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高考地理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20 环境问题与区域生态建设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72722423 上传时间:2022-04-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0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精选】高考地理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20 环境问题与区域生态建设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精选】高考地理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20 环境问题与区域生态建设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精选】高考地理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20 环境问题与区域生态建设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精选】高考地理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20 环境问题与区域生态建设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高考地理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20 环境问题与区域生态建设 Word版含解析(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选地理教学资料 2019.5专题突破练20环境问题与区域生态建设专题突破练第39页一科研团队为解决某地区饮水问题设计了坝窖联蓄工程(如下图),利用淤地坝拦蓄沟道洪水,再用蓄水池、水窖加以存储。据此完成第13题。1.图中进水口的独特设计,主要目的是()A.减少引水杂质B.方便引水管自流C.防止泥沙淤积D.过滤水中污染物2.建设坝窖联蓄工程除了解决饮水问题,还可以()A.增加地表径流B.降低土地盐碱化C.缓解水土流失D.增加水汽输送量3.最适合该工程推广的地区是()A.东南丘陵B.河套平原C.黄土高原D.藏北高原答案:1.A2.C3.C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引水卧管设计在清水层,设计有开启进水

2、口,而在浑水层是封闭的,这样有利于减少引水杂质。故选A项。第2题,坝窖联蓄工程拦蓄了泥沙,有利于缓解当地的水土流失;同时有利于地表径流下渗,增加了地下径流。第3题,由材料信息可知,该工程是为缺水严重的、地形起伏比较大的、有洪水灾害的山区设计的,最符合条件的是黄土高原。故选C项。(2017吉林调研)斑块是景观格局的基本组成单元,是指不同于周围背景的、相对均质的非线性区域。常用下列指数反映景观格局特点:斑块数量(NP)、斑块密度(PD)、最大斑块面积指数(LPI,最大斑块占景观面积的比例)、斑块形状指数(LSI,斑块形状越偏离正方形时值越大)。据此完成第45题。广东省19732013年红树林景观指

3、数变化NP斑块数量PD斑块密度LPI面积指数LSI形状指数1973年4871.466.5369.221990年7836.933.8842.132000年6959.133.6638.452010年8648.985.342.262013年1 2277.323.4953.8719732013年广东省红树林面积变化图4.下列对广东省红树林景观变化情况推测正确的是()A.斑块形态总体趋于规则B.景观趋于破碎化C.最大斑块面积先减少后增加D.景观总面积一直减少5.下列因素对广东省红树林景观变化的影响程度最小的是()A.生物入侵B.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C.林区捕捞和挖掘海产品D.台风活动答案:4.B5.D解析

4、:第4题,由于斑块形状指数(LSI)由1973年到2013年先变小后变大,说明斑块形状先接近正方形,后偏离正方形,所以斑块形态不规则,A项错;而最大斑块面积指数(LPI)由1973年到2000年减少,再到2010年增加,之后又减少,景观趋于破碎化,所以B项正确,C项错;由于斑块数量和密度都在增加,景观面积是增加的,D项错。第5题,由图看出,红树林面积变小,生物入侵会影响红树林的生存,海平面上升会淹没红树林,林区捕捞和挖掘海产品会影响和破坏红树林,所以A、B、C三项都影响红树林的面积,而红树林可以抵御台风,所以对红树林景观变化的影响程度最小,因此选D项。(2017四川内江模拟)生物量是指某一时段

5、单位面积土地上生活的生物体干物质总量。生物量的大小及变化受水热条件的影响。下图是我国祁连山南坡亚高山灌丛草甸种群结构相似的四个研究区59月地上生物量变化图,研究区是祁连山重要的夏季牧场。据此完成第67题。6.据材料推断,研究区土地退化最严重的是()A.乌鞘岭B.祁连C.门源D.野牛沟7.与其他三个研究区相比,野牛沟56月生物量偏少的主要原因是()A.春季雨水多B.植物种群少C.春季光照强D.春温回升慢导学号30374055答案:6.C7.D解析:第6题,由材料可知,图示地区中,门源的总生物量最少,所以土地退化最为严重,故选C项。第7题,生物量大小受水热条件变化的影响,野牛沟地区年总生物量较大,

