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 论 第一 二章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72584430 上传时间:2022-04-09 格式:PPT 页数:78 大小:7.26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国法制史 论 第一 二章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中国法制史 论 第一 二章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中国法制史 论 第一 二章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资源描述:

《中国法制史 论 第一 二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法制史 论 第一 二章(7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国法制史中国法制史n绪论绪论n一、中国法制史的研究对象一、中国法制史的研究对象n二、中国法制史的发展阶段二、中国法制史的发展阶段一、中国法制史的研究对象一、中国法制史的研究对象n第一,历代立法活动、立法成果。第一,历代立法活动、立法成果。n第二,历代司法状况第二,历代司法状况n第三,历代宏观法制状况第三,历代宏观法制状况n第四,与重要法律制度相关的法律思想、哲第四,与重要法律制度相关的法律思想、哲学思想学思想n第五,各个阶层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第五,各个阶层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二、中国法制史的发展阶段二、中国法制史的发展阶段n(一)奴隶制法(一)奴隶制法n习惯法到成文法,简单法向系统

2、法制转变,奴隶制习惯法到成文法,简单法向系统法制转变,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夏、商、西周向封建制过渡。夏、商、西周n(二)封建帝制时期(二)封建帝制时期n战国秦汉战国秦汉n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两晋南北朝n隋唐隋唐n宋元明清宋元明清n(三)近代(三)近代n清末、民国、新民主主义法制清末、民国、新民主主义法制上编上编 古代法制史古代法制史第一章第一章 中国法的起源与特征中国法的起源与特征n第一节第一节 中国法的起源中国法的起源n第二节第二节 中国法的特征中国法的特征第一节第一节 中国法的起源中国法的起源n一、马克思主义关于法律起源的理论一、马克思主义关于法律起源的理论n二、古代关于法律起源的理论二、古

3、代关于法律起源的理论n1. 法起源于天道、神意说法起源于天道、神意说n圣人因天秩而制五礼,因天讨而作五刑。圣人因天秩而制五礼,因天讨而作五刑。(汉书刑法志)(汉书刑法志)n德刑之设,著自神道。圣人处天地之间,率德刑之设,著自神道。圣人处天地之间,率神袛之意。(魏书刑法志)神袛之意。(魏书刑法志)n2.道家学派道家学派n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老子n3. 法家学派法家学派n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争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也。管子管子n民众而奸邪生,故立法制、为度量以禁之,是故有民众而奸邪生,故立法制、为度量以禁之,是

4、故有君臣之义、五官之分、法制之禁。君臣之义、五官之分、法制之禁。商君书商君书n“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故为之立君上之埶以临之,明悖乱而不治,故为之立君上之埶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 荀子荀子n三、中国法起源的两种具体途径三、中国法起源的两种具体途径n1.刑起于兵刑起于兵n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国之大事,在祀与戎n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钺,中刑用刀锯,其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钺,中刑用刀锯,其次用钻筰,薄刑用鞭扑次用钻筰,

5、薄刑用鞭扑国语国语n2.礼起源于祭祀礼起源于祭祀n礼礼-禮禮 :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n四、中国法起源的一般规律四、中国法起源的一般规律n习惯习惯习惯法习惯法成文法成文法n五、刑、法、律五、刑、法、律n刑:罚罪也,从刀,从井刑:罚罪也,从刀,从井n法:灋法: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直者去之,从去从去,会意。会意。n律:均布也。律:均布也。第二节第二节 中国法起源的特征中国法起源的特征n1 1 兵刑合一、刑法受到特别重视的道路兵刑合一、刑法受到特别重视的道路. .n2 2 “ “礼礼”的影响的影响. .n3 3 宗法制的影

6、响宗法制的影响. .n4 4 民族大融合的特征民族大融合的特征. .n5 5 体现了由体现了由“裁判到立法裁判到立法”的特点的特点. .第二章第二章 古代立法古代立法n第一节第一节 古代立法思想古代立法思想n第二节第二节 古代法律形式古代法律形式n第三节第三节 古代法典编纂古代法典编纂第一节第一节 古代立法思想古代立法思想n一、神权法思想一、神权法思想 中国古代的神权法思想形成于夏朝,盛行于商朝,中国古代的神权法思想形成于夏朝,盛行于商朝,衰败于西周时期。神权法思想在具体的统治实践衰败于西周时期。神权法思想在具体的统治实践中,主要表现为统治者使自己的统治神化,并将中,主要表现为统治者使自己的统

