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低碳发展研讨会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72584363 上传时间:2022-04-09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1.94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日低碳发展研讨会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中日低碳发展研讨会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中日低碳发展研讨会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资源描述:

《中日低碳发展研讨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日低碳发展研讨会(5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国的低碳城市试点进展与趋向中国的低碳城市试点进展与趋向 张坤民张坤民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全球气候变化在加剧全球气候变化在加剧2010年比年比20世纪平世纪平均的升温均的升温幅度幅度全球平均气温全球平均气温 全球地表气温全球地表气温 海洋表面气温海洋表面气温0.620.960.49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干旱、洪水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干旱、洪水2008年中国低碳发展主要指标国际对比年中国低碳发展主要指标国际对比国家国家/地地区区单位一次单位一次能源能源CO2排放量排放量(t/TJ)单位单位GDP CO2排放排放(kg/2000年)年)人均人均CO2排放量排放量(t/人)人)

2、人均工业人均工业和建筑和建筑CO2排放排放(kg/人)人)人均交通人均交通领域领域CO2排放排放(kg/人)人)单位发电单位发电量量CO2排排放放(g/kWh)中国73.40.604.911635341745OECD平均55.60.3810.6115292846433全球平均57.20.464.39889988502中国碳排放总量已是世界第一中国碳排放总量已是世界第一中国人均碳排放量已经超过世界人均水平中国人均碳排放量已经超过世界人均水平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l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l 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l 中国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l 中国核电中长期规划l

3、五省八市被列为国家低碳试点省市l 住建部与无锡共建低碳生态城示范区l 工信部大幅度调高钢铁环保节能标准l 住建部要求加强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管理l 发改委:农林生物质发电敲定标杆电价l 贵阳环境能源交易所等8家环交所CSSD现场考察城市低碳发展现场考察城市低碳发展从云南到黑河实地考察从云南到黑河实地考察北京:从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绿色奥运到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天津:中国-新加坡天津生态城/建设电动汽车充电站河北保定:低碳试点之一山东:德州太阳谷全球最大太阳能办公大楼“日月坛-微排大厦”上海:“沪上生态家”江南大学低碳校园:水电支出减少苏州与无锡低碳城市战略规划研究杭州决定建设低碳城市云南太阳能水泵

4、低碳抗旱青海太阳灶广州技术有限公司板管蒸发式冷凝专利技术广西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开普敦贫民区改造示范项目安装太阳能热水器三位低碳企业家施正荣、黄鸣、徐建新中国低碳发展四要点中国低碳发展四要点一需增强危机意识 气候变化 能源禀赋 全球竞争二要树立低碳理念 节能减碳 科技创新 绿色循环三建良性互动机制 政府主导 企业参与 市场运作四为实现永续发展 榜样引路 生态文明 安居乐业中国低碳发展政策体系进程中国低碳发展政策体系进程常杪、田欣、谢易霖常杪、田欣、谢易霖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环境管理与政策研究所环境管理与政策研究所低碳发展的提出低碳发展的提出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首次提出“低碳经济”

5、的概念低碳社会低碳发展英国英国日本日本中国中国中国的低碳发展中国的低碳发展 在发展过程中实现减排在发展过程中实现减排经济经济发展发展 碳碳排放排放CO2 =Population GDP Energy CO2 Population GDP Energy节节能能发展新能源发展新能源行为方式改变行为方式改变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节能技术节能 低碳发展政策体系低碳发展政策体系中国的低碳发展政策体系中国的低碳发展政策体系所有能够推动中国低碳发展的政策所有能够推动中国低碳发展的政策直接政策直接政策间接政策间接政策研究思路研究思路政策类型政策类型基于政策层次分类基于政策层次分类基于政策目标分类基于政策

6、目标分类基于政策类型分类基于政策类型分类基于政策手段分类基于政策手段分类基于政策层次基于政策层次国际层面国际层面国家层面国家层面行业层面行业层面地方层面地方层面企业层面企业层面国际协议国际协议规划指标规划指标地方特地方特点点行业特行业特点点基于政策目标基于政策目标低碳政策低碳政策间接政策间接政策直接政策直接政策CDM相关相关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工业生产政策工业生产政策节能政策节能政策新能源政策新能源政策直接政策力度弱直接政策力度弱目前主要通过间目前主要通过间接政策实现低碳接政策实现低碳发展发展基于政策目标基

