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复习资料终极版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72659369 上传时间:2022-04-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马克思复习资料终极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马克思复习资料终极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马克思复习资料终极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马克思复习资料终极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复习资料终极版(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大纲单选120,多选25,判断15, 简答83,材料分析16,论述题15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并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它包含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及其三个来源和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三个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

2、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3、马克思的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4、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所包含的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物质和精神何为第一性;其二是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5、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哲学意义1)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2)列宁这一物质定义的意义在于: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

3、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8、意识及其和客观世界的关系。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射。关系:意识是客观世界的反映;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胜利活动的作用,具有能动性、目的性、计划性和创造性. (一是物质决定意识,二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作用)9、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形式是主观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反映的是客观现实,客观现实就是意识的内容,所以说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主观的东西。也就是你可以这样

4、想我可以那样想,形式不一定是相同的。但是意识反映的东西是客观的,所以说一事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形势是主观的。8、矛盾及其转化方式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范畴。表现方式:(1)向对立面的转化(2)在一定条件下转化9、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内涵、辩证关系及其理论意义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辩证关系:(1)两者是相互连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统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2)同一性与斗争性之间是相对与绝对的关系。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5、,斗争性最终导致同一性的分解,有条件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斗争性相结合,推动着事物发展。(P43)意义: 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由事物内部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引起的。矛盾双方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结合,不仅是事物内部对立双方的本质了解,而且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第一,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在二者的相互结合中实现的。第二,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同一性和斗争性都不能孤立地起作用。它们对事物发展的作用只有在二者的结合中才能实现。矛盾的同一性使事物内部的两个对立面具有转化的可能性;矛盾的斗争性则创造出事物转化的必要条件,使这种转化成为现实。事物的一切变化,无论是量

6、变还是质变,都是由事物矛盾运动所推动的)10、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内涵及其辩证关系、理论意义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的普遍性是指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各种事物的矛盾都各有其特点或个性。辩证关系:两者是相互了解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是共性的表现;(两者是相互区别的,共性只是概括了个性中的共同本质,而不是包括个性的全部内容;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一定场合为共性的东西,另一场合就可能是个性的东西,反之亦然。)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理论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

7、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变化将更加剧烈而深刻,因此,掌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有其重要意义,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实际和时代发展相结合,与时俱进,不断开拓新境界,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11、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1)它揭示了普遍了解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2)它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的其它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3)它形成的矛盾分析方法是人们认识和观察的根本方法。(4)承认它与否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根本分歧。12、质量互变规律的基本内容、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的规律是事物发展普遍规律。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达到一定程

8、度就会引起质变,在新的质变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过程,如此循环往复,这就是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的规律。13、质变量变关系的复杂性的具体表现品质互变的复杂性: (1)量变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量变方式,不同数目。(2)质变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质变形式有:爆发式飞跃和非爆发式飞跃。(3)在总的量不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4)在质变过程中有量变。14、和谐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 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但和谐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绝对统一。和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只有在矛盾双方处于平衡、协调、合作的情况下,事物才展现出和谐状态。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

9、的和谐,都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实现的。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和谐的本质就在于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促成最有利于事物发展的状态,促进社会的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P44)15、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基本内容(1)任何事物都包含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2)肯定与否定是相互对立和相互渗透的(3)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实质是对立面的统一,体现了事物自己运动的深刻内容16、认识的本质:人的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17、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及其相互关系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了解、事物的各个方面

10、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像。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了解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其关系: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最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人们不应当也不可能把它们截然分开。18、绝对性真理和相对性真理及其相互关系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相互关系:两者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相对之中有绝对,绝对寓于相对之中

11、。同时两者又是辨证转化的,真理永远处在由相对向绝对的转化和发展中。19、真理及其和谬误的关系(1)真理与谬误既对立又统一。(2)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3)真理的发展也是通过与谬误的斗争来实现的。(4)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20、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 理论来自实践,脱离实践理论是空洞的。(理论为实践做指导, 实践为理论提供新的感性来源,二者相互依赖谁也离不开谁. 实践是理论的来源,理论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理论可以对实践起积极作用,错误的理论对实践起消极作用)21、实践的基本特征:物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22、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12、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的观点。24、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质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实现性的特点。25、社会存在所包含的内容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社会存在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1)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的必要的条件,(2)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起着制约和影响作用。但都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和社会形态的更替。(3)生

13、产方式是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26、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原理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指导意义关系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尤其相对独立性。意义:正确的,促进,错误的,阻碍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它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正确解决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历史观变革性变革的基础。这个原理给了唯心主义当头一棒。依据这一原理,马克思主义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划分出经济领域,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划分出生产关系,将一切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将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发展的高度,从而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把握两个“划分”、两个“归结”的思想,对于认识社

14、会历史有重要意义。)(1)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意识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它具有复杂而精微的结构,由诸多因素和层次构成。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表现在,第一,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存在;第二,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第三,社会意识受反映者(意识主体)的立场、观点、方法的影响和制约,而反映者的立场、观点、方法是由人们在社会存在中的地位决定的。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这种精神力量,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转化为物质力量

