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结构技巧

上传人:z**** 文档编号:72738849 上传时间:2022-04-09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4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结构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结构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结构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结构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结构技巧(2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结构技巧所谓“诗歌结构”,是指诗人对作品内容的组织 安排。体现在人、事、场景的布局,局部与整体的协 调,首尾的照应,段落的过渡,线索的安排,详略虚 实的设计,时空动静的调度等等。出题者常以“结构 为抓手,引导考生进入审美境界,体会诗人的匠心睿 智。诗歌整体结构的把握,既涉及诗歌写作的构思, 又涉及诗歌即景抒情、由事转议等常见方法。如杜甫 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 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 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全诗围绕“喜雨”展开,以 春夜雨为特定对象,以“喜”字为贯穿前后的诗脉, 层层叙写,虽不见一个“喜”字在诗中出现,但无处 不显

2、露了诗人的喜悦之情。又如杜甫的绝句: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一二句写美景,三四句写乡愁,由景入情,结构分明诗歌常见的结构方式很多。 下文例举并解析一些 以“诗歌结构”为考点的实例,1、线索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 是故人来。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 拂绿琴埃。 注 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2005 江苏卷)【分析】标题中的“闻风” 二字是全诗的 “线索”,也是理解全诗内涵的关键。 首、颔两联写临风而思友、闻风而疑友来;颈联写风吹叶动,露滴沾苔,用意还 是写风;尾联入

3、幌拂埃,也是说风,是遐想,期望风 至寄思友之意。可见,全篇紧紧围绕“闻风”进行艺 术构思,通过微风形象,表现诗人孤寂落寞的心情, 抒发思念故人的情怀。2 、 照应 : 照应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 呼应 。一篇文章要有头有尾,前后内容要有内在联系。前面交待过的话, 后面得有照应; 后边要照应的话, 前边得先有个交待。 这样,文章前后才能贯串,使读者容易掌握全文的脉 络。(1)照应的作用。照应能使作品结构显得紧凑、 严谨。( 2) 照应的种类。 首尾照应 。开头与结尾 的照应。 扣题照应 。围绕主题反复照应。 伏笔 照应 。先设伏笔,后予交代的照应。在一些诗歌中, 诗人往往采用今昔、他我、物我对

4、照的方式,来抒发 自己或他人情感,如:诉衷情 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 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 山,身老沧州!【析】 此首词共分两阕,下阕照应上阕。 “心在天 山”与“当年 ”句相应; “身老沧州 ”与“关河梦 ”句相应, 目的在于构成对照, 抒发了词人心酸遗恨的苍凉心情。秋思(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 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前人评价这首诗时说 “意万重 ”一词是全诗的关 键,“意万重 ”是什么意思?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 么?【析】此题要求我们理解全诗的关键,并对之作评 价。一共三问,第一问是为答后两问服务的,

5、因此只 要理解了 “意万重 ”的内涵,后两问就容易多了。从题 目和诗中景物来判断,诗人的 “意万重 ”就是说不完、 道不尽的愁绪。参考答案: “意万重 ”就是指诗人心中说不完、道不 尽的愁绪。同意这种说法。 “见秋风 ”起“作家书 ”之念, “作家书 ”又起 “意万重 ”,正是 “意万重 ”,欲说还休, 所以在家书中 “说不尽 ”,怕“说不尽 ”方才引发 “临行又 开封 ”。可见诗中的一切内容都是由 “意万重 ”引起的, 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变化也是由 “意万重 ”造成的。再 如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

6、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 “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 “送” 字。杜甫倦夜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暗飞 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这首诗前六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写景通过对秋 夜里的绿竹、庭院、野月、重露、稀星、暗飞的萤、 水宿的鸟等一系列意象的描绘, 写出了月出到月落的 过程,勾画出一幅清凉月夜意境图。六句无一“倦” 字,但所写意象均“照应”诗题中的“倦” ,我们从 中看到诗人一夜不曾合眼, 突出了诗题的 “倦夜”意。 诗人为什么“倦夜”呢?原因是“万事干戈里” ,使 得诗人“空悲清夜徂” 。诗构造的意境和抒发的议论 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政局动荡不安的担

