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药学基础实用教案

上传人:辰*** 文档编号:72333483 上传时间:2022-04-08 格式:PPTX 页数:39 大小:207.8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生药学基础实用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生药学基础实用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生药学基础实用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资源描述:

《生药学基础实用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药学基础实用教案(3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节 生药(shngyo)的分类1.按自然分类(fn li)系统分类(fn li)2.按天然属性及药用部位分类(fn li)3.按化学成分分类(fn li)4.按药理作用或中药功效分类(fn li)5.其他分类(fn li)法第1页/共39页第一页,共39页。我国生药品种繁多,总数约有7000余种,其中常用生药约500余种。为了便于学习,研究和应用(yngyng),必须将它们按一定的规律,分门别类,加以叙述。不同的书籍,为了不同的目的,可以采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常见的分类方法如下:第2页/共39页第二页,共39页。1、按自然(zrn)系统分类法根据生药的原植(动)物的在分类学上的位置和亲缘关系

2、,按门、纲、目、科、属和种分类排列。这种分类法便于学习和研究同科同属生药在形态(xngti)、性状、组织构造、化学成分与功效等方面的共同点,并比较其特异性,以揭示其规律性,有利于寻找具有类似成分、功效的植(动)物,扩大生药资源。本教材采用此分类法。第3页/共39页第三页,共39页。2 2、 按药用部位(bwi)(bwi)分类法首先将生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植物药再依不同的药用部位分为根类、根茎(gnjng)类、皮类、茎木类、叶类、花类、果实类、种子类和全草类等。这种分类法便于学习和研究生药的外形和内部构造,掌握各类生药的外形和显微特征及其鉴定方法,也便于比较同类不同生药间在外形和显微特

3、征上的异同,也有利于学习和提高传统的药材性状鉴别经验。第4页/共39页第四页,共39页。3 3、按化学成分分类法根据生药中所含的有效成分或主成分的类别来分类,如含苷类生药,含生物碱类生药,含挥发油生药等。这种分类方法便于学习和研究生药的有效成分和理化分析,也有利于研究有效成分与疗效的关系(gun x),以及含同类成分的生药与科属之间的关系(gun x)。第5页/共39页第五页,共39页。4. 4. 按药理作用或中医(zhngy)(zhngy)功效分类法根据生药的药理作用或中医功效(gngxio)来分类,如按现代药理作用分为:作用于神经系统的生药、作用于循环系统的生药等,或按中医疗效分为解表药、

4、清热药、补益药等等。这种分类法便于学习和研究生药的作用与效用,有利于与临床结合,也可以与所含活性成分相结合。第6页/共39页第六页,共39页。5. 其它分类法 在历史上,我国现存最早的本草著作神农本草经,就是按药物毒性和用药目的的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本草经集注按药物自然(zrn)属性分为玉石、草、木、果菜、米食、有名未用等6类,每类又各分为上、中、下三品;本草纲目将药物分为水、火、土、石草、谷、菜、果、木、器、虫、鳞、介、禽、兽、人等16部,又把各部的药物按其生态及性质分为60类,如把草部分为山草、芳草、湿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杂草等、并把亲缘关系相近的植物排列在一起。第7页/共

5、39页第七页,共39页。在现代,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药志等专著均按中文名的笔划或字母顺序(shnx),以字典形式编排。这是一种最简单的编排法,便于查阅。但各生药间缺少相互联系,教材中不采用此法。第8页/共39页第八页,共39页。第二节 生药(shngyo)的记载一、生药的记载(jzi)大纲生药学教材各论中所载生药是按一定次序进行叙述的。其中对于较重要的生药叙述比较详细,对较次要的生药叙述则比较简单。第9页/共39页第九页,共39页。一、记载(jzi)项目 1、名称 (1)中文名 (2)汉语拼音名 (3)拉丁名 (4)英文名、日文名2、来源3、历史4、形态和生物学特征5、药用植(动)物培育6

6、、采制、贮藏(zhcng)和炮制 7、产销8、性状9、显微鉴定10、化学成分11、理化鉴别(jinbi)12、药理作用13、功效14、附注第10页/共39页第十页,共39页。记载大纲分别(fnbi)(fnbi)说明如下:1. 名称 包括中文名、拉丁生药名、英文名和日文名。 2. 来源或称基源 包括生物来源和地理来源。生物来源包括原植(动)物的科名、植(动)物名称、拉丁学名和药用部位。多数生药的名称与原植(动)物名称是一致的,有些生药名称与原植物名不同,如大青叶的原植物名称为菘蓝,金银花的原植物名为忍冬。地理来源指生药的主产地,对栽培植物来讲,是指主要的栽培地区;对野生植物来讲,是指主要的采收(

