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理想的作文教育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72631461 上传时间:2022-04-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浅说理想的作文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浅说理想的作文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浅说理想的作文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浅说理想的作文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说理想的作文教育(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浅说理想的作文教育-中学语文论文浅说理想的作文教育 李 葵作文教学被很多教师视为畏途,没有合理的科学的作文教材,没有行之有效的作文指导,许多教师只能凭经验授课,东拼西凑,疲于奔命,却往往收效寥寥。学生眼里,作文无异于洪水猛兽,乍见题目,云里雾里;回想材料,搜索枯肠;匆匆结篇,听天由命;发下分数,不知其然。有专家指出,目前中学生作文的通病是自我的缺失,即忘掉了“我是谁”,没有“真实的自我表达”,缺少“理想的自我”构思,当然也就更谈不上“理性的自我的思辩”和“文化的自我的书写”了。理想的作文教育应该是师生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融,应该是凸现个性的窗口、展示才华的舞台,更重要的是,理想的作

2、文教育应该能够给学生构筑一个精神家园,让他们在这个家园中摆脱桎梏,舒展灵魂,放飞心灵。笔者不揣冒昧,试对自己理解的“理想的作文教育”作以下呈述。一、一把有温度的钥匙理想的作文题目我希望有这样的作文题,一方面,它是一把钥匙,它有精密的齿槽,一丝不能错乱,有理性的一端;一方面,它是“有温度”的,它通向的是温暖的心灵的家园。我们不妨先看看两个2013年高考作文题。四川作文材料是“有人说:过一种平衡的生活学些东西,想些问题,做些事情,打打球,针对这种说法,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个材料作文题目命得很好。一是材料所涉及的话题“过一种平衡的生活”是学生熟悉的;二是材料本身“学些东西,想些问题,做些事情

3、”与“打打球”是一种内在的平衡关系,“打打球”看似一种活动,实际是前边“学些东西,想些问题,做些事情”等活动的放松,是一种平衡,这对学生解题提供了一种思路;三是该题目暗扣了社会热点社会经济发展后,人们在社会政治经济地位中的不平等造成了许多社会问题,仇富仇官等不平衡心理普遍存在,高考考生正处在世界观的形成阶段,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人性中美好的方面,关注人生价值,对社会现象有所思辨分析,正是命题人的立意所在。果然,四川的语文阅卷结果显示“有不少具有亮点的优秀作文”。2013年湖北卷作文题则饱受诟病。题目是:“你注意到了吗?装鲜牛奶的容器一般是方盒子,装矿泉水的容器一般是圆瓶子,装酒的圆

4、瓶子又一般放在方盒子里,方圆之间,各得其妙,古诗云:方圆虽异器,功用信具呈。人生也是如此,所谓:上善若水任方圆。以方圆为话题,根据此材料,题目自拟写作文。”批评者所持意见有二:其一是材料角度指向不明,到底是指向“上善若水”还是“方圆”?材料中两处诗句,皆非一流名句,考生未必见过,可能会成为解题时的心理障碍,而且这些诗句的意思与老子“上善若水”的原意也有差异,如徐铉诗中的“方圆”,是讲的砚方珠圆,顾况的“上善若水任方圆”则是讲人的生活态度要善于变通,不可过于执著;其二是题目的价值取向,有人说:“青少年的生命本质和参加高考之目的,均在于成长创造、拼搏追求,岂可任方任圆,一切无所谓?这不是误人子弟吗

5、?任方任圆,随遇而安,作为暮年的自我调适犹有可说,若用于高考作文命题,以教化青年指导人生,则毒莫大焉,害莫大焉。”而对考生的调查也显示,他们觉得审题的难度较大,不好下笔。由此看来,理想的作文题应该有这样几个要求:一是具有思辨性,它具有语文学科的特点,考察的是学生的思想、情感和思维的深度广度,例如2011年上海高考的作文题“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不会过去”就是比较典型的思辨性作文题,两句话互相对应,看似矛盾,又要寻求统一,对考生思维考核力度较大。二是人性化,它是容易懂的,在题目里没有大的审题障碍,不因为展示出题者的文学素养而忽视学生的理解水平;它是容易写的,它来自生活,它并不故弄玄虚,而是引导学生

6、探索和思考处于“最近发展区”的问题、身边的现象,于思考沉淀中让他茅塞顿开、豁然开朗,而在这一次一次的思考中,培养出坚毅的精神和高远的人格,它没有过多角度的强制和文体的限制,让不同学生发挥自己的长处它就是一把有温度的钥匙,通向温暖的家,打开了就是一个记忆的宝库,就是一场惊喜的邂逅,就是一次真情的告白。二、让我陪伴你成长理想的写作指导我希望有这样的写作课,它可以为我搭建一部通向写作天堂的阶梯,同时,它是我展现个性和灵性的舞台,它是四季花开烂漫的家园。让人沮丧的是,写作指导课鲜有这样的效果。长期以来,作文教学的基本模式是依靠学生长期、大量阅读文章,从优秀范文中感悟其妙处,积累判断文章优劣的标准,再通

