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地理湘教版必修2学案:教材梳理 第一章 第三节 人口迁移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72631479 上传时间:2022-04-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3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新版地理湘教版必修2学案:教材梳理 第一章 第三节 人口迁移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版地理湘教版必修2学案:教材梳理 第一章 第三节 人口迁移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版地理湘教版必修2学案:教材梳理 第一章 第三节 人口迁移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新版地理湘教版必修2学案:教材梳理 第一章 第三节 人口迁移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地理湘教版必修2学案:教材梳理 第一章 第三节 人口迁移 Word版含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新 版 地 理 精 品 资 料 2019.4庖丁巧解牛知识巧学一、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1.人口迁移的概念人口迁移(Population migration)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即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这种移动通常涉及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永久性或长期地改变。人口迁移概念中包含三个含义:空间移动、居住地变更和时间限度,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1)空间移动:只有发生空间移动的人口现象才可能构成人口迁移,但人们总是不断地进行空间移动,不是所有的空间移动都是人口迁移,只有其中那些居住地发生“永久性”或“长期”变化的移动,才被当作人口迁移,这就是人口迁移的时间性。旅游、购物

2、、出差、游牧民的迁徙、季节工的季节流动以及有两处或多处居住地的人在不同居住地之间的流动等,都不是人口迁移。(2)居住地变更:人口的迁移必须以居住地改变为条件,即迁移发生前后,人们的居住地各不相同。而居住地的改变,包含有人口迁移必须超过“一定的距离”。通常,人们以超越某种特定的界线,作为区分某一活动是否为人口迁移的标准。行政区域界线常被用来区分是否发生人口迁移。(3)时间限度:对于“永久性”或“长期”的时间限度,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习惯上,把人口迁移限定在特定的时间内,这一特定时间可以有确定时间长度,如1年、5年或10年;也可以更长甚至是无限的,也就是“终生”的。人们在工作地与居住地之间的通勤往返

3、、外出购物、旅游、出差等都不属于人口迁移,游牧民的迁徙、季节工的季节性流动、拥有两处或多处居住地的人在不同居住地之间的流动等也不属于人口迁移。2.人口迁移的分类(1)按照空间范围的不同,人口迁移可分为国际迁移和国内迁移。国际迁移: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进入另一个国家定居的现象,它包括永久性移民、外籍工人流动、国际难民定居等。如19世纪以前和二战以后的国际人口迁移,见表1-10。表1-10时间特点举例国际人口迁移19世纪以前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1516世纪,欧洲进行殖民主义扩张,引发了7 000多万欧洲人迁移到以美洲和大洋洲为主的国家和地区二战以后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

4、动的人口增多欧洲由人口迁出地区变为人口迁入地区(因为西欧经济发展较快,吸引了大量移民);拉丁美洲由人口迁入地区变为迁出地区,大量人口流向美国、加拿大和西欧。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亚和北非石油输出国也从境外招募了大批外籍工人知识拓展 近现代世界的人口迁移流动中世纪以后,随着新大陆的发现和开发,资本主义的兴起及交通工具的进步,人口迁移规模开始扩大,并使全球人口分布发生了重大变化。近代人口迁移以大规模、长距离跨越海洋迁移为主要形式。主要迁移路线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近代欧洲殖民者贩运黑奴的人口迁移路线,另一种是近代欧洲殖民者受土地、矿产资源吸引到美洲、大洋洲开发的人口迁移路线。国内迁移:是指发生在一个

5、国家领土范围以内的人口迁移,是一国内部的居民从一个行政区进入另一行政区,并作较长时间的居留现象。具体时间各国有不同的规定,如三个月、半年或一年不等。国内人口迁移又可分为几种不同类型,如城乡迁移、地区间迁移,谋生性迁移、非谋生性迁移等;也可以根据行政单位的大小进一步划分为省际迁移、县际迁移等。要点提示 国际人口迁移是指迁移人口跨越了国界,发生在不同国家之间的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是指发生在一个国家领土范围以内的人口迁移。(2)按多种分类标准的不同分类人口迁移是一项很复杂的活动,仅仅按这两种方法来划分人口迁移还显得过于简单。所以人们还常根据人口迁移的目的、性质、原因、结果、方式等,划分了多种形式的

