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及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部署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72589555 上传时间:2022-04-09 格式:PPT 页数:93 大小:243.5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及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部署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及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部署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及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部署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资源描述: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及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部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及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部署(9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学习国家科技发展纲要 (一)当代科技发展的新特点(二)世界科技发展的优先领域(三)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需求(四)制约我国科技发展的主要问题(五)我国科技发展的指导方针(六)我国科技发展的思路(七)我国科技发展的目标(八)我国科技发展的总体部署(九)我国“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参考)(十)国家“十一五”科技基本计划的安排(参考)20世纪中叶以来50多年间,科学技术发展经历了6次大变革: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以原子能释放和控制为标志,人类开始利用核能的新时代;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以人造地球卫星的成功发射为标志,人类开始向外层空间的进军;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以重组DNA实验成功为标志,

2、人类进入了可以控制遗传和生命过程的新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以微处理器大量生产和广泛使用为标志,人类揭开了扩大大脑能力的新篇章;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以个人计算机和软件开发为标志,在世界范围内开始掀起信息化浪潮;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互联网和无线通讯的广泛应用为标志,人类加速了知识生产和传播的进程,正在迈向知识型社会的新纪元;50多年世界科技发展的历程,揭示了科技发展的规律,证实了科技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力量,显示了科技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科学技术成为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量子理论促进了集成电路计算机的发展,奠定了信息产业的发展;相对论和原子核裂

3、变原理形成了核技术和核能工业;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成就发展了生物技术和生物产业。2.科学技术向应用转化速度不断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周期大大缩短20世纪上半叶,电话走进50%美国家庭用了60年的时间;90年代互联网进入50%的美国家庭只用了5年时间;单位面积芯片的存储量每18个月增加一倍,主干网带宽将每6个月增加1倍3.科学的交叉融合和技术的集成,导致重大的创新突破,孕育着新的科学和技术革命学科之间交叉融合和渗透,导致新学科诞生,如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纳米科学、空间科学等;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互渗透,改变人们价值观、思维方式、生活方式;技术融合日益显著,最具代表性的是纳米、

4、生物、信息和认知四大领域的汇聚融合。4.科技全球化深刻改变了科学研究的传统组织结构和方式近年来,科技全球化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形式,科技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融合和有效配置改变了科技传统组织结构。国际大科学工程研究方式出现,推进世界科学家的合作;跨国公司在不同国家建立研发机构,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获取强大竞争力,成为促进科技全球化的主要力量。1.信息科学和技术是实现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是知识型社会的基础科学技术;未来微电子、计算机、软件、通信、网络等技术发展方兴未艾,可能引发新一轮产业革命。互联网、无线通讯将提供更为有效的知识生产平台和传播、扩散空间,引发经济形态和社会组织的巨大变化。2.生

5、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生命科学在揭示生命本质规律和认识、控制生命过程方面的进展,以及生物技术在解决农业持续发展和人口健康领域的问题提供新的途径。功能基因学、蛋白质组学、干细胞、生物信息学、系统生物学、整合生物学等不断突破,未来15年可能形成与信息产业并驾齐驱、充满活力的生物产业群。3.能源科学和技术能源科学在全球范围内重新升温,以解决世界性能源短缺、气候变暖等重大问题;节能技术、清洁能源、核能、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成为研究开发的重点。4.环境科学和技术重点研究污染控制、荒漠化治理、生态恢复、全球气候变化等,以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5.材料科学和技术重点开发下一代高密度存储材料、生态材料、生物材料、

6、碳材料和高性能结构材料等,将生产出体积更小、更加智能化、多功能、与环境兼容性好的产品,从而对制造、物流和个人生活产生重要影响。6.纳米科学和技术纳米材料、纳米生物、纳米传感、纳米加工与组装、纳米检测等技术已在高技术领域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7.先进制造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将呈现系统化、智能化的特点。在智能集成制造系统、高速精密加工设备、绿色制造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将为产业升级提供重要基础技术和装备,并创造高附加值的新产品。1.以资源、环境和十几亿人口为基点,确保经济发展的需求;2.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3.保障国防和公共安全的需求。1.以资源、环境和十几亿人口为基点,确保经济发展的需求农业制造业高

