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推拿稿件ppt课件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72589007 上传时间:2022-04-09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8.68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小推拿稿件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小推拿稿件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小推拿稿件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资源描述:

《小推拿稿件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推拿稿件ppt课件(5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儿科医生儿科医生小儿推拿的临床应用小儿推拿概述小儿推拿概述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小儿常见疾病之腹泻治疗小儿常见疾病之腹泻治疗小儿推拿常用手法小儿推拿常用手法小儿推拿常见问题解答小儿推拿常见问题解答小儿推拿适应症小儿推拿适应症1小儿推拿禁忌症小儿推拿禁忌症23小儿推拿常用介质小儿推拿常用介质小儿推拿特点小儿推拿特点2小儿推拿操作要求小儿推拿操作要求31小儿推拿的历史与发展小儿推拿的历史与发展1小儿推拿的概念小儿推拿的概念21 1 小儿推拿的历史与发展小儿推拿的历史与发展唐.孙思邈千金药方:首次小儿保健推拿医学文献记载“小儿虽无病,早起常以膏摩囟上及手足心,甚避风寒。”宋.太平圣惠方、圣

2、济总录:按摩的作用已由温通闭塞发展到按摩具有解表发汗的作用。明.小儿推拿兴旺发达时期:太医院按摩科形成独特的小儿推拿体系。小儿按摩经、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小儿推拿秘诀清.小儿推拿临床应用广泛:小儿推拿广义黄峰入洞、苍龙摆尾、二龙戏珠。小儿推拿辑要、推拿易知等。新中国.小儿推拿呈蓬勃发展趋势:实用小儿推拿学、小儿推拿学90年代.青岛医学院用胃苗记仪和试管对比法观察胃在推脾土、加上内运八卦穴前后胃液对蛋白质消化的分解情况,证明推拿能促进胃的运动和消化功能 小儿推拿是在明清时期形成独特体系的一门临床医学,又称小儿按摩,是推拿疗法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建立在祖国医学整体观念基础上,以阴阳五行

3、、脏腑经络、卫气营血等学说为理论指导,运用各种手法刺激穴位,通经络,和营卫,行气血,以调整机体的偏盛偏衰,促进机体的自然抗病能力,达到治疗和防病的目的。 本疗法适用于012 岁的小儿,但以3 岁以内小儿推拿效果较好,3 个月以内的婴儿效果更好。小儿推拿的概念小儿推拿的概念感冒、发热、咳嗽、哮喘、腹泻、疳积、腹痛、腹胀、脱肛、呕吐、便秘、暑温、麻疹、佝偻病(五迟、五软)、口疮、牙痛、遗尿、尿闭、夜啼、惊风、痿证(小儿麻痹后遗症、臂丛神经损伤、腓总神经损伤、重症肌无力、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脑瘫等)、肌性斜颈、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斜视等)、桡骨小头半脱位、髋关节半脱位等。小儿推拿的适应症小儿推拿的适

4、应症天花、胎毒及一切疮疡疾患。由结核杆菌引起的疾患。癌症。脓毒血症。正在出血的局部。骨折、脱位及扭伤等症的急性期。急性传染病的传染期。传染性及溃疡性皮肤病。烫伤局部。危重病症一定在抢救脱离危险期后,方可配合推拿治疗。小儿推拿的禁忌症小儿推拿的禁忌症 推拿常用介质是指在推拿施术穴位的皮肤涂敷不同剂型的滑润剂。介质有滑润保护皮肤的作用,同时兼有协同手法治病的作用。 常用介质:常用介质:温开水、葱水(汁)、姜水(汁)、薄荷水、鸡蛋清、凡士林、甘油、麻油、酒精、冬青油(膏)、滑石粉、按摩油、红花油及一切护肤营养油(膏)等。小儿推拿常用介质小儿推拿常用介质小儿推拿手法特点小儿推拿手法特点u手法基本特点:

5、轻柔深透,平稳着实;u手法的操作特点:强调手法的治疗量及补泻。故小儿推拿非常重视手法的次数(时间)、疗程、强度(轻重)、频率(速度)及方向等因素。一般讲,推拿的时间、疗程及强度可体现治疗量,而强度、频率及方向体现补泻;u手法的治疗特点:由于小儿病生理特点决定了小儿易外感时邪,内易伤饮食及病易化热,故临床上常用解表,清热和消导等手法。先操作四肢部穴位胸腹部穴位腰背部穴位头面部穴位。先作轻手法,后作重手法。根据病情的轻重和患儿年龄的大小,每个具体手法在按摩次数(或时间)上有明显的区别,一般说,年龄大、病情重的,按摩次数多,时间长;以揉、摩、推等法为长而次数多。 选用上肢部穴位治疗时,只在一侧操作即

6、可,多取左上肢;选用下肢部穴位治疗时,需双侧均操作。小儿推拿操作要求小儿推拿操作要求2 2 常用手法挂图常用手法挂图2 2 小儿推拿的手法有很多种,并且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小儿推拿的手法有很多种,并且在不断创新和发展,本文着重介绍以下本文着重介绍以下9 9种手法。种手法。2.1推法2.2揉法揉法2.32.3按法按法2.42.4摩法摩法2.52.5掐法掐法2.62.6捏法捏法2.72.7运法运法2.82.8捣法捣法2.92.9拿法拿法推法为小儿最常用手法之一,可用于身体任何推法为小儿最常用手法之一,可用于身体任何部位。部位。手法频率较快为手法频率较快为200300 次次/分。分。直推时,向心方向直

7、推为补法;离心方向直推直推时,向心方向直推为补法;离心方向直推为泻法;来回直推为平补平泻(调)法。为泻法;来回直推为平补平泻(调)法。分推法分推法以拇指面在穴位上作顺逆以拇指面在穴位上作顺逆时针方向的旋转推动时针方向的旋转推动以两手拇指桡侧或指面,或以两手拇指桡侧或指面,或食、中二指面自穴位中点向食、中二指面自穴位中点向两旁分向推动(两旁分向推动(),), 或作或作“ ”形推动形推动直推法直推法 以拇指面在穴位上作顺时以拇指面在穴位上作顺时针方向的旋转推动针方向的旋转推动推推 法法旋推法旋推法 1.拇指直推拇指直推 2.食、中指直推食、中指直推 以中指或拇指端,或掌根,或大鱼际吸定于一定穴位上

8、,作顺时针以中指或拇指端,或掌根,或大鱼际吸定于一定穴位上,作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揉动,称揉法,亦可分别称为指揉法,掌根揉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揉动,称揉法,亦可分别称为指揉法,掌根揉法,鱼际揉法。法,鱼际揉法。中指揉法中指揉法 拇指揉法拇指揉法 掌根揉法掌根揉法 鱼际揉法鱼际揉法 【手法要求】手法频率为200250 次/分。揉动时手要吸住皮肤,带动皮下组织随揉而滑动,不可在皮肤上擦。【临床应用】揉法为小儿常用手法之一,可用于身体任何部位。单手操作时,单手操作时,逆时针方揉动为补法;顺时针方向揉动为泻法。双穴双手双穴双手操作时,操作时,向里旋动为补法;单穴向外旋动为泻法。2.32.3按法按

9、法【手法要求手法要求】按时轻重适度,要垂直逐渐向下用力。按时轻重适度,要垂直逐渐向下用力。【临床应用临床应用】按法多与揉法配合使用,称按揉法,其含义有二,一为向下按的按法多与揉法配合使用,称按揉法,其含义有二,一为向下按的同时揉之;二为按与揉交替进行。同时揉之;二为按与揉交替进行。按法的强度与补泻有关,重按为泻法;轻按为补法。按法的强度与补泻有关,重按为泻法;轻按为补法。中指按法、拇指按法中指按法、拇指按法掌按法掌按法【手法要求手法要求】手法频率为手法频率为100100150 150 次次/ /分。指摩时要指实掌虚;掌摩分。指摩时要指实掌虚;掌摩时要全手掌接触皮肤。时要全手掌接触皮肤。【临床应

10、用临床应用】本法多用于胸腹部位。操作时,逆时针方向及慢速摩本法多用于胸腹部位。操作时,逆时针方向及慢速摩动为补法;顺时针方向及快速摩动为泻法。动为补法;顺时针方向及快速摩动为泻法。以全手掌面或食指、以全手掌面或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中指、无名指、小指面附着于一定的穴位面附着于一定的穴位上,以腕关节连同前上,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顺时针方向或逆臂作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环形移动摩时针方向环形移动摩擦,称摩法。擦,称摩法。四指摩法、掌摩法四指摩法、掌摩法【操作方法操作方法】方法一:用屈曲的食指中节桡侧在后顶方法一:用屈曲的食指中节桡侧在后顶住皮肤,拇指前按,两指同时用力提拿住皮肤,拇指前按,两指同时