7、忧,对 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3、过渡浣溪沙(晏殊)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曲栏干影入凉波。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酒醒人散得愁多。请说说“ 一霎好风生翠幕 ”这句在词中起什么作用?【分析】 此小令实际是宝贵者的人生叹息时 光易逝,盛筵不再,美景难留。而词人的情感是通过 一组景物意象传达的。 仔细分析:上片写的是 “重帘” 之外的景,诉诸“ 视觉 ”;下片笔触转到“重帘”以 内,诉诸“ 听觉 ”。这儿的“转” ,正是由“一霎好风 生翠幕”完成的, “好风入幕”,便是一个巧妙的“过 渡”。秋夜(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此诗无一“

8、情”字, 而无处不含“情”。 请从三、 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 并在对全诗 整体感悟的基础上, 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 何营造意境的。【分析】一个“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 凄凉这似乎不是考“诗歌结构” 。但我们要回答 第二问,就必须注意到:正是由“凉”这个字,诗人 将笔触从“床上之月” 巧妙自然地过渡到 “梧桐缺处” 的“天上之月” ,让“梧桐”、“月影” 进入画面与 “凉床”组合,共同渲染愁情,从而营造出孤寂的意境。4、详略古典诗歌中, 特别是一些短小的篇章, 象唐代绝句, 一般而言是在第三句转出新意, 整首诗可以均衡地分 成前后两层意思。比如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

9、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 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前两句写景, 后两句有感而发。 这是一般结构的常 规格式。但诗人们有时也要突破这种常规,将一句诗 构成的画面和另外三句诗构成的截然相反的画面组 结在一起, 利用这种篇幅分合的一与多的悬殊表达出 作者别样的情感。这样,不仅能使主题更加突出,还 给读者留下回味的余地。这在鉴赏中要特别注意。比 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 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此诗以今比昔而有盛衰之感, 在内容上是以写今为 主,在形式上却以描写过去为主,为 上三下一结构 沈德潜唐诗别裁卷二十评此诗云:“ 三句说盛, 一句说衰,其格独创。 ”由

10、于诗人在上三句是一气而 下,将过去的繁荣,美好,热闹,欢乐竭力渲染,写 足写透,所以第四句的转折才格外冷峻有力,使人见 到无论怎样兴盛繁华,最后都免不了衰亡的命运。过 去的统治阶级莫不希望他们的富贵荣华万世不竭, 而 诗篇却指出其终归幻灭的结局, 在一刹那间给人以警 醒。这种效果的取得和结构的独创性是有密切关系的。 元稹的智度师二首(之二) 的结构与 越中览古 相似而又相反,可谓异曲同工,善于变化:三陷思明三突围, 铁衣抛尽衲禅衣。 天津桥上无人识,闲凭栏杆望落晖。 ”这首诗为 上一下三结构 。首句好似急速转换的快镜 头,用“三陷思明三突围”将智度师往昔的勇敢和所 建立的功劳写得酣畅淋漓, 后

11、三句连作一气写今日之 孤独凄凉、消极无聊, 犹如逐渐横移、 放大的慢镜头, 并最后停止下来, 把人物的感情通过一种姿势在一瞬 间里像造型艺术那样加以固定, 让读者面对这最终形 成的“闲凭栏杆望落晖”的定格而沉思回味, 从今昔 对比中见出 封建统治者的赏罚不公、刻薄寡恩。 再比 如刘长卿的寻盛禅师兰若秋草黄花覆古阡,隔林何处起人烟? 山僧独在山 中老,唯有寒松见少年。这首作品在表现主人公由往昔的红颜少年到今日 的白发老僧的对比时, 借助了结构的一与多并举的手 法:其第一、二、四句为一层意思,共同构成诗中主 人公活动的背景,第三句单独为一层意思,是诗歌所 要突出的重点。具体说来,第一句写本为行人之

12、道的 阡陌全被秋草黄花所覆盖,可见其已久无人迹;第二 句意为此地除了禅师寺院则无处可见人烟; 第四句说 唯有饱经霜雪的古松见过禅师少年时的容貌, 则寒松 之下久无他人之迹亦甚明了。总之,这三句描绘了一 个久无人迹的荒古之境。正是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中, 诗人插入第三句, 点明禅师独自一人由少至老的变化 过程。5、铺垫 铺垫是以一系列非主要情节做主要情节的准备 或高潮到来前作气氛酝酿。 必要的铺垫可以制造悬念, 引起读者的兴趣、注意和情感上的期待,使读者的注 意力随情节的发展而延伸。比如杜牧的山行 ,描 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 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