7、技术产业现代服务1.以资源、环境和十几亿人口为基点,确保经济发展的需求农业:科学技术创新能力明显不足,难以为保障粮食安全和满足农业结构的调整、提供可靠的支撑。中国农业人口多、土地资源有限和气候差异大等特殊农业国情,决定了必须另辟蹊径,抓住当代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推进农业科技革命。1.以资源、环境和十几亿人口为基点,确保经济发展的需求制造业:效率低,装备落后,对国外技术的过度依赖l全行业人均劳动生产率为美国的1/25,德国的1/20;l主要产品的耗能比发达国家高出2590%;占固定资产投资的设备中,60%靠进口解决。1.以资源、环境和十几亿人口为基点,确保经济发展的需求高技术产业:技术密集度和增加

8、值率低,高技术企业仍处在劳动密集型阶段,核心技术受制于人。l在中国申请的发明专利中,外国企业在信息领域占90%,计算机占70%,医药占60%,生物占87.3%,通信占92%;l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外资企业占82%。现代服务业:水平不高,特别是金融、电信、中介服务严重滞后。l我国服务业占GDP33%,而2000年低收入国家占42%,中低收入占44%,中上收入国家占61%,美国为87%。2.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人口的需求资源的需求环境的需求社会的需求2.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人口需求: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转变。l提高人口科学技术素质;l通过科学技术扩大就业;l提高公共卫生与健康水平。

9、资源需求:从资源消耗型向节约型转变。l水资源 全国668个城市,400个缺水,50%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 全国七大水系和湖泊,仅有40%达到三类环境质量标准; 农业水利用系统为0.45,先进国家为0.7-0.8。2.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资源需求:从资源消耗型向节约型转变。l能源 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50%; 能源加工、转换、贮运和终端利用综合效率33%,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 八个高能耗行业单位产品能耗比世界先进水平高20-50%,而八个高能耗行业能源消费占工业部门能源消耗量的70%; 我国1公斤煤创造GDP为0.8美元,日本为5.5美元,韩国为1.56美元。l矿产资源 大宗支柱矿产需求

10、缺口大,对外依存度高; 矿产资源采选回收率低,综合利用程度差; 环境污染严重。2.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环境需求:从忽视环境保护向重视环境保护转变。l占国土面积52%的干旱、半干旱区,2/3的山地,200万平方公里青藏高原,90万平方公里的岩溶地,60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l水土流失占国土面积37%;l沙化面积100万平方公里,近年以3400平方公里/年扩展;l草原退化面积已达62%;l中东部耕地污染达20%;l垃圾堆放量60亿吨。2.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社会需求:从非均衡发展向协调发展转变。l贫富差距:基尼系数从1980年0.33到05年3月的0.465,超过国际警戒线0.4的指标;l

11、东、中、西部差距以信息化建设为例,全国平均为100。因特网普及率东:中:西为197:45:32人均电信业务比东:中:西为182:71:493.保障国防和公共安全的需求国防安全l冷战结束后,冷战思维尚在,部分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接触与遏制”政策;l中亚问题、南海问题、朝鲜半岛问题、恐怖主义、分裂势力等国防安全面临复杂局面。公共安全l我国每年因公共安全造成数十万人死亡和伤残,经济损失6500亿元,是世界安全事故、灾害最多的国家之一。1.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足2001年我国创新能力在49个国家(占世界GDP的92%)中位居28位;我国对外依存度在50%以上,发达国家在30%以下,美国仅为5%;占固定资

12、产投资40%左右的设备投资中60%靠进口;2000年我国发明专利授权量国际排名31位,占世界专利的1.8%。中国大陆在美国获得的发明专利占非美国人发明专利的0.2%,台湾地区占6.4%。法国5.3%韩国4.6%中国台湾6.4%中国大陆0.2%其他21.1%日本43.2%德国14.1%英国5.1%我国在美国获得发明专利数占非美国人发明专利的比重我国在美国获得发明专利数占非美国人发明专利的比重1.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科学研究质量不高。19932003年,美国每篇SCI论文被引用的次数是12.23,我国为2.78,排名第20位,低于韩国、巴西和印度。12.2310.388.938.77.154.25

