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心理学重点内容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72659489 上传时间:2022-04-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9.5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教心理学重点内容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教心理学重点内容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教心理学重点内容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资源描述:

《高教心理学重点内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教心理学重点内容(1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对象和内容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心理现象及其基本规律的科学。记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在高等学校教育情境下学与教的心理现象及其基本规律的科学。记高等教育心理学性质:是一门兼有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应用科学与理论科学特性的交叉学科。高等教育学研究内容学生、老师、教学内容、多媒体、环境 学与教要素教学过程学习过程 学与教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学与教相互作用模式第二节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遵循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 实事求是2系统性原则 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一种系统,要研究各有机组成部

2、分关系3理论了解实际原则4教育性原则 是指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要符合教育的要求,要有利于大学生身心的正常发展。二、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一) 观察法观察法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学生(研究对象)在日常生活条件下某种心理活动的客观行为表现,然后根据感知的结果来推断学生心理特点和规律的方法。优点:简便易行,可靠性高缺点:只能得出众因果结论,不能确定事物间因果关系。观察法的使用者通常被动。观察法的种类 记1 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 从观察者是否参与被观察者的行动来划分2 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 从观察设计程度来划分,有严格设计和没有严格设计3 全面观察

3、与抽样观察 从观察范围来划分 事件取样,事件取样4 定期观察与追踪观察 按照观察法在事件的持续性划分(二) 实验法实验法是指在严格控制无关变量的条件下,有计划、有组织地操作目的变量,根据观察、测定、记录与此相伴的现象或行为(因变量),以确定实验条件与现象或行为的因果关系。优点:能真正揭示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具有可控性;可重复性局限性:生态效度较难保证,使结果的可推广性受影响。实验法的种类 1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 根据对无关变量的控制情况不同2 探索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 根据实验研究的创新程度3 单因素实验和多因素实验 根据实验研究中自变量的多少(三) 调查法 分为访谈法和问卷法(1) 访谈法结

4、构访谈与非结构访谈、半结构访谈;直接访谈、间接访谈;一般访谈、特殊访谈;个体访谈、群体访谈。(2) 问卷法 开放式问卷、封闭式问卷优点:1易行 2取样大、结果有代表性 3结果统计处理方便缺点:1对被调查者依赖度高 2易受社会赞许性因素影响 3不易进行质性分析(四)测验法 是指通过测验来研究个体或群体心理或行为差异的方法。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发展简史1 桑代克于1903年完成了历史上第一部以的教育心理学著作,而后发展成三卷本的于1913-1914年出版2 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房东岳翻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3 我国第一本自编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是廖世承1924年出版的第二章 心理发展概述第

5、一节 心理发展概述一、 心理发展 是指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是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灭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过程。广义心理发展:包括种系心理发展、种族心理发展、个体心理发展狭义心理发展:仅指个体心理发展二、 心理发展特点 1. 连续性与阶段性统一2. 方向性与顺序性 心理发展总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向高级发展3. 不平衡性4. 差异性。三、 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遗传、家庭、学校、同伴、社会文化第二节 认知发展理论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记1 感知运动阶段(0-2岁)主要靠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世界2 前运算阶段(2-6、7岁)3 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4

6、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及以后)二、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1文化是认知发展的桥梁2心理发展是内化的桥梁3最近发展区:是个体独自解决问题时所具备的能力水平和在他人帮助下解决问题所表现出的能力水平之间的差异。四、 里格尔的辩证思维特点:辩证思维是形式运算阶段之后的更高级的思维形式。五、 佩里认知发展三阶段理论1. 二元论阶段(基础二元性阶段:非对即错)2. 相对性阶段3. 约定性阶段总之是以形式逻辑思维为主向以辩证思维为主转变。第三节 人格与社会性发展理论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卡特尔把智力划分为:流体智力:随着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提高 eg