13、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地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 地联系在一起的,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子是主,前 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 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 用的。鹧鸪天 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 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 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 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注 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 请谈谈 你的看法。( 2006 江苏卷)【分析】而我们要完成本题的这一问,就应调用 与“铺垫”相关的知识:本诗前六句,铺陈天涯流浪 之苦,恰恰是为了最后两句抒情做铺垫作者企盼 与家人一起自食其力, 共享天伦之乐。

14、语言平素朴实, 亲切动人,能唤起读者强烈共鸣。6、伏笔诗作者在读者不经意处的暗示交代, 使诗歌结构 严谨,首尾呼应,文题呼应。比如张可久的黄钟人月圆山中书事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 倦 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此首小令借感叹古今的兴亡盛衰表达自己看破 世情、隐居山野的生活态度。全曲上片咏史,下片抒 怀。开头两句,总写历来兴衰都如幻梦,自己早已参 破世情,厌倦尘世。接下来三句,以孔林、吴宫与楚 庙为例,说明往昔繁华,如今只剩下凄凉一片。下片 转入对眼前山中生活的叙写, 虽然这里仅有简陋的茅 舍,但有诗书万卷。喝着自酿的松花酒,品

15、着自煎的 春水茶,悠闲宁静,诗酒自娱,自由自在。 “诗眼倦 天涯”中的“倦”字用得好, 既概括了那种饱尝之苦, 又为后文归隐山村、诗酒自娱作了伏笔。7、总分和收绾新晴 野望 (王维)新晴原野旷,白水明田外,极目无氛垢。碧峰出山后。郭门临渡头,农月无闲人,村村连溪口。倾家事南亩。开头两句扣“野望” ,与中间两联是什么结构关系?中间两联画面描写有何特点?分析】首两句扣“野望” ,展现的是远景,意 境开阔纯净;而颔联则是由远及近,颈联再由近及远 仍然扣住“野望” ,更细腻地营造开阔纯净的意 境。因此这二联与首联是 “总分” 关系。颔、颈二联, 有远近变化,有色彩,有亮度,清幽秀丽。渭川田家(王维)斜

16、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 羡闲逸,怅然吟 式徽 。这首诗写了几幅画面?几幅画面的核心是什 么?【分析】诗中描绘了五幅画面:牛羊来下,野老眺 孙,蚕儿上山结茧,农夫互道晚安。五幅画面中,有 人物:野老、农夫;有景物:墟落、麦苗、桑叶、野 鸡、蚕儿。虽显得散乱,但全诗最后两句却将五幅画 面“收绾”住了式微是诗经中的一首, 名句为“ 式微,式微,胡不归! ”原来这五幅画面都 扣住一个“归”字。结尾是“主题句” ,表面上散乱 的景物画面, 全被主题句统一在对归隐闲适生活的羡情之中诗歌常见的结构方式还有很多:如 开门见山、层 层深

17、入、先景后情、卒章显志、画龙点睛、起承转 合这儿就不再赘述。【经典例题】2005 年天津卷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湖州歌(其六)( 南宋?汪元量 )北望烟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夕阳一片寒 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 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 中所作。简析“望”在诗中的作用。这道题抓住首句的“望”字设问,可谓抓住了关 键。无尽的烟云,悠悠江水,夕阳下的寒鸦,还有南 宋统治下四百州的土地和人民,全诗之景均为诗人 “望”中所见,故“望”字起到全诗景物描写的统领 作用。一个“望”字也写出了诗人不胜依恋与痛惜之 情,奠定了全诗的基调。2006 年辽宁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18、。东坡 (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荤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此诗为苏轼被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 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荦确:山多大石。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请简要赏析。这一题直接向 “起”句发问, 如果我们了解 “起” 句在全诗中的一般作用, 再结合对这首诗的具体理解, 就能够得出这样的答案: “这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 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 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 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 ”当然诗人心 境的澄明, 结合最后两句看就更加明朗。 此外,“起” 句还常常是埋伏在前面的 “密电码”,和最后的 “合” 句遥相呼应, “首尾贯注”,共同彰