13、3.773.032.7802468101214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巴西韩国印度中国部分国家部分国家19932003科技论文平均每篇被引用次数比较科技论文平均每篇被引用次数比较1.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科技投入不足l19912000年,我国10年累计研发经费投入553亿美元,为美国同期投入的1/36,韩国的1/2;l2003年我国研发经费18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1/16;l全国研发人员年平均经费是韩国的1/7,日本的1/13。199371263849193174231912291045985726560553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160001800020

14、000美国德国英国加拿大荷兰中国日本法国意大利韩国俄罗斯19912000我国与部分国家科技累计投入强度比较我国与部分国家科技累计投入强度比较单位:亿美元2.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存在诸多制约因素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影响l企业尚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R&D投入强度(占销售额的比例)10年来一直徘徊在0.5%左右;l政府职能转变滞后,尚未形成民主高效、责任明确的决策机制和事权一致的责任追究制度;l经济政策和科技政策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l条块分割观念比较突出,致使科技资源分散、重复、效率低下。2.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存在诸多制约因素粗放型增长方式的路径依赖l重要素投入轻科技投入。19922002年,国家财政

15、科技拨款占财政支出拨款比重从56%下降到34%。电子、通信、设备制造、医药制造等高技术领域企业研发经费,不到企业销售额的2%,而OECD国家相同指标达到8%以上;l2003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我国大中型企业技术引进费用为327.5亿美元,而用于消化吸收的费用为25.7亿美元,相比为1:0.078,而日本、韩国在相近发展时期为1:5-8。 2.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小生产方式和思想意识束缚l自我封闭。门户主义、小团体思想时有滋长,部门之间、研究机构之间、科学家个人之间缺乏学术交流,科技资源缺乏共享;l急功近利,尚未一贯坚持按科学自身规律办事;l缺乏创新精神,习惯跟踪模仿,缺乏鼓励自由探

16、索、宽容失败的宽松环境。 1.历史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编制了七次科技规划,针对不同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出了指导科技发展的基本方针。 19561967科技发展远景规划重点发展,迎头赶上 19631972十年科技规划自力更生,迎头赶上1.历史回顾 19781985全国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全面安排,突出重点 19862000科技发展规划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简称“面向、依靠”)1992 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纲领及 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继续坚持“面向、依靠”的方针1.历史回顾 科技发展“九五”计划和到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面向、依靠、努力攀登科学技术高峰 十五科技

17、发展规划 有所为,有所不为,总体跟进,重点突破,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 简称“创新产业化”。2.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指导方针: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 引领未来加强“自主创新”是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实现“重点跨越”是加快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途径;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任务。 发展路径上l从跟踪模仿为主向加强自主创新转变创新方式上l从单向技术研发向加强以重大产品和新兴产业为中心的集成创新转变创新体制上l从以科研院所改革为突破口向整体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转变发展重点上l从以科技创新为主向科技创新与

18、科技普及并重转变对外开放上l从一般性技术交流向全方位、主动利用全球科技资源转变总体目标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能力显著增强,为小康社会提供支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基础。到2020年:R&D/GDP:2.5%科技进步贡献率:60%以上对外依存度:30%以下专利、论文居世界第5位实现目标的进程20062010:实现战略调整,不断完善国家创新体系,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科技发展的制度基础;20102020:加速科技发展,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20202050:科技持续发展,成为世界科技创

19、新强国。5个战略重点发展能源、资源和环境保护技术优先位置;掌握装备制造和信息产业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竞争力的突破口;生物技术未来高技术产业迎头赶上的重点;发展空天和海洋技术拓展新的资源;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占世界一席之地。11个重点技术领域能源环境制造业信息产业及现代服务业人口与健康公共安全水和矿产资源农业交通运输业城镇化与城市发展国防16个重大专项核心电子器件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与成套工艺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水体污染及控制与治理重大新药创制大型飞机载人航天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技术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转基因生物新品种育种艾滋病和病毒性