7、治神化,并将体现他们统治利益的法律说成是神权法。体现他们统治利益的法律说成是神权法。n尚书尚书甘誓甘誓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天用剿绝其命二、明德慎罚思想二、明德慎罚思想 明德慎罚思想是西周时期政治家周公摄明德慎罚思想是西周时期政治家周公摄政时所提出的施政方针。该思想要求统治政时所提出的施政方针。该思想要求统治者在设政施政过程中要以德为主、慎重刑者在设政施政过程中要以德为主、慎重刑罚。其核心内容就是要求统治者在立法和罚。其核心内容就是要求统治者在立法和司法中,必须坚持宽缓、审慎的原则,执司法中,必须坚持宽缓、审慎的原则,执行刑罚要慎重,反对专任刑罚,主张

8、德刑行刑罚要慎重,反对专任刑罚,主张德刑并用。明德慎罚思想在西周法律制度上具并用。明德慎罚思想在西周法律制度上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n第一,在刑罚原则上强调矜老恤幼、第一,在刑罚原则上强调矜老恤幼、罪疑从赦。罪疑从赦。n第二,要对犯罪进行具体的分析、区第二,要对犯罪进行具体的分析、区别对待。别对待。n第三,主张第三,主张“罪止一身罪止一身”,反对滥杀,反对滥杀无辜。无辜。n第四,对危害宗法等级秩序的犯罪要第四,对危害宗法等级秩序的犯罪要严惩不贷。严惩不贷。三、以法治国思想三、以法治国思想n 以法治国思想是先秦法家在治国理政过程中所坚持的以法治国思想是先秦法家在治国理政过

9、程中所坚持的一种治国策略。其思想核心是反对奴隶制贵族的法律特权,一种治国策略。其思想核心是反对奴隶制贵族的法律特权,强调强调“垂法而治垂法而治”、“一断于法一断于法”,坚持,坚持“重刑轻罪重刑轻罪”、“以刑去刑以刑去刑”。 n 以法治国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以法治国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n第一,第一, 公布法律。坚决主张要制定明确的成文法,公布法律。坚决主张要制定明确的成文法,并向社会公布法律。并向社会公布法律。n第二,第二, 厉行法治。不论是谁,只要违法犯罪,都厉行法治。不论是谁,只要违法犯罪,都要按照法律论刑定罪。要按照法律论刑定罪。n第三,第三, 轻罪重刑。用重刑的威吓作用来达到预防轻罪重刑

10、。用重刑的威吓作用来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犯罪的目的。四、无为而治思想四、无为而治思想 无为而治思想是西汉初期将黄老学说运用于治无为而治思想是西汉初期将黄老学说运用于治国理政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法律思想。其基本国理政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法律思想。其基本特征就是特征就是“清静无为清静无为”、“与民休息与民休息”,体现在,体现在立法上则是立法上则是“轻徭薄赋轻徭薄赋”、“约法省刑约法省刑”。五、德主刑辅思想五、德主刑辅思想n 德主刑辅思想是西汉中期儒学的正统地位确德主刑辅思想是西汉中期儒学的正统地位确立以后儒家思想在法律思想上的体现,因此一般立以后儒家思想在法律思想上的体现,因此一般又被称为封建正统

11、法律思想。又被称为封建正统法律思想。n 德主刑辅思想的基本点就是以礼为主、礼刑德主刑辅思想的基本点就是以礼为主、礼刑并用。具体来说,就是要求以礼义教化和法律惩并用。具体来说,就是要求以礼义教化和法律惩罚的双重手段来治理国家。其中礼义教化为根本,罚的双重手段来治理国家。其中礼义教化为根本,刑法惩罚是辅助;对待老百姓要先用德礼进行教刑法惩罚是辅助;对待老百姓要先用德礼进行教化,教化无效再辅之以刑罚,把德与刑紧紧结合化,教化无效再辅之以刑罚,把德与刑紧紧结合起来。起来。n德主刑辅思想对汉及其以后各个朝代立法德主刑辅思想对汉及其以后各个朝代立法司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司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n1 1在立法