11、用力提拿皮肤,双手交替向前捻动。皮肤,双手交替向前捻动。方法二:用拇指桡侧在后顶住皮肤,食、方法二:用拇指桡侧在后顶住皮肤,食、中二指前按,三指同时用力提拿住皮肤,中二指前按,三指同时用力提拿住皮肤,双手交替向前捏动。双手交替向前捏动。【手法要求手法要求】提拿皮肤多少及用力大小适中,捻动向提拿皮肤多少及用力大小适中,捻动向前时,应作直线运动。前时,应作直线运动。【临床应用临床应用】第一种捏法刺激量小,适用于第一种捏法刺激量小,适用于3 3 岁以下岁以下的小儿;第二种捏法刺激量大,适用于的小儿;第二种捏法刺激量大,适用于年龄较大年龄较大的儿童。的儿童。以拇指或中指端在一定穴位上由此及彼作弧形或环

12、形推动,称运法以拇指或中指端在一定穴位上由此及彼作弧形或环形推动,称运法手法宜轻不宜重,宜缓不宜急,频率为手法宜轻不宜重,宜缓不宜急,频率为8080120 120 次次/ /分。分。以中指端或屈曲的食指第二指间关节在一定的穴位上作有节律以中指端或屈曲的食指第二指间关节在一定的穴位上作有节律的叩击,称捣法的叩击,称捣法【手法要求手法要求】手法节律要均匀,频率为手法节律要均匀,频率为9090100 100 次次/ /分。快而重的捣有兴分。快而重的捣有兴奋作用;慢而轻的捣有抑制作用。奋作用;慢而轻的捣有抑制作用。【临床应用临床应用】本法刺激较强,宜于其他手法结束时进行。本法刺激较强,宜于其他手法结束

13、时进行。l用拇指与食、中两用拇指与食、中两指,或用拇指与其余指,或用拇指与其余四指在一定穴位上反四指在一定穴位上反复相对用力作一松一复相对用力作一松一紧的提拿动作。紧的提拿动作。l手法动作要缓和连手法动作要缓和连贯,用力要由轻而重,贯,用力要由轻而重,不可突然用力。不可突然用力。l本法刺激较强,宜本法刺激较强,宜于其他手法结束时进于其他手法结束时进行。行。 1胸腹部穴位胸腹部穴位2上肢部穴位上肢部穴位4腰背部穴位腰背部穴位3头面部穴位头面部穴位下肢部穴位下肢部穴位5特点一:小儿推拿除了运用十四经穴及经外奇穴外,本身还有许多特定的穴位。这些穴位不仅有“点”状,而且还具有“线”状及“面”状。特点二

14、:相当多穴位都聚结在两手,正所谓“小儿百脉汇于两掌” 。攒竹(天门)攒竹(天门)两眉中点至前发际成一直线。眉弓(坎宫)眉弓(坎宫)两眉头至眉梢成两横线。太阳太阳两眉后凹陷中。耳后高骨(高骨)耳后高骨(高骨)两耳后,乳突后缘与后发际交界处。【临床应用临床应用】推攒竹、推眉弓、揉太阳、揉耳后高骨为小儿治外感常用四大手法,常配合使用。【迎香】两鼻翼外缘,鼻唇沟凹陷中。按揉法多用于治疗感冒发烧;黄蜂入洞法多用于治疗鼻炎【囟门(信风,囟会) 】前发际正中点直上2 寸。推及揉法多用于治疗神志方面病;摩法多治疗久泻,脱肛,遗尿等虚证。【百会】头顶前后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交叉点。本穴为安神定惊首选穴位之一,常与