6、说明总体水热条件优越,但是在56月份生物量偏少,说明水热条件较差,而雨水多,生物量大,A项错。四个区域的生物种群结构相似,所以植物种群少不是生物量少的原因,B项错。四地春季光照条件差异不大,C项错。春季气温回升较慢,气温低,生物量少,D项正确。(2017福建厦门质检)陕西冉家沟流域(约35N)丘陵广布,黄土深厚。由于毁林开荒,该流域土壤侵蚀严重。为了改善生态环境,该流域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主要种植豆科落叶乔木刺槐。下表示意冉家沟流域不同种植方式的表层土壤状况。据此完成第89题。孔隙度/%含水量/%封山育林48.514.515.21.17乔灌结合42.613.813.80.95林草结合42.514

7、.115.21.12乔木纯林39.413.412.80.94撂荒地39.112.212.30.87注 孔隙度是指土壤孔隙容积占土体容积的百分比。水与空气共存并充满于土壤孔隙中。8.减轻土壤侵蚀最明显的种植方式是()A.封山育林B.乔灌结合C.林草结合D.乔木纯林9.除减轻土壤侵蚀外,该退耕还林工程还能()A.增加土壤矿物质B.提高土壤坚实度C.增强抗旱涝能力D.减少地下径流量答案:8.A9.C解析:第8题,读表可知,封山育林无论是土壤的孔隙度、含水量、有机质以及固氮量都是最高的,所以减轻土壤侵蚀最为明显,故选A项。第9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图中减轻土壤侵蚀最明显的种植方式为封山育林,森林植被的增

8、加,导致下渗量增加,土壤的孔隙度增加,含水量增加,土壤的水分条件增强,有利于提高抗旱涝能力,故选C项。(2017河南濮阳模拟)木兰围场,位于浑善达克沙地的南缘,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曾是清朝的皇家猎苑,现为全亚洲最大的人工林场之一。在这里,沙漠、草原与森林相伴而生了千百年。木兰围场的沙漠是一个著名的有水沙地,也是华北地区重要河流滦河的水源地。下图为木兰围场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011题。10.木兰围场沙、草、林并存的主要原因是()A.东部为平原,西部为高原B.东部降水较多,向西逐渐减少C.东部河流众多,西部河流稀少D.东部临海,西部靠近内陆11.促进木兰围场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A.

9、推进“林药”等立体经营方式B.设立森林草原自然保护区C.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D.提高知名度,吸引大量游客答案:10.B11.B解析:第10题,木兰围场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并且与内蒙古草原接壤,受夏季风的影响,围场东部地区降水较多,水分充足,山区和山麓地带多森林分布,大兴安岭以西的内蒙古地区,受夏季风的影响较小,降水较少,多发育草原和荒漠。因此才会在木兰围场出现沙、草、林并存的现象。故选B项。第11题,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使木兰围场自然保护区成为天然的生物资源、基因资源和植物种子资源库。保护区完好的植被自然状态及完美的森林生态系统,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组成部分,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是人类未来

10、的遗产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木兰围场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设立森林草原自然保护区,B项正确;推进“林药”等立体经营方式,提高知名度,吸引大量游客,属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故A、D两项错误;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对该地的生态建设没有好处,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C项错误。故选B项。12.(2017河北石家庄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白头叶猴独产于中国广西西南部左江以南和明江以北喀斯特石山、土山镶嵌的狭小地带。喀斯特地貌(低峰丛洼地、峰丛谷地)的石山且有洞穴和石灰岩季雨林植被分布的区域是白头叶猴栖息地。近半个世纪以来,当地人口急剧增加,周边居民不断在峰丛洼地和谷地开垦土地,每年对