12、上,以在立法上,以“三纲三纲”作为基本的立法作为基本的立法指导原则。指导原则。n2 2在司法上,将寓教于刑的伦理法制作为在司法上,将寓教于刑的伦理法制作为基本的司法原则。基本的司法原则。六、明刑弼教思想六、明刑弼教思想n 明刑弼教思想是明初统治者将刑罚和教化并明刑弼教思想是明初统治者将刑罚和教化并列为同等重要的统治手段的一种法律指导思想。列为同等重要的统治手段的一种法律指导思想。与德主刑辅、礼刑结合思想相比较,明刑弼教法与德主刑辅、礼刑结合思想相比较,明刑弼教法律思想的侧重点在于使用法律手段来强力推行教律思想的侧重点在于使用法律手段来强力推行教化,教化与刑罚不分主次,而是并列的、同等重化,教化

13、与刑罚不分主次,而是并列的、同等重要的统治手段。要的统治手段。n明刑弼教思想在明初的立法、司法上都得明刑弼教思想在明初的立法、司法上都得到了具体的体现。到了具体的体现。n 首先,在立法上表现为明初的统治者十首先,在立法上表现为明初的统治者十分重视法律的制定,以使国有定制。分重视法律的制定,以使国有定制。n 其次,在司法上表现为明初统治者所奉其次,在司法上表现为明初统治者所奉行的行的“重典治国重典治国”原则。原则。n 再次,在奉行重典治国的同时,明初统再次,在奉行重典治国的同时,明初统治者十分重视礼教的作用和法制宣传工作。治者十分重视礼教的作用和法制宣传工作。如对如对明大诰明大诰的普及,教民榜文

14、等。的普及,教民榜文等。第二节第二节 古代法律形式古代法律形式一、夏商周时期一、夏商周时期n “刑刑”,是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最初表现形,是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最初表现形式。如夏朝的式。如夏朝的“禹刑禹刑”,商朝的,商朝的“汤刑汤刑”,西周,西周的的“吕刑吕刑”、“九刑九刑”等等。等等。n “礼礼” ,经过,经过“周公制礼周公制礼”,作为法律形式,作为法律形式的礼获得了重要的发展,成为了不可或缺的法律的礼获得了重要的发展,成为了不可或缺的法律制度。制度。n王命、遗训、诰、誓等。王命、遗训、诰、誓等。 二、秦朝二、秦朝 n律是朝廷正式颁布的比较稳定的规范性文件。律是朝廷正式颁布的比较稳定的规范性文件

15、。n令是皇帝针对某事发布的命令和指令,具有法律效力。令是皇帝针对某事发布的命令和指令,具有法律效力。n式是一种规则、程式,是有关办事程序、公文程式的法律式是一种规则、程式,是有关办事程序、公文程式的法律文件;如封诊式文件;如封诊式n廷行事:廷指宫廷,行事指已行之事,指判案成例。廷行事:廷指宫廷,行事指已行之事,指判案成例。n法律答问法律答问三、汉朝三、汉朝n律律n令:天子诏所增损,不在律上者为令令:天子诏所增损,不在律上者为令n科:课也,课其不如法者,罪责之也。科:课也,课其不如法者,罪责之也。n比,决事比,其无条,取比类以决之,故云决事比,决事比,其无条,取比类以决之,故云决事比也。比也。四

16、、三国两晋南北朝四、三国两晋南北朝n律律n令令n西魏政权颁布有西魏政权颁布有大统式大统式作为国家主要作为国家主要法典;法典;n东魏制定有东魏制定有麟趾格麟趾格,将格的地位上升,将格的地位上升到主要法典的地位。到主要法典的地位。n“格格”和和“式式”逐渐成为主要的法律形式。逐渐成为主要的法律形式。五、隋唐时期五、隋唐时期n律是封建国家最主要的法律形式,具有相对的稳律是封建国家最主要的法律形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定性;n令是规定国家各种制度的法典,这些制度涉及的令是规定国家各种制度的法典,这些制度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了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范围十分广泛,包括了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n格是皇帝临时颁

17、布的针对具体违法、违令行为进格是皇帝临时颁布的针对具体违法、违令行为进行刑事处罚或行政处罚的制敕行刑事处罚或行政处罚的制敕n式规定的是国家机关公文程式和活动细则,具有式规定的是国家机关公文程式和活动细则,具有行政法规的性质。行政法规的性质。n“格后敕格后敕”n“刑律统类刑律统类”六、宋元时期六、宋元时期 “刑律统类刑律统类” 这个法律形式是以刑律为主,这个法律形式是以刑律为主,律文之后附以经过选录的敕令格式,再依律目分律文之后附以经过选录的敕令格式,再依律目分门别类汇编成书。律文分成为门,各门之中,以门别类汇编成书。律文分成为门,各门之中,以律前统,后归以相关的敕、令、格、式。律前统,后归以相