15、捣小天心,掐十宣等合用。【风池】颈后枕骨下缘,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起始部中间凹陷中。本穴发汗作用较强,如再配掐二扇门则发汗作用更强。【天柱骨】颈后,后发际中点至大椎穴成一直线。本穴降逆止呕作用明显,常与揉中脘配合使用。【天突】胸骨切迹上缘,凹陷正中。治疗咽喉肿痛时,用捏挤法,如配以捏挤大椎,效果更好。【膻中】胸骨正中,两乳头联线中点。本穴为气之会穴,为治疗呼吸系统疾病首选穴。【乳根】乳头直下2 分。该穴主要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多与揉乳旁,推揉膻中,揉天突等合用。【乳旁】乳头旁开2 分。本穴常与膻中,乳根等穴配用,治疗呼吸系统诸病。【胁肋】从两腋下两胁至天枢处。本穴专消有形之邪,为消积要穴,常与

16、摩腹配用。本法消导之力较峻烈,故虚弱的小儿慎用。【中脘】肚脐直上4 寸。本穴为治疗消化系统病证常用穴,多与摩腹、捏脊、按揉足三里等穴配合使用;向下推中脘,多用于恶心呕吐,可与推天柱骨合用。【腹】腹部。本穴为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效穴,为治泻四大手法之一,故常与其他三法(揉脐,推上七节骨,揉龟尾)配合治疗腹泻;本穴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为保健四大手法之一,可以单穴使用,亦可以与其他三法(补脾经,捏脊,按揉足三里)合用。【脐(神阙)】肚脐。【天枢】脐旁2 寸。【丹田】脐下2.5 寸。在本穴上作一指禅推法为近期的用法,多用于年龄较大的小儿,治疗遗尿时,用一指禅推法,效果较明显。【肚角】脐下2 寸,旁开2

17、寸处。肚角是止腹痛的要穴,拿肚角刺激量较强,不可多拿。本穴常与摩腹,掐揉一窝风合用以治疗腹痛;治疗便秘时,常与推下七节骨,摩腹合用。【肩井肩井】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筋肉处。拿肩井多于治疗结束时运用,作为结束手法,称总收法;治疗感冒发热时,常与拿风池,小儿治外感四大手法合用。【大椎大椎】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棘突之间凹陷中。本穴退热作用较强。捏挤法刺激量较强,多用于治疗热病重证。【肺俞肺俞】第三胸椎下,旁开1.5 寸。本穴有补肺气的作用,故多用于治疗肺系虚证,也可与其他具有清宣肺气作用的穴位合用,以治疗肺系实证。【脾俞脾俞】第十一胸椎下,旁开1.5 寸。本穴用于治疗中焦脾胃失调引起的诸证,常与捏

18、脊,摩腹,按揉足三里等法合用。【肾俞肾俞】第二腰椎下,旁开1.5 寸。本穴有明显的补肾功用,常与揉丹田,捏脊,补肾经等合用,治疗小儿先天发育不足,大病及久病以后体虚等。【脊柱脊柱】背部,大椎至尾椎成一直线。捏脊是治疗小儿消化系统诸病的首选法,其主要有调和脾胃功能的作用。【七节骨七节骨】第四腰椎至尾椎骨末端成一直线。推上七节骨为治泻四大手法之一,故常与其他三法(摩腹,揉脐,揉龟尾)合用治疗腹泻。用本法治疗便秘、食积时,常与摩腹,退六腑,按弦走搓摩等合用。【龟尾龟尾】尾椎骨末端。本穴作用比较平和,重在调和。用本法治疗便秘时,常配以推下七节骨,摩腹,拿肚角等法。【脾经】拇指桡侧缘从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线

19、。本穴为治疗小儿脾胃功能失调最常用手法之一,常与摩腹,揉中脘,运内八卦,揉板门等合用。【肝经】食指末节罗纹面。本穴主要用于治疗热性病及神志异常方面的病,常与清心经,揉百会,清小肠,捣小天心,清天河水等合用。【心经】中指末节罗纹面。【肺经】无名指末节罗纹面。本法主要用于治疗呼吸系统诸病。【肾经】小指末节罗纹面。本法常与补脾经,捏脊,揉二人上马合用。【大肠】食指桡侧缘,从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本穴主要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小肠】小指尺侧缘,从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线【肾顶】小指顶端。本穴为治疗汗证效穴,常与补肺经,补肾经,补脾经合用。【肾纹】手掌面,小指第二指间关节横纹处。本穴为治目疾要穴,常与清肝经,