6、人口迁移。如按移民的就业性质可分为产业性移民(如从事工业或第三产业等)与非产业性移民(如为了投亲靠友,或一些政治、军事、宗教等目的的移民);按迁移方式又可分为自发性与计划性、有组织与无组织、自愿与强制等类型。表1-11列出了各种形式的人口迁移类型。表1-11分类标准人口迁移类型地理范围国际人口迁移发生在不同国家之间的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发生在一国领域范围之内的人口迁移,如省际迁移、县际迁移等迁移方向(国内人口迁移)由农村到农村的人口迁移、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发达国家历史上、发展中国家当前的主要类型)、由城市到城市的人口迁移、由城市到农村的人口迁移(部分发达国家的新趋势)移民的就业性质产业

7、性移民(移民从事工业或第三产业)和非产业性移民(如投亲靠友或一些政治、军事、宗教等目的的移民)迁移方式自发性迁移与计划迁移、有组织的迁移与无组织的迁移、自愿性迁移与强迫性迁移、个人迁移与集体迁移等迁移时间永久性迁移、非永久性迁移方法点拨 判断人口迁移类型的基本思路是抓住地理范围、迁移方向、就业性质、迁移时间、迁移原因等方面的最突出特征。要点提示 由于社会发展的总方向是人口的城市化和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并进而向第三产业转移,因此,在按迁移方向划分的四种人口迁移类型中,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历史上发达国家和当前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知识拓展 我国当代以20世纪80年代为界的人口迁

8、移状况,如表1-12所示。表1-12新中国成立到1986年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人口迁移相比阶段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80年代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点迁移规模比较小,频率比较低组织性迁移比较多流动人口大量增加自发性迁移比重迅速上升迁移方向迁出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和四川省从东部向中部,以及从东部、中部向西北、东北、西南方向的迁移内地省、自治区中部向东部迁移,同时,西南、西北向中部和东部的迁移也有所增加迁入地区主要在内地和边疆沿海城市和工矿地区原因受国家政策和户籍管理制度影响较多各地之间巨大收入差异;农业中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政策允许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深化升华 人口自然增长是人口变动的

9、一个方面;人口机械增长,即迁入人口的增加值,则是人口变动的另一方面。虽然人口迁移对世界范围内的人口增长一般不具有影响,但对特定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有时却产生显著的影响。二、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人口迁移的类型多种多样,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也相当复杂。人口迁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一种有意识的行为。它是人类适应环境的表现,一般具有个人的主观决策性。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各种推力(或排斥力)与拉力(或吸引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如图1-14。推力原定居地的不良环境,如气候恶劣、人口过多、食品供应短缺、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宗教迫害等。图1-14人口迁移的推力和拉力拉力吸引人们迁往新定居地的因素,如适宜的气候

10、、廉价的土地、较多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收入、良好的教育条件、吸引人的生活方式、稳定的社会环境等。推力、拉力因素及其内容如表1-13所示。表1-13项目内容含义拉力新定居地吸引人口的因素工作机会多、赚钱机会多、医疗服务与社会福利相对理想、教育与升迁机会多、休闲机会多、现代建筑居住舒适、置业与致富机会多、社会地位高推力原定居地排斥人口的因素农村生活困难、就业机会不多、升学与升迁机会不多、生活质量低、就医不便、公共设施不足、老式房屋生活不便、社会地位低应用迁入地拉力因素推力因素(城市化)迁出地拉力因素推力因素(郊区化)知识拓展 “推拉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李(E.S.Lee)提出的。他系统地