18、关的敕、令、格、式。n敕是宋朝重要的法律形式,敕是指皇帝的敕令、敕是宋朝重要的法律形式,敕是指皇帝的敕令、命令。宋朝将敕进行汇编,成为编敕,宋代的编命令。宋朝将敕进行汇编,成为编敕,宋代的编敕是编纂历年所颁敕文的活动,编敕属于一般法,敕是编纂历年所颁敕文的活动,编敕属于一般法,是一种立法活动。是一种立法活动。n例也是宋朝重要的法律形式,例指判例。宋朝也例也是宋朝重要的法律形式,例指判例。宋朝也将对审判有指导意义的判例进行汇编而成为编例。将对审判有指导意义的判例进行汇编而成为编例。编例是一种立法活动。编例是一种立法活动。n条法事类是宋朝另一种重要的法律形式,这种法条法事类是宋朝另一种重要的法律形

19、式,这种法律形式是以事为类,将敕令格式汇编成册的法律律形式是以事为类,将敕令格式汇编成册的法律规范。规范。n七、明清时期七、明清时期n明清时期明清时期“例例”的发展。的发展。n明末将明末将问刑条例问刑条例与与大明律大明律合编,称为合编,称为大明律集解附例大明律集解附例。n清统治者在制定法典时,直接就将例附于律文之清统治者在制定法典时,直接就将例附于律文之后,形成例附律的格局。后,形成例附律的格局。大清律例大清律例第三节第三节 古代法典编纂古代法典编纂一、主要立法一、主要立法n( (一一) ) 夏、商、西周夏、商、西周n左传左传昭公六年昭公六年记载:记载:“夏有乱政,而夏有乱政,而作禹刑作禹刑”

20、。禹刑泛指夏朝的法律。禹刑泛指夏朝的法律。n商朝制定了商朝制定了“汤刑汤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刑”。汤刑是在禹刑的基础上对商代法律的。汤刑是在禹刑的基础上对商代法律的重新制定。重新制定。n西周的立法活动主要有周王及诸侯、卿大夫西周的立法活动主要有周王及诸侯、卿大夫发布的命令,以及周公制礼和吕侯作刑。发布的命令,以及周公制礼和吕侯作刑。n 周初在周公的主持之下,以周族原有的习周初在周公的主持之下,以周族原有的习惯法为基础,结合建国以后的实践经验,同时惯法为基础,结合建国以后的实践经验,同时继承了夏商两代的礼仪制度中的有用部分制定继承了夏商两代的礼仪制度中的有用部分制定了周礼。

21、是西周最重要的法律渊源。了周礼。是西周最重要的法律渊源。n 吕侯制定有吕刑,吕侯即甫侯,所以吕侯制定有吕刑,吕侯即甫侯,所以吕吕刑刑又称为又称为甫刑甫刑。n 西周还有九刑,一般认为九刑是西周初期西周还有九刑,一般认为九刑是西周初期制定的一部刑法。可能就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成制定的一部刑法。可能就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成文刑事法律了。文刑事法律了。n n(二)春秋时期公布成文法运动n楚国有亡荒阅,仆区之法,茆门之法n晋国被庐之法,荑蒐之法n宋国作刑器n郑国子产铸刑鼎(公元前536年),晋国赵鞅刑书于鼎(公元前513),邓析竹刑(公元前501年)n公布成文法的争论:n叔向:民知争端矣,将弃礼而征于书;锥刀之

22、末,将尽争之。n孔子:今弃是度也,而为刑鼎,民在鼎矣,何以尊贵?贵何业之守?贵贱无序,何以为国?n公布成文法的意义:n( (三三) ) 封建社会的立法活动封建社会的立法活动n 战国时期赵国制定有战国时期赵国制定有国律国律,燕国,燕国有有奉法奉法,齐国有,齐国有七法七法,楚国有,楚国有宪令宪令和和鸡次之法鸡次之法,魏国有,魏国有太府太府之宪之宪。n 魏国李悝制订魏国李悝制订法经法经。六篇,一盗法,二贼法,三囚法,四捕法,六篇,一盗法,二贼法,三囚法,四捕法,五杂法,六具法。五杂法,六具法。n六篇可以分成三个部分。六篇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指前四篇,关于惩治盗贼第一部分是指前四篇,关于惩治盗