20、清天河水,推六腑等合用。【四横纹】手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本穴是治疗疳积的要穴。【小横纹】手掌面,食、中、无名、小指掌指关节横纹处【掌小横纹】手掌面,小指根下,尺侧掌纹头。【板门】手掌大鱼际平面。【内劳宫】掌心,屈指时,中指、无名指端之间【内八卦(内八方)】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以圆心至中指根2/3 长为半径,所作的圆周即为本穴,(在此圆周上从小鱼际开始分布成八个卦位,依次为乾、坎、艮、震、巽、离、坤、兑)。【鱼际交(小天心)】大小鱼际交接处凹陷中。【脾肾】手掌面,拇指根至小指根,沿手掌边缘成一弧形曲线。【总筋(总位,总心,内窝风)】手掌面,掌后腕横纹中点。【大横纹(横门

21、)】手掌面,掌后横纹处,近拇指端为阳池,近小指端为阴池。 另外上肢部还有十宣(十王)、老龙、端正(左、右端正)、五指节、二扇门、二人上马、外劳宫、威灵、精宁、外八卦(外八方)、一窝风(乙窝风)、膊阳池、三关、天河水、六腑等穴位【 箕门 】大腿内侧,髌骨上缘至腹股沟成一直线。主治:小便赤涩不利,尿闭,水泻等。【百虫】髌骨内上缘2.5 寸处。主治:惊风抽搐,昏迷不醒,下肢瘫痪,痹痛等。【足三里】外膝眼下3 寸,胫骨旁开1 寸处。主治:恶心呕吐,腹痛泄泻,厌食,疳积,腹胀,下肢萎软乏力等。【膝眼】屈膝,髌骨下缘,髌韧带两侧凹陷中,外侧为外膝眼,内侧为内膝眼。主治:下肢痿软,惊风抽搐,昏迷不醒等。【前

22、承山】胫骨前缘外侧膝下8 寸处。主治:惊风,抽搐,角弓反张,昏迷不醒等。【 三阴交】内踝直上3 寸,胫骨后缘凹陷中。主治:遗尿,癃闭,小便频数,尿赤涩痛,下肢痿软,贫血乏力等。【解溪】踝关节前横纹中点,趾长伸肌腱和长伸肌腱之间凹陷中主治:惊风,吐泻不止,踝关节屈伸不利等。【 丰隆】外踝上8 寸,胫骨前缘外侧1 寸半,胫腓骨之间。主治:痰鸣,咳嗽,气喘等。【委中】腘窝中央,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之间主治:惊风抽搐,下肢痿软等。【后承山】腓肠肌腹下凹陷中。主治:腿痛痉挛,下肢痿软,泄泻,便秘等。【昆仑】外踝后缘与跟腱内侧之间的凹陷中主治:惊风,抽搐。【涌泉】屈趾,足心前正中凹陷中。主治:五心烦热,烦

23、躁不安,久热不退,目赤肿痛,潮热虚火,口舌生疮,神昏,惊风,癫痫,抽搐等。内伤乳食内伤乳食1感受外邪感受外邪2辨证要点辨证要点临床表现临床表现2对症治疗对症治疗1脾胃虚弱脾胃虚弱3脾肾阳虚脾肾阳虚43 小儿腹泻是一种以大便次数增多,形状异常,便下稀薄或呈水样,带有不消化乳食及粘液为特征的婴幼儿常见的消化道疾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单纯性消化不良。 小儿腹泻一年四季皆可发病,夏秋两季发病率高,2 岁以内易患病,若病情严重或治疗不当,可影响小儿生长及发育,甚至危及生命。(1 1)内伤乳食)内伤乳食婴幼儿脾胃功能薄弱,若小儿喂养不当(饥饱无常、乳食无度、突然改变食物性质、饮食不洁)损伤脾胃升降失调、运化

24、失职泄泻。(2 2)感受外邪)感受外邪寒、热(暑)、湿之邪皆能引起泄泻,以湿邪引起发病为多见。寒、热(暑)邪常与湿邪合邪为病。寒、热(暑)邪、寒湿、暑湿、湿热之邪(从表入里或直接入里)损伤脾胃运化失常清浊不分泄泻。(3 3)脾胃虚弱)脾胃虚弱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所需水谷精气相对较多,故脾胃负担较重,谓之脾常不足,构成泄泻发生的内在因素,若长期饮食失调、禀赋素虚、大病久病之后失调脾阳不振消化腐熟水谷功能失常水谷不分并走大肠泄泻。(4 4)脾肾阳虚)脾肾阳虚脾虚及肾,肾阳虚冷,命门火衰,无以温煦脾土,以致运化失司,水不化,而致泄泻轻症泄泻轻症泄泻:次数不多,次数不多,全身情况不全身情况不明显;

