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6诗歌的内容

上传人:z**** 文档编号:72738847 上传时间:2022-04-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6诗歌的内容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6诗歌的内容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6诗歌的内容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6诗歌的内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6诗歌的内容(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诗歌鉴赏指导学案 16 第六节 诗歌的内容 四川省江油市明镜中学 刘海燕 大致分为这样几类:送别诗、写景诗、咏史诗、咏物诗等。下面分别说明。一、送别诗(一)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 离别。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 居者(留别),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他们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 表达离愁别绪, 从而 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这类 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 也借助于

2、想象、 联想塑造形 象。以婉约派词人、诗人写的较多。关于送别诗的作法, 诗法家数曾作过如下归纳: “第一联叙题意趣;第二联合说人事, 或叙别,或议论;第三联合说景,或带思慕之情,或说事;第四联合说何时再会,或嘱托, 或期望。于中二联或倒乱并说亦可, 但不可重复,须有次第。末句要有理警, 意味渊永为佳。(二)举例 送刘司直赴安西 王维 绝域阳关道,胡烟与塞尘。三时有雁,万里少行人。 苜蓿随天马,蒲桃逐汉臣。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 解说 全诗从地点、 景物特点写起, 然后叙述史实, 赞扬汉朝的威德, 结点出全诗的主旨: 你这次去安西一定要让外族惧怕,不要去寻找屈辱的 “和亲 ”方略。赋得暮雨送李

3、胄 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解说:题目开门见山,点出是在暮雨时分送别李胄,用景物特征为送别定下了调子,建业一y是友人要去的地方。深深的海门看不到尽头,远处的浦树在雨中摇曳,诉不完的别情,就如同这无边的雨丝。 ”这四句则把别情形象化,反衬了情义的深重。(三)检测练习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1. 这首诗中的 “渺茫 ”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包含着作者怎样的心情?)2. 诗歌的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

4、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离歌:离别之歌。关城:潼关、函谷关。御苑:皇家的宫苑。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1. 首联、 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 (离别的环境) ?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 什么情绪?2. 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注: “萧萧班马 ”出自诗经。班马:离群之马。1.首联用什么词语勾勒出怎样的送别环境? 2.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5、二、写景诗(一)古代诗人经常游览山水、写景言志,写景诗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了较大的比例 一般来说,写景诗往往塑造形象,或者勾勒意境,或者用衬托、对比的手法,或者寓情于 景、情景交融, 或者用白描手法, 或托物言志; 诗的中间两联往往对仗工整, 诗的语言特点: 明快、清新、简洁、质朴。1.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握诗歌意象。如白居易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瑟 瑟。 ”“枫叶 ”、“荻花 ”、“”三个意象不光点明了景物、时节,还通过这三个意象特有的属性 渲染了送别时的环境氛围和诗人忧伤的情绪。 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 寓万于一, 以高度浓 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

6、美效果。2.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 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 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 自然景物一 经诗人摄入笔端, 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 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 情景交融的手法 有融情入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等。3. 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一般地写景诗, 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 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 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即知人论世, 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 这里牵涉到一个感情寄托的问题, 分析诗歌,应认真判断感情寄托的深浅,切忌随意拔高作品的思想内涵。4. 分

7、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鉴赏时应主要注意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1)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 2)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 3)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涧中 ”);明、暗对比(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以小见大( “窗 含西岭千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 (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 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比兴手法的运用。语言运用方

8、面,既要学会欣赏像盛唐诗人所描写的雄浑壮丽的景象,如王维的 “大漠孤烟 直,长河落日圆 ”,又要善于体会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 捕捉和描摹, 如杜甫的 “细雨鱼儿出, 微风燕子斜 ”。(二)举例山居冥 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芳歇,王孙自可留。解说:本诗主要描写了几幅图画,刚下过雨,山上清新空阔,到了晚上,意很浓。明月 照在松林间, 清泉在石头静静的流着。 竹林哗哗, 是浣女归来了。 莲花摇动, 是渔船归来了。 随着天气变化, 天的气息越来越淡, 这优美的山景可以让人们留下欣赏。 全诗主要在渲染一 种优美、宁静的生活。(三)检测练习阅读下面的

9、诗歌,回答问题。枫桥夜泊 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诗中作者写哪几种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答:月落、鸟啼、霜满天、江边的枫树、渔火、寒山寺,特征:夜幽寂清冷。2.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写出羁旅者孤孑清寥、愁绪满怀的情感。山居暝 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随意芳歇,王孙自可留。1.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答: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 碧莲,是空山天恬静幽美的景象。2.这种意境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答:通过诗一般景