7、过大量零碎习作积累写作经验。这种以模仿和习得为主的学习方式,是以大量的时间、精力为代价的。更糟糕的是,模式化的作文训练使得学生千篇一律,套话迭出,丧失了个性和灵性。有成功的写作指导经验吗?先看郑桂华老师指导“描写”训练的课堂教学实录,这节课围绕描写能力,一共设计了四个训练环节,让学生反复训练,以期掌握描写的大体要求。第一个环节是归纳描写的一般规律,老师展示了一幅鸭子游水图,在学生口头描写基础上通过讨论比较优劣得出描写的一般特点,老师将之总结为“那里有什么”“它们怎么样”“像什么”三条原则。第二个环节是运用这三条原则,修改刚才学生自己创作的片断,讨论要注意的地方,比如尊重事实,再进一步启发如何写

8、得更好,总结对三条原则的理解:“有什么”是叙述,它起到的作用是把东西介绍准确;“怎么样”是刻画、描摹,它起的作用是“清楚、细致”,最好要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写;“像什么”是比喻,它的作用是生动形象。第三个环节进行第三次描写实践,在运用方法的基础上,追求更好。这次展示了一幅风车的画面,通过训练让学生掌握描写整个场面的方法,学会详略、层次、想象。最后第四个环节是布置当堂练习,投影草原图片,描写一个场景。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作文指导实践,它试图在描写这个基本作文技能上,把作文训练程式化、具体化、可操作,引导学生练实练透,并引导学生掌握方法,举一返三,在描写能力上进一大步。实践证明,郑老师在不同省份不同班

9、级执教,都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再看看杨初春老师所提倡的快速作文教学。第一步,一点灵犀。第二步,集思广益。第三步,出口成章。第四步,有的放矢,师生共同讨论发言者作文的得失,力求使腹稿的结构,内容清楚具体完整。第五步,一挥而就,在限定时间内要求学生完成作文,老师要快速浏览,评改几篇作文。第六步,泾渭分明,根据此次作文的要求,提供给学生评改的标准和评分等级。第七步,好为人师,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作文调换,学生互改作文及评分。第八步,奇文共赏。第九步,反躬自省。第十步,前车之鉴,分析自己的不足或听评文小结,找出不足,使自己写作能力得到提高。上述十个环节紧紧相扣,使学生自始至终都能得到训练和提高,课堂上高

10、潮迭起,紧张有序。比较之下,我发现,他们的写作指导有这样的共性:一是均运用激发式教学原则。两位老师都不约而同地“激发兴趣,激动情感,激起气氛,激活思维,激励创造”,尤其都擅长采用比较、讨论、评价这样的方法,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二是均有明确的训练目标和步骤,容易操作并且效果明显;三是都善于为学生架设台阶,从而化繁为简,如郑老师先筛选出对中学生作文有影响的关键点,构成作文训练的基本要素,再按一定顺序排列成训练框架,后将每一个要素设计成清晰可操作的教学流程,而杨老师则不断利用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点拨等方式为学生搭桥铺路。这两堂课一个是训练一种写作技法,一个则致力于写作课堂模式的搭建,课堂成效明显

11、,但是,由于作文教材限制,我们很难有序列化的操作,仅凭教师的智慧往往有江郎之叹。同时,它仍然不能解决学生写作才思枯竭,无话可说的难题,或者,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作文素质。而近年来,黄厚江老师的“本色”语文的探索提供了另一种思路,其教学令人惊艳。在一堂教学实录中,我看到黄老师就利用手上的一篇优秀作文,抓住其中几个情节精彩之处先让学生自行设计猜想情节的走向,讨论不同情节的优劣,得出情节行进的一般原则。整堂课上得很朴实,但是很扎实,让学生通过尝试写作比较优劣形成自己的写作经验。这种写作指导是一种“陪伴式”的教学,教师变身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和学习经验累积的陪伴者,用温暖的扶助激励学生成长。有意思的是,我发

12、现黄老师的作文课堂非常注重文本的解读和文本的引导示范作用,在他的享受语文课堂这本书中,第一章就写道:“成长,从课堂开始”,有不少内容谈到的都是文本的解读心得。而蔡明老师的生态团队提出了 “真生态写作”的概念,他认为:“理想的生态写作是在非常个性化的精神劳动中,写作的内容和指向,始终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人生,透过作品能感受到作者灵魂的发育与精神的成长,感受到作者对生存环境关爱的深情与理解的渴望,能窥见作者的目光始终注意在人类生存的历史和现实的宽广背景上考察地球,甚至宇宙,显现着温暖的人道情怀与理智的生存意识。”而达成的途径是什么呢?蔡老师很干脆地强调学生要进行生态阅读,他要求一读经典,读名著