25、明显;重症泄泻:重症泄泻:量多,次数量多,次数多,并可伴多,并可伴呕吐,面色呕吐,面色苍白,口唇苍白,口唇樱红,呼吸樱红,呼吸深快,甚至深快,甚至目眶凹陷,目眶凹陷,尿量减少,尿量减少,不能进食。不能进食。病情病情1病情病情23个月以内婴个月以内婴儿儿的难治性的难治性腹泻,多因腹泻,多因消化酶缺乏,消化酶缺乏,乳汁过敏,乳汁过敏,或细菌性肠或细菌性肠炎所致炎所致秋冬季节流秋冬季节流行性腹泻行性腹泻,大便为白色大便为白色或黄白色者,或黄白色者,多因轮状病多因轮状病毒性肠炎所毒性肠炎所致致感受外邪:感受外邪:风、寒、暑、湿风、寒、暑、湿饮食所伤:饮食所伤:过凉、过热、过量过凉、过热、过量或特异性食

26、物或特异性食物脾胃虚弱:脾胃虚弱:先天、后天、或大先天、后天、或大病后病后病因病因1 病因病因2病因病因3 腹部症状腹部症状尿量色泽尿量色泽 粪质粪质病程病程 舌苔舌苔病程长,病程长,迁延反复发作,多属虚迁延反复发作,多属虚或虚中夹实或虚中夹实病程短,病程短,发病急,多为实症发病急,多为实症粪质清稀如水,臭味不重,粪质清稀如水,臭味不重,属寒属寒粪质黄褐而臭,粪质黄褐而臭,属热属热小便清长,小便清长,属寒属寒小便短赤,小便短赤,属热属热腹痛而拒按者,腹痛而拒按者,属实症属实症腹痛喜按者,腹痛喜按者,属虚症属虚症白腻苔白腻苔属湿属湿黄苔黄苔属热属热黄腻苔黄腻苔属湿热属湿热(1 1)伤食型)伤食型

27、腹痛腹胀,泄泻量多,酸腐秽臭,常伴有不消化食物残渣,口臭嗳酸,口渴纳少,呕吐酸溲,舌苔厚腻微黄,脉滑数,指纹沉滞,色紫。(2 2) 寒湿型寒湿型便稀多沫,甚如水样,色淡臭味小,肠鸣腹痛,面色淡白,小便清长,可伴有恶寒发热,鼻塞流涕,苔薄白或白腻,脉濡缓,指纹色红或淡红。(3 3) 湿热型(包括暑湿泻)湿热型(包括暑湿泻)腹痛即泻,大便黄褐热臭,一日十余次,可表现为暴注下迫,便如水样,亦可为泻下粘滞不爽。肛门灼热发红,身有微热,烦躁口渴,尿少色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指纹紫红。(4 4) 脾虚型脾虚型久泻不愈,或时泻时止,或食后即泻。大便清稀,或完谷不化,有大量奶瓣及食物残渣,日泻数次至十余

28、次,食欲不振,精神疲惫,睡时露睛,面黄唇淡,舌质淡,苔薄白,脉沉无力,指纹淡红。(5 5)脾肾阳虚型)脾肾阳虚型晨起泄泻,大便夹有不消化食物,甚至完谷不化,脐腹冷痛,形寒肢冷,喜暖。舌淡胖,苔薄脉沉细,指纹色淡不显治疗原则:治疗原则:调和脾胃,化湿止泻。手法处方:手法处方:推脾经,推大肠,运内八卦,摩腹,揉脐,推下七节骨,揉龟尾。方义:方义:推脾经,推大肠,揉脐,摩腹调和脾胃,助运化湿。运内八卦调中理气,并能起调和及加强其他手法的作用。推上七节骨,揉龟尾调中止泻。加揉板门,揉中脘,揉天枢,推脾经用补法,推大肠用清法以健脾消食,调腑止泻。加推三关,揉外劳宫,推脾经及推大肠均用补法以健脾化湿,温中