7、ci shu)地区,多数野生植物的分布区比较广,而采收(ci shu)地区比较窄。第11页/共39页第十一页,共39页。3. 植(动)物形态 叙述原植(动)物的主要外形特征及生长习性。便于野外采集,也有助于生药性状的理解,尤其是全草类生药。对植物形态的详细描述,应查考中国药用植物志、中国植物志、中药志以及各省市所编的植物志与中药志等。 4. 药用植(动)物的培育 了解药用植物的栽培和药用动物的饲养,对于指导生药的生产(shngchn)、提高产量和品质等有很大的意义,这是提供和保证临床用药的重要措施。教科书中对某些重要药用植(动)物的培育作了介绍。第12页/共39页第十二页,共39页。5. 采制

8、 简述生药的采收、产地加工、干燥、贮藏和炮制的要点(yodin)和注意点。对需要特殊采制的生药则作有关介绍。 6. 产地 对有特殊经济效益的生药介绍其主产区。 7. 性状 叙述生药的外部形态、颜色、大小、质地、断面特征和气、味等特点。利用感观或借助扩大镜正确掌握和熟悉生药的性状特征,这对于识别和鉴定生药具有重要的意义。第13页/共39页第十三页,共39页。8. 显微特征 记载生药在显微镜下能看到的组织构造和粉末特征,或显微化学反应的结果。熟悉生药的显微特征,对于鉴定外形相似及碎片或粉末的生药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是生药真实性鉴定的手段之一。在生药学教学中,生药的显微观察、显微特征的描述(mio

9、 sh)及绘图技术是重要的基本技能。第14页/共39页第十四页,共39页。9. 化学成分 记述已知化学成分或活性成分的名称、类别及主要成分的结构与含量,并记述其在植物体内的生物合成、分布(fnb)、积累动态及其与生药栽培、采制、贮藏等的关系。生药的化学成分,尤其是活性成分或有效成分是生药产生疗效的物质基础,也是生药理化鉴定与品质评价的依据。10. 理化鉴定 记载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对所含化学成分所作的定性与定量测定。现在较普遍的应用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理化鉴别是生药品质评价的重要手段之一。第15页/共39页第十五页,共39页。11. 药理作用 记述生药及其化学成分的现代药理实

10、验研究结果。有利于联系其功能、主治,有利于理解其临床疗效的作用原理。 12. 功效 包括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用法与用量等。性味、归经与功能是中医对中药药性和药理作用的认识,主治是指生药应用于何种疾病或医学上的价值(jizh)。对于生药的功能,既要记载中医传统用药的经验,也要记载现代医学的内容。 13. 附注 记叙与该生药有关的其它内容,如类同品、同名异物的生药、掺杂品、伪品等,或同种不同药用部位的生药及其化学成分,或含相同化学成分的资源植物等。第16页/共39页第十六页,共39页。二、生药(shngyo)的命名一)生药的中文名: 1、依性状命名 黄连、地黄、细辛、木通、七叶一枝花 2、依产

11、地命名 浙贝、川贝、巴豆、川芎、党参、温郁金、杭白菊 3、依疗效(lioxio)命名 益母草、防风 4、依生长习性命名 夏枯草、雪里开 5、依人名命名 使君子、何首乌、刘寄奴、徐长卿 6、依译音命名 阿片(Opium)、金鸡纳(Chinchoona)第17页/共39页第十七页,共39页。二)生药(shngyo)的拉丁名生药的拉丁名是国际上通用的名称,能为世界各国学者所了解,因此具有国际意义,便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hzu)研究。第18页/共39页第十八页,共39页。生药的拉丁名通常有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药用部位的名称,用第一格表示,第二部分有多种形式: 原植(动)物的属名(第二格) 原植(动

12、)物的种名(第二格) 兼用原植(动)物的属名和种名(第二格) 用以区别(qbi)同属他种来源的生药 原植物(第二格)和其他附加词 用以说明具体的性质或状态 (5)其它第19页/共39页第十九页,共39页。每个拉丁词的第一个字母(zm)都要大写:1、药用部位+原植物属名2、药用部位+原植物种名3、药用部位+属名+种名第20页/共39页第二十页,共39页。1、药用部位名+原植(动)物属名 (第一(dy)格) (第二格)如:F1os Daturae 洋金花 Folium Daturae 曼陀罗 (Datura metel L.白花(bihu)曼陀罗) Rhizoma Coptidis 黄连 (Cop

13、tis chinensis Franch.黄连) Radix et Rhizoma Glyeyrrhizae 甘草 (Glyeyrrhiza uralensis Fisch.甘草)第21页/共39页第二十一页,共39页。黄芩(hun qn)Radix Scutellariae (原植物Scutellaria baicalensis),第22页/共39页第二十二页,共39页。2、药用部位(bwi)+原植(动)物种名 (第一格) (第二格)Herba Belladonnae 颠茄草 Radix Belladonnae 颠茄根 Folium Belladonnae 颠茄叶 (颠茄Atropa bel