23、贼的法律:的法律:盗盗是保护封建私有财产的法律,是保护封建私有财产的法律,贼贼是防止叛逆、杀伤和对政权的危害的是防止叛逆、杀伤和对政权的危害的法律,法律,囚囚和和捕捕是对于罪犯追捕、关是对于罪犯追捕、关押的规定。押的规定。第二部分杂律,主要规定如何惩治除第二部分杂律,主要规定如何惩治除盗和贼之外的犯罪。盗和贼之外的犯罪。第三部分具法,关于定罪量刑的规定。第三部分具法,关于定罪量刑的规定。n n秦朝:秦朝:n19751975年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出土的秦墓竹简为我们了解年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出土的秦墓竹简为我们了解秦朝的法律制度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云梦秦简共有秦朝的法律制度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云梦秦简共

24、有11551155枚,法律令文书有枚,法律令文书有秦律十八种秦律十八种;秦律杂抄秦律杂抄,共,共1111种律文的摘录;种律文的摘录;法律答问法律答问,是以问答的形式对秦,是以问答的形式对秦律进行的解释;律进行的解释;封畛式封畛式是关于审判原则以及对案件是关于审判原则以及对案件调查、勘验、审讯和查封等方面的规定和文书程式。调查、勘验、审讯和查封等方面的规定和文书程式。两汉修律立法活动:两汉修律立法活动:n汉高祖:约法三章汉高祖:约法三章n萧何:萧何:九章律九章律是在法经六篇的基础是在法经六篇的基础上,又增加上,又增加户律户律、兴律兴律、厩律厩律三篇,形成九篇体例;三篇,形成九篇体例;n汉惠帝:叔

25、孙通制定汉惠帝:叔孙通制定傍章律傍章律,是有,是有关朝仪方面的专律,共十八篇。关朝仪方面的专律,共十八篇。n汉武帝:张汤汉武帝:张汤越宫律越宫律二十七篇。二十七篇。n 赵禹赵禹朝律朝律六篇。六篇。n汉律六十篇汉律六十篇n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时期,蜀国制定有蜀科。三国时期,蜀国制定有蜀科。三国之中,以魏的立法最有成效,三国之中,以魏的立法最有成效,魏明帝以汉九章律为基础,作新律魏明帝以汉九章律为基础,作新律十八篇,后人称为十八篇,后人称为魏律魏律、新新律律、曹魏律曹魏律。n魏律对秦汉旧律进行了较大的改革:魏律对秦汉旧律进行了较大的改革:首先,将首先,将法经法经中的中的“具律具律”改改

26、为为“刑名刑名”,置于律首。进一步调,置于律首。进一步调整法典的结构与内容。整法典的结构与内容。其次,八议入律。其次,八议入律。第三,规定新的刑罚体系。死刑、第三,规定新的刑罚体系。死刑、劳役刑、罚金、赎刑、杂抵劳役刑、罚金、赎刑、杂抵n 晋律晋律n西晋泰始三年西晋泰始三年(267(267年年) )完成完成晋律晋律。所以此部。所以此部法典又称泰始律。法典又称泰始律。晋律晋律共二十篇、共二十篇、602602条、条、共共2765727657字。字。n特点:特点:1.1.将将新律新律中中“刑名刑名”为为“刑名刑名”、“法例法例”两篇,仍置于律首。两篇,仍置于律首。n2. “2. “峻礼教之防,准五服

27、以制罪峻礼教之防,准五服以制罪”的原则。的原则。n3.3.开创对法律条文进行解释的立法形式。开创对法律条文进行解释的立法形式。n 北齐律北齐律n 北齐律北齐律是在北魏律的基础上,全面总结历代立法经验完是在北魏律的基础上,全面总结历代立法经验完成的,因此,成的,因此,北齐律北齐律是当时具有很高水准的封建法典。是当时具有很高水准的封建法典。北齐律北齐律共有十二篇,共有十二篇,949949条。体例上的特点:条。体例上的特点:一是定律十二篇,由繁到简,为隋唐律的篇章结构一是定律十二篇,由繁到简,为隋唐律的篇章结构提供了先例。提供了先例。名例名例、禁卫禁卫、婚户婚户、擅兴擅兴、违制违制、诈伪诈伪、斗讼斗

