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钱氏家训中的儒家修身思想

上传人:hjk****65 文档编号:72640177 上传时间:2022-04-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试论钱氏家训中的儒家修身思想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试论钱氏家训中的儒家修身思想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试论钱氏家训中的儒家修身思想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试论钱氏家训中的儒家修身思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钱氏家训中的儒家修身思想(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试论钱氏家训中的儒家修身思想 江苏省无锡市后宅中心小学 顾春雨 214145 0-13656195051 宋代以来,特别是明清两朝,钱家出了众多的政治家、文学家和著名学者。当代,更有诸多大家名流光灿各界,除钱学森外,还有钱其琛、钱正英、钱伟长、钱三强、钱钟书、钱复、钱穆等等;即便在全球各地,也不乏钱家翘楚。据统计,当代仅科学院院士以上的钱氏名人就有一百多位,遍布于世界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钱氏家族取得的这些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离不开一本叫钱氏家训的小册子。这本小册于2008年在钱氏堠山支宗谱里发现,文字不足一千,尽管篇幅不长,但涵盖了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四个方面,汇集了作者也就是钱家先祖后唐时期

2、吴越国王钱镠奉行一生的处世经验。正是这个家训连同他的十条遗嘱,在钱家代代相传,成为人才代出的不竭动力。 细读钱氏家训,不难发现其背后是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思想,表达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道德理想。儒家的“修、齐、治、平”,是一个环环相扣的链条,而钱氏家训的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就是与“修、齐、治、平”一脉相承的有着严密逻辑的民间版本。 儒家认为,修身的目的是齐家、治国、平天下。“齐、治、平”的基础是“修”。有了高尚优秀的品行,才能尊老爱幼、家庭和睦、敬业乐群,才能舍身取义、急赴国难、维护统一,才能自强不息、刚健有为、昂扬向上,才能清正廉明、执法如山、爱民利民。而钱氏家训中对个人修身的阐述可

3、谓内容丰富,无不折射出儒家文化的璀璨思想。 一、发愤苦学,锲而不舍 孔子说“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荀子说“学不可以已”。在儒家文化中尤其推崇读书,学习是做人、做事、做学问之始。钱氏家训中对学习的重视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纵观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四大篇,篇篇都谈到读书、学习。“读经传则根柢深,看史鉴则议论伟”, “子孙虽愚,诗书须读”,“兴启蒙之义塾”,“兴学育才则国盛”。从学界泰斗钱钟书、国学大师钱穆到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无不是发奋苦学,锲而不舍而得此成就。钱钟书文革期间被迫害到东躲西藏,他们从家中“逃亡”,先是在女儿钱瑗的学校宿舍住一些时候,以后又住到办公室。一间“陋室”

4、,到处是书架,屋内已局促得难以立足了,可墙边行军床边是一张书桌,窗旁还是一张书桌。关押期间在牛棚里负责看管农具,即便如此狼狈,依然手不释卷,体现了钱氏读书至上的家族传统。 二、涵养省察,慎独自律 家训中的“曾子之三省勿忘,程子之四箴宜佩”,出自儒家的“吾日三省吾身”,程颐撰文阐发孔子“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四句箴言以自警。 “勿忘”、“宜佩”反复强调的一个道理就是,修身非一朝一夕之事,也不是心血来潮做几件好事就能成功,它必须经过一番真心实意的实践和磨炼工夫,实现做人品格与精神境界的提升,需要经常省察反思,时时慎独自律。家训中,“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能改

5、过则天地不怒,能安分则鬼神无权”,“持躬不可不谨严,临财不可不廉介”,“不见利而起谋,不见才而生嫉”,这些道德行为准则在家族里代代相传,成为钱家人内心深处自讼自审、慎独自律的积极过程。 三、推己及人,仁爱之心 仁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钱氏家训中对仁爱亦有多处描述:“父母伯叔孝敬欢愉,妯娌弟兄和睦友爱”,“信交朋友,惠普乡邻”,“恤寡矜孤,敬老怀幼”。鸿山七坊桥的怀海义庄就是族内的慈善机构,宗旨是“救灾周急、恤孤矜寡”。族内凡孤寡鳏独者均能领到义庄的钱粮,贫困学子都能在义庄的资助下上学。钱穆及其兄弟、钱伟长都是因家贫在义庄的资助下得以完成学业的。 钱氏不仅族内欢愉友爱,与邻里亦和睦相处。钱学森的母