13、;二读报刊时文;三读教材和读本,精华内容熟读成诵。这两位老师都表现出共同的倾向,他们更关注于学生的精神发育,更强调教育的本原,即“教育的本质是人的发展”。在实际操作中,他们都轻技巧重内容,重视对经典的借鉴和文本的示范,重视学生的积累,关注学生自己的写作体验,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充当的是学生成长的陪伴者的角色。那么,我可不可以畅想,理想的作文教育就是以上几种的集合,它不是冷冰冰的模式训练,它首先是温暖的家人式的陪伴。它既强调学生的“读”,让学生徜徉在优美的文学殿堂,从优秀的经典作品中汲取精华,又能兼顾写法“导”,让学生一点一点突破难点,在作文实践中累积经验,不断提升自己作文的水平,最终从为文的自

14、由个性发展到为人的自由个性!这难道不是一种理想的图景吗?三、碰撞与激励理想的作文评价我以为,理想的作文评价的原则是分享、尊重和引领。分享是双方的沟通,心灵的共享,理想的作文评价应该是一个师生彼此分享精神世界的过程,是师生各自的生活经验和价值观的交流的过程,在交流和沟通中,才能够滋生出理解和欣赏,而欣赏就仿佛是雨露和阳光,能催生出真诚的愉悦和幸福的体验。尊重是对个性的珍视,理想的教育充满了对人的价值和意义的理解与尊崇,充满了对批判性的思考力的用心呵护和极力弘扬,这样的教育让人摆脱固执和僵化,尽可能知道“一个世界,多种声音”。引领是教育的重要责任,理想的教育能够为每一个公民铺设一条由狭隘走向广阔的

15、大道,使人们被崇高的信念所感召,所引领,从而收获更诗意的生活,更高尚的人生。而当一位教师用善心和真心去实践这样的一些原则,那么,他即使身处平常的岗位也常常能够发出光来,让人感受到真正的温暖。秉持着这样的善心,他所进行的作文评价将是一种理想的作品交流、欣赏、评价、再创造的过程。在具体操作中理想的作文评价应是这样的。它一定是教师饱含热情的赞赏。我的尝试是每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我读的第一篇文章是自己写的“我”,我布置的第一篇作文也是“我”,在每天的诵读中,我和我的学生一起了解彼此,在每天或诚恳或幽默的点评中,我向学生传达的是接纳与欣赏,他们向我传达的是认同与肯定。每当完成大作文训练,我常见到好作文就兴

16、奋地为学生推荐,边改边评,充满热情地赞赏。夸美纽斯说过:“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办法去激发孩子身上求知和求学的欲望。”真诚的赞赏就具有这种力量。它可以是一份“绿色”评语。把写作者当成自己的朋友,与他们进行交流探讨。一个学生写道:“这是一个虚假、冷漠的社会,我不知道能够信任谁,唯一可靠的人只有自己。”他的老师写下了绿色评语:“最要紧的,是内心要真诚,要相信真诚的付出总会有收获,不要因为一扇窗户的黑暗,而否定了整个太阳。”没想到作文反馈回来后,该生在批语后写了一句:“老师,您说的对,看来我要经常擦拭自己心灵的窗户啊。”绿色评语是真诚的交流,是教师怀抱着良好意愿的人生指导,它对于学生如何做人,可谓影响深

17、远。它可以是真诚商榷的面批。在面批过程中,教师以商量的语气与学生交谈,详细了解他的写作思路,当场指导他修改。水平高的学生,三言两语点拨;水平较低的学生,耐心细致地提示思路,帮他组织材料,教他列下提纲,有时干脆代作口授,扶着他走路。这种评改法使学生看到自己的作文修改前后的变化,明白到好作文是怎样产生的,可以提高作文水平,增强写作的兴趣。它可以是师生共评共改的活动。方法是:采用自我推荐的形式,让学生拿出自己作文“树靶子”,或者在小组内部交流的基础上交上待评作文,印刷出来,也可以制成幻灯片放映出来,现场评改。公开评改时,鼓励学生发表意见,自己亦进行必要补充,努力实现课堂信息的全方位流动,以达到共评共

18、改、掌握写法的目的。共评共改的方式注重了学法指导,尤其适用于作文技巧的训练,作文评讲也显得生动有趣,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它更可以是开放的网络留言。不少老师尝试用网络互评、跟贴的方式拓展作文课堂的阵地,同时体现出现代社会的开放性,为学生展现个性、思想碰撞提供了很好的园地。同时,它还有延续性强的优点。这样的作文评价,形式上不拘一格,但由于有了教师的善心和慧心,有了他们对于教育的热情的添加,有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有了努力的尝试和多方的实践,往往便成为了思想的热烈碰撞,成就了一种温暖的激励。这就是我所倡导的理想的作文评价!理想这个词,往往与信仰相关联,在喧嚣的尘世中,我渴望看到这样一种建基于信仰的教育,它充满着温暖,它让人无比真诚地谛听来自生命最本真的声音,并对于生命本身滋生出敬畏,而教育过程将成为真正温暖的精神之旅,在这精神之旅中,无论是教者还是学者,他们人生的目的会越来越清晰,而生命也会变得更加的澄澈、纯净和充实,最终能回归自己温暖的精神家园。这也就是我奢谈理想的作文教学的一个理由吧。作者通联:武汉市武汉中学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