14、ladonna) Radix Ginseng 人参(rnshn) (人参(rnshn)Panax ginseng)这种表示方法是因为种名是一个习用词。第23页/共39页第二十三页,共39页。黄连(hunglin) Coptis chinensis北五味子 Schisandra chinensis枇杷 Eriobotrya japonica槐米 Sophora japonica第24页/共39页第二十四页,共39页。3、药用部位(bwi)+原植(动)物拉丁名(第一格) (第二格) 如果该属药用植物种类较多,又是不同的药材,这时采用(ciyng)药用部分加植物的属名和种名。用以区别同属他种来源的生

15、药。 Radix Angelicae Sinensis 当归 Radix Angelicae Dahuricae 白芷 Rhizoma Polygonati Sibirici 黄精 Rhizoma Polygonati Odorati 玉竹 第25页/共39页第二十五页,共39页。青蒿(qn ho)Herba Artemisiae茵陈Herba Artemisiae Scoporiae第26页/共39页第二十六页,共39页。4、药用部位+原植物和其他附加(fji)词(第一格) (第二格)用以说明具体(jt)的性质或状态,如:熟地黄Radix Rehmanniae Preparata,附子Rad

16、ix Aconiti Lateralis Preparata鹿茸Cornu Cervi Pantotrichum。第27页/共39页第二十七页,共39页。5、其它(qt)有些生药的拉丁名中没有药用部位的名称,直接用原植(动)物的属名或种名。例如:某些菌藻类生药,如:海藻Sargassum(属名),茯苓Poria(属名);由完整动物制成的生药,如:斑蝥Mylabras(属名),蛤蚧Gecko(种名);动植物的干燥分泌物、汁液等无组织的生药,如:麝香Moschus(属名)、芦荟Aloe(属名)(4) 加工品则使用习用(xyng)的商品名称,如:没药Myrrha、阿拉伯胶Gummi Arabicum

17、、琼脂Agar-Agar、阿片 Opium 、五倍子 Galla、棕儿茶 Gambier第28页/共39页第二十八页,共39页。目前,有些国家的药典中,生药拉丁名的药用部位名称放在属、种名之后,这样,在依生药拉丁名次序排列时,同一(tngy)生药来源的不同生药可以排列在一起,便于比较。如:颠茄叶Belladonnae Folium, 颠茄根Belladonnae Radix。第29页/共39页第二十九页,共39页。有时省去药用部位的名称,只用属名或种名(第一格)。如:洋地黄Digitalis、薄荷叶Mentha、黄连Coptis、人参 Ginseng。 有时由于习用的原因(yunyn),还有部

18、分药材拉丁名与植物的属名或种名无关系的如:牡丹皮Cortex Moutan(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第30页/共39页第三十页,共39页。药用部位(bwi)根 Radix 根茎 Rhizoma茎Caulis 皮 Cortex叶 Folium 花 Flos果 Fructus 种子(zhng zi)Semen 全草 Herba 鳞茎 Bulbus第31页/共39页第三十一页,共39页。木材(mci)Lignum,枝Ramulus,花粉Pollen,果皮Pericarpium,树脂Resina,分泌物Venenum等第32页/共39页第三十二页,共39页。第十章 生药(

19、shngyo)的化学成分第一节 生物的初生(ch shn)代谢与次生代谢产物 初生(ch shn)代谢:合成糖类、蛋白质和核酸等必要的生命物质的代谢过程。 次生代谢:利用初生(ch shn)代谢产物产生对生命活动无明显作用的化合物的代谢过程。第33页/共39页第三十三页,共39页。初生代谢产物(chnw):初生代谢产生的物质,包括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脂肪酸类及其酯、核酸等;次生代谢产物(chnw):次生代谢产生的物质,包括苷、生物碱、萜类、挥发油类等,多具明显的生理活性而用作药物。第34页/共39页第三十四页,共39页。 中药所含化学成分复杂,通常有糖类、氨基酸、蛋白质、油脂、蜡、酶、色素、

20、维生素、有机酸、鞣质、无机盐、挥发油、生物碱、苷类、萜类、内酯等,每一种生药都可能含有(hn yu)多种成分,这些成分直接或间接用于食品、医药、工业原料上。 有效成分 无效成分 辅助成分第35页/共39页第三十五页,共39页。1、有效成分:具有明显的生理活性并起医疗作用 eg:黄连(hunglin)中的小檗碱 抗菌消炎 麻黄中的麻黄碱 平喘 萝芙木中的利血平 降压第36页/共39页第三十六页,共39页。2、无效(wxio)成分: 生药中普遍存在,通常无明显(mngxin)生理活性,医疗作用不大。 eg:糖、蛋白质、淀粉、鞣质第37页/共39页第三十七页,共39页。3、辅助(fzh)成分: 生理活性不明显,也无治疗作用,但能协助有效成分起治疗作用或减少其副作用。 eg:利血平(副作用)萝芙木(无) 麻黄碱麻黄(长效) 槟榔(bn ln)碱(无效)槟榔(bn ln)(驱虫)第38页/共39页第三十八页,共39页。感谢您的观看(gunkn)!第39页/共39页第三十九页,共39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