6、亲章兰娟,是杭州富商的女儿,因其父欣赏钱均夫的才华,便把她许配给钱均夫。作为传统女性, 她善女工, 随手绣出的金丝珍珠绣被传为杭州一绝, 是巧夺天工的工艺品作为一位母亲,她严格教子,时时注意以身作则。她带儿子走在大街上,总是向着乞讨的行人解囊相助她心存善良,对家中仆人尤其仁厚。她的贤淑每每让儿子如沐春风。 四、特立独行,不唯上唯尊 孔子主张“当仁,不让于师”, 主张为学要有独立见解,大事大非面前讲原则。平时生活中讲谦让、礼节、恭顺,亲亲忠君,而在事关道义的情况下,应敢于谏、诤、辩。钱氏家训提出“小人固当远,断不可显为仇敌;君子固当亲,亦不可曲为附和。”就是教导子孙要特立独行,不唯上唯尊,坚持原

7、则,信守道义真理。1957年,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对党披肝沥胆,忠直进言,横遭批判。文革期间钱钟书对待那些大人物,从来持守着不趋炎附势、不谄媚、不势利的处世原则,直接拒绝江青的拉拢,拒赴国宴,导致家无立锥之地,体现了钱氏家族的铮铮傲骨。 钱氏家族中的儒学思想还有很多很多,如“执法如山,守身如玉”,“尽前行者地步窄,向后看者眼界宽”,“娶媳求淑女,勿计妆奁”,“嫁女择佳婿,勿慕富贵”,“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利在一时固谋也,利在万世者更谋之”,家训中所表达的荣辱不惊,穷达不变,修睦讲信,和平相处,私不害公,利不害义等等,这些都能在儒家学说中找到注解。 钱氏家训传承了儒家文化的精髓,钱镠

8、及治下的吴越国即是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代表作,钱镠身后一千多年钱家子弟的人才辈出更印证了钱氏家训的生命力,这不得不让我们思考钱氏家训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在这个价值多元化却又混沌的时代,认真从钱氏家训中寻求现实生活的注脚,思考钱氏家训对现实生活的意义和价值,真正理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蕴含的个人抱负和社会理想,会有助于我们理清思绪,摒弃迷茫与混乱,或许有“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明淡泊之志 养浩然之气诸葛亮诫子书读后感诫子书全文不足百字,言近旨远,含意隽永,是诸葛亮处世立身的智慧结晶。诫子书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优美的文辞、丰富的蕴含,更有诸葛亮志存高远的精神

9、境界和千年不灭的人格力量。从诫子书中,我们领悟到了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人生真谛,体会到了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生命哲思,所有这些,对我们而言仍大有裨益,富有启迪。 一、勤于开卷,敏于探索。诫子书中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在今天学习不仅意味着多读书、读好书,学习也是一种工作,也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必备的素养。一般而言,一个肯读书、肯学习的干部,总会给人以彬彬有礼、豁达雅量、涵养深厚的印象,其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精神境界,与不学习的干部相比,往往有明显的区别。一个不学习的干部,决不可能做到理论上和行动上的清醒与坚定,决不可能在复杂多变的形势面前明辨是非、把握自己,决

10、不可能在不断涌现出来的新情况、新问题面前思深虑远、处变不惊,也决不可能拥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非凡的人格魅力来积聚人气、开拓事业。一是要强化政治理论学习。这是管方向、管长远、管本质的学习。有些人之所以 “翻身落马”,不注重学习,导致信念上的动摇、意志上的衰退以及人生道路上的迷航是重要原因。二是要开阔知识眼界。事业无穷期,学习无穷期。领导干部对自己要有清醒的认识,不能认为随着职务的提升,工作能力和领导水平也会自然而然地提高;不能认为自己经过院校培养,有较高的学历,知识化、专业化已不成问题;不能认为自己有实际工作经验,底子厚实,学不学关系不大。三是要密切联系实际。立足实际,弄清上情、掌握下情、联系国情

11、和世界发展大背景,把学到的理论和知识转化为现实中的发展对策和根本实践,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的改革成果和发展实惠。 二、立于清廉,致于高远。清廉是领导干部的立身之本,高远是领导干部的境界所在。诫子书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内心宁静才能戒骄戒躁,内心淡泊才能含英咀华,内心开阔才能登高望远。领导干部如果没有一种清明清廉、自律自控的大修养,没有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大襟怀,那么,他就不可能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不可能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高尚的精神情操,也就不可能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

12、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我们不能忘了是革命先辈给了成长成才的空间,不能忘了是党和人民给了执政一方的权力。我们的工作条件、生活条件早已今非昔比,但是共产党人的光荣传统决不能丢,思想境界决不能低,精神气节决不能废。一是要牢记“两个务必”,坚持掌权为民。任何时候都不忘艰苦奋斗,任何地方都不忘民生民本,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珍惜和用好人民赋予的权力,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二是要涵养淡泊,甘守宁静。清代学者胡达源说:“简默沉静者,大用有余;轻薄浮躁者,小用不足。”各级领导干部要用一种超然的心态对待眼前的一切,少一点计较、多一点大度,少一点浮躁、多一点务实,少一点杂念、多一点公心