10、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诗 中以物芳而明志洁,以人和而望政通。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是诗人高尚情操的 写照,也是为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绝句 杜甫迟日江山丽,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1.写出这首诗歌的艺术手法。答:诗中有画,本诗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对仗工整,又自然流畅,毫无雕琢。2.这首诗歌表现出天怎样的特征? 答:写出初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景象。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潮带雨晚来急,夜渡无人舟自横。 1.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怀?答: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也有人认为运用了比兴的

11、手法。诗的前两句写自己独 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 却无意于黄莺, 表现出诗人恬淡的胸襟; 而夜渡无人,水急舟横的 景象里,蕴涵着一种不得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兰溪棹歌 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1.诗的第一句从什么角度写仰视, 第二句从什么角度写低头, 这两句诗勾勒出一个怎样的境 界?答:勾勒出月色秀朗、溪水清澈的兰溪山色,朦胧飘渺,使人如同坠如仙境。2.整首诗, 从头至尾没有写到 “人”,也没有写到 “情 ”,而读来使人感到景中有人, 景中有情, 问:诗中的人是怎样的形象?情是怎样的情?答:写出渔民欣快欢畅之情,整个画面使人感到兰溪山水

12、充满着蓬勃生机。题义公禅房 孟浩然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1.这首诗所描写的景物具有怎样的特征? 答:山谷秀美、山峦清净、空气清新、和润阴凉、自然幽雅。2.这首诗的语言特征怎样?答:表现自然明快、词句清谈秀丽。三、咏物言志诗(一)咏物言志诗是通过对独特的事物的赞赏, 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鉴赏可从 以下几方面入手:1.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 既然是咏物诗,当然要写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追求贴切逼真,但如果仅仅是客 观的描摹,满足于形似,那也不是一首好的咏物诗。也就是说,不但要形似,而且要神似。如 “本以高难饱,

13、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行踪漂泊不定), 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李商隐蝉)这是一首咏物诗,以蝉喻作者 自己。前四句写蝉的艰难处境:由于自命高洁,总是食不果腹;虽然竭尽全力地叫,也是白 费精神,得不到同情。这实际是说诗人自己。 下面四句则直抒胸臆。三联上句说自己官位低 微,无所归依; 下句说田园都荒芜了,还做这个官干什么呢?透出要辞官归隐的心意。 尾联 又把自己的命运和蝉联系起来, 从蝉的叫声得到警示, 醒悟到自己和蝉一样清苦。 作者是怀 着崇敬和同情的心情写蝉的, 用蝉来警戒自己, 要像蝉那样保持清高和廉洁, 即使政治环境 恶劣,也永远不变初衷。2.

14、体悟诗人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悠闲适、不慕富贵的心境;陆游咏梅,表明自己为媚于俗、坚守正 义的气节。 由于作者的经历遭际、情趣爱好以至观察角度的不同, 即使写同一事物,他们也 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 表达出不同的感情来。 当然不是所有的咏物诗都含有诗人明确意识的 寄托。 但是一首优秀的咏物诗, 总是以其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美感吸引读者, 而且有意无意 地透过所咏之物,或流露诗人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解,或隐含生活的道理。这就是 我们在读解时要细加领悟的。如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东风不用媒。 ”(李贺南 国十三首)这是李贺辞官回乡居住在昌

15、谷家中所作。诗中第一、二句是写新花开,三、四 句则写暮花落, 通篇把花人格化。 花开时像越女那双水灵灵的眼神和那副白里透红的漂亮的 脸蛋,美不胜收。可是好景不长,一到日暮(暮)百花凋零,落红满径。 “可怜 ”乃惜花伤之 情,也是诗人自伤自悼之词。 末句则用拟人的手法写落花身不由已的时候的状态。 从表面上 看“嫁与东风 ”是自愿, “不用媒 ”证明了这一点。其实娇花又何尝愿意离开枝头。 “嫁与东风 虽“不用媒 ”,仍是不自主的事情。花盛开时未嫁,而花凋零时始嫁,则培增惆怅。其实,这 是一种悲剧的气氛, 却从欣喜的情调来写它。 似乎反常, 又合乎诗中旨趣之道。联系诗人当 时的境况,诗人才不过二十多

16、岁,正当风华正茂,却不被当局所用,怀才不遇,自生自灭, 不胜悲凄。细味此情,便知诗人写此诗的良苦用心。3. 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咏物诗的写作技巧或拟人,或比喻,或正面描写,或侧面烘托等。(二)举例小松 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解说 :咏物言志诗先要看清所赞扬的 “物”有什么特点, 其次再分析作者所赞扬的精神和品 质。本诗是说,松树在小的时候没有引起人的重视,直到高耸入云,人们才说它高。可以想 道作者是以 “小松 ”自喻。四、怀古咏史诗(一)弄清史实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些历史知识。在 阅读一首诗时,一定要读好