7、知觉速度,机械记忆 不受教育文化影响晶体智力:通过掌握社会化经验而获得的能力 eg词汇概念,言语理解,可以概念记忆存储信息。第四节 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一、大学生认知发展特点大学生思维发展特点:1. 形式逻辑思维继续发展2. 辩证逻辑思维占据主导地位3. 大学生的思维有鲜明的独立性和批判性4. 大学生的思维有一定的探索性和创造性二、大学生的人格和社会性发展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特点1. 关注自我,自我评价能力提高2. 自我体验发展3. 自我控制发展4. 自尊心明显增强5. 具有较强的荣誉感第三章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分为三类:联结(或行为)主义学派的学习理论、认知学派的学习理论和认知学派的学习理论。第一

8、节 学习的联结理论一、 桑代克的学习理论 迷笼实验学习律1 准备律准备率指有机体对某些反应有所准备时,反应就满足,不反应就烦恼;如果没有准备,强迫有所反应也会烦恼。准备是学习动机2效果律效果律指在情境与反应间的一种可以改变的联结,即可因导致满意的结果而加强,也可因导致烦恼的结果而减弱。3练习律练习律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一种可以改变的联结可因使用而加强,可因不用而减弱。前者叫“使用律”后这叫“失用律”二、 巴甫洛夫和华生的学习观点巴甫洛夫通过实验发现的条件反射被人称为经典性条件反射在食物铃声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巴甫洛夫还发现了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如消退抑制、延缓抑制、泛化与分化、条件反射的转换等等。

9、华生的行为主义学习观点 旧行为主义三、斯金纳的学历理论 新行为主义操作性条件反射又称工具性条件反射,可将其概括为机体自发的反应因强化的伴随而使反应概率增加。强化是任何有助于机体反应频率、速度和强度增加的事件。强化是影响行为形成和改变的最重要因素。程序教学是将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强化理论运用到教学中使学生自学的过程。四、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一)社会学习理论 分为直接学习和观察学习直接学习:是个体对刺激作出反应并受到强化而完成的学习过程。观察学习:是指个体通过观察榜样在处理刺激时的反应及其受到的强化而完成学习的过程(二)观察学习观察学习的过程观察学习由注意、保持、复制和动机四个过程组成。 四个过程还

10、要解释榜样示范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复制过程动机过程与之匹配的行为1. 注意榜样的行为是观察学习的第一个过程。该过程受到观察者特征(如观察者觉醒水平、感知能力、态度和强化经验)、榜样的特征(如榜样行为的效果和价值、榜样的吸引力、示范行为的复杂性和生动性)和观察者与榜样的关系三个因素影响。2. 保持是观察学习的第二个过程。是先将榜样行为转换成记忆表象,然后记忆表象再转换为言语编码(形成动作观念),表象和言语编码同时贮存在人脑中,对学习者的行为起指导作用。3. 复制榜样的行为是观察学习的第三个过程。复制过程是将记忆中的动作观念转换为行为,这是观察学习的中心环节。4. 动机过程是观察学习的第四个过程,观念

11、学习的动机来自于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替代性强化是指通过观察别人受强化,在观察者身上间接引起的强化作用。自我强化是行为达到自己确立的标准时,以自己能支配的奖励来加强和维持自己的行为。自我效能感,又称效能期待,是指人对自己能够进行某一种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即对自己行为能力的主观推断。记自我效能感的功能 简答题1 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2. 影响人们在困难任务前的态度3 影响新行为的习得及习得行为的表现4 影响活动时的情绪培养自我效能感的途径1 行为的成败经验 2替代性经验 3言语说服 4情绪和生理状态社会学习理论德基本观点是交互决定论 记 填空榜样示范类型:行为示范、言语

12、示范、象征、抽象、参照模仿学习类型:参与性模仿、创造性模仿、延迟性模仿第二节 学习的认知理论二、布鲁纳的认知发现理论学科的基本结构 三方面含义 记1. 基本,构成学科的主要内容,包括概念、规则和生动有意义的细节2. 结构,指基本内容之间有层次的了解3. 科学家对待这门学科发现、探索的态度和方法为什么要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呢? 加涅认为1. 容易掌握整个学科的具体内容2. 促进学习的迁移3. 提高学习兴趣4. 早期的学习学科的基本原理可以促进儿童智慧的发展。发现法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三、 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理论它的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又称为认知同化理论。有意义言语学习分成四种基本