20、肝炎等重大疾病防治高分辨率对地观察系统探月工程8个前沿技术领域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先进能源技术激光技术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海洋技术空天技术3个方面的基础研究面向学科发展和科学前沿的自由探索;面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的基础研究;实施若干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科技设施和条件平台建设加强研究实验基地建设 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野外科学观测台站、国家工程中心、产业化基地重大科研基地设施建设 服务于多学科研究,并具有强大支撑能力基础条件平台建设 科学数据平台、科技文献平台、自然科技资源平台、网络科技环境平台、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1 .基本思路2 .战略目标3 .重点任务4 .对科技计划的调整5 .

21、推动企业技术创新6 .国家科技计划基本框架1.基本思路l加强六个统筹 :统筹近期和长远,体现支撑和引领;统筹项目、人才和基地,提高持续创新能力;统筹军民科技资源,发展军民两用技术;统筹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构建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统筹科技计划的全过程:基础-应用-产业化;统筹工业、农业和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创新活动。1.基本思路l实现五个突破 :突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技术瓶颈,攻克关键共性技术,实施重大专项;突破制约科技持续创新能力的薄弱环节,超前部署前沿技术,支持基础研究,加强平台建设;突破限制自主创新体制机制的障碍,深化改革,建立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突破自主

22、创新政策的束缚,制定政策,经济科技协调 ,激励创新;突破不利于自主创新社会环境的制约,发展创新文化,推动科普,提高素质。2.战略目标l提升五个方面的创新能力 :加强能源资源环境关键技术创新,提升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能力;获取自主知识产权为重点,提升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重点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强多种技术综合集成,提升人口健康、公共安全、城镇化建设的科技服务能力;实现现代化国防和公共安全,提高国家安全保障能力;超前部署基础和前沿技术研究,提升科技持续创新能力。2.战略目标l奠定三个基础 :建设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奠定科技体制基础;建设科技设施与条件平台,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科技条件基础;建立规模大

23、、素质高的创新型人才队伍,为创新型国家奠定科技人才基础。2.战略目标l科技发展主要指标 :R&D/GDP 2%对外依存度45%2.战略目标l科技发展主要指标 :科技人力资源5000万人R&D活动人员400万人R&D工程师、科学家130万人年财政科技投入/财政投入 5%高技术增加值/制造业增加值 18%高技术出口/世界高技术出口总额 10%3.重点任务重大专项面向紧迫需求,攻克关键技术把握未来,部署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加强共享机制,建设条件平台实施人才战略科学技术普及建设国家创新体制3.重点任务实施重大专项(略)面向紧迫需求,攻克关键技术l优先发展资源能源环境保护技术l加强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攻关

24、 农业 制造业 材料 交通 信息服务业3.重点任务面向紧迫需求,攻克关键技术l加强社会发展公益性技术攻关 人口健康 公共安全l推进高技术产业化与先进实用技术的发展 基地与环境建设:国家高新区、生产力促进中心、大学科技园、科技孵化器、产业化基地。 农业实用技术推广:星火带、星火密集区、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星火培训基地。 国家农业科技园:转化项目示范、成果转化中心3.重点任务超前部署前沿技术l生物医药:育苗与抗体工程、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等l信息技术:高性能计算机、新一代互联网等l新材料:半导体照明工程、新一代平板显示等l先进制造:射频标签(RFID)技术与应用等l先进能源:煤气化多联产示范、快中子堆等

25、l海洋:南海深水油气勘探、天然气水合物开发等l资源环境: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先进钻井技术等l现代农业:农业动植物功能基因组、生物药物创制等l现代交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l对地观测与导航技术:遥感地球空间技术及探测等3.重点任务稳定支持基础研究l科学前沿重大问题:生命过程定量研究系统、凝聚态物理与新效应、核心数学及其在交叉领域的应用、脑科学与认知科学等l国家重大需求的基础研究:农业、能源、信息、资源环境、人口健康、材料、综合交叉等l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蛋白质、量子控制、纳米科学等3.重点任务资源共享平台建设l研究实验基地: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野外观测台站、国家工程中心、中试产业化基地等l重