11、阐述了人口迁移。他将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分为“推力”和“拉力”两方面,并且他认为推力是消极因素,促使人口迁出;拉力是积极因素,吸引人口迁入,如图1-15所示。图1-15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是影响人口迁移及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地区之间自然环境的差异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口迁移有重要的影响。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人们总是倾向于由自然环境恶劣或自然资源匮乏的地区迁往自然环境优越或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频繁或严重的自然灾害也是造成人口迁移的直接原因。在影响人口迁移的各种自然环境因素中,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是最主要的,如表1-14所示。表1-14自然因素对人口迁

12、移的影响举例气候直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而且影响着一个地区的土壤、植被和水文等,并通过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影响人口的迁移美国许多老年人退休后由东北部的“冷冻地带”向南方的“阳光地带”迁移淡水淡水的分布及其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生产、生活的格局,从而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逐水草而居是早期人口迁移的最基本形式土壤通过影响农业生产而影响人口迁移农业社会人口为寻找新的土地而迁移矿产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制造业的发展影响人口迁移如伯明翰、大庆、攀枝花等矿产城市的形成辨析比较 国际难民与环境移民表1-15国际难民环境移民概念由国际国内战争、政治形势变化、种族与民族冲突以及政治迫害等造成的大批人口流亡异国他

13、乡的迁移人口因洪涝、地震等自然灾害而无家可归、被迫迁居,以及居住地生态环境恶化或遭受破坏,无法在当地生存而被迫外迁的人发展历代都有,但以二战后最多、最长近年来经常出现原因战争、政治形势变化与民族冲突、政治迫害洪涝、地震等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工程建设举例亚洲难民(阿富汗难民、巴基斯坦难民)、波黑难民、中部非洲难民撒哈拉沙漠移民外迁,三峡工程移民影响不利于国家及地区间的和平与稳定缓解迁出地的人地矛盾2.经济因素自然条件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是通过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来实现的。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造成人口迁移的最主要的原因。通常情况下,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

14、向。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人口迁入率较高;而经济落后的地区,人口迁出率较高。(1)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推进,大型建设项目的布局,区域的大规模开发,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成功机遇,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而引起大量人口迁入,改变了人口迁移的流量和流向,进而影响了人口空间分布。知识拓展 我国跨省人口流动及流动人口的城乡结构我国跨省人口流动主要是由乡村向城市、由经济贫困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由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沿海地区。我国现阶段人口大规模流动主要是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这种人口流动对人口流入地区与流出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等都有着积极意义。流出地区城市化

15、水平比较低,而流入地区城市化水平较高。因此不难看出,城市化对农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别有重要意义;城市化对拉动国民经济增长有重要意义。(2)人口迁移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人口迁移的距离和规模,与交通工具的发展、交通线路的布局有很大的关系。近几百年来,人口迁移的规模之所以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在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交通运输缩小了地区间的距离,减少了妨碍人口迁移的障碍,为人口迁移提供了便利条件,促进了人口迁移。深化升华 交通和通讯的发展为人口迁移提供便利条件的同时,本身又可能使过去必须发生的人口迁移变得没有必要。3.政治因素政治因素对人口迁移有着特殊的影响,其中政策

16、、政治变革以及战争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对于人口迁移来说,政治因素有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常常能引起大规模的移民流。(1)政策:一个国家的政策,特别是各国政府制定的一些经济政策和人口政策,往往导致具有较强组织性的人口迁移。合理的政策可以促使人口迁移正常地进行,但是如果政策不合理,或者虽然政策合理而实施政策的措施不合理,可能产生相反的效果。(2)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战争是对人类正常生活环境和秩序的巨大破坏,常常引起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战争引起的欧洲人口迁移达到3 000万人。20世纪末发生在非洲卢旺达、刚果地区的部族战争,欧洲发生的波黑战争,同样引起了数以百万计的人口迁移