13、类型:代表性(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发现学习同化论的核心是相互作用观四、加涅的学习理论加涅的8种学习分类1.信号学习 2 刺激反应学习 3连锁学习 4语言的联合 5多重辨别学习 6概念学习 7原理学习 8解决问题。加涅的5种学习结果分类 论述1. 智慧技能(即智力技能),指运用符号对外运作的能力。如利用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法则计算电费2. 认知策略,指对内的、控制与调节自己的认知活动的特殊认知技能。如写作策略3. 言语信息,指能陈述用语言文字表达的知识,如一星期有7天4. 动作技能,指习得的、协调自身肌肉活动的能力。如游泳5. 态度,指习得的、决定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如一个人喜欢数学

14、还是历史第五章 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1论2简2名2填2选择第一节 广义知识的概述一、 知识与技能的划分与广义知识的分类的对应关系(二)广义知识的分类现代认知心理学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两大类。陈述性知识:是个体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并能直接报告的知识。用于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程序性知识:是个人没有有意识提取线索,只能借助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论其存在的知识。用于回答“怎么办?怎么做?”的问题。二、广义知识分类与加涅认知学习结果分类的对应关系。我国传统观点与加涅认知学习结果分类以及广义知识分类的对应关系我国传统观点加涅的认知学习结果分类广义知识的分类 (现代心理学)知识言语信息

15、(知识 死知识)陈述性知识 (掌握)技能智慧技能(读写算)相对自动化的程序性知识(掌握)学会学习的能力认知策略(相当于能力,对内调控管理)受意识控制的程序性知识二、 广义知识学习阶段与分类模型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过程都要经历:习得、巩固转化、提取与应用三个阶段。P103怎么学 学习阶段习得阶段巩固与转化阶段提取与应用阶段学习类型陈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言语信息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智慧技能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认知策略广义知识的学习可以获得三类结果:陈述性知识回答“是什么”问题;程序性知识之一对外运作(智慧技能)程序性知识之二对内调控(认知策略)第三节 陈述性知识学习的过程与条件一、 陈述性知

16、识学习类型: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二、 陈述性知识的同化 (同化: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陈述性知识通话模式 有小题 要会1 下位学习(类属学习) 分为:派生类属 相关类属2 上位学习(总括学习)3 并列结合学习陈述性知识同化的条件 掌握 简述1. 学生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同化新知识的相应知识基础。 能学2. 学习材料必须有逻辑意义,即反映人类的认识成果 该学3. 学生必须具有获得材料的意义的学习动机。 愿学陈述性知识教学中要遵循两个原则:渐进分化(纵向) 和综合贯通(横向)三、陈述性知识的形成以概念的形成过程与条件为例,说明陈述性知识的形成过程与形成的条件。概念的形成过程是辨别(关键属性)、

17、假设、验证和概括的过程。 掌握 填空第六章 程序性知识的学习第四节 学习策略按加涅的分类,本节应介绍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是学习策略的下位概念,他是学习策略的一种。一、 什么是学习策略 记定义:是个人学习方法和对自己学习活动进行调节与控制的统一。即学习策略是对学习方法的选择、运用和调控。二、 学习策略的分类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的动态过程的静态知识,而元认知过程则是使用静态知识的动态过程。麦基齐等人将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三部分。记元认知 知识的知识,即为知识的深化。三、 元认知1. 元认知就是对自己认知状况的认识和监控。 记2. 元认知对策略学习所起的作用 论述1. 促进学

18、生认识到自己的认知过程、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2. 促进学生对学习情境变化的敏感3. 诱导学生考虑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下,哪些学习方法与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特点最适应,从而能够选择最佳的学习方法。4. 使得学生能够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学习成绩,并相应地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3. 元认知的训练方法 掌握 只写各点不进一步解释 第1不用细说 23要举个问题简单例子1. 言语化训练法2. 他人提问训练法 一、训练者在被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供指向元认知监控的问题。二、学生互相提问3. 自我提问训练法,采用“自我提问的问题单”方式来训练。解题可分为:审题、拟定解题、方法或策略、实际解题、回顾。(每个阶段要举个例子