7、于政策目标工业工业生产生产政策政策节能节能政策政策节能生产节能生产循环经济循环经济交通节能交通节能建筑节能建筑节能节能产品节能产品节能项目投融资节能项目投融资中国实现碳减中国实现碳减排的核心领域排的核心领域政策手段比较政策手段比较有限有限工业节能工业节能基于政策目标基于政策目标新能源政策新能源政策新能源产新能源产品推广品推广新能源生产新能源生产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可再生能源建筑可再生能源建筑基于政策类型基于政策类型国家战略国家战略规划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专项规划专项规划具体政策具体政策法律法律行政法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部门规章综合性意见综合性意见基于政策手段基于政策手

8、段命令强制手段命令强制手段工业节能工业节能建筑节能建筑节能改造建筑,使用能改造建筑,使用能源,购买用品等行源,购买用品等行为为淘汰落后产能淘汰落后产能遏制高能耗高污染、遏制高能耗高污染、企业过快发展企业过快发展指导指导典型典型经济政策手段的多元化经济政策手段的多元化经济经济政策政策价格价格政策政策金融金融政策政策财政财政政策政策税收税收政策政策财政政策财政政策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直接投资直接投资财政补贴财政补贴推动新能源与可再推动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生能源产业发展,刺激节能产品消费刺激节能产品消费推动可再生能源、循推动可再生能源、循环经济、合同能源管环经济、合同能源管理等低碳产业,落实理等

9、低碳产业,落实建筑节能工程项目建筑节能工程项目资金发放资金发放间接向导间接向导价格政策价格政策价格政策价格政策差别电价差别电价优惠上网优惠上网电价电价可再生能源、废气资源发可再生能源、废气资源发电电高耗能企业、落后产能高耗能企业、落后产能针对针对针对针对税收政策税收政策税收优惠政策税收优惠政策税收减免税收减免税收返还税收返还增值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为主企业所得税为主企业企业企业企业消费税、车辆购置税消费税、车辆购置税消费税消费税金融政策金融政策金融政策金融政策绿色信贷绿色信贷贴息贷款贴息贷款可再生能源、林业、循环可再生能源、林业、循环经济经济高能耗企业、节能减排项高能耗企业、节能减排项目目针对针

10、对针对针对这成为许多金融机这成为许多金融机构的自觉选择构的自觉选择碳交易政策碳交易政策碳交易政策碳交易政策能效交易能效交易碳排放配额碳排放配额交易交易建设建设“有条件的地有条件的地区区”“”“探索探索”自愿交易体系构建自愿交易体系构建经济政策与资金机制经济政策与资金机制政府政府企业企业财政直接投资财政直接投资其他投资者其他投资者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以少量的政府以少量的政府资金来吸引庞资金来吸引庞大的社会资金大的社会资金表达国家表达国家肯定的态度肯定的态度影响影响考虑参与投资考虑参与投资考虑提供贷款考虑提供贷款财政政策财政政策财政直接投资财政直接投资经济政策与资金机制经济政策与资金机制政府政府企业企

11、业针对企业的补贴针对企业的补贴表达国家表达国家肯定的态度肯定的态度消费者消费者通过销售行为通过销售行为实现利益转嫁实现利益转嫁针对消费者的补贴针对消费者的补贴优惠上网电价是一种应优惠上网电价是一种应用在电价上的特殊补贴用在电价上的特殊补贴降低运行成本降低运行成本销售数量增加销售数量增加财政政策财政政策财政补贴财政补贴经济政策与资金机制经济政策与资金机制政府政府企业企业针对企业的补贴针对企业的补贴消费者消费者减少税收契子减少税收契子实现利益转嫁实现利益转嫁针对消费者的补贴针对消费者的补贴降低运行成本降低运行成本销售数量增加销售数量增加税收政策税收政策放弃部放弃部分税收分税收收入收入经济政策与资金

12、机制经济政策与资金机制政府政府企业企业商业银行商业银行贴息贴息获得优惠利率获得优惠利率减轻运行成本减轻运行成本利于良性发展利于良性发展金融政策金融政策更愿意贷款更愿意贷款更有能力更有能力偿还贷款偿还贷款贷款收益不变贷款收益不变主要结论主要结论l中国的经济发展现状决定了中国要走中国的经济发展现状决定了中国要走“在发展过程中减排在发展过程中减排”的低碳发展之路。的低碳发展之路。l当前中国的低碳发展政策体系已经初步建立。国家战略阐明了中国的立场并提出当前中国的低碳发展政策体系已经初步建立。国家战略阐明了中国的立场并提出发展思路,规划基于国情设立指标、提出要求,综合性意见根据规划指标制定和发展思路,规

