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繁荣一时的隋朝教案16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72647017 上传时间:2022-04-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6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繁荣一时的隋朝教案16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繁荣一时的隋朝教案16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繁荣一时的隋朝教案16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繁荣一时的隋朝教案1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繁荣一时的隋朝教案16(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教材来源:初中七年级中国历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第1版内容来源:初中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第一单元主题: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时:1课时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课程内容: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2.教材分析本课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的第一课。本课介绍了隋朝建立后统一南北结束了长达300多年政权分立的局面,开通大运河在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3.学情分析本节课所面对的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七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自学能力不强,针对这些特点

2、,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再现历史情景,增强历史知识的直观性,加深学生对史实的理解和记忆。学习目标:1知道隋朝建立、统一与灭亡的史实,了解隋朝灭亡的原因;2掌握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大运河的概况、地位和作用,能够辩证地评价大运河的开通;3知道科举制创建的史实,理解科举制开创的影响。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大运河的概况、地位和作用;开创科举制度教学难点:能够辩证地评价大运河的开通;三、探究新知(一)导入新课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君王忍把平陈业,只博雷塘数亩田。扬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名胜古迹众多。诗中提到的“雷塘”在扬州,那么“君王”指的是谁?这首诗将的哪一朝的史事呢?(二)自

3、主学习自学指导:快速阅读课文,结合本课优教导学案【自主学习】环节,完成自学。(三)合作探究隋的统一 结合优教课件,引导学生了解西汉之后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分裂局面,进而知道隋朝建立、统一的时间。材料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民饱受战争之苦,迫切要求统一;从社会矛盾看,北方民族大融合,使南北对峙的民族矛盾逐步缓和并趋于消失;从南北方经济状况看,北周、隋以及北周之前各朝均采取了恢复经济的措施,江南也因为大批北方农民南迁等因素,经济得到开发。材料二 隋文帝即位后,“勤劳思政”,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特别是加强军队建设,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 材料三 南陈皇帝陈叔宝深居高阁,整日里花天酒地,荒废朝政。他喜爱诗文

4、,在他周围聚集了一批文人骚客,君臣酣歌,连夕达旦,并以此为常,所有军国政事,皆置不同。探究:通过材料分析:隋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大业?学习与探究引导学生学习隋巩固统一的各项措施1.三省六部制,发展经济,编定户籍,统一南北货币和度量衡制度;2.隋朝巩固统治的措施开通大运河学习与探究材料:阳刚的一撇是万里长城,阴柔的一捺是京杭运河,这才是一个顶天立地、有血气、有温情的中国人。改编自话说运河解说词“阴柔一捺”的大运河修建于何时、目的何在?学习与探究阅读教材和以下材料,思考:大运河的重要地位及作用?材料一大运河与世界上著名人工运河进行比较运河名称通航时间全长苏伊士运河1869年190.25千米巴拿马运河1

5、914年81.3千米隋朝大运河610年2000多千米太平洋大西洋大印材料二:隋炀帝大业元年,更令开导,名通济渠。西通河洛,南达江淮。炀帝巡幸,每泛舟而往江都焉。其交、广、荆、益、扬、越等州,运潜商旅,来往不绝。杜佑通典州郡典卷177材料三:自扬、益、湘南至交、广、闽中等州,公家潜运,私行商旅,舳舻相继。隋氏作之虽劳,后世实受其利焉。李吉甫元和郡县志材料四:唯汴水(注:通济渠段)横亘中国,首承大河,漕引江、湖,利尽南海,半天下之财赋,并山泽之百货,悉由此路而进。宋史河渠三志第46学习与探究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汴水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你怎样看?隋朝巩固统治的措施开创科举取士制度材料一“这一伟大帝国的各项设施中,没有哪一项能像开科举、从最有才华的青年中选拔政府官员那样,给予其创立者这么大的荣耀在中国,学而优则仕,人人机会均等。”郭施拉开放的中国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 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孙中山学习与探究科举制的历史意义有哪些?五、【课堂小结】要求:根据课堂老师讲解示范,自主完成梳理完成知识结构。六、【当堂达标】快速完成教师在课堂上提供的当堂达标题,检测本课学习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