19、P138)第七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思维第一节 问题解决一、问题与问题解决的性质问题:加涅认为问题“必须是个体首次遇到的,且无现成的可回忆的经验加以解决的那种情境。问题表征可分为三种状态:初时状态、目标状态、中间状态问题解决:就是从问题的初时状态一步步转变为目标状态。二、问题解决的步骤1.理解和表征问题2.寻求解决的计划或方案3.执行计划或尝试某种解决方案4.对结果进行检验三、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掌握 论述 1. 问题情境2. 功能固着 问题解决者常常受物体常见作用的影响,而对其他的作用视而不见,此乃功能固着。这对问题的解决有很大的干扰。3. 多余信息 多余信息会个被试的思路带来消极影响4 顿悟

20、顿悟是指突然的领悟或理解。5 迁移 迁移是指一个问题的解决影响到对另外问题的解决。6 定势 又称心向,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它影响对问题的解决。7 动机8 专家与新手的差异。1.有意义的知觉模式的差异。2.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差异。3.技能执行速度的差异。4.用于表征问题的时间差异。5.表征深度差异。6.自我监控技能的差异。第二节 创造思维一、 什么是创造思维创造思维是指思维活动的产品具有新颖性和社会价值。创造性活动分为两种:真创造和类创造二、 发散思维与创造思维发散思维又叫求异思维、辐射思维、开放思维等等,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探索答案的思维形式。发散思维的评价指标1. 流

21、畅性:发散的数量,是发散思维的基础。2. 变通性:发散的灵活性,是发散思维的关键。3. 独特性:发散的新奇成分,是发散的目的和本质。三、 聚合思维与创造思维聚合思维也叫集中思维、收敛思维、求同思维等,它依据已有信息,对面临的问题找到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形式。1. 聚合思维是发散思维的基础。2只有大量发散才能聚合到处正确答案。四、 直觉思维和创造思维直觉思维也称直觉、顿悟、笼统的讲也称为灵感。它是指不经过一步步思考而突如其来的领悟或理解。1. 直觉是一种普通的心理现象,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的思维方式。2. 直觉思维与人们的知识经验有着十分密切的了解。3. 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过程中,在直觉思维之前,往往经

22、历长期的思维活动。4. 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存在着互补关系。5. 直觉思维是人脑的一种高级机能。五、 个性与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强者特征:1坚韧性。2探索性。3独立性。4自信性。5自治性。6无私性。妨碍创造思维发挥的个性因素:1从众性。2保守性。3胆怯、懒惰和嫉妒心。第八章 学习迁移本章介绍学习迁移的类型、学习迁移的理论、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和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第一节 学习迁移的概述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学习迁移的种类:1. 正迁移和负迁移:从学习迁移的效果划分,可分为正迁移、负迁移和零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影响叫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影响叫负迁移。

23、2. 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从学习迁移的顺序划分。先前学习对后续学习的影响叫顺向迁移。后续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叫逆向迁移。3. 垂直迁移(纵向迁移)和水平迁移(横向迁移)。从学习迁移的水平划分。4. 特殊迁移和非特殊迁移:从学习迁移的内容划分。特殊迁移也叫特殊成分的迁移。非特殊迁移也叫非特殊成分的迁移。5. 远迁移和近迁移。从学习迁移的距离划分。第二节 学习迁移理论迁移是怎样发生的?心理学家围绕一般的学习过程进行了大量实验研究,提出了各种迁移理论。一、 传统的学习迁移理论(一)形式训练说这种理论认为迁移要经过一个“形式训练”的过程才能产生,所谓形式训练就是认为学习内容不太重要,重要的是学习材料的