15、,影响社会发展的过程。先进的或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社会向前发展;落后的或错误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延缓社会的发展进程。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被社会存在所决定的同时,还具有自身的能动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它的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并不总是保持着一致和平衡。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第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任何一种历史观都无法回避的首要问题;第二,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凡是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属于历史唯物主义,凡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

16、属于历史唯心主义;第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也是人们在实践中的重大问题。(2)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和作用:它具有坚持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功能。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它具有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功能。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在思想道德领域,必须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思想道德体系,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

17、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它具有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的功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担负着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的重任,发挥着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作用,发挥着弘扬科学精神和普及科学知识的作用,发挥着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的作用。教材131-137、167-168页。27、社会生产力的内容及其发展水平标志内容:生产数据、劳动者、劳动对象。标志:生产工具。28、生产关系及其所包含的内容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内容:1)生产数据所有制形式,也就是劳动数据和劳动对象归谁所有,归谁支配;(2)人们在直接生

18、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3)由以上两方面决定的分配、交换、消费等关系。29、生产方式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生产方式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生活数据的谋得方式,其物质内容是生产力,其社会形式是生产关系。作用:(1)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产生和存在的基础。(2)决定社会的性质、结构和面貌,制约着经济政治精神等全部社会生活。第三,生产方式的变化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30、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内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31、上层建筑的内容及其核心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思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核心是国家政权。(P105)32、国家的实质

19、及其起源国家的实质是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工具。起源是阶级矛盾不和调和工具。33、阶级斗争的作用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的表现在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34、国家的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对内职能:管理内部事情(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对外职能:防御外部敌人的侵犯和颠覆,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发展国际的交流和合作,创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经济发展,积极发挥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36、社会基本矛盾及其作用生产力和生 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它

20、的作用有: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它矛盾的产生和发展。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37、社会革命及其根本问题社会革命是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的问题。38、商品的二因素与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的关系商品是人们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其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实体是具体劳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本质

21、因素,其实体是抽象劳动。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具体劳动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二因素,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39、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量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量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它是由劳动量决定的,劳动量则按劳动时间来计量。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而商品的不要劳动时间是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的,劳动生产率越高,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2、就越少,价值量就越小,反之就越大,即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也就是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长,商品的价值量越高,社会劳动生产率越大商品的价值量越低。)40、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的量的比例相交换的原因:都是人类劳动的结果,都需要脑力和体力的损耗,具有价值。41、货币的五种职能及其表现: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42、价值规律及其作用。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作用表现在:积极:自发的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自发的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自发的调节社会收入的

23、分配消极: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的进步可能一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可能出现比例的失调的状况,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43、劳动力的价值及其组成部分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组成部分有: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数据的价值。为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数据的价值。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的费用。44、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及其相互区别(1)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它们是同一个剩余价值量的两种不同计算方法得出的不同比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区别: (1)反映的社会关系不同。剩余价值率反映

24、了工人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无酬劳动与有酬劳动的比率。剩余价值率越高,工人的剩余劳动被资本家占有越多,受剥削程度越深;利润率是反映资本的自我增殖程度,一旦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就表现为资本的自我增殖,使资本关系神秘化了。(2)两者的变化趋势不同。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家不断地采用新的方法,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因此剩余价值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但是利润率会逐步趋于下降,这是部门间资本家竞争的必然结果。45、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途径及二者的共同性1.绝对剩余价值指的是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生产剩余价值。2.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

25、产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前提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剩余价值。共性: 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获取剩余价值( 从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来看,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剥削的一般基础,也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二者所要求的物质技术基础不同,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上所起的作用也不同)46、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不可变资本是以生产数据形态存在的资本。47、商品的价值(包括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的关系商品的价值=转移价值C可变资本V剩余价值m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它表明

26、,剩余价值既不是由全部资本创造的,也不是由不变资本创造的,而是由可变资本创造的.4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及其根源实质是生产过剩。根源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尖锐化(生产资料私有与社会化大生产。) 49、资本主义国家宪法制定的依据的基本原则私有制原则;“主权在民”原则;分权与制衡原则;人权原则50、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基本形式3种:第一种是借贷资本输出,即由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银行、企业把资本贷给其它国家的政府、银行或企业。第二种是生产资本输出,即在国外直接投资,独立创办企业,与外国资本合营,或者收购外国已有的企业等。第三种是商品资本的输出,主要有两类:私人资本输出和国家资本输出。51、经济

27、全球化的表现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样性的:一是生产的全球化。二是贸易的全球化。三是金融的全球化。四是企业经营的全球化。企业经营全球化的重要标志是跨国公司成为世界经济的主体。52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发展的标志:共产党宣言5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的具体表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54、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5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56、什么是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透过消灭私有产权,去消除社会隔阂和阶级,以把全人类从压迫和贫困中解放的思想,并建立没有阶级制度、没有私有产权、没有政府,以及集体生产的社会。(共产主义是一种理论,是一种运动,是一种国家制度,是一个宏伟目标。)57、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1)、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2)、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3)、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4)共产主义是一种理论,是一种运动,是一种国家制度,是一个宏伟目标。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11 / 1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