28、讼、贼盗贼盗、毁损毁损、厩牧厩牧、杂律杂律二是二是北齐律北齐律合合北魏律北魏律的的“刑名刑名”与与“法例法例”为为“名例名例”,冠于律首,增加了法律体例的科学性。,冠于律首,增加了法律体例的科学性。三在内容上,首创了三在内容上,首创了“重罪十条重罪十条”,此项制度影响,此项制度影响了历代法典的内容。反逆、大逆、叛、降、恶逆、不道、了历代法典的内容。反逆、大逆、叛、降、恶逆、不道、不敬、不孝、不义、内乱不敬、不孝、不义、内乱四在刑罚制度上,确立了死、流、徒、鞭、杖的五四在刑罚制度上,确立了死、流、徒、鞭、杖的五刑,为封建制五刑体系奠定了基础。刑,为封建制五刑体系奠定了基础。n隋朝隋朝开皇律开皇律

29、 隋文帝开皇三年完成。隋文帝开皇三年完成。 首先是在体例上,形成了以首先是在体例上,形成了以“名例名例”为首篇,共十二篇为首篇,共十二篇的体例,这也是中国封建法典的固定体例。的体例,这也是中国封建法典的固定体例。 其次是在内容上,其次是在内容上,第一确立了死、流、徒、杖、笞的五刑制度,呈现出第一确立了死、流、徒、杖、笞的五刑制度,呈现出封建五刑的完整形态;封建五刑的完整形态;第二大量删除了以往存在的各种残酷的刑罚;第二大量删除了以往存在的各种残酷的刑罚;第三规定了贵族官僚分别享有议、请、减、赎、官当第三规定了贵族官僚分别享有议、请、减、赎、官当等司法特权。等司法特权。第四确立了第四确立了“十恶

30、十恶”的罪名。这些制度都被以后唐律的罪名。这些制度都被以后唐律所继承。所继承。n 唐朝唐朝n 唐高祖李渊时期效仿汉高祖定约法十二唐高祖李渊时期效仿汉高祖定约法十二条。后又制定五十三条格。武德七年颁行条。后又制定五十三条格。武德七年颁行武德律武德律,共十二篇,共十二篇,500500条。条。n 唐太宗时期,贞观十一年完成唐太宗时期,贞观十一年完成贞观贞观律律。亦为十二篇,。亦为十二篇,500500条。条。n 唐高宗永徽二年完成唐高宗永徽二年完成永徽律永徽律。仍为。仍为十二篇,十二篇,500500条。永徽三年,命令长孙无忌条。永徽三年,命令长孙无忌等人对律典中律条和律注逐条逐句地进行解等人对律典中律

31、条和律注逐条逐句地进行解说。永徽四年完成,共三十卷,当时称为说。永徽四年完成,共三十卷,当时称为律疏律疏,与律文一起合称,与律文一起合称永徽律疏永徽律疏,史称史称唐律疏议唐律疏议。n 唐律疏议唐律疏议共有十二篇,篇名是名例、卫禁、职制、共有十二篇,篇名是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狱。n名例律:规定的内容是五刑、十恶,以及八议,请,减,名例律:规定的内容是五刑、十恶,以及八议,请,减,赎,官当,免,老幼、笃废疾减免刑等刑法原则。赎,官当,免,老幼、笃废疾减免刑等刑法原则。n卫禁律:规定的有皇帝宫殿、庙

32、苑的警卫,州镇卫禁律:规定的有皇帝宫殿、庙苑的警卫,州镇城戍和关津要塞的守卫,边防国防的保卫等内容。城戍和关津要塞的守卫,边防国防的保卫等内容。n职制律:是关于官吏的设置、失职、贪赃枉法等职制律:是关于官吏的设置、失职、贪赃枉法等以及驿使方面的规定。以及驿使方面的规定。n户婚律:是关于户籍管理、土地制度、租赋徭役、户婚律:是关于户籍管理、土地制度、租赋徭役、婚姻家庭等方面的法律制度。婚姻家庭等方面的法律制度。n厩库律:是关于官私牲畜及官物、仓库管理方面厩库律:是关于官私牲畜及官物、仓库管理方面的法律制度。的法律制度。擅兴律:是关于军队调动指挥和兴造方擅兴律:是关于军队调动指挥和兴造方面的法律制

