典(一)概念用典是古

14、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作用优点: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 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缺陷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阅读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对于鉴赏者来说,如果不了解典故的含义,就不能很好的读懂这些诗歌,更谈不上鉴赏。所以必须对作品中的“典故” 有个初步的理解,平时积累一定量的典故中才能透过原来典故中的本意进而理解出用典后所 表达出的新的含义。类别内容类型(1)用语点化前人语句。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例1: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

15、扬州慢)“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用事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神话故事。例1:李贺的李凭弹箜篌引,有“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有“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还有“吴质不眠倚佳树,露脚斜飞湿寒兔”的诗句,都是形 容李凭弹的好。弓I用神话传说,能增强诗词的艺术表现力,构成奇特的艺术境界。运用历史故事。例1: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是龙城飞将

16、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三、四句借用飞将军李陵的典故,史记李将军传中说:“(李)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清人沈德潜认为这首诗“盖言师劳力竭,而功不成,由将非其人之故; 得飞将军备边,边烽自熄”。因此,三、四句是借用飞将军李广的典故,对当时领兵远征的 主将进行了批评。2、方式类型古今人们用典的方式多种多样,一般采用明用、暗用、正用和反用四种方式。(1)明用典故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如果能使读者从字面一看便知使用了某个典故的就是明用典 故。这种现象在古典诗词中是常见的。例1: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析】“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这是明用史记冯唐列传中的故

17、事,东坡居士在这里明用这个典故,意在 以魏尚自况,希望有一个象冯唐那样识才敢谏之人,为自己在宋神宗面前保荐,派人将自己召回,委以重任。这是古人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的反映。(2)暗用典故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 有时表面上看用典处似乎与上下文句融合为一,不细察则不知为用典,这就是暗用典故。例如江城子密州出猎的末句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面看来好象是写“出猎”,描写猎人弯弓射狼的情况。其实这是暗用了楚 辞东君“举长矢兮射天狼”的典故。天狼,是星名,古代用以代表贪残掠夺,作者在此 代指辽和西夏统治者;“射天狼”则表明自己御敌保国的决心。(3)正用典故例1: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

18、清发。”(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析】以典代人,通过文章既以赞李云,也以自赞。“蓬莱”,为海中神山名,传说仙府中难得的典籍,均藏于此。后汉书窦章传言:“是时学者称东观(后汉政府的藏书机构)为老氏藏室, 道家蓬莱山。”这首诗中的“蓬莱”,是借指校书郎李云。“建安骨”为建安风骨之简称。东 汉末建安时期,以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为代表的诗歌,风格清新刚健,被后人称为建安风骨。“小谢”,指谢眺;区别于“大谢” (谢灵运)。李白非常推崇谢眺,这里有自比的意思。这 两句中,上句称赞李云文章得建安风骨, 清新刚健;下句谓自己的诗歌应像谢眺那样清新隽 永。(4)反用典故有的词人取典故所述之人事而反其意用之。

19、例1: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 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把攻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 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辛弃疾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析】辛弃疾极力鼓励李入蜀做一番事业,首句化 用李白蜀道难中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将其概括为“蜀道登天”。本来,李白在蜀道难中要突出的是蜀道的高危艰险,辛弃疾在满江红中却强调通过艰苦的攀登可 以上达青天,这就是典型的反用典故了。八、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例1: “

20、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析】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 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九、以少总多、以小见大(一)以少总多1、名人论说刘勰文心雕龙物色:“以少总多,情貌无遗。”唐朝刘知己史通 叙事“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句外。”王安石“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2、基本要求(1) 概括性:所表现的事物所具有的共性、必然性,能够启发读者的联想。“一叶落而 知天下秋”。(2)具体性:指所表现的事物具有个性、偶然性,体现为感性的,能够限制读者的联想。如:“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溅欲迷人

21、眼,钱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析】“早莺” “新燕” “乱花” “浅草”,景物增加了个性,使我们知道这是早春, 不是暮春。(二)以小见大1、概念:以局部见全体、以有限见无限,通过典型和象征,借助于人们的生活体验,达到以小见大。在古代诗歌中,常常表现了窗中观景的艺术趣味,通过有限联想到无限,“物小蕴大”,意趣无穷。2、特点:1、诗歌抓住具有典型特征的小景物,可以在读者的脑海里唤起大的境界,所谓“以小景传大景之情”。清代刘熙载艺概 诗概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 写不出,以草树写之,故诗无气象,则精神亦无所寓矣”。例1: “梅花落地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析】这是小景,风

22、吹初开柳叶,一联想,东风骀荡,春意盎然的春天景色便浮现于眼前了。2、写社会生活,也是借具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细节来表现重大的社会内容,绝句尤适宜 用这一手法。例2 :“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任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析】(杜牧赤壁)“二乔命运”小事,小事与东吴霸业有关,以二乔立意,从而反映三国之争 大事。十、借形象说理(寓道理于形象之中)例1: “若言弦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苏轼琴诗)【析】诗人从“琴”与“指”这两个形象入手,通过两个假设句和两个反问句, 揭示了“天下事物的完成都有赖于主、客体的紧密配合”这样一个深刻的哲理。十一、离合离合

23、是一种离题旁涉与紧扣题目的辩证表现手法。直写题目,内容就会局促;荡开笔墨,内容又会偏离题目。 而离合就是要讲究直写与旁写、正写与侧写的和谐,侧写、旁写都要做 到服务于正写,服务于题目,从而使诗歌意脉相连,似断实续,摇曳多姿。这种手法在咏物 词中表现得非常突出,因为古人主张咏物词要力求“不即不离”、“不沾不滞”。例1 :苏轼的水龙吟:“似花还是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 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析】开篇摇曳入题,以似花非花、无情有思吟咏杨花,接着由杨花衍生出思妇意象,人与花、物 与情,在不即不离之间,咏物而不滞于物,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