13、,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羁,用超越功利的境界,踏踏实实地干一番事业。三是要经受考验,廉洁自律。俗话说:“高飞之鸟,死于美食;深水之鱼,亡于诱饵。”面对灯红酒绿的诱惑,面对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各级领导干部不能因一时侥幸而饮恨终身,不能因盲目攀比而心态失衡,不能因不拘小节而以身试法。要时刻坚守道德防线,时刻绷紧法纪之弦,自重、自醒、自警、自励,恪尽职守,率先垂范,管住自己,管住身边人,维护自身形象以是维护党的形象。三、勇于开拓,敢于作为。诫子书中说得好:“怠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有为才有位,有为才有威。肩负改革发展光荣使命的各级领导干部,不管处身于何种工作环境、何种工作岗位、何种工作条

14、件,不管自己的年龄、资历、经验、水平如何,都不能放松对自己能力方面的严格要求。一是要创新执政理念。为政一方就是要对一方的民生负责,对一方的资源负责,对一方的发展负责,既要立足当前求发展,努力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要着眼长远谋发展,为子孙后代留下足够的生活和发展空间。二是要坚持集思广益。一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一个人的见识总有不足,领导干部要以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坚持科学民主决策。三是要力求开拓创新。破除故步自封、墨守成规的守旧观念,在服务经济、服务发展、服务群众上求突破;破除瞻前顾后、裹足不前的“等靠要”观念,在精心谋事、潜心干事、专心成事上下功夫。要把坚持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结合起来,把他山之石

15、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把改革创新与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结合起来,做事而不“作秀”,为民而不扰民,惜民力、解民难,办实事、求实绩。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读诸葛亮诫子书有感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澹泊明志,宁静致远。”这句话,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讲是非常熟悉的一句处世格言了,而且被很多人用于个人休养时的自我劝诫。我知道这是诸葛亮留给世人的处世箴言,但并不确知其出处。在读了国学大师南怀瑾的著作论语别裁后,读到了这篇诫子书,不由得为

16、诸葛老先生的高瞻文思赞叹。原来“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仅仅是其为我们奉献的处世为人思想的一个片断,还有更为完整深刻的人生哲理,是我之前未曾见识的。 诫子书是诸葛亮在他五十四岁时,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关于治学修身的家书。寥寥八十几言,可谓字字珠玑、句句美玉,读来着实令人为之动容。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所做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通过这些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的如此深切。同时,也为后世留下了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 诵读诫子书,我有很多收获。诸葛亮通常被视为道家思想代表人物,道家思想里,最为国人推崇的主要思想

17、之一,便是以淡泊志趣做指导的自身修养;同时他也是儒家倡导个人修为的完美代表。诸葛亮可以说用其一身践行了这样的人生哲学淡泊(如老子所言“恬淡为上,胜而不美”)勤俭(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不论是他的道德、事功还是文章,无不体现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卓而不凡的高尚人格与境界。 在今日,对我而言,我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来告诫自己。处世之时,不论自己面对何人何事,都应以“静”字为先。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才能在纷繁的世事前拨云见日,确定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为之努力而不至于盲从迷失。修身之际,不论是在面对何种欲望,都应“俭”字当头。节省用钱,避免成为无聊贪念的奴隶;生活规律而节制,不滥用身体而保持健康;节俭

18、渡用光阴,避免荒废生命而“年与时驰,意与日去”;维护一个清清朗朗的精神,享受每一天来自生活的馈赠,包括来自生活的幸福快乐与苦痛失意;让自己一天天积累人生智慧,与患得患失说再见。 努力按以上的信条修身养性,说来容易做来难。但是,为自己,为家庭,也为儿子言传身教做好榜样,我又怎么会不愿意呢。 读诸葛亮诫子书有感 远在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不愧为一代英雄。他不仅才华横溢,成为蜀国的名相,而且在教育子女问题上,也有别与他人,短短86字的诫子书,道出了一个作为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和作为家长对于子女的所有祈盼和要求,至今读来仍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宁静。 当今社会一片浮躁,到处是忙碌,竞争之声不绝于耳,从幼儿园开始

19、就很难找到一个宁静的地方。就是闲暇下来,也是喝声、唱声、牌声不断,更何况一个孩子需要宁静的空间,让他能健康地成长。因此,诸葛亮强调: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学须静也。学习必须要有静的环境,理想必须要有宁静的心态,只有静才可以修身立命。可见,宁静无论对于孩子或是大人是多么地需要!我认为,这个“静”不单单指环境,其实指的是“心静”。一种没有了浮躁,没有了功利,没有了虚伪的状态。这样你才可以入“宁静”而出“宁静”,一旦你面临各种变故,你才会临危不惧,笑面人生。 澹泊。 物质的索取是有度的,物质的使用也是有度的,良田万亩一日只需三餐,房屋千间夜卧只需一床。如果一个人一生只守着财富,忽略了对自身人格的