19、显诗歌主旨。虽然 表面上看来是写景语,实际上是情蕴景中。所以读诗 解诗,“起”句是不可不重视的。2006 年安徽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柳梢青 ?送卢梅坡 ( 刘过)泛菊杯深, 吹梅角远, 同在京城。聚散匆匆, 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 ?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 尘随马去,月遂舟行。注泛菊:饮菊花酒。吹梅:吹奏梅花落。“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 ?在上片的 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从结构来看, “聚散匆匆”一句为全词第二句, 相当于绝句中的“承”句。 “承”首句“聚”意 (“同 在京城”),启下句“散”情,并进一步用 “云边孤雁, 水上浮萍”两个意象表现对友人的不舍

20、与牵挂,答案 如下:“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 相别之仓促。 在写聚、 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8 分) 寄远( 09 年山东卷)杜牧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正是客心孤迥 处,谁家红袖凭江楼?(1)首句中 “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 3 分)“悠悠 ”,写出了水面的平和、水流的悠长、也透 露出江上的清寂。 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 静容与,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独。 为第三句的 “客 心孤迥 ”作了准备,打下了铺垫。诗歌表达技巧之篇章结构技巧(二)一、知识积累:篇章结构的技巧有:先景后情、 先情后 景、以景结情 ,首尾照应、 呼应、开门见山、

21、 层层深入、 过渡、照应、 抑扬,卒章显志、 以小见大、对比 等。(一)、古诗词形象与情感的关系其中心是景 (事,物 )情 (或主旨 )的关系: 按景情的顺序 先景后情、先情后景、 以景结情1、先景后情 :诗歌多先写景造境 ,而后 再在此基础上抒怀 .2、先情后景 :下笔即写情,对诗歌而 言,有点类似开门见山。3、以景结情 :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 程中 ,戛然而止 ,转为写景 ,以景代情作结 ,使 得诗歌 此时无情胜有情 , 言尽而意犹未尽 .二)、古诗词的结构特点其内容是前句 (联)与后句 (联 )的关系重 章 叠 句 照 应 铺 垫 抑扬4、重章叠句 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 的结构形式反

22、复咏唱的一种表现手法。5、铺垫 即以前面一系列非主要情节做 后面主要情节的准备或高潮到来前的气氛 酝酿.6、照应 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 回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 严谨。7、抑扬 指的是在褒贬人 ,事 ,物的时候 , 常对要褒的先写其不足 ,对要贬的先写其长 处 ,这种手法就是抑扬 .抑扬可分两种 : 1.欲扬先抑 法 ;2.欲抑 先扬 法 .(三)、古诗词主旨表现 其内容是如 何体现出主旨卒章显志 以小见大 对比8、卒章显志 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 直接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 安能 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句 ,表达 诗人要自由自在 ,驰骋

23、闲放 ,不为五斗米折腰 的心志 .又如其另一首行路难尾句 长风破 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 表达实现理想 的豁达 .9、以小见大 在表现大题材时 ,诗人不 是叙述描写大事件 ,大场面 ,而是着眼于小事 情,小景象 ,通过小事小物 小景来反映 大境界 ,大主题 ,这种手法叫做以小见大 .过华清 宫(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暴露唐玄宗杨贵妃的腐化生活 ,杜牧仅 摄取 妃子笑 入诗 ,一切便尽在不言中了 .千 里迢迢 ,快马飞驰 ,完全为了博得一人的欢心 , 不知内情的或许以为是为了军国大事呢 .10、对比 对比手法在诗歌中运用较多 ,

24、因其具有层次性的特点 ,结构性较强 ,如 :二、鉴赏示例渡湘江 杜审言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 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注杜审言,唐代诗人,唐中宗时曾被 贬到极为偏远的降州。 这首诗是他被贬的途 中所作。简析“独怜京国人南窜”在整首诗中的 作用。答: 这是全诗的中心, 起承上启下过 渡 的作用。前两句忆昔游而悲, 见花鸟而愁; 后一句为江水北流而感叹。 这都是诗人远离 京城,正在南窜途中的感慨。这三句都是从 “独怜京国人南窜”生发出来的。三、课堂演练1、在狱咏蝉 骆宾王西陆蝉声唱, 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 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 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 谁为表予心 。这首诗的尾联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注:这首诗是骆宾王任侍御史时,因上 书纵论天下大事,得罪了武则天,蒙冤下狱 后作。2、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 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本诗在结构技巧上有什么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