24、难度。(二)相同要素说 桑代克只有当两种心理机能具有共同成分作为因素时,一种心理机能的改进才能引起另一种心理机能的改进。桑代克和武德沃斯 知觉训练迁移实验 形状知觉实验是相同要素说的经典实验。启示:要提高教学效果,重要的是使学生很好的掌握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而不是一味追求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的提高。(三)概括化理论 贾德 掌握这一理论强调掌握一般原理的重要性,认为两种学习中存在的相同因素只是产生迁移的必要前提,即使有相同要素,学习者发现不了也枉然,所以说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能从两种学习(活动)中概括出他们的共同原理。贾德在1908年所做的“水下击靶”实验是概括化理论的经典实验。此外

25、还有一些理论对迁移的原理进行解释、如关系转换说、学习定势说、分析概括说等。二、 现代的学习迁移理论(一)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现代的认知心理学把迁移的研究深入到了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结构。理解1. 认知结构与迁移。一切有意义的学习必然包括迁移。都是在原有学习基础上产生的。2. 影响学习迁移的认知结构变量:1可利用性变量2可辨别性变量3稳定性变量。(二) 产生式迁移理论认为学习和问题解决的迁移之所以产生,主要是先前学习和问题解决中个体所产生的产生式规则与新问题解决所需要的产生式有一定的重叠。产生式迁移理论划分为四种:1. 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迁移2. 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迁移3. 陈述性知识陈

26、述性知识迁移4. 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迁移答:1)认知结构迁移理论揭示了学习迁移的内部主观条件,对我们解释和解决课堂中的学习与迁移问题大有裨益,对教学工作具有指导意义;2)产生式迁移理论认为,从一种技能到另一种技能的迁移量主要依赖于两项技能之间产生式的重叠。第三节 学习迁移与教学一、 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1. 相似性。不同的学习对象具有相同因素,是学习迁移发生的基本条件之一2. 原有认知结构(1)学习者的背景知识是学习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2)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学习迁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3)认知策略与元认知策略对迁移的产生有重要影响。3. 学习的心向与定势。二者常常是指同一种现象

27、,是指先前影响所形成的一种倾向性的往往不被意识到的心理准备状态,他将支配人以同样方式去对待同类后续活动。定势对于学习迁移既可能产生积极影响,也可能起阻碍作用。二、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1改革教材内容,促进迁移。2. 合理编排教学内容,促进迁移。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3. 改进教材呈现方式,促进迁移。一般到个别,渐进分化;综合贯通,促进知识横向了解;教才组织系列化,确保从已知到未知。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第十三章 学习的测量与评价1教学评价: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2. 测验是测量一个行为样本的系统程序。3. 学习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功能:1

28、检验并促进学生的学习。2促进教师的学习。3对课程计划做出判断。4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5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4学习测量与评价的过程:1编制测验。2进行测量。3进行评价。第三节 测验的质量分析测验的质量分析1. 效度:是指测验测量其所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即测验目标的实现程度。2. 信度 是指测量的一致性。3. 难度。4. 区分度。第四章 学习动机第一节 动机的概述一、什么是动机动机定义:是引起个体行为,维持这种行为,并使这种行为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动机对行为的三种功能:1. 动机引起行为2. 动机维持行为3. 使行为指向一定的目标二、 学习动机(一)学习动机的含义学习动机

29、是指引起个体的学习行为,维持这种学习行为,并使这种学习行为朝向某一学习目标进行的一种心理状态。(二)学习动机与学习 辩证关系,学习动机促进学习,学习反过来增强学习动机1. 学习动机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1.启动作用(每天6点)。2指向作用(考六级)。3维持作用(病也不休)。2.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耶克斯和多德森于1908年提出了该定律。(1)对于一般难度的作业学习效率先随学习动机水平的升高而升高,达到峰值后学习效率又随学习动机水平的升高而降低,说明适中的学习动机水平学习效率最高。(2)但这种适中的学习动机水平又随学习的复杂程度而变化。对于简单作业,达到最高学习动机水平学