11、薪柴的需求也远远大于该地区植物的生长量,加之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淡薄,滥捕猎杀白头叶猴现象时有发生,白头叶猴正面临着生存危机。下图示意白头叶猴栖息地分布。(1)描述该地区白头叶猴栖息地空间分布的特征。(2)分析影响该地区白头叶猴栖息地空间分布的原因。(3)说明协调当地居民生产、生活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答案:(1)白头叶猴栖息地分布范围狭窄,总面积和单个栖息地面积小;各个栖息地不连续(呈斑块状)分布,相隔较远;弄康山区等为白头叶猴栖息地主要分布区,陇瑞山区、火连山区等原有栖息地白头叶猴种群已经消失。(2)白头叶猴栖息地环境要求特殊,栖息地范围较小且不连续;区域人口大量增加,为了获取耕

12、地和薪柴,砍伐森林,导致栖息地面积缩小;当地居民野生动物保护意识淡薄,滥捕猎杀,导致白头叶猴种群数量下降;铁路和公路从栖息地穿过,割裂栖息地之间联系。从而导致白头叶猴栖息地面积小且不连续,甚至消失。(3)在石山地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推广沼气等新能源,解决生活用能问题,保护当地植被,促进生物多样性恢复;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宣传和执法力度,禁止滥捕猎杀野生动物;合理规划交通线路,尽量避开野生动物栖息地,必须经过时,建设野生动物穿越道路的生态廊道。解析:第(1)题,可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从面积、连续性、集中地区和变化等角度描述该地区白头叶猴栖息地空间分布特征。第(2)题,结合材

13、料中的相关信息,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因素来分析影响该地区白头叶猴栖息地空间分布的原因。第(3)题,从提供栖息地、解决能源问题、加强宣传执法和合理规划交通线路等角度说明协调当地居民生产、生活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13.(2017四川南充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若尔盖草原地处黄河上游的大拐弯处,它是青藏高原在隆升过程中,一个相对断陷下沉的低凹地,四周群山环抱。若尔盖草原年平均气温为02 ,年降水量为600700毫米。若尔盖草原是我国最大的泥炭沼泽分布区。泥炭是一种经过几千年所形成的天然沼泽地产物,又称草炭或泥煤,可以为工农业生产提供原材料。受近代新构造运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沼泽已趋

14、于自然疏干。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若尔盖沼泽萎缩,土地板结硬化,风沙蔓延。下图为若尔盖沼泽地分布图。(1)分析若尔盖草原形成大面积沼泽的原因。(2)推测若尔盖沼泽已趋于自然疏干的原因。(3)指出若尔盖沼泽风沙蔓延的治理措施。(4)关于泥炭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有以下两种观点,请选择一种你支持的观点并阐述理由。观点一:泥炭是湿地的一部分,为了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应禁止开发。观点二:泥炭是一种自然资源,为了发展当地经济,可以开发。答案:(1)降水量较大,气候寒冷湿润,蒸发量小。相对于周围地区地势低平,河流汇聚,排水不畅,地表经常处于过湿状态,有利于沼泽的发育。(2)受近代新构造运动影响,若尔盖草原地区地壳

15、抬升,河流落差增大,地表积水排干。气候变干变暖,降水量减小,蒸发量增加,地表变干。(3)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加强湿地的监测,实施退耕还草、湿地恢复等沙化治理工程;发展人工草地,合理放牧,适度开发;健全法制,加强立法。(4)禁止开发。理由:湿地在保持生态平衡、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高寒气候,生态环境脆弱,一旦遭受破坏很难恢复。或可以开发。理由:沼泽面积大,泥炭储量丰富,用途广;泥炭的合理开发能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当地居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和城市化发展。解析:第(1)题,从汇水、蒸发、下渗等角度分析若尔盖草原形成沼泽的原因。第(2)题,结合文字材料,从地质作用和水循环两方面描述若尔盖沼泽已趋于自然疏干的原因。第(3)题,从工程措施(退耕、湿地恢复等)和非工程措施(监测、保护、立法等)两方面找出若尔盖沼泽风沙蔓延的治理措施。第(4)题,如果选择禁止开发,从湿地的作用和破坏后难以恢复来说明理由。如果选择可以开发,要从泥炭资源丰富和开发带来的有利影响来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