26、大科技设施:大型天文望远镜、强磁场装置、航空遥感系统、海洋综合考察船等l基础条件平台:科学数据、科技文献、自然科技资源、网络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标准计量和检测等3.重点任务实施人才战略l人才成长环境:创新人才基地、留学回国政策、改善工作条件、规范薪酬制度等l培养造就多层次高素质队伍:配合专项计划、人才项目基地协调、重视实验技师和技能型人才培养、农村科技人才培养科学技术普及l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3.重点任务国家创新体系建设l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l研究院所、大学相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l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l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l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l政府创造创新

27、环境的政策体系以上形成有效互动的国家创新体系的格局4.落实规划纲要对科技计划的调整能源、资源、环境技术优先发展,在“863”、“攻关”中予以体现并加强支持力度;加强社会公益类研究,增强其投入,工业领域和农业与社会发展领域投入,由原来7:3调整为5:5;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给予稳定支持,克服急躁鼓励探索,宽容失败。4.落实规划纲要对科技计划的调整体现项目、人才、基地统筹,将科技平台建设计划与863计划、攻关计划、973计划一同成为国家科技基本计划;国家计划管理吸纳部门、地方参与;攻关计划中设立行业引导、区域引导和企业引导项目;在863计划中设立引导项目。5.落实规划纲要,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28、(即科技投入的主体、科技研发的主体、科技成果应用的主体)消除各种体制性和机制性障碍,打破行业、市场垄断,创造各类企业公平竞争的环境;具有市场前景的国家计划项目,推行企业牵头、产学研结合的实施机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公共科技平台向企业开放;支持企业建立开发机构,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共建技术开发和工程化平台;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独特作用;实施企业技术创新引导工程,形成一批创新型企业。6.我国科技计划基本框架计划体系:重大专项基本计划重大专项l定位:重大战略产品开发 关键、共性技术攻关 国家重大工程建设l特点:目标明确,培育高技术群,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29、,保障国家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l组织:国务院领导下,成熟一项实施一项6.我国科技计划基本框架基本计划l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l国家高技术研究计划(863计划)l国家科技攻关计划l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l国家政策引导类科技计划1.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宗旨: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对未来发展和科技进步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带动性的重大基础研究任务:解决经济建设、社会可持续发展、国家公共安全关键科学问题,在科学前沿取得突破,攀登高峰,提高创新能力原则:择需、择重、择优公开、公平、公正自主创新、学术民主1.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

30、3计划)组织管理l管理部门:科技部l咨询机构: 专家顾问组973计划管理咨询 领域专家咨询组973计划项目管理咨询 专项专家组l依托部门l承担单位1.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立项程序发布指南 项目申报 主管部门或申报单位初审 大陆境内具有法人资格科研机构、大学同行专家书面评审 复审 综合评审 科技部科技部同行专家分领域评审会议 不同领域专家答辩评审 2.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宗旨l突出自主创新l瞄准核心技术l加强技术集成l引领支撑互动l推动产业升级2.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支撑领域(民口)l信息技术l生物技术l新材料技术l先进制造技术l能源技术支持领域

31、(军口)l航空航天技术l资源环境技术l海洋技术l交通技术l农业技术l空间遥感与对地观测技术l先进防御技术2.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组织管理l国家863计划协调领导小组l科技部、总装备部l863计划联合办公室l863计划专家委员会l863计划领域办公室l863计划领域专家组l项目承担单位项目专家组2.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计划结构863计划计划 领域计划 专 题 重点项目重大项目 前沿技术探索研究原型样机重大技术系统突破核心技术开发单项战略产品引导项目区域重大高技术项目2.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专题管理发布指南 课题申报 申报单位评审 领域办领域办审核批