13、划基于国情设立指标、提出要求,综合性意见根据规划指标制定和分配任务,最后以具体政策的形式解决低碳领域的问题。中国已经形成较为明确分配任务,最后以具体政策的形式解决低碳领域的问题。中国已经形成较为明确的纵向政策链。的纵向政策链。l政府主要从开展低碳试点和推广政府主要从开展低碳试点和推广CDM机制、促进循环经济、开发新能源与可再生机制、促进循环经济、开发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提高能耗效率四个方面来推动中国低碳的发展。当前中国低碳发展的核心能源、提高能耗效率四个方面来推动中国低碳的发展。当前中国低碳发展的核心是优化能源结构,直接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少。是优化能源结构,直接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少。l中国采用

14、命令控制手段与经济激励手段并重,辅以鼓励倡导手段、自愿手段的方中国采用命令控制手段与经济激励手段并重,辅以鼓励倡导手段、自愿手段的方式来提高有关政策的实施效果。其中,命令控制手段主要应用于抑制高能耗企业式来提高有关政策的实施效果。其中,命令控制手段主要应用于抑制高能耗企业过快发展、淘汰落后产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经济激励手段的政策力度在不断过快发展、淘汰落后产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经济激励手段的政策力度在不断加大;鼓励倡导手段在推广节能技术和产品、培养公众低碳理念上出具成效;自加大;鼓励倡导手段在推广节能技术和产品、培养公众低碳理念上出具成效;自愿手段仍在试点,处于初步手段。愿手段仍在试点,处

15、于初步手段。l中国低碳经济政策以财政手段为主,价格政策较为成熟,税收政策和金融政策的中国低碳经济政策以财政手段为主,价格政策较为成熟,税收政策和金融政策的力度尚待加强,而建立市场机制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力度尚待加强,而建立市场机制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l目前低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还是在较大的程度上满足目前低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还是在较大的程度上满足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案中所提出的要求。中所提出的要求。中国重点行业的节能减排现状和趋势中国重点行业的节能减排现状和趋势 胡秀莲胡秀莲能源研究所能源研究所纲要纲要一、中国重点行业的节能减排是重中之重一、中国重

16、点行业的节能减排是重中之重二、重点行业能源效率分析二、重点行业能源效率分析三、重点行业关键的节能减排技术及潜力三、重点行业关键的节能减排技术及潜力四、主要结论四、主要结论中国重点行业的节能减排是重中之重中国重点行业的节能减排是重中之重 世界各国都将能源效率看作是实现能源可持世界各国都将能源效率看作是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关注重点和手段(廉价、快续发展的首要关注重点和手段(廉价、快速、环境友好)速、环境友好)发展中国家节能潜力发展中国家节能潜力30-50%,节约成本要低于能源需求,节约成本要低于能源需求的供给成本,随着技术的进步经济有效的获得节能潜力的供给成本,随着技术的进步经济有效的获得节能

17、潜力成为可能,节能成为保障能源的可持续供应、能源安全、成为可能,节能成为保障能源的可持续供应、能源安全、减少当地的环境污染、减缓全球减少当地的环境污染、减缓全球GHG排放的优先选择。排放的优先选择。中国重点行业的节能减排是重中之重中国重点行业的节能减排是重中之重中国的重点行业能源强度相对较高、一些技术相对中国的重点行业能源强度相对较高、一些技术相对落后、管理和制度有待健全、市场机制和手段有待落后、管理和制度有待健全、市场机制和手段有待开发、具有竞争力的先进技术有待普及。开发、具有竞争力的先进技术有待普及。能源效率贯穿在能源系统的更个环节,从开发能源效率贯穿在能源系统的更个环节,从开发/生产生产

18、/输送输送/加工转换加工转换/终端利用(部门、行业、企业、用终端利用(部门、行业、企业、用途、设备,一直到产品、甚至余能的回收利用等)。途、设备,一直到产品、甚至余能的回收利用等)。中国近中国近10年来,尽管能源密集度集中的高耗能产品年来,尽管能源密集度集中的高耗能产品能效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由于能源系统中其他环能效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由于能源系统中其他环节的节能潜力未被挖掘,能源系统的效率并没有明节的节能潜力未被挖掘,能源系统的效率并没有明显的提高。这意味着在供给和需求方都要节能。显的提高。这意味着在供给和需求方都要节能。重点行业能源效率分析重点行业能源效率分析l 能源供应(火力发电)l 工

19、业:钢铁 建筑材料(水泥) 石油化工(合成氨、乙烯、烧碱、纯碱、电石) 有色金属 其他工业l 建筑:居住建筑、公共建筑等l 交通: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等重点行业能源效率分析重点行业能源效率分析l 中国主要高耗能产品能耗与国际水平平均高出15%。从目前到2020年,高能耗产品的产量还要继续增长,所以必须要注意其能耗效率。2030年之前,要着重挖掘高能耗行业的减排潜力,2030年后,高能耗行业比例将会下降l 技术的贡献会非常巨大重点行业能源效率分析重点行业能源效率分析火力发电火力发电交通交通建筑建筑2030年之前,火力发电仍将是主要的年之前,火力发电仍将是主要的发电途径,但新技术将会大量引