20、塑造,这种欠缺是致命的。因此,诸葛亮提出:俭以养德。他认为节俭是一种德行,办任何事要量入为出,千万不要成为物质的奴隶。在提倡物质消费的现代,灌输节俭的理念是何等的重要。其次,他又提出:非澹泊无以明志。要求他的子女们不要事事都讲求名利,一定要在了解自身条件的基础之上,向更高更远的目标前进,人生一定要规划好,做事要有计划性,面对未来要有自己的理想、使命,在不被物欲所困扰的情况下,形成一个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习。 人活一生必须要学习一生。“才须学也”,在这个世界上“天才”可以说是不存在的,唯有学习才是成就“天才”的最根本办法。我们不要成为“天才”的信徒,要相信才能是学习的结果。诸葛亮还说:非学

21、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不愿意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加自己的才干。并且在学习方面特别强调决心和毅力,现在社会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诱惑力很大,一个人没有一定的定力是很难坚持下来的,更何况现在很多人把学习当成了软任务,看作是可做可不做的事情,很多时候经常原谅自己:今天太累了,先休息吧。所以,这个世界上,一鼓作气的人多,坚持到底的人少。更重要的是,诸葛亮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那就是:学习是能增值的。成就才能靠学习,实现志向更靠学习。 效率。 速度就是效率,诸葛先生早在1800多年前就提出来了。他告诫他的子女:“怠慢则不能励精”。在讲究效率的今天,为什么不提倡一下诸葛亮的名言呢?做任何事,拖

22、延就会影响到效率。而且都要先人一步,快人一拍,胜人一筹,这样才能不会影响到目标的实现。诸葛亮在提倡速度的同时,又提出了制衡的要求:“险躁则不能冶性”。意思是说做事如果过于急躁,不考虑前因后果,有勇无谋,既不利于事情也不利于自身,更达不到陶冶性情之目的。其实这是他要求他的子女,要提升自己的综合品质,不能向单方面发展。在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前提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时间。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孩子每天都在成长,如果稍不注意,就有可能蹉跎岁月。“年与时驰”、“意与岁去”,时间不等人,一辈子也就掸子一挥间。在这里,他其实强调了二点:一是要珍惜时间,不要浪费时间,要在有限的生命里活得更精彩。二是要

23、有时间的观念,时间对每个人都很公平,都是24个小时,惟有管理自己,善用每分每秒,才能有所建树。诸葛亮在诫子书里连用几个词组:“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要求他的孩子要与社会合拍,不要闭关自守,要居安思危,不要游戏人生,要注重知识,不要怨天忧人,要从大处着想,小处着手,本着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认真地规划自己的人生,做一个有用的人,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做一个有益于别人的人。 仅此感悟。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多少铁血男儿,为此叹息,为此落泪。一代名将岳飞草书写的极好,每每在书写诸葛亮的出师表,都义愤填膺,据说在书写还与旧都,这个都字,

24、完全不按章法,写的特别长,将岳飞北伐之心表现的兴致淋漓。百万学子将齐诵诸葛亮诫子书冲刺吉尼斯发布: 2010-9-06 12:20 | 作者: 综编 | 来源: 荆楚网-楚天都市报 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记者翟方 通讯员涂玉国 宋敏)昨日,来自襄樊市政府的消息说,在本月25日举办的襄樊诸葛亮文化旅游节上,百万在校学子将走出校门,齐诵诸葛亮撰写的诫子书,冲刺吉尼斯世界记录。据介绍,25日上午10时许,来自全国各地近百名诸葛亮后裔,将于襄樊古隆中开展寻根活动,并在古隆中三顾堂前和300名学子现场吟诵诫子书。与此同时,全市各大中小学校百万名学子将在校园内齐诵诫子书,以充分体现文化旅游节“弘扬诸葛亮精神,传承诸葛亮文化”的宗旨。诫子书,是诸葛亮54岁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核心内容是教育人们要树立“宁静致远,淡泊明志”,对今天的人们而言,仍有积极意义。2010中国襄樊诸葛亮文化旅游节,是襄樊市举办的大型文化旅游活动,将于9月25日至26日隆重举办。期间,将举办“寻访诸葛亮后裔”大型采访活动暨诸葛亮后裔襄樊弘德会、中国三国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暨诸葛亮学术研讨会、“隆中对”文化旅游论坛、阿迪力汉江高空漫步等17项文化、旅游、经贸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