33、度。面的法律制度。贼盗律:是关于封建统治阶级镇压劳动贼盗律:是关于封建统治阶级镇压劳动人民反抗、保护封建政权和地主阶级人身与人民反抗、保护封建政权和地主阶级人身与财产不受侵犯的法律制度。财产不受侵犯的法律制度。斗讼篇:是关于斗殴和告讼方面的法律斗讼篇:是关于斗殴和告讼方面的法律制度。制度。诈伪律:诈是欺诈,伪是伪造,是关于诈伪律:诈是欺诈,伪是伪造,是关于欺诈与伪造方面的法律制度。欺诈与伪造方面的法律制度。杂律律:不属他律皆归入此篇。杂律律:不属他律皆归入此篇。捕亡律:是关于逮捕逃犯的法律规定。捕亡律:是关于逮捕逃犯的法律规定。断狱律:是关于审判案件以及监狱管理断狱律:是关于审判案件以及监狱管

34、理方面的法律制度。方面的法律制度。n唐玄宗开元年间,制定有唐玄宗开元年间,制定有唐六典唐六典。n唐宣宗大中七年,编成有唐宣宗大中七年,编成有大中刑律统类大中刑律统类。这部法典共这部法典共12501250条。条。宋朝n宋朝建隆四年完成宋朝建隆四年完成重详定刑统重详定刑统,史称,史称建隆重建隆重详定刑统详定刑统,简称,简称宋刑统宋刑统。宋刑统宋刑统完成以完成以后,由大理寺刻板印刷,颁行天下,这是中国历史后,由大理寺刻板印刷,颁行天下,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刻板印行的封建法典。上第一部刻板印行的封建法典。n 宋刑统宋刑统共计十二篇,律共计十二篇,律502502条条及疏议,分为及疏议,分为213213门

35、,与目录共三十一门,与目录共三十一卷。卷。n 宋朝立法的主要特点是:编敕,编宋朝立法的主要特点是:编敕,编例,编纂条法事类。例,编纂条法事类。n n元朝元朝n元朝至元年间制定了一部诸法合元朝至元年间制定了一部诸法合体的综合性法典体的综合性法典至元新格至元新格。n元英宗在位期间,集成元英宗在位期间,集成风宪宏风宪宏纲纲,是一部监察法规。,是一部监察法规。n元英宗至治年间,汇集前面的法元英宗至治年间,汇集前面的法典的主要内容,编成典的主要内容,编成大元通制大元通制。n元朝还有一部由地方官吏编纂的元朝还有一部由地方官吏编纂的法典,全称为法典,全称为大元圣政国朝典章大元圣政国朝典章,简称为简称为元典章

36、元典章。n 明朝明朝 n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六年,正式制定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六年,正式制定大明律大明律,洪武七年完成,颁于全国。洪,洪武七年完成,颁于全国。洪武二十二年,再次颁行武二十二年,再次颁行大明律大明律。洪武三。洪武三十年,再次改定十年,再次改定大明律大明律,编入,编入钦定律钦定律诰诰,至此编纂工作完成,至此编纂工作完成,“刊布中外,令刊布中外,令天下知所遵守天下知所遵守”。明律的体例使得传统法典。明律的体例使得传统法典的体例发生了改变,的体例发生了改变,n洪武二十二年洪武二十二年(1389(1389年年) )所制定所制定大明大明律律,以名例为首篇,后以六部为纲,成为,以名例

37、为首篇,后以六部为纲,成为吏、户、礼、兵、刑、工的七篇体例。吏、户、礼、兵、刑、工的七篇体例。n名例一卷:五刑、十恶、八议名例一卷:五刑、十恶、八议n吏律二卷:职制、公式吏律二卷:职制、公式n户律七卷:户役、田宅、婚姻、仓库、户律七卷:户役、田宅、婚姻、仓库、课程、钱债、市廛课程、钱债、市廛n礼律二卷:祭祀、仪制礼律二卷:祭祀、仪制n兵律五卷:宫卫、军政、关津、厩牧、兵律五卷:宫卫、军政、关津、厩牧、邮驿邮驿n刑律十一卷:盗贼、人命、斗殴、骂詈、刑律十一卷:盗贼、人命、斗殴、骂詈、诉讼、受赃、诈伪、犯奸、杂犯、捕亡、断诉讼、受赃、诈伪、犯奸、杂犯、捕亡、断狱狱n工律二卷:营造、河防工律二卷:营