29、止泻。加清小肠,退六腑,揉天枢,推脾经及推大肠均用泻法以清热化湿,调腑止泻。加推三关,捏脊,按揉足三里,推脾经及推大肠均用补法以健脾益气,固肠止泻。 用拇指桡侧缘或指面在穴位上直推,向心方向推称补脾经;离心方向推称清脾经;来回推法称调脾经。用拇指桡侧缘,或指面在穴位上直推,向心方向推称补大肠;离心方向推称清大肠。用拇指桡侧缘或指面,或用食、中二指面在穴位上直推,向心方向直推称补小肠,离心方向直推称清小肠。用拇指或食、中二指面自肘推至腕,称退六腑。(1 1)“小儿按摩小儿按摩”与与“小儿推拿小儿推拿”是同一个概念吗?是同一个概念吗? 小儿按摩与小儿推拿是同一个概念。手法医学在明代以前的医籍中的称

30、谓都是“按摩”。“推拿”这一名称首见于明代。清朝以后“按摩”与“推拿”在医籍中开始混用,并且出现了地域不同称谓不同的现象,如南方称“推拿”,北方叫“按摩”。 因此,小儿按摩与小儿推拿是同属于医学范畴内的不同称谓的同一个治疗方法。(2 2)什么是小儿推拿)什么是小儿推拿/ /按摩?按摩? 小儿推拿是在中医儿科学和中医推拿学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独特体系的小儿保健和小儿疾病治疗方法。中国古代就有用推拿治疗小儿疾病的记载。在明代,小儿推拿形成了独立的体系,成为推拿疗法中重要的分支。在中医学理论中,推拿最完整的理论就是就是小儿推拿。 小儿推拿属于中医外治法的一种。医生根据小儿生理、病理特点,通

31、过手法作用于小儿体表的特定部位和穴位,从而治疗小儿疾病和进行小儿保健。(3 3)小儿按摩都有哪些基本手法?)小儿按摩都有哪些基本手法? 小儿按摩基本手法包括:“推法、拿法、按法、摩法、运法、揉法、擦法、掐法、捏法、捣法、摇法、搓法”等。(4 4)小儿按摩手法之间有什么区别?)小儿按摩手法之间有什么区别? 推法是单方向直线运动,擦法是来回运动,摩法是在皮上运动,揉法是皮下运动,摇法是让孩子的关节做被动的运动,捣法就是手指敲打运动,根据小儿病情的不同,选择的按摩方法也不同。(5 5)小儿按摩的手法分男左女右吗?)小儿按摩的手法分男左女右吗? 小儿按摩,习惯上以小儿左手为宜,必要时可左右手同时按摩。

32、(6 6)小儿穴位有什么特点?)小儿穴位有什么特点? 特点一:按摩特定穴位的表面多种多样,有“点”状穴位,如丹田、中脘;有从某一点到另一点的“线”状穴位,如三关、天河水,还有“面”状穴位,如脾经、板门等。 特点二: 大多数穴位分布在小儿四肢及头面部,且以两手居多。即所谓“小儿百脉汇于两掌小儿百脉汇于两掌”。 (7 7)小儿按摩对操作顺序有什么要求?)小儿按摩对操作顺序有什么要求? 一般情况下,小儿按摩应按“先头面、次上肢、次胸腹、次腰背、次下先头面、次上肢、次胸腹、次腰背、次下肢肢”的操作顺序进行。 有些穴位刺激性较强,容易引起小儿哭闹,应先按摩刺激较轻、不易引起小儿哭闹的穴位,并且尽量先按摩

33、主穴,后按摩配穴。(8 8)小儿按摩对环境有什么要求?)小儿按摩对环境有什么要求? 小儿按摩应在室内进行按摩。室内空气既应保持新鲜,又应保持适宜的温度,不宜过冷或过热。冬季按摩时双手宜暖。另外,室内应光线充足,以利于诊察小儿按摩后的反应。按摩结束后应令小儿避风。(9 9)按摩者和小儿的体位有什么要求?)按摩者和小儿的体位有什么要求? 按摩时,根据小儿的病情、所选取的穴位以及操作手法等因素,小儿可分别采取坐位、俯卧位、仰卧位等体位,以小儿比较舒适为宜。按摩者以方便操作、便于用力为前提,选取坐位或站位进行按摩。(1010)小儿推拿安全吗?)小儿推拿安全吗? 小儿推拿是绿色疗法,通过推拿小儿特定的穴