17、注解,这也是读懂材料的一把钥匙。(二)要体会意图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 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慨的媒介。 如苏轼的念 奴娇 赤壁怀古,苏轼被贬黄洲,到过当地一处叫赤鼻矶的地方一 闻就是当年三国时的古战场赤壁一 吊,这赤鼻矶也可以说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诗人登上京口北固亭, 从历史上的孙权、 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坚持抗击北方劲敌, 联想到南宋小朝廷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 这京口北固亭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 南宋小朝 廷的苟且偷安,自己报国无门,是诗人引发诗情的现实原因。(三)领悟感情诗人怀古咏古,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 诗人自

18、己不置身其中。 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 题乌江 亭诗。杜牧为项羽自刎而惋惜: “江东弟子多俊才,卷土重来未可知。 ”然而王安石却感到 项羽的失败历史的必然: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二种情况是把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搏击社会现实。我们中 学里学过的两首宋词念奴娇 赤壁怀古和京口北固亭怀古,便是如此。第三种情况 是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如李商隐的贾生就是这么一首借古讽今和杰作。(四)分析写法在构思上,怀古咏史诗可以说百花齐放,有以景衬情的,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有议论引发的,如清人刘献庭的 “六奇已出陈平计,王饵曾闻贾谊言。敢借妄自归异国,汉 家长策

19、在和番。 ”(王昭君),对汉元帝的统治无能作了辛辣的讽刺。在章法上,或作 正对比,或侧面烘托等。(五)举例汴河曲 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隋家宫阙已成尘。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汴河怀古 皮日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教多。解说: 汴河曲第一句就是景物描写,曾经是隋朝宫殿的地方,现已经长满杨柳,着 重表现的是昔盛今衰之情。 汴河怀古以议论起笔,从通常所说 “隋亡为此河 ”说开,认为 隋炀帝南巡,仅就开通大运河而言,他的功劳不次于治水的大禹。五、即事感怀诗古人常以 “即事 ”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如怀亲、送友、思乡、 赠人、人生感悟、闲情

20、逸趣等。(一)弄清诗人感慨的事由。这类诗用往往因一点事由而发感慨,所以鉴赏这类作品,必须了解诗人感慨的事由。例 如同是怀乡思亲:杜甫的月夜是在战乱离散、月夜冷清的情景中思念妻子;李煜的浪 淘沙令是在国破身囚、欢梦醒来的景况中痛悼故国。朱弁的阴是在被拘塞北、寒阴冷 的环境中盼望返乡。 由此引发的感慨的事由不一样, 诗人抒发感慨的事由不一样, 诗人抒发 的感情和采用的笔法也不一样。(二)赏析 事”与 怀”的结合。李白的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 ”诗人的故园情思是由一曲 折杨柳引发的, 先写笛声满城飞扬,再写故园之思深浓,事”与 怀”结合紧密、自然熨帖。(三)体味诗人所抒之 怀”的深挚感人。特别

21、是思乡、念亲、怀友、离别之佳作,其情必感人至深,绝不矫情造作。如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这是一首在 安史之乱”后写的一首抒怀诗, 诗人于吟咏寻常的事情之中,潜伏着丰富而深刻的社会内容。表面看来,这首诗是写他乡遇故知”,字里行间好似洋溢着一种 喜”情。然而诗人却在这 喜”的背后,蕴藏着深沉的 忧”种感时伤世、忧国忧民之情。前两句是当 年上流社会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回忆。后两句是说四十多年后, 这两位历尽沧桑的老诗人和艺术家又在流落长沙时不期而遇,不胜感慨。短短的四句,时间跨度四十多年,何等概括。这两句不仅点明了重逢的时节,而且是乐

22、景写哀,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乱离时世与潦倒身世的有力反衬;下句落花时节”则另有寄托:国势日衰,盛年已过,流水落花,好景难再,不禁凄然相问,潸然泪下。诗中从闻”到 逢”之间,历尽数十年的世事沧桑、人生坎坷,未从正面涉及一字, 但透过诗人的追忆感喟,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身世,读者强烈地感受到世运之沉乱,年华之盛衰,彼此之凄凉,俱在其中。六、边塞诗征战诗(一)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边塞征战诗最能体现国运的兴衰。盛唐时期的边塞诗其基调是豪迈、爽朗、一往无前。如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即使

23、是艰苦的战争, 也壮丽无比, 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到了中、晚唐,国势渐衰, 虽然诗人也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悲壮惋伤的成分多了起来。如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闺梦里人。”(陈陶)至U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 在边塞征战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为或报国无门的愤懑,如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或为归家无望的哀痛,如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但是不管什么时期的边塞诗都回旋着爱国的主旋律。(二)注意区别各自的思想内容感情特点。在边塞征战的大题材下,边塞征战诗的思想内容异彩纷呈:有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有报