32、准 立项建议 批准立项 编制课题指南 领域专家组 2.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管理(重大项目、重点项目)立项建议 综合咨询 择优招标批准立项领域办确定项目承担单位提出实施方案 论证实施方案 批准实施方案 863计划联办 863计划专家委员会科技部项目专家组 2.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基地管理研发实力创新团队地方部门申报产业化基地科技部认定 批准领域推荐研发基地 863产 产业 业化 化特 业色 绩863联办组织专家3.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宗旨:需求导向,集成创新,统筹协调,有效支撑l解决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键、热点、难点的科技问题;l坚持市场导向、需求牵引,突出企业技

33、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实行产学研结合;l统筹国家、行业、区域科技发展,统筹人才、项目、基地的安排。3.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支持行业、领域l能源l资源l制造业l信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l城镇化与城市发展l环境l农业l交通运输业l人口与健康l公共安全及其他社会事业3.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点任务l为循环经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支撑;l强化先进技术在农业领域集成创新的系统应用;l应用高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l解决重大公益性科技问题;l推进行业、区域协调发展。3.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管理组织科技部 国务院部门(单位)具有协调能力单位地方科技厅(局)项目课题承担单位项目课题承担单位项目课题承担单位

34、专家咨询:战略预测计划制定项目立项实施监督项目验收经费使用绩效考评3.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计划结构攻关计划攻关计划重大项目重大项目重大战略产品支撑重大工程 建设、重大装备开发带动性大影响度高重点项目重点项目重大公益技术产业共性技术重点行业、领域需求,且具有的应用前景的项目引导项目引导项目行业引导行业引导行业技术储备国家攻关项目培育行业科技应急反应行业基础性工作区域(地区域(地方)引导方)引导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支撑区域经济社会重大工程建设企业引导企业引导自主创新成果转化和应用3.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立项原则l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重大装备开发、引进消化再创新需要;l公益技术、产业共性技术、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

35、社会持续发展;l目标明确,技术指标考核性强,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l项目前期基础条件好,组织保障到位;l项目实施机制合理,产学研结合落实;l35年能形成应用规模。3.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立项程序签订任务书项目建议项目建议实施方案批准评审确定经费概算可行性报告立项建议进入备选项目库组织单位:组织单位:地方地方部门部门有关机构有关机构地方地方行业行业大型企业集团大型企业集团会同财政部科科 技技 部部初审专家咨询专家咨询任务承担单位3.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调整撤消制度l市场技术变化,原定目标技术路线需修改;l匹配资金和条件不属实;l依托的建设工程不能实施;l技术引进、国际合作发生重大变化;l技术骨干流失;

36、l其他不可抗拒的因素。3.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应急反应机制 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突发性重大科技需求等,科技部可商有关部门、地方直接论证立项,组织实施。4.科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宗旨:整合优化现有科技资源,加强整体布局,实现资源共享,为推进全社会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支撑。任务:l加强实验基地建设 国家实验室; 国家重点实验室; 野外观测研究台站和网络体系;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试、产业化示范基地。4.科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任务:l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多学科研究服务,并具有支撑能力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l加强基础条件平台建设: 科学数据平台; 科技文献平台; 自然科技资源平台; 网络科技环境平台;

37、l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l加强重点领域技术标准研究。5.国家政策引导类计划以政策导向进行补助性支持的国家科技计划。宗旨:通过有利于创新能力、创新环境和创新体系建设的政策实施,指导农业科技、工业科技的应用推广和国际科技合作事业的发展,引导企业和社会的投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5.国家政策引导类计划范围:l星火计划l火炬计划l技术创新引导工程l国际科技合作计划l组织管理:l科技部l管理机构l服务机构l项目承担单位5.国家政策引导类计划组织管理:l科技部 计划定位、目标、任务; 审定计划实施细则; 确定项目和项目承担者; 确定计划项目经费额度; 协调管理中的重大问题。l管理机构(受科技部委托) 制定相关的实施细则; 组织项目申报、选择项目承担单位; 监督检查项目执行,组织项目验收; 协调解决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其他问题。5.国家政策引导类计划组织管理:l服务机构(受科技部或管理机构委托) 参与项目评审、监督、评估、成果评价与推广、经费审计等工作。l项目承担单位 履行项目合同和任务书,遵守计划管理的相关规定; 按要求提供各种报告,接受监督和评估;谢谢!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