34、位来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可以让宝宝少吃药、不吃药,减少药物对宝宝内脏等器官的损害,符合当今医学界推崇的“无创伤医学”和“自然疗法”的要求。(11 11)小孩如果生病了如何推拿按摩呢?)小孩如果生病了如何推拿按摩呢? 按摩前要到医院进行检查,确诊疾病后再对症进行按摩。如果孩子患的是传染病,就应该进行隔离治疗。按摩是在中医理论下发展的,通过临床实践证实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以平衡阴阳、调节五行、输通经络、解除疲劳、痉挛等。(1212)小儿按摩主要针对多大的孩子?)小儿按摩主要针对多大的孩子? 小儿按摩适合12岁下的孩子,3岁以下的孩子进行按摩效果最好。12岁以上的孩子可以配合一些成人的手法来进行按

35、摩。(1313)小儿按摩)小儿按摩/ /推拿还需要配合吃药打针吗?推拿还需要配合吃药打针吗? 孩子患病后要经医院检查,根据情况需要而选择治疗方法。推拿按摩越早进行越好,如先天性小儿斜颈,就可以进行推拿,治疗15-20天就可以痊愈。(1414)婴儿抚触与小儿按摩)婴儿抚触与小儿按摩/ /推拿一样吗?推拿一样吗? 有共同性,都是利用手法作用于小儿的体表,都可以促进小儿的生长发育、提高免疫力。不同之处在于,小儿按摩/推拿是在中医理论下开展的,有特定的穴位和手法,既能保健又能治疗;而抚触只是保健,而且只适合婴儿。 手法要轻,不要过重。推拿前应逗小孩开心,以便其配合进行按摩。 身心放松。按摩时除思想应集

36、中外,要心平气和,全身不要紧张,做到身心都放松。 取穴准确。掌握穴位的取穴方法和操作手法,取穴准确、手法正确。 用力恰当。因为力度过小起不到应有的刺激作用,力度过大易产生疲劳,且易损伤皮肤。 循序渐进。推拿手法的次数要由少到多,推拿力量由轻逐渐加重,推拿穴位可逐渐增加。 持之以恒。无论用按摩来进行小儿保健或治疗慢性病,都不是一两天就能见效的。常需积以时日,才能逐渐显出效果。所以给小儿做推拿应有信心、耐心、爱心和恒心。 除上述注意事项外,还要掌握推拿保健的时间,每次以10-20分钟为宜。为了加强疗效、防止皮肤破损,在施以推拿术可选用一定的药物作润滑剂,如滑石粉、香油、按摩乳等。若局部皮肤破损、溃

37、疡、骨折、结核、肿瘤、出血等,禁止在此处作按摩。操作时手法尽量直接接触皮肤。按摩后有出汗现象时,应注意避风,以免感冒。此外,在过饥、过饱、或过度疲劳时,也不要给小儿做推拿。(1616)没有中医基础的家长能学会小儿推拿吗?)没有中医基础的家长能学会小儿推拿吗?小儿推拿的手法操作简单,直观易学,只要按照要求,遵循它的规律,几次操作练习就可初步掌握。 和小儿推拿专科医生相比,家长学习小儿推拿是相对容易和简单的。小儿推拿医生要为不同的孩子诊断病情并做针对性治疗,因此,需要学习大量的专业知识和长期的专业训练。而每一个普通家长,只为自己的孩子服务,服务对象具有单一性,关注的小儿常见病可能也只是局限于几个病种。因此,家长不必掌握所有的穴位,只要重点了解自己关注的常见病和保健方法就能够满足需求;只要按照小儿按摩网教学视频的示范找准穴位,掌握正确的手法,就可以循序渐进、学以致用。(1717)小儿推拿是不是一年四季都可以做?)小儿推拿是不是一年四季都可以做?是的。小儿的穴位大多分布在手、头面、背部、腹部等部位,无论衣服穿得厚薄,操作起来都比较容易。每天做都没关系,不过次数最好是一天1-2次,再多就不提倡。天冷的季节给宝宝做推拿时,要调整好室温,防止宝宝受凉。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