30、习效率较高;对于困难作业,达到最高学习效率的学习动机水平较低。(3)对于高度复杂作业,达到最高学习效率的学习动机水平应适中偏低。其原因是:A学习动机越强烈引起的情绪的紧张度就越高,这样对解决高度复杂问题就有干扰作用,从而使学习效率下降。B而中等偏低的学习动机引起适度的紧张,维持思维的积极性,故学习效率最高。第二节 学习动机的理论动机的认知理论:成就动机理论、归因理论动机的人本理论:层次需要理论动机的强化理论实际讲课顺序一、强化动机理论1、行为主义:用强化来说明动机对行为的推动作用。2、强化:凡施加某种影响有助于机体反应频率、速度和强度增加的过程叫强化。强化有正、负之分。凡施加某种影响使机体获得

31、愉快体验从而有助于机体反应频率、速度和强度增加的过程叫正强化。凡施加某种影响使机体先前的不愉快体验降低从而有助于机体反应频率、速度和强度增加的过程叫负强化。二 动机的人本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思考题将人类的基本需要由低到高一次排列成五个层次:1. 生理需要2. 安全需要3. 相爱与归属的需要4. 尊重的需要5. 求职的需要6. 审美的需要7. 自我实现的需要1-4缺失需要,必须得到满足的需要。5-7成长需要启示:1. 马斯洛理论对教育的重要意义在于缺失需要和成长需要的解释。2如果学生的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学习就会受到影响。3对于学生最重要的缺失需要是爱和自尊的需要。4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应

32、注意满足学生的基本需要,相信学生具有自我实现的倾向。三、动机的认知理论(一)成就动机理论1、在20世纪30年代,默里提出“成就需要”这一概念:追求较高目标、完成困难任务、竞争并超过别人的需要。2、在20世纪50年代,麦克利兰德和阿特金森将其发展成为成就动机理论。3、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动机基础上产生的,是人愿意去做自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达到完善地步的一种动机。4、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成功期望概率与成功激励值之间成反比。理解若完成一件事的成功期望概率高,则成功引起的自我满足、自豪感很弱。失败倾向可以用焦虑问卷测验(TAQ)来测量。追求成功的动机倾向:人们追求成功和成功带来的积极情

33、感。避免失败的动机倾向:人们避免失败和失败带来的消极情感。如果学生追求成功的动机 避免失败的动机时 成功则会鼓励他们5奥苏伯尔成就动机观点奥苏伯尔的成就动机由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组成。认知内驱力:是把求知作为目标,指向学习任务本身的内驱力。也就是想理解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动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个体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内驱力。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得到自己所尊敬的人的称赞或认可,而把学习搞好,工作做好的一种内驱力。(二)归因理论归因: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结果产生原因的知觉或推断。美国心理学家韦纳发现人们倾向于将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归结为以下

34、六条:1能力高低。2努力程度。3任务难易。4运气好坏。5身心状态。6其他积极的归因模式:成功能力和努力自尊自豪,增强成功期望趋向成就任务失败缺少努力内疚、维持较高的成就期望增强坚持性、趋向成就任务消极的归因模式:成功运气不在乎,很少增强对成功的期望缺乏趋向成就任务的倾向失败缺乏能力羞愧、无能感、沮丧、降低对成功的期望缺少坚持性,回避成就任务消极的归因模式可导致习得性无助 记习得性无助:指个体屡遭失败,并将失败归因于能力,最终产生个体无能为力、动机缺失、认知情绪缺失,并产生失败无法避免的观念。第四节 大学学习动机的培养一、 远景性与近景性学习动机教育相结合学生必须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不仅要有总的学

35、习目标,而且还要有阶段性的具体目标。学习动机教育做到以下三点: 了解1. 教师要从社会发展趋势、国家需要出发,提高学生抱负水平2. 学习目的性教育要贯穿在各科教学之中。3. 教师要帮助学生设立恰当的具体学习目标。五、合理开展学习竞赛活动如何合理开展学习竞赛活动? 记1. 在组织个人竞赛的同时,可适当开展一些团体竞赛,以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相互关心的集体主义精神。团体竞赛更需精心安排,否则会事倍功半。2. 可以按能力的高、中、低分组竞赛。3. 提倡个人的自我竞赛和团体的自身竞赛,把超越自己的过去和现在作为奋斗目标。六、引导学生对学习成败积极归因三种效果较好的归因训练方法:1 团体发展法。以集体讨