17、。要点提示 政治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如表1-16所示。表1-16政治因素迁移原因实例政策国家政策特别是有关人口迁移政策的实施,会对人口迁移产生重要影响我国西部大开发以来,人口向西部迁移战争对人类正常环境和秩序的破坏,引起人口迁移世界大战引起人口迁移,局部战争(如波黑战争)引起人口迁移政治变革国家政治上的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常引起人口迁移我国历史上,都城的变换引起人口的大规模迁移4.社会文化因素人类是具有社会性属性的。人口迁移本身就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因此,各种社会文化因素,如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等,也会引起人口迁移。(1)文化教育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文化教育改变了人们

18、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期望,也改变了人们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行为,从而促进了人口的迁移。(2)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而家庭因素则在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口的迁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3)宗教信仰的不同,种族之间、民族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历史上也曾导致过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例如1947年印巴分治,为了躲避宗教歧视或迫害,南亚次大陆出现了规模空前的人口迁移。要点提示 人口的发展必须与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但由于自然、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人口的发展常常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处于互不适应的状态。这种不协调的人地关系,从根本上导致了人口迁移。典题热题例1关于人口

19、迁移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A凡人口在两地区间的空间移动,均称为人口迁移B国际旅游属于人口迁移范畴C我国大学生赴欧美留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属于人口迁移D属于人口迁移范畴的迁移人口,其空间迁移距离在1 000千米以上解析:首先要依据人口迁移的概念进行衡量。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才称得上是人口迁移。选项A、B忽视了“定居地”。其次要依据人口迁移与流动的区别进行判断。选项B属于人口流动。人口迁移是以是否跨越行政边界为标准的,并不在于迁移距离的多少。答案:C方法归纳 本题属于概念识记性题目,对于概念识记性题目的解答关键是学会“抠字眼”,理解掌握概念本质。例2下列人口迁移,属于国内人口迁移的是

20、()A北约入侵南联盟导致的难民迁移B被贩卖的非洲黑人奴隶到美洲C上海赴庐山旅游的游客D三峡工程建设中出现的移民解析:战争引起的难民往往是迁往国外躲避战争,属国际人口迁移;被贩卖的非洲黑人奴隶到美洲,也已跨越了国界,属国际人口迁移;游客只是暂时改变住所,不属人口迁移;三峡移民是跨省并长期改变住所,为国内人口迁移。答案:D易错提示 按照人口迁移的范围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国际人口迁移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进入另一国家定居的现象,包括永久性移民、外籍工人流动、国际难民定居等。国内人口迁移是指一个国家内部的居民从一个行政区进入另一个行政区定居的现象。旅游、购物及出差,也涉及人口地理

21、位置的移动,但这种地理的变化是临时性的,不属于人口迁移。例3三峡工程因水库淹没地区人口密度大,工程需移民达百万之多,对三峡移民迁移到外省市形成排斥力的现象是()移民不愿意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故乡库区生态脆弱,环境容量低,就近安置困难大拨给移民的安置费用太少移民对迁入地的生活习惯和生产条件不太适应ABCD解析:人口迁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长期居住的惯性和对新环境的陌生也影响着人口迁移;三峡库区环境容量的有限性又迫使大批移民必须外迁,因此,这一因素为吸引力而不是排斥力,故选项B不正确。三峡百万移民是三峡工程成功的关键,党和国家及全国人民都给予大力支持,故选项C不合理。答案:D易错提示 本题关键

22、是要区分好人口迁移排斥力和吸引力的真正含义,不能混淆。人口迁移的排斥力是指不利于人口作出迁移决定的因素。例4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逐渐增加,2001年全国流动人口超过了1.2亿,图1-16是“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地区构成图”,图1-17是“2001年我国流动人口城乡构成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图1-16图1-17(1)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A从人口稠密地区流向地广人稀地区B从城市流向乡村C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D从东部地区流向西部地区(2)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和直接后果。解析:本题以2001年全国流动人口地区构成和城市构成为背景,考查我国人口迁