38、造、河防n明初还制定有特别刑事法规明初还制定有特别刑事法规大诰,共四大诰,共四篇,篇,236236条。条。n 由于明太祖不允许子孙修改大明律,后世由于明太祖不允许子孙修改大明律,后世的皇帝只好编纂的皇帝只好编纂问刑条例问刑条例来适应形势变来适应形势变化的需要。化的需要。n 明朝还仿照明朝还仿照唐六典唐六典制定了制定了明会典明会典。n 清朝在世祖顺治年间完成了清朝在世祖顺治年间完成了大清律集解大清律集解附例附例;清世宗雍正五年,再次对法典进行修;清世宗雍正五年,再次对法典进行修订,完成订,完成大清律集解大清律集解;乾隆五年修订完成;乾隆五年修订完成大清律例大清律例,大清律例大清律例继承了明律的体

39、继承了明律的体例。例。n 清朝也制定有会典。共有五朝皇帝制定有清朝也制定有会典。共有五朝皇帝制定有会典。会典。n清朝还制定有大量的则例。这些清朝还制定有大量的则例。这些则例的内容有诏令、法令、成例、明则例的内容有诏令、法令、成例、明朝的例。朝的例。n尤其是清朝制定了大量适用于少尤其是清朝制定了大量适用于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法律制度,如数民族聚居区的法律制度,如蒙古蒙古律例律例、理藩院则例理藩院则例、西宁番西宁番子治罪条例子治罪条例、回疆则例回疆则例、西西藏通制藏通制等。等。 二、主要法典的体例及沿革二、主要法典的体例及沿革n 中国古代法典体例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中国古代法典体例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

40、的过程,但是其脉络清晰,层层相因而没有中断。这程,但是其脉络清晰,层层相因而没有中断。这是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一大特点。是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一大特点。n 中国古代法典受中国古代法典受法经法经影响很大。影响很大。法经法经共六篇,汉朝萧何制定共六篇,汉朝萧何制定九章律九章律,在,在法经法经六篇的基础上增加了户、兴、厩三篇,六篇的基础上增加了户、兴、厩三篇,具具篇篇仍然处于第六篇的位置。仍然处于第六篇的位置。n 魏律对旧律体例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将魏律对旧律体例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将法法经经中的中的“具律具律”改为刑名,置于律首,以统诸改为刑名,置于律首,以统诸篇,改变了原来篇,改变了原来九章律九章律中将

41、中将“具律具律”排在第排在第六位,不符合篇章体例的状况。魏律共十八篇。六位,不符合篇章体例的状况。魏律共十八篇。 n 晋律晋律对于中国古代法典的体例进行进一对于中国古代法典的体例进行进一步的改革,形成了二十篇步的改革,形成了二十篇602602条的格局条的格局, ,并分魏律并分魏律中中“刑名刑名”为为“刑名刑名”、“法例法例”两篇,仍置于两篇,仍置于律首,这种体例上的安排丰富了刑律总则的内容。律首,这种体例上的安排丰富了刑律总则的内容。同时对刑律分则部分进行了重新编排。同时对刑律分则部分进行了重新编排。n 北齐律北齐律的体例更加科学,定律十二篇,由繁的体例更加科学,定律十二篇,由繁到简,为隋唐律

42、的篇章结构提供了先例。最重要的到简,为隋唐律的篇章结构提供了先例。最重要的是是北齐律北齐律合合北魏律北魏律的的“刑名刑名”与与“法例法例”为为“名例名例”,冠于律首,增加了法律体例的科学性。,冠于律首,增加了法律体例的科学性。n 隋隋开皇律开皇律使得中国古代法典体例基本定型。使得中国古代法典体例基本定型。所定十二篇篇目基本上为唐律所继承。隋唐以来中所定十二篇篇目基本上为唐律所继承。隋唐以来中国古代法典体例的一个重要变化便是编纂国古代法典体例的一个重要变化便是编纂刑统刑统,此种法典体例以此种法典体例以宋刑统宋刑统为代表。为代表。n 明律的体例又使得传统法典的体例发明律的体例又使得传统法典的体例发生了改变,生了改变,大明律大明律篇目与体例,以名例篇目与体例,以名例为首篇,后以六部为纲,成为吏、户、礼、为首篇,后以六部为纲,成为吏、户、礼、兵、刑、工的七篇体例。随后的兵、刑、工的七篇体例。随后的大清律例大清律例也继承了这一体例,共四十七卷,也继承了这一体例,共四十七卷,436436条。条。大清律例大清律例将例附于律文之后,便与查阅,将例附于律文之后,便与查阅,这又是中国古代法典新的体例。这又是中国古代法典新的体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