36、论的形式进行,小组成员一起分析讨论学习成败的原因。2 强化矫正法。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具有一定难度的任务。3 观察学习法。让学生观看有关训练的录像片。第十章 健康心理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一、 心理健康的界定健康指在身体、精神、社会关系方面都处于一种完全良好的状态。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为最佳状态。广义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 记狭义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1. 自我意识明确2. 人际关系和谐3. 理想我和现实我基本相符4. 适应社会生活5. 反应适度6

37、. 意志健全7. 智力正常8. 情绪乐观并能自控。三、制约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重点 问答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是其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1. 社会因素 (社会多元化、经济条件、就业困难)2. 家庭因素 (成员关系)家庭是影响大学生行为和心理发展的基础。3. 大学生个体心理因素1. 自我概念意指大学生对自己人格的认知,是大学生感受和理解自己各个层面的方式。2. 归因方式是大学生对他人和自己的行为过程所进行的因果解释和推论。3. 应对方式是指大学生面对挫折和压力时所采用的认知和行为方式。4. 社会比较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又一制约因素。5. 社会支持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一定影响。包括三个维度:客

38、观支持、主管支持和支持的利用度。6. 人际关系、恋爱是引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二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一、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大学生心理教育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1. 认识自我 包括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2. 认识世界。3. 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4. 引导学生做好心理调试。第三节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与对策一、 什么是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是个体无法有效地按社会规范或适宜的方法去适应环境的要求,从而表现出心理活动的异常状态。二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1. 焦虑症2. 抑郁症3. 强迫症4. 神经衰弱三 大学生心理障碍的调制:1.正视现实、2正视自己、3建立良好的人际

39、关系、4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5保持积极愉快的精神生活、6培养自信第十一章 教师心理第一节 教师的社会角色 大的思考题 论述一、 角色与教师角色教师社会角色1. 教书的角色。教学的设计者、教学的执行者、教学的监控者2. 育人的角色。言传身教3. 朋友的角色。尊重学生、平等待人、真诚对待学生。4. 管理的角色。学生集体的领导者;纪律的监督和维持者。5. 研究者的角色。知识的学习者、知识的创建者、教学的研究者6. 学生心理调节者的角色。转变观念、加强学习、关心学生。三、 教师的影响与作用(一) 教师的期望 罗森塔尔效应(二)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记 简答 所谓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行为

40、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主观判断。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对学生的影响:这种判断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对学生的指导行为,从而影响教师的工作效率。根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可以把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分为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两方面。一般教育效能感指教师对教育在学生发展中作用等问题的一般看法和判断,即教师能否克服消极影响,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对自己是否能够有效指导学生,是否有能力教好学生的一种判断。教师的效能感是解释教师工作动机的关键因素,它影响着教师对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影响着教师对教学工作的努力程度,以及在碰到困难时克服困难的坚持程度。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影响着教师的行为,而教师的

41、行为必然对学生造成影响;同时效能感也会受各种因素影响。作用机制模式环境因素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教师行为 学生自我效能感 学习能力与成绩自身因素 第二节 教师的基本素质一、 教师的智力二 教师的专业知识三 教师的教学能力1. 言语表达能力2. 独创能力3. 教学监控能力 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名解四 教师的个性特点五 教师的心理健康六 教师的教育机智 教育机智是指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以及能根据新的、意外的情况快速地做出反应、果断地采取恰当教育教学措施的一种独特的心理品质。 名解七教师的威信 教师威信是教师具有的一种使学生感到尊敬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名解第三节 教师的专业成长一、 教师的专业成长阶段从职业的角度来看,教师的成长可归结为从新手到专家的过程。徳耶弗斯教师发展的五水平观1. 新手水平2. 优秀新手水平3. 胜任水平4. 熟练水平5. 专家水平三、 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的区别1. 对教学情境的分析2. 教学的灵活性3. 解决问题的方式和特点4. 独特的教学风格5.6.7. 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8.18 / 18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