23、移的方向、成因和影响等知识。第(1)题较为简单,只要清楚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结合图示信息就容易得出答案。第(2)题回答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要联系到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而流动人口大量增加的后果则要联系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来回答。答案:(1)C(2)主要原因:人口流入地区的经济收入要高于人口流出地区;人口流入地区的就业机会要多于人口流出地区;人口流入地区的生活环境要优于人口流出地区。直接后果:弥补了人口流入地区劳动力的不足;提高了人口流入地区的城市化水平;缓解了人口流出地区的就业压力;促进了人口流入地区与人口流出地区的经济社会交流。方法归纳 正确提取统计图表数据信息是解答此

24、类题的关键。统计图一般可依下列程序阅读:读图名(图例)读数据(大小及变化趋势)分析数据用文字概念联系或规律图表转换(图图转换)。读图名的目的在于知道统计图反映的内容,坐标(或图例)则反映出统计数据的性质、种类和数值的大小(单位),读图名与坐标是读统计图的基础。读数据一要读全,二要注意数据的变化趋势,这样才能准确地从数据中把握事物的联系和发展变化特征,图表转换的目的在于巩固知识、培养发散思维和动手能力。问题探究问题1 从18世纪到第二次大战以前,大批欧洲人迁往美洲、大洋洲等世界各地。第二次大战以后,西欧一些国家拥有大量外籍工人,原联邦德国最多时达到1 000多万,法国和英国最多时分别达到400万

25、和300万。你能说明欧洲在二战前是人口迁出区,二战后成为人口迁入区的原因吗?探究思路:人口是否从某一个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地区,要看迁入区是否有吸引力。而一个地区的吸引力,会随着环境或个人价值观的变化而变化。在具体分析时,要视具体时期、具体地区而定。欧洲人在1416世纪进行了一系列的探险活动,先后发现了美洲、大洋洲,并开辟了到达美洲、大洋洲、亚洲的航线。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的开辟,为资本主义前期的人口迁移创造了条件,为寻找原料产地和产品的销售市场,大批欧洲殖民者涌入美洲和其他地区。同时,在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导致了人口相对过剩,失业和贫困使一些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不得不离乡别土,到他乡谋生;一些受政

26、治和宗教迫害在欧洲无法立足的人,也纷纷迁入美洲等地。这就形成了历史上欧洲的移民浪潮。进入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兴起,西欧的经济飞速发展,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新兴工业部门不断涌现,从而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机会和较高的劳动报酬。同时,由于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原因,西欧人口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劳动力不足。相反地,一些发展中国家,因人口增长过快,经济发展缓慢,人口大量过剩,大批劳动力被吸引到西欧各国。问题2 历史上,东北地区就曾吸引内地人口向那里迁移流动,尤以山东人最多,称为“闯关东”;改革开放以来却出现了大量人口回流山东的“雁南飞

27、”现象。你能简要分析原因吗?探究思路: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着重要作用,但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进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在分析具体的人口迁移时,需要认真分析材料,密切结合政治、历史等学科知识,抓住主导(决定性)因素,突出对主导因素分析的同时,又要考虑次要因素的影响,全面细致地分析问题。(1)自古以来,山东人“闯关东”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自然因素:农业歉收,导致饥荒加剧。鸦片战争前后,中原地区灾害频繁,灾民纷纷迁往辽东。经济因素:人口激增,人地矛盾的加剧。明朝中期以来,随着人口增加,人均耕地减少,加之土地兼并严重,导致山东等人口稠密地区的农民大批迁至当时人口稀少的东北地区开荒种地。政策因素:清朝东北地区多皇家禁地,迫于人口压力,光绪年间全面开禁,接纳大批关内移民,人口迅速增加。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加强边疆建设政策鼓励下,仍有部分山东农民沿传统路线迁移到东北。(2)改革开放以来,人口迁移出现“雁南飞”即大批山东人返乡的现象,主要原因一是经济因素,改革开放以来山东以其东部沿海的区位优势,成为经济发展较快的省份,农村经济发展较快,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这成为“雁南飞”的主要动力;二是移民自身受到迁返故地的潜在意识和亲情、乡情吸引。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