24、效祖国的激情;有抒写征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有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有反映对帝王开边的不满和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因此,我们在鉴赏要注意区别。(三)分析边塞诗的不同艺术风格。边塞诗的艺术风格也是异彩纷呈。有的豪放旷达,有的雄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只有通过对诗歌字句的细细体会, 才能准确地领会到由于不同时代、 不同内容、 不同诗人的不 同艺术素养、 不同生活遭遇, 反映在边塞征战诗这个大主题下异彩纷呈的艺术风格。如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上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这首诗题作闺怨,有 “怨”必有“愁”。诗的开头却出其不意地从题意的反面入手,独

25、劈蹊径,以 退为进用反说起笔, 说这位与丈夫阔别、 独处深闺的少妇, 似乎已经习惯了躲在这与世隔绝 的封闭式的小圈子里,反而精神麻痹、已 “不知愁 ”了。当她 “日凝妆上翠楼 ”之后, “忽见陌 上杨柳色 ”,明显地感到了良辰美景的巨大诱惑力,触景生情,油然而生出青难再、红颜易 年的闺怨之情: 悔不该让夫从军以求功名,却辜负了这番良辰美景。一个 “悔”字道出了这位 少妇的 “闺怨”浓愁。先说色撩拔得少妇心荡漾而 “不知愁 ”,以乐景起笔,反衬出愁怨,以反 起强化题旨,使得行文波澜起伏,跌宕生姿,更令醒目。总之,这首诗不说别而别情自露, 不言愁而愁绪倍增,表现了高超的艺术手法。(四)举例塞下曲

26、李白五月天山雪,天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解说:这首律诗直接落笔在边塞前线,通过描写边塞的景色,将士们的生活,表现了将 士们的思想活动。后四句写战争的激烈,表现将士高昂的激情。七、思乡诗思乡诗往往和战争联系在一起, 反映征人厌倦战争, 渴望与妻子团聚, 渴望过安宁的平静 生活。例: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忘乡。 从军北征 李益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解说:第一首诗,题目 “闻笛”就点明是思乡,前两句交代乐地点和景物,突出 “月如霜 ”, 隐

27、含思乡之情。后两句紧承前边,由 “芦笛 ”直接引发将士们遥望故乡。第二首诗落笔在天山,行路难是乐府歌曲名, “奋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 ”。悲伤 的离别曲使三十万将士,都回首看空中明月,盘算着回家的事。八、闺怨诗 闺怨诗有两类,一类是妇女对丈夫的思念,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一类是对易逝青的哀怨, 对自由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向往。浣溪沙 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宝帘闲挂小银钩。 解说 :这首诗的大意是: 一个女子在漠漠寒中走上自己的小阁楼,无边的晓阴浓厚似天。走进房间,看见 “淡烟流水 ”图也很幽深。梦象自由自在漂浮的花絮,愁就像无边的丝

28、丝细雨。夜已经很深了,月亮挂在窗帘上,她 还没有睡觉。检测题答案一、(一) 1. “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似是形容江上烟波浩淼,雨雾 蒙蒙,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2.第三句故设一问, 造成转折之势, 为下句抒情作准备; 结尾一句既抒发了离情, 又不流于 直露,余味深长,言有尽而意无穷。(二) 1. “微霜 ”鸿“雁 ”点出了送别时深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 黯然神伤的情绪。2.尾联直抒胸臆, 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 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 光。这是一般送别诗最常见的做法。(三)1.用“青山 ”、 “白

29、水”青白相间,色彩明丽; “横”字勾勒出青山的静态, “绕”描画出白 水的动态,描摹出一幅青山秀丽的送别图景。2.颈联两句是很工整的对偶;又巧妙地用“浮云 ”“落日 ”作比, “浮云 ”比友人的行踪不定、任意东西; “落日 ”比自己象落日不肯离开大地一样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二、(一) 1月落、鸟啼、霜满天、江边的枫树、渔火、寒山寺,特征:夜幽寂清冷。 2写出羁旅者孤孑清寥、愁绪满怀的情感。(二) 1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 水中碧莲,是空山天恬静幽美的景象。2通过诗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诗中 以物芳而明

30、志洁,以人和而望政通。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 照,也是为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三) 1诗中有画,本诗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对仗工整,又自然流畅,毫无雕琢。 2写出初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景象。(四)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也有人认为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诗的前两句写自己 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却无意于黄莺,表现出诗人恬淡的胸襟;而夜渡无人, 水急舟横 的景象里,蕴涵着一种不得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五)1勾勒出月色秀朗、溪水清澈的兰溪山色,朦胧飘渺,使人如同坠如仙境。 2写出渔民欣快欢畅之情,整个画面使人感到兰溪山水充满着蓬勃生机。(六)1山谷秀美、山峦清净、空气清新、和润阴凉、自然幽雅。2表现自然明快、词句清谈秀丽。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