20、进。发电途径,但新技术将会大量引进。电力行业减排潜力巨大电力行业减排潜力巨大道路交通是最主要的减排领域,但成道路交通是最主要的减排领域,但成本很高。本很高。2020年后,道路交通的贡献年后,道路交通的贡献会增大。会增大。2020年之前,由于技术水平限制,建年之前,由于技术水平限制,建筑部门的减排贡献不会很大。筑部门的减排贡献不会很大。主要结论主要结论l 中国主要行业能源利用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14%-25%)l 终端利用部门是中国目前和未来缓解CO2排放量增长的主要部门和优先领域l 工业是实现技术减排潜力的优先和重点领域,潜力大,近期成本较低l 交通是实现技术减排潜力的潜在重点领域,

21、相对而言技术减排成本偏高l 建筑也是实现技术减排潜力的潜在重点领域,大部分技术的减排成本不确定性比较大l 成本有效的实现终端部门的技术减排潜力需要外部环境、制度和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创新环境牵引经济环境牵引经济 西西尾尾 哲茂哲茂明治大学法学系教授明治大学法学系教授早早稻田大学大学院稻田大学大学院 环境与能源研究科客员教授环境与能源研究科客员教授环境与经济关系的逆转环境与经济关系的逆转经济经济环境环境环境环境经济经济环境环境经济经济第第1阶段阶段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各国首次讨论环境议各国首次讨论环境第第2阶段阶段1992年地球环境峰会年地球环境峰会第第3阶段阶段环境牵引经

22、济环境牵引经济兼顾环境兼顾环境经济与环境经济与环境对立对立以环境促成以环境促成长、创就业长、创就业新思考与理论新思考与理论“成长引擎成长引擎”概念概念将创新将创新技术引技术引进市场进市场所有能所有能源和制源和制品的重品的重新与新与再再生生将先进将先进技术普技术普及社会及社会先进技先进技术改进术改进陈旧技陈旧技术术改进操改进操作与配作与配置置资金资金由家庭生活引起的低碳革命由家庭生活引起的低碳革命日产聆风日产聆风充电蓄电池储存太阳能三菱地所株式会社三菱地所株式会社环保型建筑环保型建筑主要减少空调主要减少空调和照明的耗电和照明的耗电量,及改善制量,及改善制暖系统暖系统利用新技术:利用新技术:如利用

23、技术隔如利用技术隔离高温,使建离高温,使建筑物内的空调筑物内的空调使用减少使用减少日立的环境经营日立的环境经营防止温防止温室化效室化效应应资源的资源的循环利循环利用用保护生保护生态系统态系统让人们体会到绿色经济的方略让人们体会到绿色经济的方略推算环境产业在将来的规模,提出政策引导的宣言开发和普及可再生能源、电动车等具有前景的技术环境产业的统计分析的高度化开发环境产业的企业状况判断指数让企业体会到实让企业体会到实施政策的必要性施政策的必要性为了考虑能源转换为了考虑能源转换藤野纯一藤野纯一311后后l 运行中的原子核发电是54机组中的18机组l 东京电力管辖内 电力峰值的削减率18%(4月) 电力

24、消耗量削减率15% (4月)l 可再生能源的意识提高l 节电的生活作风l 现在运行中的核电站整个日本有18台机组。l 这其中,今年夏天预想运行可能性大的是13台机组,此外,如果使现在正在整修中的机组全部运行的情况下,合计为24台电力供需对策的优先顺序电力供需对策的优先顺序核电力核电力停止部停止部分分火力火力.水力水力.剩余的核剩余的核电力电力.等等更加节省更加节省能源改善能源改善体质体质为此为此自家发电自家发电等等火力火力.水力水力.剩余的核电剩余的核电力力.等等首先节首先节省能源省能源坚持利用坚持利用可再生能可再生能源源除此之外的除此之外的电源电源311前的应对方案前的应对方案超短期的应对方案超短期的应对方案此后的应对方案此后的应对方案l311前的中长期方案l311之后的中长期方案关于关于IGES在中国开展的低碳协作等在中国开展的低碳协作等小柳小柳 秀明秀明地球环境战略研究机关北京事务所所长地球环境战略研究机关北京事务所所长l中日CDM协作程序(2006-2010)l中日气候变动协作程序(2011-)l中日间的污染物质排泄削减的总体协作 (1)小城镇分散型污水处理示范协作(2008-2011) (2)共同利益与探讨协作(2008-) (3)N,P总量削减中日共同研究(2009-2010) (4)NOx总量削减中日共同研究(2009-)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